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桂花的詩句和桂花的神話傳說
1.關於桂花的神話傳說的名字
舊歷8月,古稱桂月,是賞桂的較佳月份。
桂花與明月,很早就聯系在一起,從而,「桂魂」「桂輪」「桂月」「桂窟」等,都成為月亮的代表,「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的神話故事,桂花成了生長在月亮上的神樹,傳說月亮上有座宮殿,稱為廣寒宮,孤單的嫦娥仙女居住在宮中。宮中有一棵桂花樹,高五百丈,所謂「月中有丹桂,自古以來發天香」,就是指的這棵桂樹。
它生長很快,不砍月宮將容納不下,玉帝就命一個修仙時犯了錯誤的人——吳剛,天天去砍,可是隨砍隨合,即砍樹的創傷很快癒合,隱喻著月亮的陰晴圓缺,意味著月亮的再生和永生。從而在這個傳說中,月亮和桂樹是兩位一體的,桂樹能與月亮一樣代表長生,將桂花與月宮嫦娥吳剛聯系在一起,頗富神奇色彩,使世人無不心嚮往之。
因此寫下了「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的浪漫詩句,偉大的情懷也融進了這美麗動人的故事中。
2.有關桂花的詩句
1、人閑桂花落 , 夜靜春山空。
【出處】:唐 王維《鳥鳴澗》
【釋義】:春天夜晚,寂無人聲,芬芳桂花,輕輕飄落。青山碧林,更顯空寂。
2、桂子月中落 , 天香雲外飄
【出處】:唐 宋之問《靈隱寺》
【釋義】:中秋常有桂花飄落寺里,佛香能向上飄到九重天。
3、不是人間種,移從月中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
【出處】:宋 楊萬里《詠桂》
【釋義】:桂花馥郁的香氣,不像是人間種的,倒像是傳說中月亮上移過來的。廣寒宮的桂花樹落下的芳香,吹開了漫山遍野的花一樣的香。
4、暗淡輕黃體性柔, 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輕紅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出處】:宋 李清照《鷓鴣天 桂花》
【釋義】:淡黃色的桂花,並不鮮艷,但體態輕盈。於幽靜之處,不惹人注意,只留給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紅碧顏色。桂花色淡香濃,應屬最好的。
5、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出處】:唐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釋義】: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霜雪那樣白,樹上的鴉雀停止了聒噪,進入了夢鄉。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濕庭中的桂花。
(1)干桂花福州哪裡買擴展閱讀:
據文字記載,中國桂花樹栽培歷史達2500年以上。春秋戰國時期的《山海經·南山經》提到的招搖之山多桂。《山海經·西山經》提到皋塗之山多桂木。屈原的《九歌》有「援北斗兮酌桂漿,辛夷車兮結桂旗」。《呂氏春秋》中盛贊:「物之美者,招搖之桂」。
東漢袁康等輯錄的《越絕書》中載有計倪答越王之話語:「桂實生桂,桐實生桐」。由此可見,自古以來,桂就受人喜愛。自漢代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桂花成為名貴的花卉與貢品,並成為美好事物的象徵。《西京雜記》中記載,漢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獻名果異樹奇花兩千餘種,其中有桂十株。
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著在上林苑中興建扶荔宮,廣植奇花異木,其中有桂一百株。當時栽種的植物,如甘蕉、密香、指甲花、龍眼、荔枝、橄欖、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來,司馬相如的《上林賦》中也提到桂花,當時桂花引種宮苑初獲成功,並具一定規模。
晉代嵇含《南方草木狀》記載:「桂出合浦,生必以高山之巔,冬夏常青,其類自為林,間無雜樹。」南京為天朝古都,南朝齊武帝(公元483—493年)時,湖南湘州送桂樹植芳林苑中。
《南部煙花記》記載,陳後主(公元583—589年)為愛妃張麗華造「桂宮」於庭院中,植桂一株,樹下置葯杵臼,並使張妃馴養一白兔,時獨步於中,謂之月宮。
可想而知,當時把月亮認作有嫦娥、桂樹、玉兔存在的月宮這一傳說已相當普及,說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就把桂樹用於園林栽培了。
現陝西漢中市城東南聖水內還有漢桂一株,相傳為漢高祖劉邦臣下蕭何手植,其主幹直徑達232厘米,樹冠覆地面積400多平方米,枝葉繁茂,蒼勁雄偉。
3.歷史上或者民間關於桂花的傳說有哪些
桂花的傳說:(一) 傳說古時候兩英山下ا住著一個賣山葡萄酒的寡婦ا她為人豪爽善良ا釀出的酒ا味醇甘美ا人們尊敬她ا稱她仙酒娘子。
一年冬天ا天寒地凍。清晨ا仙酒娘子剛開大門ا忽見門外躺著一個骨瘦如柴、衣不遮體的漢子ا看樣子是個乞丐。
仙酒娘子摸摸那人還有口氣ا就把他背回家裡ا先灌熱湯ا又餵了半杯酒ا那漢子慢慢蘇醒過來ا激動地說ا"謝謝娘子救命之恩。我是個癱瘓人ا出去不是凍死ا也得餓死ا你行行好ا再收留我幾天吧。」
仙酒娘子為難了ا常言說ا"寡婦門前是非多」ا像這樣的漢子住在家裡ا別人會說閑話的。可是再想想ا總不能看著他活活凍死ا餓死啊ؤ終於點頭答應ا留他暫住。
果不出所料ا關於仙酒娘子的閑話很快傳開ا大家對她疏遠了ا到酒店來買酒的一天比一天少了。但仙酒娘子忍著痛苦ا盡心盡力照顧那漢子。
後來ا人家都不來買酒ا她實在無法維持ا那漢子也就不辭而別不知所往。仙酒娘子放心不下ا到處去找ا在山坡遇一白發老人ا挑著一擔乾柴ا吃力地走著。
