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福州現代物流城釋引力添活力 打造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核心載體
港口後方鐵路、新104國道、丹貴公路三大交通動脈全速推進;新希望、京東等世界500強相繼落地並啟動項目建設;正祥海峽國際農產品物流園、平安物流、天虹電商產業園等拔地而起……記者7日走進位於連江的福州現代物流城,隨處可見大開發、大建設熱潮。憑借超強“磁吸力”和“近悅遠來”的良好生態,現代物流城全力招引大龍頭、培育大集群、發展大產業,致力建設東南區域物流集散中心、福州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核心載體。
項目提速
千億產業新城崛起
平安物流項目本月投產;宏利興快遞項目一期竣工;京東福州智能供應鏈運營中心項目進行強夯施工;民天國際項目果品交易市場主體即將動建……驅車行駛在現代物流城內,舉目皆是“速度與激情”,一座千億產業新城正從藍圖變為現實。
現代物流城是福州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重要載體。佔地26.9平方公里的物流城核心區堅持“先產後城、產城結合”的發展思路,將與福州絲路海港城(可門港區)、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和國際水產品交易基地、貴安溫泉旅遊區實現組團發展。
在正祥海峽國際農產品物流園,招商運營中心已封頂,6棟物流中心主體建築現雛形,千餘名建築工人有序施工。一期工程預計年底封頂,明年10月建成運營,將打造全省最大的農產品交易市場,年交易量超600萬噸、年交易額300億元。
城市發展,交通先行。驅車行進在物流城,鳳城大道、新城南路、祥和路等道路暢通無阻,丹貴公路、新104國道等外部交通骨幹路網已動建,“外暢內優、互聯互通”的交通路網全面鋪開,公鐵海多式聯運發展格局初顯。
“我們將加快推進項目建設,打造大進大出的集疏運體系,為推動福建省‘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和‘產業群、城市群、港口群’聯動跨越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現代物流城指揮部副指揮長林承文表示,港口後方鐵路與國家鐵路網接軌已獲批,力爭本月底動建,建成後將與可門港鐵路支線貫通,實現海鐵聯運,打通現代物流城鐵路運輸“最後一公里”。
招大引強
“磁吸力”愈發強勁
引進民天國際、正祥物流園、永輝創鴻等專業市場,京東供應鏈、新希望鮮生活冷鏈、新希望澳牛乳業等世界500強企業在此落子……
現代物流城已落地11個產業項目、總投資138億元,近期擬簽約落地鼎菱跨境綜合產業園、優野綠色食品加工產業園等3個產業項目,正加緊對接中國物流集團,推進中儲福州外貿電商產業園、中國供銷福州商貿物流園、福建郵政綜合郵件快遞中心、豐樹智能供應鏈物流產業園、嘉程DHL智慧物流園等13個重點產業項目,推動商貿片區全面供地、全面開發。
促成這一樁樁“姻緣”,靠的是什麼?答案就是現代物流城的強勁“磁吸力”。
“我們緊盯世界500強、全國500強以及龍頭企業開展招商引資。”林承文說,現代物流城明確“天上兩朵雲(數字雲、物流雲)、地上四張網(干線網、商品網、庫網、配送網)、以鏈招商(價值鏈、產業鏈、供應鏈、物流鏈)”的總體思路,堅持招大引強,力爭打造更多新增長點。
這是一場雙向奔赴,落戶企業也相中這座未來之城的大視野、大格局、新理念。
“這座城獨一無二的區位優勢和完備的產業鏈布局,註定吸引力十足,‘星光熠熠’。同時,以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為引領,契合企業智慧冷鏈的發展方向。”新希望鮮生活冷鏈東南運營中心項目負責人雷成軍表示,將在現代物流城建設立足福建、輻射東南的冷鏈食材集散中心。
黨政領導招商、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專班招商、雲招商……現代物流城的招商引資不但深入謀劃,還充分發揮主動性,亮點頻出,抱回越來越多“金娃娃”。
