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連江縣鰲江鎮哪個村有林姓
擴展閱讀
廣州古藝攝影怎麼樣 2025-02-05 13:49:11
福州哪裡可以買到霧化器 2025-02-05 13:36:47
哪個央企將搬杭州 2025-02-05 13:19:50

福州連江縣鰲江鎮哪個村有林姓

發布時間: 2023-08-31 10:40:24

① 林氏族譜有幾卷

林姓家譜之全國家譜
【全國】錦江林氏家譜不分卷
清光緒十四年(1888)刊本
台灣 美國
註:該族散居福建晉江及台灣等地。
【全國】林氏宗譜二十一卷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九牧堂刊本 二十冊
日本 美國
註:封面作《林氏宗圖》。該族散居江西、山東等地。
【全國】西河郡林氏譜系不分卷
民國七年(1918)寫本 一冊
美國
註:散居福建莆田、廣東新會等地。
【全國】林氏開族統 圖譜一卷
(民國)林光遠堂裔孫修
民國十三年(1924)刊本 一冊
日本 美國
【全國】林光遠堂族譜不分卷
(民國)林氏光遠堂眾孫修
民國九年(1920)修民國十九年(1930)貴縣
維新印務局鉛印本 一冊
廣東中山圖(二部) 廣西博 日本 美國
註:散居廣東番禺、廣西貴縣等地。
【全國】林姓宗親錄不分卷
(民國)林清墩編
民國二十六年(1937)鉛印本 一冊
美國
註:散居福建惠安及台灣等地,本書又名《西河
九龍族譜》。
【河北青縣林氏】族譜四冊
(清)林樹桐纂
清同治十二年(1873)石印本
河北青縣陳嘴鄉大院村
【遼寧旅順】林氏譜書不分卷
(民國)林尚賢修訂
民國十四年(1925)鉛印本
遼寧大連市圖
【江蘇常州】遷常林氏家譜二卷
(民國)林文濤主修
民國二十年(1931)木活字本
江蘇常州市圖
【江蘇無錫】錫山林氏宗譜二十四卷
(民國)林宗儒修 錢鈞等編輯
民國十五年(1926)敦敘堂鉛印本 十二冊
北圖
林姓家譜之浙江家譜

【浙江】蕭山東門林氏宗譜四卷
(清)林蔭深 林卓生等修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友慶堂木活字本
歷博 日本 美國
【浙江】蕭山東門林氏宗譜六卷
(清)林鳳歧重修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友慶堂活字本
北圖 人民大學 遼寧圖 日本 美國
【浙江寧波】北郭林氏宗譜十四卷首一卷
(清)林維檉 林克瀚纂修
清宣統元年(1909)崇禮堂木活字本
天一閣(存卷首-9)
【浙江寧波】鎮海青墅林氏宗譜二卷首一卷
(民國)林授經等輯
民國二十三年(1934)活字本 二冊
北圖
【浙江鄞縣】桃源林氏家乘十一卷
(清)林汝彰 林生春等續錄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錄鈔本 四冊,
河北大學(二部)
【浙江鄞縣】新江林氏宗譜十卷首一卷
(民國)林慶芳 林純 等纂修
民國十三年(1924)思敬堂木活字本 四冊
天一閣
【浙江】鄞西林家鹵林氏宗譜四卷首一卷
(民國)項世淮纂修
民國十八年(1929)木活字本 一冊
天一閣
【浙江】慈溪林氏宗譜四卷
(民國)林耘堂等修 沈樾等纂
民國十三年(1924)鉛印本
科圖 歷史所 人民大學 吉林大學
哈爾濱師大 上海圖 天一閣 日本
美國
【浙江象山】林氏宗譜不分卷
(清)林竹汀修 蕭善鳴纂輯
清咸豐三年(1853)鈔本 一冊
浙江圖
【浙江象山】林氏象派宗譜稿不分卷
(民國)林永懷輯 林曾安校訂
民國十八年(1929)稿本 二冊
浙江圖
【浙江象山】嶴底林氏宗譜一卷
(民國)吳顯龢修
民國二十六年(1937)鈔本
浙江象山縣文管
【浙江上虞】古虞林氏宗譜五卷
(清)林鳳瑞纂修
清光緒十二年(1886)遺德堂活字本 三冊
北圖
【浙江蘭溪】西河林氏宗譜二十卷
(民國)范興賓重纂
民國十三年(1924)木刻本
浙江蘭溪縣水亭鄉下蔣
【浙江蘭溪】吉祥林氏宗譜一卷
民國三十七年(1948)鈔本
浙江蘭溪縣高潮鄉
【浙江永康】古麗坊林氏宗譜□□卷
民國二十一年(1932)木活字本
浙江衢州市文管(存卷6、7)
【浙江衢縣】東坑倉林氏宗譜三卷
(民國)林珍器 休昌茂等修
民國三十二年(1943)木活字本 一冊
浙江衢州市文管(二部)
【浙江常山】材氏宗譜不分卷
(民國)林維樞續修
民國十三年(1924)木刻本
浙江常山縣青石鄉高鋪村
註:譜初修於清道光間。
【浙江臨海】台臨林氏宗譜□□卷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寫本
浙江臨海縣博(存卷1)
【浙江臨海】郡城林氏宗譜四卷
(清)林翰等纂
清光緒九年(1883)木活了本
浙江臨海縣博
【浙江仙居】斷橋林氏宗譜一卷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刊本
浙江臨海縣博
【浙江仙居】斷橋林氏宗譜十卷
清嘉慶十八年(1813)木活字本
浙江臨海縣博(存卷1)
【浙江仙居】斷橋林氏宗譜□□卷
清光緒二十二年(1906)刊本
浙江臨海縣博(存卷1下)
【浙江】黃岩沈村林氏宗譜□□卷
(清)林霨生纂
清光緒八年(1882)木活字本
浙江臨海縣博(存卷1)
【浙江】黃岩南安林氏支譜首一卷末一卷
(民國)林丙修纂
民國四年(1915)稿本
浙江臨海縣博(存卷下、卷末)
民國六年(1917)一志書局石印本
人民大學 浙江圖(存卷首、卷上) 美國
【浙江】青田石鍾濟南郡林氏宗譜三卷首一卷
(民國)林傑 周炳烈等續修
民國十二年(1923)鉛印本 一冊
日本 美國
林姓家譜之安徽家譜

