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哪裡可以買草包
擴展閱讀
上海怎麼辦etc 2024-11-25 16:45:21
福州私立中專在哪裡 2024-11-25 16:36:15

福州哪裡可以買草包

發布時間: 2024-08-23 13:52:03

❶ 特色小吃大全

主料:牛奶250毫升、白糖20克、澱粉30克。

輔料:澱粉適量、雞蛋1個、麵包糠適量。

1、首先准備好食材。

❷ 泉州的美食有哪些

小吃篇

1.秉正四果湯石花膏

地址:泉州天後宮左側

2.西街扁食

地址:西街燒烤對面

3.泉州國記臘汁肉夾饃店。

地址:東街172號店面

4.「臭記」 美食 店(肉夾包)

地址:泉州市 美食 街130號

5.遠芳小籠包(泉州老字型大小)

地址: 泉州市中山南路(近僑光電影院)

6.章魚小丸子

地址:泉州市中山中路中段

地址:泉州市新華都超市二樓.

7.上海蟹黃湯包

地址: 泉州市胭脂巷(塗門街屈臣氏旁邊的小巷進去直走左側)

8.信華包子

地址: 塗門街叉燒包

9.泉州「台灣金包銀」

地址:鍾樓東街肉粽通往紅石咖啡路口

10.泉州有名的燒烤店

地址:泉州金魚巷

11.奇味鴨仔粥

地址: 泉州市南俊巷城法院對面

12.水門國仔 美食 店(豬血湯,泉州十大名小吃)

地址:豐澤區 美食 街155號

13.阿彬白鴨湯店

地址:豐澤區 美食 街溫陵市場17號

14.龍宮高麗巷小吃店(肉燕)

地址:龍宮上帝村菜市商住樓10-05-06號

15. 元寶台灣小吃

地址:泉州六灌路

16.泉州台灣小吃店

地址:後渚石頭街(泉州實驗中學旁)。

17.特鄉基

地址:鯉城區新門街15號(近塗門街)

18.好好吃香雞排

地址:鯉城九一路131號

19.泉州芝士香雞排

地址:白雲賓館對面。

20.炸雞腿(一無名小店),

地址:泉州第二中心小學隔壁橫巷

21.比哥雞排

地址:九一路119號(益華電腦城對面)

22.泉州橋頭醋肉

地址:溫陵路新華書店後面,小推車在橋頭邊。

23.泉州小龍蝦

地址:僑鄉商品街大門

24.泉州西街田螺芬

地址:泉州西街影劇院旁。

25.扁食肉燕草包飯

地址:泉州市東街

26.深滬名梗館(很不錯的老字型大小!推薦:壺仔飯、馬加梗等。)地址: 泉州市鯉城區塗門街文廟廣場旁邊的小巷

27.泉州胭脂巷咸飯

地址:胭脂巷3

28.北海壽司

地址:泉州桂壇巷

29.「香吉士」壽司屋

地址:客運中心站白雲賓館對面

地址:泉秀路中閩百匯側門對面

30.侯阿婆肉粽店(泉州老字型大小)

地址: 泉州市東街西段

31.東街鍾樓肉粽店

地址: 泉州市東街鍾樓19-21號

32.國仔米線糊(泉州老字型大小)

地址: 泉州市水門巷

地址:泉州市 美食 街

地址:泉州縣後街

33.老記面線糊(原西街面線糊)

地址:泉州市南俊巷鯉城法院對面

34.東興牛肉店

地址: 泉州市庄府巷

35.阿秋牛排(牛排很不錯的。)

地址: 泉州市九一路16號益華電腦城後

36.好成財牛排館(泉州老字型大小。)

地址: 泉州市塗門街221號

37.順鑫牛肉館

地址:鯉城區中山中路405號

38.學良拉麵店

地址: 泉州市東街39號

39五叔公土筍凍中山店

地址:鯉城區中山中路金魚巷15號(人民電影院對面)

30.老劉家的餃子

地址:鯉城區塗門街關帝廟斜對面棋盤園入口處(近原野鮮花)

31.泉港浮粿

地址:泉港峰尾古鎮

32.正泉茂綠豆餅

地址:泉州市鯉城區東街242號

33.金魚巷菜頭酸

地址:金魚巷

34.鐵記原泮宮鹵面

地址:田安路東塗街後坂小區17幢103號

35.老兵大排檔

地址:豐澤區 美食 街62-74號

36.台灣手抓餅

地址:豐澤區泉秀路中段意霖佳宛9號店(浦西路口)

37.正宗印尼千層糕

地址:紅梅路13-101號

38.真味薑母鴨

地址:豐澤路中段豐澤電信分局邊

39.薑母鴨

地址:豐澤區豐澤街 美食 街(近九一路)

40.食泉薑母鴨(廣電路店)

地址:廣電路69號(近泉州電視台)

41.多福豆花(西街店)

地址:鯉城區西街口(近泉州影劇院)

42.泉州老六炭火燒烤城

地址:泉秀路260-262

43.宗明糖餅批發店

地址:鯉城區天後路南菜市場綜合樓3-4號(近泉州七中)

44.小二哥黑芝麻湯圓(六灌路店)

地址:泉州市豐澤區六灌路19-6號

45.傾城香酥板栗餅

地址:鯉城區東街

地址:泉州豐澤區浦西路附近

47.臭豆腐

地址:鯉城區中山中路第一小巷路口

48.阿大港式燒臘

地址:豐澤區城華北路269號華僑大學內學生街後門1號

49.金鳳元宵圓

地址:中山街金魚巷

50.南門海蠣煎

地址:中山南路(原群眾戲院出口處)

地址:天後路8號

金魚巷、一些老街老巷比較地道。像金魚巷、西街、胭脂巷,個別有的店味道不是很正宗,會賺遊客的錢,價格貴味道不正宗

美食 街水門國仔面線糊

提起泉州就能讓人聯想到面線糊,而泉州的面線糊真的是一絕!清糊就已清香,加上配料更是令人垂涎不已。醋肉、香菇、脆腸、蛋花、海蠣、大腸、魷魚…再加上特製白酒與香菜,絕對令你贊不絕口。

東街肉粽

泉州肉粽聞名遐邇,大肉粽、黑米肉粽、蝦仁肉粽、鮑魚肉粽…再加上一碗湯,小腸湯、肉燕湯、丸子湯…其間的美妙無法用言語表達,只有親身體驗了才知道。

花巷灌湯包

港式茶餐廳風格的花巷灌湯包名聲絕不是蓋的!招牌灌湯包、飄香奶黃包、鮮蝦燒賣、蟹黃灌湯包、紫金鳳爪……加上綠豆湯或皮蛋瘦肉粥、香菇瘦肉粥……美不勝收!中山路花巷有多家灌湯包,屬花巷口「蒸手藝」最正宗!

