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各種菜系」在福州吃的話,分別在哪能吃到並且比較好吃啊【懸賞100分】
義大利菜,在冠亞廣場美食街的邦比諾。福州正經只有這家店說自己是義大利菜。
法國菜,也是冠亞廣場美食街。覽月法國料理。就在邦比諾隔壁兩家的別墅。
日本料理,冠亞廣場也有,千鶴。另外就是體育中心對面的天狗料理。
泰國菜,華林路接近樹兜路口,嘉鍵大廈旁邊,金象灣。東西最正宗。當然,也可以去萬象的萬象曼谷。
韓國菜,萬象城的漢陽館,還有美侖華美達酒店的阿里郎,這兩家最靠譜。
川菜,走東泰路。東泰川菜館,福州川菜比較有名的就是這家。
徽菜的話,不多。
福州特色菜,貴的去聚春園。便宜些的到安泰樓,三樓點菜的。
② 福建的菜系是什麼
屬於福建菜系的是閩菜。閩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歷經中原漢族文化和閩越族文化的混合而形成。閩菜發源於福州,以福州菜為基礎,後又融合閩東、閩南、閩西、閩北、莆仙五地風味菜形成的菜系。狹義閩菜指以福州菜,最早起源於福建福州閩縣,後來發展成福州、閩南、閩西三種流派,即廣義閩菜。由於福建人民經常往來於海上,於是飲食習俗也逐漸形成帶有開放特色的一種獨特的菜系。閩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稱,在色香味形俱佳的基礎上,尤以「香」、「味」見長,其清鮮、和醇、葷香、不膩的風格特色,以及湯路廣泛的特點,在烹壇園地中獨具一席。福州菜淡爽清鮮,講究湯提鮮,擅長各類山珍海味;閩南菜(廈門、漳州、泉州一帶)講究佐料調味,重鮮香;閩西菜(長汀、寧化一帶)偏重咸辣,烹制多為山珍,特顯山區風味。故此,閩菜形成三大特色,一長於紅糟調味,二長於制湯,三長於使用糖醋。
清末民初,福建先後涌現出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名店和真才實藝的名廚。當時福建是對外貿易的一個重要區域,福州和廈門一度出現了一種畸形的市場繁榮景象。為了滿足官僚士紳、買辦階層等上流社會應酬的需要,福州出現了「聚春園」、「惠如鱸」、「廣裕樓」、「嘉賓」、「另有天」,廈門出現了「南軒」、「樂瓊林」、「全福樓」、「雙全」等多家名菜館。這些菜館或以滿漢席著稱,或以官場菜見長,或以地方風味享有盛譽,各有擅長,促進了地方風味的形成和不斷完善。特別是福州「聚春園」,飽經滄桑,百年常盛;廈門「南軒」,備歷坎坷,八十載不衰。他們擁有雄厚的廚師隊伍,經營特色鮮明,服務形式靈活,菜品款式新穎,風味獨樹一幟。如「佛跳牆」、「雞茸金絲筍」、「三鮮燜海參」、「班指干貝」、「茸湯廣肚」、「雞絲燕窩」、「荔枝肉」、「沙茶雞丁」等,均為他們創制的名菜佳餚。這些名菜館在創制眾多名菜的同時,也培育了揚名海內外的鄭春發、陳水妹、強祖淦、黃惠柳、胡西庄、楊四妹、陳賓丁、趙秀祿、朱依松、姚寬余、鄭玉椿、強木根、強曲曲等閩菜大師。
閩菜由福州、閩南和閩西三路不同風味的地方菜組合而成。福州菜是閩菜的主流,其菜餚特點是清爽、鮮嫩、淡雅、湯菜居多。福州菜善於用紅糟為作料,尤其講究調湯,予人「百湯百味」和糟香襲鼻之感,如「茸湯廣肚」、「肉米魚唇」、「雞絲燕窩」、「雞湯氽海蚌」、「煎糟鰻魚」、「淡糟鮮竹蟶」等菜餚,均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閩南菜,盛行於廈門和晉江、尤溪地區,東及台灣。其菜餚特點是鮮醇、香嫩、清淡,並且以講究作料、善用香辣而著稱,在使用沙茶、芥末、橘汁以及葯物、佳果等方面均有獨到之處,如「東譬龍珠」、「清蒸加力魚」、「炒沙茶牛肉」、「蔥燒蹄筋」、「當歸牛腩」、「嘉禾脆皮雞」等菜餚,都較為突出地反映了閩南濃郁的食趣。如「爆炒地猴」、「燒魚白」、「油燜石鱗」、「炒鮮花菇」、「蜂窩蓮子」、「金絲豆腐乾」、「麒麟象肚」、「涮九品」,均鮮明地體現了山鄉的傳統食俗和濃郁的地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