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百年老店在哪裡
擴展閱讀
深圳每天進出多少人呢 2025-01-16 21:23:24
上海的一行什麼情況 2025-01-16 21:21:55

福州百年老店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4-08-09 12:21:00

❶ 福州有哪些景點好玩的地方-美食推薦

如果是去福州游嘩模玩,有這些景區是一定不要錯過的,除此以外,還有一些美食可以嘗嘗,當地的美食和其他城市亂圓緩的美食可能會有一些區別,但是大部分的還是沒差,大家可以自己去感受一下。

福州市區

三坊七巷

喜歡三坊七巷的人有兩種。一條南後街能滿足性急的遊客一站式的吃喝娛購;而對文史建築迷來說,這里的里坊格局、明清建築以及走出的無數近代名人都更吸引眼球。

三坊七巷是福州古城中里坊的代表,發軔於晉,興建於唐末,鼎盛於明清。現存的實際只有二坊五巷。游覽三坊七巷可以南後街為主路進行。

福州小吃中鼎鼎大名的永和魚丸、木金肉丸、同利肉燕等都在這條街上,想把福州小吃一網打盡,這里是一個省時省心的選擇。而福建省非遺文化博覽苑能讓你對福建民間工藝有大致的了解。雖說多數建築屬現在重建,但幾座宅院仍保留了當時氣派。如果從北向南行,街口向西便是林覺民故居。在《與妻書》中,林覺民寫到的「後街之屋,為吾與汝雙棲之所」指的就是這座小院子。後來的房客冰心也多次提到在此度過的童年時光。

在東側第一條郎官巷可看到嚴復故居,這位「中國西學第一人」在這里度過了生命的最後兩年。院子的主座建築是典型清式風格,而花廳的走廊、欄桿上卻有大量西式紋飾。二梅書屋是清朝道光年間進士林星章的小書屋,因推窗可見兩株梅樹得名。全院現為福建省民俗博物館,但楠木門窗上繁復的彩金繪畫和木雕圖案比展品更精彩。

繼續向南,水榭戲台是全坊最大的宅院,院內花廳的水榭戲台三面環水,有假山、雪洞陪襯。如今這里每天有民族器樂演奏表演(10:30,15:30),可以體驗當年達官貴人隔水聽音的風雅場景。

林聰彝故居是林則徐次子的宅邸,格局恢宏,尤其值得一看的是月梁、雀替、斗拱等木構件,造型優美且精工細雕。現辟為福州漆藝博物館,可欣賞「福州三寶」之一的脫胎漆器和漆畫。

鼓山

爬鼓山、去湧泉寺燒香、到喝水岩泡茶,一直以來都是福州人鍾愛的活動。登鼓山的石階古道起點就在鼓山下院索道站旁邊,爬到湧泉寺約需1小時。好在古道每隔一段路就立有一座涼亭可供休憩,沿途文人墨客的摩崖石刻中,竟然腔胡還有民國時期的廣告,不妨找找看。

位於半山腰的湧泉寺是鼓山最重要的景點。寺中千年鐵樹、雞絲木供桌及血經書合稱為鎮山「三寶」,大殿前還有一對陶瓷燒制的古塔。寺東向的靈源洞兩側,薈萃了自宋以來的摩崖石刻200多塊,被譽為「東南碑林」,其中宋代書法家蔡襄所書「忘歸石」和理學大家朱熹手書的高達4米的壽字都不容錯過。

靈源洞旁有喝水岩,龍頭中滲出的山泉水據說泡茶最好,泉旁有茶室接待茶客。當地人最愛自帶茶葉來此,泡上一壺好茶,吹吹山風,一洗登山之疲累。

鼓宦公路

鼓山是福州人愛去的傳統景區,鼓嶺則是新晉的度假區,連接鼓山湧泉寺與鼓嶺宦溪的一條長約7.5公里的鼓宦公路,是近兩年很火的福州公路景觀。你可以用徒步、騎行和自駕的方式,走一回這條最拉風的公路。

公路兩旁是高大的柳杉林,清晨薄霧彌漫在樹林間,十分夢幻。沿線修有觀景台,天氣晴好時可以遠眺福州市區全景:蝴蝶造型的海峽會展中心清晰可見,閩江似一條飄帶穿城而過。在鼓山逛過湧泉寺,還可以看看這里的老街和西洋老建築。鼓嶺則是20世紀初外國人選出的四大避暑勝地之一,與廬山齊名。

遊玩信息

交通:徒步鼓宦公路,可先坐公交車到鼓山湧泉寺,也可在警官學院門前乘坐63路鼓嶺專線車到柳杉王公園下,這里就是鼓嶺景區遊客中心。如果想騎行上山,鼓山下院公交車總站旁有家福州天涯行單車俱樂部驛站,可租山地自行車,視車型最低20元/小時起租。

福州的寺廟群

福州的寺廟眾多,不妨忘掉它們身上的宗教意味,純為休閑而來。頂著「福州五大禪林之一」的頭銜的西禪寺豪華大氣。而隱身鬧市的開元寺則是福州現存最古老的寺院,也是日本和印度高僧在唐代的修學之地。華林寺嚴格來說不再是一座寺廟,但僅一座珍貴的唐風宋代木構大殿,就絕對值得你跑一趟。

在福州泡湯

福州是一座泡在溫泉里的城市。城區東北部有一條南北長5公里、東西寬1公里的溫泉帶。本地人因地制宜開辟了溫泉澡堂和露天溫泉館,不少賓館酒店也推出溫泉房。源脈溫泉園和金湯溫泉度假村都是不錯的選擇。

福州市郊也有不少溫泉度假村可供選擇。永泰縣青雲山御溫泉和貴安溪山溫泉、閩清黃楮林溫泉都是很好的山野溫泉,且提供設施完備的酒店服務。

福州文廟

歷經千年的福州文廟,祭祀孔聖人的地方,是市中心現存zui清代的官式建築,同時也是很多小夥伴打發無聊時光的好去處。

朱紅外牆,漢白玉堆砌的泮橋,青石相交、黃瓦覆頂的大成殿......在這里不管是穿上漢服取景還是感受先賢文化都相當不錯。而且外廣場種有銀杏,深秋來時拍照更有感覺。

文廟裡面兩側展廳有孔子的聖跡展、福州教育史展、禮樂文化展......栩栩如生的展示,很適合帶上小朋友來感受一番。

福州的美食

福州是閩菜的發源地之一,以獨特食材入菜,講究原汁原味,靠海吃海也讓海鮮成為福州美食的重要部分。曾經有人用「酸酸甜甜,湯湯水水」這8個字來形容福州菜的特點,但這遠遠不夠。其實,福州菜很講究食材的選擇與搭配,喜歡用本地特有的紅酒糟入菜,擅長以湯提鮮,味道偏重酸甜。想要體會這幾點,有幾道菜一定要嘗。

首先要講的當然是招牌菜佛跳牆。這道菜選用十數種山珍海味,放入熬制2到3天的原湯,再用文火慢煲。食材放入的順序都有講究,否則出來的味道差之千里。

福州人喜歡用紅曲釀酒,後來又發明了用所剩酒糟做菜。點冷盤時請首選紅糟雞(魚),色澤淡紅,有清新酒香,入口又帶著微微的酸甜回味,口感非常特別。至於酸甜口味的代表,就點道荔枝肉吧。