仙酒娘子正想去幫忙ا那老人突然跌倒ا乾柴散落滿地ا老人閉著雙眼ا嘴唇顫動ا微弱地喊著ة「水、水、……」荒山坡上哪來水呢ث仙酒娘子咬破中指ا頓時ا鮮血直流ا她把手指伸到老人嘴邊ا老人忽然不見了。一陣清風ا天上飛來一個黃布袋ا袋中貯滿許許多多小黃紙包ا另有一張黃紙條ا上面寫著ة 月宮賜桂子ا獎賞善人家。
福高桂樹碧ا壽高滿樹花。採花釀桂酒ا先送爹和媽。
吳剛助善者ا降災奸詐滑。仙酒娘子這才明白ا原這癱漢子和擔柴老人ا都是吳剛變的。
這事一傳開ا遠近都來索桂子。善良的人把桂子種下ا很快長出桂樹ا開出桂花ا滿院香甜ا無限榮光。
心術不正的人ا種下的桂子就是不生根發芽ا使他感到難堪ا從此洗心向善。大家都很感激仙酒娘子ا是她的善行ا感動了月宮里管理桂樹的吳剛大仙ا才把桂子酒傳向人間ا從此人間才有了桂花與桂花酒。
(二) 傳說好久好久以前ا咸寧這個地方發了一場瘟疫ا人都差不多死去了三分之一ب人們用各種偏方都不見效果ب掛榜山下ا有一個勇敢、忠厚、孝順的小夥子ا叫吳剛ا他母親也病床不起了ا小夥子每天上山采葯救母。一天ا觀音東游歸來ا正趕回西天過中秋佳節ا這天路過ا見小夥子在峭壁上采葯ا深受感動。
晚上托夢給他ا說月宮中有一種叫木樨的樹ا也叫桂花ا開著一種金黃色的小花ا用它泡水喝ا可以治這種瘟疫ت掛榜山上到八月十五有天梯可以月宮摘掛。 這天晚上正好是八月十二ا還有三天就八月十五中秋節了。
可要上到掛榜山頂要過七道深澗ا上七處絕壁懸岩。最少需要七天七夜ا可時間不等人ا過了今年八月十五,錯過了桂花一年一次的花期ا又要等一年。
長話短說ا這個吳剛花了千辛萬苦ا終於在八月十五晚上登上了掛榜山頂ا趕上了通向月宮的天梯。八月正是桂花飄香的時節ا天香雲外飄。
吳剛順著香氣來到桂花樹下ا看著金燦燦的桂花ا見著這天外之物ا好不高興ا他就拚命的摘呀摘ا總想多摘一點回去救母親ا救鄉親。可摘多了他抱不了ا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ا他搖動著桂花樹ا讓桂花紛紛飄落ا掉到了掛榜山下的河中。
頓時ا河面清香撲鼻ا河水被染成了金黃色ب人們喝著這河水ا疫病全都好了ا於是人們都說ا這哪是河水呀ا這分明就是一河的比金子還貴的救命水ا於是人們就給這條河取名為金水。後來ا又在金字旁邊加上三點水ا取名」淦河」。
這天晚上正是天宮的神仙們八月十五大集會ا會上還要賞月吃月餅。這時桂花的香氣沖到天上ا驚動了神仙們ا於是派差調查。
差官到月宮一看ا見月宮神樹、定宮之寶桂花樹上的桂花全部沒有了ا都落到了人間的「淦河」里ا就報告給了玉帝。玉帝一聽大怒。
你要知道ا玉帝是最喜歡吃月桂花做的月餅了的ا今年一樹的桂花都沒了ا他就吃不成月餅了,於是就派天兵神將將吳剛抓來。吳剛抓來後ا把當晚發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對玉帝說了。
玉帝聽完也不好再說什麼ا打心眼裡敬佩這個年輕人ت可吳剛必競是犯了天規ا不懲罰他不能樹玉帝的威信。問吳剛有什麼要求ا吳剛說他想把桂花樹帶到人間去救苦救難。
於是玉帝想了一個主意ا既可懲罰吳剛ا又可答應吳剛的要求ا他說ا只要你把桂花砍倒ا你就拿去吧。於是吳剛找來大斧大砍起來ا想快速砍倒大樹ا誰知ا玉帝施了法術ا砍一刀長一刀ا這樣吳剛長年累月的砍ا砍了幾千年。
吳剛見砍樹不倒ا思鄉思母心切ا於是他在每年的中秋之夜都丟下一支桂花到掛榜山上ا以寄託思鄉之情.年復一年ا於是掛榜山上都長滿了桂花ا鄉親們就用這桂花泡茶喝ا咸寧再也沒有了災難。 再說吳剛同村有個叫嫦娥的姑娘ا和吳剛是青梅竹馬ا兩小無猜ا情投意合ب自從吳剛上月宮之後ا她都一直照顧著吳剛的老母ب直到老人辭世。
吳剛、嫦娥相隔天上人間ا相思之情與日俱增ا吳剛砍不到桂花樹不能回來ا嫦娥也隔著天地ا不能前去與吳郎相會。終於有一天ا王母娘娘帶著她的七個女兒到掛榜山下的鳴水泉洗澡ا嫦娥看到了ا偷偷的拿了七仙女的回天仙丹ا拿回家去吃了ا帶上她的玉兔ا上天和吳剛相會去了。
這七仙女沒了仙丹回不了天庭了ا只有等她的姐姐們三天後再來洗澡時給她帶來ا才能上天。你要知道ا天上一天ا人間一年ا在這三年裡ا七仙女遇上了董永ا於是就有了眾所周知的那個動人故事。
(三) 有一次ا阿波羅看到小。
4.關於桂花的故事.詩歌
傳說古時候兩英山下,住著一個賣山葡萄酒的寡婦,她為人豪爽善良,釀出的酒,味醇甘美,人們尊敬她,稱她仙酒娘子。
一年冬天,天寒地凍。清晨,仙酒娘子剛開大門,忽見門外躺著一個骨瘦如柴、衣不遮體的漢子,看樣子是個乞丐。
酒仙娘子摸摸那人的鼻口,還有點氣息,就把他背回家裡,先灌熱湯,又餵了半杯酒,那漢子慢慢蘇醒過來,激動地說,"謝謝娘子救命之恩。我是個癱瘓人,出去不是凍死,也得餓死,你行行好,再收留我幾天吧。」
仙酒嫂子為難了,常言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像這樣的漢子住在家裡,別人會說閑話的。可是再想想,總不能看著他活活凍死,餓死啊!終於點頭答應,留他暫住。
果不出所料,關干仙酒娘子的閑話很快傳開,大家對她疏遠了,到酒店來買酒的一天比一天少了。但仙酒娘子忍著痛苦,盡心盡力照顧那漢子。
後來,人家都不來買酒,她實在無法維持,那漢子也就不辭而別不知所往。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處去找,在山坡遇一白發老人,挑著一擔乾柴,吃力地走著。
仙酒娘子正想去幫忙,那老人突然跌倒,乾柴散落滿地,老人閉著雙眼,嘴唇顫動,微弱地喊著:「水、水、……」荒山坡上哪來水呢?仙酒娘子咬破中指,頓時,鮮血直流,她把手指伸到老人嘴邊,老人忽然不見了。一陣清風,天上飛來一個黃布袋,袋中貯滿許許多多小黃紙包,另有一張黃紙條,上面寫著: 月宮賜桂子,獎賞善人家。
福高桂樹碧,壽高滿樹花。採花釀桂酒,先送爹和媽。
吳剛助善者,降災奸詐滑。仙酒娘子這才明白,原這癱漢子和擔柴老人,都是吳剛變的。
這事一傳開,遠近都來索桂子。善良的人把桂子種下,很快長出桂樹,開出桂花,滿院香甜,無限榮光。
心術不正的人,種下的桂子就是不生根發芽,便他感到難堪,從此洗心向善。大家都很感激仙酒娘子,是她的善行,感動了月宮里管理桂樹的吳剛大仙,才把桂子酒傳向人間,從此人間才有了桂花與桂花酒。
5.關於桂花的詩句
一、鳥鳴澗 唐代: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譯文 寂靜的山谷中,只有桂花在無聲的飄落,夜半更深,萬籟俱寂,似空無一物。
