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分求:福州大學各系是從哪一年開辦本科的
福州大學各學院(陽光、至誠除外)設立之初便是本科...另外,福州大學「211工程」作為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和第九個五年計劃,從1995年起實施的。
化學化工學院
化學化工學院成立於2001年5月18日。其前身化學化工系(1958)由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科院院士、著名化學家盧嘉錫先生在福州大學成立之初親手創建,歷經近半個世紀的艱苦奮斗、拼搏進取而發展壯大。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於1998年經省教委批准成立。學院由原機械繫的金屬材料專業、環境與資源系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和化工系建築材料專業成建制劃歸合並組建。
金屬材料專業創辦於1974年,當時歸屬機械工程系(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1978年成立金屬材料研究室;1984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6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1987年在金屬材料研究室的基礎上擴建為材料研究所;1992年經評審為福建省普通高等學校重點學科(金屬材料學科);1992年本學科的金屬材料實驗室被確定為福建省教委重點實驗室;1993年建立金屬材料表面技術公司;1994年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改造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並相應成立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培養本科和研究生)。1998年歸並新組建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
福州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前身為福州大學輕工業系,創建於1978年,1998年創立為僑興輕工學院,2004年隨著學科建設與發展的需要,整合成立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
環境與資源學院
福州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於2003年5月正式成立。環境與資源學院是在不斷地改革創新而發展起來的。追溯其發展歷程,經歷了礦冶系(福州大學1958年創辦時僅有的五個系之一)、地質采礦工程系(1981年)、資源工程系(1993年)、環境與資源工程系(1995年)、環境與資源學院(2003年)等發展階段。
機械與自動化
福州大學機械工程系成立於1958年,2003年6月由機械工程系組建成立了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
電氣與自動化
福州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是在原電氣工程系的基礎上,經過學科重組後,於2003年6月成立的。電氣工程系的前身為福州大學電機系,創建於1958年,是當時福州大學建校首批設置的五個系之一,擔負著培養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科方面的高級人才的任務。
數學計算機
福州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的前身為福州大學數學力學系,成立於1958年。1962年改名數學系。1977年設置應用數學、計算數學、計算機軟體、計算機技術專業。1984年分為數學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2003年6月,為堅持理工結合的辦學特色,促進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互動發展,兩系合並成立了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
物理與信息
福州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成立於2003年5月,是由80年代分開的信息與通信工程系(原無線電工程系)和電子科學與應用物理系等兩個系合並組建而成,其前身物理無線電系是福州大學1958年建校時最早成立的五個院系之一。擔負著培養電子、通訊等高級人才的任務。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學院的前身為土木建築工程系,成立於1958年。改革開放以來,土建系各項事業都有了很大的發展。1998年8月,福州大學以土建系為主成立土木建築工程學院,2005年成立建築學院後,更名為土木工程學院。學院現設有土木工程系、水利水電工程系、交通運輸工程系等3個系以及結構工程研究所、橋梁與隧道工程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研究所、水工結構工程研究所和工程結構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等科研機構。
建築學院
福州大學建築學院成立於2006年5月18日,前身為福州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系,從1989年建築學專業創辦至今,學院辦學已整20年。
管理學院
福州大學於1981年成立管理工程系,1983年成立財經學院,並相繼成立了會計系、商業經濟系、計劃統計系。1994年實行學院制改革,在原財經學院框架下,將四個系進行實質性整合,並將財經學院更名為管理學院。
公共管理學院
福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於2002年5月成立,是福建省首家公共管理學院。
外國語學院
福州大學外國語學院創辦於 1978 年,由英語系、日語系、德語系、大學英語教學部、劍橋商務英語考試中心以及外國文學與翻譯研究所等組成。
