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巡遊證哪裡辦
擴展閱讀
杭州車牌搖號多久中簽 2024-11-27 11:45:50
深圳醫保如何在西安就醫 2024-11-27 11:33:13

福州巡遊證哪裡辦

發布時間: 2024-10-29 13:25:33

㈠ 福州私家車加入網約車平台有什麼費用

私家車想要成為網約車運營車輛的話,需要額外的保險和證件,同時還要在車上加裝專用的GPS系統,新增加的成本比較多。
網約車,即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的簡稱,是指以互聯網技術為依託構建服務平台,接入符合條件的車輛和駕駛員,通過整合供需信息,提供非巡遊的預約出租汽車服務的經營活動。2016年5月31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6)》,"網約車"入選十大新詞。2018年2月,交通運輸部辦公廳下發了關於《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監管信息交互平台運行管理辦法》。2018年6月5日,交通運輸部、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中國人民銀行、稅務總局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網路預約出租汽車行業事中事後聯合監管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了網約車行業事中事後聯合監管工作流程。

㈡ 福州紅白喜事的宴會禮俗

你要問那種的 紅白喜事下面的也全,如果缺的話在問我

福州傳統宴會的禮俗和禁忌
福州傳統宴會中的許多禮俗和禁忌,因都有一定意義,且並不繁雜,稍加講究就能做到,現時進行了許多革新,這些禮俗和禁忌仍能保留下來。

語言上的客套:設宴請客,客人來了,主人多說「勞駕,勞駕」,客人遇壽慶抱拳說「拜壽」,時髦的說「健康長壽」;其他的喜慶均統說「恭喜」,唯喪宴,客人以肅然不語表示哀痛為佳,低頭緊握主人的手,至多說一聲「保重」,千言都在一言中,甚至「無聲勝有聲」。在宴會上,主人勸酒說「請重酌」,「沒好菜,給儂騙啦」(因為收人家紅包,只好謙說「騙」了);客人說「吃好了」,不說「吃完了」(不吉利)或「吃飽了」(粗魯)。

宴中的待吃和不吃:福州的壽宴和其他喜宴必有一碗太平燕。太平燕謂大菜,出大菜要放鞭炮,放過源散鞭炮還要等待主人敬酒,在這之前是不能動筷的。有小孩不懂規矩的,大人就會制止,這是待吃。不吃是最後一道「全頭魚」。全頭魚「有頭有尾」且象徵有餘,豈能吃掉?不吃,最後由主人收起,作喜慶後期的「飯配」(下飯菜)或送鄰里親友共享。

盤碗碟的重與不重:婚喪兩種宴席,吃完一道菜,盤碗碟皆不能重迭,工作人員來收時也不能重,這是怕觸「重喪」和「重婚」的彩頭。除此以外,其他的大多可以重。

菜餚中宜與不宜:婚宴和添丁「彌月」宴等不能上鯧魚,不論桔汁鯧、燉鯧都與「娼」諧音,故不宜,喪宴必須有一碗羊肉,俗稱「羊肉袋」,因羊懂哺乳之恩,有跪著哺乳的舉動,所以食羊肉表孝心。

「依奶」(母親)不能「做八十」:福州有一句罵人的話叫「依奶做八十」,所以為母親做生日不是79歲就是81歲;即使每年都做的,八十歲這一年也不做。因為福州話中八十與「拔直」(死亡)諧音,做了八十便意味著「拔直」。

拗九節與二月二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拗九節」又稱「後九節」、「孝九節」和「送窮節」。這天清早,家家戶戶都用糯米、紅糖,再加上花生、紅棗、荸薺、芝麻、桂圓等原料,煮成甜粥,稱為「拗九粥」,用來祭祖或饋贈親友。已出嫁的女兒,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還要加上太平面、蛋、豬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人的歲數逢九,如九歲、二十九……(稱「明九」),或是九的倍數,如十八歲、二七歲、三十六歲……(稱「暗九」),也要像過生日一樣,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在福州人的傳統觀念中,「九」是不好過的,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認為「九」是厄難的歲月,所以,凡逢「九」歲數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兒,也要給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拗九節」過後三天,便是農歷二月初二,這一天也是福州特有的傳說節日,簡稱「二月二」。二月二這天,福州人不吃糖粥,改吃鹹粥。鹹粥是以糯米、芹菜、蔥、蒜、蝦米、海蠣、肉絲等為原料,煮成的鹹味稀飯。二月二之後,又開始了平常百姓粗茶淡飯的日子。由於二月二源於清理、烹調正月富餘下來的食物,所以,有的人家有富餘食物的就煮,沒有富餘食物的就不煮。二月二弘揚了福州人不鋪張浪費、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