【安徽懷遠】林氏宗譜一卷
(清)林士琦等修
清同治九年(1870)刊本 一冊
美國
【安徽宿松】林氏譜牒
(清)林常植等增修
清光緒十七年(1891)刻本 一冊
福建圖
【安徽】祁門京兆金氏宗譜六卷
(清)金可斤修
清光緒三年(1877)刊本 七冊
安徽圖
【安徽潛山】潛陽林氏族譜三十八卷
(清)林氏三系合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 十六冊
安徽圖

林姓家譜之福建家譜
【福建】林氏開閩分支總譜不分卷
(明)林鳴盛序
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刊本 一冊
台灣
【福建】閩林大宗世譜六卷附材氏入閩世系總圖
(明)林炳麟等修
清嘉慶間刻本 一冊
福建圖
【福建】閩林宗譜八卷
(清)林光裕 林邦彥等纂修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林氏九牧堂刊本
福建師大(缺卷5、7、8)
【福建】閩林宗譜十六卷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木刻本
浙江常山縣鉗口鄉五聯村
註:首修於清乾隆四十六年。
【福建】林氏開族統匯圖譜不分卷
(民國)林國鴻 林鵬羽編
民國十三年(1924)刻本
廣東中山圖
【福建】林氏世系表不分卷
林心特輯
刊本 一冊
美國
【福建】林氏家譜覽料不分卷
刊本 一冊
美國
【福建福州】鳳池林氏族譜稿四卷
(民國)林欣榮修
民國十八年(1929)福州林氏稿本 四冊
福建圖
民國十九年(1930)鉛印本 四冊
福建圖
【福建福州】鳳池林氏族譜
(民國)林葆恆修
民國三十六年(1947)鉛印本 六冊
福建圖(二部) 福建師大
【福建福州】陶江林氏宗譜
民國十八年(1929)鉛印本 二十二冊
北圖 北京大學
註:書口題《尚干林氏族譜》。
【福建福州】陶江林氏族譜
(民國)林森等修
民國二十年(1931)鉛印本 二十三冊
福建圖福建師大(存冊3、7、8、12)
【福建閩侯】濂江林氏家譜五卷
(清)林枝春纂修
清乾隆十一年(1746)清白堂刻本
福建師大(缺卷3)
註:始修於明永樂十三年。
【福建閩候】侯官雲程林氏家乘十二卷
(民國)林懋責總纂
民國二十七年(1938)鉛印本
福建師大
註:始修於明成化間。
【福建連江】拱頭對門林氏族譜一卷
(清)林增基纂
清乾隆十五年(1750)稿本
福建連江縣檔
【福建邊江】拱頭對門林氏族譜一卷
(清)林繹重修
清嘉慶十六年(1811)稿本
福建連江縣檔
【福建連江】拱頭對門林氏族譜一卷
(清)林光雅 林進光等續修
清咸豐四年(1854)稿本
福建連江縣檔
【福建連江】拱頭對門林氏族譜一卷
(清)王朝儀 林光欽等續修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稿本
福建連江縣檔
【福建連江】道沃林氏家乘一卷
(清)郭鑒泉重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稿本
福建連江縣檔
【福建連江】道沃林氏家乘一卷
(民國)林敏蕃續修
民國元年(1912)稿本
福建連江縣檔
【福建連江】琯江林氏族譜五卷
民國九年(1920)稿本
福建連江縣檔
註:後人增纂至民國十六年。
【福建連江】拱川西河林氏族譜一卷
(民國)陳善忍修
民國十四年(1925)稿本
福建連江縣檔