塗門街好成財牛肉館

舌尖上的中國泉州站取材之一就是好成財牛肉館。百年老店!不管是牛排還是牛肉羹都是一絕!一碗咸飯一份牛排一份牛肉羹或再加一份青菜,完美。

胭脂巷一號店咸飯

這家店的咸飯不僅香,並且火候也掌控的很好,飯不會太硬也不會太爛。加上配菜:豬蹄、封肉、青菜等,還有小腸湯、丸子湯、蘿卜湯……是吃貨就不該錯過!

潤餅

舌尖上的中國泉州站取材之一。潤餅是泉州本地具有特色的小吃之一,潤餅皮包裹著香芋或紫菜等其他不同口味。體驗泉州的特色鄉土文化氣息。

西街很多小吃

生長在福建

泉州小吃最了解了!

泉州的十大 美食

1.面線糊

在泉州當地非常流行的一種風味小吃。由細面線、番薯粉製作成,清而不濁,糊而不爛。面線糊一般可加入多種配料如大腸、小腸、蝦仁、鹵蛋、煎蛋(蛋都是剪碎後加入)、醋肉、香腸等等。一般為早餐食用,就著本地的另一種小吃——油條吃。


2.燒肉粽

肉粽是泉州最為出名的傳統小吃之一了,對於喜歡糯米的我來說是剛好對胃口。泉州的燒肉粽選用了上等的糯米,經過泡洗、加熱翻炒三分熟後,加上分量十足的材料,用棕葉包裹再放到水裡用大火煮上一個小時。吃上一個燒肉粽,來一碗小腸湯,就是你美美的一餐了。

3.土筍凍

土筍凍在泉州眾多傳統特色小吃中可謂是獨樹一幟。土筍凍中的土筍是一種蟲,它來自於泉州沿海灘塗地的星蟲,其體內膠質非常豐富,水煮後會凝固成白亮的果凍狀,外形Q彈小巧,入口時有種膠質的滑膩口感,配上特製的醬料蘸著食用,口感更佳。

4.薑母鴨

秋冬吃薑母鴨,養胃健脾,舒筋活如,祛寒化痰,疏肝潤肺。每一隻爐火上的薑母鴨,在一排砂鍋里實現鴨生的「完美逆轉」,隨著此起彼伏的咕嘟咕嘟沸騰聲響,幾個來回之後香氣不斷飄散開來,飄飄裊裊地傳遍了半條街,讓人邁不開腳步。經過高溫淬煉過的薑母鴨,入口那份溫熱的焦香濃郁,混合了鴨油和麻油的香,姜本身的辛辣已經完全消失,只剩下了耐嚼的質感和微微的甜,多麼壯闊而又立體的口感。最重要的是,還特別地下飯!

5.醋肉

醋肉是一種泉州的 美食 ,炸肉不需要裡脊,一般略帶點肥的前腿肉就行,切成條塊,特別之處是腌制時加醋,再裹上地瓜粉入油鍋炸透。我感覺低溫高溫走了兩道,所謂前熟後酥。這種做法的口味很獨特,卻也是很奇怪。在所有烹飪規范中,醋多是在起鍋前最後加,加早了揮發太多,且只有干酸而沒有醋香,高溫油炸前加醋更是少見。


6.蘿卜飯

「舌尖」播出後,捧紅了不少的 美食 ,其中福建泉州的蘿卜飯便也因此「出道」,這是一款可以當做主食的食物,蘿卜飯顧名思義,裡面當然是少不了有白蘿卜這一味食材的,白蘿卜的營養價值可謂是非常豐富的,是老百姓的日常蔬菜之一,


7.海蠣煎

海蠣滋味有點腥,怎麼去腥並連結美味,海蠣的新穎水平至關重要。平常,為了去除腥味,有些廚師會在海蠣里拌入雞蛋。在蓋掉海蠣腥味的一起,海蠣煎也喪失了魂靈。這道海蠣煎的做法是把蛋圍在海蠣煎的四周,連結了海蠣的原味。


8.肉夾包

肉夾包是福建一帶的漢族小吃,屬於閩菜系。以精麵粉、豬中段、五香粉等製作而成,味道咸香適口。泉州肉夾包不管是在味道上,還是在製作上都有了很大的區別,肉夾包採用上等五花肉製作而成,配上了高濃度的香料,雖然外表看起來很不起眼,但是吃起來味道很不錯,肉質鮮嫩,咸香適口。

9.牛肉羹

牛肉營養豐富口感好,很多地方都有吃牛肉的吃法。這變和大家說說「泉州牛肉羹」,在泉州的街道上遍布著很多牛肉館,都有一套自己特殊的製作牛肉羹的祖傳秘方。我最喜歡的是在官橋一帶吃牛肉羹,這里的肉羹爽口有Q彈,湯色比較清,但是味道卻很濃郁。

10.四果湯

四果湯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名點,發源於福建閩南地區。味甜爽口,清涼解毒。在很多代人的記憶里都離不開一種伴隨著炎夏和蟬聲的爽口甜蜜,那種爽口香甜源自於一碗流傳已久的四果湯。

四果湯 歷史 悠久,系福建閩南一帶非常出名的特色小吃,興於泉州、漳州一帶,具有祛暑降溫的作用,因而在夏季備受人們喜愛。每至炎夏,或是街邊小攤,或是老字型大小店鋪,人們總是喜歡適時地叫上一碗四果湯,消卻炎炎夏日的悶熱。


肉粽

肉粽是泉州有名的小吃,油潤不膩,光亮金黃,香甜可口,享譽海內外。用糯米淘浸加上豬油、酒、鹵汁、醬油燒透之後,夾鹵豬肉塊、香菇、蓮子、暇干,用竹葉包裹好煮爛,要趁熱食用,配上調用蒜泥、鹵汁、辣椒醬味道更甘美,粽香四溢,彌漫口中。

