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五口通商場在哪裡
擴展閱讀
杭州精品禮品盒怎麼樣 2025-01-14 02:11:44
北京哪裡學游泳 2025-01-14 01:52:22

福州五口通商場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4-10-03 13:41:55

1. 福州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福州的格局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實行了「東移南擴」的戰略。

(1)港口功能強化和深水港區位移

福州是個古老的港口,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建國初期,由於台

灣海峽長期處於軍事對峙狀態,港口建設十分落後。改革開放以來,先後建設深水泊位,疏浚航道,到1998年底,福州港轄區內已建成生產性泊位56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15個,設計年吞吐能力1355萬噸,已開辟17 條國際航線,每年到港船舶3000 多艘次, 已建設台江、馬尾、青洲、松門、籌東等作業區和松下、江陰、羅源灣等外港。福州港還是中央確定的兩個對台直航的試點口岸之一,在促進海峽兩岸的經貿、文化交流方面將發揮日益重要作用。

第 5 頁
(2)各類外向型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建立。

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融僑技術經濟開發區、福興投資區和高科技園區等,已成為「三資「企業的重要基地。其它開發區、投資區大都分布在閩江兩岸和福廈線之間的丁字形地帶,大大改變了城市的空間結構。

(3)國道的擴改建和高速公路的興建。

對外交通的便捷度是城市發展壯大的重要因素。改革開放以來,福州對外交通有了重大發展,除鐵路和港口外,公路的發展特別迅速(4)長樂國際機場的建立

第 6 頁
福州長樂國際機場位於福州市東南方向長樂市,在漳港鎮的一塊沙地,距離福州市中心約55公里,於1997年6月23日投入使用。機場有一條長寬為3600×45米的跑道,和一條長寬為3600×23米的平行滑行道。第一期工程按2005年航空旅客吞吐量650萬人次、貨郵年吞吐量20萬噸為標准進行設計和建設,能起降播音747-400,以及麥道11等大型飛機,滿足直飛東南亞、北美等地區全重起降要求。福州地區過去只有義序機場,原為軍用,1997年改為軍民合用。經改造後,成為福州地區對外交通的「空中走廊」。

第 7 頁
截止2001年底,福州市GDP達1074. 23億元、市區人口153.

8 萬人、74市區面積1043 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97平方公里。至2005年, 福州市區建成區人口由1995年的144. 6萬人提高到247萬人,市區建成區面積由1995年的103. 82 平方公里發展至170.1平方公里,福州市區人口規模和用地規模已提前達到1999年國務院

批復的《福州城市總體規劃》的2010年市區規劃人口200萬人、規劃建成區面積161. 3平方公里的控制要求。

第 8 頁
2、城市空間結構發生巨變

福州市區外圍已初步形成幾個對城市發展有重大影響的城市組團:江陰工業集中區( 規劃面積156平方公里)、元洪投資區(規劃面積40平方公里)、濱海工業集中區(規劃面積31平方公里) 、青口汽車城( 規劃面積35. 7平方公里)、空港工業集中區( 規劃面積12平方公里) 、福州軟體園(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福州大學城新區(規劃面積60平方公里)、環羅源灣地區(規劃面積150平方公里)。市區城市空間結構由原來一城三組團逐漸擴大為一城七組團,即中心城和琅岐、馬尾長安、長樂市區、長樂濱海、閩候青口、大學城新區、甘蔗荊溪等外圍組團。同時,閩侯縣、長樂市即將撤縣(市) 設區,對福州行政區劃進行調整。

第 9 頁
3、港口、鐵路、公路等重大城市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情況

發生變化江陰、羅源灣等深水海港區正在加速建設,並已投入使用。京福( 三明至福州段) 、福廈、羅長三條高速公路和三條國道( 316、324、104國道)及其連接線已完成改造建設,福溫、福廈鐵路和機場高速公路、繞城高速公路已動建,向莆鐵路、福廈漳高速公路復線方案以及環城鐵路方案已初步形成。重大城市基礎設施的變化對城市發展產生新的影響

