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一、二、三線城市分為哪些城市呢
一線城市 5 個:
北京(全國政治、文化、教育中心)
上海(全國經濟中心)
廣州(經濟發達,中國第三大城市)
深圳(經濟發達、特區城市)
天津(重要經濟大港)
二線發達城市 8 個:
杭州(經濟發達、副春閉省級、強省省會)
南京(經濟發達、副省級、強省省 會)
濟南(經濟發達、副省級、強省省會)
重慶(直轄市,西部中心城市)
青島(經濟發達、計劃單列市)
大連(經濟發達、計劃單列市)
寧波(經濟發達、計劃單列市)
廈門(經濟發達、計劃單列市)
二線中等發達城市 15 個:
成都(經濟發展較好、區域中心、 副省級省會)
武漢(經濟發展較好、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哈爾濱(經濟發展較好、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沈陽(經濟發展較好、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西安(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長春(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長沙(經濟發展較好、地級市 省會)
福州(經濟發展較好、地級市 省會)
鄭州(經濟發展較好、地級市 省會)
石家莊(經濟發展較好、地級市 省會)
蘇州(經濟強市、中國地級市經濟最強市)
佛山(經濟強市)
東莞(經濟強市)
無錫(經濟強市)
煙台(經濟強市)
太原(經濟強市、地級市省會)
二線發展較弱城市:
合肥 (地級市省會)
南昌 (地級市省會)
南寧 (地級市省會)
昆明 (地級市省會)
溫州 (重要的經濟叢檔城市)
淄博 (重要的工業城市)
唐山(河扒鄭裂北經濟強市)
三線城市: 烏魯木齊(新疆自治區首府)
貴陽(貴州省會)
海口(海南省會)
蘭州(甘肅省會)
銀川(寧夏自治區首府)
西寧(青海省會)
呼和浩特(內蒙古首府)
泉州(福建經濟第一強市)
包頭(內蒙古第一大城市,經濟第二強市)
南通(江蘇經濟強市)
大慶(黑龍江經濟強市)
徐州(江蘇經濟強市)
濰坊(山東經濟強市)
常州(江蘇經濟強市)
鄂爾多斯(內蒙古經濟第一強市)
紹興(浙江經濟強市)
濟寧(山東經濟強市)
鹽城(江蘇經濟強市)
邯鄲(河北經濟第三強市)
臨沂(山東經濟強市)
洛陽(河南經濟強市、古都)
東營(山東經濟強市)
揚州(江蘇經濟強市)
台州(浙江經濟強市)
嘉興(浙江經濟強市)
滄州(河北經濟強市)
榆林(陝西經濟第二強市)
泰州(江蘇經濟強市)
鎮江(江蘇經濟強市)
崑山(全國百強縣第一名)
江陰(全國百強縣第二名)
張家港(全國百強縣第三名)
義烏(浙江經濟強市縣級市)
金華(浙江經濟強市)
保定(河北經濟強市)
吉林(吉林經濟第二強市)
鞍山(遼寧經濟第三強市)
泰安(山東經濟強市)
宜昌(湖北經濟第二強市)
襄陽(湖北經濟第三強市)
中山(廣東經濟強市)
惠州(廣東經濟強市)
南陽(河南經濟強市)
威海(山東經濟強市)
B. 湖北未來吃香的3個城市,位置非常優越,你最看好哪個城市
湖北未來吃香的3個城市最看好襄陽市。
襄陽市,位於鄂西北漢江和唐白河的交匯處。因為漢江穿城而過,所以也可以叫江城。襄陽市是湖北省副中心城市,國家綜合交通樞紐之一。城市人口206萬,是湖北省人口第二多的城市。2020年,其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4600億元,位居全省第二。
襄陽市在湖北省很多城禪改市都很低調。雖然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主要發祥地,經常得到中國第一城的支持,但卻很少被人們提及。正是這種溫柔而不爭的性格,讓襄陽有了獨特的魅力。在歷史的長河中,它安靜、美麗、宜居,只要去過就不想離開。
其實襄陽也是一座充滿煙火氣的城市。這里北街的地位相當於北京的王府井。北鄰漢門,南臨昭明台。店多,傳統的襄陽菜太多,三天吃不完。襄陽發展迅速,從旅遊投資就可以看出來。用了6年時間,才把繁榮的唐朝恢復成耗資13億修建的影視城。可以說是大開眼界。
襄陽是著名的山水城市,自然風光秀麗,環境優美。西部和南部都改襲春有山。雖然山不大,但是很美,東部和北部是肥沃平坦的土地。一條清澈的漢江穿過這座城市。清澈的水,美麗的山和廣闊的土地是人類居住的最佳場所。因此,襄陽也成為湖北省人口最集中的五個城市之一。
襄陽自古以來就是商賈雲集之地,是重要的交通要道。襄陽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內陸南北交通的主要通道。現在有邯鄲、劉嬌、浩基、翔宇、樺南、鄭萬、無錫、鶴康8條高鐵,是中國名副其實的交通樞紐城市。