薑母鴨

發源於泉州,「薑母鴨」可謂是 美食 中的葯膳,尤其適合秋冬季進補,滋而不膩,溫而不燥,寒冷的冬天吃完後能感到通體溫暖。以紅面番鴨為原料,炒香後加入老薑(薑母)和米酒進行燉煮,煮的過程主要分為猛火開、溫火燉和補葯下鍋,香氣撲鼻,肉酥汁多,可搭配一些蔬菜或是面類煮著吃。有疏肝潤肺、養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


四果湯

四果湯是福建漳州、泉州一帶人們夏季消暑的重要飲品,不僅在街邊攤販那可以買到,很多正規店面也有賣。把石花膏刮成均勻的細條盛在碗里,放入紅豆沙或芋泥等,也可以放入西瓜,菠蘿等水果,舀一勺蜂蜜水加入就完成啦。味甜爽口,特別適合夏天吃。

洪瀨雞爪

產於福建省南安市洪瀨鎮的傳統風味小吃,因洪瀨鎮鹵味雞爪而出名,所以簡稱為「洪瀨雞爪」。雞爪那麼好吃的秘訣在於鹵制中的調料,是經過無數次的調試才逐漸形成的美味風味。口味微微辣,很有嚼勁,越吃越想吃,佐酒的最佳小菜。

肉燕

又稱為「太平燕」,有著「太平」、「平安」的象徵,因此福州人逢年過節或是辦喜事會點上一道。選用豬後腿的精肉,用上好的番薯粉經過嚴格精細的工序手工打制而成。圓頭散尾,形同飛燕。口感韌而有勁,味道鮮美。

土筍凍

土筍是野生於沿海江河入海處鹹淡水交匯的灘塗上,學名叫做「星蟲」的一種環節軟體動物,從沙子中取出土筍,放養一天後入鍋烹煮,待熬出膠汁後自然冷卻便成為「土筍凍」啦,入口冰涼感十足,與其他調料搭配享用,風味尤佳。土筍更是具有滋陰降火、清肺補虛和養顏等功能,受到大眾的喜愛。

石花膏

石花膏在泉州有上百年 歷史 ,至今仍廣受歡迎。石花膏採用生長於海底的天然植物石花草為原料,採摘極為不易。外觀類似果凍,天熱食之可清涼降火氣。 吃時店家用一把類似刨刀的工具,麻利地在固體狀石花膏塊上刮,把石花膏刮成均勻的細條盛在碗里,加上紅豆沙或是芋泥等


清真牛肉鍋點

清真牛肉鍋點是泉州回民喜吃的一種小點。用精麵粉糅作面坯,牛肉加姜剁成肉末作餡,包作餃子放平鍋時色澤金黃、底酥香脆,肉餡鮮美、入口爽滑,為清真名點。

大蝦米粉

只有在惠安崇武才能享受到這種美味,煮不糊的閩南米粉,加上具有當地特色的魚卷、蘿卜絲,配上有足兩根手指那麼粗的新鮮大蝦,還有嫩滑的瘦肉,讓人一碗怎麼吃得夠!

石獅甜果

石獅甜果為年糕中的上品。相傳明朝萬曆年間石獅已開始生產此種年糕。其主料有大冬糯米、白糖、蜜冬瓜、金橘、香料等,能存十五天不發霉。冬天放在糖里,夏天放在食油中,可保持四、五個月不變質。回鄉的華僑總要帶上一些石獅甜果到海外饋贈親友。

豬血湯

泉州的十大名小吃之一,簡簡單單的一碗豬血湯熬制起來也有一定的學問哦。以大骨熬湯,加入特殊香料,用大勺子將已經融成塊的生豬血放入湯中,需要注意火候的掌握。配上香菜、胡椒粉、蒜泥和酒調味,端上桌來,香味撲鼻,豬血光亮有彈性,吃起來爽口彈滑。豬血湯還具有良好的補血功能。

泉州咸飯

泉州的特色主食,種類繁多,有南瓜咸飯、蘿卜咸飯、五花肉丁咸飯等。主料有小米,南瓜,北瓜,紅薯,玉米粒等,別的食材可根據個人喜好添加。咸飯性涼,夏季火氣大適宜吃,小小一碗米飯能做到清涼,泉州不愧是個有著濃郁海濱風情的地方。

泉州 美食

泉州小吃自古就十分有名,早在唐代泉州港已是我國四大商港之一,到宋元時期一躍成為「東方第一大港」,人員和文化交流也促進了中外飲食文化的交匯。歷代泉州廚師都善於利用豐富的物產烹飪別有風味的菜餚。泉州許多普通家庭都能製作泉州 美食 百壽龜、白米龜、碗糕、鹼粽、芋果、元宵丸、桔紅糕、綠豆餅、嫩餅菜等日常小食點心,這些點心不僅造型美觀,而且味道清淡鮮美。泉州著名的小吃還有泉州肉粽、蚵仔煎、牛肉羹、石花膏、面線糊、土筍凍、崇武魚卷、薑母鴨等,五花八門,聞名遐邇。

泉州 美食 永春老醋:永春老醋又名烏醋,為全國四大名醋之一。早在北宋初年,永春發間即開始釀造老醋,其釀造技術獨特,選用優質糯米、高級紅曲、特等芝麻、白糖等為原料,是質地優良的調味品,並具開脾健胃,祛濕殺茵之功能。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泉州小吃德化名酒:「戴雲牌」十全大補酒,人參狀元酒和物質三鞭。以優質大米為原料,汲用閩中著名的戴雲山礦泉水,根據傳統處方,精選補益名貴葯材,採用傳統工藝和先進技術釀制而成。具有酒質醇和、葯香濃郁、酒度適宜、功能顯著的特點。產品多次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和福建省、泉州市優質產品獎,暢銷海內外。

泉州特色小吃泉州肉粽:泉州肉粽以香菇、蝦米、芋頭粒、栗子、豬肉(或雞肉)、糯米

等為原料,拌上鹵湯、蔥頭油,放在鍋里炒得又干又松,再與紅燒豬肉、生栗子攪拌均勻,用竹葉包好煮爛。肉粽要趁熱食用,吃時配上沙茶醬、蒜茸、紅辣醬等調料,更是美味可口。泉州肉粽最有名的為東街的侯阿婆肉粽店。

泉州 美食 深滬水丸:深滬水丸又名魚丸。其形狀有圓狀的、塊狀的或魚形的。它具有色澤雪的白晶亮、下鍋膨脹力強、質地堅韌、入口鮮美細膩等特點。系選用鰻魚、「嘉臘」魚等上等魚肉剁碎搗爛,與地瓜粉一起攪合製成的。來泉的遊客,無不對之嘖嘖稱贊。

