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龍山街道是哪個區

福州龍山街道是哪個區

發布時間: 2023-09-04 10:18:12

『壹』 福州行政區劃分

截至2019年5月,福州市轄6個區、6個縣和1個縣級市,分別是:鼓樓區、台江區、倉山區、晉安區、馬尾區、長樂區、閩侯縣、連江縣、羅源縣、閩清縣、永泰縣、平潭縣、福清市。

1、台江區

位於福州市城區中部,閩江下游北岸,地理中心坐標為北緯26°05′,東經119°18′。東以光明港、晉安河與晉安區為界,西、南以閩江與倉山區為界,北以瓊東河、東西河、斗池路、上浦路與鼓樓區為界。

全區陸域面積18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91平方公里,岸線全長7800多米,中部丘陵地稍高,四周低傾,尤以流沙沖積成陸的南部、東南部、西南部、西部平原地勢更低。截至2019年5月,轄10個街道、52個社區。

2、長樂區

位於閩江口南岸,處於長江口與珠江口海岸線的正中,與台灣島隔海相望。位於福建省東部沿海、閩江口南岸,東瀕台灣海峽,西與閩侯縣毗鄰,又與福州市區一線對稱,南與福清市相連,北與馬尾區隔江相望。全區海岸線長96千米,島嶼36個,總面積658平方公里。

截至2019年5月,長樂區下轄吳航、航城、營前、漳港4個街道,首占、玉田、松下、江田、古槐、文武砂、鶴上、湖南、金峰、文嶺、梅花、潭頭12個鎮,羅聯、猴嶼2個鄉,共226個村、30個社區。長樂區人民政府駐吳航街道解放路27號。

3、平潭縣

東臨台灣海峽,西隔海壇海峽,與長樂、福清市、莆田市為鄰,南近莆田市的南日島,北望白犬列島。平潭縣由126個島嶼組成,陸地面積371.91平方公里,灘塗64.65平方公里,海域面積6000多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99.82公里。

截至2019年5月,平潭縣轄7鎮8鄉:潭城鎮、蘇澳鎮、流水鎮、澳前鎮、北厝鎮、平原鎮、敖東鎮、白青鄉、嶼頭鄉、大練鄉、蘆洋鄉、中樓鄉、東庠鄉、嵐城鄉、南海鄉。居委會、行政村共計200個。

4、永泰縣

為福建省福州市轄縣,位於福建省東部,東經118度23分至119度12分,北緯25度39分至26度05分之間,東鄰福州閩侯、福清,西接泉州德化、三明尤溪縣,南連莆田涵江、仙游,北接福州閩清縣。總面積2243.4平方公里。

截至2019年5月,全縣轄樟城、城峰、清涼、葛嶺、梧桐、嵩口、長慶、大洋、同安9個鎮,塘前、丹雲、白雲、富泉、嶺路、赤錫、伏口、蓋洋、東洋、霞拔、盤谷、紅星12個鄉,255個村,12個社區。縣政府駐地為樟城鎮。

5、福清市

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福州南翼,地理坐標為北緯25°18′—25°52′,東經119°03′—119°42′之間。北與長樂區、閩侯縣、永泰縣交界,西與莆田市毗鄰,東隔海壇海峽與平潭縣相望,南瀕興化灣與莆田市南日島遙對。陸域面積151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911平方公里。

截至2019年5月,福清市下轄7個街道、17個鎮:玉屏街道、龍山街道、龍江街道、音西街道、宏路街道、石竹街道、陽下街道,海口鎮、城頭鎮、南嶺鎮、龍田鎮、江鏡鎮、港頭鎮、高山鎮、沙埔鎮、三山鎮、東瀚鎮、漁溪鎮、上逕鎮、新厝鎮、江陰鎮、東張鎮、鏡洋鎮、一都鎮。

『貳』 福建省福州市有哪些鎮

2018年,閩侯縣轄甘蔗1個街道和荊溪、白沙、青口、南嶼、祥謙、尚干、南通、上街、竹岐、鴻尾、大湖、廷坪、洋里、小箬14鄉鎮,全縣共319個村(居)委會。

1、荊溪鎮,是福建省閩侯縣轄鎮,位於福建省閩江中下游,地處福州西部閩侯縣城東部,鎮下轄17個行政村:荷洋、仁洲、六墩、關西、關中、關東、埔前、關口、荊溪、港頭、溪下、光明、桐口、古山洲、厚嶼、永豐、桃田。

