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福建有什麼寺廟
問題一:福建有哪些寺廟 法海寺
位於福建省福州市羅山。
法海寺創建於五代後晉開運二年(945),初名「興福院」,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始改今名。一千多年來,該寺歷經滄桑,代有興廢。宋政和七年(1117)曾改作道觀,稱「神霄宮」。此後不久,又恢復為佛寺。明代,寺院一度被豪強占為私人別墅。至萬曆年間,才復舊觀。此後又久為俗家所侵佔。直至1928年,圓瑛法師主持雪峰崇聖寺時,才將法海寺收回加以重修,作為雪峰下院。1948年,忠心和尚曾創辦埋告「法海中學」,招收貧寒失學青少年,為社會培育了一批人才。新中國成立後,福建省、福州市佛教協會均設在寺內。「文革」中,除殿堂建築外,佛像等一切陳設悉遭破壞,房屋被工廠、機關等佔用。1976年後落實宗教政策,寺院交還佛教界,並重加整修。
法海寺的主要建築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閣、弘化樓、客房等。
湧泉寺
位於福建省福州市東郊鼓山。
據清代黃任《鼓山志》記載,湧泉寺「其先為潭」。五代後梁開平二年(908)填潭建寺。當建寺時,寺前一壑泉水如涌,故名湧泉寺。宋咸平二年(999),真宗賜額「鼓山白峰湧泉禪院」。明永樂五年(1407),成祖賜名「湧泉寺」。永樂六年(1408)及嘉靖二十一年(1542)兩次毀於火,寺內建築所剩無幾。萬曆四十七年(1619)至天啟七年(1627)間重建。清順治、康熙年間又經修繕擴建。康熙三十八年(1699),敕賜御書「湧泉寺」匾額。
湧泉寺現存殿宇大多系清代建築,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千佛陶塔、藏經樓、印經樓、香積廚等。
西禪寺
位於福建省福州市西門外的怡山。
西禪寺建於隋以前,原名清禪寺。後唐長興年間(930―933)改名長慶寺,後以福州四城各有一大寺(東禪、南禪、北禪、西禪),將長慶寺稱為西禪寺。宋代兩次重修。元至正九年(1349)再修。明正統二年(1437)、崇禎十年(1637)又兩次重修。清代幾度重修。光緒二年(1876)至十七年(1891),按唐宋時格局重建,並在法堂後新建一藏經閣。1928年又重建明遠閣一座,辟寄園和放生池。1941年9月,西禪寺部分殿堂被日本侵略軍炸毀。後修復。1956年又進行豎液扒重修。「文革」中遭受破壞,後由愛國僑僧、居士和華僑等捐款修復。1983年,西禪寺被定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
西禪寺主要建築有天王殿、「鐵塔天燈」、大雄寶余昌殿、法堂、藏經閣、禪堂、方丈室、念佛堂、明遠閣、鍾樓、鼓樓、玉佛樓、報恩塔等。
林陽寺
位於福建省福州市北峰區。
林陽寺古稱林洋院,又名瑞峰林洋寺、瑞峰院。該寺創建於後唐長興二年(931)。明初寺廢。萬曆四十年(1612)重建,後又廢。現存寺院為清光緒年間重建。寺宇建築大體仿效鼓山湧泉寺格局。1930年,圓瑛法師曾擔任住持。
林陽寺主要建築有鍾鼓樓、天王殿、大雄殿、法堂、伽藍殿、地藏殿、大悲殿、祖師殿、報恩堂、古月塔院、客堂、禪堂、齋堂及僧寮等。
1983年,林陽寺被定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
地藏寺
位於福建省福州市東門外金雞山下。
地藏寺建於武帝大通元年(527),名法林寺,是福建省最早的尼寺。唐乾寧元年(894)重修。五代時期稱金雞山報恩寺,寺內建有地藏殿。宋、元、明各代皆有修葺。後因遭火災,寺毀。清同治三年(1864)重修,在報恩寺地藏殿遺址建新寺,取名地藏寺。清末以來雖多次擴建,但基本上保持原貌。抗戰前夕,重新整修,成為福建女眾叢林,凈土道場。