2. 煙台山公園在哪

福州煙台山坐地鐵在至上藤站下。

出地鐵B口,往前走不遠右拐,就是塔亭路。沿著塔亭路順坡前行,就到了煙台山。煙台山地處福州老城傳統中軸線的南末端,位於閩江南岸的倉山區梅塢路14號,古稱藤山,面積不大,地勢海拔不高,僅41.6M。元朝,官方在這里設立煙墩以報警,後逐漸被稱為「煙台山」。

煙台山所在的倉山區是一座島嶼,即「南台島」。宋代煙台山的官方名稱為「天寧山」,明代同時也叫「鹽倉山」(簡稱倉山)。鴉片戰爭後官方稱「天安山」。福州成為五口通商口岸,茶倉、鹽倉、米倉移至山腳江邊,故民間俗稱「倉前山」,即倉庫前的山。煙台山公園隔江遠眺閩江對岸的高樓林立。

煙台山曾經是福州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鴉片戰爭後,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福州作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正式開埠。

1845年英國首先在煙台山設立福州領事館,此後陸續有17個國家在煙台山設立領事館(辦事處)。百餘年間,先後在福州創辦了33家洋行,8座教堂,3家教會醫院,11所教會學校。煙台山逐步發展成為福州的領事區、外貿基地和航運中心。

故煙台山有福州「萬國建築博物館」之稱。民國時期,許多文人、學者擇居於煙台山創作、生活。煙台山記錄著福州這座城市歷經的滄桑歲月,也是福州城半部近代史的見證。

3. 歷史文化名城福州

福建歷史文化名城福州簡介

福州,別稱榕城,簡稱福、榕,隸屬於福建省,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及沿海地區,是福建省省會,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

福州建城於公元前202年,歷史上曾長期作為福建的政治中心。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都市、東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福州地貌屬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嶺所環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間。

福州是首批14個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絲綢之路門戶以及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三片區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國最早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馬尾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中國船政文化的發祥地。

曾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濱江濱海生態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等稱號。

福州歷史文化

一、城市標志

1、市標——三山一水

福州城內於山、烏山、屏山「三山」鼎峙,閩江宛如綠帶穿城而過。史載,五代梁開平二年閩王王審知擴建城池,將風景秀麗的於山、烏山、屏山圈入城內,形成了福州「山在城中、城在山內」的獨特風貌。「三山一水」成為榕城主要標志,故福州亦稱「三山」。

2、市樹——榕樹

福州植榕,古已成風。特別是北宋時期,太守張伯玉倡導「編戶植榕」,「滿城綠蔭,暑不張蓋」,使福州又有了「榕城」的美稱。榕樹四季常青、枝榮葉茂、雄偉挺拔、生機盎然,象徵著福州城市精神風貌。

福州城區有古榕樹近千株,其中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內的一株千年古榕被譽為福州第一大榕,相傳是北宋冶平年間三位武官在此練武時植下的,樹高20米,樹冠地面投影面積達1330多平方米。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決定命名榕樹為市樹。

3、市花——茉莉花

福州特產,產量和質量都居中國之首。宋時福州已普遍栽培茉莉。福州城郊有許多成片栽培的茉莉園。它象徵福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芬香四播。以茉莉花薰制的福建茉莉花茶亦久負盛名,遠銷海內外。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決定命名茉莉花為市花。

4、市果——福桔

福州盆地盛產柑桔,尤以桔子為最,且皮薄、色紅、汁多、味甜,風味獨特,稱為「福桔」。福桔成熟期恰在歲末,福州風俗以「紅」見好,且「桔」與「吉」音似,所以成為民間吉祥物和賀年贈品。主要產區分布在閩江兩岸。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決定命名福桔為市果。

5、十大名片

福州「十大名片」評選活動始於2006年12月18日,2007年4月28日活動結果揭曉,分別是:三坊七巷、馬尾船政、林則徐、三山兩塔一條江、鼓山、閩劇、溫泉、壽山石、曇石山文化遺址、青雲山。