除夕「避債戲」
福州民間劇團過去有一個傳統的班規習俗,即每年從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開始按例要「封箱」(即用紅紙條將戲箱封住),表示戲班人員放假回家過年,要到來年正月初一才正式開堂演出。

福州台江塢尾古建築萬壽尚書廟里的戲台每年除夕之夜鑼鼓喧天,熱鬧異常。在古代,台江商貿發達,貧富不均。有錢人家除夕之夜燈紅酒綠,滿桌佳餚。而貧苦人家最怕年關到來,債主臨門逼債。有些慈善家出於同情,便募捐籌款,以高酬金聘請閩劇班社,特定在除夕之夜破例到萬壽尚書廟里演戲,並規定要通宵達旦,好讓窮苦雹氏氏的負債者聚集到廟中看戲。當晚如有債主進廟逼債,核空一來人群擁擠難以找到人,二來會遭到窮人們群起而轟之。所以萬壽尚書廟除夕演戲免費專供窮人看,被俗稱為「避債戲」。到了第二天天亮已是正月初一,便算是過年了,債主又不便開口向窮人討錢,否則自己也會感到不吉利。

福州民間喪葬習俗
福州早年民間對於喪葬有一套不成文的規例,一直延續下來,到現在有許多已經逐漸革新簡化,但還有殘留痕跡。

辦喪事,人死了要「做七」,每七天叫一七,七七四十九天,每一七都要請道士做道場,或是請和尚尼姑念經,要設靈前桌,每日早晚要唱湯、唱飯、點塔香。

其次,男子在父母亡過之後,就要服喪。古時謂父死曰孤子,母死曰哀子,父母俱死曰孤哀子。在服喪中是十分狼狽的,所以福州有句諷人其貌不揚的話叫「真像孤哀子」,就是這個意思。

上壽的人死亡,有發素帖(即訃告)及企「屏風」的規矩,在素帖及屏風上自稱為「不孝男」,戴孝一般都是首七開始,這日叫做「上孝」。在上孝之前,男人要去理發,刮鬍須,否則要等到七七四十九日終七時才能理發,孝男穿麻衣帶麻帽穿草鞋,腰扎草繩,麻帽上掛兩個棉球。出葬時孝男要手執「孝兒杖」,杖長三尺,糊以白紙絮。孝兒杖,父死用木杠,母死用竹竿。這就是所謂「柴娘罷(父親)、竹娘奶(母親)」。

「做半段」
福州郊縣的鄉村早已有約定俗成的村慶活動——做半段。這村慶日多在每年夏收夏種或秋收秋種之後的農閑時間里,且皆定在農歷七月以後。村慶日恰在農歷年過了一半以後,這一年的時間已過「半個階段」了,所以村慶活動就被稱為「做半段」。所有相鄰鄉村的做半段日子都錯開來,每村一年一次,為的是各村可以互相邀請,村慶活動不停,節慶氣氛熱鬧,歷久不歇。

村民十分重視做半段,為了使村慶辦得隆重而體面,他們早在上半年做好宴請的物資籌備工作,養肥了雞鴨豬等禽畜、釀好了米酒;路上相遇,也總在相互提醒或轉告,村裡的孩子們更是巴望著做半段。

屆時,全村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氣氛中,劃拳喝酒聲此落彼起。親戚朋友聚在一塊,暢敘親情友誼。宴席上,或商談買賣生意,或話桑麻,慶祝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的好年景,籌劃明春農事,期盼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酒過數巡,皓月當空,客人酒足菜飽盡了興要告辭了,遠道的客人則留宿。