明月升起光輝照耀驚動了山中棲鳥,它們在春天的溪澗里不時地鳴叫。二、鵲橋仙·碧梧初出 宋代:嚴蕊 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謝。
穿針人在合歡樓,正月露、玉盤高瀉。 蛛忙鵲懶,耕慵織倦,空做古今佳話。
人間剛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賞析 詞的上闕,起筆自然,雖然作者觀察事物細致入微,但有幾分凄涼:偶爾輕墜而下的碧綠色梧桐葉,那吐著馥郁清香的桂花,還有水塘中微微凋謝的荷花。
樓上的姑娘們,都正忙著在穿針引線,默默地乞求著織女能給自己以智慧和心靈手巧。遠望高掛的明月,它那灑下的清輝,正如水一般清澈。
農歷七月初七,是漢族傳統的節日——七夕節,也稱乞巧節。每逢這天的夜晚,相傳是天上美麗善良的織女,要與勤勞勇敢的牛郎在鵲橋相會。
穿針人,指的既是天下女子,也包括了自己。據《西京雜記》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
這是千百年流傳下來的習俗,七夕的夜裡,大凡世間的女子都會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詞的下闕,句奇意新,那看似漫不經心的描寫,卻隱藏了一個普通女子最為縝密的心思:姑娘們小盒子里關著的蜘蛛,都已經開始在忙著結網了,唯獨不見銀河裡的喜鵲忙著搭橋。
此時的牛郎不肯耕田,織女也沒有心思紡織了。他們遠隔銀河,相互守望。
看來,今晚他倆要辜負幾千年來人們心中嚮往的這么一段美麗動人的愛情傳說了。每逢此際,人間是要經過一年的時間等待。
而天上的牛郎織女,人家也不過,僅僅只是才過了一夜的相思罷了。她清醒地意識到,無論自己怎麼貌美才高,每天的強顏歡笑,逢場作戲,她就似一枝任人攀枝的柳。
再說女人美麗的青春和男人所喜好的姿色,遲早都會有那麼一天,如荷花般凄然凋零。她也暗自說:只羨鴛鴦不羨仙。
牛郎和織女的傳說固然美好,可他們也有寂寞地守望在銀河兩端的時候。強顏歡笑,逢場作戲,這分明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只不過,想收獲一份屬於自己的,既真實又簡單的愛情。人間愛,天上戀,誰比誰更長久,誰又比誰更浪漫?二、鷓鴣天·桂花 宋代:李清照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
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譯文 此花淺黃而清幽,形貌溫順又嬌羞。
性情蕭疏遠離塵世,它的濃香卻久久存留。無須用淺綠或大紅的色相去招搖炫弄,它本來就是花中的第一流。
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遲開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裝有華麗護欄的花園里,它在中秋的應時花木中無雙無儔。
《離騷》里,為何岩桂不被收?大詩人屈原啊,可真叫無情無義,在寫到諸多花木的《離騷》里,為何岩桂不被收?四、聲聲慢·詠桂花 宋代:吳文英 藍雲籠曉,玉樹懸秋,交加金釧霞枝。人起昭陽,禁寒粉粟生肌。
濃香最無著處,漸冷香、風露成霏。綉茵展,怕空階驚墜,化作螢飛。
三十六宮愁重,問誰持金鍤,和月都移。掣鎖西廂,清尊素手重攜。
秋來鬢華多少,任烏紗、醉壓花低。正搖落,嘆淹留、客又未歸。
賞析 「藍雲」三句。言清晨的大地籠罩在藍天白雲之下,室外的桂花樹玉枝高挺,滿樹重重疊疊的桂花,似串串寶釧,又如一片彩霞。
「人起」兩句,以樹擬人。「昭陽」,皇宮名,這里泛指皇宮。
言桂花樹又像是一位清晨從皇宮里走出來的貴妃,她被晨風一激,渾身生滿了粉紅色的粟粒——金桂花。「人起昭陽」兩句,據楊鐵夫《吳夢窗詞全集箋釋》說:「《飛燕外傳》:趙飛燕居昭陽宮,與羽林郎射鳥者通,……飛燕露立,閉息順氣,體舒無疹粟,射鳥者以為神仙。」
這里系反用此典。「濃香」兩句。
言桂花的濃艷香氣充斥四周,似乎再也沒有地方可以容納她的花香了。但是如果天氣一旦轉冷,雖然桂花的香氣猶存,桂花卻要像雨雪般地紛紛落下。
「綉茵展」三句承上。言綠茵茵的草坪如地毯似的平鋪著,彷彿害怕桂花誤墜在台階上,被人們踐踏成泥,又怕她像螢火蟲般地消失了她美麗的形象。
「三十六宮」五句,幻想也。「三十六宮」言宮宇之多,這里借指月中廣寒宮。
「鍤」,即鍬也,系插地起土的農具。此言詞人因見地上桂樹,即抬頭仰望明月,想像中那住在廣寒仙宮的嫦娥,孤單寂寞,一定也愁怨重重。
詞人不禁大聲地詢問世人:「有什麼人能拿來把『金鍤』,索興將月中桂樹連同月宮一起移來凡塵,把這月中桂栽在我的西廂邊。這樣嫦娥就會親自用白玉般的雙手把盞,並與我同飲美酒了。」
「秋來」兩句,述現實中的自己。詞人說:「進入秋天後,自己的頭上不知又增添了多少白發?頭上的烏紗與白發襯映,更顯得黑白分明。
我獨飲悶酒,自然更加易醉。醉眼朦朧中看那室外的桂花樹,似乎感到它矮了許多。」
「正搖落」兩句,自嘆。詞人說:「當桂花凋零,滿地鋪金的時候,我這個淹留在外的羈客,卻還是不能回家去與親人團聚。」
五、念奴嬌·中秋對月 明代:文徵明 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風泛須眉並骨寒,人在水。
6.有沒有關於月桂花的傳說或故事
桂花的傳說來自中國桂花文化 早在公元前3世紀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桂花的記載,《山海經 .南山經》提到:「招搖之山多桂。」
《山海經 .西山經》提到:「皋塗之山,其山多桂木。」楚屈原《九歌》中載有:「援北斗兮酌桂漿,辛夷車兮結桂旗。」
(註:「桂漿」可能是添加桂花而釀制的美酒;「桂旗」是用桂樹的花枝作為旗幟,以裝飾用木蘭樹木材製作的車輛)。由此可見,在楚地的早期文獻中便提及桂花的食用和觀賞價值。
此外,桂花還象徵著友好和吉祥。據說戰國時期,燕、韓兩國曾為了表示親善友好,相互饋贈桂花。
