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哪個地方可以求姻緣的
在中國絕大多數的老人心裡都是月老廟求姻緣,就是七月七日的時候去逛廟會,只要心誠則靈,就會在當天出現命中註定的那個人。
七夕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所以人們把七夕定做七夕節,也就是人們攜著自己的愛人去廟會逛街,點孔明燈,這樣就能許願一輩子不分開,所以求姻緣的地方基本是廟宇,裡面有月老青年男女都要求一求。
但是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也是很有道理的,所以人還是要出去交朋友,這樣就可以讓別人知道你的優點,也就有女朋友的概率高一點。
B. 暑假去游烏金山,去過的朋友介紹一下哦
烏金山屬太行山西緣山脈,位於榆次以北17公里,太原以東22公里處。由烏金山(又名龍王山)、大洪山、紫金山、中林山等25座山脈和明珠湖組成。總面積5.5萬畝,森林面積3.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
區位交通
烏金山西距省城太原22公里,東距壽陽縣40公里,南距榆次17公里,優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烏金山國家森林公園便利的交通。307國道由西向東橫亘於烏金山之北,武峪公路橫卧於烏金山之南,榆太一級公路位於烏金山以西,並將以上兩條公路串聯貫通,從而形成了烏金山景區的環行交通線路。毗鄰太舊高速公路,從太舊高速公路峪頭出口向北,到景區只需10分鍾。從省城太原前往景區只需20分鍾,從武宿太原機場至烏金山只需15分鍾。
編輯本段自然景觀
天地造化在烏金山的山谷叢林里留下了無數的自然景觀,自古就有罕山八景之說,近代又有許多奇景發現。烏金山的自然奇觀星羅棋布,不勝枚舉,有的還伴有美麗的傳說,更加增添了它們的神秘色彩和無窮魅力。主要景觀有:
天台攬勝
烏金山天台峰頂有觀景台,觀景台上有觀景亭,觀景亭內石碑上鐫刻有四個大字:「天台攬勝。」登上天台峰的觀景台放眼向四周望去,遠山近景盡收眼底。
罕山時雨
罕山時雨亦稱諸峰時雨,位榆次古八景之首,此景在榆次的舊縣志中多有記載。烏金山昔名龍王山,為罕山群峰的腹地。這里漫山遍野長滿茂密的松林,綠海翻滾,無邊無垠。由於地氣氤氳,空氣潮濕,形成十分獨特的小氣候。夏日林中草木蘊涵的水分化作濃濃霧靄蒸騰而上,聚集成雲,雲厚成雨,隨風飄灑而落。隆冬,大雪紛紛揚揚,飄飄灑灑,銀裝素裹,滿山皆白,別有一番神韻。烏金山彷彿時時皆有細雨灑落,實乃大自然中罕見的奇觀。
林海日出
林海日出是烏金山的又一奇景。觀林海日出的最佳地點為水晶院,此處地勢較高,數萬畝碧綠的松林層層疊疊盡收眼底。駐足凝望,眼前鬱郁蔥蔥,蒼蒼茫茫,如立綠海孤島。側耳傾聽,林風颯颯,松濤陣陣,嘯聲起伏不絕。觀林海日出的最佳時間是夏秋雨後的清晨。
明湖沉綠
明珠湖公園位於榆次澗河中游的田家灣村與左付村的交界處,是烏金山景區的有機組成部分。站在臨近明珠湖公園的山巔俯瞰,明珠湖就像一顆璀璨的綠寶石,顯得那樣美麗,那樣多姿。