人文學院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成立於2003年5月,她的前身是由福州大學社科部、學工部思政室和中國文化專業、經貿秘書專業等整合而成,並於1994年成立的福州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系。
法學院
福州大學法學專業始創於1993年,隸屬於人文社科系。2001年,在人文社科各學科基礎上成立了法學院,包括人文社會科學系和法律系。2003年,為適應學校學科調整和學院制改革需要,法律系與人文社會科學系分離,成立法學院和人文社科學院。
軟體學院
福州大學軟體學院成立於2004年,學院成立之初是作為福建省示範性軟體人才培養基地,是為了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滿足我國高等教育結構性轉型需要和社會經濟發展要求,充分發揮福州大學的教學資源、師資力量優勢和福建省軟體行業的技術、市場優勢,培養面向IT行業的高級應用型、復合型人才而成立的一個學院。
紫金礦業學院
紫金礦業學院由福州大學與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創辦,是一所以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為主,由企業支持辦學建設、參與辦學過程、檢驗辦學成效的新型學院。(這個好像是近幾年新辦的)
B. 福州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
學校隸屬關系:福建省教育廳電話:0591-7893069 7893070 7893065
學校所在地:福建省福州市工業路523號網址:http://www.fzu.e.cn
郵政編碼:350002
福州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是在不斷地改革創新而發展起來的。追溯其發展歷程,經歷了礦冶系(福州大學1958年創辦時僅有的五個系之一)、地質采礦工程系(1981年)、資源工程系(1993年);隨著社會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我國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1994年我們創建了環境工程專業,1995年正式招生,當年系名更改為環境與資源工程系。從此,環境與資源工程系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經過近8年的建設和發展,環境與資源工程系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人們面前。現有4個本科專業:環境工程、安全工程、勘察技術與工程、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4個碩士點: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岩土工程、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3個研究所: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岩土工程與工程地質研究所、地球信息技術研究所;3個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安全科學與工程系、資源與城鄉建設系;一個系中心實驗室。在校本科生550多人,研究生80人。教學人員中,絕大部分是近幾年來從國外或國內重點大學引進的碩、博士。這批年富力強、熟悉專業的碩、博士人員的加盟,使環境與資源學院處在非常好的發展時期。環境與資源學院目前承擔著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重點項目和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在環保、岩土工程、安全工程事業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專業設置
1.地礦學科本科專業設置
環境與資源學院現設有勘察技術與工程(原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專業、岩土工程專業)、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本科專業。
2.地學類相關學科本科專業設置
環境與資源學院設有環境工程、安全工程本科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設有無機非金屬材料學科;土木建築學院設有土木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建築本科專業。
3.地學類研究生學科及專業設置
環境與資源學院岩土工程專業
本學院岩土工程碩士點以岩土的利用、改造與整治問題為研究內容,以解決工程建設中出現的所有與岩體和土體有關的工程技術問題為目的,為各類土木工程地基基礎的設計和施工提供基本理論和技術,為減輕岩土災害提供技術支撐,為岩土環境可持續利用與發展提供科學保障。
1)其主要研究方向有:①岩土體穩定性評價與治理;②岩土動力學及其工程應用;③岩土工程數值方法;④地基與基礎工程;⑤環境岩土工程;⑥軟粘土力學及地基處理;⑦岩土工程災害與環境損傷防治;⑧岩土工程信息系統。岩土體穩定性評價與治理方向主要研究內容有:深路塹高邊坡穩定性評價與工程治理、GIS支持下的岩土邊坡穩定性評價與治理信息系統。岩土動力學及其工程應用方向主要致力於在各種動荷載作用下的岩土動力特性、岩土與結構動力相互作用、基礎振動與岩土構築物抗震等內容的研究。岩土工程數值方法方向主要進行岩土工程中的數值分析技術及其相關的計算機軟體開發與研究。地基與基礎工程方向主要研究深基礎、樁基礎、深基坑的開挖與支護技術、岩土體滲流理論及工程應用。
環境岩土工程研究方向的主要內容有:①岩土工程活動引起的環境工程問題,包括岩土工程引起的周圍建築物變形、振動,岩土介質的化學污染,地下工程開挖支護中的環境負效應等;②岩土工程負效應的有效調控、制約技術研究,包括減少地震災害損失的岩土協調技術,擋土結構和深基坑開挖控制技術,廢物處置的環境岩土工程技術,城市建設與場地適宜性評價。軟粘土力學及地基處理方向主要致力於軟粘土的本構理論、軟粘土的工程力學性質,軟粘土的加固處理技術等方面的研究。
2)師資結構:本專業包括一個岩土工程與工程地質研究所,2個教研室,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6人,講師10人。
