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市哪裡有內河
擴展閱讀
杭州化妝進修哪裡好 2024-07-01 06:05:14

福州市哪裡有內河

發布時間: 2024-06-28 20:14:16

A. 福州白馬河景色介紹,不是簡介

西關水閘內河游第一景

白馬河內河游一期(即國慶將通航的線路),是從西關水閘碼頭到烏山路碼頭,全長1.45公里。與遊人見面的第一個景點就是西關水閘。有資料稱,西關水閘建於元代,《榕城考古略》記載:「西水關引洪塘江潮,從西禪浦三十六曲而入城,過太平橋與南潮合」,匯合於觀音橋。西水關所引進城的閩江水,水量極大,成為古代福州城區四大水系之一。

西關水閘現在只剩下幾個橋墩,工人們正將其改造成人行平板橋。

「芍園一號」文化創意園

西關水閘旁邊就是「芍園一號」文化創意園,佔地約20畝,建築面積約14000平方米,主要利用福州第一傢具廠原有廠房進行改造修繕。「芍園一號」文化創意園是集創新、時尚、前衛於一體的創意家聚集地和各種藝術品、創意品的匯聚地。

芳華越劇團-桂芳橋

芳華越劇團曾慰問前線三軍

順水而下,就是芳華劇院。福建省芳華越劇團,原為上海市芳華越劇團,由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尹桂芳於1946年在上海創建。劇團成立後,上演了《沙漠王子》等數十個劇目,逐漸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尹派」藝術。

1959年1月,芳華越劇團支援到福建,改名為福州市越劇團。該團曾參加福州市文藝界前線慰問團,跑遍了前沿島嶼,對英勇的福建前線三軍進行長達半年的慰問演出。

後來,芳華越劇團改名為福建省芳華越劇團,先後排演了許多現代戲及古代劇,如《爭兒記》《楊立貝》《南方怒火》《搶傘》《碧水贊》《金山戰鼓》《江姐》《武則天》等。

福州日報社大樓
福州晚報質檢全國第一

過了芳華劇院,抬頭就可看見著名的烏山風景區。在烏山的正對面就是福州日報社大樓。福州日報社旗下的《福州晚報》創刊於1982年元旦,是福州創刊最早、歷史最悠久、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綜合性都市生活報。明年元旦,是晚報30歲生日。

創刊至今,《福州晚報》先後有幾百件作品獲獎,並被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經濟新聞工作委員會推薦為中國強勢媒體。1998年被中國晚報協會評為「中國晚報三十佳」第十名。2006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報刊司和中國記協國內部,通報了2005年全國晚報(部分)質量檢查結果,《福州晚報》總分名列第一。

白馬橋
白馬橋昔日木材貯運場

再往下,經過烏山立交橋順水而就可看到白馬橋。清朝同治年間,福州木幫商會集資建築了白馬橋。橋全長71米、寬3.1米,東西引橋各長12米。橋面較平整,可以騎車通過。

白馬橋在古時是交通要道,曾是歷史上有名的三大木材集散地之一。有史料記載:「清朝年間,閩江流域各縣的木材,都是通過閩江水運,用木排漂流到福州集中,再販賣到全國各地。白馬橋下就是當時全國著名的木材貯運場。」

曾經的白馬河擁有開闊的水面,雲集了很多運輸木材的木排。古時,白馬河畔的商業氣氛就很濃厚,「沿河的一排木頭房子滿是米店、肉鋪、菜攤、醬園、餅店、酒館……」這使得白馬橋兩岸熱鬧非凡。

彬德橋 歷經3次修建

位於福州三保地段白馬河出口處的彬德橋,完全用石頭修建,有一個橋墩兩個孔。一個孔是橢圓形的,較高,可以通行船隻;另一個孔是方形,稍矮,主要作用是泄洪。

彬德橋橋面由大石板鋪成。石板面又被劃成小格子,看上去很美。橋上有石階,主要靠步行通過。

彬德橋自明代修建以來,已歷經3次修建,橋石柱上有明確記載。1992年11月,該橋被相關部門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洪武亭 舊時接官亭

