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哪個產業基地好
擴展閱讀
上海哪裡可以看寶寶發燒 2025-02-04 02:50:29
天津買房搖號有哪些條件 2025-02-04 02:30:52
3000的運費廈門到哪裡 2025-02-04 02:21:49

福州哪個產業基地好

發布時間: 2023-09-12 22:10:53

Ⅰ 福州的工業區都怎麼分布,規模如何,產業類型比較,就都說說,謝謝!

新華網福州7月19日電(黃玉妹)福州市各具特色的大小工業園區48個,現已初步顯現集聚效應,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打造出以「中華映管」為代表的百億電子城;青口投資區以「東南汽車」為龍頭,集聚了65家協作廠,投入的資金也由1.7億美元上升到目前的3.52億美元,形成上下游緊密配套的汽車產業鏈;融僑工業區做足「僑」的文章,外向型項目蓬勃發展;閩清和羅源的建材工業、永泰的生態工業、長樂的輕紡工業、連江的食品工業也體現濃厚的地方特色和很強的生命力,為福州市支柱行業的形成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福州市48個工業園區的總佔地面積9968萬平方米,園區內共有企業1915家,總投資額489.13億元。去年園區內企業完成工業產值544億多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37%。實現利稅合計32.67億元,占規模以上獨立核算企業利稅總額的60%。福州市列入重點跟蹤的61個新增長點項目中,有39項分布在各工業園區。

Ⅱ 福州的經濟支柱有哪些

漳州市已經初步形成「4+3」產業(即食品、機械、材料、能源4個主導產業和電子、醫葯、傢具3個重點產業)發展格局,立足「4+3」產業,培育了罐頭食品、糧油加工、水產品加工、家用電器、港口機械、汽車汽配、石英鍾表、金屬製品、建築材料、醫葯、傢具、電子信息等12個產業集群。漳州花卉產業將做成支柱產業.
福州市台商參與投資的中華映管、東南汽車、冠捷電子和捷聯電子四家企業產值已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百分之二十九,產業的支撐作用繼續增強,成為福州的支柱產業。房地產業完全可以成為福州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Ⅲ 福州經濟支柱有哪些