洪山飛瀑
大洪山鎮壽寺以東的一個峽谷中,有一道千年不涸的瀑布,名曰洪山瀑布,是烏金山的一大景觀。大洪山瀑布寬約3米,落差約5米。平時緩緩而下,不急不躁,飄飄灑灑,聲如韻樂,令人心醉。雨季到來,瀑布則飛流直下,濺玉飛珠,聲如洪鍾,氣勢磅礴。待到冬日降臨,此處又是另一番絕妙的景象,飛瀑「頓失滔滔」,變成了一座玲瓏剔透的巨型羊脂玉雕。
七彩流砂
七彩流砂景觀在大洪山北梁,此處有白、灰、藍、綠、紅、黃、紫七色砂岩,峰巔岩石經數千年風化,成為色彩斑斕的七彩流砂。流砂從峰巔直瀉而下,並聚合而成片片砂灘。砂灘色彩艷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蔚為壯觀。站在高處俯瞰,谷底彷彿是一張巨大的七彩地毯,令人賞心悅目。流砂不僅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又是製作工藝品的上好原料。不僅如此,砂中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夏天在此砂浴,對治療各種皮膚病和慢性病有一定的療效。
龍泉映月
龍泉映月由水晶院白雲洞前有關龍泉的故事生成。據說當年剁手和尚興建水晶院以後,將此清泉砌石成井,以供僧人飲用,並指龍王山(即烏金山)為名,於是此井得名為「龍泉」。每至月夜,一輪皎月倒映井中,平靜的水面便現出明月山樹、洞檐雕龍的奇妙景象,故稱為「龍泉映月」。後人將其列為烏金山舊八景之一。
疊瀑飛泉
疊瀑飛泉景觀位於水晶院東絕壁上。水晶院依山勢而建,院東山牆下是一絕壁。一股巨大的水流從水晶院東絕壁上湧出,經七級石階飛流直下,逐級跳躍,起伏跌宕,氣勢不凡。七級瀑布,猶如道道白練,飛珠濺玉,熠熠生輝,七彩斑斕,十分壯觀。待到夜深人靜,峽谷迴音,此起彼伏,音韻悠長。給千年古剎水晶院平添了幾多誘人的魅力。
紅葉抱湖
出水晶院向東走30米,右有九龍壁,九龍壁以南乃九龍湖,九龍湖上有風格獨特的九孔橋、九曲橋和鳳凰閣。九龍湖碧波盪漾,藍天倒映,如詩如畫。九龍湖四周山坡上栽滿了黃櫨和火炬,每到暮秋,樹葉經霜,變得火紅火紅。眼前紅樹環湖,倒映清波,紅綠交織,美不勝收,別有一番情趣。
林海聽濤
林海聽濤景點位於水晶院東天緣谷中,天緣穀穀深坡陡、樹高林密。山風自天緣谷口進入,順谷蜿蜒迴旋,匯成一股股強大的氣流。大風沿地形復雜的天緣谷在密林中上下盤旋,左右奔突。林梢翻卷搖曳,發出陣陣聲響。這響聲就像大海中呼嘯起伏的巨浪,遂有松濤一說。山風時大時小,濤聲也就變化萬千。時而雷霆萬鈞,時而輕若游絲。
水晶漫院
水晶漫院曾是烏金山舊八景之一,也是水晶院一大奇觀,此奇觀位於水晶院的白雲洞前。相傳,剁手和尚化緣建寺的時候,白雲洞前乃是一片岩石坡。龍泉之水從井口溢出,便散漫在石坡上向山谷流去。當時剁手和尚正在建造水晶寺廟,散漫的流水影響了工匠搬運石料和木材。為方便行走,並保護岩上流泉四溢的景緻,剁手和尚命工匠鋪方磚於岩上,以為通道。結果,流水受阻,就從磚縫中溢出並漫院流淌,陽光下,猶如千萬顆水晶珠滿院滾動,蔚為壯觀。剁手和尚遂將此景命名為水晶漫院,於是,水晶院又添一景。待到剁手和尚圓寂以後,隨著寺院多次修葺,院內磚縫被泥土淤塞,流水不再外溢。但人腳踏其上,磚縫中仍有泉水溢出。直到清宣統年間重修水晶院,地面抬高,水晶漫院景緻始告消失。