菜里並沒有荔枝,只用豬肉和荸薺,但切肉的刀工必須非常精細,切好的肉經翻炒後才能像一顆顆荔枝;其次會勾兌調料,才能平衡酸甜的比例。荔枝肉的好吃與否,也是考量福州飯館是否正宗的基本標准。

雞湯氽海蚌這道菜最能體現福州菜湯湯水水的鮮美,要知道海蚌可是有「西施舌」的美名。雞肉先蒸後燉,挑雞脯精肉做成雞茸球燉湯更鮮,海蚌入湯氽時要乾脆利落,才又香又脆。

花樣繁多的福州小吃或許也是旅行者在此停留的重要原因。肉燕、魚丸、元宵、肉丸、芋泥、鍋邊、撈化、海蠣餅、花生湯??從食材的選擇到加工的精細,福州小吃都非常講究,不少小吃都有著百年歷史和一段傳奇故事。

如果你覺得南後街遊客太多,吃得不夠盡興,那就去慶城路31號的慶城農貿市場。市場門口有數家小吃店,店面窄小破舊,但永遠人頭攢動。這里是老福州人喜歡來的小吃集中地。依土撈化是百年老店,老食客最愛點的就是海蠣撈化和牛滑撈化,湯頭鮮美,澆頭豐富,還可以依口味添加海鮮和牛雜、羅漢肉等。

其他,像連城鍋邊、林華光餅、登興魚丸、古街牛肉撈化等也都是老店,值得一一品嘗。好玩的街頭小吃店也不難找到。耳聾伯元宵的創始人確實是一位有聽力障礙的老伯,手工製作的肉餡元宵味鮮汁多,入口即化,鮮而不膩。而沒牙伯花生湯的名字源於煮到爛熟的花生湯,連沒牙阿婆都能吃,花生糕和芋泥也值得愛甜食的吃貨去嘗嘗。

平潭小吃有「天長地久」(一種用地瓜粉做皮、內裹果仁餡的油炸點心)、「時來運轉」(用地瓜粉做皮,內裹肉餡,形似湯圓)、海蠣餅、魚丸等。在壇知味特色小吃店可以品嘗到芋頭粉干、九燴魚丸湯、「時來運轉」等平潭小吃。

❷ 福州三坊七巷的歷史故事

給你些資料吧
福建省 福州市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 宋以來形成的坊巷,成為歷史名城的重要標志之一。這些坊巷中最為著名的要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算"三坊七巷"街區。
三坊七巷地處市中心,東臨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達吉庇巷、光祿坊,佔地約40公頃現有古民居268幢。
「三坊七巷」地處福州市中心,是南後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概稱。
「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
「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
福州自漢始,先後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擴展,整個布局,以屏山為屏障,於山、烏山相對峙,以南街(八一七路)為中軸,兩側成坊成巷,講究對稱,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條街(「街」指南後街)。
三坊七巷全貌「三坊七巷」形成於唐王審知 羅城,羅城南面以安泰河為界,政治中心與貴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區及商業區居城南,同時強調中軸對稱,城南中軸兩邊,分段圍牆,這些居民成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在這個街區內,坊巷縱橫,石板鋪地;白牆瓦屋,曲線山牆、布局嚴謹,匠藝奇巧;不少還綴以亭、台、樓、閣、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觀於一體。許多民居的門窗漏花採用鏤空精雕,榫接而成,以及豐富的圖案雕飾,精巧的石刻柱礎、台階、門框、花座、柱桿隨處可見,集中體現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藝和特色,被建築界譽為規模龐大的「明清古建築博物館」。
三坊七巷民宅沿襲唐末分段築牆傳統,都有高、厚磚或土築的圍牆。牆體隨著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線形,翹角伸出宅外,狀似馬鞍,俗稱馬鞍牆。牆只作外圍,起承重作用全在於柱。一般是兩側對稱,牆頭和翅角皆泥塑彩繪,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獨特的牆頭風貌。宅院有一進或多進,每進都有大廳、後廳、正房、後房、左右披榭、前後天井。天井是福州傳統民居的又一特色。它由廳、榭的敞廊圍繞構成矩形空間,為宅內交通樞紐,並使宅院日照充足,空氣流暢,排水便利。室內的門、窗也與其他地方不同,既多且大。窗以雙層通長排窗為多,底層為固定式,上層為撐開式或雙開式。正房的主門朝大廳敞廊,多為4開式,門上雕有豐富的圖案花飾,以增添大廳的氣派。
三坊七巷圖「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三坊七巷人傑地靈,出將入相的所在,歷代眾多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從這里走向輝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當年的風姿和榮耀。
在首屆「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區評選」中,我國目前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築街區———福州市三坊七巷,以高票獲選「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區」。
2009年7月19日,「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在福州南後街舉行了隆重的揭牌儀式。

衣錦坊

衣錦坊衣錦坊是三坊的第一坊,舊名通潮巷。據清《榕城考古略》記載:宋朝的「陸蘊、陸藻兄弟典鄉郡居此,名祿錦,後王益祥致江東提刑任,更名衣錦。」宋時稱「祿錦」,明朝更為「衣錦」,其實都是說坊內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現在衣錦還鄉,榮耀鄉里,所以坊名也改過去稱「通潮」,則是因為這個地方是水網地區,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這個坊巷的溝渠里去。
坊中16號為清嘉慶進士鄭鵬程居宅,其中的衣錦坊水榭戲台最具特色。這是一個木構單層平台,四柱單開間,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為閣樓。於此觀看戲劇演出,水清、風清、音清,具有聲學原理和美學價值,是福州市目前唯一現存的水榭戲台。

文儒坊

三坊中的第二坊為文儒坊。文儒坊這個名字宋時就有了。據《榕城考古略》載,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鄭穆居此,改今名」。鄭穆任國監祭酒,是國家最高學府的重要官員,從三品的官附。明代抗倭名將張經,清代名將福建提督、台灣總兵甘國寶也居住在這里。清代飲譽全國的「民進士」之家(五代都中進士)陳承裘故居也在坊內。陳承裘的長子就是清宣統皇帝老師陳寶琛。清代的著名詩人、《石遺室詩話》作者陳衍的故居也在坊內,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宅,內有光華閣是為入室弟子課業的地主。陳寓隔壁是現代著名法學家柯凌漢教授的住宅,這條坊就因歷代文儒輩出而聞名。

光祿坊

光祿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光祿坊 原名玉尺山,又名閩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歷史上,光祿坊內有一座法祥院,俗稱「閩山保福寺」(在今光祿坊公園內)。當時曾任過光祿卿的福州郡守程師孟時常到此吟詩游覽,僧人就刻了「光祿吟台」四字於石上。為了感謝僧人,他吟了一首詩:「永日清陰喜獨來,野僧題石作吟台,無詩可比顏光祿,每憶登臨卻自回。」光祿坊的名字就從此而來的。
光祿坊也是名人聚居的地方。明末有萬曆間舉人、畫家林有台,提學孫昌裔,以及學政許豸,其子許友、許賓,孫許遇,曾孫許鼎、許均,玄孫許良臣、許藎臣,都是詩人、書畫家。清康熙年間有林侗、林佶兄弟。林侗是考古學家,著有《來齋選古》、《來齋金石考》等。林佶精詩文,著有《朴學齋詩文集》,又善書法,他手寫的刻本《漁洋山人精華錄》、《堯峰文抄》、《古夫於亭雜錄》、《午亭文編》非常有名,被稱為「林佶四刻」,在中國印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還有詩人、著名藏硯家黃任,琉球國冊封使齊鯤、同榜兄弟兩進士——劉齊衢和劉齊銜、博物學家郭柏蒼、近代小說翻譯家林紓、著名作家郁達夫等等。還出過不少才女,如黃任之女黃淑宨和黃淑畹,齊鯤之女齊祥棣,郭柏蒼之女郭拾珠姐妹,她們或精書畫,或工詩文。
光祿坊名勝以光祿吟台最為有名,擅池、台、亭、石、花、木之勝,以及宋至清摩崖題刻多處,1961年被列入福州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光祿吟台西荔枝樹下,原有石刻「鶴磴」,是紀念林則徐晚年放鶴處。還有清代大木構造、寬敞明亮的劉家大院(今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明末古樸木構房的黃任故居,高牆窄道的早題巷,明代石板鋪設的老佛亭橋,都保存了明清建築的特色。
因原來光祿坊旁的房屋都比較老舊,目前該地正在進行整體大修工作,預計2010年國慶節前全部完工。