請回門和「撮食」
女子出嫁之後,有的翌日,有的第三天,女家派出新娘的弟侄一輩的人,到男家「請回門」。這時,新娘新郎便在晚輩代表引路下,偕行「回門」。如果雙方家庭相隔較遠,就要坐轎、扛兜、騎車、坐船。現在交通方便,選坐汽車。

請回門古稱歸寧。只來一天,當晚便回男家的,叫「請趕燭」,定在燭明夜黑時分返回夫家;要是路遠,或女家場面熱鬧,可逗留三五天,既可會見女家的親戚朋友,又可在熱鬧場面,人們對新郎(俗稱姑爺、姐夫)進行有趣的樂和滑稽的調笑。作為新女婿定要禮貌待人,舉止文明,婉轉答對,避免被圈入合謀計算的「圈套」,弄得既要受罰,又要被人取笑。稍有差錯,都要被「處罰(罰錢)。從單項罰錢,買了禮餅等分給在場親戚朋友,叫做小「撮食」;到幾項罰錢集中起來,辦起酒宴請在場親戚朋友,叫做大「撮食」。一般岳父母出面干預過重的「撮食」,只要不屬於新女婿本身智力低下或洋相百出的。

清明節與「菠菠粿」
福州每年清明節前後,家家戶戶都要去郊外踏青,為祖先掃墓、壓紙。掃墓主要為祖先的墳地鋤草、培土,有的人還會在墳邊種一棵長青松柏或其它樹木。掃墓最後一道程序是壓紙,就是在墓頭上壓一些冥錢紙,表示此墓已由後人祭掃過,或向路人表示:在此安息的前輩後繼有人。

掃墓畢,必須折松枝帶回,插在家門口,向人們說明本戶已履行了為祖宗祭墓的責任。掃墓的供品並不復雜,只有光餅、豆腐和面點等,但有一主味是絕對少不了的,即福州特製的「菠菠粿」,也叫「清明粿」。清明節前後,福州家家戶戶都要做菠菠粿,如今,街上「米時」粿店也大量出售菠菠粿。

菠菠粿是用菠菠菜(生長於南方的一種野菜,可食,味甘,性涼,搗爛壓成汁成青綠色)壓榨成汁,滲入米漿內揉成粿皮,以棗泥、豆沙、蘿卜絲等為餡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較簡單,菠菠菜的青綠色賦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綠意。掃墓後回家的路上,菠菠粿就是很好的點心。

正月鄉村的迎神活動
游神、迎神是福州鄉村正月里舉行的一種習俗活動,具有道教色彩。農歷的正月初三至十五,便是游神的時間,成為鄉村「做年」(春節)的重要活動之一。游神常以村為單位,有時數村聯合,用敞篷大轎抬著當地供奉的神祗塑像,分別由人頂著,在鑼鼓和鞭炮聲中結隊巡遊村境,百姓夾道觀看、迎接,場面熱烈。

十五元宵夜,游神迎神活動達到高潮。主神已安坐神位,幾尊示進廟的小神分別由男青年抱著,從數里外的田頭地邊爭著往廟里跑,最先到者會得到人們最多的祝福。等到所有的神祗都入廟安坐後,廟前焰火四起,鑼鼓震耳,直到深夜。