地藏寺現有建築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樓、客堂、五觀堂、念佛堂、庫房、方丈室、寮房等。
1983......>>
問題二:福建有哪些寺廟 福建境內現有全國重點佛教寺院142座,位居全國前列。著名的有福州湧泉寺、西禪寺、崇福寺,廈門南普陀寺,泉州開元寺、龍山寺,莆田廣化寺、漳州南山寺等。
問題三:福州市有哪些寺廟 福州寺廟很多,比較知名的有:鼓山的湧泉寺、工業路的西禪寺、華林路的華林寺、鼓東路的開元寺、烏龍江的金山寺、金雞山的地藏寺、閩侯的雪峰寺、北峰的林陽寺、福清漁溪的萬福寺、福清的瑞岩寺、旗山的萬佛寺、高蓋山的妙峰寺……附上市區90年代寺廟情況表供您參考:
問題四:福建有多少寺廟 法海寺
位於福建省福州市羅山。
法海寺創建於五代後晉開運二年(945),初名「興福院」,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始改今名。一千多年來,該寺歷經滄桑,代有興廢。宋政和七年(1117)曾改作道觀,稱「神霄宮」。此後不久,又恢復為佛寺。明代,寺院一度被豪強占為私人別墅。至萬曆年間,才復舊觀。此後又久為俗家所侵佔。直至1928年,圓瑛法師主持雪峰崇聖寺時,才將法海寺收回加以重修,作為雪峰下院。1948年,忠心和尚曾創辦「法海中學」,招收貧寒失學青少年,為社會培育了一批人才。新中國成立後,福建省、福州市佛教協會均設在寺內。「文革」中,除殿堂建築外,佛像等一切陳設悉遭破壞,房屋被工廠、機關等佔用。1976年後落實宗教政策,寺院交還佛教界,並重加整修。
法海寺的主要建築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閣、弘化樓、客房等。
湧泉寺
位於福建省福州市東郊鼓山。
據清代黃任《鼓山志》記載,湧泉寺「其先為潭」。五代後梁開平二年(908)填潭建寺。當建寺時,寺前一壑泉水如涌,故名湧泉寺。宋咸平二年(999),真宗賜額「鼓山白峰湧泉禪院」。明永樂五年(1407),成祖賜名「湧泉寺」。永樂六年(1408)及嘉靖二十一年(1542)兩次毀於火,寺內建築所剩無幾。萬曆四十七年(1619)至天啟七年(1627)間重建。清順治、康熙年間又經修繕擴建。康熙三十八年(1699),敕賜御書「湧泉寺」匾額。
湧泉寺現存殿宇大多系清代建築,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千佛陶塔、藏經樓、印經樓、香積廚等。
西禪寺
位於福建省福州市西門外的怡山。
西禪寺建於隋以前,原名清禪寺。後唐長興年間(930―933)改名長慶寺,後以福州四城各有一大寺(東禪、南禪、北禪、西禪),將長慶寺稱為西禪寺。宋代兩次重修。元至正九年(1349)再修。明正統二年(1437)、崇禎十年(1637)又兩次重修。清代幾度重修。光緒二年(1876)至十七年(1891),按唐宋時格局重建,並在法堂後新建一藏經閣。1928年又重建明遠閣一座,辟寄園和放生池。1941年9月,西禪寺部分殿堂被日本侵略軍炸毀。後修復。1956年又進行重修。「文革」中遭受破壞,後由愛國僑僧、居士和華僑等捐款修復。1983年,西禪寺被定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
西禪寺主要建築有天王殿、「鐵塔天燈」、大雄寶殿、法堂、藏經閣、禪堂、方丈室、念佛堂、明遠閣、鍾樓、鼓樓、玉佛樓、報恩塔等。
林陽寺
位於福建省福州市北峰區。
林陽寺古稱林洋院,又名瑞峰林洋寺、瑞峰院。該寺創建於後唐長興二年(931)。明初寺廢。萬曆四十年(1612)重建,後又廢。現存寺院為清光緒年間重建。寺宇建築大體仿效鼓山湧泉寺格局。1930年,圓瑛法師曾擔任住持。