泉州風味小吃元宵丸:元宵丸是泉州元宵節食品。主料以花生米、芝麻、白糖、冬瓜糖、蔥頭及果味作餡,在糯米粉中團皮,下滾水中煮熟。元宵丸皮嫩,餡甜,是冬令佳點。備受遊客歡迎。

泉州 美食 石獅甜果:石獅甜果為年糕中的上品。相傳明朝萬曆年間石獅已開始生產此種年糕。其主料有大冬糯米、白糖、蜜冬瓜、金橘、香料等,能存十五天不發霉。冬天放在糖里,夏天放在食油中,可保持四、五個月不變質。回鄉的華僑總要帶上一些石獅甜果到海外饋贈親友。

泉州傳統小吃石花膏:石花膏在泉州有上百年 歷史 ,至今仍廣受歡迎。石花膏採用生長於海底的天然植物石花草為原料,採摘極為不易。外觀類似果凍,天熱食之可清涼降火氣。吃時店家用一把類似刨刀的工具,麻利地在固體狀石花膏塊上刮,把石花膏刮成均勻的細條盛在碗里,加上紅豆沙或是芋泥等,舀一勺蜂蜜水,便是夏日的一道清涼特色小食。佐石花膏的料有很多種,蓮子羹、紅豆沙、綠豆沙、銀耳、棗糕、仙草蜜、芋丁、鮮果丁等。泉州天後宮附近的「秉正石花膏四果湯」店。

這自選的「四果」,可以是切成小塊的西瓜、菠蘿、哈密瓜、大紅豆、香芋、豌豆黃、薏仁、仙草蜜、銀耳、珍珠和蓮子,當然還可以是石花膏――這家店的招牌。

泉州風味小吃清真牛肉鍋點:清真牛肉鍋點是泉州回民喜吃的一種小點。用精麵粉糅作面坯,牛肉加姜剁成肉末作餡,包作餃子放平鍋時色澤金黃、底酥香脆,肉餡鮮美、入口爽滑,為清真名點。

泉州 美食 面線糊配油條:面線糊配油條是泉州的傳統早餐之一。其主要原料是以蟹肉、蝦等味美質鮮的海產品與大骨煮湯,再與面線煮成糊,卻要糊而不亂。吃的時候根據個人的喜好自行選擇添加蟹肉蝦仁等海鮮或大腸、小腸、鴨腱、豬肝、醋肉等多種配料,再撒上香菜、胡椒粉、蒜泥和酒調味,味道鮮美妙不可言。食街水門國仔 美食 店,以面線糊和豬血湯馳名,泉州人說起這兩樣小吃,都推崇這家小吃店。

泉州小吃牛肉羹:泉州的牛肉小吃,有非常悠久的 歷史 ,最出名的牛肉羹。牛肉煮羹,醇厚的牛肉香包含在湯里,還有湯里細細的姜絲,兩種香味一混合,香而不膩,口感倍佳。牛肉羹有軟羹和硬羹之分,最大的區別就是牛肉是剁碎了還是切片。像泉州牛肉羹、西湖牛肉羹都屬於軟羹,牛肉是碎末,牛肉羹呈淡紅色。

而福建晉江牛肉羹、石獅牛肉羹都屬於硬羹。

泉州 美食 晉江薑母鴨:在泉州晉江有一樣東西來到這不可不嘗,那就是做法非常特別的薑母鴨。砂缽底部放滿了厚厚的一層薑片,上面鋪著鮮嫩的野鴨,發亮的油色像巧克力一樣、潤滑的味道一定不亞於「洪七公」的叫花雞,香噴噴是遠遠不足形容其誘人的美味。薑母鴨40元左右一隻,較大名氣的是泉州 美食 街的「黃記薑母鴨」。石獅、晉江高速出口方向也有兩三家薑母鴨老店,其中高速晉江入口處吃正宗的張林薑母鴨頗受贊譽,很多人特地驅車前往。

泉州小吃大蝦米粉:只有在惠安崇武才能享受到這種美味,煮不糊的閩南米粉,加上具有當地特色的魚卷、蘿卜絲,配上有足兩根手指那麼粗的新鮮大蝦,還有嫩滑的瘦肉,讓人一碗怎麼吃得夠!

泉州風味小吃崇武魚卷:崇武魚卷是福建閩南一帶的一道名菜,正宗的崇武魚卷的主原料選用這里盛產的優質魚,以馬鮫、鰻、鯊等最佳。將手工精製而成的魚漿捲成一條條圓狀體,放進蒸籠以烈火蒸熟,其加工均勻度、發酵度及蒸煮火候都極其講究,令人百吃不厭。

泉州地方小吃洪賴雞爪:洪賴雞爪是泉州南安的特色,具體製作方法據說是秘密,絕對美味,皮特Q,味道除了咸,還有一股甘甜,連骨頭都可以吃出特別的味道。

泉州 美食 街:泉州 美食 街位於泉州市中心最繁華的豐澤區,薈萃泉州各縣、市和外地 美食 小吃,如泉州的肉粽、面線糊、海蠣煎,南安洪瀨的貽慶雞爪、官橋的狗肉和豆腐乾、晉江安海的土筍凍、永春的石鼓白鴨、德化的苦萊湯、過飢草湯等。泉州 美食 街上的水門國仔面線糊是公認的好味道。泉州人吃面線糊的時候往往也會叫上一根油條掰段拌在面線里吃,味道獨特。

泉州的 美食

1、白粬

白粬的大小就像銀元一樣,是大小一致的圓形食物,所以很多泉州人也把它叫做白銀。白粬的製作流程較為復雜,需要經過十道工序才可以製成,這樣做出來的白粬外觀潔白,口感滑嫩

2、燒肉棕

泉州特色小吃有燒肉棕,燒肉棕一直以來都是福建地區非常有名的小吃,而且當地製作 歷史 悠久,具有油潤而不膩的特點,其中的泉州燒肉棕在海內外都非常的有名,還被評為了中華名小吃。

3、山筍凍

泉州特色小吃有山筍凍,是當地的特有產品,它的主要原料是一種蠕蟲,學名為可口革囊星蟲,蟲體熬煮後放入冷水中就會凝結成塊,然後配上其它的配料即可食用,是非常著名的小吃。

