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哪裡有蜜棗賣
擴展閱讀
杭州戴陳弄學區屬於哪裡 2025-04-16 16:24:20
不了深圳市什麼 2025-04-16 16:23:53

福州哪裡有蜜棗賣

發布時間: 2025-04-08 16:16:59

1. 福州有什麼特產

1,芙蓉李

芙蓉李又名中國李,是福建特產,有700年的栽培歷史。芙蓉李在福建閩西、閩東、閩北等地都有種植,以福建永泰縣梧桐鎮、嵩口鎮,龍岩市的永定縣虎崗鄉龍溪村、漢洋村、武平縣東留鎮、永安市西洋鎮、連城縣四堡鎮、福安市潭頭鎮最為出名。

2,脫胎漆器

脫胎漆器,是福州三寶之一,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其質地堅固輕巧,造型典雅別致,色澤瑰麗鮮艷,裝飾精細,結實耐用,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濃厚的地方特色,具有碰不壞,摔不破,不掉漆,不褪色等優點。

3,福州軟木畫

福州軟木畫,又稱木畫,福州市軟木畫是中國著名的傳統工藝品,也是中國在國際上獨有的雕畫結合工藝品。福州軟木畫是「榕城三絕」之一,以栓樹皮(俗稱軟木)為材料,快刀作畫,雕鏤粘結成亭台樓閣、樹木花草、小橋流水、迴廊曲徑以及人物鳥獸等掛屏、屏風、大小擺件。

4,平潭貝雕

平潭貝雕是福建福州地區特產,是具有獨特藝術的特色傳統手工藝品。利用貝殼的天然色澤、紋理、形狀,經過藝術構思、磨雕,粘貼而成的工藝美術品,具有貝殼的自然美、雕塑的技法美和國畫的格調美。

5,壽山石雕

壽山石雕,中國民間雕刻藝術之一。壽山石雕技法豐富多樣,精湛圓熟,又在發展過程中廣納博採,融合了中國畫和各種民間工藝的雕刻技藝與藝術精華。

2. 福州的土特產有哪些

福州土特產
1、福桔
福桔是福州市市果,年產量近10萬噸,約佔全市水果產量的-半。 福桔上市期在農歷春節前後,由於色澤艷紅、果美汁甜,又與「福、吉」諧音,備受群眾喜愛。福桔產地多分布閩江下游兩岸。深秋初冬時節,閩江兩岸層層綠樹,枝頭綴滿紅果,色彩斑斕絢麗,人們譽之為「閩江枯子紅」。
由於盛產桔子,福州古時常制桔燈,寓以吉利、高升之意。桔燈的製法是,在大顆福桔近蒂處平切,取出瓣肉,留下桔殼,用紅絲線穿過桔殼堤掛,再用小鋼絲紮成燭托放人燈中,插上小蠟燭,點燃後即成新穎別致、小巧玲瓏的桔燈。古人有不少詠桔燈詩,如「阿儂巧制赤球輕,到眼圓光分外明。記得看燈時節近,紅絲高揭照人行。」著名女作家冰心曾作-篇散文《小桔燈》,寄託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2、福清光餅
據福州府志記載: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民族英雄戚繼光率軍入閩追殲倭寇,不想連日陰雨,軍中不能舉灶,戚繼光便命烤制一種最簡單的小餅,用麻繩串起掛在將士身上充當干糧,大大方便了作戰殲敵。後來,這小餅流入民間,不但普遍食用,而且還成為祭祀神靈祖先必備的供品。後人感念戚公,便把這種小餅叫作「光餅」。
在福州,人們通常把餅面沒有芝麻的叫「光餅」,有芝麻的叫「福清餅」。但在距福州60公里的福清市,人們則把餅面有芝麻的叫「光餅」。要論「津津有味」,比較起來,還是福清人做的光餅略勝一籌。福州人做光餅,從前一向用木炭烘爐,現在為圖省事,多半改用電烘箱烤了。而福清人做光餅,至今還保留著自己的一套,不但新鮮,而且有趣,誇張點說,簡直可稱之為融音樂與舞蹈為一體的勞動藝術。
福州市區賣光餅的小店,都是門市和作坊混在一起。福清的光餅卻是由作坊做好分發給小販去賣。所以,在福清,沿街到處都可見賣光餅的小攤。那小攤上的光餅堆如小山,倒成了福清的街頭一景。從前,光餅都是百姓吃用,登不得大雅之堂。可能是風水輪流轉吧,如今福州的大酒樓、大酒店,也把光餅切個蛤口,夾上糟肉、粉蒸肉、雪裡紅、苔菜,澆點醋蒜汁,當作酒席上的一道特色點心待

