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哪裡有賣茶梗
擴展閱讀
廈門的蚊子都是什麼 2025-01-15 13:02:07
北京加盟品牌火鍋怎麼選 2025-01-15 13:00:23
深圳哪裡批發香水 2025-01-15 12:58:57

福州哪裡有賣茶梗

發布時間: 2024-09-22 23:39:48

Ⅰ 你好 ,請問你說的那些茶葉市場 有收購茶葉的嗎

五里亭南方茶市、海峽茶都、金山茶城、火車站東浦茶葉市場,漢唐文化中心茶葉市場
很多茶店都會收茶葉。關鍵是你得有好茶葉。現階段的茶葉有些離譜,主要靠關系。

目前福州有五里亭南方茶市、海峽茶都、金山茶城、火車站東浦茶葉市場等茶葉批發市場,迅猛擴張的福州現有近5000家茶葉店,光今年以來,福州茶葉單體店增加了800家左右。福州茶葉真的如此暢銷?記者對擴張不斷的茶葉市場進行走訪發現,雖然茶葉市場不斷擴張,但真正能賺錢的並不多。
批發市場熱,經營卻慘淡,平均每天不超過5個人逛
記者從福州茶葉界了解到,自去年以來,福州的茶葉連鎖店紛紛在福州展開圈地戰,一時間名店街、六一環島、五一廣場陸續冒出了三個茶葉連鎖店比較集中的街區。今年以來,福州金山茶城、火車站東浦茶葉市場、南方茶市、漢唐文化城接連招商。由於開店成本不斷提高,招商的情況並不盡如人意。據海峽茶都業內人士介紹,以五里亭茶葉市場為例,去年年初,新開一家經營面積30多平方米的茶葉店,初期投入只要7萬元左右(押金2萬、裝修2萬多、設備購買3萬),加上後期茶葉進貨款,只需10多萬元就可啟動一個店面,而今年經營同等面積的茶葉店,投入資金需20萬元左右,幾乎翻了一倍。
目前,福州東浦茶葉市場共40多家店面,但大都是慘淡經營。一茶葉店店主老李說:「市場去年開始招商,22平方米的店面每月租金1500元;今年1月進駐,裝修後2月份開業。別看這樣一個小店面,押金就要2萬,裝修1萬多,設備購置3萬多;開業共投入了7萬元左右。但最頭疼的是,由於市場人少,每天到市場里逛的人,平均不超過5個,所以生意並不像許多人想像的那樣,只要開一家茶葉店,就可日進斗金。」
福州金山茶城的一位茶葉店老闆說,這里有時十天半個月都賣不出一斤茶。記者采訪發現,這里的生意清淡,40多家店面中竟有5家大門緊鎖,有好幾家茶葉店因沒有生意掛出「轉讓」牌子。記者觀察了大半天,這里果真沒有一個顧客進入市場采購茶葉。
而位於長樂北路的漢唐文化中心茶葉市場,今年9月開始招商,但由於房子租金價格偏貴,主幹道兩旁100平方米的店面每月租金達到了1萬元,所以招商並不火爆,目前與開發商簽約才過半。
茶葉店老闆打腫臉也從不說賠錢
福州市內茶莊遍布,茶葉店真的是到了三步一店的程度,一消費者看到滿街的茶葉店時發問,真有那麼多人買茶葉嗎?想不通開茶葉店真有那麼賺錢嗎?就算暴利到一盒茶葉數千元,買一盒也夠喝上一段時間了,有錢人有那麼多嗎?有錢人也未必喜歡喝茶,就算有幾個有錢的想喝茶的,滿街的茶店一家一個月能賣出多少?每個月房租這費那費的,真想不通啊?
一茶葉店的老闆一臉苦笑道出了真情。鐵觀音秋茶毛茶進價從幾十元到三五百元不等,商家在剔除茶梗、黃片以及篩漏茶末後,扣除將近三四成的損耗,凈茶成本相應高了30%—40%。比如300元/公斤的毛茶,以四成折率計算,凈茶成本為500元/公斤。零售時,還得加上店租、水電費用、人員費用以及包裝費用等。
但記者在調查時發現一個現象,大多數開茶葉店的老闆在談到經營收益時,都會說開店賺了多少多少,很少有說賠了多少的。記者的一位朋友前幾年開了一家茶葉店,盡管店面的位置不算差,但每年都要從家裡搬錢來維持店裡的開銷。但在與別人談起經營狀況時,他總要打腫臉充胖子,說一年可賺上個十萬八萬的,從沒向別人透露過真實的經營情況。據這位朋友說,干這行的人你只要問他一年賺多少,都不會讓你「失望」。
但業內人士都知道,開一家茶葉店,至少前3年是在做賠本生意,至於3年後是否能賺錢,還要看茶葉店的經營狀況了。
一位曾經從事茶葉多年的施先生說,究其原因是,商家打腫臉充胖子,一是為了給人製造出其經營的茶葉店生意興隆;二是一些茶葉店為了拉更多的人,加入其加盟店,製造這樣一種虛假的賺錢效應;三是商家出於炒作的目的,故意誇大市場消費需求,為日後店面轉讓獲利創造條