薑母鴨

薑母鴨是發源於泉州的一道傳統 美食 ,「薑母鴨」不僅好吃,也是一種葯膳,營養價值極高,尤其是在秋冬季節,吃薑母鴨正好,滋補強身,溫而不燥。

5.醋肉

醋肉是泉州特色小吃之一,是油炸 美食 ,將豬肉切片加入糖,鹽,醋,蛋清等調味料腌制一段時間,然後放進油鍋裡面炸一炸,地道的泉州醋肉採用的是純瘦豬肉,色澤金黃,外酥里嫩,還散發著醋香味。

南俊巷,華大學生街,東街這幾個地方 美食 較地道。

❸ 介紹一種風味小吃,突出它的色,香,味,形

油炸臭豆腐

這是江南冬天特有的地方小吃。

小的時候,一放學就往街上跑,當然,這是在口袋裡有幾個錢的時候。穿過小巷,翻過小橋,就可聞到油炸臭豆腐的香味。經營油炸臭豆腐的是個瘦瘦的老人,眉毛鬍子全白了,他總是挑一副擔子,擔子其實是木頭做的箱子,前面一個箱子放著臭豆腐、醬油、辣椒醬和一疊小盤子,還有一個罐頭瓶,裡面插著幾雙筷子。後面一個箱子安放著一隻小煤爐和一口鍋。

老人總是站在街的拐角,專心致致地油炸臭豆腐。從沒有聽過他的吆喝聲,但總有許多食客尋著香味而來,在他的小擔子前站成一圈。他的臭豆腐很有特色,乍看上去黑不溜湫,和別的臭豆腐沒有什麼兩樣,但一入鍋再一出鍋,就變得金燦燦、香噴噴,塗上一層醬油或辣椒醬(他的辣椒醬是自製的,紅艷艷的,辣得香,辣得舒服),黃黃紅紅,煞是好看。小心翼翼咬上一口(因為非常燙),外黃內白,外酥內嫩,香辣刺激,此時已不是在吃而是舌頭打著卷往下吞。

老人一次總是只炸幾塊,炸好幾塊賣幾塊,所以等的人都是一個吃,其他的人共同行注目禮。吃油炸臭豆腐的人大多是女人和孩子,真的很奇怪,江南女子都是不吃辣的,但一到這擔子前就都變成「辣妹子」了,辣椒醬塗了厚厚的一層還要塗,女人此時也不管斯文了,直吃得嘴唇通紅,涕淚交加,熱汗直冒。老人只是不住地說:辣得結棍,勿要吃得格許多。說歸說,他也不去阻擋。所以,老人的辣椒醬每天都要消耗一瓶。

那時,我父親每月給我五毛錢,至少有一半的錢是貢獻給臭豆腐了。一塊臭豆腐一分錢,吃完一塊,這一天才能安靜下來。有時候沒有計劃好超支了,那麼,我就剋制住自己不往那裡跑,怕自己的眼睛裡會長出鉤子來。不過,那樣的時候,只要我不小心溜到老人的擔子前,老人總會洞察一切,好象發現了我的口袋裡沒有半分錢,就會笑眯眯地炸一塊最脆最嫩的送給我吃。不好意思白吃,等下個月父親寄錢來的時候,我馬上就去還給他,老人也收下,但必定多炸一塊臭豆腐給我。

離開那個江南小城二十多年了,我再也沒有吃過那樣美味的油炸臭豆腐(雖然我在其他江南城市也吃過油炸臭豆腐,但是味道好象總是差了一點)。它總是出現在我的夢里,和它一起出現的還有那個連名字都不知道的白鬍子白眉毛的瘦老人。

肉骨頭粥

我只吃過一次肉骨頭粥。

那是江南冬日的一個星期日的早晨,一向節儉的舅母突然提出帶我去吃肉骨頭粥。我受寵若驚,一路屁顛屁顛地緊跟在她身後,生怕她又突然改變主意。

沿著青石板路,穿過熙熙攘攘的菜市,拐進一條小巷。遠遠看見一個小鋪子飄出陣陣白霧,還聽到鐵勺敲鍋沿的聲音。舅母領著我走進這間鋪子,鋪子里已經座無虛席。大家都在唏哩嘩啦地喝這叫肉骨頭粥的東西,好象這東西真的很好吃。

老闆娘把我們領進里間的灶旁,滿臉歉意地說:「就在這里吃吧。」老闆娘是一個40來歲的女人,頭發齊耳,一絲不苟地用黑色的發卡別在耳後。我生怕舅母臨陣脫逃,趕緊自做主張說:「可以可以。」結果招來舅母兩個白眼。「好吧,來一碗肉骨頭粥。」老闆娘一手抄起大鐵勺,一手揭開大鍋蓋,頓時一股熱浪席捲著肉粥的香味撲鼻而來。她用大鐵勺在鍋里攪了攪,盛了一大碗粥遞給我。這碗粥是灰白色的,米已經煮得不見原形,粥面上還點綴著幾小塊肉骨頭。我小心翼翼地嘗了嘗,嗯,香香糯糯,黏黏呼呼。真的不需要「吃」,只要喝就行了。我就這樣站在大灶旁,端著大碗,呼啦呼啦地喝著有生以來第一次肉骨頭粥。最後還像小狗一樣把那幾塊肉骨頭啃得乾乾凈凈。那碗粥花了舅母5分錢。

後來,舅母告訴我,煮肉骨頭很麻煩。先要把肉骨頭(連著些肉的骨頭)煮上幾小時,然後再把新米淘好放進去,再煮。不能煮焦,關鍵是要掌握火候,細火慢熬才行。最後放上鹽和味精。所以,一般家庭是不做肉骨頭粥的,費時費力還不經喝。她還警告我,街上的肉骨頭粥不能多吃,因為有的老闆為省錢把客人吃過的骨頭,又重新放進鍋里煮。也不知她說的是真是假。反正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吃過肉骨頭粥,不是因為害怕不衛生,而是口袋裡的錢還不夠分配的呢。

不過,我還是經常到那家肉骨頭粥鋪去,主要是想看看她們怎麼處理吃完的骨頭的。可老闆娘好象明白我的意圖,總是笑眯眯的招呼我:「小姑娘,來吃一碗啊。」然後,我撒腿就逃。

陽春面

陽春面名字挺好聽,很高貴的樣子,其實是江南老百姓最愛吃最便宜因而也最能爽氣掏錢的大眾麵食。《上海的早晨》中資本家徐義德為了逃避公私合營裝窮,叫小伙計送的午飯就是這個陽春面,可見,陽春面是屬於勞苦大眾的專利。至於為什麼取這樣一個陽春白雪的名字,可能是取其反義吧,但我敢肯定,取這個名字的人絕不是下里巴人。