福州有六大支柱產業:水產業、電子信息業、機械工業、輕紡工業、房地產與建築建材業、旅遊業
1、水產業,要按照規模化、標准化要求大力發展加工業,在抓好大眾化的魚、蝦、蟹、貝、魷、藻等大宗水產品精深加工的基礎上,重點發展高營養、低脂肪、無公害、環保型的「藍色食品」,擴大鮑魚、南美白對蝦等名優新品種養殖規模,大力推廣大型抗風浪深水養殖。
2、電子信息產業,重點發展軟體產品、計算機及網路系列產品、數字通信、信息應用系統產品、顯示管及配件和家用電器等產品。發展壯大中華映管、冠捷電子、福日、實達電腦、新大陸、三協精機、永德信等骨幹企業集團,進一步鞏固和拓展福州、福清、馬尾三個省級電子產業基地,重點建設福日液晶顯示系列產品、集成電路晶元,中華映管五期彩管,冠捷顯示器、LCD擴建、新大陸電子類信息產品生產基地、永德信CD-R光碟等項目。
3、機械工業,重點發展汽車製造及配件生產,並通過汽車工業帶動傳統機械製造業的發展。以東南汽車為龍頭,加快青口汽車城的規劃和建設,重點發展輕型車、汽車玻璃、汽車發動機及其配件等,壯大東南汽車及其配套廠、福耀玻璃等骨幹企業集團,形成汽車產業鏈。東南汽車主機廠要進一步擴大規模,開發新車型,增強市場競爭力,力爭兩年內形成15萬輛生產能力;配套廠要進一步拓展配套空間,提高產品在福州以外的國際、國內市場的份額。重點推進東南汽車二期、華擎發動機、戴�克輕型客車、東南汽車配套廠、福耀浮法玻璃等項目的建設。
4、輕紡工業,重點發展食品業、皮革製品業和紡織業。食品工業:發揮市場優勢、資源優勢和基礎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提高產品質量、檔次和加工深度,形成食品產業群,大力開發水產品精深加工技術,提升糧油加工技術,開發針對不同群體需要的添加各種營養、無機鹽類、維生素類的特種營養食品,重點建設青島啤酒技改、康宏公司大豆油生產線、閩清森尼食品技改、統一方便麵等項目。皮革製品業:以運動鞋為重點,發展壯大清祿、三豐、順大等重點企業(集團)。紡織業:重點發展化纖、化纖織造、印染、棉紡、針織服裝等行業,重點發展差別化纖維、復合超細纖維、功能化纖維、新型纖維等模擬織造、深加工高附加值產品,發展壯大和順化纖、經緯集團、嘉達紡織、福華紡織等企業(集團),重點建設和順氨綸、高檔面料擴產、永豐針紡技改等項目,加快長樂紡織城的建設。
5、旅遊業,要大力拓展旅遊市場,繁榮假日經濟。在鞏固發展台、港澳、東南亞和日本、韓國市場的同時,努力開拓歐美、北美市場,構建結構合理的境外客源體系。在發展探親尋祖、商務洽談和宗教旅遊的基礎上,憑借福州的資源、區位和文化優勢積極開發自然觀光、休閑渡假、文化修學以及大力發展購物旅遊、商務旅遊和會議旅遊等新的旅遊產品。以歷史文化名城和「海、江、山」三大特色為依託,充分發展福州市旅遊資源優勢,建設福州城區都市風光和突出東部沿海風光、西部田園山野、南部水上娛樂、北部山地游覽線,形成名勝古跡、森林公園、海島避暑、城區會展、深山壑谷巒峰急流、名人故居紀念館(堂)、溫泉健身、市區公園、宗教朝聖、城市名建築等旅遊精品線;提升專題旅遊品質,提高旅遊風景區、渡假區的接待水平。名勝古跡要著重開發平潭海壇風景區、鼓山風景區,以及新興的永泰青雲山、閩侯十八重溪、琅岐島海濱旅遊渡假區的生態旅遊;加大開發、利用、拓展福州森林公園、福清靈石山森林公園、閩侯旗山生態旅遊景區、閩侯大穆溪、晉安區壽山漂流等項目的力度;公園開發,要重點開發西湖、左海、溫泉、屏山、金牛山、南公園、閩江公園等,拓寬城區旅遊休閑空間。
6、高新技術產業,以電子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新材料和先進環保技術的開發及其產業化為重點,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掌握產業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強的高新技術產業群體。一是重點建設一批高技術產業化項目。電子信息技術要大力發展高性能計算機及外部設備。組織實施軟體產業、信息網路、信息安全、光電子和電子元器件等專項工程,建設異構數據共享平台軟體、寬頻接入技術及設備、開放式智能控制系統、網路加密認證系統等產業化項目。生物工程技術要圍繞醫葯、農業、輕工食品等,重點組織實施生物醫葯、現代中葯、微生物發酵、農業快繁技術、優質高產兩系雜交稻良種等產業化項目。新材料技術要建設非線性晶體、新型陶瓷材料、建築新材料及光纖、光纜加工製造等產業化項目。先進環保技術要重點發展廢棄物處理技術、污水處理技術、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等,建設LFW系列智能型垃圾焚燒設備、煙氣循環硫化床脫硫裝置、紫外光水消毒技術及設備、汽車尾氣催化凈化器、光催化空氣凈化器等產業化項目。