白馬河閩江入口處至福州西湖這段河道,沿線還有龍潭、陳靖姑廟、閩清會館、洪武亭等古跡。據清乾隆間的《竹葉亭雜記》記載,河邊的洪武道,據傳是朱元璋手下 湯和將軍帶兵打敗元軍,攻取福州時的登岸處。又由於許多文武官員在此入城上任,故在洪武道畔建一接官亭,後改名「洪武亭」。

B. 福州的內河有哪些

福州市有縱橫交錯的42條內河,總長99.3公里,水網平均密度3公里以上,不僅河上有橋,橋旁還有亭、榕樹,這都是福州內河的特色。內河經歷代開拓,形成左右兩翼與閩江口潮汐相通的格局,但是由於長時間沒有得到有效治理,一些內河都成了臭水排水溝。
比如有晉安河,連潘河,光明河,龍峰河、屏西河、屏東河、樹兜河、湖前河、五四河、華林河、舊樹兜河、安泰河,白馬河,東西河,解放溪,治盲腸河、樹兜河、舊樹兜河、東郊河、銅盤河、淌洋河、浦東河、馬沙溪、茶亭河、新店溪。。。

C. 福州有幾條內河

福州內河
(一)閩 江
閩江系福建省第一大河。發源於武夷山脈東側建寧縣均口鄉台田村嚴峰山西南坡,流經三明、南平兩市和寧德地區古田縣後,由水口鎮入福州市境,流經閩清縣、閩侯縣,在侯官附近因受南台島之阻,分為南、北兩港,南港稱烏龍江;北港稱閩江,亦稱台江或白龍江。北港繞過南台島北側,穿過福州市區至馬尾港區,一般河寬300~600米,從淮安至羅星塔長28.5公里,河槽相對窄深,為航運通道。南港繞南台島南側,在江口處接納大樟溪,江面寬闊,達3000~4000米,至峽兜縮小為500米,南港自淮安至羅星塔長40.2公里,河槽寬淺,為泄洪貯沙河段。南、北港於馬尾港域匯合後折向東北進入通海河段,經青洲、閩安峽谷(河寬由1700米縮小為600米)至亭江長約12公里。在亭江附近受琅岐島之阻,閩江復分為南、北兩支:南支(稱梅花水道)繞過琅岐島南側,經浮岐、潭頭至梅花入東海,長18公里,河道寬淺;北支為閩江入海主汊,繞過琅岐島的北側經英嶼、長安至琯頭長門口,稱長門水道,寬約1500米,深9~10米,長門峽谷寬僅380米,深達34米;出長門口後又被粗蘆、川石、壺江諸島分成烏豬水道、熨斗水道、壺江水道和川石水道分別入海,其中川石水道為主航道。
閩江中上遊河床比降大,進入本區後比降逐漸減少。南平至水口水電站98.4公里,平均坡降為5‰,江面寬約400米;水口水電站到白沙長39公里,平均坡降為1‰,河道逐漸開闊,水面寬約600~700米;白沙以下進入平原地帶,平均坡降只有0.86‰,江面寬達2000~3000米。閩江下游為感潮河段,隨著河床泥沙的淤積,潮區界也在不斷變化。據地方誌記載,宋淳熙十年(1183年)漲潮流上溯到下濮電站壩址下5公里的大箬附近;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大潮時潮流仍可達竹岐附近。由於三角洲平原汊道逐漸淤廢和三角洲向海伸展,導致河口區進潮量減少和徑流作用相對增強,潮汐和潮流影響的上界也隨之不斷下移。現在枯水期大潮時潮區界在侯官附近(距口門68公里),潮流界可達觀音亭;平水期潮流界在魁岐—馬江之間;洪水期小潮進潮區界在江南橋附近,潮流界在馬尾一帶;當竹岐站洪峰流量為13000立方米秒時,羅星塔斷面無漲潮流。由於閩江下游段河床坡坡降低,流速轉緩,加以有潮水頂托作用,一旦上游來水量增加,洪水下泄不暢,水位增加,便很容易釀成洪澇災害。
閩江徑流十分豐富。竹岐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積54500平方公里,1934~1989年平均徑流量547億立方米,最大年徑流量842億立方米(1937年),最小年徑流量268億立方米。大樟溪永泰站控制流域面積4032平方公里,1956~1986年均年徑流量54.6億立方米;另外閩江口未控區面積2460平方公里,平均年徑流量約為11億立方米。因此,閩江口多年平均徑流量約為629億立方米。
閩江徑流年內分配不均,一月最小,平均流量為619立方米秒,而後逐月增大,6月最大,達4706立方米秒,7月開始逐月下降。汛期4~9月徑流量占年來水量的74.4%,其中5月佔17%,6月佔22%。枯水期10月至次年2月徑流量占年來水量的17.5%,其中1月僅佔3%。