3)主要開設課程:彈塑性力學、高等土力學、岩土測試技術、環境岩土工程學、地基處理新技術、深基礎工程、岩土工程波動勘測新技術、岩土工程數值計算、高等岩石力學、土動力學、岩土工程信息系統、土體非線性有限元分析。
4)畢業生適應工作:可在城鄉建設、道路、交通、水利、國防等各級建築設計研究院、基礎工程公司、岩土工程公司、監理工程公司、勘察設計院、高等學校有關專業等部門從事相關的技術開發、研究以及教學工作。
4.地學類相關學科研究生學科、專業設置
環境與資源學院:環境工程、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
土木建築學院:橋梁與隧道工程專業。
二、地質類教師隊伍現狀及隊伍建設
目前,環境與資源學院有教職工47人,其中專任教師27名,實驗人員7名,政工及行政人員13人。專任教師中有正教授3名、副教授12名;具有博士學位的8名,碩士9名。45歲以下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60%。
目前有博士生導師3人,即橋梁與隧道工程博士點,簡文彬、沈斐敏;信息工程博士點,徐涵秋。有碩士生導師14人,即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碩士點,徐涵秋;岩土工程碩士點,簡文彬、黃真萍、焦述強、熊傳祥、戴自航;環境工程碩士點、環境科學碩士點,伊武軍、李玉林、林香民、沈斐敏、焦述強、潘文彬、劉明華、苑寶玲、那瓊。
三、人才培養
1.地質類本科專業年招生情況及畢業生流向
福州大學勘察技術與工程專業(含應用地球物理、勘察工程、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創辦於1986年,是福建省培養本專業高級技術人才的惟一一個專業點。辦學17年來,共培養了本專業畢業生520人。畢業生主要分布在我省的城建、交通、水利、電力、冶金、資源等相關部門,從事相關工程技術或管理工作。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已成為所在單位的業務骨乾和中堅力量。有關用人單位對本專業畢業生的評價是:政治思想好,敬業愛崗,肯吃苦,好鑽研,學習勤奮、認真,工作踏實肯干,基礎理論扎實,業務素質好,適應環境能力強。近年來,本專業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均位居全校前列,畢業生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歡迎。
2.地質類研究生年招生情況及畢業生流向
福州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岩土工程碩士點每年招生15~20人,畢業生主要在高等學校、建築設計院、岩土工程研究院、基礎工程公司等教學、科研、生產單位從事相關工作。
四、「九五」以來科學研究簡況
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國家科技部重點項目1項、教育部骨幹教師資助計劃項目2項、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16項、企業委託項目40項,總經費達850萬元。
(撰稿:簡文彬)
C. 福州大學都有什麼理科的專業
土木工程學院專業有:土木工程、水利水電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工程管理、交通工程、交通運輸、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環境與資源學院專業有:環境工程、安全工程、地質工程、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專業有:生物工程、生物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
化學學院專業有:化學、制葯工程
石油化工學院專業有: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油氣儲運工程
截至2018年6月,學校有國家重點學科1個(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結構工程)、省級優勢學科創新平台5個、省級特色重點學科6個、省級重點學科26個,化學、工程學和材料科學3個學科進入國際ESI學科排名前1%。
D. 福州大學裡面有什麼地理專業呢
只有環境工程與地理有關。
福州大學專業介紹(部分)
管理學院是培養各類經濟管理人才的基地,下設工商管理系、會計系、管理科學與工程系、財政金融系、經濟貿易系和統計系。該學院現有企業管理、會計學、技術經濟及管理、國際貿易學、西方經濟學、統計學、數量經濟學、金融學、產業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等十個碩士點,同時擁有MBA、工業工程兩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和管理科學與工程一個聯合培養博士專業。
該學院現有13個本科專業。本科專業按工商管理類、經濟學類、管理科學與工程類三大類招生(統計學單列),實行兩段式培養,即前兩年為專業基礎教育,按大類設置課程,統一教學大綱,統一教學要求,姿碧後兩年為專業方向教育(其中管理科學與工程類一年半後實行分告燃專業培養),學生可以根據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以及學生的學習成績、志願、興趣、專長等在各大類范圍內選擇專業。
管理學院注重教學改革,學生可以在全院范圍內跨學科、專業,通過網路系統自主選課擇師。同時在人才培養上設立教改綜合班(根據新生高考成績及入學摸底成績選拔),通過厚基礎及創新型培養,為高素質研究型人才的成長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
工商管理類(包括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四個專業)
工商管理專業
本專業要求學生掌握管理學、經濟學和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受到企業管理方法與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和案例分析演練,具有分析和解決企業管理問題的基本能力,培養能在企業、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從事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專門人才。學制四年。