在盛產桂花的少數民族地區,青年男女也常以贈送桂花來表示愛慕之情。《呂氏春秋》贊稱:「物之美者,招搖之桂」。
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是招搖山上的桂樹。說明桂花在古人的心目中,已成為美的化身。
自漢代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桂花成為名貴的花卉與貢品。西漢劉歆撰《西京雜記》記載:「漢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所獻奇花異木兩千餘種,其中有桂十株。」
漢元鼎六年(111),武帝破南越後,在上林苑中興建扶荔宮,廣植奇花異木,其中有桂一百株。當時栽種的植物,諸如甘蕉、留求子、蜜香、指甲花、龍眼、荔枝、檳榔、橄欖、千歲子、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來。
司馬相如在《上林賦》中也有「桂菱木蘭」 等記載。由此可見,桂花引種帝王宮苑,漢初已獲成功,並具一定規模。
農歷八月,古稱桂月,此月既是賞桂的最佳時期,又是賞月的最佳月份。芳香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與我國人民的文化生活聯系在一起。
許多文人吟詩填詞來描繪桂花、頌揚桂花,甚至把桂花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月宮系列神話,已成為歷代膾炙人口的美談;而借喻仕途得志、飛黃騰達的「蟾宮折桂」,更是一般文人墨客嚮往的目標。
以下根據秦漢至唐宋的有關典籍,介紹這些神話故事的主要內容: 「嫦娥奔月」此傳說最早出自《歸藏》。這是一部約成於戰國初年的上古典籍。
書中有曰:「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葯服之,遂奔月為精。」以後,西漢劉安撰《淮南子》(公元前2世紀)等典籍中多有徵引,內容更為詳盡,主要是增加了一段嫦娥變蟾蜍可能算是對嫦娥的一種懲罰。
「吳剛伐桂」。這一傳說引自唐代式撰《酉陽雜俎》(860):「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
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
桂樹的「樹創隨合」,即砍樹的創傷很快癒合,隱喻著月亮的陰晴圓缺,意味著月亮的再生和永生因此,在這個傳說中,月亮和桂樹是兩位一體的,桂樹能與月亮一樣象徵長生。 「蟾宮折桂」。
一說見自《晉史》。據該書載稱:「郄詵對策第一,武帝問之曰:臣今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一枝。」
泛指歷代文人喜愛桂花,簡直到了如醉似痴、夢寐以求的程度。宋代與蘇軾交遊唱和的僧仲殊有詞贊美桂花曰:「花則一名,種分三色,嫩紅、妖白、嬌黃。
……許多才子爭攀折。常娥道:三種清香,狀元是紅(丹桂)、黃為榜眼(金桂)、白探花郎(銀桂)。」
意指用攀桂、折桂來借喻科舉及第的頭、二、三名。 同受上述神話故事的影響,歷代文人墨客和達官顯貴,在官邸宅園引種桂花也十分普遍。
唐代柳宗曾自湖南衡陽移桂花十餘株載植在零陵所住精舍。顧德在任宰相的二十年間收集了大量桂樹,選後引種到洛陽郊外他的別墅所在地。
白居易曾任杭州、蘇州刺史,曾將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帶到蘇州城中種植,他不僅自己種桂,還想他日能在月宮植桂。有詩詠日:「遙知天上桂花孤,試問嫦娥更要無;月宮幸有閑田地,何不中央種兩株」。
魏晉以來,文人詩詞詠桂成風,名句佳作頗多。突出了桂花的名品和奇香,亦有借花寓情,抒發感情的。
獨佔三秋壓眾芳,何誇橘綠與橙黃。自從分下月中秋,果若飄來天際香。」
由宋代詩人呂聲之所作。他稱桂花是三秋期間的領銜花木,有著不凡的淵源(月中種)和異異乎尋常的奇香(天際香)。
「亭亭岩下桂,歲晚獨芬芳。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點黃。」
這是一首很有名氣的詠桂詩,由宋代理學大師朱熹(1130—1200)所作。語言自然朴實,短短二十個字,就把桂花的生態習性(生於岩嶺間)、物候表現(花開仲秋節)以及挺拔的主幹、層疊的枝葉和稠密的花朵,描繪得淋漓盡致。
「月待圓時花正好,花將殘後月還狀惟摳佳濯簧挎偽潰鐮虧。須知天上人間物,同稟清秋在一時。」
由宋代詩詞並佳的朱淑真所作。她運用委婉、細膩的筆法,表達優美的客觀事物和個人的內心世界。
農歷八月十五月圓之日,正是桂花盛開之時;花好月圓是家人團聚和生活幸福美滿的真實寫照。而花殘月虧則是人事滄桑的另一側面。
桂花除了名品和奇香外,她的品格也是歷代名人贊賞不絕的。例如,南宋愛國名相李綱最喜愛桂花,他抗金壯志未酬,晚年退居福州,其書齋就命名為《桂齋》,而且親植桂花以明志。
在兩首題木犀的《採桑子》中詞雲:「幽芳不為春光發,直待秋風,直待秋風,香比余花分外濃。步搖金翠人如玉,吹動瓏璁,吹動瓏璁,恰似瑤台月下逢。」
「枝頭萬點妝金蕊,十里清香,十里清香,介引幽人雅思長。
7.月桂
傳說
南天門的吳剛和月亮里的嫦娥很要好,但他經常掛著與嫦娥相會,而疏於職守。玉皇大帝知道後,一氣之下,就罰吳剛到月亮里去砍一棵叫月亮樹的大樹,如果吳剛不砍光這棵月亮樹,便不能重返南天門,亦不能與嫦娥相會。
吳剛砍啊,砍啊,從冬天砍到夏天,足足砍了半年,眼看快要將樹砍光,玉帝卻派烏鴉來到月亮樹旁,"唰"的一聲,把吳剛掛在樹上的上衣叼去了。吳剛馬上放下斧頭,去追烏鴉。衣服追回後,吳剛回到樹旁一看,只見被砍下的所有枝葉又生到樹上去了。從此,每當吳剛快要砍光大樹的時候,烏鴉就站在樹上哇哇大叫,吳剛只要停下斧頭,望它一眼,大樹便會重新長出枝葉。
這樣,年復一年,吳剛總是砍不光這棵月亮樹。而只有在每年八月十六那天,才有一片樹葉從月亮上掉落地面上。要是誰拾獲這片月亮樹的葉子,誰就能得到用不完的金銀珠寶。
『貳』 福建特產在哪裡買
福建特產在哪裡買
福建特產在哪裡買?福建特產有什麼?下面我為您帶來福建特產在哪裡買,歡迎閱讀!
福建特產在哪裡買 篇1
福建特產在哪裡買?