3、脫胎漆器
福州三寶之一,質地輕巧堅牢,造型古樸大方,裝飾豐富多彩,產品有磨漆畫、屏風、花瓶、茶具、煙具、文具等。自1898年以來多次獲巴拿馬、芝加哥、巴黎等國際博覽會上獲金獎。
福州漆器始於南宋。據傳清乾隆年間,漆匠沈紹安在一座寺廟里發現大門的匾額雖然木頭已經朽爛,但是漆灰夏布裱褙的底胚卻完好無損。細心的沈紹安從中得到啟發,回家後不斷琢磨試驗,繼承發揚了傳統漆藝,創造出了最早的脫胎漆器。沈紹安因此成為福州脫胎漆器的鼻祖。
福州脫胎漆器是具有獨特民族風格和濃郁地方特色的藝術珍品,與北京的景泰藍、江西的景德鎮瓷器並稱為中國傳統工藝的"三寶",享譽國內外。在歷史上,它曾被收藏為宮廷珍品,新中國成立後又被列為珍貴的國家禮品贈送外賓,受到國內外人士的青睞,產品不僅暢銷國內各省市,而且遠銷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世界各方人士曾用"珍貴的黑寶石"、"東方難得的珍品"、"髹飾之光"、"人間國寶"等詞句來形容福州脫胎漆器的精美。
福州脫胎漆器是繼承我國古代優秀漆文化發展起來的。它品類之多在全國漆器行業首屈一指,大的如陳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漆畫大屏風、彩繪大花瓶、脫胎仿古銅大獅等,小的如煙具、茶具、餐碗、盤、碟、罐等,共有18類1200多個花色品種;它質地堅固輕巧、造型別致,裝飾技法豐富多樣,色彩明麗和諧,可謂集眾美於一體,具有非凡的藝術魅力。郭沫若生前曾作詩備加贊譽,稱贊福州脫胎漆器是"天下諒無雙,人間疑獨絕"。

4、福州角梳
在福州的手工藝品中,如今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依然保持平民本色」的惟有角梳了。走進尋常一家工藝品店,大都有角梳賣,價格也不貴,20元上下,讓福州百姓的日常生活又多了一種享受。人們說,用角梳梳頭,可以去垢而不沾,解癢而不痛,溫潤而不掛發,還有加速頭皮血液循環,能增強免疫力,清炎涼血,鎮痛止癢,防止靜電,不脫發,祛屑護發,舒筋活血,安神健腦,促進頭發生長等獨特的保健作用。
福州角梳的選料和製作工藝更是十分講究,選料只選質地堅實、不易彎裂、不傷皮膚的「南 牛」(南方水牛、黃牛)和 「北羊」(新疆、內蒙古綿羊)的角,選蹄也只選取生性水牛蹄,經過鋸、開、劈、鑿、流、打坯、等工序製成初坯,再經過改、辦、復、剔、磨、梳等工序制出梳子,這還不算完,還要按照梳勢在角梳上印字,描上人物、山水等,貼上金銀箔方為成品。
1976年在福州新店出土的南宋貴族王升墓中,發現牛角制的黑色半圓形角梳六個,可見福州角梳至少有七百多年的歷史了。19世紀30年代,福州的角梳業進入鼎盛時期,大小店號達一百五十家,鄒振記角梳庄的「飛鷹牌」、「 李厚記角梳庄」的「航海牌」 ,「潤光厚角梳庄」的「童牛牌」角梳最負盛名。1933年,在美國芝加哥百年進步博覽會上,「童牛牌」角梳與脫胎漆器、紙傘同獲金獎,被並稱為「福州三寶」。

5、福州紙傘
南方多雨,傘因此成了福州人居家必備的工具之一。福州有一俗話叫「包袱傘」,意指福州 人出門的包袱中必有傘,可見傘與福州人生活的關切程度。福州的紙傘業繁盛於清代,到了清末民初,全城紙傘店最多時達三百餘家,其中以位於中亭街的「楊常利」傘店最為著名,楊常利的 傘既能遮擋炎炎烈日而不發泡、不爆裂,還能抵擋傾盆大雨沖淋而不脫骨、不漏水,甚至傘面繪制的圖案色澤也不會變。
福州紙傘品種繁多,主要有花傘、明油傘、絲棉紙傘、藍綠硼傘、雙層花傘、絹印采畫花和絹印套色童傘等。和其它工藝品一樣,即便是小小一把紙傘,製作的工藝也是絲毫馬虎不得的。傘骨必須是閩北5年以上的青山老竹,韌性大,彈力強,經過特殊處理,能防霉、防爛、防蛀。傘面用的是本省特有的精製棉紙,拉力強,刷上純潔無污的柿油,再刷上粘性大的桐油,繪上花鳥、人物、山水等圖案,俗稱「花傘」。一把傘必須經80多道工序才算完成。不論日曬、雨淋、風吹,都不破裂、不褪色、不變形,還可防雷電。福州的傳統制傘,分為相互獨立的制傘骨、制傘、傘頭、傘柄、繪花五大部分,能完成其中之一便可稱為「全藝」,可見技術專業到何種程度。福州紙傘業中制傘骨質量最好的當數「後洲幫」,制傘柄最有名的則是洋中亭王依犬家;傘畫藝人以程家寶、林永欽、劉夢秋最著名。
如今,福州紙傘由於工藝復雜已悄悄離開繁忙現實的都市生活,但它卻作為一種精美的工藝品仍深受人們喜愛而被欣賞和收藏。

6、線面
線面,福州特產,以精麵粉為原料,輔以精鹽、茹粉、食油等手工拉制晾乾後而成。福州線面主要有兩大品種:一種稱為特線面,面條稍租 , 直徑在0.7毫米以內;一種稱為「面尾」,面條較細,直徑在0.6毫米以內。
因福州民間傳說線面是九天玄女指點創制的,所以福州的線面工人拜九天玄女為「制面始祖」,家裡供奉九天玄女神像。
線面的煮食方便簡單,將線面投入沸水鍋中,待線面上浮後撈起,盛放在碗內,即倒入燉好的羊肉或雞肉、上排等高湯,芬香味美。福州風俗,過生日時要吃線面煮成的壽面,一般用雞湯,再加上兩個鴨蛋,稱為「太平面」,象徵平安長壽;外出遠行或迎送賓客,也要吃上一碗太平面,希望一路順風和居家平安。