市場營銷專業
本專業培養復合型、應用型的高級市場營銷專門人才。要求學生應具備扎實的經濟理論基礎,熟練掌握市場營銷系統課程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能,學生畢業後可在工商企業和服務業從事市場研究、市場營銷策劃和市場營銷管理工作,也可以從事市場營銷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學制四年。
會計學專業
本專業要求學生系統學習會計、審計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熟練掌握會計方法與技巧,具有分析和解決會計問題的基本能力,培養能在企業、事業單位以及政府部門從事會計實務以及教學、科研工作的會計專門人才。學制四年。
財務管理專業
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掌握財務管理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熟悉有關金融和企業財務方面的法律、方針和政策,了解國內外財務與金融的理論與實踐發展的歷史、現狀及其趨勢。成為具備較深的財務學理論素養和現代金融意識,運用先進技術手段進行業務操作的財務與金融方面的財務管理人才。畢業後可在工商企業、金融企業、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財務管理和金融管理,以及教學科研工作。學制四年。
經濟學類(包括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四個專業)
經濟學專業
本專業跡友舉要求學生系統掌握現代經濟學基本理論,比較熟練地
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培養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以及企業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與經濟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學制四年。
財政學專業
本專業要求學生掌握財政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具有處理財政稅收業務的基本能力,熟悉國家有關財政、稅收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培養能在財政、稅收以及其它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從事相關工作的專門人才。學制四年。
金融學專業
本專業要求學生具備金融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具有處理金融領域實際業務的基本能力,熟悉國家有關的金融方針、政策和法規。培養能在銀行、證券、投資、保險及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從事相關工作的專業人才。學制四年。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本專業要求學生系統地掌握國際經濟與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熟悉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培養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企業以及政府機關從事國際經濟與貿易實際業務與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學制四年。
統計學專業
本專業要求學生掌握統計學、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掌握現代統計方法和現代計算手段,培養能夠在政府部門、綜合統計部門、金融與投資、貿易以及其他企業事業單位從事社會學與經濟學的統計預測、證券投資分析、保險精算、投資可行性分析、人口與社會政策分析與決策、環境與資源核算、經濟信息處理以及市場調查、咨詢、策劃與決策工作的實務工作、教學與科技研究的專門人才。學制四年。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包括工程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物流管理、電子商務四個專業)
工程管理專業
本專業培養具備管理學、經濟學、土木工程技術、計算機科學技術基本知識,掌握現代化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能從事項目整體規劃、項目決策、項目全過程管理、建築企業生產與經營、工程咨詢與建設監理、技術經濟分析和工程管理科學研究等工作的復合型管理人才。畢業後可在政府部門、企業、事業單位從事工程管理決策、項目管理和房地產經營管理工作。學制四年。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
本專業培養具備管理學理論基礎、計算機科學技術知識及應用能力,掌握系統思想和信息系統分析和設計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從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規劃、建設、維護以及企業管理方面軟體開發的高級專門人才。畢業後可以在政府各級管理部門、工商企業、IT企業、金融機構、科研單位等從事信息系統規劃、分析、設計、實施和維護、IT項目管理以及信息管理工作。學制四年。
物流管理專業(物流信息管理方向)
物流管理是應我國近年來物流事業迅速發展而設置的四年制本科專業。現代物流的一個重要特徵是物流業務和管理活動與信息技術的緊密結合。物流信息管理方向就是體現現代物流這一重要特徵的學科方向。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且具有管理學、經濟學和信息技術知識,熟悉相關法規,掌握現代物流管理理論,能夠運用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統的方法、手段,在物流信息管理領域從事全過程策劃、管理和物流信息化工作的高級復合型管理人才。畢業後可在國家和省市各級經濟管理部門、內外貿公司、工商企業以及物流企業、流通中心等從事物流信息管理、物流信息系統開發等工作,也可到相關部門從事教學科研等工作。學制四年。
