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國八大二線城市,哪個城市建設的最好
發展的最好的應該是天津吧,其次是重慶。天津城市的框架大,而且城市干凈整潔,綠化也很好
② 同樣是二線省會城市,合肥和福州的知名度為什麼相差巨大呢
除此之外,合肥市能夠得到如此之高的知名度,與其中國三大科教中心城市的稱號也會有著很大的關系。畢竟一座城市未來的經濟發展能夠最多遠,與它的科技發展水平基本是持平的。而我國長達五千年的歷史發展早已驗證了這一點,所以,合肥市的知名度比福州市的知名度要高其實也是相當合理的。對於這兩座省會城市而言,你最看好哪座城市的未來發展呢?你覺得誰能夠先一步進入新一線城市水平呢?
③ 畢業之後去哪個城市發展比較好
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南京盯旁鬧,合肥,武漢凱罩,杭州,蘇州,寧波,溫州,濟南,青島,西安,福州,三亞,東莞,佛山,無錫,南通,台州,天津,重慶,成都,金華,珠海,汕頭,廈門,石家莊,保啟宴定,鄭州,洛陽,常州,徐州,濰坊,煙台,昆明,唐山,南寧,泰州
④ 大家說說中國哪個城市比較好呢
中國最適宜居住的城市排名正式出爐
中國最適宜居住的城市排名,福州第十
該課題研究共選擇全國50個主要城市作為評價對象,其中包括:
①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35個):北京、天津、石家莊、太原、呼和浩特、沈陽、大連、長春、哈爾濱、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合肥、福州、廈門、南昌、濟南、青島、鄭州、武漢、長沙、廣州、深圳、南寧、海口、重慶、成都、貴陽、昆明、西安、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在這35個城市中有:直轄市4個,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副省級城市(包括省會城市)15個,分別是沈陽、大連、長春、哈爾濱、南京、杭州、寧波、廈門、濟南、青島、武漢、廣州、深圳、成都、西安;地級省會城市16個,分別是石家莊、太原、呼和浩特、合肥、福州、南昌、鄭州、長沙、南寧、海口、貴陽、昆明、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
②沿海開放城市和港口城市(9個):秦皇島、連雲港、煙台、威海、汕頭、湛江、珠海、北海、南通。
③代表性的資源型城市(2個):大慶、包頭。
④具有特殊意義的城市(4個):唐山、無錫、蘇州、溫州。
⑤拉薩市由於統計數據缺乏未列入統計分析范疇。⑥本報告由於資料原因暫未包括中國的香港、台灣、澳門。本課題評價的結果僅限於這50個城市之間的比較。
3.2城市評價的計算方法說明
在對我國50個城市的適宜人居水平進行具體測算時,採用「無綱量化標准處理,等權賦值,逐級匯總,計算均值」的方法。
(1)對於正向指標(越大越好),計算公式為:評價分值=[(Xi-min) (max-min)]×100;
(2)對於逆向指標(越小越好),計算公式為:評價分值=[(max-Xj) (max-min)]×100;
(3)對於適度指標(存在臨界閾值),計算公式為:評價分值=[|Xt-Xk| (max-min)]×100。其中,Xi為正向指標所具有的數據(i=1,2,3,…,n);Xj為逆向指標所具有的數據(j=1,2,3,…,n);max為指標系列中的最大值;min為指標系列中的最小值;Xk適度指標所具有的數據(k=1,2,3,…,n);Xt為指標系列的臨界閾值。Xj為逆向指標所具有的數據(j=1,2,3,…,n);max為指標系列中的最大值;min為指標系列中的最小值;Xk適度指標所具有的數據(k=1,2,3,…,n);Xt為指標系列的臨界閾值。依據上述計算方法和計算公式,分別測算出50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指數(A)、經濟發展潛力指數(B)、社會安全保障指數(C)、生態環境指數(D)、生活質量指數(E)、生活便捷程度指數(F),最後,通過求平均值的方法,計算出城市適宜人居水平指數,即適宜人居水平指數=(A+B+C+D+E+F) /6。
研究結果:
第一類,適宜人居指數高於40.0的城市共有4個
深圳70.13,廣州44.59,北京42.50,上海40.65
第二類,適宜人居指數介於40.0~30.0的城市共有12個
北海38.57,珠海38.51,蘇州35.72,海口34.25,杭州34.18,福州33.68,
威海,32.27,無錫32.23,南寧30.96,南京30.88,廈門30.51,烏魯木齊30.00
第三類,適宜人居指數介於30.0~25.0的城市共有15個
寧波29.73,石家莊29.37,濟南29.00,哈爾濱28.54,長沙28.13,汕頭28.01,秦皇島27.98,溫州27.45,大連27.05,沈陽26.96,青島26.96,太原26.19成都26.16,天津25.79,銀川25.77,唐山25.28
第四類,適宜人居指數介於25.0~20.0的城市共有13個
煙台24.92,昆明24.30,呼和浩特24.18,長春24.14,大慶23.94,鄭州22.91,合肥22.62,南昌22.03,南通21.70,包頭21.68,西安21.49,連雲港20.22
