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榕城由來:一個人造福一座城
榕城福州,因北宋福州太守張伯玉而得名。
福州之所以被稱為「榕城」,是因為城裡遍植榕樹。目前,總量已達到16萬株,是當之無愧的「榕樹之都」。整座城市被綠蔭環繞。榕樹是福州的「市樹」,城區有近1000株古榕樹。在福州國家森林公園,有一株千年古榕,樹高20米,樹冠地面投影面積1330多平方米,即二畝地大小,堪稱「獨木成林」,被譽為「榕樹王」。
福州栽種榕樹的歷史,源自一個叫張伯玉的北宋官員。
張伯玉,字公達,生於1003年。張伯玉21歲中進士,步入官場。
在地方上輾轉多年後,1065年,已經62歲高齡的張伯玉被調到福州,擔任福州知州。從此,張伯玉就與這座城市結下不解之緣。
福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夏季天氣酷熱難耐。同時,台風暴雨頻繁,使得福州老百姓飽受洪澇災害,生病的人很多。張伯玉到了福州後,經過實地考察,決定在福州大規模種植榕樹。榕樹是一種高大的喬木,屬於常綠樹,一年四季不會凋零。榕樹栽種成林後,既可以減少夏季的炎熱,又可以抵禦台風暴雨的侵襲,實在是一舉兩得。
由於栽種榕樹的效果非常好,張伯玉下令在福州全城推廣。短短幾年後,福州「綠蔭滿城,行進自不張蓋。」這是說,榕樹長大後,綠蔭滿城,行人走在城裡不需要打傘來遮擋烈日。
張伯玉在福州倡導廣植榕樹是典型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因為,榕樹是一種多年生喬木,榕樹長大成林需要一定的年限。張伯玉在福州擔任知州時,年歲已高,知州也當不了幾年(他只當了3年福州知州),在福州種植榕樹,完全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可是,張伯玉出於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仍然義不容辭地做了。
好在對於張伯玉的貢獻,後人並沒有忘記。為了紀念張伯玉,1994年,福州在金牛山公園正對面,福州楊橋路與北江濱大道交匯口豎立了一尊雕塑。雕塑的主角就是張伯玉。在雕塑中,張伯玉手握鋤頭,親自植榕,在休息的時候扶鋤遙看鬱郁蔥蔥、滿目綠蔭的景象,一個充滿為民情懷的「植榕太守」形象呼之欲出。
張伯玉給福州留下了一筆傳承千年的「綠色財富」,為福州贏得了「榕城」的美譽。從此,「榕城」成為福州的代名詞。
Ⅱ 福州最奇特的榕樹在哪裡它有哪些歷史故事
榕樹是福州的市樹,對於福州人來說看到四處是榕樹的地方,就知道到家了。福州有許多珍貴又奇特的榕樹,我今天就來說一下。榕樹王福州榕樹中最出名的一定少不了森林公園里的這課千年古榕。光是樹冠投影在地面的面積就達1330多平方米,很是壯觀。華林寺古榕這棵古榕位於鼓樓區華林路省政府門口的環島處,1986年由華林寺內移至此,這棵榕樹相傳是北宋乾德二年也就是公元964年時由華林寺建造時所種,是千年古榕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