閩江的含沙量和輸沙量與全國各大河流比較是比較小的。根據竹岐站1951~1989年觀測資料統計,多年平均含沙量為0.14kg/m3,最大年(1962年)為0.26kg/m3,最小年(1957年)為0.069kg/m3。多年平均懸移質輸沙量為715萬噸,最大年懸移質輸沙量為2000萬噸(1962年),最小年為272萬噸(1971年)。長系列月輸沙率11月最小,為11.5kg/s,而後逐月增加,6月最大達1009kg/s。懸移質輸沙集中在汛期4~9月間,輸沙量為639萬噸,佔平均年輸沙量的89.4%,其中5月佔23.9%,6月佔36.6%,枯水期10月至次年2月,懸移質輸沙量僅30萬噸,佔平均年輸沙量的4.2%。懸沙中值粒徑為0.07mm。至於推移質輸沙量,至今尚無實測資料。
閩江水質污染比較嚴重。區內閩江每年接納中上游(主要是上游)廢水約4億多噸,其中工業廢水佔90.7%;加上福州市排入閩江2億噸廢水(其中工業水佔37.98%),閩江水質已受到嚴重污染,不少河段石油、有機物和某些重金屬超標,已難以達到地面水三類水標准。閩江流域佔有全省一半面積,工業產值佔全省工業總產值的45%,農業產值佔全省農業總產值的36%,在全省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閩江水質繼續惡化,後果不堪設想。為此,政府決心閩江流域水環境整治,提出近、中遠期整目標,要求一年有重大突破,三年大見成效,五年基本完成。同時,福州也正在開辟第二水源(引鰲江水)。
福州市境內閩江的主要支流有大樟溪和梅溪,此外還有安仁溪、大目溪、尚干陶江、新店溪和營前溪等。閩江水力資源豐富,已在閩清縣下濮建成裝機容量為140萬千瓦的水口水電站。閩江有航運之利,電站興建前,自福州至南平,可通60噸級輪船;電站建成形成水庫後,航運條件大為改善,已可通行500噸級船舶。台江至馬尾港可通行千噸級輪船,馬尾港至閩江口可通行萬噸級輪船。
(二)大樟溪
閩江下游最大支流。發源於德化縣戴雲山脈,源頭稱國寶溪、瀘溪,德化縣南埕以下始稱大樟溪。流經德化、永泰、閩侯3縣,於江口注入閩江南港(烏龍江),全長234公里,流域面積4843平方公里。
永泰縣多山,全市地勢最高,山地中又分布著洑口、嵩口、梧桐、赤錫、富泉、城關、台口、葛嶺、塘前等盆地,大樟溪在永泰縣境內121公里,流經山地和盆地,形成了典型的串珠狀河谷,峽谷與盆谷相間排列。大樟溪是山地性河流,河床比降大,比降在4‰以上,峽谷地段坡降更大,可達1%甚至1%以上。大樟溪支流眾多,縱橫交錯,集水面積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洑口溪、下漈溪、梧桐溪、富泉溪和清涼溪;集水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26條。這些支流的河床比降都很大,有的達到10%以上,如七洑溪、芭蕉溪和漁溪等。
大樟溪處於閩中多雨地帶,徑流十分豐富。根據永泰站1951~1980年資料統計,多年平均徑流量為40.3億立方米,1975年最大,達62.68億立方米;1967年最小,為23.51億立方米,年際變化不大,為1∶2.7。但年內變幅較大,6月徑流最大,月均流量為332.4立方米/秒,12月最小,為29.3立方米秒,相差10.34倍。汛期(4~9月)徑流量為32.64億立方米,占年均徑流總量的81%;其餘月份佔20%,為枯水期。
大樟溪流域內森林植被良好,河床多為不透水的火成岩,流域內土壤侵蝕較輕,故含沙量較少,多年平均含沙量為0.14kg/m3,年輸沙量42萬噸,其中97%輸沙量集中在4~9月的雨季。
大樟溪水量豐沛,河床比降大,蘊藏有豐富的水力資源,可利用水能達38.86萬千瓦;塘前至新岐河段可通航30噸級船隻。
(三)梅 溪
閩江支流之一,閩清縣最長的河流。因繞縣城地段遍植梅樹,故縣城稱梅城,溪稱梅溪。發源於南部省璜鄉蓮花山,向北流經省璜、塔庄、坂東、白中、白樟、梅溪、梅城等7個鄉鎮的56個村,沿途納嶺寨溪、濂溪、文定溪、金砂溪、下瀘溪、曇溪等支流,繞縣城出溪口匯入閩江,全長78.6公里,流域面積956平方公里。