Ⅳ 福州最好的區排行

鼓樓區、台江區等等。
1、鼓樓區:位於福州市中心,是福州市政治、文化、商業中心,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環境,同時還汪褲有很多著名的景點和美食。
2、台江區:瀕臨閩江,是福州市的商業和交通中心,擁有眾多的景點和商業中心,也是福建省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3、倉山區:南北縱貫福州市區,有很多文化歷史遺跡和自然景觀,還是福州市最主要困消簡的生態開發區之一。
4、晉安區:位於福州市東北部,有不少高校和科技園區,是福州市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心。
5、馬尾區:福州市南部,境內有不少的工業園區,同時也是閩南、閩中橋數地區的經濟交通樞紐。
6、閩侯縣:位於福州市的東南部,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遺跡,還擁有很多的園林景觀和古建築。
7、閩清縣:位於福州市的西部,是福州市最大的綠色蔬菜供應基地之一,擁有著很多世界級的生態資源和文化景點。

Ⅳ 福州晉安 弘揚壽山石文化 構建海峽西岸特色產業基地

福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中共福州市晉安區委書記陳吉

福州市晉安區位於福建省省會福州東北部,面積552平方千米,人口51萬,是福州市面積最大的城區。壽山石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彩石,獨產於福州市晉安區北峰山區,其質地精緻細膩,瑩徹通靈,色彩絢麗,形、色、質、紋俱佳,無愧為「八閩名石」、福建「省石」和中國「國石」候選石的稱譽。近幾年來,壽山石工藝品被指定為2008年奧運會特許產品,壽山石產地被命名為首批「國家礦山公園」,壽山石雕刻藝術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晉安區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壽山石)之鄉」稱號,顯示出壽山石文化的神奇魅力,也預示著壽山石產業的美好前景。

1995年胡錦濤同志在福州欣賞壽山石雕並與藝人親切交談

一、獨一無二的特色資源,源遠流長的民間文化

壽山石是1.35億~1.5億年前晚侏羅紀火山運動的產物,得天然造化,素有「天遣瑰寶」之美譽,又因其柔而易攻的特性,成為上乘的雕刻材料。經過千百年的發展演化,壽山石與中華文化深深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歷史久遠、博大精深的壽山石文化,堪稱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在海內外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一)特性突出

壽山石雕將傳統的詩、書、畫藝融入其中,透射出佛教、道教和儒家的思想精髓,蘊含著博大的歷史文化內涵。從1500年前的南朝至今,壽山石雕刻已形成了圓雕、薄雕、浮雕、高浮雕、鏤空雕等工藝,創作出許多傳世佳品,歷來是人們收藏和鑒賞的珍品。自宋以來,有關壽山石文化的各類專著、畫冊多達300餘種,詩詞、游記、文論更是不計其數。

(二)地位獨特

在古代,以壽山石製作的印璽是權力的象徵,明清帝、後均對壽山石情有獨鍾,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咸豐等皇帝都收藏有許多用壽山石刻成的印璽,乾隆皇帝的田黃石「三鏈章」更是無價之寶。新中國成立之後,毛澤東、朱德、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壽山石及其石雕藝術都很喜愛並賦予了極高的評價。

(三)影響廣泛

壽山石以其特有的優異品質,通過石雕工藝品這個載體「,上伴帝王將相,中及文人雅士,下親庶民百姓」,深受中外人士的青睞。著名書畫家劉海粟、趙朴初、華君武、關山月等都為壽山石所感染,留下了諸多贊美壽山石的題詞和詩篇,著名的金石篆刻家潘主蘭稱贊壽山石斑斕秀色和優異品質時發出「迥非筆墨能盡其名狀」的感嘆。《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光明日報》、香港《文匯報》、台灣《工商時報》、澳門《澳門日報》、新加坡《星報》等海內外新聞媒體經常專題介紹壽山石及其雕刻藝術。尤其台灣同胞特別偏愛壽山石,據了解島內民間收藏的壽山石價值達數十億元之巨,如今壽山石文化已成為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往的重要橋梁。