早年,福州還有許多迎神活動,如迎吳顏爺、迎泰山、迎城隍、迎尚書等。因此種活動封建迷信色彩濃厚,遂逐漸地淡化,唯春節期間被稱為「迎年」的游神還能看到。

送三旦和滿月酒
生男生女,外公外婆家都要「送三旦」。「送三旦」是指分娩三天,定為「三朝洗兒」日,作為娘家人,就要為產婦送來了雞、面、蛋、油糯米、紅糖等禮品,以供哺乳育兒期間的食用。有的娘家殷實,還送來桂圓、羊、鴨以及幼兒的衣服、兜衣、小棉被、毯等,甚至金銀飾品、賀禮。娘家的親戚也有「贈安」的禮品,一般為雞面或太平面,寬綽的還贈送高檔東西。這些都集中娘家,分娩後第三天,挑擔或駕車送來。「送三旦」,多是產婦的弟侄輩挑來,也有地方是外婆領擔送來。福州民間十分重視分娩後的調養,要吃若干只雞,三餐食線面或糯米飯,忌吃海鮮之類東西,保元養身,以期餵乳不乏。到了嬰兒滿一個月,喜家要請喝「滿月酒」。大家合飲一堂,酒畢,來賓都分別看看嬰兒,贈送「彌月之慶」紅包。這是禮尚往來的,收了人家的,到了人家添嬰,也要還應人家。

現在,分娩多住醫院婦產科調理,「送三旦」例俗也不大流行,多改為「送滿月」。所有親戚「贈安」的,也在這時,送來的,聚集一堂飲滿月酒,合第慶喜。這樣,已把繁瑣的事,集中一天辦了。

冬至與搓「米時」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但福州俗定這一天為冬節。舊時,人們在此節日前夕,合家聚在一起,在祖先牌位前搓「米時」。「米時」是大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混合,磨成漿,壓成半干後搓成的圓形丸子,煮熟,外粘豆粉、糖即可食用。福州人搓「米時」時,桌上置竹籮,籮中放紅桔數粒、紅筷一雙、紙花一對等。搓「米時」也稱「搓圓」,寓意團圓;「米時」則象徵「時來運轉」。搓「米時」由全家人圍坐在圓桌周圍,邊搓「米時」,邊唱歌,許多歌詞都寓有和睦、添丁、增壽的含義。

㈢ 福州屬於哪個省

福州,別稱榕城,簡稱「榕」,隸屬於福建省,是福建省省會,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福州位於歐亞大陸東南邊緣,地處中國東南沿海、福建省中東部的閩江口,與台灣省隔海相望。西鄰南平、三明,北接寧德市,南接莆田市,東瀕東海,居於亞太經濟圈中國東南的黃金海岸。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最早開放的城市之一,福州在海上貿易方面做得很好。福州有2200年左右的歷史,當地的歷史文化也很優秀。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州曾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來到福州的三坊七巷,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作為中國最古老的街區遺址,它是福州歷史建築的歷史文化淵源。三坊七巷始於晉代,這里曾經是貴族和文人的聚集地。
福州的風俗文化
1、節俗
游神、迎神是福州鄉村正月里舉行的一種習俗活動。農歷的正月初三至十五,便是游神的時間。以村為單位,有時數村聯合,用敞篷大轎抬著當地供奉的神祗塑像,在鑼鼓和鞭炮聲中結隊巡遊村境,百姓夾道觀看、迎接,場面熱烈。
福州傳統有個「拗九節」,已出嫁的女兒都要在正月廿九煮「拗九粥」,趁早送回娘家孝敬父母。迄今福州郊縣仍保持此俗,但城區的「拗九節」卻漸漸被「母親節」所代替,一到這個節,花店生意就格外的好。在酒樓里也可以看到為父母親而設的宴席。
2、食俗
福州菜是閩菜的代表,閩菜有「福州菜香飄四海,食文化千古流傳」之稱。選料精緻,刀工嚴密謹慎;講究火候,注重調湯;喜用佐料,口味多變。著名湯品如歷史悠久的佛跳牆,有「壇起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的美譽。
福州五大代表菜是佛跳牆、雞湯氽海蚌、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雞。五碗代表是太極芋泥、鍋邊糊、肉丸、魚丸、肉燕。福州的素菜也很有名,以麵筋、豆腐皮、豆腐筋、香菇、木耳等植物食物為原料。名素菜有「南海金蓮」、「半月沉江」、「石鼓三鮮」、「湧泉三絲」等30多種。
3、婚俗
福州結婚習俗分為訂婚儀式、男方下聘禮、女方回禮、女方置辦嫁妝、接親、吃太平面、鋪床、見長輩、酒店設酒宴、回門。「過禮」之後,男女雙方即可商定日期,到當地政府辦理結婚證,正式確定婚姻關系。