2、白沙鎮位於閩侯縣中部,全鎮轄21個行政村,4個居民社區委員會,白沙鎮地處福州西郊,因閩江沖積大量白色石英砂而得名,是閩侯縣的四大古鎮之一,素有歷史古鎮、商貿大鎮、交通要鎮和工業重鎮之美稱。

3、青口鎮,隸屬於福建省閩侯縣,位於閩侯縣東南部,使用閩縣話,全鎮轄六個經濟管理區,38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180個自然村。

4、南嶼鎮,隸屬於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是閩侯縣的歷史文化名鎮,位於東經119度,北緯27度,地處旗山東麓,大樟溪西畔,東與南通鎮相對,東北與福州南台島相望。

5、祥謙鎮,位於閩侯縣東南部,使用閩縣話,是「二七」烈士林祥謙和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的故里。其北面與閩侯縣尚干鎮相接、與倉山區隔烏龍江相望;東鄰長樂區營前街道;西、南與閩侯縣南通鎮。

『叄』 福清有幾個區縣

福清市福州市五區八縣中的其中一個縣,還有長樂,羅源,平潭,閩侯,連江,永泰,閩清;五區是指:福州城區內的鼓樓區,台江區,晉安區,倉山區,馬尾區;福清現在撤縣改市了,福清里邊的鎮名字和由來也一並給你吧
1.融城 融城原稱玉融城,因城南有座石質瑩潔的玉融山而得名。

2.音西 民國時期屬融城鎮。1950年2月,劃入第一區。因鄉址設在轄區內的音埔村和西林村之間,故取其首字為鄉名,沿用至今。

3.宏路 宏路鎮古稱橫墿,因處交通要道,又稱橫路,明初改現名。

4.陽下 因坐落玉屏山下田洋中,原名洋下,1950年以諧音改名陽下。

5.海口 海口鎮始建於北宋,時稱感德鄉。民國32年(1943年),根據其地理位置處於福清灣頂部,龍江北岸,龍江由此流入東海,取名海口。

6.城頭 隋朝末年曾在此築城防盜,村舍建於城門彎處,故名。

7.東張 據傳,宋代該村多住董姓商人,稱董商,取諧音為東張。後置長東鄉,清宣統二年(1910年)建制東張鎮,是福清市五大歷史古鎮之一。

8.鏡洋 該鎮四面環山,中間盆地,田野平曠,猶如鏡面,故名。 ,

9.一都 該鎮宋屬永福(今永泰)縣,因邑人黃定中狀元,其出生地被封為一都,故名。古代劃分政區,以地域分都命名。

10.南嶺 原名七社,有上、下七社之分,因均在山嶺中,又稱上嶺、下嶺,南嶺取下嶺的主要村莊南厝和下嶺中的各一個字而定名。

11.龍田 南宋時蒙古族鐵騎南下,江浙一帶平民為逃避戰禍遷居龍田,為朝廷牧馬放牛,逐漸形成集鎮,古稱「牛田」。 明朝嘉靖四十二年(1562年)抗倭名將戚繼光曾率兵在此打了大勝仗,因鎮下街有登龍門、龍舟塘,故改名「龍田」。

12.江鏡 鎮政府駐江鏡村。境南面海,因江海水面一平如鏡,故名。

13.港頭 該鎮因原駐地港頭村東而有一條名為錦江的港道由西南向東北伸入海壇海峽,該村沿港灣建屋成「U」形,置於港道之首,故稱港頭。

14.三山 鎮政府駐地三山村。據《福清縣志》(乾隆版)載:「三山,在化北里,有山如品字」。王井山崛起東南,當山坐落西北,多石山聳立西南,因村置其中而得名。

15.高山 市鎮坐落在萬底山上,因地勢高而得名。

16.沙埔 原名華埔,後因村東海灣有一片沙灘而易名。

17.東瀚 原名東限,俗稱瀚江,為一長條形陸帶,由北向南,伸入海域。明初,以東臨浩瀚海洋改為今名。

18.漁溪 原名烏嶼,五代閩王牙將虞雄駐此,頗有惠政,後人為立祠紀念。又因鎮北有溪流,而改該地為「虞溪」。「虞」與「漁」音同,逐步演化為今名。

19.上逕 宋時稱前庄,明末改上鏡,諧音為上逕。

20.新厝 古稱光賢。以建有新房屋得名。

21.江陰唐時稱江北為「陽」,江南為「陰」,因位於逕港南,故名江陰。相傳明正德七年(1512年)武宗南遊,賜名玉嶼。。。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