壽山石礦區全景圖

二、方興未艾的寶石經濟,前景廣闊的特色產業

1996年,福州市晉安區成立後,在「建設新城區,開發大山區」的戰略思想指導下,充分發揮壽山石產地和壽山石雕發源地的雙重優勢,把「弘揚壽山石文化,發展壽山石經濟」列入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切實抓緊抓好,形成獨樹一幟的壽山石產業開發、建設、保護和文化研究體系,從而成為全國最大的壽山石特色產業基地。

(一)逐步完善以壽山石文化為龍頭的旅遊體系

壽山石的故鄉——北峰,一塊山清水秀、文物薈萃的土地,由於交通閉塞,長年「養在深閨人未識」。為弘揚石文化、發展石經濟,晉安區著力打造壽山石文化品牌,以壽山石文化旅遊為切入點,在壽山石產地建設融自然、人文、鄉土風情和石文化藝術為一體的壽山石大觀園,相繼建成中國壽山石館、壽山古街、壽山石觀光洞、田黃探寶溪、善伯洞風景區、壽山瀑谷、壽山溪漂流及壽山石原石交易市場等景區景點,營造了「出門旅遊看特色,福建特色壽山石」的良好氛圍。2003年,壽山石文化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福建省六大文化品牌之一,壽山石文化旅遊躋身福州四大旅遊品牌行列。憑借壽山石文化品牌的獨特魅力,帶動了北峰旅遊業的發展,古老的壽山石產地北峰成為廣大遊客休閑度假的好去處,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超過30萬人,旅遊總收入逾3000萬元,在增加山區農民收入的同時,促進了和諧社會建設、新農村建設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美國、俄羅斯、日本、澳大利亞、南非、阿根廷、東南亞、港澳台等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政府代表團、商務考察團以及遊客在這里都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大開眼界、不虛此行」、「壽山歸來不看石」,成為眾多遊客的切身體會。晉安區還通過承辦中國(福州)首屆壽山石文化旅遊節,舉辦兩屆中國壽山石文化博覽會和壽山石雕刻藝術「十大新秀」評選及「相約在石都」文藝晚會等壽山石文化藝術展示活動,全面推動壽山石文化藝術發展,為壽山石文化旅遊推波助瀾。

中共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二排左五)與壽山石雕工藝美術大師們合影

(二)推動形成壽山石產業體系

壽山石素有「一兩田黃三兩金」的說法,所蘊含的巨大經濟潛力在近年競評「國石」中日益凸顯出來。隨著壽山石的大量開采和雕刻工藝的日臻成熟,一個集開采、加工、銷售、收藏、文化研究於一體的壽山石產業體系逐漸在海內外形成。就晉安區本身而言,鼓山鎮樟林村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就一直是全國彩石的重要集散地,2005年全村從事石雕業的達3000多人,其中近一半來自全國各地,該村新建成首期5000多平方米的「樟林石雕城」,目前170多間店面已全部開業。鼓山鎮政府投資1000多萬元建成的中國壽山石交易中心,經營面積17500平方米,入住商家達125戶,成為福州市最大的集壽山石學術研究、雕技培訓、精品展覽、雕刻創作、經營銷售、原石交易等功能於一體的壽山石文化藝術活動中心。此外,壽山石產地也有不少農民從事壽山石雕刻業和銷售業,壽山村商貿街開張的壽山石原石和工藝品商店有近百家,芙蓉石產地宦溪鎮也形成了芙蓉石銷售市場,壽山石產、購、銷的興旺情景和繁榮景象在中國傳統工藝百花園中實為少有。據統計,僅晉安區目前從事壽山石雕產業的人員增至5萬人,石雕業年產值可達數十億元,福州市晉安區壽山石特色產業基地已經全面形成,並成為晉安區經濟發展的又一個新增長點。