電子商務專業
本專業培養具備管理學理論基礎、計算機科學技術知識和能力、法學和經濟學方面的基本知識,能熟練運用電子商務技術、信息技術、網路營銷等方法,從事電子商務系統的規劃、開發、應用、管理和評估的高級復合型專門人才。畢業後能在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商貿、金融等領域從事經濟、金融商務管理,電子商務開發、應用與管理。學制四年。
土木工程學院(咨詢電話:0591-87893438,87893277)
該學院有結構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2個博士點,有結構工程、水工結構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岩土工程、防災減災與防護工程、工程力學6個碩士點,有4個本科專業。「土木工程新技術與防災減災"是福州大學「十五」211工程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學院現有本科生1300名左右,博士、碩士研究生181人。
土建綜合類(包括土木工程、給水排水工程、水利水電工程、交通工程四個專業)
該大類學生在第一學年按綜合類統一培養,在第一學年末結合志願和學習成績進行專業劃分。
土木工程專業
本專業屬「211工程」重點學科,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本專業於2003年通過了全國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教育評估委員會的本科教育評估,加快了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步伐,全面提高了教育質量和知名度。本專業培養從事建築工程結構、交通土建工程、地下建築與構築物的設計、施工、管理、科研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通過學習,掌握工程力學和工程結構的基本理論;掌握工程制圖、測量學等基本技能;掌握建築材料、地基處理及工程概、預算等基本知識;具有建築工程結構、交通土建工程、施工組織以及管理能力。畢業後可在房屋建築、公路與城市道路、隧道與地下建築、鐵路交通、市政工程等系統從事設計、施工、管理、科研等工作。學制四年。
給水排水工程專業
本專業培養城市、工礦企業、建築工程和環境保護等給水排水規劃、設計、施工、運行管理和科學研究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通過學習,掌握水處理微生物學、水分析化學、流體力學、工程力學、水質工程學、工程結構和計算機應用等基本理論,具有城市供水工程、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治理及建築給水排水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和運行管理能力。學生畢業後可在市政工程、建築工程、工礦企業及環境保護等部門從事給水排水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和運行管理工作,也可從事科學研究及教學工作。學制四年。
交通工程專業
本專業培養從事交通規劃與設計、道路與軌道工程設計與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和交通控制與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通過學習,掌握工程數學、系統科學、工程技術、工程材料和計算機科學應用等基礎知識,具有採用規劃手段、工程設計手段和科學管理等綜合手段解決交通系統問題的能力,以及道路規劃與設計、交通控制與管理的能力。畢業後可在交通工程研究、城市或區域規劃、交通設計和交通管理等單位從事研究、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學制四年。
水利水電工程專業
本專業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培養從事大中型水庫、水電站等水利水電樞紐工程及市政、環保水利設施的設計、施工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通過學習,掌握工程結構、工程力學、水力學、岩土力學的基本理論、水利資源利用與環境水利學的基本知識,具有中型水利水電樞紐的規劃設計能力及各類水利設施的水工建築物的設計、施工、管理和科研能力。也可在港航、市政、環保部門從事專門水工建築的設計與施工等工作。學制四年。
建築學院(籌)
建築學類(包括建築學、城市規劃兩個專業)
該類涉及技術、藝術、環境、社會、人文、經濟等多方面內容,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學科。學生在第一學年和第二學年按建築學大類統一培養,在第二學年末結合志願和學習成績進行專業劃分。
化學類(包括化學、應用化學兩個專業)
我校化學學科教學科研實力強,師資力量雄厚。該專業主要培養在化學學科和相關學科領域中從事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科技應用等方面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在本科階段的前二年以基礎課程學習為主,後二年以專業課程學習和科研訓練相結合。學生可選擇專業方向,通過學習培養,掌握扎實的化學理論知識、熟練的化學實驗技能,並受到良好的計算機、外語和科學研究能力的訓練。畢業後可在外貿、商檢檢疫、海關、公安、消防、環保等部門以及在石油、化工、輕工、、冶金、醫葯、農林、水產資源等企業從事技術檢測、研究開發、產品深加工等技術工作和管理工作。要求無色盲,學制四年。
國家理科化學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簡稱「化學基地」)
該化學基地是為國家培養高層次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而專門設立的重點建設項目。主要培養我國科研院所研究人才及高等學校科研、教學人才。該基地配備優秀教師強化基礎理論學習和現代實驗技能訓練,強調創新意識、科學研究能力和團體協作精神,引進競爭機制,實行分流滾動培養。「理科基地」學生可獲得覆蓋率高達60%學習優秀獎學金(一般專業為30%),培養的本科生將主要攻讀研究生,優秀畢業生可直接免試推薦碩士、博士連讀,且每年推薦免試分配比例名額全校最高,畢業生也可到企事業單位從事化學有關的高層次的技術和管理工作。要求無色盲,學制四年。