楊橋巷

楊橋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條巷。楊橋巷古名登俊坊,因西能通楊橋而改名。民國時因城市建設需要,已被擴建為馬路,所以後來便更名為「楊橋路」。在楊橋路與南後街交叉處的林姓大宅,是林覺民烈士生前的住處,這一烈士故居,後來賣給作家冰心的祖父謝鑾恩。冰心小時候在這里居住過,《我的故鄉》中,亦對故居有生動的描述。巷道擴大為道路後,林覺民烈士和女作家冰心的故居(可參見詞條「福州冰心故居」),有相當部份被保存下來。
楊橋巷(南)有座「雙拋橋」,規模不大但傳奇多。一是此橋所處內河溝道,是東西兩水「合潮」的地方,「萬里潮來一呼吸」的內河奇觀,在此感受得最為真切。二是雙拋橋邊兩岸相向而長的一對榕樹,在空中竟枝葉連理,相擁成陰,於是就有個青年男女殉愛的凄美故事,傳之久遠,以至後人已說不清先有愛後有樹、先有樹後有橋,還是相反。近聞有海外作家將之與「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絕唱相提並論,更添了幾分悲情。不過,由於河道改造和城市建設的緣故,雙拋橋已經由「橋」慢慢變成了一座街邊的「亭」,成為路人歇腳品茶的場所。

郎官巷

郎官巷,在楊橋巷南,南後街的東側,巷的東頭通福州市內鬧區八一七北路東街口。 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據清《榕城考古略》載:宋劉濤居此,子孫數世皆為郎官,故名。宋代詩人陳烈原籍長樂,遷居福州時也住在郎官巷。 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嚴復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內。郎官巷西頭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對聯:「譯著輝煌,今日猶傳嚴復宅;門庭鼎盛,後人遠溯劉濤居。」

塔巷

塔巷,在郎官巷之南,東能八一七北路鬧市區,西能南後街。據《榕城考古略》載:「舊名修文,宋知縣陳肅改名興文,後改文興。今呼塔巷,以閩國時建育王塔院於此也。」此大塔位於巷北,並有塔院看管,被視為福州文運興盛的象徵。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塔還在,以後未見記載。清代在巷內砌造半片的小塔,作為古跡紀念。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門之上。 塔巷舊有旌孝坊,為明代孝子高惟一立,流傳有一首贊譽他詩曰:「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灑幽人。」至今仍傳為美談。

黃巷

黃巷在塔巷之南。隔著南後街,與衣錦坊東西相聯。據志載,晉永嘉年間(307-312的)中原黃姓人家避亂入閩,落戶在此,故稱黃巷。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書郎黃璞退隱歸居這里。黃巢軍入福州,因聞黃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過黃巷"滅燭而過",勿擾其家,從此黃巷名聲大振。。巷內歷代多住儒林學士人文薈萃,成為文化名人和社會名流的集居地。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撫李馥、楹聯大師梁章鉅、進士陳壽棋、趙新等,都曾居巷內。曾一度改名新美坊,後稱新美里。巷內有一「唐黃璞居」石碥,50年代初期還有人見過。 黃巷中有一庭院名曰「小黃樓」,屬於文物保護單位。

安民巷

安民巷位於黃巷之南,隔著南後街與文儒坊相對,安民巷舊名「錫類坊」,它改名「安民」,與黃巢入閩有關。據《福州地方誌》載:「因唐代農民起義軍黃巢入閩時,到此巷即出示安民,故名。」 舊有錫類坊,以宋劉藻以孝聞,後太宰余深居此改曰:「元台育德」。歷史上巷內人家多為社會賢達。元行省都事賈訥居之。巷西側民居舊宅仍保留勻稱格局和古樸風韻。 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駐閩辦事處設在其間。今此老宅列為革命文物保護單位。

宮巷

宮巷宮巷在安民巷之南,東西兩端分別一八一七北路和南後街相接。據清《榕場面考古略》載:「舊名仙居,以中有紫極宮得名。後崔、李二姓貴顯,更名聚英達,明得改英達。」
宮巷裡的豪門住宅結構精巧,單是室內的木雕石刻構件就今人嘆為觀止。如漏花窗戶採用縷空精雕,榫接而成,而且通過木格骨骼的各種精心編排構成了豐富的圖案裝飾。在木穿斗、插斗、童柱、月梁等部件上常飾以重點雕刻。各種精巧生動的石刻在柱礎、台階、門框、花座、柱桿上隨處可見。可以說是福州古建築藝術集大成者。

吉庇巷

吉庇巷,福州三坊七巷之一,俗稱「吉避巷」。宋鄭性之中狀元衣錦還鄉時,巷中居民因凌辱過他而趕緊迴避,遂稱「急避巷」。明代以諧音改名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
福州著名的「安泰樓」酒樓也就位於吉庇巷口。

