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再過去是哪裡
擴展閱讀
上海提車最便宜多少錢 2025-04-13 11:50:50
北京修鞋多少錢 2025-04-13 11:15:26
廈門的咖啡館怎麼應聘 2025-04-13 11:03:28

福州再過去是哪裡

發布時間: 2025-04-12 13:51:24

Ⅰ 三國時期各個政權的版圖,如果家住福州的你回到過去,屬於哪一個國家

福建省福州市在三國時期屬於吳國。
三國時期福州為東吳的造船中心之一。晉太康年間晉安郡首位太守嚴高修築了福州子城,開鑿東湖、西湖以及運河(即今天的晉安河),奠定了後世福州城的雛形。308年(永嘉二年),亦即「五胡亂華」之際,晉安郡成為八姓入閩的中原漢人移民重要定居地。
隋唐時期,福建的政治經濟中心從閩北轉移到了福州一帶。725年(唐開元十三年),原閩州改名為福州,福州之名肇始。中唐以後,福州的經濟和文化教育大幅進步。中晚唐中原動盪,北方漢人持續移民入閩。879年,福州城一度被黃巢軍隊攻佔。893年(景福元年)王潮、王審知的光、壽州軍佔領了福州,並以福州為據點統一了福建,開創閩國,並帶來中原移民潮,被稱作「十八姓從王」。
909年(開平三年),王審知建立閩國、定都福州。945年閩國被南唐所滅,947年吳越擊敗軍閥李弘義而控制了福州,直至978年北宋吞並吳越、佔領福州為止。福州城在五代非常繁榮,城池的擴建將烏山、於山、屏山圈入城內,從此福州也得名「三山」。此時的佛教在福州的發展也很迅速,中國南方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華林寺大殿就建於這一時期。福州族群也在隋唐五代時期逐漸形成。

Ⅱ 福州的倉山區怎麼樣

福州的倉山區是一個非常值得探索的地方,它並不屬於郊區,而是福州市的六個行政區之一。福州原本只有鼓樓區、台江區、晉安區、倉山區和馬尾區五個區,而現在又新增了一個長樂區。倉山區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風景優美的煙台山。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福州的歷史文化底蘊。

在解放前,煙台山一帶聚集了幾所教會辦的學校,這些學校不僅為福州培養了大量人才,同時也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發展。此外,煙台山還擁有各國領事館,這些領事館的建築風格各異,猶如廈門的鼓浪嶼一般,為這座城市增添了一份獨特的魅力。

這些風格各異的建築不僅見證了福州的歷史變遷,也展示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融。無論是漫步在煙台山的街頭巷尾,還是參觀那些保存完好的歷史建築,你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

這些歷史建築不僅承載著福州的歷史記憶,也是這座城市獨特魅力的一部分。它們見證了福州從過去到現在的發展歷程,同時也為這座城市增添了一份獨特的美感。

總的來說,倉山區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地方,無論是它的自然風光還是歷史文化遺產,都讓人感到非常驚喜。如果你有機會來到福州,一定不要錯過這個美麗的地方。

Ⅲ 請問福州十邑,指哪十個

正確的福州十邑是閩縣(大概是現在的五區,閩縣當時是縣治和府治行政合一,像現在的平潭縣和平潭綜合實驗區類似縣區合一),候官(大概是現在的閩侯以及市區部分),長樂,福清,古田,屏南,連江,羅源,閩清,永泰,還有平潭廳(在大約清末時設置的,後來才設為縣)。

Ⅳ 福州的過去是什麼樣子的福州的過去歷史古代是什麼樣子的

福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歷代以來它有十二個別稱:分別是「閩中」、「晉安」、「鳳城」、「三山」、「長樂」、「榕城」、「天興府」、「福安」、「閩海」、「閩州」、「泉州」、「左海」等。

「閩中」: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分全國為三十六個郡。七年後又增設四個郡,其中福建叫「閩中」,治所在福州,所以古人廣義上稱福建為「閩中」,而狹義上則稱福州為「閩中」。唐朝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杜荀鶴(846-904年)池州石埭人(今安徽太平),他旅居福州時留有一首描寫福州秋天的詩,題目就叫《閩中秋思》:「雨勻紫菊叢叢色,風弄紅蕉葉葉聲;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圖畫不堪行。」說明當時福州稱「閩中」,秋色如畫,但一千多年前交通不便,故詩的最後稱「不堪行」。

「晉安」:魏晉南北朝時,晉人紛紛避戰亂從中原入閩,始稱「八姓入閩」,不少望族定居於福州今東門晉安河兩岸,故此時福州別稱「晉安」。

「鳳城」:晉代地理學生郭璞為福州勘察新城,擴大范圍。他在《遷城記》中說,福州「其城形狀,如鸞如鳳」。於是福州被人視為「鳳城」,如今福州許多地名還都帶「鳳」,如西門的「鳳凰池」,工業路一帶的「大鳳山」、「小鳳山」,東街有「鳳凰坊」,東門有「鳳邱山」,宋代朱熹在福州書有「鳳邱鶴林」,清代三牧坊有「鳳池書院」等。如今在閩江二橋南端聳立著一座「鳳鳴三山」的雕塑,象徵福州的南大門。

「三山」:唐末五代,福州城范圍進一步擴大,把屏山、烏山、於山圈入城內,故此後福州便有「三山」之別稱。如今海外福州籍華僑聚集地行會組織仍稱「三山會館」。

「長樂」:公元933年,「開閩始祖」王審知死後,他的兒子王延鈞在福州稱帝,國號「閩」,改福州為「長樂」,所以這一歷史時期的「長樂」不是指今天的「長樂市」,而是指福州。

「榕城」:宋代治平年間,福州太守張伯玉發動居民「編戶植榕」,於是「綠蔭滿城,暑不張蓋」。從此福州開始有「榕城」的別稱。

「福安」:南宋末年,元兵揮戈南下,民族英雄文天祥護送益王趙昰入閩,在福州建立臨時「國都」,將福州改為「福安」。 「天興府」:明代末年,即弘光元年(1645年),明朝國都南京被清兵攻陷,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朱聿鍵從杭州入閩,在福州稱帝,改年號為「隆武」,稱福建為「福京」,福州為天興府。

「左海」:清代福州又有「左海」之別稱,因為我國古代地名以東西方位而定,以東為「左」,以西為「右」,福州位於東海之濱,故稱「左海」。清末福州城曾聳立有一座石牌坊,上書「左海流芳」四個大字,以示福州人才輩出。林則徐紀念館的大門左邊上書「左海偉人」,原北京市委書記處書記、《人民日報》社長拓是福州人,他常用「左海」筆名發表文章。

「閩州」與「泉州」:唐代初年福州曾叫過「泉州」,但時間很短,到了唐大業二年(公元606年)改「泉州」為「閩州」,把「泉州」這個名稱移給了現在閩南的泉州,直到唐代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才改「閩州」為「福州」。

「閩海」:辛亥革命後,廢除舊府建置,改福州為「閩海道」,於是出現了「閩海」之別稱,它包括福州話流行的長樂、福清、閩清、永泰、連江、古田、屏南、羅源、閩侯、平漂等十個縣市,故在海外有「閩海十邑」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