段玉皇高閣
玉皇高閣原指水晶院之玉皇閣景觀。原玉皇閣建於水晶院以北的山頂上,遊人若想登臨玉皇閣拜見玉皇大帝,必先爬三十三級台階,故有「三十三天朝玉帝」之說。玉皇閣為水晶院的制高點,站在水晶院仰望,玉皇閣背負藍天白雲,而為蒼松翠柏所環抱,有仙山聳峙之感。如若登閣遠眺,但見層巒疊嶂,林木接天,松濤滾滾,深澗幽谷,蜿蜒如虹,殿閣參差,曲徑通幽,特殊的地理位置使玉皇閣成為登高遠眺的好去處。現在,落架重修的玉皇閣納入道教寺院龍王廟寺廟群,在原玉皇閣原址上,修建了與佛教寺院水晶院一體的大雄寶殿。登上大雄寶殿,烏金山美麗的景緻同樣一覽無余。
藏獅古洞
藏獅古洞位於烏金山水晶院西山壁下,為一天然石洞。傳說烏金山為五台山下院,水晶院為文殊菩薩講經的道場。文殊菩薩往來於五台山與烏金山之間,常以雄獅代步。文殊菩薩講經,自然聽者甚眾。為安全起見,他來烏金山講經之時,便要為自己的坐騎——兇猛的獅子找一個關藏的地方,以防其傷害人。恰巧水晶院西面的山根下有一個天然石洞,這里非常安全,於是文殊菩薩每逢來烏金山講經,便把雄獅藏於石洞中。後人便將此洞稱為藏獅洞,遂成為烏金山一景。
紫氣隕石
紫氣隕石在烏金山水晶院東天緣谷中。石長約7米,寬約6米,高約2.5米,相傳系女媧補天所余之石。該石表面呈黑紫色,堅硬如鐵,雖逾萬年而不朽。石上苔蘚斑駁,青翠欲滴。每當下雨,石上便不時盪起縷縷紫霧,形成紫氣隕石的奇特景觀。紫氣隕石也稱「智慧石」,因石上有清乾隆甲戌年江南名士秦雄寶所書「大慧石」三字,故人們也稱此石為「大慧石」。
青羊指路
大洪山鎮壽寺附近的山林中有一座酷似綿羊的高大石筍,這座羊形石筍還有一個真實的故事呢!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重修大洪山鎮壽寺碑記中說,當時鎮壽寺已毀壞多年,有一個名叫韓普永的人一心向佛,想重修鎮壽寺。他多方打聽,認真查勘,終於在地下一丈有餘的地方找到了鎮壽寺的遺址,於是他開始重修鎮壽寺。一天他累了,坐在一個地方打盹兒。恍惚間有一隻羊拍著他的背說:「你辛苦了!」韓普永問:「你從哪裡來?」羊回答說:「大洪山鎮壽寺。」韓普永又問:「你來做什麼?」羊說:「專程與君相會!你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你的佛緣不淺哪!」說完羊拍了韓普永的頭頂一下,韓普永猛然地醒來。 彷彿看見一隻羊從樹梢上飛到離鎮壽寺不遠的山林里倏然而逝。韓普永定睛一看,只見山中多了一座羊形石筍。韓普永一時間恍然大悟,原來是青羊為他指點迷津。於是,他就下定決心皈依佛門,剃度出了家,並求高僧賜法號為「果廉」。自此,他一生都在鎮壽寺事佛,做了許多善事,直到百歲,無疾而終。
巨石腳印