【福建廈門】西河林氏宗譜不分卷
(清)林捷雲修
清光緒九年(1883)刻本
福建圖
民國二十二年(1933)廈門林氏大宗祠刊本
福建師大 台灣
台灣坤紀印刷有限公司重刊本
美國
【福建同安】林希元家譜不分卷
(清)林道坦續修
清嘉慶間續修本
福建師大
註:林希元始修於明嘉靖二十二年。
【福建建寧】漳溪林氏族譜□□卷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重修活字本
江西檔(存卷1-4、7、9、10)
【福建莆田】林氏族譜不分卷
(明)林齊聖撰
明天啟七年(1627)重鈔本 一冊
台灣
【福建莆田】林氏族譜不分卷
(清)林堯佐纂修
清初秘閣手鈔本 三十冊
歷史所
【福建】莆田林氏西山本支宗譜四卷首一卷
(清)林溥等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一冊
美國
【福建】莆田前埭林氏九牧大宗族譜二十四卷
首二卷
(清)林鍾鑄著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刻本 二十四冊
歷史所 北京密雲縣檔(林東明增纂至民
國間)
註:林堯光始修於清康熙二十八年。
【福建】莆田前埭林氏族譜十六卷首一卷
(清)林鍾鑄著 (民國)林伯棠等補編
民國二十六年(1937)石印補刊清光緒刻本
北京大學 吉林大學 福建師大
【福建】莆田林氏九牧大宗族譜不分卷
(清)莆田林氏重修
清鈔本 二冊
中山大學
【福建仙游】仙溪林大宗祠族譜不分卷
(民國)林弁修
民國二十三年(1934)仙游印書局鉛印本一冊
福建圖 福建師大 福建 游縣檔
註:版心作《仙溪林大宗祠公簿》。
【福建泉州】清 源林氏李宗譜草創卷之三
傳鈔泉州林李氏藏本
福建師大
註:版心作《林李年表》。
【福建晉江】萬華林氏族譜
(清)林志堅撰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寫本 一冊
台灣
【福建南安】林氏族譜
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鈔本 一冊
台灣
【團震妥滇】丁財兩旺舔進人丁永世子孫長流
目歷
(清)林皇清撰
清光緒二年(1876)鈔本 一冊
台灣
【福建安溪】福清分派橫溪林氏族譜不分卷
(清)林文篆再錄
清光緒十五年(1889)鈔本 一冊
台灣
【福建】永舂林氏族譜
(清)林教撰
清咸豐二年(1853)鈔本 一冊
台灣
【福建】韶安林氏族譜】不分卷
(清)林雲騰修 林望賢再修
清道光十八年(1838)修 光緒二十六年(1900)
再修 鈔本 一冊
台灣
【福建】詔安林碩抱家譜不分卷
(清)林子枝撰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鈔本 一冊
台灣
【福建東山】西河(林氏〕族譜
(民國)林中喬纂
民國二十年(1930)石印本
福建東山縣志辦

林姓家譜之江西家譜
【江西宜春】袁郡學前林氏族譜十六卷首二卷
(清)林杏宴等纂修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忠孝堂刊本
江西圖(存十二冊)
【江西】萬載興仁林氏支譜□□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林道衍等纂修
清光緒八年(1882)西河堂木活字本
江西圖(存卷首、卷末)