7、福州橄欖
橄欖是-種味道特別的水果,初吃時只覺得又苦又澀,而回味後卻覺得清香、甘甜。橄欖別稱為「青果」。這是因為-般水果初生時是青色的,熟時變了顏色;而橄欖從生到熟。始終保持青翠的顏色。 橄欖又稱為「忠果」、「諫果」,這是因它先苦後甜的特別韻味有同於古代忠臣苦諫的性格而稱名的。橄欖還被稱為「福果」。這是海外華僑起名的,既說明了福州歷史上橄欖產量多,也表達了僑胞對鄉土(福州)的眷戀之情。 「桃三李四橄欖七」,橄欖需栽培7年才掛果,成熟期一般在每年10月左右。新橄欖樹開始結果很少,每棵僅生產幾公斤,25年後才顯著增加,多者可達500多公斤。每結-次果,次年-般要減產,休息期一至兩年。故橄欖產量有大小年之分。
福州橄欖品種很多,主要有檀香、惠圓、長營、羊矢等10餘種。其中檀香橄欖碰牙即碎,清香四溢,食用最佳,適合鮮運外銷;惠圓橄欖義名豬母欖、果大肉厚,適合加工成較高級的蜜餞系列產品;長營、羊矢橄欖產量多,可加工成五香橄欖、咸橄欖等產品。近年來福州的飯店酒樓中,把生橄欖捶扁,用紅糟腌後上桌,風味獨特,很受歡迎。福州橄欖產地主要分布在閩江下游兩岸,以閩候、閩清兩縣的產量最多。

8、平潭貝雕
平潭貝雕是具有獨特藝術的工藝品。利用各種貝殼的原物、原色、原紋,用拼貼、坯模、鑲嵌等方法加工而成。產品有人物、動物、山水及盆、盤、具、瓶等200多個品種,供室內陳設用。在日本展出時深受當地人士歡迎。

9、福州茉莉花茶
福州是茉莉花茶的發源地,已有近千年歷史。茉莉花是佛教四大聖花之一,秦漢時隨佛教傳入東南佛國福州,福州逐漸成為茉莉之都。由於宋代香療的普及,中醫對茶及茉莉花的保健作用充分認識,福州茉莉花茶在此環境下產生,宋朝許多史料都記載了福州茉莉花茶採摘、製作、品賞的過程。清咸豐年間,福州茉莉花茶作為皇家貢茶,開始進行大規模商品性生產。在《中國名茶志》里,福州茉莉花茶是茉莉花茶類唯一的中國歷史名茶。新中國成立至今,福州茉莉花茶一直是國家的外事禮茶,改革開放前,中國出口的茉莉花茶均為福州出產。冰心曾寫:「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利用茶的國家,是茶的故鄉。我的故鄉福建既是茶鄉,又是茉莉花茶的故鄉。解放前,四川、湖北、廣東、台灣雖也產茉莉花茶,但它們的品種、窨制技術都是從福建傳去的。

10、壽山石雕
壽山石雕產於福建福州。福州壽山石質地奇異,學名「葉臘石」,因產於福州北郊的壽山而得名。壽山石品種繁多,或以產地取名,或以坑洞命名,或以色相命名,約百餘種。以產地分有田坑、水坑、山坑三大類。其中以田坑石最佳。田坑石,簡稱「田石」,零散埋藏在壽山周圍約數里長的溪流兩旁砂層中。質極溫嫩,肌內隱隱可見蘿卜細紋,色澤外濃而向內漸淡,外表常裹黃或黑色石皮。按顏色又分為田黃、田白、田紅、田黑四種。田黃石略呈透明,具有蘿卜一樣的紋條帶,呈桔黃、熟栗黃、枇杷黃或金黃色。是壽山石中罕見之珍品。其顆粒和塊度不大,歷史上最大的一塊重4、3公斤。田黃石具備石之六德:細、潔、潤、膩、溫、凝,故有「石帝」之稱。曾有人建議把壽山田黃石作為「國石」。壽山石中還有水坑石和山坑石。水坑石多呈晶瑩透明狀,富有光澤,其中「坑頭石」、「凍油石」、「水晶凍」、「魚腦凍」、「黃凍」等品種,質地優良,開采不易,亦甚名貴。山坑石中名目很多,有80多種。壽山石雕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共分圓雕、浮雕、鏤雕、薄意、印鈕五大類,品種千餘種。其中有人物、動物、花果、山水、花卉等供人們陳設的欣賞品,也有文具、煙具、花瓶、印章等實用品。