襄陽是最適合建廠的城市。目前,襄陽已開設深圳工業園區、於家湖工業園區、國家級襄陽高新技術開發區、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等。襄陽的GDP僅次於武漢。
襄陽市具有特大城市格局。武漢作為一線城市,由武昌、漢口、漢陽組成。襄陽的城市結構與武漢相似,格局大於武漢。襄陽形成了以周郁莨為中心,襄城區、樊城區、靳東新區、襄州區為外圍的「一心四城」發展格局。這個大格局完全有能力建設和承載一座省會特大城市。
總之,襄陽不僅地形好,而且工業基礎雄厚,有很多城市沒有的大格局。正如一位名人稱贊襄陽一樣,襄陽是一座真正的城市,也是最宜居的城市。
宜昌市和鄂州
宜昌市,是湖北省副中心城市,長江中游城市群成員。著名的長江三峽就在其境內。可以說,宜昌也是我國著名的水電之都。這里獨特的水電優勢,為宜昌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宜昌歷史非常悠久。
是巴楚文化發祥地、文化名人屈原故里、全國著名建材基地、磷化工基地。湖北,武漢之外的又一個工業重鎮,經濟發展潛力巨大。2020年宜昌地區生產總值4260億元,車輛管理全省第三。由於宜昌水電文明,宜昌獨特的地理優勢特別適合建設清潔能源城核耐市。
宜昌也在搶抓機遇,成為國家清潔能源示範城市,為中國能源建設和進一步發展做出新的貢獻。宜昌還著力打造70億產業,實現產業轉型發展,在食品、生物醫葯、先進裝備製造、現代物流、文化旅遊等五大產業取得突破。宜昌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鄂州是中國著名的「魚米之鄉」和「百湖之城」。它位於湖北省東部長江中游南岸,毗鄰武漢。所以鄂州的區位優勢非常明顯。一直有傳言說鄂州可能會和武漢合並。如果是這樣的話,鄂州的發展絕對會是未來湖北省最受歡迎的城市。一旦合並實現,鄂州的未來可想而知。
鄂州的支柱產業包括鋼鐵深加工、機械製造、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葯核心材料、新能源等優勢產業。這些產業在區域內都有一定的優勢。由於地理上靠近武漢,近年來也在武漢承接了一些產業轉移,給鄂州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好處。
鄂州的交通體系非常優越,已經成功納入國家交通樞紐城市規劃。武漢和鄂州的城市化趨勢不可阻擋。未來將建設4條軌道交通線路,其中11號線和19號線同時延伸至鄂州,將促進兩座城市的協調發展。湖北是「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省份。
鄂州因地理位置接近,被列為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鄂州正在努力尋找自己在全國交通運輸中的地位,做大做強相關產業,為鄂州的經濟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作為全國最小的地級市,鄂州的經濟總量雖然不算太好,但未來人均產值會非常可觀,人民生活也會大大提高。奔小康不是每個人的夢想。
C. 最適合白手起家的城市
1、杭州。
要問到現在什麼是最發達的,肯定很多人都會說是互聯網,但要問到哪個城市的互聯網最火,估計大多數人都會說是杭州,是的,杭州是我國互聯網最發達的城市,尤其是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著名企業,在世界上都是影響著無數的人,杭州這個城市對於創業是很有政策的。
杭州對於人才的愛惜是不用多說的,幾乎所有的城市都是這樣的,但是杭州不僅提供最豐厚的待遇,而且它還打造出看最適合的人居環境,為那些白手起家的人留下一個最好的印象,另外,杭州對於互聯網產業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尤其是互聯網所衍生出來的服務業,所以這對於很多來說,是一個非常值得去的城市。
2、無錫。
這個城市的上榜估計很多人是比較意外的,這主要是因為無錫有一個優勢很大的,就是它是我國固定資產投資最高的城市之一,大家都知道,創業是需要錢的,而無錫又具備這個資金充裕的條件,所以這個城市才會吸引到更多的創業者來。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呢,就是無錫的生活壓力沒有像上海那麼大,但是無錫跟上海很近,所以在無錫白手起家的話,可以利用到上海的資源,而且上海也是非常照顧這個「小弟」的,所以這個城市才是我國比較適合創業的。
3、深圳。
這個城市的上榜是最沒有懸念的,要是問問大學生里有幾個願意去深圳的,估計有一半人說願意去,實際上,這就是深圳這些年一直持續進步的原因,因為它不需要進行任何的宣傳,每年都有很多高校畢業生來這里工作打拚,也是有更多的人來這里白手起家。