南後街

福州三坊七巷不僅僅是三條「坊」和七條「巷」,還有一條聞名遐邇的南後街。
三坊七巷之南後街福州南後街西起楊橋路口,南至吉庇路達澳門橋,全長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內「三坊七巷」的中軸。它的東側有七巷,西側有三坊,是從福州三坊七巷興起至民國期間主要的商業街,由北到南路面商賈雲集。
這里柴米油鹽、日常生活所需三十六店(各行各業)一應俱全。還有專為文化人服務的刻書坊、舊書攤、裱褙店,以及元宵、中秋兩節的燈市。「正陽門外琉璃廠,衣錦坊前南後街。客里偷閑書市去,見多未見足開懷。」清末舉人王國瑞這道詩中將南後街比為北京正陽門外琉璃廠,體現南後街以前的文化風貌。明、清時期的南後街依舊是「粉牆黛瓦石板路」、兩旁鋪面林立的熱鬧街市。至民國時,將路面拓寬,改成柏油馬路。
南後街是三坊七巷的中軸, 翻修後的南後街將充滿古色古香韻味,路面的寬度將達到12米,包括中間寬7米的步行街和兩側各2~2.5米的路側帶。起於楊橋路、止於吉庇路的南後街全長只有634米,定位上,它是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休閑文化商業街。
歷史上的南後街曾聚集了花燈、裱褙、書坊等許多福州傳統工藝行業。有關人士說,根據相關規劃,南後街的定位是傳統文化商業街,初步打算根據老字型大小的經營現狀選擇一部分予以恢復,如「米家船」裱褙店、「聚成堂」書坊、花燈等百年老字型大小,市民喜愛的傳統燈市也初步打算每年定期舉辦。此外,有關部門還有意邀請壽山石刻、脫胎漆器、軟木畫等福州傳統工藝美術大師在南後街設置工藝美術大師展示店,以增加傳統商業氛圍。
現在,在南後街的經營商業業態規劃上,出現了酒吧咖啡、頂尖奢侈品等「新面孔」。這些新面孔的出現,將給傳統的南後街注入現代化的因素。
南後街沿街保護性修復工程於2009年1月全面完成,目前已經開街,再現其「正陽門外琉璃廠,衣錦坊前南後街」的歷史風貌。
[編輯本段]建築特色
習慣上講,我們都先說三坊後講七巷,其實,從建築位置來分析應該是先有七巷後有三坊。唐代的先民們先是沿著城市的軸線--南街,建起了一組排列工整的"新村"。然後,再隔一條南後街,向西發展,建起一組坊巷,成為以南後街為中心軸線的"非"字形結構的街區。經過千百年的風雨變遷,大多於宋代定下坊巷之名,於明清時代形成今天建築格局,成為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標志性建築。
從建築空間的處理來看,三坊七巷在中軸線上的主廳堂,比北方的廳堂明顯高、大、寬,與其他廊、榭等建築形成高低錯落,活潑而又極富變化的空間格局。廳堂一般是開敞式的,與天井融為一體。特別要指出的是,為了使廳堂顯得高大、寬敞、開放,一般在廊軒的處理上著力,承檐的檁木,或再加一根協助承檐的檁木,都特意採用粗大的而長的優質硬木材,並用減柱造的辦法,使的廳堂前無任何障礙,這在北方建築及其他南方建築中,都極少見到。例如宮巷林聰彝故居之轎廳以及祠廟的戲台,均是如此處理。這是福州古建築的重要特色之一。
三坊七巷除了在布局結構上與眾不同之外,在圍牆、雕飾、門面上都很有特色。
馬鞍牆
三坊七巷民宅沿襲唐末分段築牆傳統,都有高、厚磚或土築的圍牆。牆體隨著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線型,翹角伸出宅外,狀似馬鞍,俗稱馬鞍牆。牆只作外圍,起承重作用全在於柱。江南建築中,絕大多數是成90度角的直線構成的階梯形的山牆,福州僅個別建築有,包括福建的閩北、閩南、閩東也有存在,惟獨福州三坊七巷民居的馬鞍牆是曲線形的馬鞍牆。一般是兩側對稱,牆頭和翹角皆泥塑彩繪,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獨特的牆頭風貌。
雕飾
三坊七巷在建築裝飾方面最有特色的要數對門窗扇的雕飾。普通居民樑柱多不加修飾,簡潔朴實,而在門窗扇雕飾上則煞費苦心。其窗欞製作之精緻,鑲嵌的木雕之華美,是其他省份居民難以企及的。窗飾的類型特別豐富,有卡榫式圖案漏花,有純木雕式窗扇,也有兩者相間使用。可以說是江南藝術的集大成者。在卡榫式漏花中,工匠通過精心編排,構成不同的裝飾效果,有直線型、曲線型、混合型--直線型疏密有致,曲線型富有動感,混合型變化多端,且各有吉祥寓意。在木雕式窗扇中,有透雕,有浮雕,題材有飛禽走獸,人物花卉,整個窗扇雕飾有對稱式有不對稱式。如文儒坊尤恆盛的明代古宅,在二進廂房的門窗隔扇上,透雕了較復雜的瓶花圖案,花瓶寓意住居平安。滌環板上是淺浮雕的花開富貴.這些用卡榫斗拼或木材鏤空精雕而成的花窗雕飾,充分顯示了福建民間工匠的高超技藝。
建築門
三坊七巷建築門的處理也極具特色,約有四種。一種是在前院牆正中,由石框構成的與牆同一平面的矩形師門,另一種則是兩側馬鞍牆延伸作飛起的牌堵,馬鞍牆夾著兩面坡的屋蓋形成較大的樓,像沈葆楨故居、陳承裘故居、林聰彝故居都是這種門樓。
[編輯本段]《三坊七巷宣言》
《三坊七巷宣言》是在2009年7月20日在福州舉辦的「老城保護與整治———三坊七巷國際學術研討會」上通過。宣言就城市文化遺產的保護提出如下共識和行動倡議: 每個城市都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基因,城市在發展過程中要格外珍惜自己的文化遺產,它不僅屬於一個城市,也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每個城市都有責任和義務保護。
從文物保護走向文化遺產的保護是社會發展的進步。城市文化遺產的保護應不僅注重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也應注重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應重視建立民眾與文化遺產間的情感聯系,應建立、積極、合理、有效的途徑,使文化遺產為民眾所關注與分享,使文化遺產真正為社會發展提供取之不盡的動力。
文化遺產對於經濟社會的影響力,是潛移默化而深刻長遠的,是不可復生的精神資本、文化資本、經濟資本和社會資本。文化遺產的喪失是無法補償的,城市在發展過程中要格外珍惜自己的文化遺產,每個城市都有她應保護的「紫禁城」。
[編輯本段]主題展館
用於展示三坊七巷文化價值的博物館擬選地址現已基本確定,將開辟8個博物館和3個展示區:
1.三坊七巷歷史人物博物館,擬選址劉家大院。理由是劉家大院是福州乃至全國領先的城市公共事業的先驅,又臨近光祿坊,是三坊七巷的「客廳」。
2.福州當代藝術中心,擬選址藍建樞故居。理由這里緊貼光祿坊公園,對帶動人流,提高知名度,方便參觀都極為有利。 3.當代漆藝博物館,擬選址南後街中心地段的葉氏民居。理由是這里是福州百年老店與老行當和現代生活嫁接的中轉平台。 4.福州民俗展示與演藝中心,擬選址郭柏蔭故居。 5.戲劇戲曲演藝中心,擬選址水榭戲台。 6.茶文化世術館和國賓級接待中心,擬選址林聰彝故居。 7.明清傢具民俗博物館,擬選址二梅書屋。 8.楹聯博物館擬選址梁章鉅故居(梁章鉅是福州先賢楹聯學鼻祖)。 擬開辟的3個展示區為:「一個專項展示區」,即「七巷」中自郎官巷至黃巷之間的展示區,主要展示閩台親緣關系;「第一綜合展示區」為黃巷至吉庇路之間的展示區,主要展示林氏價值的各種文化和船政文化;「第二綜合展示區」即「三坊」中各展示點有機結合形成的展示區,主要展示文人墨客的相關文化。 此外,三坊七巷還將藉助「一水一節點兩街兩片區」的結構,構建不同功能區。其中「一水」即安泰河的濱水休閑風情帶。「一節點」規劃是擬將光祿坊的「光祿吟台」作為三坊七巷南節點。「兩街」為南後街傳統特色商業帶和南街商業更新發展帶,「兩片區」規劃是結合北入口,將郎官巷、塔巷及水榭戲台部分作為旅遊集中展示區。宮巷—安民巷有大量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保護建築,將作為博物館建築集中區;文儒坊南北段兩側作為會館會所片區,以創意和休閑為主。
如果你的老師看到了我寫的,肯定會說你抄的。。
所以還是給你些資料吧
希望給我加分啊
先謝謝啦~ ~

❸ 聚春園與佛跳牆

    聚多冠蓋,春滿壺觴這是福州中華老字型大小聚春園里的一副對聯。聚春園是福州飲食業的百年老店,以佛跳牆為代表的閩菜,古今聞名!

