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八閩大地,各地區的名酒有哪些
1.廈門的丹鳳牌高粱酒,
2.福州的鼓山牌、雙燈牌福建老酒,
3.德化縣戴雲牌的十全大補酒,
4.南平市閩橋牌苜莉青,
5.廈門市固本牌、鷺江牌固本酒,
6.龍岩市新羅泉牌沉缸酒,
7.建甌酒廠黃華山牌米燒酒,
8.漳州市雙燈牌荔枝酒,
9.福安酒廠紅福牌蜜沉沉酒
希望採納,謝謝。
⑵ 福建平潭有什麼風俗
平潭島民以淳厚善良、勤勞朴實著稱,自古以來的風俗充滿了海島的獨特韻味。這些風俗涵蓋了飲食、婚姻、生育、節日、交際和信仰等多個方面,與其他地方漢族的習俗既有共通之處,也獨具特色。
不同村落和島嶼的風俗習慣也各有不同,形成了「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獨特景觀。其中,玉嶼墜燈是蘇澳鎮民主村(玉嶼)村民每年春節的重要習俗,已有300多年歷史,寓意祈求平安和風調雨順。這項活動具體表現為將橄欖燈懸掛在巨型風箏上,當風箏飛上夜空時,一串串橄欖燈猶如點綴在夜幕上的星光,十分壯觀。
拗九節是平潭特有的節日,源自古越遺風,正月廿九日過後便是拗九節,也稱為「孝九」,或「拗九」。家家戶戶要用番薯、薯粉作皮,內包海鮮、肉、菜等葷餡,搓成燒賣形或餃子形,或蒸或煮。後九節後三天還要做「二月二」,稱為「拗九仔」,繼續包「拗九丸」或煮「拗九粥」而食,以此宣告「做年」的結束。
十番音樂起源於明代,盛行於清代,是一種民間婚喪喜慶、節日活動常用的器樂表演形式。樂隊多為10-20人組成,演奏時氣勢雄渾、節奏強烈,受到廣泛歡迎。平潭城鄉常見十番演出。
東庠剪紙是東庠女性的傳統技藝,尤其是上了年紀的婦女能夠剪出線條流暢、寓意吉祥的圖案。東庠剪紙主要用於製作燈籠,以慶祝婚禮和寓意人丁興旺。當地女兒出嫁後第一年回娘家,一定會帶兩盞燈籠,寓意添丁。
藤牌操在平潭城鄉廣為流傳,由戚繼光發明、鄭成功完善。操演時,手執藤牌及長短兵器按既定陣式和表演程序,配合打擊樂和嗩吶曲牌,表現強烈的抓拿氣氛。2007年,平潭藤牌操入選福州市人民政府首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遊客可以在海壇古城不定期觀賞到藤牌操的表演。
燈牌蛇是民間傳統街頭文藝演出形式之一,出遊時每人扛一架燈座(座上安裝3盞燈),手拿一根拄杖,歇息時可將龍牌統一擱在杖上。龍牌首是用竹篾軋制的龍頭,龍尾由七八人用粗繩子拉緊。龍牌燈長可達百餘米,氣勢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