② 蒼南林氏輩分

浙江蒼南林姓遷徙
林姓遷徙和演變 入遷蒼南的林姓,與陳姓入遷蒼南同屬歷史悠久的望族。基本上也分為五代、南宋、明末、清初等4個時期入遷定居,繁衍成族。但不同的是,陳姓系潁川郡分南朝派、龍湖派、太傅派等3派,林姓分西河郡、濟南郡、博陵郡等3郡。林姓最早一支入遷的是,唐末中郎將林魯直,號愚山,原籍福建莆田,因五代時,閩王王審知之子王曦、王延政兄弟為爭奪王位而相互殘殺,致閩疆大亂,林愚山即桂冠避居平陽金雞山前(今蒼南新安鄉山北村),支分新安鑒橋等地。

西河郡林姓 入遷蒼南分布有:項橋林家塔、大漁南山、莒溪田寮、南宋北山街、南水頭壩頭、靈溪河美庄、龍沙下宅、盤山庵、赤溪圓潭、赤溪塘頭、南水頭北山下、觀美大坡、觀美大宇(雨)、橋墩錢仔腳、楓樹湖、大龍長潭、橋墩三十六新村、大龍小沿底、中貢昌基內、橋墩中貢、龍泉田、大觀岩頭、漁塘口、東河、滬山百丈、水門、東垟、龍船湖、瀆浦湯家垟、鳳池上方、鳳池水月、藻溪樟浦嶺、浦亭黎灣、嶼山、小亭西山、匯底、古磉後厝、下厝、浦亭漁池、藻溪橋頭灣、險口、靈峰漁池、盛陶橫山、百葉江邊、西埕港邊、楊家浹、浦亭小玉蒼渡灣、滬山徐家垟、橋墩龍井、毛徐丘、垟貢、鳳嶴、滬山小光、靈溪水門、西山下、南宋後垟、埔坪夏井、埔坪王梅坑、華陽瓦厝、南坪松柏林、澄海斗垟、南坪深灣、南坪小�、南坪柳壠、南坪水門宮、南坪牛溷(運)、南坪蛟龍頭、沿浦仙峰頭、蒲城城內、岱嶺、平等林官侖、魁里中魁、城門東嶺腳、宜山黃圖頭、白沙陳家巷、鯨頭石貢下、金鄉、新安小雲兠、管店石塘、金鄉周家畲、湖前朱家站、鳳江長連屋、雲頭垟、沈家東、白河劉店、路邊村、新街林頭、礬山街、後街、龍舌頭、礬山西坑、礬山白嚴、靈溪古磉、炎亭東沙、西沙、錢庫街、靈溪街等地。

濟南郡林姓 入遷蒼南分布有23個村。繁衍成族,享譽全縣的如:金鄉半浹連,中墩海濱、蘆浦儒橋頭、平等林官倉、新橋、滬山百丈、對務上村、浦亭南山、對務夏村、滬山山南、繁枝下村、昌禪、三大垟、老城半峽連、浹底、中墩、白沙第七河、五顯殿後、白沙劉店、礬山貢子、信智烏岩、靈江四大、望里豬肝山、浦亭羅溪、浦亭坑壠橋、望里等地。

博陵郡林姓 入遷蒼南分布有:新安山北、鑒橋、新城九刀蓮、舥艚港邊、舥艚林家莊、江南路邊村、江南垟西、南道江邊、望里東山頭、新城馬鞍橋、望里鳳嶴、林家堡北山等地。

蒼南林姓人口

蒼南林姓人口發展史 蒼南原屬平陽縣,於1981年從平陽析出建縣。據民國《平陽縣志·食貨志》記載,林姓在歷史上居平陽縣大姓之一,北宋紹聖年間(1094—1097)統計,平陽縣總人口36772人,林姓約3230人;南宋建炎年間(1127—1130)統計,平陽縣總人口61290人,林姓約5400人。元至元年間(1264—1294)統計,平陽縣總戶數53072戶(沒有統計人口)。明洪武年間(1368—1398)統計,平陽縣總人口170358人,林姓約15000人;景泰三年(1452)設置泰順縣,從平陽縣歸仁鄉析出38都、39都和40都劃入泰順縣,是年統計,平陽縣總人口減至85841人,林姓約7550人;嘉靖年間(1522—1566)統計,平陽縣總人口86719人,林姓約7630人。清順治十八年(1661)統計,因平陽沿海遷界,逃亡人數約43200人,實際居住人口43554人,林姓約3830人;宣統三年(1911)統計,平陽縣總人口467960人,林姓約41180人。民國9年(1920)統計,平陽縣總人口674765人,林姓約54000人。
浙江蒼南林氏名人

