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錢學森的簡介和像他一樣的愛國人士和科學家急急急!!!!!
一、錢學森的簡介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
錢學森1934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教授。1955年,在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爭取下回到中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2009年10月31日北京時間上午8時6分,錢學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2011年12月8日,紀念錢學森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二、像錢學森一樣的愛國人士和科學家
1、詹天佑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漢族,字眷誠,號達朝 。祖籍徽州婺源,生於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故居位於廣州市荔灣區恩寧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號。12歲留學美國,1878年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主修鐵路工程。
詹天佑是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被譽為中國首位鐵路總工程師。其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
2、錢偉長
錢偉長(1912年10月9日—2010年7月30日),江蘇無錫人,世界著名科學家、教育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
1935年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後,考取清華大學研究院。1940年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應用數學系學習,主攻彈性力學,1942年獲多倫多大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後,應聘為清華大學機械繫教授,兼北京大學、燕京大學教授。
3、鄧稼先
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
1924年6月25日出生於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學,在讀書求學期間,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後,他曾秘密參加抗日聚會。後在父親鄧以蟄的安排下,他隨大姐去往昆明,並於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
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當年,他就毅然回國。鄧稼先在一次實驗中,受到核輻射,身患直腸癌,於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終年62歲。
4、李政道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生於上海,江蘇蘇州人,哥倫比亞大學全校級教授,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因在宇稱不守恆、李模型、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撲孤立子場論等領域的貢獻聞名。
李政道1957年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85年,他又倡導成立了中國博士後流動站和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並擔任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顧問和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名譽理事長。
5、郭永懷
郭永懷(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男,山東榮成人,中共黨員,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首任系主任,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1909年4月4日生於山東榮成。193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1945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1957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68年12月5日因飛機失事不幸犧牲,12月25日被追認為烈士。 2018年7月,國際小行星中心已正式向國際社會發布公告,編號為212796號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為「郭永懷星」。
⑵ 中國有哪些做出巨大貢獻並聞名於世的科學家
1、著名核物理學家鄧稼先
鄧稼先是我國傑出科學家、核物理學家、中國「兩彈」元勛。他隱姓埋名工作28年,嘔心瀝血,為我國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製做出了重大貢獻,其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被稱為「中國原子彈之父」。
1999年9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他「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以表彰他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做出的傑出貢獻。
領導建成中國第一個重水型原子反應堆和第一台迴旋加速器,使我國的堆物理、堆工程技術、高能加速器技術、受控熱核聚變等科研工作迅速開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