第五類,適宜人居指數低於20.0的城市共有6個城市
西寧19.70,貴陽17.71,湛江17.33,武漢17.17,蘭州17.07,重慶15.01
⑤ 兩個省會城市,福州和合肥潛力哪個大
兩個省會城市,福州和合肥潛力哪個大
福州和合肥倆個潛力那個更大,個人比較認同合肥。
福州在國際知名度方面確實大過合肥,目前合肥在國際知名度不如福州出名,但是合肥的中科大在國際知名度更高。很多人都聽說過這么一句話:如果世界上有八位納米科學家,中國有四位,那麼兩位在合肥。合肥的科技水平比福州要高,目前國家科技中心城市僅上海、合肥兩座城市,福州科技實力遜色於合肥。
目前合肥經濟超越福州、西安。以微小的落差落後濟南,合肥目前進行大建設、拆遷,舉全省之力在發展合肥,這是安徽唯一的出路。很多人說合肥吸血,武漢、成都呢?安徽省沒有很出名的城市,在國家話語權不夠。同樣是一省省會,武漢、成都都比合肥發展的好的要多。如果合肥不發展,那麼安徽就沒有話語權了。
再看福州,福建省內知名度最高莫屬廈門,福建唯一的985高校是廈門大學。經濟方面福州不如小弟泉州,福州在國內話語權不比廈門,廈門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再看福州地級市,再加上今年國家已經確認廈門為國家中心城市。未來很多政策會傾向廈門,福州獲得的資源會很少。
在經濟方面福州的潛力不如合肥,畢竟安徽省內沒有比合肥厲害的城市了。省內沒有競爭,將會有大量資源發展合肥。
在文化方面合肥也比福州要好。
合肥:985高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11高校: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一個省會一座985兩座211,這已經很厲害了。截至2015年,全市有各類高等院校68所,其中普通高校59所,在校學生64.81萬人;有省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和工程實驗室150個,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2個。
福州:唯一一座211高校福州大學。相較於省內廈門大學遜色很多。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的C9高校聯盟:清華、北大、浙大、復旦、上海交大、南大、中科大、哈工大、西安交大。廈門大學並未入圍C9聯盟,從這里可以看出合肥文化要好過福州。
我們再來看看國家定位。
合肥:安徽省省會,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帶核心城市之一,也是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現代製造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合肥是世界科技城市聯盟會員城市、中國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中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福州:福建省省會,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位於福建東部、閩江下游及沿海地區。
請大家注意一下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長三角的中心城市是上海,副中心是南京、杭州、合肥。大家應該可以看出南京、杭州這兩城市和合肥是一個等級。從根本來講合肥根本不可能和這兩座城市相提並論,但是為什麼國家確認合肥這個副中心城市呢?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國家也將目光看向了合肥,未來合肥會獲得更多的資源。而福州得到的資源卻不多,廈門才是國家主要看中的城市。
⑥ 福州合肥哪個城市比較好
我認為是福州、
因為現在國家正在大力支持海峽西岸建設。福州作為主要的城市未來的發展一定會更好
合肥雖然是安徽的省會,但是是最近幾年才發展起來。很多地方可能比不上福州
因為福州一直都是福建的省會。已經建設的比較完善了、
⑦ 它叫合肥,用14年時間超越了福州西安等34個對手,堪比第二個深圳
這篇文章將為大家分析合肥14年以來走過的歷程,是如何一步步超越福州西安等34座城市的,按照合肥目前的增速,1-2年之內便會超越佛山。合肥為何能夠成為後起之秀,為何發展速度如此之快呢?或許大家可以在這篇文章之中尋找到答案。
合肥在這十幾年時間里取得了全國矚目的發展成就,科研中心城市、自由貿易試驗區、新一線城市、世界製造業大會永久會址、交通樞紐城市等等稱號均落戶合肥。實際上,合肥在九十年代還排在全國百名開外,堪稱是「最弱的省會城市」,它如今排在全國前二十,中間揮灑了多少汗水,恐怕不為人知。合肥的發展基調在2006年重新確立,變更原來的均衡發展方向為建設一個強大的省會城市,自此,合肥開始了它的開掛人生。
2006年,合肥GDP總量為1121.29億元,排在全國第54的位置,那一年佛山排名全國第11位,東莞排名全國第16位,福州排名全國第30位,西安排名全國第35位,南昌也排在全國第48位。合肥是如此的暗淡無光,此時的福州西安不會想到,十幾年後將會被合肥超越,東莞更是不知道自己將會被拉開幾條街的距離。也正是這一年,安徽放棄了皖江城市帶發展計劃,也放棄了全省均衡發展的路線,開始著重發展合肥。