據《宋史翼》卷32、《南宋書》卷62、《新元史》卷241、《宋詩鈔》、明萬曆《溫州府志》、明隆慶《平陽縣志》、清乾隆《平陽縣志》、民國《平陽縣志》、《中國文學家大辭典》、《中國人名大辭典》、《蒼南縣志》等史志記載,自南宋至明、清三朝,蒼南籍林姓人物共有58人。其中,考中武科狀元1人,進士36人(包括國學生、太學生),舉人6人,貢生3人,地方官6人,將軍4人,其他2人。
林倪,字仁樂,唐時,蓀湖(今望里鎮)人。仕吳城為虞侯、節度使。
林薿,字仲立,親仁鄉蓀湖(今望里)人。18歲隨兩兄入太學,北宋宣和七年(1125),與陳東等伏闕上書。南宋紹興七年(1137)隨駕到臨安(杭州),南宋紹興八年(1138)戊午科進士,官尤溪知縣。乾道三年(1167)為隨州(在湖南省)知州,被監司韓曉彈劾,罷官。
林清卿,字季仁。繁枝(今藻溪鎮繁枝)人。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戊辰科進士,官福建沙縣縣丞、政和縣令。
林湜(1132—1202),字正甫,松山(今橋墩鎮人),(原籍福建長溪)。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庚辰科進士,官富陽尉,以功改知江、司農丞。湖北轉運副使,直龍圖閣至仕。
林邁,字仲逸。蓀湖(今望里鎮)人。南宋乾道二年(1166)丙戌科進士。
林仲懿,字紹孟。蓀湖(今望里鎮)人。南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戊戌科進士,官宣教郎、山陰知縣。
林仲彝,字清叟。夏口(今錢庫鎮夏口)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丁未科進士,官台州知州。在故鄉築烏嶼、新潛、湖南三所陡門,開河道五十五萬五千九百丈。灌溉四鄉農田。
林管,林坳(今藻溪鎮繁枝村)人。南宋紹熙四年(1193)癸丑科武狀元。(南宋臨安府志·林管為榜首)。
林現,仲懿弟。蓀湖(今望里鎮)人。南宋紹熙四年(1193)癸丑科進士。
林士遜,蓀湖(今望里鎮)人。南宋紹熙四年(1193)癸丑科進士。
林有聲,字大才。八丈(今靈溪鎮滬山百丈村)人。南宋寧宗嘉定元年(1208)戊辰科進士,官知高郵軍。
林善補,字退思,下嶺(炎亭)人。南宋嘉定元年(1208)戊辰科登進士第,官無為軍教授,干辦四川茶馬分司公事、潮陽宰等職。
林湘,字憲。八丈(今靈溪鎮滬山百丈村)人。南宋寧宗嘉定七年(1214)甲戌科進士,官真州教授、和州司戶。
林自憲,字道章。蓀湖(今望里鎮)人。南宋寧宗嘉定七年(1214)甲戌科武進士,官吏部員外郎。
林倜,蓀湖(今望里鎮)人。南宋寧宗嘉定七年(1214)甲戌科武進士。
林濟舟,字作楫,蓀湖(今望里鎮)人。南宋寧宗嘉定七年(1214)甲戌武科進士,官融水縣令。
林應周,字廷桂。八丈(今靈溪鎮滬山百丈村)人。南宋寧宗嘉定十年(1217)丁丑科武進士,官邕州知州。
林孟治,林湜孫,字叔良。松山(今橋墩鎮)人。南宋理宗寶慶二年(1226)丙戌科進士。
林公度,字廷甫。林坳(原籍藻溪鎮繁枝,徙居八丈)人。南宋端平二年(1235)乙未科進士,官昌化主簿。
林明善,士遜子,字體仁。蓀湖(今望里鎮)人。南宋嘉熙二年(1238)戊戌科進士。
林思學,居雅次子。字幼成。舥艚港邊人。南宋嘉熙二年(1238)戊戌科進士,官迪功郎。
林思齊,字齊賢,蓀湖(今望里鎮)。南宋淳佑四年(1244)甲辰科進士。
林泳,字子浮,林坳(今藻溪鎮繁枝)人。南宋淳佑十年(1250)庚戌科進士,官鎮原州判官。
林傑,字孟璘,蓀湖(今望里鎮)人。南宋寶佑四年(1256)丙辰科進士。
林雍,字公雅、堯民、功雄。林坳(今藻溪繁枝,後徙平陽縣梅溪)人。南宋景定三年(1262)壬戌科武進士,後考中文進士,官國史實錄院編修。
林則祖(一作測祖),字興周。寶佑年間(1253—1258)游太學,與同捨生陳宜中、劉黻、黃鏞、陳宇、曾唯等聯名上書,揭發、聲討佞臣丁大全、盧永升、董宋臣等罪行,被削籍發送邊遠州郡拘管。國子監祭酒、司業等聞訊,率領十二齋太學生整頓衣冠恭送6人出橋門。丁大全聞訊大怒,在太學中立碑,嚴禁太學生「妄議國政」。士大夫則翕然推許,稱之為「六君子」。開慶元年(1259),丁大全被劾罷官,「六君子」才免解。林則祖參加南宋景定三年(1262)廷試,賜進士及第。
林弅,下嶺(今炎亭鎮下嶺村)人。南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戌辰科武進士,官殿前正將。