當然深圳的自身吸引力是佔了很大的一部分,由於深圳發展早,而且在政策上有更高的優惠,甚至是對於很多人來說,深圳的創業資源也是非常寶貴的,所以這也是很多人來這里白手起家的原因,所以即使是深圳的生活壓力太大,每年的吸引力還是不減,也是非常受創業者歡迎。
4、重慶
重慶和成都這些年的經濟增長都非常好,思考再三我還是決定投成都一票,原因是比較之下成都的產業結構更好,成都在高端產業,如金融、游戲、互聯網上對比重慶要好一些,當然成都能吸的血也比重慶多一點。
成都的金融業發展速度令人咋舌,很多指標都排名全國6-7名;成都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吃喝玩樂的行業都不錯,比如現在很多網紅就是成都的;成都還有很多做得不錯的游戲公司。錘子科技的研發也搬到了成都,總體來說,未來很好看成都的發展。
5、武漢
在華中是稱王的,在華中一帶幾乎沒人是他的競爭對手。武漢還出現了很多知名的互聯網公司,比如A站和曾經勢頭很猛的卷皮網,斗魚也搬去了武漢。
自古楚國就多才子,眾多優秀高校讓武漢人才儲備,曾經讓武漢比成都和杭州都有優勢,但武漢的缺點是留不住人才,武漢工資低,優秀的企業少,這些都倍受當地畢業生吐槽。把武漢排在成都之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四川除了成都就沒有富裕的城市了,而湖北除了四川還有宜昌和襄陽經濟還可以。
D. 中國城市經濟實力排名
2016中國城市GDP詳細排名:
1.上海26688億元,同比增長6.7%(人口:2415萬)
2.北京24541億元,同比增長6.7%(人口:2171萬)
3.廣州(廣東1)20004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1667萬)
4.深圳(廣東2)19300億元,同比增長9%(人口:1077萬)
5.天津17800億元,同比增長9%(人口:1547萬)
6.重慶17010億元,同比增長10.7%(人口:3372萬)
7.蘇州(江蘇1)15400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1060萬)
8.武漢(湖北1)11756億元,同比增長7.8%(人口:1061萬)
9.成都(四川1)11721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萬1573)
10.杭州(浙江1)11700億元,同比增長10%(人口:889萬)
區間分析: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深化,作為前沿陣地的廣東經濟活力進一步增強;前幾年發展迅猛的成都進入經濟結構調整階段,經濟增速有所放緩;杭州在長三角地區率先完成經濟轉型升級,進入新一輪高速發展期,未來幾年在全國的排名有望繼續前移。
11.南京(江蘇2)1045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824萬)
12.青島(山東1)1010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871萬)
13.長沙(湖南1)9309億元,同比增長9.4%(人口:743萬)
14.無錫(江蘇3)9157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651萬)
15.佛山(廣東3)8600億元,同比增長8.5%(人口:735萬)
16.寧波(浙江2)8560億元,李雹掘同比增長7%(人口:783萬)
17.大連(遼寧1)8150億元,同比增長6.5%(人口:669萬)
18.鄭州(河南1)7920億元,同比增長8.5%(人口:957萬)
19.沈陽(遼寧2)7644億元,同比增長3%(人口:829萬)
20.煙台(山東2)7003億元,同比增長8.2%(人口:702萬)
區間分析:南京、青島前幾年受舉辦國際盛會利好而發展迅速,但隨著盛會結束,經濟增速也隨之放緩,進入相對平穩期;大連、沈陽受東北地區整體經濟形勢影響,發展速度相對緩慢。
21.濟南(山東3)680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706萬)
22.東莞(廣東4)6770億元,同比增長8.1%(人口:832萬)
23.泉州(福建1)661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851萬)
24.南通(江蘇4)6607億元,同比增長9%(人口:730萬)
25.唐山(河北1)6474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780萬)