關於合肥成為省會這件事,其實還有一個小故事。建國以後,安徽人民都在討論要將省會定在哪座城市,當時有兩種方案,一是定在合肥,二是定在蕪湖。1952年,確立合肥為省會,但討論的熱度依舊很高。直到1958年,教員視察合肥,認為合肥的位置相當不錯,居皖之中,便定了下來。事實證明,教員的眼光非常准,處於安徽中心的合肥,如今動車從合肥出發,至省內任一城市均只需要一個小時到達。
2007年,合肥首度超越南昌。合肥以1401.55億元的總量超越了總量為1389.89億元的南昌,兩座城市在全國的排名分別為47和48。其實差距並不大,但是這一年是分水嶺,往後南昌也難以望其項背,合肥的發展速度南昌可望不可即。2008年,合肥超越金華,兩座城市的GDP總量分別為1776.86億元和1704.91億元,分別排在全國第45和46的位置。2009年,合肥超越了嘉興、洛陽和包頭。此時,還是沒有人注意到這座全國排在40位以外的城市。
2010年,合肥超越了臨沂、濟寧、鄂爾多斯等地市,排名全國第38位。2011年,是合肥的驕傲之年,一舉超過了徐州、長春、溫州、紹興、濰坊等五座知名城市,排名全國第32位。此時,福州排名第29位,西安排名第28位,它們已經開始有了壓力,同時,也在高速發展之中,它們的名義增速也都超過了13%。2012年,合肥排名第30,福州西安依舊分別排名第29和第28,這三座城市的角逐,也正式在這一年展開。
2017年,合肥GDP總量已經突破7000億,超越了煙台、石家莊、大連、常州、沈陽等知名城市,排在全國第24的位置。那一年,濟南排名第23,壓力倍增,只要合肥一腳油門它就會被超越。而西安福州此時排名全國第21和第22,同樣也承受了合肥的壓迫力。果不其然,2018年,合肥一舉超過濟南、福州、西安三市,排名全國第21名。這一刻,沒有人不知道合肥的逆襲,沒有人不知道合肥的高速發展,稱之為「逆襲之王」並不為過。2018年,合肥的GDP增量達到1602億元,而福州的增量為1012.4億元,西安的增量為1027.52億元,濟南的增量為594.17億元。合肥的增量當年也排在全國第五的位置,僅次於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
合肥高速發展的腳步並沒有停止下來,不進則退。2019年,合肥依舊排在全國第21的位置,而濟南也強勢了一把,再度超過合肥,排名全國第20,福州西安基本保持不變。全國前20名的城市中,南通掉了下來,濟南擠了上去。2020年,合肥成功擠進了全國前二十名,讓出這個位置的城市是東莞。2020年,是一個萬億城市爆發增長年,同時有泉州、濟南、合肥、南通、西安、福州六座城市GDP破了萬億。也祝賀福建喜迎萬億雙子星城市。
而合肥下一個即將超越的對手便是佛山,佛山2020年GDP總量為10816.47億元,比合肥大約多800億,不過佛山的增量較低,以目前合肥的速度,1-2年便極有可能超越佛山。
縱觀合肥這14年取得的發展成績,它是如何做到高速發展的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領導層目光長遠准確,敢於大膽投資。2008年,300億財政收入的合肥,拿了100億投資當時看起來毫無前景的京東方,連地鐵也放棄修建。合肥的這一舉措,引來了民間的無數嘲諷。但事實證明,合肥的投資目光高到無人理解,目前京東方已是全球顯示器龍頭企業,給合肥帶來了巨大的效益。2011年,合肥借錢也要投資內存條長鑫,終於在京東方上架。2015年,合肥投資半導體,不久中興事件的出現,國家空前重視半導體產業,而其餘城市再投資發展已經慢了合肥好幾步。此外,2019年,合肥還投資了新能源 汽車 ,比如蔚來。
第二,合肥注重交通建設,能通江達海。地理位置處於安徽中心的合肥,在交通上著天然的優勢。2019年,安徽已經是市市通高鐵的省份之一,是繼福建建成市市通高鐵之後的全國第二個省份。合肥的高鐵已經構建了「米」字形架構,能直達全國23個省會城市和4個直轄市。依託高鐵建設,省內所有城市以及南京都可以在1小時內到達合肥。此外,合肥能在2小時內抵達杭州、蘇州、上海等長三角主要城市。
第三,合肥注重 科技 發展和人才的引進。作為我國四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合肥在 科技 上的發展取得了耀眼的成就。合肥國家大科學裝置達到8個之多,為全國之首。據相關數據顯示,合肥的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領域,排在全球第2;物理學領域排在全球第5;同時,合肥還是全球2020年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榜上的第20名,超越了香港、巴黎、柏林等城市。合肥同時重視人才,凡是來合肥就業的人才均享受住房補貼,可免費租住人才公寓三年,同時享受最高60萬的購房補貼。
合肥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的確是如傳奇一般,堪比第二個深圳。未來合肥的上限在哪裡,我們不得而知,但合肥的科研產業永不落時,崛起之路無法阻擋。
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城市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