林獎,字孟功,下嶺(今炎亭鎮下嶺村)人。南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進士。
林雄,八丈(今靈溪鎮滬山百丈村)人。南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進士。
林景熙(1242—1310),(一作景曦),字德暘,號霽山,傑出愛國詩人。坳中(即在今藻溪鎮繁枝)人。南宋咸淳七年(1271),太學上舍釋褐進士,初任泉州教授,遷禮部架閣,進階從政郎。德佑元年(1275)二月,賈似道兵敗魯港,13萬宋軍一時潰散。三月,元軍進入建康,南宋王朝已呈土崩瓦解之勢,而權臣還在勾心鬥角,景熙不忍目睹故國淪亡,便棄官歸隱於平陽縣城白石巷。
林時中,八丈(原藻溪鎮繁枝,後徙八丈村)人。南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辛未科武進士。
林雷振,八丈(原籍林坳,後徙百丈村)人。南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辛未科武進士,官中山知府。
林介,松山(今橋墩鎮)人。林湜子,南宋官戶部郎中、提舉兩浙兩路常平茶鹽、浙西提刑、太府卿兼刪修敕令官又兼臨安知府等職。
林居雅,號四川,金鄉艾陽人。南宋嘉定初,太學生,官齋諭,平陽縣令汪季良創築陰均埭兼建徒門。居雅與同鄉鄭萬全兄弟及陳子直等各傾家助之,歷一年建成,不受水旱災害浸襲。
林宜中,時中長兄,字中行,林坳(今藻溪鎮繁枝村)人。南宋度宗咸淳武科進士,官知縣。
林楶,林靈真祖父,林坳(今藻溪繁枝)人。南宋官武經郎。
林嗣孫,林靈真父,林坳(今藻溪繁枝)人。南宋官保義郎。夫人徐氏,為狀元徐儼夫之妹夫。
林靈真(1239—1302),本名偉夫,字君昭,林坳(在今繁枝鄉)人。宋元間符籙派名道士,被稱為「紹開東華之教,蔚為一代真師」。母徐氏,為狀元徐儼夫之妹。
林燾,遷子,蓀湖(今湖裡鎮)人。南宋官道州法曹。
林士裕,契子,字道足,原籍蓀湖,後移居鰲江墨城。南宋歷官歙縣縣丞、房州、永州、建州等知州。
林自中,時中次兄,字系孫,林坳移居滬山百丈(今靈溪鎮百丈村)人。南宋度宗咸淳武科進士。
林思學,居雅次子。字幼成。舥艚港邊人。南宋嘉熙二年(1238)戊戌科進士,官迪功郎
林遷,蓀湖(今望里鎮)人。南宋上舍釋褐進士,官台州教授、南樂縣令。
林翠,字元翌。蓀湖(今望里鎮)人。南宋靖平間授進士,官福州文學、廣東經略司干辦公事。
林嵩,字惟高。八丈(今靈溪鎮滬山百丈村)人。明洪武六年(1373)癸丑科舉人,官慶符縣丞。
林彥寬,字世大。東括(今括山鄉東括村)人。明洪武十五年(1382)壬戌科舉人。
林彥范,字世正。東括(今括山鄉東括村)人。明洪武十七年(1384)甲子科舉人,官宣城縣丞。
林彥士,字高若,又字伯中,水心(今舥艚鎮新城水心村)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授寧波稅課大使、工部文思院副使等官。
林彥安,字世靜。東括(今括山鄉東括村)人。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丙子科舉人,官興化教授。
林繼安,字尚榮,號定山,蒲門魁里(今馬站鎮魁里)人。明末太學生,以孫東明贈懷遠將軍。
林伯鶴(1588—1646),繼安子,字一升,號棟華,蒲門魁里(今馬站鎮魁里)人。以子東明贈懷遠將軍。
林文梓,字震生,號晦庵,蒲門魁里(今馬站鎮魁里)人。明末官惠州參將、護理廣州協守、副總兵。明亡後削發為僧。
林東明,字啟生,一名文冕,號服周,魁里(今馬站魁里)人。清初投軍,官授千總,後升任定州守備遷都司。三藩之亂,東明奉旨領兵征剿,以戰功升任南汝協鎮、誥封定國將軍。
林公彰(1664—1723),東明子,魁里(今馬站鎮魁里)人。清初,官寧海同知。
林堂,字為登,號玉川,松山(今橋墩鎮)人。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庚寅貢生。
林廷浙,字子瀚,湯家嶺人。清乾隆四十年(1775)乙未貢生,官會稽訓導。
林朝棟,八丈(今靈溪鎮滬山百丈村)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己酉科武舉人。
林萬青,南港湯家陽(今靈溪鎮瀆浦湯家垟村)人。清光緒元年(1875)乙亥恩科武舉人。
林舒錦,字燦三,南港人。清光緒六年(1880)庚辰貢生。

