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福州市的名勝
1、三坊七巷。三坊七巷是福建省福州市歷史名城的重要標志之一,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形成的坊巷。三坊七巷街區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約有40公頃。
2、金山寺。福州金山寺是閩江的一個著名景點,位於福州西郊洪塘村附近烏龍江上。
3、福州文廟。又稱「先師廟」,俗稱「聖人殿」,在福州市鼓樓區聖廟路。
4、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又稱「林則徐祠堂」),是中國歷史人物紀念館。為紀念清代民族英雄林則徐邙建。位於福建省福州市南後街澳門路。1982年成立。館址原為林則徐專祠,創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內有儀門廳、御碑亭、樹德堂、南北花廳、曲尺樓、竹柏軒等主要建築物,具有江南園林風格,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5、福州辛亥革命紀念館。位於福州市鼓樓區楊橋東路17號,郵編350001。該館成立於1991年11月,隸屬於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館址為黃花崗烈士林覺民故居。坐西向東,原有二進廳堂、後花廳、北院南花廳(紫藤書屋)及樓房,居住著林覺民父輩七戶族人。
6、西禪寺名列福州五大禪林之一,為全國重點寺廟,位於西郊怡山之麓,工業路西邊南側。古剎大門坊柱上鐫刻一副楹聯:「荔樹四朝傳宋代,鍾聲千古響唐音。」這是清代周蓮撰寫的聯句,點明「西禪寺」是唐朝的古寺。
7、福州十邑摩崖石刻。《福州十邑摩崖石刻》收錄資料上限至史前,下限截至公元2000年,按「生不立傳」原則,題刻作者健在的不予收錄。
8、福州華林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福州鼓樓區北隅、屏山南麓,福建省人民政府東側。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吳越國王錢氏割據時,福州郡守為祈求國境安寧而建,初名「越山吉祥禪院」。
9、天王殿。天王殿殿前「湧泉寺「大金匾,系清康熙皇帝「御筆頒賜」。
10、湧泉寺。湧泉寺為閩剎之冠,是全國重點寺廟之一。湧泉寺始建於783年,初名華嚴寺。唐武宗滅佛時,華嚴寺被毀。908年,閩王王審知修建新寺「國師館」。915年,改名為鼓山白雲峰湧泉禪院。宋朝時,宋真宗賜額「湧泉禪院」。1407年改稱湧泉寺。明代該寺曾兩次毀於火災,相繼修復、擴建,形成今天的規模。1699年,康熙頒賜的御書「湧泉寺」泥金匾額,至今仍高懸於天王殿寺門之上。
11、衣錦坊。宋初改稱棣錦坊,宣和年間,又改名祿錦坊,宋淳熙年間,進士王益詳退歸故里後,改祿錦坊為衣錦坊。
12、雪峰寺。又名崇聖寺,全名雪峰崇聖禪寺,位於閩侯縣西北雪峰鳳凰山南麓。唐咸通十一年(870)建,現存殿宇多為光緒年間重修。
13、羅星塔。為宋代柳七娘所建。閩江下游三水合匯處的福州馬尾港,有羅星山,舊時位在江心。羅星塔是國際公認的航標,是閩江門戶標志,有「中國塔」之譽。
14、楊橋巷。福州古城,坐北朝南,是七巷中最北端的一條小巷,因巷子通楊橋而俗名楊橋巷,而真正的大名雅稱叫「登俊坊」。歷史上能五度為都,自有其宏規氣象。而城市的擴展是與時俱進的,不可能一步到位。
15、福州地藏寺。坐落在福州市東門外的金雞山麓,相傳建於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527年),是福建省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