二十多年前,舅舅一家好象特別喜歡吃陽春面,每到星期天,舅舅就必定帶領全家到鎮上的面館去吃陽春面。兩個表弟興高采烈,但我卻很不喜歡。陽春面上除了撒一些蔥花就沒有別的了,光溜溜的,一點味道都沒有,吃了第一口就不想吃第二口。每次我都沒有方法把一碗陽春面吃完,我總是旁敲側擊地提醒舅舅還是吃餛飩好,至少還有點肉味。但舅舅堅決不肯,說餛飩太貴,又不經吃,同樣一角錢,陽春面吃得飽飽的,而餛飩卻只能塞牙縫。舅舅的牙縫好大。不喜歡吃,但每個星期天都得陪舅舅全家去吃,因為這是他們的節日,整整六天他們都在等著這一天。鎮上那家面館都認識舅舅,每次一來不用吩咐,就很快端上陽春面來,然後,舅舅一家就開始埋頭苦幹,並製造出幸福的聲響來。每當此時,我就望著面前的陽春面愁眉苦臉。

陸文夫在《美食家》里專門提到過陽春面,說第一鍋的陽春面最清爽最可口,因此,很多人都趕早去吃頭湯。我想,舅舅們吃得絕對不是這種陽春面。但不管怎麼說,我對陽春面是沒有興趣的了,胃口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倒了。

光餅

光餅是福州的小吃。據說是記念戚繼光而來的,總之和這位民族英雄有一定的關系。

小的時候總喜歡站在高高的桶爐前面,看師傅做光餅。做光餅的師傅到處都有,一個案板,一個爐子就是全部的道具。光餅師傅把袖子卷得高高的,把放了鹼水和鹽水的面團摔得啪啪作響,然後分成一個一個劑子,用手左右一拍,一個小圓餅就出來了,再用一根竹簽往中間戳一個小洞,就勢往桶爐內壁一貼,等著吧,不一會,爐內就飄出香味來。估計差不多了,光餅師傅就用小鐵鏟利索地一鏟,焦黃的光餅就跳出來了。

這光餅硬梆梆、黃通通的,咬得很費勁,沒有一口好牙和頑強的拼搏精神是對付不了它的,但一旦入口就越嚼越香,越香越嚼,最後總是吃了一塊還想帶走第二塊。光餅耐嚼還耐儲藏,放它十天半月沒有問題,堅韌不拔,很有民族氣概,可能這就是它和戚繼光的關系吧。光餅很便宜,一分錢一塊,那時經常光顧光餅爐,買上一兩塊,一路嚼著上學校。

冬天光餅師傅比較幸福,守著爐子暖烘烘的,夏天就苦了,赤膊上陣還是大汗淋漓,汗水滴在爐子上嗤嗤作響。我就不敢買了,因為那光餅里必定也有光餅師傅勤勞的汗水。

前段時間,在福建「老鄉」處提到光餅,他們都說那玩意好吃而且對牙齒有利,經常嚼嚼絕對比「白箭」「綠箭」效果好。但不知現在還有沒有了,都好多年沒有吃過了。但願,這光餅爐子還能在福州的某個街角看到。

芋頭果

芋頭果是福州的早點之一,也稱三角糕。據說是把檳榔芋煮熟後剝皮碾成糊狀,再摻入米粉揉合而成。然後,切成一塊一塊三角形狀,放到油鍋里去炸,直炸得兩面焦黃,出鍋。吃的時候,用一張紙包著芋頭果的下端(因為很油),以一個角為突破口,咬一口,外焦內嫩(內色灰白),還有一股芋頭的清香,嗯,味道好極了。

炸芋頭果的攤子也是到處都有,每天一大早,就可看到街頭巷尾支起的一個個攤子,煙霧繚繞,香氣四溢,買芋頭果的人端著碗或提著小竹籃,等著芋頭果出鍋。往往炸出一鍋就買出一鍋。但也有買不完剩下的,擱一兩個時辰也不要緊,吃起來還是很香的,它不象油條,登陸不久就成了嚼不爛的老油條。所以,賣芋頭果的攤主都很自得,有時候上午九十點鍾了,還不見他們收攤子,慢悠悠地守著還沒有賣掉的幾塊芋頭果。他們知道總有肚子容易餓的人自會尋香而去。

福州的市民通常是一碗鍋邊糊外加一隻芋頭果就解決了早飯問題,既好吃也實在,吃完後,打一個飽咯去上班,這革命干勁足得沒法說。

鍋邊糊

一次在辦公室里和同事們侃吃,我說要論吃,還是福州的鍋邊糊好吃。他們齊聲問:什麼叫鍋邊糊?這幫平日里吃遍天下無敵手的傢伙竟然也有不知道的東西。我得意洋洋地開始向他們介紹福州小吃——鍋邊糊。

鍋邊糊在福州乃至福建許多地方都有,但在外地我卻從來沒有看到過,不出產的原因可能是外地沒有一種叫「蝦油」的調味品,而鍋邊糊沒有加蝦油就不成為鍋邊糊了。

鍋邊糊的製做很復雜,要先把大米淘凈浸泡幾小時,然後磨成糊狀待用。支一口大鍋,煮上一鍋湯,湯里放上蝦米、蟶干、香菇、蔥、蒜、芹菜,最後放進必不可少的蝦油若干勺,這濃湯就做成了。這還沒有完,萬里長征第一步。將湯倒出另裝,下清水若干燒到七成熱時,鍋邊抹勻花生油,然後舀一碗米糊繞鍋澆一圈,蓋上鍋蓋。三分鍾後見鍋邊米漿起卷時,用鍋鏟鏟入清水中,再加入清水,重復上述行為。當最後也就是第四次澆完時,放入一份濃湯料,並視情再加入蝦油等輔助調料。煮熟後盛放在另一口鍋中,用微火保持溫度,待售。

總之這是一個循環反復的過程,沒有耐心是做不成的。所以,一般家庭是不做鍋邊糊的,要吃就到街上去買。福州的大街小巷飯店小攤都有買,而且很便宜。鍋邊糊味道特別,海鮮味濃,每片米糊都打著卷,白白的,象一管管青蔥,非常爽口,再配上黃黃的蝦米、蟶干,黑黑的香菇,綠綠的蔥蒜,色澤鮮明,令人食慾大開。