根據1990年7月1日零時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統計資料,全縣林氏在籍血緣人口為92469人,佔全縣總人口8.8%,名列全縣第2位。分布全縣72個鄉鎮,鄉鎮人口列表如下:

蒼南縣分鄉鎮林姓(1990年)人口統計表
鄉鎮名稱 人數
靈溪鎮 3214
中墩鄉925
信智鄉891
埔坪鄉694
龍港鎮2819
金鄉鎮5867
錢庫鎮3166
宜山鎮1426
蘆浦鎮2097
望里鎮2809
炎亭鎮1163
湖前鎮660
藻溪鎮796
靈江鎮820
橋墩鎮1444
莒溪鎮 1571
礬山鎮 1321
馬站鎮972
霞關鎮 653
赤溪鎮 1158
滬山鄉1822
鳳池鄉1042
瀆浦鄉1292
浦亭鄉696
對務鄉 1879
大觀鄉 740
渡龍鄉 517
繁枝鄉 546
挺南鄉 734
沿江鄉 201
龍江鄉 526
白沙鄉 1661
海城鄉 797
鐵龍鄉 1057
平等鄉 1125
鳳江鄉 1515
雲岩鄉 3005
江山鄉 745
仙居鄉 683
新安鄉 3458
陳東鄉 104
項橋鄉 1047
夏口鄉 759
括山鄉 1564
舥艚鄉 5440
大漁鄉 2831
石砰鄉 1152
新城鄉 4581
觀美鄉 710
南水頭鄉 805
黃壇鄉 594
五鳳鄉 307
碗窯鄉376
騰垟鄉177
大龍鄉 500
天井鄉 269
華陽鄉 702
昌禪鄉 382
南宋鄉 781
漁寮鄉 1384
南堡鄉 220
沿浦鄉 1777
南坪鄉 2129
蒲城鄉 279
雲亭鄉 204
城門鄉 653
魁里鄉 1194
岱嶺鄉 659
澄海鄉866
龍沙鄉1215
半垟鄉215
鳳陽鄉 86

蒼南縣(2004年)林姓人口
2004年7月1日,據縣公安戶口統計資料,全縣林姓在籍血緣人口增至106208人,佔全縣總人口8.75%,名列全縣第2位。其中萬人以上的有靈溪、龍港兩鎮,五千人以上的有舥艚、金鄉、錢庫3鎮,二千人以上的有新安、霞關、雲岩、宜山、望里、馬站、橋墩、大漁、赤溪、礬山、鳳池、沿浦、藻溪、蘆浦14個鄉鎮。其鄉鎮以人口數為序列表如下:
浙江蒼南縣林姓人口分布表
(2004年統計資料)