26.西安(陝西1)648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871萬哪核)
27.哈爾濱(黑龍江1)627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1001萬)
28.合肥(安徽1)6200億元,同比增長10%(人口:779萬)
29.福州(福建2)6050億元,同比增長8.3%(人口:734萬)
30.長春(吉林1)5860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767萬)
區間分析:濟南最大發展障礙是交通擁堵和空氣污染,但一直沒下定決心根治。號稱第二條經十路的劉長山路二期工程一再推諉,如同「血栓於腦、偏癱在身」,成為阻礙其快速發展的首要因素;泉州、福州受「一帶一路」政策帶動,短期內還將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
31.石家莊(河北2)5822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1049萬)
32.濰坊(山東4)5746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927萬)
33.徐州(江蘇5)572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867萬)
34.常州(江蘇6)5700億元,同比增長8.5%(人口:470萬)
35.溫州(浙江3)5110億元,同比增長8%(919萬)
36.紹興(浙江4)4800億元,同比增長5%(501萬)
37.鄂爾多斯(內蒙古1)4678億元,同比增長7.3%(人口:201萬)
38.濟寧(山東5)462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808萬)
39.淄博(山東6)4400億元,同比增長7.6%(人口:464萬)
40.大慶(黑龍江2)4350億元,同比增長1.5%(人口:281萬)
區間分析:合肥承接江浙滬產業轉移的同時,匯集安徽全省優質資源,提升了經濟增速,未來幾年仍有望保持;濰坊曾經是全球經濟發展最快的城市,隨著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經濟增速放緩;大慶石油資源日益枯竭,發展趨緩,迫切需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肆滑
41.鹽城(江蘇7)4380億元,同比增長9%(人口:721萬)
42.揚州(江蘇8)4375億元,同比增長9%(人口:461萬)
43.昆明(雲南1)4370億元,同比增長6.4%(人口:726萬)
44.南昌(江西1)4360億元,同比增長9%(人口:530萬)
45.臨沂(山東7)4305億元,同比增長9%(人口:1124萬)
46.東營(山東8)4013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209萬)
47.包頭(內蒙古2)3969億元,同比增長7.6%(人口:276萬)
48.台州(浙江5)3930億元,同比增長6.8%(人口:603萬)
49.泰州(江蘇9)3924億元,同比增長9%(人口:508萬)
50.嘉興(浙江6)3836億元,同比增長6.8%(人口:455萬)
區間分析:揚州近年來的經濟增速一直位居江蘇省前列,良好的區位優勢使其在省內的城市地位逐步提升。南昌、臨沂作為紅色旅遊目的地城市,日益受到國內外遊客的青睞,經濟增速持續高位運行。
51.洛陽(河南2)3795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662萬)
52.廈門(福建3)3737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367萬)
53.鎮江(江蘇10)3706億元,同比增長9.1%(人口:311萬)
54.金華(浙江7)3662億元,同比增長7.9%(人口:536萬)
55.泰安(山東9)3630億元,同比增長9.3%(人口:556萬)
56.南寧(廣西1)3629億元,同比增長8.5%(人口:666萬)
57.滄州(河北3)3620億元,同比增長7.6%(人口:680萬)
58.襄陽(湖北2)3600億元,同比增長8.6%(人口:550萬)
59.宜昌(湖北3)3591億元,同比增長8.8%(人口:405萬)
60.邯鄲(河北4)3500億元,同比增長6.5%(人口:917萬)
