Ⅰ 福州五區八縣指哪五區哪八縣
福州,別稱榕城,簡稱榕,隸屬於福建省,是福建省省會。東臨台灣海峽,西靠三明市、南平市,南鄰莆田市,北接寧德市。全市陸地總面積11968平方千米。截止獲2020年全市,轄43個街道、102個鎮、44個鄉(含連江縣馬祖鄉、2個民族鄉);544個社區居委會、2388個村民委員會。截止2020年總人口數715.41萬人(人口數據不含平潭,下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等稱號。福州五區八縣有台江區、倉山區、鼓樓區、晉安區、馬尾區、福清縣、長樂縣、連巧坦江畢寬緩縣、羅源縣、閩清縣、閩候縣、永泰縣和手模平潭縣。
Ⅱ 榕城指的是哪個城市
榕城指的是福州市。
福州市,簡稱榕,別稱榕城,古稱閩都,福建省轄地級市、省會、Ⅰ型大城市。位於北緯25°15′—26°39′,東經118°08′—120°31′之間,地處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及沿海地區。西鄰南平市、三明市,北接寧德市,南接莆田市,東瀕東海。
福州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常青。截至2020年底,全市下轄6個市轄區、6個縣、1個縣級市,總面積11968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福州市常住人口為842萬人。福州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最早在秦漢時期名為「冶」,而後因為境內一座福山而更名「福州」。
礦產資源
2021年,福州市境內發現各類礦產56種(包括亞礦種),優勢礦產以砂、石、土、地熱為主,金屬礦產礦種少、儲量小,高品位礦少。開發利用的礦產有11個礦種,主要礦種為建築用花崗岩和建築用凝灰岩、葉蠟石、地熱、礦泉水、陶瓷土。
地熱資源豐富且有特色,地熱田(點)主要分布於市城區和永泰、閩侯、閩清、連江、福清等縣(市)。境內地熱資源埋藏淺、水溫高、水質好,自古有「閩中溫泉甲天下」之美譽。2010年12月福州市獲「中國溫泉之都」稱號,永泰縣、連江縣及閩清縣先後獲「中國溫泉之鄉」稱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福州市
Ⅲ 福建是哪個省
閩是福建省。
福建,簡稱「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福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東北與浙江毗鄰,西北與江西接界,西南與廣東相連,東南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相望。
福建地勢呈「依山傍海」態勢,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跨閩江、晉江、九龍江、汀江四大水系,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3)福州指哪個省擴展閱讀:
簡稱由來
福建自古稱「閩」,「閩」的意義就是門內供著一條蛇。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並不把它歸為「門」部,卻歸之「蟲」部,釋義是「閩,東南越,蛇種」。
除「閩」之外,福建還有過「七閩」、「八閩」之別稱,現習慣稱「八閩」。「七閩」最早記載見於《周禮·夏官·職方氏》,書中說:「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國、都、郫、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
「七閩」起初是專指周朝時散居在今福建和浙江南部的七支以蛇為圖騰的閩族後裔部落,如唐代的賈公彥所作的《周禮疏》中說:「叔熊居濮如蠻,後子從分為七種,故謂之七閩也。」後來演變成泛指福建。
Ⅳ 福州為什麼叫福州
福州,福建省會。"因州北有福山",故名。又因九百多年前福州就遍植榕樹,"綠蔭滿城,暑不張蓋",故又有"榕城"的美稱。福州為全國三大溫泉區之一,是世界上久負盛譽的溫泉名城,它不僅以溫泉集中市區中心為世界各大中城市所罕見,且泉脈廣、水量大、溫度高、質量好。
「三山」指於山、烏石山、屏山。「一水」指閩江。意指「城內三山鼎立,閩江東流入海。」
榕樹 福州植榕歷史悠久,據宋樂史(930~1007年)撰《太平寰宇記》載,「榕……其大十圍,凌冬不凋,郡城中獨盛,故號榕城"。
宋福州太守張伯玉為防旱澇又編戶植榕,呈現"綠蔭滿城,暑不張蓋"的景象。榕樹便成為福州古城風貌特徵之一。榕樹葉茂如蓋,四季常青,枝幹壯實,不畏寒暑,傲然挺立,象徵著開拓進取、奮發向上的福州人精神。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根據廣大群眾的舉薦,決定命名榕樹為市樹。1997年8月28日,福建省人大第八屆34次會議通過以榕樹為省樹的決議。
茉莉花 為常綠攀援灌木。原產於印度,漢時由西域傳入南方。葉對生,片呈橢圓形或廣卵形,花有白、紅兩種。常見則以白花為主,玲瓏素潔,香氣濃郁,曾被譽為"人間第一香"。
花期初夏至晚秋。宋劉克庄有"一卉能薰一室香,炎無猶覺玉肌涼"之贊。茉莉畏寒,需陽光,開花時尤需光,氣溫高,宜在疏鬆、肥沃、帶微酸土壤中生長,多以枝條扦插或壓條分枝繁殖。茉莉花可提煉天然香精和薰制花茶。根、葉、花均可入葯,有清熱、解毒、鎮痛、麻醉等功效。宋時福州已普遍栽培茉莉。現在福州城郊有許多成片栽培的茉莉園,為福州特產之一,且數量和質量都冠蓋全國。它象徵福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芬香四播。以茉莉花薰制的福建茉莉花茶亦久負盛名,遠銷海內外。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根據廣大群眾舉薦,決定命名茉莉花為市花。
福桔 屬芸香料,常綠灌木。單身復葉,葉翼小。春末開白色花,單生或叢生。
果扁圓形,紅色,皮呈海綿狀,層薄,易剝。味甜中帶酸。種子多為多胚性。性較耐寒。用嫁接、壓條、實生等繁殖。果肉供生食或加工,果皮、核、葉供葯用。主要產區分布在閩江兩岸。閩侯縣的南通、南嶼、尚乾和倉山區的螺洲、吳山、城門一帶產的福桔既大且甜。隨著栽培技術的改進,現在北到山區羅源,東到海島平潭,都出產福桔。福桔的收成期,恰在冬至前夕,臨近新年;因為它色地紅艷,且"桔"和"吉"同音,所以民間視"福桔"為吉祥物,成為賀年贈品。它象徵福州有福。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根據廣大群眾的舉薦,決定命名福桔為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