    1865年,福州新開一家菜館,號三友齋。當時在布政司衙門當衙廚的鄭春發,是它的股東之一。後來鄭春發獨自接下三友齋,於1895年改名為聚春園,沿用至今。據說店名匾額是當時福州布政使周蓮題寫的,聚春園又是當時福州唯一一家大酒家,有官家背景,閩浙總督,布政使等都是常客,省會及各地達官貴人絡繹不絕,門前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春滿壼觴是寫意,誇的是自己的菜好!擺得出系列名菜,特色菜,如酥鯽,四大酥,四大抓,萬壽扣肉……最著名的在於它的名菜:佛跳牆!是閩菜的首席,鎮店之寶!

    相傳,清朝同治年間,福州官錢局一位官員的家屬擅長烹飪,她將雞,鴨,豬肉,海鮮加上佐料,放在空酒壇中煨制,自稱福壽全!布政使周蓮有幸品嘗一次,便念念不忘。後來叫他的廚師鄭春發登門學藝,鄭春發學了之後,又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改進,創新,終於形成一道選料,刀工,火侯至佳,色香味俱絕的名菜,鄭氏聚春園開張,有一回,一幫文人騷客到店裡打牙祭,改進版的福壽全上桌後,壇蓋一掀,醇香滿堂,個個吃得痛快淋漓,技癢難耐,紛紛吟詩作對。有一句: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寺來!語雖不恭,卻也贏得滿堂喝彩,鄭春發靈機一動,索性將福壽全改名為佛跳牆,自此,名店,名菜,名聯三位一體,流芳長遠。

   