11、鼎日有油酥肉鬆
產於福建福州。相傳,清咸豐年間,有個名叫林鼎鼎的人在福州一個地方官吏家當廚師。他手藝高超,能作多種美味菜餚,深得主人器重。一次主人因受風寒,食而無味,日見消瘦。林氏苦苦尋思,取來一塊腿精肉,放在鍋內不停地翻炒,不時加入冰糖、料酒、鹽、蝦仁等佐料。炒著翻著,忽聞一股焦味,原來湯汁已被燒干。林氏以為這下可糟了。誰知一嘗,味道卻鮮得出奇。他當即送給主人品嘗,主人連聲贊道:「好吃,好吃!」太太,小姐見之大喜,也想吃,問林:「明日可有肉鬆?」林鼎鼎笑道:「有我林鼎鼎在,日日有!」自此以後,他潛心琢磨配製肉鬆的方法,終於在咸豐六 年創製成香醇色艷、味鮮帶甜的棕色肉鬆。地方官將林氏製作的肉鬆進貢清文宗皇帝,贈送給京中官員。宮中貴妃食後問:「還有肉鬆嗎?」內侍答:「有林鼎鼎在,日日有!」一時間,「鼎日有」廣為流傳,許多官使紛至沓來品味。林鼎鼎見此情景,乾脆辭去廚師之職,開設作坊,專營肉鬆。 取何店名?林氏想:「鼎日有」名聲在外,何不就掛此招牌!後來,林鼎鼎創制的肉鬆秘方日臻完善,為區別於江蘇的太倉肉鬆,便稱之為「鼎日福建肉鬆」,生意興隆。鼎日有油酥肉鬆呈深紅色,顆粒大小均勻,質酥軟,入口溶化,含蛋白質高,含脂肪低。

12、磨漆畫
磨漆畫是以漆作顏料,運用漆器的工藝技法,經逐層描繪和研磨而製作出來的畫。磨漆畫在借鑒傳統漆器技法的基礎上,溶入現代繪畫藝術手法,將「畫」和「磨」有機地結合起來,使製作出來的畫具有色調明朗、深沉,立體感強,表面平滑光亮等特點。其製作方法是:先以生漆和瓦灰按脫胎工藝技法在木板上上漆打底、磨製光滑,然後用調配好的色漆在底板上層層描繪出各種紋樣。利用上漆的厚薄不勻,使畫面產生富於變化的明暗調子,從而具有立體感。在作畫過程中,為了更好地表現物體,還可以根據畫面內容的需要,採用寶石、螺鋼、蛋殼、金、銀、錫等材料進行鑲嵌,使畫面層次更加豐富。最後,經打磨並罩上透明漆,用細瓦灰與生油推光。正因為"磨"體現了天晨漆畫的獨特工藝,故稱為「磨漆畫」。磨漆畫的創作題材有人物、走獸、山水、花鳥、魚蟲以及仿古圖案等。由於畫面多用黑漆磨光,所以表面呈現出寶石般的烏亮光澤,古樸渾厚,富麗堂皇,給人一種特殊的美感。 福州磨漆畫的製作形式有掛框、掛聯、屏風、套盤等室內裝飾工藝品,還有適合於廳堂館所懸掛和陳列的大型壁畫和小型屏風等,具有質地堅固而久、耐耐熱、揩試方便、歷久常新等特點。