福州:寶龍城市廣場 、 八一七路、永輝超市、三坊七巷、南後街、台江步行街、五四路、八一七路、中亭街、各大超市特產店均有銷售。
廈門:鼓浪嶼、廈門中山路、曾厝垵、八市、廈大、南普陀、家樂福超市、沃爾瑪超市、樂購超市、中閩百匯、各大特產店均有銷售。
泉州:泉州中山路、西街、東街、中閩百匯、永輝超市、新華都、各大特產店均有銷售。
福建特產有什麼?
福州魚丸
福州魚丸是富有福州地方特色的漢族小吃之一。具有天然、營養、保健的美食特色。口感好,筋力佳,久煮不變質,松漲率好,色澤潔白玲瓏晶亮,質嫩滑潤清脆,富有彈性,味道鮮美,具有特殊的海鮮風味。
同安封肉
同安封肉是福建同安傳統的漢族名菜,屬於閩菜系。此菜將整塊的肉裝盆,加蓋入籠蒸熟之,上桌才掀蓋,所以叫作「封肉」。在當地頗有名氣,每當人們辦喜事或建新房,舉辦筵席,都忘不了「封肉」,並且有把「封肉」安排在筵席的中間段的習慣,如果你在筵席上吃到「封肉」,那就說明筵席已經過半了。僑胞回鄉探親時,也一定要吃這道家鄉風味菜。
鼓浪嶼餡餅
「鼓浪嶼餡餅」,正宗中華老字型大小,是廈門馳名中外的傳統糕點,是閩南地區的傳統食品之一。餡餅香酥嫩糯,冰涼爽口,甜而不膩,熱酥油潤,是最佳佐茶食品、點心,也是旅遊佳點和饋贈親朋的珍品,每逢春秋旅遊季節、傳統節日或家庭喜慶佳日,更受消費者喜愛。軟軟的小點心,酥酥的,老少皆宜。
琯溪蜜柚
琯溪蜜柚原產福建平和縣。是栽培柚類的名品。琯溪蜜柚果大無核質優,適應性強,高產,商品性佳,可謂柚中之冠,平和琯溪蜜柚系福建省平和縣著名的地方傳統名果,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栽培歷史。清朝乾隆年間被列為朝廷貢品,同治皇帝贈賜「西圃信記」印章一枚及青龍旗一面,作為貢品標識和禁令。
貓仔粥
貓仔粥是福建詔安特有的一種漢族傳統名吃,名蜚中外。它以米飯、海鮮、家禽肉等為原料,經獨到的烹飪技巧,聚於一。粥清見底,蝦紅、魷白、魚血、雞黃、肉赤,色澤相映,數葷一素,清鮮醇美,風味獨特。
芋餃
芋餃是江西,福建,浙江等地傳統的漢族麵食。不選用芋頭而用芋子,其質細膩、軟糯,嫩滑,濃稠,有粘性。做成後,芋餃肉餡非常鮮美,芋餃麵皮可以滴水不露地,完好地隔絕煮芋餃的湯汁,吃起來既糯又柔,滑溜可口。 芋餃的做法很奇特,全是用手捏成。新昌人吃芋餃少說也有幾百年的歷史。至少在清朝乾隆年間,就已成為當地人的佐餐食品。
安海土筍凍
安海土筍凍是福建省傳統的漢族小吃。不但滋味濃厚甘美,而且還有非常獨到的健保療病功效,是一種由特有產品加工而成的凍品。相傳發明人是民族英雄鄭成功。 它含有膠質,主原料是一種蠕蟲,經過熬煮,蟲體所含膠質溶入水中,冷卻後即凝結成塊狀,其肉清,味美甘鮮。配上好醬油、永春醋、甜辣醬、芥辣、蒜蓉、海蜇及芫荽、白蘿卜絲、辣椒絲、番茄片。
茯苓糕
茯苓糕,又名「復明糕」,是閩南漢族民間傳統手工食品。它來源有這樣一段傳說。
武夷山大紅袍
武夷山大紅袍是武夷山最負盛名的茶,被譽為「茶中之王」,生長在九龍窠內的一座陡峭的岩壁上。經茶師評定,大紅袍茶沖至9次,尚不脫原茶真味──桂花香。而其它名茶,沖至7次,味就極淡。從而奪得了「茶中之王」桂冠,名聞海內外。
青梅酒
青梅又稱果梅、酸梅,屬於薔薇科果樹之一。青梅原產於中國,是我國亞熱帶特產水果,在我國廣東、福建和浙江等地都有大量種植,後傳入日本及東南亞地區,現在世界上主要的產梅地是中國和日本。
德化陶瓷
德化陶瓷又稱德化瓷,是福建德化的漢族傳統瓷雕塑燒制技藝之一。德化縣地處福建省中部,與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並稱中國三大近代瓷都,是中國漢族陶瓷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德化窯是中國古代南方著名瓷窯,因窯址位於福建省德化縣而得名。
仙游紅木傢具
仙游縣作為中國「工藝美術品之鄉」,具有悠久的實木工藝傢具的製作歷史,其傢具製作可以追溯到北宋時期。北宋時期中國南方隨著南方經濟的進一步開發,我國經濟重心逐步向向南方發展,仙游縣依託武夷山豐富的自然資源手工藝品製作開始逐漸發展起來,時至今日御典已經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紅木傢具生產基地。
漆線雕
漆線雕發源於福建泉州,是漢族漆藝文化寶庫中的藝術瑰寶之一,是閩南地區獨有的傳統工藝。自唐代彩塑興盛以來,漆線雕便被應用於佛像裝飾,俗稱「妝佛」,長期以來一直作為一種特殊行業廣泛流傳。漆線雕做工精細雅緻,形象逼真生動,風格古樸莊重,畫面栩栩如生,堪稱藝苑奇葩,中國一絕。
魚皮花生
魚皮花生,是廈門生產的一種優質名牌品種,馳名中外的地方特產。 魚皮花生是花生的復製品,因其表皮糕粉坯里摻有魚皮膠,故稱為魚皮花生。 魚皮花生有誘人的香味,而且營養豐富,是品茶佐酒佳品。魚皮花生源於日本。本世紀二十年代,居住廈門的台灣省人用手工仿製出售。
杜潯酥糖
杜潯酥糖已有百年歷史,以傳統工藝結合現代科技,科學配方精製而成,採用先進生產技術,精心選料,製作精良,以其獨特的酥、香、脆而聞名!營養豐富、香酥可口、油而不膩、自然純正、風味特佳。名揚海內外。
洪瀨雞爪
洪瀨雞爪是福建省閩南地區漢族傳統風味小吃,產於福建省南安市洪瀨鎮。泉州的洪瀨鎮鹵味雞爪而出名,所以這種小吃又被簡稱為「洪瀨雞爪」。不過,這看起來不怎麼起眼的小吃,背後卻有一套嚴謹的製作工藝,所以才有雞爪透骨香、筋道濃郁的口味。
佛跳牆
佛跳牆,又名滿壇香、福壽全,是福建福州的漢族名菜,屬閩菜系。相傳,它是在清道光年間由福州聚春園菜館老闆鄭春發研製出來的。佛跳牆富含營養,可促進發育,美容,延緩衰老,增強免疫力,乃進補佳品。
蚵仔煎
蚵仔煎發源於福建廈漳泉地帶,是閩南,台灣,潮汕等地經典的漢族小吃。起源是沿海地區人民在無法飽食下所發明的替代糧食,是一種貧苦生活的象徵。蚵仔煎據傳就是這樣的一種在貧窮社會之下所發明的創意料理。
沙茶麵