鄉鎮名 人數 每方公里人數 部分行政村或自然村分布

靈溪鎮 15733 181.88
南水頭壩頭、北山下、大觀岩頭、漁塘口、東河、百丈、水門林、湯家垟、匯底、古磉後厝、下厝、靈峰漁池、西程巷、洞美庄、楊家浹、徐家垟、鳳嶴、小光、西山下、上林、下林、山南、倉橋四大、雙垟、新浦、水尾垟、倉橋四大、靈峰徐江、山東、望鶴
龍港鎮 13988 168.53 白沙黃頭圖、白沙陳家巷、朱家站、劉店、鳳江長連屋、林官倉
舥艚鎮 9171 509.50 林家莊、浹底、新城馬路下、新城北大垟、港邊、新城九刀連
金鄉鎮 5863 134.63
周家畲、老城半峽蓮、郊外林家硐、老城洪山嶺下,湖裡瓦窯、湖裡橋頭連、湖裡梅嶺腳、湖裡干溪
錢庫鎮 5538 226.25 項橋林家塔、錢庫街
新安鄉 4584 560.25 鑒橋、小雲兠、管店、山北、林家堡
霞關鎮 3858 112.00
南坪松柏林、上林、下林、蛟龍頭、水門宮、澄海斗垟、深灣、小�、柳壠、牛運、長沙、嶴內、北寶、壩頭、庫下、路尾街、三星、蕉坑林厝、瑤洞、霞關

雲岩鄉 3275 251.92 鯨頭石貢下、鯨頭街、鳳山、雲頭垟、金中、梁峰、三峰聯友坑口、瑞岩
宜山鎮 3112 241.24 林梁、宜一、宜二、黃頭圖、芙蓉、八岱、謝垟底、東跳、陳家寺
望里鎮 3046 94.01 北茶寮、鳳嶴、羅厝半港、溪頭埠、豬肝山鞍內、東山頭
馬站鎮 3014 83.72 中魁、下魁、赤嶺腳、大貢牛運、南壟瓠靴山、橋頭牛眠山、馬站街
橋墩鎮 2990 37.19 黃檀口、錢仔腳、楓樹湖、長潭、三十六、新村、小沿底、龍井、三十七新厝林、橫牆
大漁鎮 2906 181.63 南山、大嶴蘆竹灣、大嶴心
赤溪鎮 2366 47.32 官嶴圓潭、大壩埕、塘頭、流岐嶴長岩、烏岩、後垵、棕利頭、過溪松柏林腳、園林貢後、半垟
礬山鎮 2361 44.59 埔坪下井、王梅坑、盤山庵、礬山街、白岩、西坑、礬山貢子龍舌頭、深白半山、埔坪、園盤後面厝
鳳池鄉 2122 151.58 水月、垟嶴、徐橋頭、漁池
沿浦鎮 2122 64.42 沿浦、仙峰頭、二十畝、鼻頭、大姑、新塘沿浦巷、七畝、下在園山尾、嶺尾拱橋內、斗門頭新厝
藻溪鎮 2106 27.82
蕉浦嶺、橋頭灣、盛陶橫山、盛陶毛徐丘、繁枝下村、公婆石腳、下九堡、吳家園老虎坑、險口、東垟、毛徐林厝、匯江寮、東湖、橫圳大坑
蘆浦鎮 2091 348.50 蘆浦儒橋頭、林家院
莒溪鎮 1863 36.89 田寮、中貢昌基內、莒溪
括山鄉 1778 74.08 將軍、周家城、新嶴路頭林、西括三迭石、東括內、順嶺
觀美鎮 1579 37.15 大埔、溪邊垟嶴內、華陽頂垟瓦厝林、西古竹子寮、十字路宋陽隔、赤山嶺頭坑
漁寮鄉 1431 84.18 王梅嶺、霧城城後壁、割草旦、蛤蟆頭頂林、覽瑞、羅家山、王孫、打石坑、荷包田
龍沙鄉 1411 42.76 嶺頭坪、石塘垟頭、下宅、嶺門山、玉溪盤山庵
炎亭鎮 1208 86.28 東沙、西沙、洪嶺頭
石砰鄉 1151 115.10 坑南、北山、鴛鴦井、風水灣
浦亭鄉 1103 40.40 黎灣、漁池、小玉蒼、羅溪、坑壠橋、北嶴、鋒底坑口、新同過溪、小玉巷渡灣、浦南山、麗灣
中墩鄉 969 96.90 王家山下厝林、中貢、嶼山、下厝、尖礁
南宋鎮 857 38.95 後垟、北山街
仙居鄉 688 86.00
岱嶺鄉 684 37.90 楊家邊、朗腰
昌禪鄉 378 10.80 昌禪、大心垟、南山
五鳳鄉 315 10.87
蒲城鄉 282 31.35 城北、甘溪嵐下、西門外雞松岩
騰垟鄉 150 7.50大田後嶺頭
鳳陽鄉 105 5.00

③ 惠來縣惠城鎮主要有哪些姓氏

最大姓是方,佔80%以上,其次有陳,林,黃等姓。 我是惠來人,我姓黃,相信我是沒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