Ⅱ 福建各類品喝茶風俗

福建人種茶、喝茶已有千餘年前史。宋代始,武夷山茶即已蜚聲域內。《閩小記》稱:「建州貢茶,自宋蔡忠惠(按:即蔡襄)始。」(清·周亮工《閩小記》卷1《閩茶曲》)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稱喝武夷茶後有「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之感。范仲淹更以「溪邊奇茗冠全國,武夷仙人自古載」的詩句贊譽武夷茶為仙品。因而古人有「江南之茶,唐人首重陽羨,宋人最重建州」(明·許次紓《茶疏》)之說。宋代,武夷山樹立御茶園。從明代開端,泉州府所產烏龍茶也成為貢茶。明正德年間,僅南靖一地,年貢茶葉76斤。清代以來,跟著茶葉轉輸入歐,福建茶葉更名揚海外,英國人尤嗜閩茶,在英國詩人拜倫和愛德華·揚的詩行中均呈現「武夷茶」的姓名。據茶葉教授考證,歐洲人的「茶」字讀音與閩南方言茶的發音有直接的俗緣聯系。閩南區域稱茶為「TAY」,荷蘭人購回福建茶時,便依據廈門音將茶譯成拉丁語的「Thee」。其他歐洲國家均效法之,如英語稱茶為「Tea」,法語為「The」;德語為「Thea」丹麥、瑞典為「Te」,均為「Tay」之轉音。
福建既是茶之王國,福建人對茶天然情有獨鍾。閩南民間有「寧可百日無肉,不行一日無茶」的俗話;閩北山民也有「寧可三日無糧,不行一日無茶」的俗話。在許多當地,大家均有遲早喝茶的習氣,對茶的眷戀簡直到了迷醉的境地。大抵上,閩南人嗜烏龍茶,福州人好花茶,閩北人喝烏龍茶和綠茶,閩東人則飲綠茶。因而,八閩構成富於當地特色的茶文化。福建人喝茶,從茶具、水質、用茶品種到斟飲的各個程序均備極考究。唐、宋時興的「鬥茶」遺風在各地仍歷歷可尋。其間以閩南人的「茶道」和客家人的「擂茶」最見功夫。
閩南茶道
據《閩雜記》載:清代「漳、泉各屬,俗尚功夫茶。用具精巧,壺有小如胡桃者,名孟公壺;杯極小者,名若琛杯。茶以武夷小種為尚。有一兩值番錢數圓者。飲必細啜久咀,不然相為嘲笑。或謂功夫乃君謨之誤,始於蔡忠惠公也……故尚此茶,取其飲不多而渴易解也。」(清·施鴻保《閩雜記》卷10《功夫茶》)喝茶既為時髦,所以「彼誇此競,遂有鬥茶之舉。有其癖者,不能自製,甚有士子終歲課讀,所入缺乏以供茶費。」(清·道光《廈門志》卷15《風俗記》)另據《龍溪縣志》載:「靈山寺茶,俗貴之;進則遠購武夷茶,以五月至則鬥茶。必以大彬之礶,必以若琛之杯,必以大壯之爐,扇必以琯溪之箑,盛必以長竹之筐。凡烹茗,以水為本,火候佐之。水以三叉河為上,惠民泉次之,龍腰石泉又次之,余泉又次之。窮山僻壤,亦多耽此者,茶之貲歲數千。」(清·乾隆《龍溪縣志》卷10《風俗雜俗》)清代的這些喝茶把式一向沿續至今。