沙茶麵東南亞廣泛流行的著名的湯類麵食小吃,在中國的沙茶麵分有閩南的沙茶,廣東潮汕的沙茶等風味,其妙處在在於沙茶醬的製作,用沙茶醬再製作湯頭,而其中以廈門的沙茶麵為典範,閩南美食大師楊繼波老先生的沙茶麵配方的唯一傳授徒弟廚師技師王大全繼承傳統使之發揚光大。沙茶醬主料有蝦干,魚干,蔥頭,蒜頭,老薑等十幾種食材構成,經油炸香酥再研磨細,製成沙茶醬待用。
七匹狼香煙
七匹狼香煙隸屬於福建龍岩煙草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原龍岩卷煙廠)的核心品牌,是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優卷煙品牌之一。
金駿眉
金駿眉之所以名貴,是因為全程都由制茶師傅手工製作,每500g金駿眉需要數萬顆的茶葉鮮芽尖,採摘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內的高山原生態小種新鮮茶芽,然後經過一系列復雜的萎凋、搖青、發酵、揉捻等加工步驟而得以完成。金駿眉是難得的茶中珍品,外形細小緊密,伴有金黃色的茶絨茶毫,湯色金黃,入口甘爽。
安溪鐵觀音
鐵觀音是福建安溪漢族茶農發明於1725-1735年間。發源於安溪縣西坪鎮堯陽山麓(王說)。屬於烏龍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烏龍茶類的代表。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純種鐵觀音植株為灌木型,樹勢披展,枝條斜生,葉片水平狀著生。葉形橢圓,葉緣齒疏而鈍,葉面呈波浪狀隆起,具明顯肋骨形,略向背面反卷,葉肉肥厚,葉色濃綠光潤,葉基部稍鈍,葉尖端稍凹,向左稍歪,略廠下垂,嫩芽紫紅色,因此有「紅芽歪尾桃」之稱,這是純種特徵之一。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是漢族傳統名茶,屬於烏龍茶,產於福建閩北「秀甲東南」的武夷山一帶,茶樹生長在岩縫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岩茶屬半發酵的青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最著名的武夷岩茶是大紅袍茶。
福建特產在哪裡買 篇2
四堡漾豆腐
來到閩西連城縣,一定要品嘗當地的四堡漾豆腐,這是閩西客家的特色佳餚。這款菜選用當地特產的豆腐為原料,將豬瘦肉和嫩牛肉加入少許紅菇、香菇、蔥白等剁成肉醬,取團狀肉餡塞入方寸大的豆腐塊中。再將肉餡朝上的豆腐放入鍋中,加上雞湯、豆豉用文火燜熟。再撒上胡椒粉、小蔥花,待湯水全被豆腐汲收,就可以起鍋品嘗了。在盤中的豆腐似搖似動,是之謂「漾豆腐」。
汀州河田雞
俗話說:「沒吃河田雞,不算到長汀」。
長汀是汀州故地,白斬河田雞是汀州最負盛名的名菜,被譽為「汀州第一大菜」。據《中國菜譜》載:「河田雞起源於福建長汀縣河田鎮」。民間傳說唐開元年間河田雞被選送到長安,列為斗雞之雄,每每取勝。
長汀民間烹制河田雞的'方法多種多樣,有香酥雞、油淋雞、白露雞、八寶全雞、鹽酒雞。其中以薑汁白斬河田雞最為著名,向來被列為閩西客家菜譜之首。河田雞成為長汀城鄉百姓招待客人的佳餚,以示對客人的尊重。汀州人年節喜慶下的宴席當中也必定有這道菜,否則不排場。海內外客人來汀州也必定要品嘗這道菜。
白斬河田雞選料以當年未下蛋的雌雞為佳,先將生雞宰殺,取凈內臟,徹底洗凈血污;以精鹽少許擦遍雞全身表裡(護皮勿破)腌一小時;將蔥白、嫩姜及精鹽少許,共剁為汁裝碟備用;將整雞置盆內加蓋,加入冷水蒸鍋密封蒸一個小時,取出待涼後切成二指寬雞塊,整齊裝盤。做得好的白斬河田雞色澤金黃油亮,聞之肉香撲鼻,食之鮮香脆爽,滑嫩不膩。這種白斬河田雞既保持了河田雞本色原味,又有姜蔥的香辣,別具一番風味。河田雞的雞頭、雞爪、雞翅尖更是下酒好料。俗有「一個雞頭七杯酒,一對雞爪喝一壺」之說。
段母包餅
據傳清光緒年間,長汀有一位神童段林雪,他10歲能詩,13歲時考取秀才。他的家境很貧寒,有一年元宵節,街上的卷餅香氣撲鼻,段林雪很想吃。母親胡氏便買了幾張卷餅皮,包了一些蔥蒜將就著給他解饞。他問:「這是什麼菜?」胡氏回答:「手帕子包『拉雜』。」成年後段林雪想起往事,便賦詩道:「家家團聚過元宵,戶戶齊把春卷包,憶我齠齡窮苦日,笑問手帕何物包。」
卷餅
卷餅的做法類似於北方人吃的烙餅,但更復雜些,這是客家人保持中原風俗的名點。每逢元宵佳節,家家戶戶都要製作。 先用麵粉攤成大大的薄餅,之後將冬筍絲、香菇絲、肉絲、菜心絲、豆芽炒成美味可口的菜餚,用面餅將菜捲起來後放入花生油中炸到酥脆就能吃了。
客家擂茶
擂茶是客家人的特製飲料,其製作與風味別具特色。
「擂」茶的用具是擂持和擂缽,基本原料是茶葉、米、芝麻、黃豆、花生、鹽及桔皮,有時也加些草葯。將原料置入缽中擂成醬狀茶泥,沖入開水,撒些碎蔥便好了。這種飲料不但解渴,又可充飢。
在當地,幾乎所有的食物都可加入擂茶中,豆米花生、粉條乾果、菇筍、肉類、芝麻、米花等都是擂茶的好原料。客家人熱情好客,吃擂茶往往見者有份,客人吃得越多,主人越高興。
閩西八大幹
長汀豆腐乾 上杭羅卜干
連城地瓜干 永定菜乾
武平豬膽干 寧化老鼠干
明溪肉脯干 清溪筍干
汀州燈盞糕
汀州燈盞糕因形似古代扁圓形的豆油燈盞而得名。它是將大米和黃豆浸泡後磨成米漿,調入細鹽、味精、蔥花再用湯匙舀到特製的圓勺內,沉入煮沸的油鍋中。米漿在沸油中迅速膨脹成圓球形,很快就熟,至底面金黃時即可,入口酥脆,因其迅速膨脹的過程如同變魔術一般,又稱為「魔術糕」。
永定芋子包
用紅芋薯粉制皮,用肉、菇、冬筍為餡製成包,蒸食。鮮香滑軟,冷熱均宜。
客家捶圓
又叫波圓,即肉圓,主要有品種有豬肉圓、牛肉圓、牛筋圓、魚圓、蝦圓、雞圓等。客家捶圓口味純正,既有韌性又很爽脆,既有嚼頭又不打渣,人們形容捶圓的彈性良好常常會說是「跌落桌上跳三跳」。其中永定的牛肉圓及下洋的牛筋圓以味道鮮美受到贊譽。肉圓既是一道常菜,飲宴也不可缺,主要是取「圓」字寓「團圓」和「圓滿」之意。
上杭魚白