福州市人大副主任、晉安區委書記陳吉(左一),區長王明光(右一)等研究壽山石特色基地工作

(三)健全壽山石資源開發保護體系

近年來,壽山石產地堅持開發與保護並舉,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積極搶救、修復礦業遺跡,加強壽山石資源的監管保護,讓這個稀缺的、不可再生資源得到永續利用,給子孫後代留下寶貴的遺產。作為「十個一」工程之一,壽山石觀光洞建成並對外開放,為參觀者開啟了一扇全方位「透視」一億多年來壽山地區地質變化、壽山石形成過程以及人類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的特殊「窗口」;2002年5月首屆中國(福州)壽山石文化旅遊節期間,建築面積3032平方米的中國壽山石館和佔地40多畝的壽山石文化中心廣場順利落成,壽山真正成了海內外壽山石收藏愛好者的「朝聖聖地」;2003年3月1日,由福州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並經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審議批準的《福州市壽山石資源保護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壽山石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軌道。根據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提出「弘揚祖國優秀文化,帶動一支產業,繁榮一方經濟,營造一種環境」的要求,晉安區制定出台了《壽山石文化博覽館建設規劃》和《福建壽山國家礦山公園總體規劃》,擬建的壽山石文化博覽館規劃用地26畝,建築總面積達1.3萬平方米,擬建的壽山國家礦山公園則由三個園區和十四個景區組成,總面積將達202平方千米。據勘探結果表明,在壽山村周圍方圓200平方千米內所儲藏的壽山石及其母礦葉蠟石的儲量達2500多萬噸。由此可見,壽山石產地的資源潛力巨大,發展壽山石產業的前景十分廣闊。

2003年晉安區壽山石文化經濟研討會暨海峽壽山石文化研究院、壽山印社授牌儀式

(四)建立壽山石文化研究體系

2001年,經福建省文化廳批准,晉安區成立了海峽壽山石文化研究院,聘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郭功森、馮久和、林亨雲等20多名雕刻藝術家和理論家擔任研究員。2005年10月,台灣印石藝術收藏協會暨兩岸交流訪問團一行20多人來晉安區,與海峽壽山石文化研究院、壽山印社等壽山石文化機構進行有關壽山石文化藝術的學術交流,氣氛濃烈,成果甚豐。幾年來,《中國壽山石文化大觀》、《壽山石學術論文集》、《中國壽山石論文集》、《中華瑰寶壽山石》、《壽山石典藏》等專著和畫冊先後面世;第一首壽山石主題歌《人見人愛壽山石》廣為傳唱;第一部全面介紹壽山石文化的六集紀錄片《中國壽山石》在中央電視台連續播放。所有這些讓壽山石立足國內、走出國門的有益探索,成就了今天令我們頗感自豪的事實: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壽山石,有壽山石的地方就有壽山石文化。

三、謀劃科學的發展思路,落實可行的規劃措施

福州市晉安區建設壽山石特色基地具有良好的社會條件和雄厚的物質基礎,獨特的資源優勢、悠久的歷史文化、適合的社會環境、豐富的人才資源等,都是其發展壯大的關鍵因素。十年來,福州市晉安區一直致力於壽山石特色產業基地的建設,不斷推動壽山石產業基地的可持續發展。現今晉安區不僅成為全國最大的壽山石產業基地,而且在服務海峽西岸經濟建設、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祖國統一大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海峽西岸一條獨特的「風景線」。

(一)壽山石產業基地發展的總體思路

圍繞「弘揚壽山石文化,構建海峽西岸特色產業基地」的戰略目標,用科學發展觀統攬基地全面建設,促進壽山石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政府主動作為,用政策保證和必要的引導性資金扶持壽山石產業;堅持保護性開發,用獨特的資源優勢發展壽山石產業;立足長遠發展,用規模經濟效應模式引領壽山石產業;打造產業鏈條,用產、供、銷一體經營形式推進壽山石產業;文化涵養經濟,用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提升壽山石文化產業,從而實現文化與經濟的融合,市場與產品的互動,資源與效益的整合,不斷完善壽山石開采、加工、銷售三大示範園區建設,實現產業基地的跨越式發展。