13、福州軟木畫
福州三寶之一,以栓樹皮為材料,快刀作畫,雕鏤粘結成亭台樓閣、樹木花草、小橋流水、迴廊曲徑以及人物鳥獸等掛屏、屏風、大小擺件。
福州軟木畫問世於本世紀初,發源於福州東郊西園村。相傳在辛亥革命後的1913年,有人從德國 帶回一幀類似「木畫」的作品。當地民間雕刻藝人陳春潤、吳啟棋、鄭立溪等深受啟發,遂在福建工 藝傳習所工讀時,用從西班牙、葡萄牙及阿拉伯進口的栓皮櫟樹的木栓層作主要原料,把這種質地輕松、富有彈性且紋理細潤的軟木切削成薄片,運用我國各種傳統雕刻技法,以刀代筆,用手工加以精雕巧鏤,製成紋理纖細的復雜畫面,並利用畫框內有限的空間,使景物的形象立體化,安排上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各種亭台樓閣等。
軟木畫色調古雅純朴,形象逼真,畫面猶如宋人筆意,意境深邃,遠奧高古,清奇可愛,具有「叢山數百里,盡在一框中」的藝術效果。
軟木畫品種繁多,有雄偉壯觀的屏風、掛屏、大擺件、小擺件以及與實用結合的產品、旅遊紀念品等,達二三百種規格,四五百個花色品種,作品行銷全國各地及歐美、日本、東南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14、馬藺草編
馬藺草編,福州市著名特產,由形狀呈三角、細長而柔軟的馬藺草編織而成。品種有床席、沙發席、草帽、手提包、遮陽笠等,具有細致、光潔、堅韌耐用、散熱性強等特點。
近數十年來,福州馬藺草編織品,已多次參加了福建省及全國工藝展覽,並被用來裝飾北京人民大會堂的台灣廳。
15、福州漆筷
福州漆筷:福州漆筷廠生產,系以上等毛竹或優質楠木、櫸木製坯,以國內特產的生漆打底、附面,並採用福州脫胎漆器製作技藝製成。本品早在清代末年即由福州台江六柱橋一帶私人作坊生產。
16、福州佛跳牆
「佛跳牆」是一種高檔次的菜式。原名"福壽全",是福州名菜館聚春園於清代同治年間首創。主要由鮑魚、海參、魚翅、魚肚、魚唇、蹄筋、火腿、瑤柱、冬菇等28種原料配製而成,加上紹興酒等,貯入酒壇中,拌泥密封,以文火煨制10多小時而成。味美至極,芳香四溢,是秋冬兩季的佳餚。難怪清時一秀才吟詩贊道:"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佛跳牆"一名由此而來。17、永泰芙蓉李干
永泰芙蓉李干,永泰特產,福建名產之一,選擇成熟的芙蓉李鮮果,採用傳統工藝精工製作而成。福建福安市是芙蓉李之鄉,芙蓉李面積、產量居全國之冠,栽培已有千年歷史。芙蓉李是李果的一種,還有胭脂李、柰李等。李干、蜜餞加工銷售已成為永泰農業產業化的「重中之重」。
芙蓉李,果皮淡綠色,果肉深紅,甜酸適口,品質上乘;平均單果重50克,7月間成熟,可鮮食,也可加工成各種蜜餞。永泰芙蓉李干,色澤豐潤,味甜鮮美。
18、福州魚面
魚肉製作,耐煮,鮮 ,味美,福州特產。產自寶島台灣只有一水之隔的福州黃岐島。
福州魚面,是用純魚肉打制而成的魚肉面條。
材料:鮮鰻魚,太白粉
製作:先是刮取黃魚、鰻魚等色白質細的魚肉。然後剔刺去皮,稍蘸番薯粉(太白粉)或散粉用棒敲打成薄片,接著烤熟後或切成菱形、方片,或切成掛面、細絲面等形式,曬干收存,用時入湯煮。
特色:松軟香脆,則柔滑如面,味鮮爽口。烹食魚面一般多以上湯再配以適當的調味料。泡熟之時 , 熱氣騰騰 , 鮮香撲鼻 , 食之爽滑無比 , 鮮味無窮 ,令人百食不厭 , 實屬上乘佳品。
19、福州閩清糟菜
名揚海內外的閩清糟菜,酸甜可口,味道鮮美,清香撲鼻,開胃開脾。它特別適合作為早餐佐菜,同時它還是燉排骨、肉骨湯、魚湯的上等佐料,尤其是用糟菜燒煮的上排湯,味道更是鮮美。糟菜還是閩清特產三寶之一。
閩清糟菜來歷,閩清六都附近白岩山,山高林密,溝深洞多,三五十里方圓古木參天,蔭翳蔽日,野獸多,猴子也多。莊稼菜園常受糟蹋,人畜不得安寧。農家為防獸驅獸,人人都會打獵捕獸,自製扒撥箭、絆獸索、張貓機等誘捕野獸。一天,有個農民在菜園中安張貓機,本來想逮野貓山兔,誰想把猴子套上了。猴子吱吱亂叫,當農民趕到時猴子已掙脫逃跑。猴子見人趕來,便起報復心。當天晚上招來群猴,把這菜園的蘿卜、芥菜拔個精光。一時吃不完,就放在懸崖頂上晾曬,曬干後,用帶咸酸味的樹汁和泥搓軟,腌藏在砍斷的毛竹里,表面用黃泥封緊,亂草遮密。不久,毛竹里的腌菜被人家發現了,人們嘗到別有風味的「酸甜菜」,贊不絕口。這事傳開了,大家深受啟發,加工出更香甜可口的腌菜:將鮮嫩芥菜曬干,用酒糟和食鹽抹菜搓軟裝入瓮中擠壓緊密,再用黃土密封瓮口,再將瓮翻倒扣蓋在草木灰上,半年後取出,就是芳香撲鼻、膾炙人口的腌菜了。因主要用紅糟腌,故俗稱「糟菜」。