上杭魚白是上杭縣的特產,又稱燒魚白。是用魚肉和肥肉打成的肉泥,配上地瓜粉、鮮荸薺和蔥白等一起製成的。色香兼備,是別具一格的絕妙佳餚。
涮酒
涮酒是閩西人獨特的火鍋吃法,就是將肉片、魚片之類的放進摻有米酒的開水鍋里略煮一下就吃,主要有以下兩種:
涮牛肉酒是取牛舌峰、百葉肚、牛心冠、牛肚尖、牛裡脊肉、牛蜂肚、牛心管、牛腰、草肚壁等九種肉放進鍋里涮著吃,又稱涮"九門頭",意喻一台漢戲中最主要的旦、花、丑等九種角色。
涮豬肉酒 一般是涮豬肝、豬心、豬腰、豬粉腸、豬舌頭、龍骨邊的嫩肉等。
涮酒的肉很講究切法,不同的肉要分別切成花狀、片狀、條狀、塊狀,爾後把摻有米酒的水盛在鍋里或酒壺里燒開,同時把辣薯(一種去濕理氣的草葯)、生薑、香藤根加入酒水中一起煮沸,就可以涮肉吃啦。其風味不僅鮮嫩脆爽,而且會使人感到舒筋提神。
福建特產在哪裡買 篇3
南日鮑
南日鮑魚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產於莆田市秀嶼區南日。南日鮑魚是鮑魚中的一種,俗稱「牛眼睛」。
蝦蛄
蝦蛄,俗稱「螳螂蝦」。特別是脊龍里裝著滿腚肥膏的蝦蛄,味道十分之鮮美。
子魚
莆仙沿海盛產子魚,仙游楓亭、涵江哆頭、湄洲文甲等地出產的子魚卵都一樣鮮美。子魚貴在其子。每條母魚在繁殖期腹內的魚卵體約占體重的1/3,魚卵質地細嫩,味道香美。
咸蟹
鮮肉多膏的咸蟹是莆田人的最愛。它不但味美,且營養豐富,是一種高蛋白的補品。螃蟹還有抗結核作用,對結核病的康復大有補益。
福建特產在哪裡買 篇4
1、蜜沉沉酒
蜜沉沉酒是福安市法人特產。它是用優質糯米,經多道工序釀制而成,香甜醇厚,榮獲國家銀質獎。
2、晚熟荔枝
晚熟荔枝盛產於霞浦、寧德、福安等沿海縣(市)。閩東晚熟荔枝4月初開花,7月下旬至8月初成熟,具有果肉厚而多汁,核小,味甜微酸的特點。
3、芙蓉李
芙蓉李系福安、霞浦等縣(市)特產。最宜鮮食,果皮較薄,可不削皮,果肉淡紅色,清脆多汁,甜酸適口。芙蓉李又宜加工成果乾或精製蜜餞,福安傳統的名果乾——李干,微咸適酸,曾遠銷港澳地區和東南亞國家。
4、水蜜桃
水蜜桃以福安、古田等縣(市)盛產。果子略呈球形,頂尖,桃紅色,表皮有絨毛,熟後質軟如腐狀,味極甘美,止渴消暑,且品種繁多,有雪裡紅、雪花露、瓊漿蜜、紅蟠桃、玉香液、黃肉桃等。
5、對蝦
對蝦產於寧德、霞浦、福鼎、福安等沿海縣(市)。是海味中八大珍品之一,分人工養殖和海產兩種,肉質鮮,營養價值高,是出口的熱門貨。
6、牡蠣
牡蠣產於寧德、霞浦、福鼎、福安等沿海縣(市)。粒顆肥大,肉嫩味美,是國內外旅遊者喜愛的海產品。
7、蟶
蟶產於寧德、霞浦、福鼎、福安等沿海縣(市)。蟶肉味鮮細嫩,蛋白質高,其中以霞浦縣沙江鎮沙塘村海灘繁殖的「劍蟶」(學名刻刀蟶)最為著名,是福建省沿海唯一品種。
8、泥蚶
泥蚶產於寧德、霞浦、福鼎、福安等沿海縣(市)。肉厚血紅,味道醇美。尤以寧德市二都珠蚶為最,它殼薄,大小適中,產品早在50年代就馳名東南亞。
福建特產在哪裡買 篇5
1、安溪鐵觀音
安溪是中國烏龍茶的主產區,種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有茶葉出產。安溪境內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山巒重疊,林木繁多,終年雲霧繚繞,山青水秀,適宜於茶樹生長,而且經過歷代茶人的辛勤勞動,選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樹良種,目前境內保存的良種有60多個,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大葉烏龍、梅占等都屬於全國知名良種,因此安溪有「茶樹良種寶庫」之稱。在眾多的茶樹良種中,品質最優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數「鐵觀音」了。茶樹良種「鐵觀音」樹勢不大,枝條披張,葉色深綠,葉質柔軟肥厚,芽葉肥壯。採用「鐵觀音」良種芽葉製成的烏龍茶也稱「鐵觀音」。
2、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產於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地區,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武夷山多懸崖絕壁,茶農利用岩凹、石隙、石縫,沿邊砌築石岸種茶,有「盆栽式」茶園之稱。因為有「岩岩有茶,非岩不茶」之說,岩茶因而得名。武夷岩茶主要分為兩個產區:名岩產區和丹岩產區。岩茶中以大紅袍、白雞冠、鐵羅漢、水金龜等著名,其它品種還有瓜子金、金鑰匙、半天腰等品種。產於武夷山的烏龍茶,通稱為武夷岩茶。因產茶地點不同,又分有正岩茶、半岩茶、洲茶。正岩茶指武夷岩中心地帶所產的茶葉,其品質 高味醇厚,岩韻特顯。半岩茶指武夷山邊緣地帶所產的茶葉,其岩韻略遜於正岩茶。洲茶泛指靠武夷岩兩岸所產的茶葉,品質又低一籌。武夷山坐落在福建武夷山脈北段東南麓,面積70平方公里,有「奇秀甲於東南」之譽。群峰相連,峽谷縱橫,九曲溪縈回其間,氣候溫和,冬暖夏涼,雨量充沛。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
3、永春老醋
永春老醋選用優質糯米、紅曲、芝麻、白糖為原料,按一定配方精心釀制,其釀造技術獨特。醋色棕黑,強酸不澀,酸而微甘,醇香爽口,回味生津,且久藏不腐。同江蘇鎮江香醋、四川保寧醋、山西老陳醋齊名媲美。 此醋舊時是民間富戶秘傳自釀食用,些許作為珍品饋贈親朋好友。家中一壇老醋往往經年不斷地添加陳釀,歷經百年,為吉祥如意之象徵。作為商品的不多。 1954年,愛國華僑、全國歸僑聯合會副主席尤揚祖出資與縣人民政府合辦永春酒廠。1958年酒廠擴展為釀造廠。在吸收民間傳統釀醋技法的基礎上,改進配方和工藝,使老醋品質更佳,產量倍增。1960年正式命名為水仙花牌永春老醋,由外貿部門經營出口。 永春老醋曾獲輕工部優質產品稱號,被選送參加第四屆亞太地區國際貿易博覽會展出,在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上獲得金獎。