2005年海峽兩岸壽山石文化交流座談會

(二)壽山石產業基地發展規劃和今後工作措施

1.制定壽山石產業近、中、遠期發展規劃。要從把壽山石產業建設成為福州市晉安區第一特色產業的高度,來謀劃基地不同時期的建設工作;要汲取外地同類產業基地建設的發展經驗,結合晉安區的實際情況,認真研究、科學制定不同階段的發展規劃,減少壽山石產業發展的人為主觀性、隨意性、盲目性,實現「有計劃的市場」和「有市場的計劃」。

2.拓寬壽山石特色產業基地的資金渠道。爭取省、市政府的重視,使壽山石產業基地發展規劃列入省、市兩級政府經濟發展大規劃中,從而獲得省、市政府的財政支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優質的服務、優良的環境、優惠的政策,吸引有一定經濟實力和較高藝術眼光的客商來晉安共謀壽山石產業的發展大計。

壽山石作品——鳥語花香

3 .挖掘整合壽山石的歷史文化內涵。壽山石文化歷史悠久,享譽海內外,應利用海峽壽山石文化研究院的科研平台,邀請經濟界、文化界、藝術界等方面的專家學者進行深入研討,為壽山石文化做出一個明確的定位,形成一條清晰的文化主線。在這一基礎上,通過舉辦研討會、展拍會、藝術節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對壽山石文化進行挖掘、整合和提升。利用多種宣傳媒體展示福州名片——壽山石的迷人魅力,提高壽山石的知名度,進一步擴大愛石、賞石、玩石的群體,讓壽山石成為地方旅遊、特色文化的核心標志。

4.保護開發壽山石資源。根據國家地質勘查部門探明的壽山石資源儲量,制定壽山石資源保護性開發措施。實行壽山石礦山企業開采許可證制度,通過資源合理配置和企業有效整合,收購周邊的小礦並歸於國有壽山石企業,從根本上控制濫采亂挖、掠奪性開采現象的發生。綜合資源現狀與市場發展等因素,制定資源開發的科學預算規劃,實行每年限量開采。同時提高雕刻設計水平,增加產品附加值。針對不同石種特點和表現題材,因料施藝,因題施藝,多種經營,最大限度地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2006年晉安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陳吉書記、王明光區長與第二屆壽山石雕刻藝術「十大新秀」座談

5.打造壽山石文化旅遊產業鏈。「出門旅遊看特色,福建特色壽山石」,要充分利用福州市晉安區先後被授予「壽山石民間藝術之鄉」、「國家首批非物質遺產名錄」、「首批國家珠寶玉石特色產業基地」、「國家礦山公園」等稱號的有利時機,加大旅遊文化建設力度。以壽山「國石館」為中心,修建壽山石主題公園;在壽山溪邊和觀光洞旁進行摩崖石刻建設,修建兩畝半「田黃石」景區,建設壽山石礦山公園旅客服務中心,進一步完善觀光洞旅遊設施。把壽山石產業與旅遊業開發結合起來,使之與觀光、購物、休閑融為一體,拓寬旅遊附加功能,形成壽山石旅遊產業鏈。

6.拓展壽山石節慶文化功能。讓中國壽山石節成為壽山石文化與旅遊、招商、購物等活動有效結合的載體,以提高地方知名度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根據形勢發展,不斷豐富壽山石節的形式和內容,把壽山石節辦成一個經典的品牌盛會,打造成全國性乃至國際性的賞石展會。通過舉辦壽山石節,進一步搭建與海內外經貿溝通的平台,揚壽山石之名,推進壽山石名牌戰略進程。