化工與制葯類(包括化學工程與工藝、制葯工程兩個專業)
化工與制葯類屬福建省「211工程」石油化工重點學科,「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主要培養石油化工、化學工程、生物化工、精細化工、高分子材料、資源與生態化工等方向的高層次技術人才。「制葯工程專業」主要培養生物制葯、化學制葯、葯物制劑、葯物檢測、葯品營銷等方向的高層次技術人才。本大類專業學生一、二年級統一學習人文社科、英語、數理化、計算機以及專業基礎課,三、四年級分為「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和「制葯工程專業」二個主修專業方向培養,同時可以自主選擇各種方向選修課和院校選修課。學生畢業後,可以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也可在石油、化工、、制葯、農葯、精細化工、生化、環保、資源、建材、輕紡、電子、農林加工、冶金、貿易、技術監督、消防、安全等領域的企業、研究所、設計院、學校和管理部門從事科學技術工作和管理工作。要求無色盲,學制四年。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
本專業是機械工程、控制工程和過程原理交叉融合而成的新型專業,本專業是就業需求信息最多的專業之一,近幾年該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8%以上。包含有壓力容器與過程裝備,裝備控制工程,製冷與空調設備,環保設備,制葯設備,橡膠與塑料機械等專業方向。學生在前兩年半完成工科類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後,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今後去向,自主選擇上述一個或多個專業方向,深入學習與專業方向有關的課程並進行實踐訓練。學生畢業後,可在石油、化工、能源(電力、製冷、空調等)、環保、輕工、醫葯、食品、冶金等過程工業以及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和機械工業中,從事裝備及其控制系統的設計、製造、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等工作,並可在質量技術檢測與監督、環保、物業和消防等部門從事技術管理工作,學制四年。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咨詢電話:0591-87893035、87892676)
學院設有3個系、1個電工電子學科部、1個中心實驗室、一個校實踐中心、5個研究所、6個研究中心,其中電機電器及控制學科為「2ll工程」重點學科。學院擁有電機與電器一個博士學位授予權,有電機與電器、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工理論與新技術、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控制、系統工程等七個碩士學位授予權,有電氣工程、控制工程兩個工程碩士領域。近幾年本院學生就業率名列福州大學各學院的前茅。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包括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兩個專業)
該專業類實行大類培養,學生入學後實行兩段式培養,前兩年半為基礎教育,統一學習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後一年半為專業教育,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能力、素質、興趣、社會人才需求趨向及學業成績在大類范圍內選擇專業和專業方向,深入學習相關的專業技術知識。培養從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力系統、運動控制、過程式控制制、電力電子技術應用、檢測與自動化儀表、計算機網路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信息處理、智能建築、樓宇自動化等領域的研究、開發、設計和運行管理的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畢業後可在研究所、設計院、工廠企業、高等院校及政府、公安、海關、消防、商檢、公路、機場等部門從事電氣技術、自動化、計算機應用等技術開發與管理工作。要求無色盲,學制四年。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包括電機電器及其控制、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兩個專業方向。
自動化專業,包括自動化、建築電氣兩個專業方向。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咨詢電話:0591-87893260)
福州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與福州大學同齡,擁有機械設計及理論和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2個省級重點學科;機械設計及理論博士學位授權點;機械製造及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車輛工程、材料加工工程和固體力學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學院下設機械設計、機電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車輛工程4個系以及實踐教學部;擁有6個大型的實驗室,學院現有福建省製造業數字化設計工程研究中心,福建汽車聯合研究所等省級研究機構掛靠單位,機電工程研究所等5個校級研究機構。學院現有博導11人,教授16人,博士16人;教師教學經驗豐富,科研實力強,學生就業率達99%,成績優秀的可免試錄取研究生或直接攻讀博士學位。
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專業