4、古田銀耳
銀耳作為傳統的保健食品,含有人體必需的7種氨基酸,其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結構符合現代人的消費潮流。目前,國內外市場上的銀耳80%以上產自食用菌之鄉福建省古田縣,1998年古田食用菌產量達1.8萬噸(干品),總產值近4.2億元,其中銀耳產量8000噸。 古田縣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改善了人們的食品結構,是對人類的重大貢獻。然而,為了使銀耳增白、變脆,延長保存期,90年代初,部分加工戶零星的對銀耳進行硫磺熏蒸,開始是在屋頂平台,後來逐步轉移到農民自家責任田或租用的責任田上。在熏磺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硫等氣體,對周圍空氣造成一定污染,給周圍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一定影響。
5、永春蘆柑
永春蘆柑是福建省永春縣一帶傳統的名優特產之一,也是永春發展生產的當家品種。永春蘆柑具有果形碩大端正、色澤橙黃、果皮薄、果肉汁多、脆嫩香甜、風味獨特、富含維生素及其它成份等特點,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盛譽,蘆柑遠銷東南亞、港澳台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稱為「東方佳果」。永春蘆柑始種於五十年代初,是愛國華僑尤揚祖先生出資率先引種的,僅三、四十年間,它已經成為一種遍植於千家萬戶的大宗產品,載譽於海內外的名優產品。現在全縣已種植柑桔10萬多畝,年社會產量100萬擔,面積、產量已經連續15年居全省第一位,被譽為「柑桔之鄉」。
6、柘榮太子參
太子參為石竹科植物孩兒參。乾燥塊根。主要產於福建、江蘇、山東、安徽等地。其中以福建 柘榮縣產的太子參最為出名。一九八五年正式列收載到《中國葯典》。太子參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之功效,臨床常用脾虛體倦、食慾不振、病後體虛、氣陰不足、自汗口渴、肺燥乾咳等症狀,近年來隨著太子參功能性保健品的開發問世,民間太子參葯飲、葯膳的普遍使用,太子參作為功能食品市場需求在逐年增加。 「柘榮太子參」是全國聞名道地葯材,以色澤晶黃、塊根肥大、氣味濃厚而享譽國內外。各主要中葯材市場太子參價格以「柘榮太子參」價格為衡量標准,主導了國內葯材市場太子參價格。 柘榮素有「中國太子參之鄉」美稱,全縣太子參種植面積3.2萬畝,年產量4900多噸,產銷量佔全國三分之二,「柘榮太子參」品質領先、質量優良,含有太子參多糖、太子參皂甙、多種微量元素及人體所需16種氨基酸。
;『叄』 福州最值得去的地方
福州最值得去的地方有:三坊七巷、西湖公園、福建博物院、鼓嶺、福州國家森林公園等。
1、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一直是千年古城閩都最有文化氣息的地方,博大精深、沉潛沖和的特質,構成了閩都文化的底蘊與核心,是福州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最重要標志和福州城市的文脈所在。三坊七巷是福州旅遊一定要去的地方之一,至今保留了大量名人故居和明清時代的建築。三坊七巷吸引了眾多民眾前來遊玩,人潮湧動,是福州旅遊熱門景點之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福建博物院網路-福州國家森林公園
『肆』 福州有哪些值得帶走的特產
永泰作為福建李果主產區,年產李果2萬多噸,「有鄉必有李,無李不成鄉」。永泰芙蓉李干,選擇成熟的芙蓉李鮮果,採用傳統工藝精工製作而成,色澤豐潤,味甜鮮美。芙蓉李,果皮淡綠色,果肉深紅,甜酸適口,品質上乘。
福州特產二:雪片糕:
雪片糕,又稱雲片糕。由福州市美且有糕點廠生產。該廠前身是創辦於清咸豐年間(1851~1861年)的福州美且有糕餅店,至今已有近150年歷史。雪片糕成品每0.5公斤310片,每片厚度為0.9毫米,薄而不斷,卷指不裂,韌而不硬,色白如雪,芳香襲人,清甜適口,入口易化。
福州特產三:福州肉鬆:
福州肉鬆是用豬瘦肉、紅糟、白糖、醬油、熟油精製成的細絲狀食品,食之酥甜脆,油而不膩,入口自溶,鮮美可口,是福州的名特食品之一。相傳是福州一位官廚補錯救急而發明的。福州官吏進京還把它作為貢品或禮品,於是揚名全國。
福州特產四:花茶:
福州花茶歷史悠久。早在清朝咸豐年間這里已開始大量生產。花茶是精選優質烘青綠茶,配進香花經過窨制而成的再加工茶。它以茶、花並艷,秀麗天成,香氣清汁愉快,滋味清遠醇和而久享盛譽。福州花茶根據所用鮮花種類不同,可分為茉莉花茶、玉蘭花茶、桂花花茶、玫瑰花茶、柚子花茶 等等。其中,以茉莉花茶品質較佳,素以花香濃烈而鮮靈持久,茶湯醇厚顯香,湯色黃綠明亮, 且耐泡等特色著稱。
福州特產五:永泰綠茶:
永泰綠茶是福建福州的傳統特色名茶,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唐代就有生產佳茗記載。福州有著優越的氣候條件,氣候溫暖,雨量充足,四季分明,立體氣候顯著,在永泰縣境內特定的地理環境栽培種植和以獨特的加工方式,經殺青、揉捻、做形、烘乾等工藝加工而成的,具有外形條索緊結、勻整,色澤綠潤毫顯;香氣栗香顯、帶花香,滋味鮮醇甘爽,湯色嫩綠明亮,葉底綠亮勻齊的品質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