聽到這里,同事們的喉嚨都動了一下。然後商量,什麼時候能去福建出差,一定要去嘗嘗這鍋邊糊。我補充說,在福建,鍋邊糊都是作為早點和茶餘飯後的點心的,並不把它當正餐,大概它是管吃不管飽的緣故吧。想想本地品種單一而又甜得發膩的小吃,大家都說:福建人民真是幸福。

是啊,福建人民真幸福。

餛飩

我想,大概沒有什麼小吃有餛飩那麼普及和名稱多樣了。餛飩在福建叫扁肉;在四川叫抄手;在雲南廣西一帶叫雲吞;只有在江南才叫餛飩。

內容差不多,形式卻有些差別。福建的餛飩注重鮮,加蝦油是它的一大特色。小時候總是被喜歡吃餛飩的母親支出去買餛飩,買來買去,也就買出經驗來了。知道街頭的那家餛飩味太濃,吃完後就要趕緊灌開水;而街尾的那家餛飩味道尚好,就是只見皮不見肉;最好的是穿過幾條街的那家「野」店,說它野,是因為時開時不開的,好像全憑主人興趣。這家的餛飩量足味最地道,每隻餛飩雪白剔透,中間一點紅紅的肉餡若隱若現,再配上幾粒蔥花,就好象一池秋水中的白蓮。福建的餛飩一般都很節儉,一根小木棍往肉泥上一點再往餛飩皮上一翻,一隻餛飩就完成了,往往一盤肉泥可以對付一天所要出售的餛飩。吃餛飩的一般都是女孩子,她們可以不計較得失,慢悠悠地翹起蘭花指,用小調羹小心翼翼地舀起餛飩往櫻桃小口裡送。所以,較之其他小吃,福建餛飩更顯得女人味一些。

而四川餛飩則個性鮮明,陽剛味十足。首先一大特色是沒有湯,第二大特色是辣得過口不忘。那一年去成都調研,特地拜訪「抄手」,誰知端上來的是幾只乾巴巴的結結實實的餃子狀餛飩,上面還澆了一層紅彤彤的辣椒油。仗著本人吃辣還有一些功底,掙扎著把這碗「抄手」給吞了。結果,除了辣,我已經不記得它還有沒有其它味道。

江南一帶,餛飩是最常見的小吃,這里的餛飩分為大餛飩和小餛飩兩種。大餛飩里餡比較多,有鮮肉的也有青菜的,但它又不同北方的餃子那樣皮厚餡足,江南人總是不肯象北方人那樣乾脆利落地做出餃子風格,他們總要保持餛飩的傳統,哪怕再大一些,小家碧玉的本色不變。江南大餛飩是放大了的小餛飩,樣子象修女的帽子,湯多量也足,一般人吃一碗也就有了七分飽的感覺。

正宗的江南小餛飩是最具江南文化味的,皮擀得講究,貼著碗能看到碗里的花紋,真正是薄如蟬翳。肉要精瘦的,處理得細膩無渣,燒好後的餛飩,皮子晶瑩舒展,「白里透紅,與眾不同」,象一隻只美麗的白蝴蝶 。這時候的注意力就不會在吃上了。不過,這樣的小餛飩現在已經不多了,做的人和吃的人好象都已經缺少了這份精緻的心情。取而代之的是滿街都是的大眾小餛飩,簡單一裹,完事,連皮也不擀了,買現成的。

在北方讀書的時候,思念餛飩(福建的江南的),思念得咬牙切齒。北方同學很不以為然,說,那有什麼好吃的?清湯寡水的,不如咱北方餃子實在。

是的,要想實在,吃北方餃子;要想苗條,吃江南餛飩。

羊肉串

很奇怪,我向來不吃羊肉,但對羊肉串卻來者不拒。

第一次吃羊肉串是在北京。那一天,從北京圖書館查資料出來,拐到白石橋附近,那裡有一片飯店餐館和小吃攤點。先買了仿膳食品窩窩頭,吃得直冒酸水,發了一通諸如慈禧太後的胃口怎麼這么好對付之類的牢騷後,就站到了烤羊肉串的攤子前。並沒有想要吃,的的確確是被那種香里帶膻的味道吸引過來的。

同學也是南方人,不吃羊肉,但他敢想敢乾的精神令我佩服。他先買了三串,然後視死如歸地說:「我先吃吃看。」他小心翼翼地先咬了一口,翻翻眼珠,接著就加快了頻率。我盯著他上下翻飛的大嘴,直問:「哎,別顧吃啊,到底好吃不好吃?」他「嗯嗯」地一氣吃完了三串,才摸摸肚子很滿意地說:「不吃真傻。」趕緊掏錢,一手抓一把,這串咬一口,那串咬一口,真的很好吃,肥而不膩,焦香十足,還有一種特有的,說不出來的怪怪的味道(後來才聽新疆的同學說,那是孜然的味道)。我們就這樣邊走邊吃,吃完了,就地再買,反正羊肉串攤子到處都有。直吃得飽咯里都帶羊膻味,不能再吃了,再吃下去,我們非得變成草原牧民了。

本來以為羊肉串就是這樣好吃了,誰知新疆的同學說:那算什麼羊肉串?真正好吃的是咱們新疆的羊肉串,那可是羊肉串的老家。第一次那麼羨慕新疆人,真正覺得新疆是個好地方。

咱也沒有機會去新疆啊,就把北京的羊肉串當新疆的吧。

回到南方後,也見過羊肉串,但不僅外貌小里小氣,味道也完全變了樣,如果說北京的羊肉串是仿名牌,那麼南方的羊肉串就是假冒偽劣了。也有例外,一次到南京出差,在新街口發現了久違的羊肉串,那味道,那相貌和北京的一樣。我又一次站在南京的大街上不顧斯文地大嚼起來。以後只要去南京,都要想方設法地溜到新街口去過過癮。

但總是心有不甘,有事沒事總鼓動頭兒:「咱們也到烏魯木齊去開個讀者作者聯誼會?」

羊肉泡饃

有了羊肉串墊底,去西安吃羊肉泡饃的時候就好象有了膽量。

看過雄赳赳氣昂昂的兵馬俑,摸過楊貴妃的洗澡池,躲過小商小販的圍追堵截,吃過田裡剛採下來的草莓,當然也爬過大雁塔和古鍾樓,接下來就是品嘗西安小吃的時間。

西安小吃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是肉夾饃和羊肉泡饃。不過,肉夾饃我連看都不看,一塊大肥肉塞在一塊大餅里,肥油直冒,盡管肉饃的主人說怎麼怎麼好吃,我就是吃不下去。不是怕胖,而是從小就不吃肥肉。肉夾饃是放棄了,但羊肉泡饃是一定要吃的。