林陽寺主要建築有鍾鼓樓、天王殿、大雄殿、法堂、伽藍殿、地藏殿、大悲殿、祖師殿、報恩堂、古月塔院、客堂、禪堂、齋堂及僧寮等。
1983年,林陽寺被定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
地藏寺
位於福建省福州市東門外金雞山下。
地藏寺建於武帝大通元年(527),名法林寺,是福建省最早的尼寺。唐乾寧元年(894)重修。五代時期稱金雞山報恩寺,寺內建有地藏殿。宋、元、明各代皆有修葺。後因遭火災,寺毀。清同治三年(1864)重修,在報恩寺地藏殿遺址建新寺,取名地藏寺。清末以來雖多次擴建,但基本上保持原貌。抗戰前夕,重新整修,成為福建女眾叢林,凈土道場。
地藏寺現有建築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樓、客堂、五觀堂、念佛堂、庫房、方丈室、寮房等。
198......>>
問題五:福州有哪些寺廟 西禪寺:
西禪寺名列福州五大禪林之一,為全國重點寺廟,位於西郊怡山之麓,工業路西邊南側,巍峨而壯觀。古剎大門坊柱上鐫刻一副楹聯:「荔樹埂朝傳宋代,鍾聲千古響唐音。」這是清代周蓮撰寫的聯句,點明西禪寺是唐朝的古寺。
以荔枝聞名。
西禪寺有白龜吐泉的遺址、唐代開山祖師懶安禪師塔內真心銘碑、五代慧棱法師塔、唐代七星井,還有弘一法師放生池碑......都是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見證。
華林寺 :
被譽為國寶的華林寺,位於福州屏山南麓。它建於北宋乾德二年(964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附近的羅漢院、越山庵等並入,華林寺規模更大了,後又增建御書閣、環峰亭、絕學樓、勝會亭諸勝。清嘉道年間(1789-1850年),重建大殿、天王殿、山門、廊廡、客堂、僧舍等。
華林寺大殿是中國南方古木構建築的代表,其建造方法在全國唐宋木構建築中獨具一格,華林寺大殿是我國南方遺存的、屈指可數的宋代木構建築之一。它是極其珍貴的古建築,對研究我國古代建築有著不可替代的文物價值。
湧泉寺:
福州市鼓山湧泉寺為「閩剎之冠」,又是全國重點寺廟之一。寺建在海拔455米的鼓山山腰,前為香爐峰,後倚白雲峰,有「進山不見寺,進寺不見山」的奇特建築格局。相傳它的舊址為「華嚴寺」。
鼓山湧泉寺的名人題句甚多,在鼓山摩崖題刻最集中的靈源洞至聽水齋沿途,布滿宋元明清題詠300多處,有相傳朱熹所書的「壽」字,高達4米,是福建省最大的古代石刻。這些題刻,薈集篆、隸、草等書法精華,是研究鼓山歷史和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
還有崇福寺雪峰寺等等。。
問題六:福建寧德有哪些寺廟? 蕉城有報恩寺 寧德霍童支提山華嚴寺 南T山 松山天後宮 建善寺位於縣城東南龍首山下 獅峰寺。又稱獅峰廣化禪寺.獅峰寺位於福安市柏柱洋獅峰山麓 資國寺位於福鼎縣東南部 屏南天寶寺 極樂寺位於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翠屏湖畔 浦源文昌閣地處閩周寧浦源鯉魚溪下游
問題七:福建有沒有一個叫廣什麼寺廟的 福建有一個廣化寺。
福建廣化寺,又稱南山廣化寺,坐落在福建省莆田市城南三公里處的鳳凰山麓(又名南山),創建於南朝陳永定二年。廣化寺是著名的千年古剎,與福州鼓山寺、廈門南普陀寺、泉州開元寺並稱福建四大叢林。
問題八:福州哪裡有較著名的佛教寺廟? 福州五大叢林
西禪寺 位於福州恭(西郊)鼓樓區工業路455號;
崇聖寺 位於福州市閩侯縣大湖鄉雪峰山南麓;
崇福寺 位於福州市(北郊)晉安區象峰山麓;
湧泉寺 位於福州市(東郊)晉安區鼓山山腰海拔455米處;
林陽寺 位於福州市(北郊)晉安區壽山鎮石牌村瑞峰之麓。