巨石腳印位於烏金山以北的饅頭山後山上,腳印為自然形成,輪廓清晰,碩大無比。其長6.5米,寬1.18米,高出地面0.4米。巨石腳印造型與鞋底酷似,表面紋痕與舊時布鞋底紋無二,四周由風化岩砂培擁,甚是奇妙。傳說這個腳印為二郎神擔著兩座山由和順方向向西追趕太陽,走到烏金山時不慎在山坡上踩了一腳,故留下了這個腳印。雖經萬年滄桑巨變,腳印周圍的岩石逐漸風化成砂,並慢慢被風吹走。但這個腳印卻依然清晰可辨,且由凹陷變為凸起。。
鱷魚吞珠
鱷魚吞珠乃一山體象形景觀,位於孟良山(亦稱佛移山)之北的鱷魚山。鱷魚山形狀酷似一條鱷魚,其首西尾東,與山樑融為一體,形態逼真,栩栩如生。相傳佛祖如來為濟世救民,曾埋地靈珠於孟良山之陽。修煉千年的鱷魚精得知消息,便前來尋找,妄圖吞珠成仙。如來聞之,即飛塔鎮珠。鱷魚幾經奮力吞吸,但地靈珠終因有寶塔護佑,終不能得逞,最終體力耗盡,死於山頂,化作一山,人稱鱷魚山,從而形成鱷魚吞珠奇觀。
吐沫成池
「吐沫成池」的「池」是指水晶院東天緣谷中的黑龍池,相傳此池為黑龍吐沫而成。據說很久很久以前,掌管水火的黑白二龍因為布雨侵犯轄界,便在烏金山上空爭斗。頓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大作,飛沙走石,二龍就此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酣戰。但仁慈的黑龍不忍手足相殘,便且戰且退,不慎被白龍擊傷而跌落於烏金山山谷中,隨而吐沫成池。後來鄉民感念黑龍行雲布雨的恩澤,便在臨近黑龍池的山坡上建黑龍廟以作供奉,至今香火不斷。每每天旱,鄉民多聚於黑龍廟祈雨,更奇妙的是黑龍池水至今四季不涸不冰。
飲獅神泉
飲獅泉位於水晶院藏獅洞一側的東北角處,此處巨石高磊,一股清泉從石縫中汩汩流出,相傳此處為文殊菩薩的坐騎神獅飲水的地方。此泉藏於一山洞中,四季涌流,不溢不竭,而且甘洌無比,並能祛病消災。此泉被人們稱作神泉。近年,有關部門的專家對該泉進行了化驗鑒定,證明飲獅泉水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
懸崖奇音
懸崖奇音景點位於烏金山北東溝村東200米處的驢角大仙摩崖造像處。據傳,懸崖下曾經有一個岩洞,不知哪個年代,一個戲班路過懸崖,恰逢大雨,全班人馬即躲入崖下的岩洞里避雨。但雷雨半日不停。戲班的人便操起鑼鼓家什敲打起來解悶,有的人還引吭高歌。正當他們鬧得起勁,突然一道閃電,緊接著一聲炸雷,崖洞轟然坍塌,把戲班人馬皆埋於洞中,而無一人生還。從此以後,這里每逢雷電交加,大雨滂沱,就能聽到懸崖處鑼鼓陣陣,笙簫齊鳴,還能聽到有人吟唱,讓人驚駭不已。據說在宋朝時候,村人為安撫戲班的冤魂,曾經捐資鐫刻驢角大仙像於崖上,以震懾此洞。但每逢下大雨,這里依稀仍有鼓樂聲發出,實為罕見。
石坎容杯
在距水晶院東五里處的大洪山山坳里,有一座寺廟,名曰「鎮壽寺」。在鎮壽寺西北不遠的山巔上有一處奇特的自然景觀,名曰「石坎大瑾容杯」,即在岩石上自然形成一凹洞。此凹洞直徑約30厘米,深約35厘米,形如海碗。杯內常年蓄有過半清水,清澈見底,經年不涸。杯中之水從何而來,眾說紛紜,不得要領。即便隆冬臘月,杯內泉水也不結冰,實為罕見。
駱駝出山
