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什麼中草葯對中耳炎好的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 包括咽鼓管鼓室 鼓竇及乳突氣房 )全部或部分結構的炎性病變絕大多數為非特異性安排炎症,尤其好發於兒童。可分為非化膿性及化膿性兩大類。非化膿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氣壓損傷性中耳炎;化膿性者有急性和慢性真是之分特異性炎症太少少見如結核性中耳炎等。常見有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及膽脂瘤型中耳炎和氣壓損傷性中耳炎。 1、積極治療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竇炎、慢性扁桃體炎。 2、葯物治療:單純型以局部用葯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與類固醇激素類葯物混合液,如0.25%氯黴素液、氯黴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 3、局部用葯注意事項: ①用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內膿液,可用3%雙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後用棉花簽拭凈或以吸引器吸盡膿液,方可滴葯。 ②膿量多時用水劑,量少時可用硼酸酒精。 4、滴耳法: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將耳廓向後上方輕輕牽拉,向外耳道內滴入葯液3~4滴。然後用手指輕按耳屏數次,促使葯液經鼓膜穿孔流入中耳。數分鍾後方可變換體位。注意滴耳葯液應盡可能與體溫接近以免引起眩暈。 5、鼓膜大穿孔影響聽力,在干耳後2個月左右可行鼓膜修補術或鼓室成形術。 6、骨瘍型中耳炎,引流通暢者,以局部用葯為主,但應注意定期復查。引流不暢或疑有並發症者及膽脂瘤型中耳炎,應及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術或乳突根治術,徹底清除病變,預防並發症。 7、中葯治療:用消毒棉簽將耳道洗拭乾凈,以紙捲成細管或用細塑料管攝入適量中耳炎散葯粉,吹入耳道深部,每日4~6次。配方:乳香、沒葯、冰片、甘草,方解:乳香、沒葯可調氣活血,治療氣血凝滯,消腫生肌;冰片可透骨通竅、散熱止痛;甘草則可益氣復脈、調和諸葯。這樣通過調和氣血、入骨通經、清熱解毒從而治癒中耳炎。
⑵ 中國有哪些著名特產
各地域代表性的文化、美食等都是中國的特產,所謂的中國傳統文化大都是能夠代表中國特色的「特產」,比較有名的有:京戲、中醫葯、廣州舞獅、四川的大熊貓、北京烤鴨、天津狗不理包子、山東魯菜等都是具有國際知名度的特色產品或文化。
1.京戲
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1]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場景布置注重寫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2.中醫葯
中醫葯也叫漢族醫葯,它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貢獻。傳統醫學的治療理念正逐漸被世界所接受,傳統醫葯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世界范圍內對中醫葯的需求日益增長,這為中醫葯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3.廣州舞獅
舞獅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來助興、舞獅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廣東的舞獅表演最為有名。獅子是由彩布條製作而成的。每頭獅子有兩個人合作表演,一人舞頭,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裝扮成獅子的樣子,做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在表演過程中,舞獅者要以各種招式來表現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陽剛之氣。
4.四川大熊貓
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隻,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截止2011年10月,全國圈養大熊貓數量為333隻。
5.北京烤鴨
烤鴨是具有世界聲譽的北京著名菜式,起源於中國南北朝時期,《食珍錄》中已記有炙鴨,在當時是宮廷食品。用料為優質肉食鴨北京鴨,果木炭火烤制,色澤紅潤,肉質肥而不膩,外脆里嫩。北京烤鴨分為兩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鴨店也即是兩派的代表。它以色澤紅艷,肉質細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的特色,被譽為「天下美味」。
6.天津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是一道由麵粉、豬肉等材料製作而成的小吃,始創於公元1858年(清朝咸豐年間),為「天津三絕」之首,是中華老字型大小之一。狗不理包子的面、餡選料精細,製作工藝嚴格,外形美觀,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都不少於15個褶。狗不理包子以鮮肉包為主,兼有三鮮包、海鮮包、醬肉包、素包子等6大類、98個品種。2011年11月,國務院公布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狗不理包子傳統手工製作技藝」項目被列入其中。
7.山東魯菜
魯菜,是起源於山東的齊魯風味,是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也是八大菜系)中唯一的自發型菜系(相對於淮揚、川、粵等影響型菜系而言),是歷史最悠久、技法最豐富、難度最高、最見功力的菜系。
(2)福州哪裡有榨核桃油的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具有民族特色鮮明、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等特點。
1.傳統節日
中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漢民族傳統節日近50個。如下是15個主要節日:春節、上元節(元宵節)、花朝節(百花生日)、上巳節(三月三)、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鬼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臘八節、祭灶日(小年)、除夕。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2.中國戲劇
京劇、越劇、秦腔、潮劇、崑曲、湘劇、豫劇、曲劇 、徽劇、河北梆子、皮影戲、川劇、黃梅戲、粵劇、花鼓戲、巴陵戲、木偶戲、梨園戲、歌仔戲、廬劇等。
3.中國建築
蘇州園林、亭閣牌坊、園林寺院、鍾塔廟宇、亭台樓閣、民宅等。
4.傳統中醫
中醫、中葯、《黃帝內經》、《針灸甲乙經》、《脈經》、《本草綱目》、《千金方》《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等。
5.民間工藝
潮綉、剪紙、風箏、中國織綉(刺綉等)、中國結、泥人、面人、麵塑、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鳳眼、千層底、檐、鷲等。
6.中華武術
太極拳、詠春拳、武當、形意、少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