20、福州肉燕
福州肉燕燕皮是用精選豬後腿瘦肉,剔去肉筋和骨膜,切成細條,用木棰搗成肉泥,徐徐加入用細孔絹篩篩過的薯粉和適量清水,反復攪拌,不斷壓勻,初成硬坯,然後放在條板上,軋輾成薄片。敷上一薄層薯粉,折疊起來,略干為鮮燕皮。繼續晾乾為干燕皮,一般包裝久貯一年不壞。包餡前,用刀切燕皮成約二寸左右方片,待用。餡選瘦豬肉和蝦米、荸薺、紫菜等共剁成醬,後加少許醬油、蔥白調味,取燕皮方片包成小扁,表如石榴狀,蒸熟即成肉燕。
福州人常將「扁肉燕」與去殼鴨蛋相配作菜餚,因福州話「蛋」叫「卵」,「鴨卵」音諧「壓亂」,取「壓」了「亂」就會平安之意,故稱「太平燕」,「燕」與「宴」同音,又稱「太平宴」。
「太平燕」是福州婚聚喜慶宴席上的一道「大菜」,上席時鳴放鞭炮,客人要待新郎新娘或長輩即席致謝後,方可食用。扁肉燕深受台灣同胞和海外福州僑胞喜愛,到福州來,必帶燕皮回去饋贈親友。
21、福州芋泥
芋泥是閩菜中的傳統甜食之一,其中又尤以福鼎的八寶芋泥最為地道。它的盛名與其選材密切相關。福鼎八寶芋泥選材自福鼎土特產——省名牌農產品福鼎芋。福鼎芋以其個大、質松、味香而聞名,是製作八寶芋泥之上品。
此菜細膩軟潤,香甜可口,看似冷盤實卻燙嘴,別具風味,吉辰喜慶,筵席上多有此菜。它的出名有一段趣聞。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9年)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州禁煙,英美等國領事為了奚落中國官員,特備了西餐冷盤,企圖讓林則徐吃冰淇淋時出醜。事後,林則徐設了豐盛筵席「回敬」。幾道冷盤之後,端上了一盤顏色暗灰而發亮,深褐又光滑,不冒熱氣,猶如冷盤的東西。一位外國領事舀了一勺往嘴裡送,燙得兩眼發直,其他客人都驚呆了。這時林則徐才漫不經心地介紹說,這是中國福建的名菜叫芋泥。
製作此菜,先將福鼎芋去皮,洗凈後切塊,上籠屜蒸1個小時左右,取出,用刀板壓成泥,注意此時要揀去粗筋。再將芋泥裝碗,加上白糖、熟豬油,用清水攪拌均勻,抹平後上籠屜用旺火蒸1個小時,取出。依據各人的口味,還可適當在芋泥中包些豆沙餡,風味更佳。上盤後,在芋泥上撒些肉果、棗泥、桂花、花生仁、桂圓、蜜棗、青紅絲等八樣配料,五顏六色,美觀醒目。八寶芋泥由此而得名。當地福鼎芋質地優良,資源豐富,民間普遍人家都能自己動手製作這一甜食。
22、永泰茶油
茶油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純天然高級木本食用植物油,是茶樹上"油茶果"提取而成,油茶果從開花、授粉到果子成熟需整整一年,歷經秋、冬、春、夏、秋五季之雨露,山茶花開於秋季,果實成熟於次年花開時節,採摘時分山茶花已是盛開怒放,花果並存,同株共茂,乃自然界一大奇觀,堪稱人間奇果。油茶樹對生長環境有特殊要求,生長在連綿疊嶂的群山之中,飽含天地靈氣,是純天然有機綠色食品。茶油降脂降壓、消炎抗菌、抗癌抗病毒、增強人體免疫、預防中風。 茶油烹調餚饌,日用皆宜,蒸熟食之,澤發生光,諸油惟此最為輕清,故諸病不忌。茶油味甚美。茶油能抗紫外線,防止曬斑及減少皺紋,對消除黃褐斑、曬斑很有效果。茶油性味甘,涼,功效潤胃通腸,退濕熱,養顏生發,促進傷口癒合。
23、魚丸
福州著名的風味小吃。一般用鰻魚、馬鮫等魚肉搗成泥糊狀,調拌優質薯粉為皮,用精肉、蝦仁等作餡,捏成丸子。煮熟後泡以美味高湯,加上蔥花,浮於湯面,稱「七星魚丸」。它具有色澤潔白、質有彈性、肉餡香松、口味清爽等特點,素負盛名。據說這七星魚丸是海上漁婦所創,被一出洋經商的商人學到手,返回福州後如法炮製,開了家「七星小食店」,獨家經營「魚丸湯」。後有一位進京赴考的舉人進店就餐,食魚丸後嘖嘖稱奇,口佔一詩曰:「點點星斗布夜空,玉露甘香遊客迷;南疆雖有千秋飲,難得七星沁詩脾。」店主將詩裱於店堂上,從此食客盈門,生意日隆。「七星魚丸」因此詩而得名。如今福州街巷到處都有魚丸攤店。郊縣的長樂、福清等地也有食魚丸之俗。除店賣外,還有走街串巷肩挑叫賣者,他們以調羹敲打小碗招徠顧客。做為地方風味特產,外地人到榕也多以品嘗魚丸為樂。

