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下祝 閩清縣下祝鄉
下 祝 鄉 概 況
下祝鄉位於閩清縣西北部,東接閩侯縣,北接古田縣,福古線、大羅線貫穿其中,全鄉總面積86平方公里,轄22個行政村,人口20596人,鄉政府所在地離閩清縣城60公里,離省會城市福州市83公里,距雪峰寺15公里。全鄉境內山巒起伏,終年雲霧繚繞,以翁山頭為分水嶺,南注入安仁溪,東流向馬蘭坑,平均海拔820米,年平均氣溫17.2℃,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年無霜期350天左右,發展農業、林業、養殖業有廣闊天地。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大豆等,主要經濟作物有甘薯、茶葉、積殼等,主要林木有松木、杉木、毛竹等,主要礦產資源有鐵、錳、鉛、瓷土、蠟石等。二00六年全鄉實現工農業總值1.43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03億元,工業總產值1100萬元,地方財稅收入34.16萬元,農民純收入達到4000元。
自改革開放以來,在黨委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特別是「十五」期間,組織全鄉廣大幹部群眾,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圍繞改革開放、發展、穩定三個主題,解放思想,開拓進取,苦幹實干,克服諸多困難,完成既定的各項目標任務,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基礎設施有了明顯改善,社會各項事業迅速發展。
圍繞山區實際,發展特色農業。認真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推進農業增長,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繼續穩定糧食生產,同時立足於下祝山區實際,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圍繞反季節蔬菜、茶果、中葯材、食用菌、蓄牧業基地生產,積極引進、示範和推廣一批新技術、新產品,促進產業向基地化、規模化、良種化方面發展,全鄉年種植反季節蔬菜4500畝,產量達27萬噸,創產值4500萬元。茶葉種植是下祝鄉的特色傳統產業,地理條件得天獨厚,素有「茶葉之鄉」美譽,生產的白毛尖、碧螺春曾經享譽省內外。近年來大力調整茶葉品種結構,引進茶葉新品種白芽奇蘭、鐵觀音,新開墾茶園500多畝,種植茶樹200萬株,年創產值1000餘萬元;同時大力發展食用菌種植生產,年種植近800萬袋,年產值1700萬元,畜牧養殖業成倍增長,全鄉共有蛋鴨養殖產13場,存欄2.3 萬只,年創產值950萬元。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重頭戲,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加強對外聯系,拓寬招商引資領域,形成全鄉上下人人跑招商,人人拉項目的局面,幾年來先後有投資300萬元的藍山液化氣充裝站投產運營,投資100萬元成立了麒麟山茶葉有限公司,閩清鑫宏礦業有限公司投資250萬元,馬蘭坑三級電站技改項目,有力的改善我鄉沒有工業的局面。
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以公路、水電、通訊、廣播電視、小城鎮建設等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近年來,我鄉充分利用新農村建設有利時機,基本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標;後嶺、過山洋、鄒洋等村部建成,實現了村有址辦公;堡頂、長新、羅山、鄒洋等村自來水廠建設,解決群眾飲水難的問題;小靈通、聯通、移動等通訊基站改擴建工程,改善了通訊條件,數字網路電視正加緊建設,鄉綜合服務大樓也將投入使用。
下祝鄉是一片蘊含著無限商機和希望的熱土,下祝鄉人民竭誠歡迎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前來投資開發、共謀發展。
下祝鄉所屬行政村:蘭口、後峰、尾厝、池樓、堡頂、長新、箬洋、梧洋、翁山頭、後嶺、羅山、洋頭、洋尾、下祝、過山洋、三洋、前洋、洋邊、源溪、渡塘、汶洋、鄒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