問題九:福建哪裡有寺廟可以讓人住一段時間的? 30分 這個得看每個寺廟,有的可以掛單,有的不行,有的你可以去做義工能住的。另外學習佛理,網上貼吧,網站等等都可以。
問題十:福建省八大寺廟哪個開光本命佛最靈氣 本命佛本不是佛教產物,但是可以為眾生結佛緣,也算善舉。開光與不開光沒有意義,開光是佛菩薩為眾生開啟光明智慧的心,並不是迷信之說。佛菩薩只會加持一種人,那就是斷惡修善,依教奉行的眾生。其實這種眾生感到了變化也不是佛菩薩給的,是因自己的修行所得的善果,是本身所具有的。只是因為佛法的教化而自己改變了自己。
南無阿彌陀佛
㈡ 福州市有哪些寺廟
西禪寺:
西禪寺名列福州五大禪林之一,為全國重點寺廟,位於西郊怡山之麓,工業路西邊南側,巍峨而壯觀。古剎大門坊柱上鐫刻一副楹聯:「荔樹四朝傳宋代,鍾聲千古響唐音。」這是清代周蓮撰寫的聯句,點明"西禪寺"是唐朝的古寺。
以荔枝聞名。
西禪寺有白龜吐泉的遺址、唐代開山祖師懶安禪師塔內真心銘碑、五代慧棱法師塔、唐代七星井,還有弘一法師放生池碑......都是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見證。
華林寺 :
被譽為國寶的華林寺,位於福州屏山南麓。它建於北宋乾德二年(964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附近的羅漢院、越山庵等並入,華林寺規模更大了,後又增建御書閣、環峰亭、絕學樓、勝會亭諸勝。清嘉道年間(1789-1850年),重建大殿、天王殿、山門、廊廡、客堂、僧舍等。
華林寺大殿是中國南方古木構建築的代表,其建造方法在全國唐宋木構建築中獨具一格,華林寺大殿是我國南方遺存的、屈指可數的宋代木構建築之一。它是極其珍貴的古建築,對研究我國古代建築有著不可替代的文物價值。
湧泉寺:
福州市鼓山湧泉寺為「閩剎之冠」,又是全國重點寺廟之一。寺建在海拔455米的鼓山山腰,前為香爐峰,後倚白雲峰,有「進山不見寺,進寺不見山」的奇特建築格局。相傳它的舊址為「華嚴寺」。
鼓山湧泉寺的名人題句甚多,在鼓山摩崖題刻最集中的靈源洞至聽水齋沿途,布滿宋元明清題詠300多處,有相傳朱熹所書的「壽」字,高達4米,是福建省最大的古代石刻。這些題刻,薈集篆、隸、草等書法精華,是研究鼓山歷史和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
還有崇福寺雪峰寺等等。。
㈢ 福州北峰的風景
自然美景北峰,從古至今備受遊人喜愛。不說壽山瀑布景區小巧玲瓏、形態各異、頗具特色的瀑布;不說泛盤日溪高山平湖、碧水澄泓、山色湖光、波光瀲灧,令人心曠神怡;也不說日溪皇帝洞,以其峽谷峭壁、風雨橋和有驚無險的索橋,贏得遊客的青睞;只要翻開史籍資料,就會發現北峰的風光景色,在宋、明、清已不乏贊美之辭。
宗教文化從福州往日溪,到北峰嶺頭,有三岔路,一往日溪,一往林陽寺。林陽寺,是福州五大禪寺之一,也是全國重點寺廟之一,具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經歷過多次興廢。前人有詩雲:「雞碑折斷摩無字,鴟瓦頹廢踏無聲」,「香積廚空山鼠占,放生池廢野狐藏」,如實地記錄了林陽寺的衰敗荒廢的景象。現在的林陽寺仿鼓山湧泉寺的布局重修,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等三十多座建築群,而且還在繼續大興土木,是宗教文化游的勝地之一。離林陽寺不遠處,有座別具特色的玉佛園,依山勢而建,結構新穎。巨大的白玉大佛坐在高高的山巔,藍天為瓦,青山為殿,眺望逶迤不斷的群山。當地人介紹說有雲霧的時候,這里還是觀雲海,看日出的最佳之處。