閩南人喝茶考究「水、火、茶具」三要素。茶具中的壺、杯、盤,或方或圓或扁,多式多款,上鏤山水人物及花鳥,小巧精美。閩南人以為,茶具越用越寶貴,常年泡茶之壺,壺內「結牙」(即茶垢),老輩人說「結牙茶壺」即便不放茶葉也能泡出茶香;還有誰家「結牙」多,誰家最有禮的說法。因而,若頑童不小心摔壞「結牙壺」,白叟極為疼愛。水以泉流為佳,民間有「山泉泡茶碗碗甜」之說。火則以炭火為主,燒水至「三沸」再置於「蓋甌」中沖泡。總歸,舊時「茶房四寶」(潮州爐、開水壺、小茶壺、小茶杯)如今仍為家家必備之物。大家喝茶「功夫」之細,與清代並無二致。
閩南一帶,客人降臨,主人必拿出「茶米」,泡出一小壺濃茶,口稱「泡tay,泡tay。」(tay即茶)熱心地約請你喝上幾杯,然後再拉家常,俗稱「喝上兩杯再說」。客來無茶等於失禮。閩南人心目中乃至茶重於酒,故同安一帶有「寒夜客來茶當酒」之說。待客多用安溪鐵觀音、毛蟹、梅占、黃旦、水仙等烏龍茶佳茗。泡茶時,先將壺水燒沸,然後將小茶壺及口不盈寸的小茶杯燙熱。沖泡時,壺口距茶壺約1尺余,倒茶時手卻放得很低,稱之為「高沖低斟」。這溫壺、燒壺、運壺、倒茶的規程趁熱打鐵,自成妙境。所砌之茶,水色金黃,幽香撲鼻,回味甘醇。尤其是那倒茶,幾個茶杯相挨,要來回斟至七八分,謂之「關公巡城」,最終幾滴濃茶,也要分滴各杯,稱「韓信點兵」。主人給誰添茶,誰便要以右手中指、食指三叩桌面。聽說當年乾隆帝微服出訪,為大臣倒茶。大臣誠惶誠恐,用兩指三叩桌面,以示兩腳跪地三叩頭。相因成習,遂成了閩南及廣東潮汕一帶茶俗之一。這一風俗泉州最顯著,惠安、晉江一帶叩指次數較少。
閩南「茶道」除「飲」之外,還很考究「品」,品茶時要眼、鼻、口並用,色、香、味同辨。一些當地待客品茗時頭遍茶還要倒掉。品時,要小口相呷,形如啜酒。整個「品」、「飲」進程進退有節,收支如儀。
閩南人還有飲早茶之習。同安俗雲:「朝晨一杯茶,賽過吃魚蝦。早上茶一杯,勝似吃雄雞。」同安人喝早茶習氣配油條,而廈門人則以油條、炸棗、發粿、花生糕、貢糖等為「茶配」,考究的「茶配」有龍海的「雙糕潤」,南靖的「米香」,平緩的「枕頭餅」。吃早茶通常在家中,也有上「茶桌仔」(即茶室、茶館)的。因早茶能醒胃健脾,近年省內大中城市有些居民也盛行喝早茶。
此外,閩南及閩北一些當地還有一種以中草葯與茶配製成的茶餅。閩東霞浦人稱之為「草茶」,具開胃消食、健脾提神及醒意圖成效。很受當地人喜歡。
