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永泰屬於福州哪個區
福建省福州市
永泰縣(古屬福州府永福縣)為福建省福州市下轄縣,位於福建省東部,東經118度23分至119度12分,北緯25度39分至26度05分之間,東鄰福州閩侯、福清,西接泉州德化、三明尤溪縣,南連莆田涵江、仙游,北接福州閩清縣。
全縣轄樟城、城峰、清涼、葛嶺、梧桐、嵩口、長慶、大洋、同安9個鎮,塘前、丹雲、白雲、富泉、嶺路、赤錫、伏口、蓋洋、東洋、霞拔、盤谷、紅星12個鄉,255個村,12個社區。縣政府駐地為樟城鎮。
擴展資升差料:
永泰縣由於中生代侏羅紀和白堊紀早先大規吵碧皮模火山噴發,加之造山運動至今的新構造運動,使全縣地貌作大幅度的上升和間歇上升,構成現代的高峻地勢,且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全縣以中低山地為主,大部分地區海拔在500~1000米,高差一般在300~500米,個別達千米左右,山勢高亢。
不同火山岩岩性抗風化程度的差異,使地形多呈尖峰峭嶺,切割強烈,具山陡坡急的特點,僅大樟溪沿岸的侵入岩區和部分火山岩區呈低緩丘陵與山間侵蝕盆地展布。大致上以大樟溪為界,地勢上可分為不同的西南和東北兩部分:
西南部山勢高大雄偉,千米山峰連綿不絕,斷裂面、深切谷、瀑布壯觀。其中嵩口赤水至葛嶺、塘前的近東西向主體山脈橫亘永泰縣南部,長約100公里,寬約15公里,海拔高度自西向東起伏下降。東湖尖海拔1681.9米,為全縣最高山峰。
其鄰近區域在縣內山勢最為高大雄偉慧棚,群山海拔常在1100~1400米,向北延伸的蓋洋、長慶方向山勢減緩,海拔由千米以上降至800米左右,向東的赤錫一帶山勢略緩,海拔常在600米左右。再延東至嶺路一帶的地勢起伏上升,千米山峰連綿再現。沿溪流兩側高差變化大,地形陡峻,奇峰林立,懸崖、突岩、峭壁皆是,局部形似喀斯特小貌。葛嶺、塘前一帶地勢再緩,而後沒入福州平原。
B. 永泰縣安福小區什麼時候建的
永泰縣安福小區是1997年2月建的、安福小區位於福州永泰縣,建於1997年建造,整個小區綠化率30%-50%。
C. 永泰屬於哪個市
永泰縣(古屬福州府永福縣)為福建省福州市下轄縣,位於福建省東部。
全縣地理概貌為「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勢高峻,層巒疊嶂,大部分地區海拔在500米以上。永泰資源豐富,主要有「五多」:一是山地多,二是水果多,三是景觀多,四是水能多,五是溫泉多。2001年被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李鄉」和「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2008年被命名中國溫泉之鄉。2018年9月,榮獲「中國天然氧吧」稱號。永泰建築業發展歷史悠久。明、清時期永泰建築工人的足跡就踏遍祖國大江南北。
D. 永泰縣的區劃
永泰縣建縣後境域屢有變動,宋代曾按水流向,把藤山鄉劃歸本縣,山溪鄉劃歸莆田縣,建國後邊界地區轄屬也多次改動。
宋時分為豐和、通化、和平3鄉。元代仍沿其舊。明代改通化鄉為中和鄉,清沿明制。
民國3年(1914)因與廣西永福縣同名復改永泰縣。歷屬福州、長樂府、東都、福州、福州路、福州府、閩海道。
民國25年(1936)劃為3個區,公元1942年(民國31年)並為嵩口、葛嶺兩個區。
民國35年(1946)劃為鶴皋、梧桐、嵩口3鎮和泉山、三愛、赤埔、台口、葛嶺、龍鯉、蓋洋、蓮峰盯並、霞東、文輔、大洋、清溪、雁鳳、丹葉14鄉。
1955年4月把潼關鄉寨前村(32戶)劃歸仙游縣。
1956年3月,將霞拔鄉蘭前村7戶24人,劃給閩清縣,1962年復歸本縣。
1957年7月,把嵩口區東湖鄉兩個村135戶564人,劃歸仙游縣。
1958年,德化縣標頭鄉大傅村(11戶)劃歸本縣橡則散。同年,將長慶區珠峰、珠洋兩村,劃給尤溪縣,共劃出132戶,457人,耕地553畝。4月又將一都、善山、東山三個鄉19個村1238戶,4992人,耕地9144畝,劃歸福清縣。9月將葉洋鄉29村920戶,3355人,耕地1451.7畝,竹林10362畝,劃歸閩侯縣。
1964年6月,尤溪縣中仙公社珠峰村56戶198人,劃歸本縣蓋洋公社。
1997至2003年,永泰縣轄9個鎮、12個鄉;2004年11月19日,樟洋鎮更名為大洋鎮。
2008年,梁氏永泰縣轄9個鎮、12個鄉:樟城鎮、嵩口鎮、梧桐鎮、葛嶺鎮、城峰鎮、清涼鎮、長慶鎮、同安鎮、大洋鎮、塘前鄉、富泉鄉、嶺路鄉、赤錫鄉、洑口鄉、蓋洋鄉、東洋鄉、霞拔鄉、盤谷鄉、紅星鄉、白雲鄉、丹雲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