本專業主要培養掌握現代機械工程技術、微電子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及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根據機電結合、電為機用的原則設置課程。除學習機、電及自動控制的基礎理論和技術基礎課外,側重學習機械設計和製造中的新技術、新工藝、微電子自動控制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以及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等專業知識,尤其注重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畢業後可以在機電行業、機電軟體應用開發行業等相關領域的公司或研究所從事機電的設計製造、模具開發以及計算機應用技術的開發研究、生產過程組織與管理、經營銷售等。也可在政府、商檢、外貿、公安、海關、環保、消防、公路交通、機場等部門從事相關技術和管理工作,及在高等、中等院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學制四年。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
本專業主要培養能在新材料、材料成型加工、模具設計製造等領域內從事設計製造、試驗研究、開發應用、管理等方面工作,掌握各種現代成形技術的高級技術人才。主要專業方向有:模具設計與製造、計算機輔助材料成型、塑性成型及自動化、液態成型及自動化等。系統學習材料科學基礎、機械設計基礎、材料成型原理及工藝、沖壓模具設計、塑料模具設計、壓鑄模具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CAD/CAM)基礎、計算機輔助工程(CAE)、模具CAD/CAM、模具材料與失效分析、新材料先進加工制備技術、材料成型計算機模擬與模擬、數控加工技術、企業信息化管理以及其它相關專業方向課程。學生畢業後能在機械、汽車、電子、儀表、輕工、化工、環保、城建等行業及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等部門工作。要求無色盲,學制四年。
車輛工程專業
本專業擁有全省唯一的車輛工程的碩士點。培養從事車輛工程技術領域設計、製造、研究、試驗、運用與管理等方面的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注重培養學生扎實的理論知識、工程技術基礎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及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理論基礎課和技術基礎課設置與「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專業相同,培養的學生既具備有機械設計製造的專業知識,又具有汽車、發動機及車身設計製造的專業知識以及較強的汽車電子電器基礎知識。畢業後,可在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從事車輛設計、研究、管理和教學工作,也可在汽車製造、特種車輛、工程機械及其零部件製造企業和車輛使用、維修、服務、銷售、管理和公路、城市交通管理等相關單位從事技術、管理工作。要求無色盲,學制四年。
環境與資源學院(咨詢電話:0591-87893506)
環境與資源學院目前有3個系,即: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安全技術與工程系、資源與城鄉建設系;共有4個本科專業。該學院有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岩土工程、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四個碩士點。
環境與安全類(包括環境工程、安全工程兩個專業)
環境工程專業
本專業培養從事城市、區域、工業、企業的環境污染控制與治理、環境監測與評價及環境規劃與管理的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為使學生具有寬厚而扎實的專業基礎和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與創新意識,本專業實行大類專業培養,學生入學後前一年半為專業基礎教育,後兩年半按照專業方向深入學習專業課程。通過學習,要求系統掌握專業的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能,計算機和地球信息科學技術的應用,具有污染控制工程設計、管理及技術開發的能力和環境監測與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的能力。畢業生可在環保、海關、技術監督、商檢檢疫和環境監測等部門,以及在環境管理體系與環境標志產品認證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從事環境工程設計與現場監理、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監測與防治及產品認證工作和在高校與科研單位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本專業有環境工程和環境科學兩個碩士學位點。要求無色盲。學制四年。
安全工程專業
本專業培養從事安全技術與工程、安全監察與管理、安全生產與設計、安全健康環境檢測與監測、安全科學與研究、風險評估、安全教育與培訓等方面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學生入學後前一年半統一學習人文社科、數理化、英語、計算機和工程基礎課及專業基礎課。後兩年半主要學習工廠、物業、交通、礦山與地下建築、商廈與地面建築的災害防治技術及工程和通風、凈化與空氣調節、安全監測與監控、安全監察和管理、保險風險評估、安全系統工程等專業知識的實踐。畢業生可在各級政府安全管理和監察機構、工業企業、消防、保險、交通、物業、建築、設計院所等部門從事技術和管理工作和在高校與科研單位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本專業是目前我省唯一的安全工程本科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在全校位居前列。要求無色盲。學制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