“規劃用5年時間完成產業供地12000畝、入駐投產企業100家以上,集聚10萬新城人口,產業新城粗具規模。”林承文表示,將堅持以現代物流業、先進製造業、商貿服務業為主的招商方向,積極完善上下游產業鏈,持續招引一批競爭力、帶動力強的項目落戶。
築巢引鳳
營造“近悅遠來”生態
“大企業、大項目落地的背後,不僅折射出現代物流城強勁的‘磁吸力’,也反映出‘近悅遠來’持續升溫的良好營商環境。”市招商辦有關負責人說。
正祥海峽國際農產品物流園是現代物流城內首個專業市場,最有發言權。“從用地報批、水電線路改遷,到協調解決項目建設、生產運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他們都親力親為。”提及物流城指揮部的“貼身式”服務,正祥集團開發拓展中心開發總監朱加金深有感觸。
真切感受到“物流城溫度和速度”的,還有新希望。“指揮部服務專班不僅在用規、工規初審和規劃設計等環節提前介入、靠前服務,更急我們所急,第一時間啟動項目地勘前的臨時用水、用電應急方案,幫我們協調各部門,保障了項目順利推進。”雷成軍說。
項目既要招得來,還要落得下、發展好。為此,物流城指揮部創新制定五項工作機制,特別是在用地管理方面實現系統化、精準化、動態化。積極探索創立縣級“五局聯審”程序,將保護區審查時間從25天壓縮至5天內、報批繳費從20天壓縮至5天內,大幅加快項目用地報批進度。
端出的是創新的稟賦,展示的是擔當的家底。物流城指揮部深諳“作風就是戰鬥力、環境就是生產力”之道,秉持肯幹事的精神狀態、會幹事的方式方法,組成重點項目建設、產業招商、融資保障等六大攻堅行動組,與相關部門協同配合,形成“1+6+N”聯合作戰體系,及時化解項目推進過程中的難點、堵點。同時,變“伯樂相馬”為“賽場選馬”,出台一線督查一線考核辦法,為“兩頭尖”幹部頒發“紅旗獎”“蝸牛獎”,確保每件事都找得到人、每個項目都看得到效果。
靶向發力,物流城把“軟環境”做實做硬,城市發展活力十足,一個產業高端、配套齊全、功能完善的千億產業新城闊步向我們走來。
現代物流城產業亮點速覽
B. 向海圖強 秀嶼揚帆
莆田市 秀嶼區位於福建東南沿海中部,海域面積2800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243公里。作為福建省重要核心港區之一,秀嶼港是大陸與台灣直線距離最近的港口,年吞吐量超過1000萬噸。依託港口優勢,秀嶼區重點發展臨港產業,打造一批重大項目,在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形成規模。數據顯示,2021年,該區化工新材料、紡織新面料、能源總產值達515億元,同比增長18.7%。
秀嶼區委書記張伯松表示,秀嶼伴海而生,因海而興,海洋資源豐富,發展海洋經濟基礎堅實、優勢突出、潛力巨大。要統籌考量規劃,篤定發展定位、產業布局、區域聯動,做精一產、做強二產、做全三產,發揮沿海地區的資源稟賦,推進秀嶼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創新模式壯大養殖
微晃的船身,轟鳴的引擎,窗外海風獵獵,小船穩穩行駛在碧波上。
秀嶼區南日島是福建省第一離岸大島,海域面積廣闊,海洋資源豐富。2018年底,南日島海域獲批成為福建省首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也是目前全國最大的鄉鎮淺海浮筏式網箱養鮑基地。
數分鍾後,小船抵達東岱海域。東岱灣位於南日島東部,外接台灣海峽,潮水流動性強,水質好、鹽層厚,是天然的“海上糧倉”。放眼望去,連片的新型塑膠漁排整齊懸浮於海面,呈醒目的明黃色。
“近年來,我們對南日海域各式私人漁排進行總體收儲,將傳統漁排更新為新式塑膠環保漁排,同時合理規劃漁排數量、飼料投放與養殖規模,極大減少了海域污染,水體富營養化現象得到改善,實現生態、經濟兩手抓。”莆田市南日海洋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黃嘉毅告訴記者,當地通過“海域+企業+海民”的模式,讓養殖戶共同參與海上田園綜合體建設的同時,也能享受到養殖設施升級、環境改善、養殖技術創新、多產融合帶來的增收增效。