烏金山秋水溝內有一自然景觀,名曰駱駝出山。遠遠望去,那座山彷彿是一頭駱駝剛剛走出山洞的樣子。傳說岩壁上曾經有一個山洞,文殊菩薩把敦煌三危山一個石窯里的佛經全部移到這里珍藏,並命一隻山豹在此守候。誰知這只山豹貪吃、貪睡。有一個來水晶院聽文殊菩薩講經的沙陀僧人聽說了這個藏經洞,就生出了把佛經運到沙陀大漠建寺的意念。於是他就偷偷地從集市上購得一匹駱駝,並買了一隻肥豬餵了山豹,山豹吃飽喝足,就爬到樹上睡著了。那沙陀僧人便打開洞門,將駱駝牽進去,把洞里的經卷裝在兩個箱子里,准備運出洞去。但他牽著駱駝剛剛走出洞口,就感覺駱駝拉不動了。沙陀僧人回頭一看,原來駱駝的後半身已經化為巨石。沙陀僧人頓覺不妙,便棄駝而逃。原來文殊菩薩早算到此事,待沙陀准備運出經卷時,便施法石化了駱駝。文殊菩薩念沙陀是為了建寺而偷竊經卷,便放走了他。從此那匹馱著經卷的駱駝卻只能永遠站在洞口,化作一座山,人們就稱這座酷似駱駝的景緻叫駱駝出山。
九蓮神燈
在中林山和合寺內有一大石,石上有九個石凹,大如海碗。凹內清水長注,大旱不涸,這一景觀名曰「九蓮神燈」。和合寺位於烏金山西南側中林山主峰,供和合二仙,這里自然風光也十分秀美。據傳,和合寺中大石上九個石凹里的水中,每到夜深人靜就會出現九盞蓮燈,並有九個仙女從九個石凹的蓮燈中跳出,輕舒廣袖,翩翩起舞。這個美麗的傳說至今仍掛在人們的嘴上。
山花爛漫
在烏金山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坡上,華北地區所有的山野花卉幾乎都能在這里看到。這些花卉都處於原始混交而生的自然狀態,沒有一絲人工培植的痕跡。各類花卉競相開放,色彩斑斕,渾然天成,令人沉醉。彷彿是護花仙子對烏金山情有獨鍾,有意將天下所有的奇花異草都撒在這里,使這里成為一個萬紫千紅的奇妙世界。這種迷人的景象隨著季節的變換而常新。春天,這里的山桃花山杏花漫山遍野,如雲如虹;金色的刺玫像給桃杏花鋪上了一層高貴的地毯;色彩艷麗的櫻花、連翹、丁香、杜鵑、野菊……星星點點,點綴其間,在碧綠的野草襯托下顯得格外耀眼。到了秋天,金黃的櫨叢、鮮紅的火炬、橘紅的沙棘相互映襯,繞梁環岡,綿延不絕,構成一道道魔幻般的醉人風景。
段玉帶雲霧
玉帶雲霧是烏金山的舊八景之一,這是在北方山區難得一見的奇觀。每當雨後初晴,站在九峰塔向四周遠眺,烏金山茂密的森林上空便會出現蒸騰的霧靄,那霧靄猶如大海的滾滾波濤,景象非常壯觀。如果站在天台峰向南眺望,則又是一番情景。蒸騰的霧靄順著條條山谷緩緩流動,彷彿是一條條飄動的玉帶。
人文景觀
烏金山不僅有豐富的自然景緻,而且還有數不盡的人文景觀。由於烏金山山高林密,氣候宜人,風景秀美,靜謐清幽,歷朝歷代多有僧侶入山修行,更有文人墨客、達官顯貴前來觀瞻,因此便留下了許多人文遺跡。這里是佛教聖地五台山的下院,曾被稱為文殊菩薩講經的道場,於是便形成了以寺廟群落為主的諸多景觀。許多寺廟群都依山而建,金碧輝煌,氣勢恢弘。這些寺廟群大都分布在千頃碧綠的林海中。遠遠望去,就像茫茫綠海中時隱時現的海市蜃樓,顯得縹緲奇幻而又雄偉壯觀。
水晶院