3. 我有大量無花果根,誰要

我有大量無花果根,誰要??

我要。你在那裡

福州哪兒有賣無花果根?

無花果到比較多見,但根很少見到。
建議到福州的中葯房問問。
入葯的材料葯房應該都有賣的。

無花果根葯店能買到嗎

無花果的根是可以在中葯店買到的,但你必須要去大型的葯房才可以買到。

無花果根燉雞有什麼作用?

無花果根,桑科榕屬植物無花果的根,可入葯,具有治療筋骨疼痛,痔瘡,瘰癧的功效。
無花果根100克,金針菜100克,雞一隻。先將雞清理干凈,加生薑,胡椒,大蒜和適量清水,與無花果根一同煮燉至爛熟時,再放金針菜煮30分鍾,入食鹽,味精,蔥花調味食用。

無花果根煲紅棗有什麼作用

太子參無花果瘦肉湯
中葯太子參煲無花果瘦肉湯,此湯清潤醇和,有健胃理腸、益氣潤肺的功效,
太子參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之功效。由於其性味平和,不燥不熱,廣泛用於方劑和飲食療法上,常用於脾虛體倦,食慾不振,肺燥乾咳,病後體虛。再配以潤肺、健脾、補益的無花果煲豬瘦肉,還可用於脾胃虛弱,食難消化,或消化不良。
材料:太子參20克(中葯店有售)、無花果50克、蜜棗2個、豬瘦肉400克、生薑3片。
烹制:太子參、無花果洗凈,稍浸泡,豬瘦肉洗凈,整塊不用刀切。然後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豬瘦肉可撈起拌入醬油佐餐用。
======================================
無花果豬肺湯
用料:豬肺500克,無花果50克,竹蔗100克,排骨150克,薑片6克,精鹽、胡椒粉、味精各少許。
製法:先將豬肺切塊,用清水浸泡60分鍾,排出有毒肺泡及血污,連續漂洗幾次至干凈,放進沸水鍋內焯過一下,取出裝入砂鍋內,灌入清水,放入無花果、竹蔗段、薑片和燙熟排骨,加蓋,用慢火煨約40分鍾,調味即成。
豬肺有補肺臟之功,《本草綱目》說它能「療肺虛咳嗽、嗽血」。中醫認為:動物的各種臟器都是治療人類相應臟器病的葯物。故民間有一句俗話:「少時吃點糖拌飯,老來喝點心肺湯」作為養肺養生之精品;竹蔗性味甘涼,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生津,下氣潤燥的作用,《別錄》說它具有「主下氣和中、助脾胃、利大腸」等效用;無花果含豐富的營養成分,具有健胃清腸,消腫解毒的作用,《醫林纂要》說它「益肺、通乳」,《隨息居飲食譜》謂之「清熱、潤腸」;生薑對降血脂、降血壓、防止血栓形成有很好作用;胡椒粉有溫中散寒,消痰、解毒,用於調料能增加香辣味,消除腥味,並能增加食慾。本品以「食物為主,葯物為輔」,從食物和葯物中達到預防疾病,增強人體免疫力和改善身體代謝狀況的目的。
功效:補肺潤肺,清熱解毒,清腸利腸,增強體質。
=================================
木瓜白木耳無花果湯
在所有可以煮湯的水果里,木瓜應該是被使用得最多、最廣的一種,除了一般媽媽為青春期女兒准備的青木瓜湯外,素食湯方里也愛用木瓜自然的甜味入湯,讓湯喝起來更清甜、健康。當然一般用來煲湯的木瓜,還是要選耐煮的青木瓜,如果用了熟木瓜,煮好的一鍋湯顏色會變得濃濁,口感也不好。
木瓜好處不少,在中醫里有潤肺、通乳、養顏美容的功用,而西醫則證實木瓜所含的維他命c是一般人每日建議攝取量的三倍以上,因此被視為戰勝感冒的最佳水果之一;而未成熟的青木瓜還含有最重要的木瓜酵素,分解蛋白質酵素的活性最強,可以幫助消化。像現代人操勞、工作壓力大,多喝木瓜湯來保健就沒錯!
這道湯品加上能潤肺生津的白木耳,和滋陰養胃的無花果,讓這道湯老少咸宜,而且更加滋補。同時,以無花果煲湯時要注意,最好切成兩半再放入湯中熬煮,更容易發揮食材功效。
煲湯料:
木瓜1個、南北杏1兩、白木耳1兩、無花果5粒
做法:
1.先將所有材料洗凈。
2.木瓜對半切開,去籽,再切成大塊狀;並將白木耳泡軟備用。
3.在鍋中放入八分滿的水,待水煮滾後,放入所有材料,以大火燉煮約二十分鍾後,再轉為小火,繼續煮約三小時即完成
===================================
無花果牛肉湯
來源:菜譜大全
菜譜名稱 無花果牛肉湯 所屬菜系 其它菜系 所屬型別 健康菜譜 基本特點 安中益氣、除疾祛斑 基本材料 牛(左月右展)肉250克,無花果8個,陳皮1片 . [製法]:1.牛(左月右展)肉洗凈,切件;無花果、陳皮(去白)分別用清水洗凈,備用。
2.將全部用料一齊放入砂煲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1至2小時,調味供用。
[功能]:安中益氣、除疾祛斑
[適用范圍]:用於便秘、乾咳、脾胃虛弱;或面部褐斑、面皰、雀斑、抽菸引起的口臭等症。常用本湯有美容、保護聲帶之功效。
==============================
無花果香菇湯
春天的天氣屬乾燥、寒冷,很多病在這個季節很易滋生,除了多加註意外,喝點有預防作用又有營養的湯,是一舉兩得的事。這里給大家介紹一款預防、保健、美容湯--無花果香菇湯。
無花果味甘平、無毒。主要是開胃、止瀉痢、抗火症、降血壓,能治五痔、咽喉痛。無花果的果實和葉子中含有筆種抑癌活性成分,有防癌、抗癌作用,並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無花果屬低糖、高纖維果,更可清理腸胃,促進有益菌增長,抑制血糖上升,維持正常膽固醇,提高人體免疫力及抗衰老。另外還可以減肥、美容。
香茹味鮮而香、營養豐富,含有17種安基酸,其中有多種人體必需而又不能合成和轉化的,抗癌、預防肝癌化、清除血毒、降低膽固醇等功效。所以,香菇既是高階佐餐食品,又是珍貴的「健康食品」。
無花果香菇湯
材料:無花果200克、香菇100克,姜、蒜、花椒少許。
做法:
1、無花果洗凈、切碎,香菇洗凈、切條,備用。
2、將切好的無花果、香菇一起放進鍋里,加花椒、姜、大蒜和清水,燉煮1小時左右,直至爛熟為止,調味後即可品嘗自己親手烹飪的時令靚湯。
提示:此湯可防治癌症之功效,所以更適用於肺癌、胃癌、腸癌以及白血病的治療或輔助治療。
====================================
無花果排骨湯 跟貼
作者: 梔子花開 發表: 2007-04-19 21:37
中國人的飲食中一直有追求葯食同緣的傾向,吃什麼總是要和是否滋補身體聯絡在一起,喝湯一直是滋補的上品,用很大的沙鍋來燉湯,燉湯的時候一定要一次加滿涼水,中間最好不要加水,一定要加也只能加開水,否則會影響肉裡面蛋白質的析出。燉湯時一邊只加姜,大火燒開後改小火燉幾個小時,最後再大火半個小時就好了。燉好的湯底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加入菌類、粉絲、青菜之類的,最後加一定鹽就好了。
無花果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它富含糖、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還有豐富的蛋白質分解酶、脂酶等酶類。無花果最重要的葯用作用是對癌症有顯著的抑製作用,無花果中含有很多種抗癌物質,是研究抗癌葯物的重要原料.
用無花果乾來煲湯,讓這碗湯變得更加溫暖而美味,
食譜:無花果排骨湯
原料:排骨1斤,無花果乾10顆,竹蓀、木耳、香菇、金針菇。
調料:姜一塊,鹽適量。
製作方法:
1、竹蓀和木耳用涼水泡開洗凈,香菇和金針菇洗凈(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菌類,大部分的蘑菇都是非常健康的,也非常適合放在湯里,最好每次選擇4種以上)。
2、排骨洗凈放入沙鍋(沙鍋最好大一些,這樣一次加滿水,中間不加水煲出來的湯更好喝,一次加滿水)加滿涼水水,姜切片,放入鍋中。
3、大火燒開,撇掉浮末,改小火燉半個小時,再放入無花果(如果時間太長,無花果會煮爛,就不好了)。再燉一個小時左右,直到排骨燉爛湯變成乳白色就可以了。
4、開大火,加入竹蓀、木耳、香菇、金針菇,再煮10分鍾左右,加入適量鹽就好了。
====================================
無花果花生豬肚湯2007-05-19 10:17 時下正是進補的好時機。秋暑時人體易氣虛,加之秋燥時,又使人溫熱內生,故現是養陰補氣的時節。但中醫認為,秋日進補,養胃為先。腸胃乃人體之本,進補是讓人體攝取營養,從而達到調補氣血、補益健康之效。因而進補前首先要調養好腸胃。無花果煲豬肚氣味醇和,既能健腸胃,又能祛秋燥;既滋陰,又補益。無花果肉 質柔軟、甘甜無核,能健胃、潤腸、滋陰、利咽。而豬肚能補虛損,健脾胃,如古醫書說:「豬肚,為補脾胃之要品。」
材料:無花果60克、花生50克、豬肚1個、生薑3片。
烹制:無花果、花生洗凈,稍浸泡;豬肚剔去臟雜,沖凈,用生粉反復洗凈,再用清水洗凈,切為條狀。然後與生薑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量),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豬肚、花生可撈起佐餐用。