梅溪流經山地、丘陵和盆地,形成了串珠狀河谷,峽谷與盆谷相間排列。峽谷河段以沖刷作用為主,盆谷地段以堆積作用為主,坂東平原是梅溪流域最大的河谷平原。坂東昔稱六都,故為「大大六都洋,小小閩清縣(指城關)」之說。梅溪兩條較大支流芝溪和金砂溪均分布在梅溪左側。芝溪發源於後佳,長40公里,流域面積229.4平方公里;金砂溪發源於閩清與尤溪縣交界處的寶坑山,長37.6公里,流域面積180.4平方公里。
梅溪多年平均徑流量為8.1億立方米,最大年份(1975年)為13億立方米,最小年份(1982年)為3.69億立方米,相差2.5倍。
梅溪幹流下游和芝溪下游段水質較差,特別是潭口至溪口的7公里長的河段,兩岸工廠林立,人煙稠密,年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達665.83萬噸,其中66.5%廢水未經處理,有機污染嚴重。
(四)起步溪
羅溪縣最長的河流。發源於羅源縣北部飛仙岩山,由西向東流經洪洋、起步、鳳山注入羅源灣,全長28.6公里,流域面積222.48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護國溪和南門溪。上游流經山地、丘陵,落差大,水流急,水能儲藏量達2.67萬千瓦;下游流經起步河谷平原和城關,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羅源縣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主要產區。
(五)鰲 江
連江縣最大的河流。發源於古田縣東北部鷲峰山脈,由西北向東南流經羅源縣西部進入連江縣,經小滄、潘渡、鰲江、鳳城、浦口、東岱等鄉鎮,於百勝注入東海,全長137公里,流域面積2665.3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牛溪和財溪,均位於鰲江左側,其流向基本與幹流平行,次一級支流流向北東,構成格狀水系。
鰲江為山地性河流,小滄以上的峽谷為主,江面窄,坡降大,水流急;小滄以下,流經貴安、潘渡等盆地,形成串珠狀河谷,峽谷與盆谷相間排列。
鰲江徑流較豐富,年均流量60.5立方米秒,年均徑流量27.67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較豐富,可利用水能8.3萬千瓦,已建成山仔水電站。水質優良,山仔水庫將成為福州市第二飲用水水源。下游便於灌溉和航運,是連江縣糧食和經濟作物主要產區。潘渡一帶山青水秀,又有貴安溫泉,宜於發展旅遊業。
(六)三 溪
閩江口以南獨流入海的水系,長樂市東部主要河流。發源於福清市北部大山□,向北流經江田丘陵區,一支流入文武砂水庫注入東海;另一支流入長樂濱海平原的南洋水網。三溪在水網以上長12.4公里,流域面積41.4平方公里。在上游三溪村潘寺嶺建有三溪水庫,總庫容1072萬立方米,灌溉面積1866.7公頃。
(七)龍 江
福州市東部獨流入海的水系,福清市最大的河流。發源於莆田縣大洋鄉瑞雲山,自西向東流經東張、宏路、融城,於海口注入福清灣,有太城溪、可路溪、太北溪等支流,全長62公里(福清市境內35.51公里),其中天寶陂至海口長19.75公里,屬感潮河段,流域面積538平方公里。天寶陂系唐玄宗天寶年間所建,為攔水工程。1958年上游建東張水庫,總庫容1.99億立方米,為福清市工農業和人民生活主要水源。下游水質受海潮影響鹹淡交流,多為航運之用,但不宜灌溉。由於氣候地形因素,降水量在年際及年內分布不均。汛期在4~9月份,佔全年降水量75%,年均徑流量約4億立方米,豐枯年相差量為4.8~3.2億立方米。洪水主要由台風暴雨造成,最大日降水量達450毫米。
太城溪,又稱石塍溪,是龍江最大支流;發源於五子岩西麓,向南流經鏡洋、宏路注入龍江,長18公里,流域面積81.1平方公里。