於是就去找。在古樓附近轉來轉去,轉累了就在一個小攤子上坐下來。坐定後才發現對面一個老頭在專心致致幹活:把一塊硬硬的饅頭掰成顆粒狀。他神態專注地不緊不慢地掰呀掰,掉下來的粉末都用小指捺到嘴裡。他在幹嘛?是不是牙口不好?正想著,又見老頭把掰好的產品倒進一個盛滿濃湯的大海碗里,那碗濃湯頓時就變成了一碗漿糊。老頭有滋有味稀里嘩啦地喝完了這碗漿糊,站起身子,抹了抹沾在鬍子上的殘留物,打了個響亮的飽咯,滿臉都是幸福感。突然好象明白了什麼,趕緊找來伙計問:「那是什麼?」「羊肉泡饃啊。」老天,這糊里糊塗的東西就是大名鼎鼎的羊肉泡饃?小的時候就最恨把饅頭放進湯里 ,軟不啦及的,要口感沒口感要味道沒味道,再好吃的饅頭再好喝的湯都給攪渾了。

所以,很遺憾,在西安最大的收獲是買了一堆民間工藝品,而在吃上,卻是一片空白。

看了賈平凹寫的陝西小吃,其中花了大量的筆墨形容羊肉泡饃的精彩,但我還是沒有被他煽乎得流出口水來。這在我看關於吃的書籍的歷史中是少見的。

朝鮮涼面

初到東北,第一次看到正宗的朝鮮人和朝鮮文字還是大驚小怪的,後來看多了,就見怪不怪了。然後就開始琢磨如何深入了解朝鮮民族文化,比如,他們的飲食文化,更具體地說,如何吃遍學校周圍的朝鮮小吃店。

於是,先去朝鮮泡菜攤子前偵察一番,和買泡菜的朝鮮族老大媽套近乎,問:「道拉及是什麼意思?」朝鮮族老大媽真的很象《奇襲》里的老大媽那樣慈祥,她不僅耐心地回答我的幼兒園水平的問題,還推薦我買了朝鮮泡菜的代表作——桔梗。嘗了桔梗後,對朝鮮小吃就有了信心。

那一天,零下18°,屋外早已是灰白兩色世界。從澡堂出來,頭發一會兒就凍成柴火棒。並不覺得冷,只是渴得慌。就到處找有水源的地方,後來發現一面「朝鮮涼面」的幌子正迎風招展,涼面?正好解渴。一頭扎進去,裡面已是高朋滿座,人人都端著一個大海碗往肚子里灌涼面,很舒服的樣子。於是也要了一碗。等端上來後,才覺得好象有點不對勁。鮮紅的面湯上波瀾不興,面條當然是潛伏在湯底的,只是這湯,怎麼看都好象是剛從自來水龍頭里出來,冷不說,還有股漂白粉的味道。懷疑歸懷疑,我真的太渴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喝了再說。結果,渴是解了,但我體內的那點余溫可全給帶走了。一路跑著回到宿舍,又是捂熱水袋又是灌開水,折騰了半天,才把胃裡的那塊冰坨融化掉。

我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東北人和南方人本來就不一樣,他們冰天雪地里可以吃凍梨吃冰棒,那是因為他們有從小就鍛煉出來的堅強的胃。所以他們可以裹著大棉襖吃涼面,而我,只能在穿短袖的時候。

但,我還是沒有勇氣再去品嘗朝鮮涼面了。甚至一想到這四個字,我的胃就開始冒涼氣。

不怪朝鮮涼面,只能怪我自己。

道口燒雞

說來慚愧,自己在外求學幾年,大部分的注意力花在吃上。究其原因,一是學校食堂乏味的飯菜,使自己時常處於飢餓狀態;二是天性所致,「民以食為天」嘛,自己當然也不例外。

於是,剛到長春不久,就打聽到「道口燒雞」挺有特色,忙親臨考察。果真,擺在櫥窗里的燒雞肥嫩嫩、黃燦燦、熱騰騰,撒發著迷人的香氣,又看到買燒雞的人排成了長隊,更證實了此燒雞的名不虛傳。此後三年間,只要錢包里有點余錢,便忙不迭地往燒雞店送,買不起整隻就買半隻;買不起半隻就買雞雜碎(雞肝、雞卵等構成,便宜而味極佳,是窮學生最親睞之物)。那種拎著一小袋燒雞走路的愉快,無法言喻,只覺得生活在那一刻是多麼美好。此時若去攻讀書關,再厚的「磚頭」也能毫不費勁地「啃」下來,這就是「道口燒雞」的威力。有時,人的胃口會比腦袋重要得多,換句話說,就是物質有時也能毫不客氣地戰勝精神。

逢到宿舍里的女同胞過生日,無例外地都要買只「道口燒雞」以饗大家。雞上檯面後,往往還沒等打開塑料袋,大家就已經操起傢伙躍躍欲試了。那香噴噴、熱騰騰的燒雞,嫩而無渣,連骨頭都是酥的,一塊雞肉在舌頭上還來不及停留就溜進肚子里去了。而此時往往有師兄師弟尋著香味不請自到,說句「生日快樂」就一屁股坐下來大嚼起來。那時候,要求師兄師弟辦事或反過來他們求我們辦事,都言不二價:一隻道口燒雞。

在長春的三年,可以說是伴著「道口燒雞」的香味渡過的。(雖不能常吃,但離學校不遠的一家燒雞店每天毫不吝惜地飄來的香味,使我們的讀書生活變得有滋有味起來。)

臨畢業的時候,有人告訴我,有一家大餅店專營夾肉大餅,味道好得沒法提。可惜沒有機會了。要不然,現在又會有一樣好吃的供我回味了。

❹ 福州話「一哦一」是什麼意思呀

把我的事跟別人瞎講。」
3!
福州話
呀咯,但這個福州話的「很樂」並非單純很高興、「你
呀咯
啊。
例如、這調皮的小孩
呀咯:「你
呀咯
啊。
2,擔心你爸一會揍你,直譯成普通話為「很樂」、媽媽,結果被司機教訓了一頓;比較接近「作死」的意思、很快樂的意思,在路旁用小石子扔過往的車輛:
1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