7.籌建中國南方寶玉石大市場。積極引進巴林、青田、昌化等名印石與和田玉、岫岩玉等名玉石,以及大漠戈壁石、靈壁石等奇石產石地來晉安區建立交易場所,促進各種石文化的交流與融合。通過市場培育和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建成在全國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大型寶玉奇石市場,使福州市晉安區成為海峽西岸的石文化中心和產業基地,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8.推動特色產業基地間的交流合作。壽山石特色產業基地經過十年的建設,呈現出蓬勃的發展生機,得到了政府、協會和企業的認同。為使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緊跟國內外寶玉石產業的發展潮流,必須加強國內外特色產業基地間交流與合作。晉安區委、區政府將定期組織人員到先進地區學習取經,藉助他們管理理念和成功經驗,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解決本區在基地建設發展中遇到的重大關鍵問題、重點問題、瓶頸問題。同時加強海峽壽山石研究院與藝術大專院校的合作,培養壽山石雕刻和鑒定的後備人才隊伍。

四、十年建設的實踐探索,值得借鑒的有益啟示

我們在十年的壽山石特色產業基地建設過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也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和認識。

(一)在科學發展中激發活力

建設壽山石特色產業基地是一項十分具體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工作。在過去的建設進程中,晉安區發揮了應有的主導作用,將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納入地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之中。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切實做到基地建設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相協調,使源遠流長的壽山石傳統民間文化迸發出新的活力。

(二)在政府引導中搭建平台

發展壽山石特色產業基地是一項綜合性的社會建設工程。除了有壽山石行業內人士的積極推動外,還需要各級地方黨委、政府牽頭,組織動員社會各界,包括香港、台灣、東南亞等海內外壽山石愛好者共同參與這項工作。在過去十年中,晉安區黨委、政府不遺餘力地在整合政府、行業和社會資源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宣傳平台、貿易平台、交流平台和信息平台,為基地建設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在行業聯合中營造氛圍

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把握改革開放機遇,不斷把地方特色資源融入到全國乃至世界性市場之中,才能發展建設好特色產業基地。晉安區始終全力支持和參與「中國國石」評比活動,大力推進和發揮行業優勢,做好對中國壽山石等各類玉石的整體包裝、推介和宣傳工作,進而為壽山石特色產業基地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發展氛圍和工作基礎。

(四)在載體建設中打造品牌

發揮壽山石文化千年積淀的優勢,擴大壽山石文化品牌的影響力,推進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一直是晉安區實施「建設新城區,發展大山區」的工作的重中之重。過去十年中,晉安區在弘揚壽山石文化、打響壽山石品牌方面注入了大量的資金,還積極爭取省、市支持,廣泛發動社會力量,腳踏實地建成了中國壽山石館、壽山商貿古街、中國壽山石交易中心、樟林石雕村等一大批基地設施,為特色基地建設與發展提供了有效載體和資源保證。

(五)在強化保護中增強後勁

「中華瑰寶」壽山石是十分珍稀的自然礦石資源,由它引發生成的壽山石文化也是一種資源。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和諧共生、相得益彰,對發展壽山石特色產業基地起著重要的作用。近十年來,晉安區社會各界十分注重壽山石資源的有效保護,通過政協提案、社會宣傳和文化活動等多種形式,促成省、市人大和政府出台壽山石資源保護政策,加強了對壽山石礦區的監管保護。目前,全區開采壽山石的礦洞已縮減至10個,不及1998年總量的十分之一,既有效地保護了資源,又確保了資源的永續利用。

目前,建設壽山石特色產業基地工作已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指出,要把和諧文化建設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我們有決心、有信心,在國土資源部、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及福建省和福州市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努力抓住當前「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做大做強省會中心城市」的機遇,全力推動壽山石產業基地持續、協調、有序、有效發展,努力打造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和諧文化,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新的貢獻。

中國壽山石館依山就勢,背山面溪,建築外觀採用福州民居特色。展廳分三層,一層為壽山石文化歷史展館;二層為壽山石原石展館,薈萃壽山石原石100多個品種,體現壽山石1千多年開采歷史;三層為壽山石名家名雕精品展館,展館展示了不同歷史時期歷代名人名家代表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