具有健胃清腸、消腫解毒、利咽喉、開胃驅蟲的功效。
無花果根的功效與作用
1、無花果根的功效
無花果要能通經活絡,消腫止痛,也能清熱解毒,平時可以於人類腰腿疼痛和痔瘡以及乳汁量少等多種疾病的治療,治療效果十分明顯。
2、無花果根能治風溼骨痛
無花果根對人粉的風溼骨痛有很好的治療功效,平時治療時可以把無花果根適量秘豬瘦肉起燉制,然後食肉喝湯,也可以把無花果根與煮熟的雞蛋一起燉製成湯,然後服用,就能起到祛風除溼和止痛的作用。
3、無花果能治咽喉痛癢
無花果對人類的咽喉腫痛和發癢有很出色的治療功效,平時治療時可以把無花果的根去掉外層老皮,然後打成碎末,再放入杯子中加入沸水沖泡,然後代茶飲用,飲用兩天以後咽喉痛癢的症狀就能明顯減輕。除了這些功效以外,無花果根還能治療人類的淋巴結核,在治療時把新鮮的無花果根洗凈以後直接加清水煎制服用即可。
紅棗核的保健作用:
一 吃完棗後將棗核含在嘴裡,有促進唾液分泌的作用。現代研究表明唾液中含有多種酶類,具有幫助消化(消化食品)和增強機體免疫力的功能。
二 經常口含棗核日久可有效地緩解糖尿病的陰虛燥熱,對多飲、多食、多尿的三多症狀亦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三 棗核還有一定的幫助睡眠作用。如果被失眠困擾,可以在泡茶時連棗核一起泡飲。

無花果根對豬蹄是回奶的嗎

不是,無花果根,桑科榕屬植物無花果的根,可入葯,具有治療筋骨疼痛,痔瘡,瘰癧的功效。
回奶的方法主要有:服用炒麥芽煮水,以達到回奶效果。如果產婦每天都能哺乳嬰兒,奶水多或有 *** 疾病的,可服用回奶湯回奶。

無花果根煲豬骨湯的好處!

無花果根 (《生草葯性備要》)
【來源】桑科植物無花果(Ficus carica L.)的根,詳無花果條。
【採集】秋後採收。
【功用主治-無花果根的功效】治筋骨疼痛,痔瘡,瘰癧。
⑦《生草葯性備要》:治火病。
②《重慶草葯》:發乳,治痔瘡。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 外用:煎水洗。
【選方】
①治筋骨疼痛,風溼麻木:無花果根或果,燉豬精肉或煮雞蛋食。(《湖南葯物志》)
②治喉癢:無花果根去祖皮,打碎,開水泡服。(《湖南葯物志》)
③治頸淋巴結核:鮮無花果根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葯》)

石城葯店有沒有無花果根賣嗎

那是肯定設有的,無花果很多種,藤本為穿地龍(草葯)貫木為樹參根(草葯)需自挖

刨棵無花果根埋在土裡能發芽嗎

無花果能發芽的,無花果一般在春天那個無花果枝也可以插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