“南日鮑”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也是福建省首個生態原產地保護品牌,鮑魚年產量約8000噸。2016年,南日鮑順利通過我國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考核驗收,成為出口免檢產品。蓄勢已久,今年6月,秀嶼區鮑魚科技產業園暨鮮伴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研發基地項目正式啟動,這是福建省首個鮑魚加工產業園區,也是莆田市首個專業的水產品精深加工園區。
據鮮伴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魏昕介紹,該基地總投資2.3億元,一期建設一座4萬平方米的標准化生產車間、配套3個1.2萬噸級凍庫的海產品生產基地及研發中心;二期建設一座2萬平方米的標准化生產車間,配備速凍產品冷鏈中心及南日鮑分揀中心。項目投產後,預計年創產值15億元。
秀嶼區海域廣袤,水質優良、藻類茂盛。立足海洋資源,用足“三灣”優勢,該區已形成鮑魚、海參、對蝦、海帶等養殖品種組合的優勢水產品養殖產業帶。養殖業的發展,帶動鮑魚加工業壯大,先後有匯豐、匯龍、興誠、海之源、駱農夫等多家水產加工企業投身鮑魚加工,推出干鮑、罐頭、即食、凍品等多個系列產品。全區鮑魚年加工能力3000多噸,產值3億元,稅收1500萬元。
如今,依託國家級海洋牧場、省級海洋經濟示範區建設,秀嶼區將打造千億海洋經濟產業集群。數據顯示,2021年,秀嶼區共有海水養殖生產海域30多萬畝,水產品總產量59.16萬噸,漁業產值74.39億元,居全市首位。
在大力發掘海洋經濟潛力的同時,當地政府注重生態可持續發展。去年3月,秀嶼區政府與龍源福建公司簽訂深海網箱養殖融合漂浮式海上風機示範項目框架協議,共建我國首個風漁融合示範項目,實現“以電養魚、以漁養電”,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海上風電區融合環保養殖模式。
臨港產業風生水起
8月13日,在秀嶼區東庄鎮疏港大道上,一輛載著383噸重、直徑9.45米、總長48米“巨無霸”的轉運車,緩緩駛向位於石門澳產業園的福建永榮科技有限公司CPL二期項目現場。
“這個大傢伙叫醇一塔,是我們CPL二期項目直徑最大的塔器,也是今年運抵的第二個‘巨無霸’設備。”福建永榮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劉期敏告訴記者,CPL二期項目總投資80億元,是福建省百個“重中之重”項目之一,目前已全面進入安裝攻堅階段,預計今年底達成中期交工目標,2023年一季度試投產。
經濟發展,基礎在實體、支撐在產業。打造千億臨港產業,是秀嶼區“向海圖強”之路的關鍵一步。
作為莆田市國家級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核心承載區的石門澳化工新材料產業園,是福建省首批9家省級化工園區之一,目前已落戶永榮科技、三棵樹、華峰、山東煉化等一批龍頭企業。今年6月,莆田市國家級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核心區重大項目簽約活動在秀嶼舉行——年產60萬噸尼龍新材料項目、年產50萬噸再生功能性纖維及配套項目和秀嶼港區石門澳作業區1^#、13^#泊位項目落地,總投資約326億元,為園區產業壯大、產業鏈延伸再添動能。
三棵樹高新材料綜合產業園是園區重點項目之一,一期已於今年中旬建設完成,規劃面積約644畝,投資約33億元,對標國家級綠色工廠,採用國際最先進的智能生產線、智能倉儲系統,建設車間16個、倉庫13個,全部達產後,預計塗料年產量143.5萬噸,產值108億元。
“自項目建設伊始,園區每周組織企業、園區幹部召開例會,每兩周由區領導牽頭組織協調會,了解項目進展、存在困難,及時為我們解決軟基處理、施工許可、用水需求等問題。2020年動工以來,項目推進順利,本月正在組織竣工驗收,投產在即!”三棵樹高新材料綜合產業園一期項目經理鄭金泉說。