區間分析:廈門近年來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增速有所放緩,但發展質量顯著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已躍居副省級城市前列;泰安是中國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地級市之一,隨著「中外著名旅遊目的地」品牌和旅遊大項目建設,其經濟增速在未來很長時間都有望高位運行。
61.榆林(陝西2)3412億元,同比增長5%(人口:375萬)
62.惠州(廣東5)3390億元,同比增長7.8%(人口:476萬)
63.呼和浩特(內蒙古3)3319億元,同比增長7.1%(人口:300萬)
64.威海(山東10)3257億元,同比增長8.5%(人口:280萬)
65.中山(廣東6)3213億元,同比增長7.1%(人口:312萬)
66.保定(河北5)3150億元,同比增長6.7%(人口:1017萬)
67.漳州(福建4)3111億元,同比增長9.3%(人口:496萬)
68.貴陽(貴州1)3077億元,同比增長11%(人口:468萬)
69.吉林(吉林2)3001億元,同比增長6%(人口:441萬)
70.德州(山東11)2990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650萬)
區間分析:威海作為世界宜居之都和中國首個國家衛生城市,其環保至上的發展思路帶給今天的中國以深刻啟示,其絕佳的城市環境未來將更好地推動實體經濟增長。鞍山是老牌工業強市,在國家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政策帶動下,未來幾年的經濟發展有望提速。
71.鞍山(遼寧3)2988億元,同比增長3%(人口:364萬)
72.太原(山西1)2985億元,同比增長8.3%(人口:429萬)
73.聊城(山東12)2905億元,同比增長7.4%(人口:591萬)
74.烏魯木齊(新疆1)2824億元,同比增長10.1%(人口:353萬)
75.衡陽(湖南4)2820億元,同比增長9%(人口:734萬)
76.常德(湖南3)2819億元,同比增長8.9%(人口:607萬)
77.岳陽(湖南2)2735億元,同比增長7.9%(人口:559萬)
78.南陽(河南3)2720億元,同比增長8.3%(人口:1009萬)
79.淮安(江蘇11)2717億元,同比增長8.9%(人口:564萬)
80.茂名(廣東7)2679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601萬)
區間分析:烏魯木齊受益於「一帶一路」政策利好,近年來經濟增速不斷走高,並且還將長期保持這一勢頭。貴陽自從開始大力發展旅遊產業,其經濟增速就不斷提升,這給很多中西部地區發展相對落後的城市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81.濱州(山東13)2587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380萬)
82.蕪湖(安徽2)2571億元,同比增長9.5%(人口:365萬)
83.湛江(廣東8)257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716萬)
84.菏澤(山東14)2550億元,同比增長8.5%(人口:843萬)
85.江門(廣東9)2406億元,同比增長7.4%(人口:448萬)
86.柳州(廣西2)2401億元,同比增長7.2%(人口:375萬)。
87.株洲(湖南5)2395億元,同比增長8.2%(人口:395萬)。
88.許昌(河南4)2385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431萬)。
89.咸陽(陝西3)2362億元,同比增長7.6%(人口:527萬)
90.棗庄(山東15)2357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394萬)
區間分析:蕪湖經濟發展水平在全國相對滯後,隨著其加快融入長三角城市群的步伐,未來幾年還會保持較快的經濟增長;咸陽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但並未像西安那樣轉化為發展優勢,經濟發展仍有跨越式提升的潛力。
90.廊坊(河北5)2312億元,同比增長8.6%(人口:450萬)
91宿遷(江蘇12)2306億元,同比增長9.3%(人口:485萬)
92.周口(河南5)2299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880萬)
93.連雲港(江蘇13)2297億元,同比增長8.5%(人口:507萬)
94.湖州(浙江8)2238億元,同比增長7.7%(人口:262萬)