二、通行語言

福州地區通用福州話,本地人稱之為平話(一說:百姓話(意為民間話,在福州方言中百姓讀快點和平字的差別細微))。福州方言(閩東方言)是漢語的八大方言之一,在唐末五代期間就已定型,在福建方言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福州方言是閩江下游的舊福州府「十邑」的共通語,整個閩東地區的代表性方言。福州話主要通行於福建地區的閩江流域中下游(包括其支流大樟溪和古田溪流域)至入海口一帶,涵蓋11個縣市,分別是古田、屏南、閩侯、永泰、閩清、長樂、福清、平潭、羅源、連江和福州,使用的人口超過一千萬。寧德市(舊福寧府)所轄的7縣(福安、寧德、周寧、壽寧、柘榮、霞浦、福鼎)能聽懂。

至於閩北地區如尤溪、建甌、沙縣、順昌、將樂等,則以福州話為第二方言,從閩東方言區出去的華僑更是把福州話傳播到世界各地。

福州方言是多來源的。其底層應當是古閩越族的語言。魏、晉之前的早期移民帶來古吳語和古楚語,上古漢語和中古漢語也明顯地留存於福州話中。

三、民間習俗

福州民間習俗可分為節俗、婚喪壽事俗、鄉俗、食俗、穿戴俗五大類別,主要有鬧花燈、踩高蹺、舞龍燈、舞獅子、賽龍舟、登高等民俗活動。

1、節俗

福州的生活習尚中,也受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影響。聖誕節、情人節、母親節等反映了福州人又善於吸收外來文化習尚的傳統。

所有的民俗,「都是前人做後人傳」(福州俗語),因鴨蛋與福州話發音「壓浪」諧音,漁民出海祈求沒有風浪,也有「壓亂」的意思,故福州人稱它為「太平蛋」。遇喜宴、生日、餞行、過九(虛齡遇九者)等,都要吃太平面。

老福州人「做年」,福州民俗專家邱登輝介紹說,主要有四種說法:其一,初一、初二、初三;其二,農歷十二月初一「筅堂」開始,到「二月二」龍抬頭,這兩個多月都在「年」的概念里,即「年暝兜」;其三,農歷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開始,一直到正月二十九(拗九節)都算過年,歷時45天;其四,農歷十二月廿四祭灶到正月廿九拗九節。

漢代時,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立春」這一天。辛亥革命後,才將農歷正月初一改成春節。「春節風俗首先與立春有關。春節時,農民往往有看徵兆占卜年歲豐歉的習俗,一些地方至今還流傳有『立春天氣晴,百物好收成』等諺語。」福州文化學者趙麟斌在其著的《福州民俗文化述略》一書中這樣寫道。

游神、迎神是福州鄉村正月里舉行的一種習俗活動。農歷的正月初三至十五,便是游神的時間,成為鄉村「做年」的重要活動之一。游神常以村為單位,有時數村聯合,用敞篷大轎抬著當地供奉的神祗塑像,在鑼鼓和鞭炮聲中結隊巡遊村境,百姓夾道觀看、迎接,場面熱烈。十五元宵夜,游神迎神活動達到高潮。

福州傳統有個「拗九節」,已出嫁的女兒都要在正月廿九煮「拗九粥」,趁早送回娘家孝敬父母。迄今福州郊縣仍保持此俗,但城區的「拗九節」卻漸漸被「母親節」所代替,一到這個節,花店生意就格外的好。在酒樓里也可以看到為父母親而設的宴席。

2、食俗

閩菜世界聞名,福州人的口味偏甜、酸。當地的風味小吃有魚丸、拌面、肉燕、蝦酥、蠣餅、光餅、鼎邊糊、春卷、炒粉、福州線面等數十餘種。

福州菜是閩菜的代表,閩菜有「福州菜香飄四海,食文化千古流傳」之稱。選料精緻,刀工嚴密謹慎;講究火候,注重調湯;喜用佐料,口味多變,顯示了兩大光鮮特徵:

一為刀工靈巧高明,寓趣於味,素有切絲如發,片薄如紙的美譽,較為有名的菜品如炒螺片。

二為湯菜眾多,變化多種多樣,素有「一湯十變」之說。著名湯品如歷史悠久的佛跳牆,有「壇起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的美譽。其中以聚春園佛跳牆最為有名。

福州五大代表菜:佛跳牆、雞湯氽海蚌、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雞。五碗代表:太極芋泥、鍋邊糊、肉丸、魚丸、肉燕。

福州的素菜也很有名,以麵筋、豆腐皮、豆腐筋、冬筍、香菇、木耳等植物食物為原料,加工巧妙,烹制有方,味道很不錯。福州許多寺廟、萊館都經營素菜,其中以鼓山湧泉寺的素菜最為著名。名素菜有「南海金蓮」、「半月沉江」、「石鼓三鮮」、「湧泉三絲」等30多種。

四、地方文化

1、曇石山文化

曇石山文化因曇石山古人類遺址而名。遺址位於福州市閩侯縣甘蔗鎮曇石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中國現存最完整、實物最多的史前古人類文化遺址。

已有5000多年的曇石山文化,堪與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相比,並具有海洋文明獨特而鮮明的特徵。1954年發現曇石山文化遺址以來,已先後進行了8次考古挖掘,出土了被譽為「中華第一燈」的陶燈等一批重要文物。

2、船政文化

指晚清福建船政興辦時期所形成的思想文化成果。同治四年(1866年)創辦於福州馬尾的福建船政,被公認為「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和中國近代工業、科技、高等教育的發源地。

3、「三坊七巷」文化

「三坊七巷」文化源於福州歷史文化街區「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坐落於福州市中心城區(鼓樓區),是從南後街兩旁從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總稱。

「三坊」即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即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

「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基本格局形成於唐代後葉,到明清時期特別是清代中葉發展到了鼎盛,總佔地約45公頃,現存古建築200多座,坊坊相連、巷巷相通,粉牆黛瓦、布局嚴謹、房屋精緻、匠藝奇巧,被譽為「明清古建築博物館」、「中國城市裡坊制度的活化石」。福州許多名人,也都出自「三坊七巷」或與之密切相關。

4、壽山石文化

壽山石文化以壽山石雕為載體。出產於福州晉安區壽山鄉的壽山石是上等雕刻彩石。

五、傳統藝術

閩劇:閩劇又稱「福州戲」。明代,崑山腔、弋陽腔等傳入福州,福州方言戲曲逐漸興起。清光緒初到辛亥革命前後,稱「閩班」。民國十三年(1924年),鄭振鐸出版傳統劇目《紫玉釵》等,正式以「閩劇」取代了「閩班」的稱號。

評話:評話是福州地區主要曲藝品種,講究唱、說、做、表,有「人文活化石」之美譽。

十番:十番原名「協歡」,意為聲協和而成歡,是福州主要地方樂曲之一,由民間龍燈舞演變發展而來,曲調悠揚動聽。

六、宗教文化

福州宗教文化豐富,有「佛國」之稱,重點佛教寺院有6座(湧泉寺、西禪寺、林陽寺、地藏寺、萬福寺、雪峰寺),為全國城市之最,福州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全國重點佛教寺院最多的城市。

福州的外來宗教文化歷史悠久,而且這些宗教幾乎都是在傳入中國之初就在福州建立了據點,這與福州自古以來就是海外貿易的港口密切相關。早在東漢時期,福州就與東南亞國家有貿易往來。

唐宋時期,福州已成為「百貨隨潮船入市,萬家沽酒戶垂簾」的繁華國際貿易港口。明代,福州對外貿易進入鼎盛時期。著名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都是在福州太平港(馬尾、長樂一帶)增加給養後揚帆出海,福州港正式成為國家港口。

清代自康熙、雍正之後開禁設關,福州對外貿易又趨繁榮,「使西南洋諸口咸來互市」。鴉片戰爭後,福州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長期以來,外國使節、商人等紛至沓來,使福州的外來宗教文化豐富多樣。