❹ 福州有什麼好吃的東西

特色小吃類
■魚丸:
1、塔巷有兩家都很出名的店,尤其是裡面那家「永和」,但是個人比較喜歡「塔巷口」。
2、茶亭街和交通路的交叉口處,現在搬了,但是還在附近,叫什麼名字我忘了
3、古街的貴魚丸
4、東泰路上一家專賣連江魚丸的店
5、西門路口西北角的一家,餡很好吃,皮也不算差.
■元宵:
1、在橫街,橫街在台江文化宮斜對面,怡豐布行對面
2、交通路口茶亭街上的元宵店
3、台江農貿背後的巷子里
■臭豆腐:
1、元洪美食城現炸的
2、體育中心邊上有家杭州菜館叫(滋味館)那裡的臭豆腐很好吃
■:臭豆腐
1、橫街,橫街就在台江文化宮斜對面,怡豐布行對面
2、8中旁邊,往台江方向繼續走3分鍾,快到工人文化宮的對面街
3、利嘉城和天豐電子城之間的小弄子里
■蝦干餅/鍋邊糊/蝦酥:
1、蝦干餅在利嘉城去舊電子城的小巷子里
2、津泰路路口對面的鍋邊糊和蝦酥也棒極了
3、蝦干餅在北大路十字路口旁
■煎包/燒賣小籠包:
1、在楊橋路與通湖路交界口上的煎包
2、燒賣小籠包在津泰路肯德基對面叫李卿包點店
3、塔巷裡有家門口擺了三個灶的那家蛋煎餅最好吃。
4、鼓東路離鼓屏路40米處牛雜店剛煎出來的生煎包子很好,可以評得上級!
■其它:
1、井大路廣州食街椒鹽田雞腿
2、鼓東路五月香棕子店很不錯
3、鹵田螺,溫泉派出所旁邊
4、二中對面的知者來各種肚煲
5、東泰路重慶小吃店的冰粉
6、井大路的香辣蟹
7、銅盤路蒙古人烤肉店
8、華林路紅房子啤酒鴨
9、倉山影院對面西京風味樓:七彩干貝羹、松子魚、京醬肉絲(既原來的香噴噴)
10、屏東小河邊的食為天的麻辣泥鰍也非常值得一試
11、體育中心南側的杭州菜館的爆鱔片、蒓菜湯都是全市唯一的
12、八中後門的鮮壹味,吃鮮撈的,味道好速度快(老闆娘明顯對男客人比較熱情客氣)
13、台灣鵝肉大王交通分店的燒鵝非常棒!
14、省婦幼保健院食堂門口有位老伯賣鹵味的,味道一極,每天只賣到早上十點多,限量發善
15、空軍招待所旁的清真飯店(他們的牛,羊進貨渠道直接由青海運來,味道獨一無二。)
16、馬尾君竹路往公安局方向的路口(青州村村口附近)有家狗肉店的黑狗肉
17、屏東小河邊逍遙飯庄的辣椒炒八爪魚、著名的雜燴湯(看似普通實則內含玄機:有南北干貨、時鮮菜蔬、閩江河鮮、北峰野味等等近30種
18、環南新村路口客家牛肉館,那裡的香辣牛肉絲一級棒(坐51、5、808、966、西二環、電建二公司站),有一個藍天量販超市,那間牛肉店就在超市的斜對面
■主食:
■面/米線/粉干:
1、貫一面館
2、牛肉拉麵在楊橋路空軍招待所大門邊的正宗清真館!甭提有多好吃,那個味道臊到極致!
3、省府路上的過橋米線很不錯,西洪路老福州也行
4、粉干還是台江麥當勞後面的那家好
5、台江吉祥山阿胖拌粉干,福州最有名的老小吃店
6、台江公安局對面的安平拌粉干很不錯的
7、817北路8中附近的阿龍豬血化,一碗豬血,大腸泡粉干
8、學軍路上有一些依堅豬血撈化,不錯哦。
9、浦東車站旁邊有上家破破的店,名字就叫浦東飯店,撈化一級棒~!
10、渡雞口(北大路和鼓東路的交結處)附近,有家尚干依心拌面!很有名的!
11、醫大對面的「阿土」也不錯,就是湯偏咸
■粥:
1、道山路上竹園(皮蛋瘦肉粥最好吃了吖!~)
■餃子:
1、鼓東路的天天過年餃子館,名不虛傳!
2、梅峰賓館旁的餃子觀
3、三角井的天津百餃園
4、東湖賓館旁的東北餃子
5、省府路上的一嘴餃,裡面的粥與餅子不錯哦
6、鼓西路有一家東北餃子人家(又菇三鮮餃最好吃),另外還有一些特色的北方菜。
7、西洪路的「孫大媽」也不錯,去西洪路逛街一般會在那解決晚餐
■飯:
1、最好的荷葉飯是一個小巷子里的黃記
(津泰路麥當勞對面夜市穿過之後路口對面的)
■中式 牛雜/牛滑/牛排:
1、牛雜在達道路亞細亞對面
2、牛滑有家叫輝輝的店做的(已從交通路搬至五里亭)
3、亞細亞對面的武仔牛肉店的牛排
4、廣達路,高橋路口斜對面,六建牛排館
5、鼓東路上有家牛雜不錯,鼓東路與鼓屏路交界大概40米
6、依強牛滑店的牛滑
■西式牛排:
1、綠怡牛排館
2、大洋和華林路的鬥牛士
3、井大路慶城路交叉口「香舍」個性餐廳的氣氛不錯!
4、新星牛排館是福州最早的牛排館,新貴族音樂餐吧是它的分店,環境要好得多
5、省府路那家染房的牛排很好
6、北部灣牛排館
7、外貿中心酒店的扒房夠品味
8、六一路口與湖東路交叉口夜未眠西餐廳。那是福州首家24小時營業的西餐廳,有不賴的環境。小包廂居然是用粉色簾幔來阻隔,(其實就是蚊帳)倒是與台燈相得益彰。
■地方風味菜:
■閩菜:
1、東街口黃巷的鄧記荔枝肉、醉排骨,黃悶田雞和松子魚
2、八一服務社酒樓的荔枝肉
3、朱紫坊裡面破店的福州家常菜
4、福新路和信家對面新天都的福州菜
5、古田路市場後面水部的破店
6、津泰路上,鼓樓公安局旁邊的一家破店,別走錯,是中間的那家,那家的鹵豬蹄很好吃
7、溫泉路上的天外天
8、灣邊的河鮮
9、茶會吃仙的海鮮(往裡走的那家總店)
10、溫泉支路的青青閩清菜館
11、溫泉路溫泉澡堂對面有家,百味飯店閩清山味菜做得很好
12、元帥廟林記家常菜的肘子肉很不錯
13、康山中學那條路上一家目魚罐等小吃太棒了,福州最有名的老小吃店
14、沙縣小吃在屏西新村裡的沙縣小吃城,但是個人覺得醫大「本鼎」邊上那家挺正宗的
15、溫泉路福安富春小吃的當地小吃
16、達明路上的那家忠惠小吃口味也不錯,福州菜哦。
■川菜——水煮活魚:
1、東泰路的東泰川菜館,16元/斤;(魚片薄,嫩,口味一流,就是價格貴)
2、東泰路的曉薇川菜館,10元/斤;
3、菜香根(六一路邦輝桑拿對面)的,連湯都能喝(不是紅油湯)
4、渡雞口的老重慶
5、慶城寺與井大路交界口的鄉之味牛排火鍋城10元一斤
6、井大路唐姐火鍋城總店(鰱魚頭是買一送一哦)
7、井大路好口福的水煮活魚
8、南門(古田路36號,省電廣對面)金麒麟飯館8元一斤
9、北大路的東平園川菜火鍋,13元/斤;
10、湖東路的聚友川菜,15元/斤;
11、茶匯小區廈航對面的劉二川菜館,11元/斤
12、東泰路的重慶名小吃
13、東泰路的香香川菜館」(靠津泰路的那家),放很多芝麻,香
14、東泰路川府川菜館。6.8元/斤。味好便宜。推薦哦。
15、梅塢斜坡走到一半,有一家辣妹子湘菜館,裡面的水煮魚不錯,特別是水煮魚的湯,太棒了
16、橋亭活魚小鎮很不錯噢!
■其它川菜:
1、東泰路的東泰川菜館,滾石鴨珍,水煮田雞
2、長樂路巴國布衣布衣雞,巴國長排,水煮牛肉
3、井大路鄭記重慶豆花魚庄的干沾牛肉
4、東泰路上的重慶名小吃的肥腸魚」
5、西洪路川川麻辣燙
6、東方紅旁的曾師傅川菜館(味美價廉)
7、瑞閩對面東泰路上第二家。
8、四川譚魚頭火鍋,在沖浪遊泳池附近,味道不錯,環境也很不錯
■湘菜:
1、福三中對面---湘王府
2、屏東中學旁邊的東方紅(神仙豆腐、剁椒魚頭、寸骨、干鍋田雞)
3、湖東路的毛家飯庄,吃毛氏紅燒肉最正宗
4、湖東路省圖附近的瀟湘館
■上海菜:
1、五一先施後面的黃淮人家的上海菜
2、力寶天馬大廈後面的君子蘭的上海菜
3、協和醫院對面的避風塘的廣東、上海菜
4、別有天茶藝居的滬菜,貴了點,但確實好
5、好香角的上海菜
6、福新路金光大道
■東北菜:
1、鼓東路紅燈籠東北菜
2、仙塔街食通天隔壁的東北餃子館里的醬骨架
■其它:
1、華林路紅房子旁的天然居目魚筒骨鍋
2、溫泉支路上的深圳第一雞里的奇味土雞鍋
3、五一廣場石山水邊上的「紐約街肥牛火鍋城」
4、東街北京飯庄的北京烤鴨
5、井大路的西北風味
6、於山腳下避風塘,主營是潮州菜。鐵板日式鱈魚,最可愛的數金籠田雞
7、鑫皇酒樓,(在省府路的省府禮堂內)那裡的美味胖魚頭和玫瑰雪花飄(湯)很不錯的。。還有駝鳥肉
8、井大路廣東食街的廣東菜吃不膩
9、楊橋路空軍招待所旁的西北風味
10、溫泉支路的唐人記
11、牡丹大酒樓的羊腿
12、元洪美食城江西瓦罐湯分店
13、鼓東路牛太郎(比對面的北國之味好)
14、體育中心阿里郎的韓國菜
15、溫泉大飯店對面華福賓館的譚家魚頭
16、井大路湖東路口的大魚頭:江西菜
17、自助餐,會展中心的金源國際大酒店,三文魚任你吃,雞翅比肯德基還好吃
18、省政府對面千紙鶴里的招牌菜紅燒三文魚頭值得一嘗
19、鼓東路和尚賓路的交叉路口那裡有家,苗鄉酸湯魚,味道做的不錯
20、還有華林路(省高級人民檢察院對面)的南京怪味樓福州店
甜食:
1、珍珠奶茶,去楊橋路樂客茶坊
2、花生湯在台江麥當労対面的小巷裡,那裡的芋泥也不錯
3、大世界的冰橄欖很有特色
4、鮮奶蛋糕是茶亭公園對面的紅葉蛋糕
5、津泰路上的品糖軒
6、湖東公正酒家下的超雅蛋糕1、在福大北門有議價東興牛肉店,上大學的時候常常到里邊「改善」伙食,電力的牛肉羹佐以水姜味道那個叫絕,還有自製的粽子,包了蛋、肉、蝦仁、香菇,糯米香,澆上甜辣醬,花生醬,真是美味。

2.達道和小橋一帶,有幾家頗有名的牛滑店;牛滑用牛肉切細剁泥,和以勾芡,連湯裝起一碗,入口滑潤,口感一流,牛骨高湯又特別香,加鹽加醋,加魚露還可以隨個人喜好,所以很受歡迎,「達道牛滑」幾乎成了招牌,無形資產價值也有若干,那一帶的每一家都是「正宗」的達道牛滑

3.說道牛滑,又不能不說到牛雜;所謂「牛雜」,牛雜碎是也;牛心、牛肺、牛肚、牛筋……總之一切牛下水統統熬一大鍋。那裡跑堂的漫叫一聲「牛雜兩碗……」,這里掌勺的便撈起若干在碗里加以牛骨湯端到你的面前。烏山路口有一家「吳忠小吃店」,開店的兄弟三像是隱居江湖的世外高人,一天之做一鍋牛雜
賣完拉倒,幫襯那裡的人多是沖著新鮮牛雜的味道去的,所以生意倒也不賴。

4.用牛骨湯打底的還有一種叫「撈化」,這「化」是福州人稱「興化粉」的米粉,把米粉用涼水泡軟以後在滾水裡「撈熟,泡進牛骨湯里,撒上蔥花、味精,這叫「光化」,如果配以同樣撈熟的鴨腸、豬血、肝片、腰子等等泡在一起吃風味更佳。慶城寺市場門口一家「依土勞化」聲名如日中天,撈化的品種也多常常人滿為患