㈣ 車企如何與用戶玩轉潮玩生活 哈弗大狗給出標准答案

2021年即將結束,回首這一年,車市存量競爭加劇,中國品牌車型向上突圍,作為市場新貴,哈弗大狗市場口碑雙雙增長,以連續月銷過萬的戰績成為細分市場領航者,成功的背後離不開大狗車友會「哈狗邦」的鼎力支持。在這一年中,哈弗大狗與哈狗邦用戶一同見過晨曦微光,也肩負月色前行,經歷過艱辛與失落,也曾擁抱感動與溫暖。

值得一提的是,繼哈狗邦粉絲狂歡party之後,海量精彩活動即將陸續上線,登陸哈弗智家APP,活動享不停,福利拿到手軟,更多驚喜只等你解鎖。

2021年已經迎來最終章,哈弗大狗與用戶之間的羈絆故事仍在繼續,放眼未來,相信隨著哈弗大狗的潮玩實力日漸深入人心,必將助力哈弗品牌持續領航市場表現,創領中國品牌新篇章。

 

 

㈤ 福州的風俗習慣民間傳說歷史人物故事有哪些

佛跳牆,又稱為福壽全,是福建省福州市的一道特色名菜,屬於閩菜系。據說,這道菜是在清朝道光年間由福州聚春園菜館的鄭春發老闆研製出來的。然而,根據費孝通先生的記載,這道菜的發明者實際上是一群要飯的乞丐。
佛跳牆通常選用鮑魚、海參、魚唇、鹿皮膠、杏鮑菇、蹄筋、花菇、墨魚、瑤柱、鵪鶉蛋等多種食材,將它們匯聚在一起,加入高湯和福建老酒,用文火煨制而成。成菜後,它軟嫩柔潤,味道濃郁而醇厚,雖然味道鮮美但不油膩,令人回味無窮。
福州的節俗中有一個叫做游神、迎神的活動,這是福州鄉村正月里舉行的一種習俗。從農歷正月初三到十五,是游神的時間。村民們會組成隊伍,有時幾個村莊會聯合起來,用敞篷大轎抬著當地供奉的神像,在鑼鼓和鞭炮聲中巡遊村境,沿途百姓都會出來觀看和迎接,場面非常熱鬧。福州傳統上還有一個叫做「拗九節」的節日,已出嫁的女兒們會在正月廿九煮「拗九粥」,然後盡早送回娘家以示對父母的孝順。這個習俗至今在福州郊縣仍然保留,但在城區,「拗九節」逐漸被「母親節」所取代,這個時候花店的生意也會特別好。在酒樓里,也可以看到為父母親而設的宴席。
福州菜是閩菜的代表,閩菜有「福州菜香飄四海,食文化千古流傳」的美譽。福州菜選料精細,刀工嚴謹;講究火候,注重調湯;喜歡使用各種佐料,口味多變。其中,歷史悠久的佛跳牆因其美味而獲得了「壇起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的美譽。福州的代表菜有佛跳牆、雞湯氽海蚌、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雞等。福州的素菜也非常有名,以麵筋、豆腐皮、豆腐乾、香菇、木耳等植物性食物為原料。著名的素菜有「南海金蓮」、「半月沉江」、「石鼓三鮮」、「湧泉三絲」等30多種。
福州的婚俗包括訂婚儀式、男方下聘禮、女方回禮、女方置辦嫁妝、接親、吃太平面、鋪床、見長輩、酒店設酒宴、回門等環節。在「過禮」之後,男女雙方可以商定日期,到當地政府機關辦理結婚證,正式確立婚姻關系。
福州的傳統技藝中,閩劇是一項重要的文化遺產。明代時,崑山腔、弋陽腔等戲曲形式傳入福州,福州方言戲曲逐漸興起。到了清朝光緒初年至辛亥革命前後,這種戲曲被稱為「閩班」。1924年,鄭振鐸出版了傳統劇目《紫玉釵》等作品,從而正式將「閩班」改稱為「閩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