石文化在前往日溪的途中,有個鄉叫壽山,這里可以看到人們在山坡上山坳里礦洞中,開挖尋找石頭。清有人賦詩:「天遺瑰寶生閩中」。所謂「瑰寶」就是產於壽山的、古人稱之為可以讓「他山之石皆卑凡」的葉蠟石,因其產於北峰壽山,又叫壽山石。壽山石的品種繁多,其中,田黃石有「黃金易得田黃難得」和「石中之王」之美譽。據說清朝歷代皇帝在天壇祭祀時,都要供上田黃石,既有取其珍貴,又有取其「福(建)、壽(山)、田(黃)」吉利之意。壽山石質地脂潤,斑斕多彩,晶瑩透徹,性軟而韌,是雕刻的佳品。壽山石雕的歷史悠久,可追溯到一千五百多年以前。目前,壽山已開辟了以石文化為特色的旅遊景點,喜歡收藏的、喜歡獵奇的,到壽山領略石文化一定會有收獲的。
畲族民族民俗文化到了日溪,這里不僅是北峰主要景點之一,而且一些村莊還是畲族主要聚居處之一,畲族民俗文化氛圍濃郁。畲族婦女頭梳「鳳凰冠」、插銀釵、別銀針,耳掛銀飾品,上身著「鳳凰裝」,下身穿短褲露膝腿裹紅布條,身上還掛著丁當作響的銀飾品,每一件東西都有美好的傳說和含義。在這里還可以看到畲族人的三件珍寶———祖圖、祖杖和族譜。畲鄉的許多傳統節日活動,如農歷三月三的烏飯節,夏至後幾天的分龍,還有諸如皇帝洞等許多民間傳說故事,綻放著民族民俗文化的奇葩。
㈣ 福州有哪些寺廟
福州的寺廟太多了,比較有名的有:鼓山的湧泉寺、工業路的西禪寺、洪塘的金山寺、大湖的雪峰寺、北峰的林陽寺、旗山的萬佛寺……
㈤ 福州市有什麼名勝古跡
1、永泰青雲山風景名勝
永泰青雲山風景名勝區是集峽谷、森林、瀑布、古火山口、高山牧場和鳥類自然保護區為一體的生態旅遊區,主要旅遊景點有九天瀑布、青龍瀑布、雲天石廊、桫欏神谷景區及單獨管理的天池草甸景區(中國雲頂)。2003年7月31日,永泰青雲山風景名勝區獲得4A級風景名勝區榮譽。
2、福州華林寺
福州華林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福州鼓樓區北隅、屏山南麓,福建省人民政府東側。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吳越國王錢氏割據時,福州郡守為祈求國境安寧而建,初名「越山吉祥禪院」。
宋高宗趙構賜御書「越名「越山吉祥禪院」。宋高宗趙構賜御書「越山、環峰」,明正統九年(1444年)賜額「華林寺」。名臣李綱、張浚等均曾寓游於此。
3、林則徐墓
林則徐墓在福州市省軍區內,交馬鞍村金獅山麓,坐北向南偏東南,面對五鳳山。平面呈如意形,其墓為三合土夯築,五層墓埕,面寬14.6米,縱深37米。
封土隆起,形如覆釜。封土後護坡正中飾一圓形的「壽」字,直徑0.82米。封土前豎立一塊高1.08米、寬2.55米、厚0.16為的墓碑,一是御賜祭文,一是御賜碑文。
4、曇石山文化遺址
曇石山文化遺址位於福建省閩侯縣甘蔗鎮曇石村,發現於1954年1月,先後進行8次發掘,發掘面積達2000平方米,共發現墓葬89座、陶窯9座、壕溝2條,出土大批陶器、石器、骨器和玉器。
以曇石山遺址命名的曇石山文化,分布於閩江下游,直達沿海地區,具有鮮明的海洋文化特色,是先秦時期閩台兩岸海洋文化的源頭。
5、烏塔
塔位於福州市內烏石山東麓,與於山白塔遙遙相對,原名 「崇妙保聖堅牢塔」。因塔身為花崗岩青石所砌呈烏黑色,故稱烏塔。它的前身系唐貞元十五年(799年)所建「凈光塔」。
唐乾符六年(879年)被毀。閩永隆三年(公元941年),閩王王審知第七子王延曦准備在舊址上重建九層寶塔,方到七層,王延曦被臣屬所殺,工程遂告結束。
㈥ 福州哪裡有較著名的佛教寺廟
福州五大叢林
西禪寺 位於福州市(西郊)拿激鼓樓區工業路455號;
崇聖寺 位於福消前襪州市閩侯縣大湖鄉雪峰山南麓;
崇福寺 位於福州市(北郊)晉安區象峰山麓;
湧泉寺 位於福州市(東郊)晉安區鼓山山腰海拔455米處;
林陽寺 位於福州市(北郊)悔虧晉安區壽山鎮石牌村瑞峰之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