5.木金肉丸,是1921年由姚木金創辦的老字型大小,在道山路口通向婦幼保健醫院的巷子里。肉丸是用芋頭、薯粉、豬肉、紅棗、芝麻、紅糖等為原料,加工成一粒粒或一籠籠蒸熟。每個包有甜咸可口的肉陷,甜度適當,十分可口。過年過節的時候常常會去買些肉丸吃,沾沾喜慶

6.到了台江,那好吃的就多了去了。在榕城古街上很多老字型大小的福州小吃在此匯聚。比如大福星魚丸,依土伯撈化等等。大福星魚丸選用鯊魚、鰻魚或淡水魚剁珥加薯粉攪拌作外皮,再包以豬瘦肉或蝦仁等陷心,捏成丸狀。皮薄均勻,色澤潔白,食之滑潤清脆,湯汁葷而不膩。「沒有魚丸不成席」,從這句俗語中變可知福州人對魚丸的偏愛。依土伯撈化,湯汁清淡但鮮味十足,牛肉塊肥而不膩,清爽可口。

7.走出榕城古街,在台江的三福百貨旁有家百年老店——台江沒牙花生湯店,店很小,只有陽台的寬度,細長細長,只能放下一排的座位,但店裡的招牌花生湯確實是個經典。花生綿軟,入口即化,湯水香甜滑潤很有冰淇淋的感覺,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8.說到福州小吃,怎能少了熱氣騰騰的鍋邊糊?鍋邊糊以連講海鮮鍋邊最為出名.用蜆子汁為湯在鍋里燒開取其鮮味,在把磨好的米漿沿著鍋邊一圈澆過去,米漿在鍋邊燙成干皮後用鍋鏟刮到鍋里,加芹菜、蔥蝦皮、香菇等佐料,燒開後起鍋就是一盆滾燙的「鍋邊糊」了,講究一點的在佐料上做文章:蝦仁、咸魚、肉丁……

9.井大路口附近有一家細妹元宵店,雖然店面從外表看有些粗糙,但做的元宵確實不錯。在福州,湯圓和元宵是不同的,湯圓是甜的,而元宵是鹹的。薄薄的元宵皮里裹著新鮮的豬肉,咬一口元宵,香滑的油水溢出來。津泰路上的安泰樓做的元宵也非常好吃

10.從八一七北路拐進鼓西路,未及百米,左手邊一家小鋪招牌與眾不同,紅的民俗花紋,有模有樣地直書「尚擀依心拌面扁肉」。在這家一定要吃拌面和扁肉。福州的燕皮何等知名,做成扁肉燕煮食更妙而且這里用的是自家手擀機的切的扁肉,做的時候加了蛋清,吃起來甚有勁道。花生醬也是自家磨的,略微有些焦味,無論扁肉還是扁肉燕在撈起之後都沖入豬骨湯,回味無窮。

11.其實福州小吃遠不止這些,八寶芋泥、蔥肉湯、海蠣餅、太平燕、春卷……都是有名的福州小吃。如果要想省點事,一次把福州小吃吃個夠,推薦你去老福州、元洪城頂樓或者安泰樓,交通便捷,而且價格也劃算,特別是老福州。安泰樓、元洪城看起來高檔一點,而在老福州。安泰樓、元洪城看起來高檔一點,而在老福州,只要花十塊錢。就可以吃個飽。 福州小吃」是福州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歷史和影響與福州菜一樣引人注目。太平燕、太極芋泥、魚丸、等享有盛譽,台灣同胞有句口頭禪:「魚丸,燕丸,扁肉燕,男女老少吃不厭。」1997年福州市飲食(集團)公司美食園製作的「扁肉燕」和「太極芋泥」被中國烹飪協會認定為「中華名小吃」。老輩福州人有句話叫「七遛八遛莫離福州」。意謂福州飲食的風味獨好,鄉人不忍離去。

1.魚丸
福州著名的風味小吃。一般用鰻魚、馬鮫等魚肉搗成泥糊狀,調拌優質薯粉為皮,用精肉、蝦仁等作餡,捏成丸子。煮熟後泡以美味高湯,加上蔥花,浮於湯面,稱「七星魚丸」。它具有色澤潔白、質有彈性、肉餡香松、口味清爽等特點,素負盛名。據說這七星魚丸是海上漁婦所創,被一出洋經商的商人學到手,返回福州後如法炮製,開了家「七星小食店」,獨家經營「魚丸湯」。後有一位進京赴考的舉人進店就餐,食魚丸後嘖嘖稱奇,口佔一詩曰:「點點星斗布夜空,玉露甘香遊客迷;南疆雖有千秋飲,難得七星沁詩脾。」店主將詩裱於店堂上,從此食客盈門,生意日隆。「七星魚丸」因此詩而得名。如今福州街巷到處都有魚丸攤店。郊縣的長樂、福清等地也有食魚丸之俗。除店賣外,還有走街串巷肩挑叫賣者,他們以調羹敲打小碗招徠顧客。做為地方風味特產,外地人到榕也多以品嘗魚丸為樂。

2.太平燕

燕皮是用精選豬後腿瘦肉,剔去肉筋和骨膜,切成細條,用木棰搗成肉泥,徐徐加入用細孔絹篩篩過的薯粉和適量清水,反復攪拌,不斷壓勻,初成硬坯,然後放在條板上,軋輾成薄片。敷上一薄層薯粉,折疊起來,略干為鮮燕皮。繼續晾乾為干燕皮,一般包裝久貯一年不壞。包餡前,用刀切燕皮成約二寸左右方片,待用。餡選瘦豬肉和蝦米、荸薺、紫菜等共剁成醬,後加少許醬油、蔥白調味,取燕皮方片包成小扁,表如石榴狀,蒸熟即成肉燕。福州人常將「扁肉燕」與去殼鴨蛋相配作菜餚,因福州話「蛋」叫「卵」,「鴨卵」音諧「壓亂」,取「壓」了「亂」就會平安之意,故稱「太平燕」,「燕」與「宴」同音,又稱「太平宴」。「太平燕」是福州婚聚喜慶宴席上的一道「大菜」,上席時鳴放鞭炮,客人要待新郎新娘或長輩即席致謝後,方可食用。扁肉燕深受台灣同胞和海外福州僑胞喜愛,到福州來,必帶燕皮回去饋贈親友。

燕皮湯

肉燕

3.鍋邊糊

稱「鍋邊糊」或「鍋邊」。是福州獨有的小吃。外地如上海、台灣、香港等地的鍋邊糊店,幾乎都是福州人所開。其主料為米漿,鍋湯燒開後,將米漿淋置鍋邊,稍干後用小鏟刮入鍋中,與雞鴨肝雜、蝦干、墨魚干、香菇、黃花菜等配料煮成的湯合成。其特點是面薄而卷,湯清不糊,味美適口。舊時,福州南台、下渡一帶百姓三月「迎大王」(土神)時,家家戶戶都做鍋邊糊。鍋邊糊至今仍為福州人習見並愛食的早點。由於鍋邊易熟,故福州俗語叫「鍋邊一煮就熟」。鍋邊糊也流傳到福州以外地區,如莆田。