水晶院又稱水晶寺,是烏金山歷史最悠久的一座佛教寺院,始建於隋末,後經歷代多次修葺擴展,明清時期達到頂峰,成為山西著名的佛教寺院,原文殊殿的廊柱上曾刻有「大明成化九年重建」字樣。水晶院寺廟群位於烏金山主峰東側,是從五台山來的一位雲游和尚剁手以明志,靠化緣修建而成。 2007年9月水晶院落架重建,現已修復的水晶院寺廟群佔地面積約3300平方米,建築面積783平方米,為中軸對稱三進結構。主要建築由南向北為山門、鍾鼓樓、大文殊殿、觀音殿、大雄寶殿等。
龍王廟
龍王廟寺廟群位於水晶院西南的四角坪,與九峰塔遙相呼應。是烏金山規模最大的一處道教寺院。龍王廟始建於明代中後期,後歷經變遷,屢有興廢。2007年9月,龍王廟與水晶院同時開工恢復重建。修復後的龍王廟寺廟群佔地面積9200平方米,其布局結構為中軸對稱三進院格局。由南向北主要建築依次為:一進院,山門、戲台、東西腋門、鍾鼓樓、五爺殿;二進院,龍王殿;三進院,玉皇閣、兩側配殿東為呂祖殿,西為關聖殿。龍王廟東西兩側各配有24間廂房,46間長廊。總建築面積2820平方米。
太清宮
太清宮是最美的一處道教寺院,原為宋代建築。現在的太清宮是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一處道教寺廟群。太清宮四周山高谷深,松柏環抱,古木參天,十分幽靜。新建的太清宮總佔地面積3267.7平方米,建築面積530平方米。 太清宮位於水晶院東北的大青山頂,依山勢而建,自南向北為山門、鍾鼓樓、東西廂房、真武大殿、三清殿等。太清宮是烏金山環境最為僻靜優雅的一處寺廟群。
大佛台
彌勒大佛台位於九峰塔以南1000米處的龜背山頂。烏金山彌勒大佛由漢白玉雕琢而成,高9.9 米。彌勒大佛台基座為三層,高5米。第三層為須彌座,前面浮雕為二十諸仙圖,西面為十八羅漢,東面為十二圓覺,北面為十大明王,四角為四大金剛。從地面到佛頂共高14.9米。
羅漢閣
出烏金山水晶院山門西側,依託山壁建有羅漢閣。閣為卷棚出廊結構,分五層,山牆上刻有《金剛經》,一、二、三、四、五層以浮雕形式列五百羅漢群像,閣頂建有觀音台,取五百羅漢朝觀音之意。
羅漢閣頂上建有一座游園,游園里建有觀音台,台上供奉的是水月觀音。水月觀音為漢白玉造像,高6.6米。觀音台旁建有水池,水池裡清波盪漾,每逢月夜,一輪皎月倒映池中,觀音凝目於水中之月,恰到好處地烘託了水月觀音的形象。 烏金山羅漢亭供五百羅漢,浮雕中的羅漢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站在羅漢亭前,你會被眾多羅漢的朴質無華和正直無邪所感染,他們就彷彿是一面面鏡子,映照著人世百態。
九龍壁
烏金山九龍壁位於水晶院東側,九龍湖北側,九峰塔西側。烏金山九龍壁為雙面九龍壁。高7.5米,厚1.5米,長20米,由6574塊特製的五彩琉璃構建拼接而成。 正面均勻協調地分布著九條飛龍,飛龍氣勢磅礴,飛騰舞動之勢躍然壁上。正中的一條龍是九龍的中心,它龍頭向前,龍尾擺動,鱗光閃耀,栩栩如生。每條龍的間隙處由山石、水草圖案填充,互相映襯烘托,使畫面極其生動活潑。 背面鑲嵌著九條團龍,形態各異的團龍好像在雲間翻騰滾動,形象十分生動。 壁頂覆蓋琉璃瓦,上面雕刻有二龍戲珠圖案。頂下由琉璃斗拱支撐,斗拱為祥雲浮雕圖案。壁底為須彌座,須彌座下雕有1.8米的行雲流水圖案,並有九龍頭鑲嵌其間,龍頭口吐清泉。