D. 福州白馬河整治後,建了什麼東西

報訊(記者鄭琳)走木棧道,從西湖一直到江濱公園?這個夢想有可能在明年底實現。昨日記者從福州市城建部門獲悉,年內將啟動白馬河綜合整治工程,在白馬河沿線4.86公里長范圍建木棧道或公園游步道,連接北端的西湖、左海,與南端的江濱公園。

據有關人士介紹,對白馬河進行綜合整治,是福州市委市政府確定的今年為民辦實事的一項重要內容。該項目目前已經立項,初步設計方案也已出爐,如進展順利,有望於8月底動工,並於明年底前完成主要工程的建設。

此工程堪稱福州內河改造史上的一個大手筆。日前對外進行招投標代理的公告顯示,不含拆遷安置資金,福州市財政對該工程預算投入的費用將超過7個億。這些資金將用於對白馬河的截污、景觀改造及周邊路網暢通建設等方面。

據悉,目前規劃局已牽頭區職能部門,對沿線違章搭蓋進行拆除。後續,相關職能部門將組成聯合治理小組,對經營性單位污水排放情況進行排查。

同時,自西門公交停靠站後的水閘開始,沿白馬河一直到閩江口的江濱公園,沿線河底將敷設污水管網,把沿線未實行雨污分流的舊屋區及單位直接排入河流的污水接走。

通過綜合整治,不僅水質將得以改善,白馬河這條見證福州歷史的內河景觀也將得以優化,並進一步開放城市空間。據悉,通過建設步行體系,即像左海、西湖一般建起木棧道或利用公園內的游步道,白馬河將連接起西湖、左海和江濱公園,形成城市中心南北貫通的生態廊道。

為提高防洪排澇能力,整治還包括對沿線25座橋梁進行綜合改造,讓水流更為順暢。同時,結合白馬河公園的透水透綠景觀整治,讓榕城這個「山水城市」格局更加彰顯。

此外,整治還包括對白馬河沿線舊城加以改造、拆除布局不合理的舊建築、理順沿線市政道路路網等等。

E. 福州市區水資源

是福建省的第一大江,也是福建省最大的水系,發源於閩、贛交界的武夷山,上游有沙溪、富屯溪和建溪3大支流。由水口鎮入福州市境,經閩清縣、閩侯縣,在淮安分為南北港,北港稱閩東,也稱台江、白龍江,南港稱烏龍江,兩江環繞南台島後匯合於馬尾港,向東北方向流經閩安峽谷,在亭江又分南北2支,繞過琅岐島,分別從長門水道和梅花水道注入台灣海峽。全長530公里,在福州市境內150公里,主要支流有安仁溪、梅溪、大目溪、大樟溪、新店溪和營前溪等。

閩江是一條既秀麗又雄渾的河流。閩江兩岸青山如黛,風景宜人,尤其福州至閩江入海處,江面寬闊,水流平緩。沿江有金山寺、江心公園、羅星塔、金剛腿、青芝百洞山等名勝古跡。閩江水力資源豐富,而且水量變化較少,即使在枯水期也有較多的水量。含沙量在全國幾條大河流中也是最少的。水口水電站是目前華東地區最大的水電站,裝機容量達140萬千瓦。自水口至台江河通60噸輪船,台江至馬尾港可行1000噸級船舶,馬尾港至閩江口可通萬噸輪船。閩江下游沿岸風光秀麗,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