4.芋泥

以檳榔芋煮熟搗爛加紅棗、櫻桃、瓜子仁、冬瓜糖、白糖、桂花和熟豬油等輔料製成。芋泥中的上品稱為「太極芋泥」和「八寶芋泥」。由於豬油蒙蓋,製成後貌似冷食,實則熱食。在酒宴上常在收席前做為甜點推出。福建東部沿海地區皆有做芋泥的習俗。其中尤以福州芋泥最為有名,是福州地區典型的甜食。福州民間盛傳,當年福州籍愛國英雄林則徐曾在廣州以家鄉風味芋泥「宴請」洋人,讓其燙破嘴皮而出醜。閩東福鼎產的良種大檳榔芋製成的芋泥,質地細膩,堪稱一絕。

5.光餅

又稱「征東餅」,其來歷有段掌故。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農歷九月二十七日,抗倭民族英雄戚繼光,率部追殲倭寇至福清牛田(今龍田)。為減少炊時,戚繼光布置各營以炭火烤灸用麵粉做成的兩種圓餅。一種小而乾燥;一種大而松軟,略帶甜味。兩者中間均打一小孔,用繩串背於身上,便於士兵攜帶作為臨時干糧。由於它隨處可充飢,增強了隊伍的機動性,為平倭立功。此後,為紀念戚公,福清及福州、閩清等地人民仿製這兩種圓餅,前者叫「光餅」,後者稱「征東餅」。後有人在光餅上添上芝麻,成了「芝麻光餅」,又叫「福清餅」。福清一帶每遇清明,用它作祭品。立夏時,孩童們將模仿各種飛禽走獸形象製成的光餅掛在脖子上,追逐嬉戲,增添節日氣氛。將光餅掰開,夾入韭菜、鮮蟶、嫩筍、紫菜等即成「咸燒餅」;如加糖則為「甜燒餅」。老輩福州人倘憶起舊時「提(苔)菜餅,辣菜餅,豬油渣夾我福清餅」的叫賣聲,倍感親切。舊時這些叫賣人頭頂「小店」,小巧別致,左右分書「聞香一嘗三打掌,知味十步九回頭」小聯,裡面擺放著甜醬、辣醬等。外地客走過福清,旅外僑胞返鄉省親,也都要買一串嘗嘗。
閩東的福安也產光餅,該市坂中村的光餅很有名氣。當地光餅店附近,每有豆芽菜的攤點,因為光餅夾豆芽菜餡是福安風味小吃。

6.線面

采優質麵粉加鹽等輔助料精製而成,色澤潔白,線條細勻,質地柔潤,落湯不糊,香爽可口。食用方法有二:其一為高湯線面,即把線面放入沸水中煮一二分鍾,色變即撈起,加入事先煮好的佐料,如肉絲、煎蛋、香菇、黃花菜、青菜之類,再調以湯汁(肉湯、雞湯等)即可食用;二是涼拌線面,煮法相同,但撈起後不放佐料,只調以適量的香油、味精、紅酒等,風味獨特。
福州線面拉開長度可達180厘米,細僅0.6至0.7毫米直徑,挽面時在面頭上紮上紅線,由於線面是面類中最長的面,又叫「長面」和「壽面」。由於福州話「長面」和「長命」諧音,故福州人又叫它「長命」。
在福州地區,線面廣為民眾喜愛,大年初一,人們都要吃一碗線面,祝福健康長壽。線面還有以下別稱:祝壽送線面稱「壽面」,婦女分娩坐月子以其為主食,佐以蛋酒、雞湯而稱「誕面」,結婚訂親男方送女家的叫「喜面」,遠離家門返歸或遠客入門煮線面加兩個蛋款待,謂「太平面」。

7.粿

主要是糯米磨成漿,經過製作,依靠糖、花生、豆沙、油等佐料而成。時令和節俗不同,分為4大類。�1)為圓形,內有虛有實,油炸或流滾粉成,如油�、抱滾�。抱滾�外面滾上拌好的豆粉、黑芝麻和糖,宜邊揉邊吃。�2)形扁圓,皮薄餡多,或蒸熟,或油炸,如糯米�、菜絲�、豆沙�。3)粿多三角、四角、菱形,以蒸為主,也可油炸,如芋粿、九重粿、粳米�、白八粿、糖粿。4)糕多圓形或三角,松軟有彈性,以蒸為主,如盞糕、白發糕、荸薺糕。�粿多是甜食的,也有花生粿、咸餡粿等是鹹味的品種。

8.春卷

福州民間小吃。俗稱春餅,選用精粉煎成,皮薄似蟬翼,「餅可映字」,又輕又薄。餡選鮮嫩的豆芽,佐以韭菜、筍碎、肉絲、豆腐乾片等,炒熟備卷。食時,選攤開薄餅,自取包餡,先卷一邊,兩頭覆緊,再捲成條狀,便可入口。如果,把春卷投入油鍋一炸,撈起便成油炸春卷,俗稱炸春。近年有「迷你春卷」上市,便是已製成春餅,購回油炸,尤為方便。

9.肉丸

選上等薯粉、白芋絲、肥膘肉為原料,調入紅糖拌勻,佐以五香粉,還有的加芝麻、豆腐皮等,製成粘劑,放在鋪上荷葉的蒸籠炊熟。用刀切成方形或菱形的,油煎而食;也有圓狀,入蒸籠時,有意捏成團狀,炊熟可食。香甜可口,油而不膩。民間在春節期間自蒸;市上以「木金肉丸」為名牌,風味獨特。

10.烰油�

「烰」(音pu),福州方言,用大量的油炸食品稱為「烰」。「烰油米時」色澤金黃油亮,皮餡分離、外香酥,內甜軟。將糯米洗凈浸泡4-6小時後,磨製成水磨粉團。紅糖加水熬成糖漿,去渣待用。豆沙加入糖漿、精鹽,製成豆沙餡。糯米粉團加入糖漿,反復揉和製成�坯。用�坯包上豆沙餡,成為油生坯,面貼花生仁1粒即成。把生�坯放入油鍋,用鐵勺輕輕翻動,等油�皮亮膨脹似球形,色呈焦黃時,即可撈起瀝干油。

11.蠣餅

「蠣餅」扁圓形,色黃、殼酥香,味道美,是福州市民常用的早點之一,風行數百年不衰。成品皮香酥,餡鮮美,色金黃。將大米、黃豆,分別用水浸3-4小時,摻水磨成濃漿,加入精鹽攪勻後待用。豬肉剁成肉餡,蔥切珠狀,用醬油調成餡料,牡蠣肉洗凈,瀝干。將特製鐵勺在油里加熱後,取半湯匙料漿倒入熱勺內,在米漿上放肉餡、牡蠣,再蓋上一湯匙米漿,放入油鍋,炸至餅面呈金黃色時撈出,瀝干油。

12.千頁糕

千頁糕」為選用中筋麵粉製成的甜點。多層美觀,油香軟潤,入口溶化。將麵粉加入酵母、白糖、清水和成面團,餳面約2個小時,加鹼水再揉勻。肥膘肉切塊放入湯鍋,用旺火煮熟撈起,然後切成細肥肉丁。將面碾成薄面片,對折,一邊撒上1層肥肉丁,再撒上1層白糖,形成1層面餡,如法製作可得4層面3層餡。千頁糕一般做成8層~12層面,做好的糕放入蒸籠,用旺火蒸熟,取出成方形或菱形,即成。

❺ 福州美食推薦餐廳

福州美食推薦餐廳如下:

1、聚春園大酒樓

「聚春園」始創於清同治四年(1865年),是福建省現存年代最悠久的歷史名店,馳名中外的「佛跳牆」就源局察於聚春園。1996年、2010年,其兩次被國家商務部授予「中華老字型大小」,第一批福建老字型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