近日,在省重點項目石門澳作業區11^#碼頭泊位建設現場,吊機來回運轉、工程車進進出出。“目前,11^#現場的干煤棚、硫酸銨棚鋼棚網架已完成80%,6^#、9^#碼頭泊位也在有序建設中,預計今年可實現中期交付,明年一季度如期開港。”石門澳港口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世楷告訴記者,當前整個化工園區的物料進出,基本需要繞道泉港、福州江陰港,再轉陸路倒運抵達,成本高、耗時長,且已無法滿足企業發展需求,6^#、9^#、11^#碼頭泊位建成後,作為湄洲灣首個化工碼頭,將為園區發展開辟海上新通道,助力臨港產業騰飛。
秀嶼區三灣環繞,海岸線綿長,是全國少有的風資源豐富區。近年來,中閩海電、龍源風電、福能風電等多家龍頭企業,大型鋰電儲能電站項目、上海電氣莆田智能製造基地等重點項目先後落戶秀嶼。
今年初,隨著95台大型風機投產運轉,中閩海上風電平海灣海上風電場三期項目順利實現全容量並網。截至目前,秀嶼區海上風電已並網發電140.4萬千瓦,風電產業全面進入產出期,2021年風電產值38.44億元,稅收3.8億元;2022年預計風電產值51.92億元,預計稅收5.55億元。
漁旅融合暢游山海
夕陽下,漫天霞光散落海面,水波粼粼。此時最宜邀三五賓朋來到秀嶼區平海鎮,乘快艇從愛情海海域出發,在習習晚風中,與被余暉點染的白色燈塔打個照面。暮色四合時便可歸岸,在濤聲里品嘗當地鮮美地道、風味十足的海鮮大餐。
近年來,秀嶼區依託源遠流長的海洋文化和得天獨厚的濱海資源,打造藍、綠、銀、白、紅“五彩旅遊區”,“藍色濱海游”位居其首,其中又以平海、埭頭、南日三鎮濱海休閑旅遊最為突出。
近年來,平海鎮投入5000多萬元建成平海一級漁港,同時著手夜景工程、港池清淤、濱海棧道、一條街立面改造等漁港提升改造項目。2020年,平海漁港獲評“全國文明漁港”。這個生態良好、底蘊深厚的古老漁村,猶如一顆璀璨明珠,鑲嵌在蜿蜒的海岸線上。
曲折綿長的海岸線是大自然贈予秀嶼的寶貴資源。2020年以來,秀嶼區在全省率先探索“政府花錢買服務,企業市場化運作”模式,將海漂垃圾治理等11項工作一次性納入環衛一體化承包服務范圍,形成“海陸河湖”全區域環衛一體化運行機制。
莆田市龍吉順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鄉鎮負責人謝光榮是位“70後”,生於斯,長於斯的他見證了埭頭海域數十年間的變化。“十幾年前沒有人會想去海邊旅遊,破敗漁網、塑料泡沫……什麼都有。現在海灘和海面基本看不到垃圾,連空氣都變好了。”他笑著說,如今,鄉鎮海岸平均每公里就有一名保潔員,每日7小時巡護、清理岸線,並配備一台壓縮車用於收集海漂垃圾。在汀港景區、石城一級漁港、石南輪渡港區等重點海域,還設立垃圾轉運站,配置保潔船、垃圾轉運車,常態化開展海漂垃圾整治。
生態美則文旅興,想在短時間內縱享“詩和遠方”,自然少不了便捷的水陸交通。老船長陳亞太對此深有體會,今年59歲的他自工作起就服役於石南輪渡,30多年的航運發展史依然歷歷在目。
陳亞太回憶道,早年進出南日島只能靠手搖木船,10公里的路程有時候半天都到不了;碼頭設施差,安全性能低。改革開放後,有動力的機帆船上崗。如今,車客渡船和客渡船分別只需35分鍾和25分鍾就能完成島內外聯通,2020年,380座的大型客渡船——“秀嶼一號”“秀嶼二號”投用,航速快、性能高,基本不受風浪影響。
陳亞太說,2019年,純電動公交車覆蓋海島,今年4月,國投官方打車平台在南日島上線,極大地便利了居民和遊客的出行。
乘著交通升級的東風,近年來,南日島串聯起九重山、皇帝山、月牙灣沙灘、十八列島等特色景點,推出獨具海島風味的旅遊路線——遊客可到浮斗觀日賞灼灼朝暉,登尖山望遠眺芸芸重巒……更有頭水紫菜、雙線紫蛤等豐美海鮮和沖海祈福、趕海拾貝等特色活動,共同造就了集“游、食、購、娛”於一體的風情南日。此外,水質優良、魚類眾多的南日島還是天然的“超級釣場”,是“全國海釣競賽訓練基地”“全國游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