閩南之外,各區域喝茶的道道也許多。福州人喜飲「明前花茶」(即以清明前的青綠茶為茶坯,與茉莉花合制的茶)。這種茶福州人簡直家家必備。茶具則不似閩南那般考究,大杯小碗均可,喜大口喝。閩西連城一帶茶俗較質朴,客來時,通常用早已煎好的「茶婆」(一種粗茶)大碗相敬,很有氣度。各地還有以「糖茶」(有紅糖、白糖、冰糖之分)待客的風俗。大田、順昌一帶每遇客至,農戶均要置一茶杯,放入一塊大冰糖,以茶沖之,當地人稱之為「冰糖茶」,為待客的較高禮遇。
擂茶
在閩北及閩西北山區還有一種古拙獨特、熱烈風趣的「茶道」——擂茶,它足以和功夫獨特的閩南「茶道」平起平坐。喝擂茶,盛行於將樂、邵武、泰寧、建寧、光澤、寧化、順昌、明溪、武平等地,其間以將樂擂茶最具代表性。
擂茶,俗稱「客茶」,由於它是客家人的喝茶風俗。原名叫「三生湯」(主料為茶葉、生米、生薑)。在各地還有種種別稱,寧化稱「米茶」,將樂稱「揉揉茶」,泰寧人稱「泡茶」(遇婚喜時請喝的擂茶稱「喜茶」)。這些區域民眾自古視擂茶為家珍,凡走親串戚,兄弟聚首,婚喪喜慶或鄰里齟齬釋嫌都要喝擂茶,沿用經年,成了當地最遍及、最盛大的待客禮節。
擂茶的製法是將茶葉(或茶梗)、生薑、芝麻、爆米、豬油和鹽等混合,經水浸後放在陶制的「擂缽」內(擂缽形如瓷碗,重而扎實,缽內壁斜刻著道道齒痕,以增強摩擦力),用油茶樹做的「擂棒」重復擂成糊狀,即成「擂茶腳子」。將「腳子」放在茶碗里攪勻,再沖入沸水,就成了一碗集甜美苦辣於一爐的擂茶了。盛夏盛暑,飲上一碗,頓覺唇舌生津,香溢齒齦。有些當地還參加些中葯,使能清熱解毒。將樂歌謠曰:「白芍甘草和麻仁,元參石斛合黃芪」。加了這些葯物,就成「葯食兼俱,味中有味」的飲料。喝擂茶與閩南人吃早茶相同往往也有「茶配」。光澤人喝擂茶時要配花生、瓜子、炒黃豆、米花及腌菜、筍乾等食物。閩北撒播的一句口頭禪「喝擂茶,吃粑粑;壯體魄,樂哈哈」。反映喝擂茶配茶食的優點。
喝擂茶可作為村夫聯絡感情的一種活動。農閑時間,從村頭到村尾,挨戶叫茶,婦女們成群結隊地來喝茶。茶興濃時,煩惱傷心事全抖光。如有客人路過,農家主婦總會謙讓地招待:「喝碗擂茶走啰!」過路客悵然入門,喝畢擂茶,道聲謝再揚長上路。好客的客家人見人擂茶喝得越多、心中越快樂。常逢人便說:「我今日擂過三遍茶了」。
一些當地,喝擂茶仍是喜慶的標志。光澤的止馬、李坊等鄉,人家凡生男育女、孩子過周歲以及遇第一次接岳母娘、接姐夫、接新婦、女兒訂親等日子都要請全村人喝擂茶。有時專請婦女(除姑娘外)大喝擂茶。今日店主、明日西家,家家叫吃擂茶。且無分晝夜,邊吃邊聊,其樂融融。有吃上幾天者,也有吃上一個月的(如小孩出世時)。當地農家戶戶都有擂茶東西,每戶一年要預備十幾斤茶葉。
閩南人小杯細啜品「功夫茶」,閩北人用大碗飲擂茶,一南一北,一個精雕細琢,一個古拙粗曠,個性懸殊,卻又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