九峰塔
九峰塔是在曾經毀於戰亂的魁星閣遺址西100米處的山頂上重建而成。改建後的九峰塔共九層,高33.9米,底層直徑21米,頂層直徑6米,外檐呈八角形,塔體呈錐狀,其建築風格舒展大方,十分壯觀。九峰塔內供文昌星,也稱文昌帝君。登上九峰塔,可北望太清宮,西觀水晶院,南眺九龍湖,東瞰大洪山,四周景物一覽無余。
天緣谷
天緣谷生態文化走廊位於水晶院東的天緣谷中,谷中有天緣石。此處景觀因後漢高祖劉知遠與昭聖太後李三娘在此結緣而得名。 天緣谷長2.3公里,谷中幽靜深邃,巨石叢生,有多幅名人摩崖石刻。從水晶院東側入谷,沿著一級級青石台階進入谷中。路兩旁蒼松蔽日,草木蔥蘢,百鳥和鳴,清風徐徐,松濤陣陣,彷彿進入人間仙境。天緣谷中還有寺僧圓寂的塔林、劉知遠和李三娘結緣的怡心園、天緣橋、龍鳳亭、結緣台、飲馬泉以及千年古井、黑龍池、大慧石等遺跡和景觀。
鎮壽寺
鎮壽寺(也稱正壽寺)位於水晶院東兩公里處的大洪山山坳里。該寺最早建於隋末唐初,曾百年香火不斷。據民國《榆次縣志》記載:「鎮壽寺正殿塑佛菩薩宗像極精工。」鎮壽寺建有觀音殿、千佛殿、大雄寶殿等。殿中千手觀音、六臂哪吒、千佛塑像,神態逼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此寺被當做四舊而拆毀,現在只留下幽冥洞以及洞中的石佛。洞內現存10尊宋代石佛造像,石佛雕工十分精美,現保存完整的僅有3尊。 鎮壽寺殘留的還有11通石碑,其中一通是清代乾隆年間修復該寺時立的碑,碑文記載了原先鎮壽寺的規模以及當年這里香火勝極的情景。 此外,寺中有兩株千年古松,形如龍鳳,人們稱之為「龍鳳松」。
和合寺
和合寺位於烏金山西南的中林山上,寺內供和合二仙。 和合寺依山而建,共分四層,自下而上第一層為石券窯洞式禪房四間。第二層為和合寺大殿遺址。第三層為兩套間地窨式石砌閉關洞。第四層為觀音堂遺址。 「和合」是指和睦和順及相親相合的意思。「和合二仙」是神界中管理人世間人際關系和男女情緣的神。 和合寺內有一大石,石上有九個石窩,形如海碗,窩內常年蓄水,人稱九蓮燈。和合寺周邊生長有萬畝柏林,此處柏樹樹干紋理多為左扭,人們稱此種柏樹為「左扭柏」。 和合寺現已損毀,但大石猶存,供人憑吊。
華嚴寺
華嚴寺是中國佛教華嚴宗的祖庭。 烏金山華嚴寺(又稱紫嚴寺)位於水晶院東的紫金山上,此廟始建於唐初。相傳是唐代佛教傳播人李通玄悉心詮釋《華嚴經》的地方。華嚴寺有正殿五間,其中三間塑如來三世佛像,兩邊間各為禪房。榆次紫金山華嚴寺之所以赫赫有名,與李通玄數年如一日,在這里精心研讀和著述有很大關系。 紫金山華嚴寺曾供有李通玄的神位。
張彪祠堂
孔祥熙避暑山莊位於水晶院東的大青山,與水晶院相對而望。
寺僧塔林
敦崇禮墓
歷史遺存