96.蘭州(甘肅1)2220億元,同比增長8.2%(人口:401萬)
97.郴州(湖南6)217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469萬)
98.新鄉(河南6)2133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600萬)
99.通遼(內蒙古4)2112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313萬)
100.遵義(貴州2)2100億元,同比增長12%(人口:800萬)
區間分析:連雲港的經濟發展水平處於華東沿海地區墊底水平,因此有很大的可提升空間;遵義隨著紅色旅遊產業的發展,帶動了經濟總量的提升;蘭州作為西北地區重要交通樞紐,近年來發展速度較快,經濟總量連續多年維持在全國100名左右。
E. 二線城市排名
二線城市排名:
第一層次:合肥、沈陽、濟南、廈門
這四個城市領排名二線前四,可以說是毫無爭議的,但從整個百強城市榜單來看,還是有一定爭議的。合肥、濟南在持續的強省會之下,這幾年可以說是實力暴漲,兩市的GDP均高於位列一線的西安、大連,正在逐漸逼近無錫、鄭州,如果說西安強橫的綜合實力擺在那裡無法超越的話,那麼超越大連就是綽綽有餘了。
合肥、濟南的基礎設施指數、民生福利指數或許不如大連,但科研教育指數、綜合經濟指數卻是遠超大連的,當然客觀來說合肥、濟南的確距離一線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反而是後面的廈門更有資格去換下大連來,廈門的綜合經濟指數或許略低於大連,但其他三個方面可以說都是完勝大連的,而且廈門的發展趨勢穩健向上,而大連相對來說長期緩慢前行。
第二層次:東莞、佛山、福州、哈爾濱、石家莊、南昌
東莞、佛山作為普通地級市中的佼佼者,城市實力雄厚,特別是東莞的發展尤為不錯,作為一個區劃簡單的直筒子市,東莞雖然面積很小,但是實力很強,「世界工廠」的美譽至今仍不過時,而且東莞目前的經濟也在穩步向高科技、高創新方面發展,在高端製造業方面的優勢非常明顯,加上地處廣州、深圳之間的巨大地理優勢,都讓東莞在發展方面如虎添翼,2021年東莞也如願躋身GDP萬億俱樂部,發展勢頭非常不錯,就是珠三角的無錫。
福州、哈爾濱、石家莊、南昌四個省會城市中,福州GDP超過萬億經濟實力最強,但科研教育實力明顯不如哈爾濱,甚至或許也不如南昌,城市綜合實力的話與哈爾濱不相上下,但發展趨勢持續向上,而哈爾濱作為一個老牌城市,在目前經濟轉型的階段發展勢頭較為低迷,但雄厚的底蘊還是不容忽視的,石家莊能夠領先南昌的或許也就在於經濟層面的優勢了。
第三層次:太原、常州、南通、昆明、南寧、徐州、泉州、煙台、長春、溫州、珠海、唐山
太原、昆明、南寧、長春是我國現階段發展比較一般的幾個省會城市,即使在二線城市中也未能排名前十,基本符合目前的發展狀態,其中太原、長春兩市的底蘊和實力明顯又要強一些,長春或許不如昆明,但從各方面來看還是要強於南寧的。南寧作為廣西首府,雖然也進行了一些強省會措施,但是目前來看效果並不明顯,南寧的發展明顯還是偏慢,甚至不如近幾年的貴陽,當然單論2021年表現的話,南寧還是比貴陽好了不少。
南通、泉州作為兩個萬億GDP城市位列二線城市中游,堪稱是萬億GDP城市中墊底的所在了。南通雖然經濟實力雄厚,但其經濟發展質量即使在江蘇省內也是爭議很大,被說成是一個養老型城市,經濟全靠建築公司,雖然有些言過其實,但也可以看出南通的發展的確是略顯畸形的。泉州的問題就比較簡單明顯了,泉州城市部分的發展並不出色,精華部分更多地在下面的縣域部分,比如晉江市、南安市、石獅市。
第四層次:襄陽、宜昌、紹興、貴陽、嘉興、湖州、烏魯木齊、蘭州、金華、洛陽、蕪湖、九江
襄陽、宜昌、洛陽這是中西部地區非省會城市中經濟實力最強的三個城市,當然2021年冒出了一個榆林,只不過榆林雖然經濟實力強但其他方面都比較一般,與這三個城市相比還是明顯有差距的。
襄陽、洛陽作為全國著名的古城、古都,近些年經濟發展也非常給力,城市綜合實力並不輸於貴陽、南寧等省會,相比之下宜昌則是一個比較年輕的新興城市,從表面上來看與襄陽、洛陽還是有一些距離的,其唯一的優勢就在於年輕、活力強、發展趨勢好。
貴陽、烏魯木齊、蘭州是二線城市中排名後列的三個省會城市,也是全國范圍內發展最不理想的幾個省會城市之三,與紹興、嘉興、湖州、金華四個浙江的地級市排名不相上下,基本也沒有什麼大問題,至少在經濟層面還不如四個地級市。但作為西部省份的省會,其優勢還是不容忽視的,尤其是貴陽近些年的發展非常高速,在大數據等新興產業的發展方面甚至處於全國前列。
蘭州作為曾經的西北第二大城市,如今已經在很多方面被烏魯木齊超越,這是不爭的事實,未來大概率會被烏魯木齊越甩越遠,城市綜合實力不斷下滑,存在感日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