福州保留著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宗教文化遺存。三國時期,佛教就已傳入福州。五代,福州有了「佛國」之稱。福州開元寺是福州市現存最古老的寺院,始建於南朝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距今有近1500年的歷史。

福州另一佛教寺院——鼓山湧泉寺的歷史亦可追溯至五代後梁開平二年(公元908年)。福州南門兜有一座清真寺,其歷史可追溯到唐朝,從清真寺內保存的明、清碑記大致可以了解當時福州伊斯蘭教傳播、發展的狀況。

明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艾儒略來到福州傳教。10年後,福州城內已有教徒百人。福州現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堂是南台島的泛船浦天主教堂(建於公元1868年)。

福州的另一宗教文化是其帶有海洋性特徵的民間信仰,這與其地里環境相關。福州地處閩江下游,瀕臨東海,本是水國之鄉,江河、湖塘、河浦、沙洲極多。城區有白馬河、東西河、晉安河、光明港4條主河道,另外還有安泰河、打鐵港、五四河、瀛洲河、達道河、茶亭河、洋洽河、龍津河等10多條內河。

江海內河相連,海潮江水相通,使福州文化中烙下了海洋性特徵。福州文化的海洋性特徵體現在其民間信仰上,即福州人對河神、海神的崇拜。

福州好玩的地方

一、風景名勝

福州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名山、名寺、名園、名居繁多,獨具濱江濱海和山水園林旅遊城市風貌。擁有三坊七巷、平潭海壇、鼓山、青雲山、十八重溪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福州市著名的歷史古跡有150多處,其中三坊七巷、林則徐墓、福州華林寺、烏塔、馬尾船政遺址、福清彌勒岩、曇石山文化遺址、羅源陳太尉宮等已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被譽為「福州碑林」的鼓山摩崖石刻、江南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華林寺、「天下四大名碑」之一的「恩賜琅琊王德政碑」、李陽冰烏山摩崖石刻、記載明代鄭和航海史料的「天妃靈應之記碑」。

二、地方特產

福州十邑十個縣的特產名產豐富,有「茶筍山木之饒遍天下」、「魚鹽蜃蛤匹富齊青」、「兩信潮生海接天,魚蝦入市不論錢」(《福建通志》)之稱。

擁有龍眼、荔枝、柑桔、橄欖、芙蓉李、茶葉、香菇、竹筍、蓮子,魚、蝦、螺、蚌、麂、雉、鷓鴣、石鱗、脫胎漆器、木畫、木雕、紙傘、貝雕等特產或名產。

福州軟木畫、壽山石雕、脫胎漆器、平潭貝雕,其中壽山石雕、脫胎漆器、軟木畫被譽為「榕城三絕」。脫胎漆器與北京景泰藍、景德鎮瓷器並稱為中國傳統工藝的「三寶」。

4. 曾經的福州強大到趕超上海,現在還有那個實力嗎

作為福建省會的福州,無論在歷史上還是今天,似乎名氣都略遜於廈門與泉州。如果說到海上絲綢之路,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泉州,今天說到去福建哪裡玩,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廈門和它附近的鼓浪嶼。在今天的福建,GDP排名第一的是泉州,而工資相對較高的則是廈門,說到台海關系,我們想到的也是廈門。

福州身為福建省會,相較於中國其他省會城市,它的存在感並不是那麼的高。殊不知,歷史上的福州是福建重要的港口,也有過鮮為人知的輝煌。

繁榮的天津港

文史君說

福州從秦代開始一直都是整個閩地的政治中心,而福州港更是因為靠近閩江而成為福建地區最大的港口。雖然泉州曾一度超越了福州,但福州還是憑借自身的基礎在明代再次完成了反超。只是隨著時代的更替,曾經的福州港因為列強的滲透以及多方面原因,造成了它最後的衰落。

參考文獻

譚其驤;《長水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鄒逸麟:《中國歷史人文地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中國國家地理編輯部:《中國國家地理》(陝福建專刊上),2009年第4期。

(作者:浩然文史·禹貢行者)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