新石器遺址 流村、峪頭、蘇村古文化遺址:位於烏金山鎮流村、峪頭村、蘇村一帶,為新石器古文化遺址,發掘有紅陶、灰陶、彩陶等。 後溝古文化遺址:位於沛霖以北後溝村東半坡上,發掘有古陶窯、灰陶片等。 四甲坪古文化遺址:位於烏金山四甲坪,東西寬1500米,南北長2000米,屬新石器時期遺址,發掘文物有紅陶、彩陶等。 古戰場遺址 位於烏金山之卧虎山。唐末,沙陀人李克用進攻太原,與振武軍節度使契芯璋戰於此,這里為著名的古戰場。 孟良古寨,位於烏金山西北,平地泉村正東之佛移山,相傳為北宋時抗金名將楊延昭的部將孟良駐軍的地方,後人稱此山為孟良山。 古驛站遺址 鳴謙(今烏金山鎮政府所在地)古為驛站,居京省官道要沖。明洪武三年(1370年)鳴謙建驛館,天順(天順元年為1457年)初,增建了周長三里的驛城。嘉靖二十年(1541年),俺答大掠榆次近郊,鳴謙驛遭到嚴重破壞。次年,重新修復了城牆。清代,康熙帝巡晉,曾駐蹕鳴謙驛站。 古佛寺遺存 烏金山古佛寺遺存甚多,除前面提到的水晶院寺廟群、龍王廟寺廟群、太清宮寺廟群、華嚴寺、鎮壽寺、和合寺等寺廟以外,還有海螺山的洪聖寺、東沙溝的文昌廟、高壁村的資聖寺、鄭家莊的千佛寺、東左付村的聖安寺、東蒜峪的崇建寺等寺廟。其中高壁村的資聖寺為明代建築,有正殿三間和東西配殿、天王殿各三間,院內有唐柏和經幢。此外,流村的太平橋、志村的琉璃塔等都是具有歷史價值的古建築遺存。 碑碣石雕遺存 石碑:烏金山紫金山華嚴寺有青石碑5通,為明清時所立。大洪山鎮壽寺有石碑11通,大都為明、清碑。高壁村資聖寺有青石碑7通,為明代所立。 石雕:大洪山鎮壽寺側有幽冥洞,洞內有宋代造像,現存10尊,3尊完好,7尊有不同程度的損毀。 摩崖造像:在烏金山鎮東溝半山腰有驢角大仙摩崖造像,此造像系宋代鐫刻,有兩處損毀較嚴重。 革命戰爭舊址 榆次(路北)八路軍工作團舊址:位於烏金山鎮東蒜峪村,設立於1938年4月。現存窯院一處,半溝窯數眼,大槐樹院一處,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太原戰役前敵委員會舊址:位於烏金山鎮大峪口村,設立於1949年4月,總指揮為徐向前。4月5日至7日,前敵委員會在該村召開會議。前委副書記周士第、羅瑞卿,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和150餘位師級以上幹部參加了會議。 太原戰役後方醫院舊址及無名烈士墓:位於烏金山鎮西蒜峪村,為一二進四合院,清代建築,保存完好。村東約一里許,有一無名烈士墓,葬有30餘位在太原戰役中負傷經後方醫院搶救無效而犧牲的革命烈士。
C. 求姻緣應該去什麼寺的問題登上熱搜,大家給出的建議是什麼
想要求姻緣,一定要去杭州的靈隱寺,拜一拜三生石,南京的雞鳴寺也是不錯的選擇,還有蘇州寒山寺。
蘇州的朋友可以看過來了,蘇州寒山寺求姻緣也很有名氣。都說寒山寺的香火常年比較旺盛,所以不妨是一個求姻緣的好去處,寒山寺因為一首詩而成名,傳說這里是和合二仙修成正果的地方,和合二仙是民間的傳說之神,主管的就是民間的婚姻,所以每年都會有不少善男信女到這里燒香拜佛,拜一拜和合二仙,再聽一聽一百零八聲鍾聲,傳說就可以消除一切煩惱,由於和合二仙的存在,所以姻緣十分靈驗。
求姻緣其實只要本著一顆真誠、虔誠的心,不論去哪個寺廟,都能有所收獲,況且以上的寺廟不僅能夠求姻緣,也能讓你見識一番獨特的寺廟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