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陳氏是什麼堂
擴展閱讀
廈門考研英語班哪個好 2024-09-20 08:42:38

福州陳氏是什麼堂

發布時間: 2022-01-19 03:57:57

『壹』 陳氏除了潁川還有什麼堂

太多了吧,做為排在前五的大姓,還有汝南,下邳,廣陵,東海,河南,京兆等等郡望,堂號更是多的很,據說有100多個。

『貳』 陳氏古代叫什麼堂

叫沉塘。嘿嘿
沉塘:古老的懲罰,私通的男女被抓到後就被拎到家族的祠堂前,一幫人找來族長,那老族長就氣極敗壞地說<沉塘>第二天狗男女就被塞進用竹子做的豬籠里,再塞進大石頭,就被扔河裡了.

這好像是家族的法律,而好像政府也不幹涉.這都是民國時代的事了.這種方式比槍斃要文明一些,但也是殺人.都是為了反對封建婚姻的犧牲者.那麼說來幾乎每個革命者,每個反對封建婚姻者在老家都會被沉塘的.

『叄』 陳氐家譜 堂號 陳顏川堂 我的祖宗是哪個地方的

尋根溯源
1、商朝末年,舜的第33代孫遏父(又稱閼父)投附了周國,擔任陶正一職,他制陶的技藝極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歡心。周武王滅商建周朝後,追封先賢遺民時,把遏父的兒子媯滿封於陳(今河南開封以東,安徽亳州以北),國號陳,榮為侯爵,奉守著帝舜的宗祀,並將大女兒太姬嫁給他為妻。媯滿死後,謚號為陳胡公,所以又被稱為胡公滿。按照胙土命的慣例,他以國為氏,稱陳氏,為陳氏的開山始祖。

公元前672年媯滿的第12代孫陳完因避難逃到齊國,改姓田。後來他的10世孫田和建立了田氏齊國。戰國末年,齊被秦滅。齊王的長子升次子桓先後改姓王氏,三子田軫逃至潁川(今河南禹州、許昌一帶),恢復陳姓。從此陳氏一門在中原瓜瓞連綿,生生不息,發展成為名門望族。

2、陳姓還有一支是少數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據記載,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遷都洛陽後,於496年將代北鮮卑族三字姓侯莫陳氏改為單姓陳氏。

3、高姓所改。浙江海寧陳氏原籍渤海,宋太尉高瓊之後。高瓊第十六世孫高諒入贅海寧城東皇岡陳明誼家為婿,其子榮遂承外家之姓為陳氏,而以父之高氏郡望為郡望,故稱渤海陳氏,以別於外家原宗之潁川陳氏。自明代中葉起,始舉科甲;有清一代,海寧陳氏為海內第一望族,有「一門三閣老,六部五尚書」之譽。自第十世起,其排字輩份為:永世克孝,敬明其德,宜爾子孫,以匡王國。《海寧渤海陳氏宗譜》所載世系:瓊-繼勛-遵范-永翼(士衛)-光安(公泰)-世英-選-翥(始遷海昌之岩門,成為海寧岩門高氏第一世祖)-道隆-廣孝-文淵-志強-光宗-弓-泗-諒(海寧渤海陳氏第一世祖)。

遷徙
唐初期、中期,中原陳氏有過兩次影響深遠的南遷福建之舉。669年,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陳政(胡公滿的68世孫)任南行軍總管,率兵鎮壓福建南部的少數民族動亂。667年四月,陳政卒,由其20歲的兒子陳元光代父領兵,經過九年戰爭,局勢平定後,於686年報請朝廷批准,設置了漳州郡。陳元光致力於發展漳州一帶的農工商各業,使當地得到了繁榮發展。

他被後人尊為"開漳聖王",子孫後代被稱作"開漳聖王派",成為閩、粵、台及南洋諸島陳姓最主要的一支。台灣現有陳聖王廟53所,這從一個方面表明了台灣同胞對陳元光的崇敬之情。

再就是潁川陳後裔陳忠之子陳邕,唐中宗時進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擠,遷至漳州南廂山。其子陳夷行,唐文宗時任宰相。此後子孫興旺,在福建發展成為"太傅派"陳氏,尊陳邕為"南院"始祖。

陳氏入粵,始於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遷,陳後裔陳魁率族人93口移居福建寧化、上杭,至其曾孫二郎、三郎再遷至廣東梅州,後散居大埔、興寧、長樂、龍川等縣。陳氏入台,始於明末。福建同安人陳永華,於明末隨鄭成功入台灣,官至東寧總制使,在台灣建立屯田制度,設立學校,被尊為陳氏入台始祖。自清初至新中國建立的300多年間,陳氏遷台人數很多,其中僅武榮詩山霞宅陳氏一支就2000餘口,成為台灣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與林姓共"陳林半天下"之美譽。

陳氏遷入越南的歷史比較久遠,有的成為安南(今越南)王朝的重臣。其中,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陳(即陳日),於1228年創建越南陳朝,歷時175年,促進了陳姓人口的發展。至今,陳姓仍被列為越南十大姓之首。陳氏移居日本始於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派去的水手。明清以後,閩粵等沿海地區的陳氏,有許多人出海到今新馬泰一帶謀生。另有一些人不斷遷至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美、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世界各地,對當地的繁榮與進步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肆』 福建「五福堂」陳氏,求譜系

我也是五福陳,現居福州長樂感恩村,以前古代叫長樂二難鄉。

『伍』 陳氏的郡望和堂號都有哪些

郡望 潁川郡,廣陵郡,河南郡,武當郡,馮翊郡,京兆郡,汝南郡,下邳郡,東海郡,新安郡和廬江郡。 堂號主要堂號:三恪堂,德星堂,德聚堂其它堂號: ①郡望堂號:穎川、東海、廬江、汝南、河南、馮翊、下邳、武當、京兆、廣陵、新安。 ②自立堂號:建業、映山、忠節、延慶、余慶、報本、星聚、三義、樹本、燕貽、官梅、篤慶、光裕、崇義、崇本、世德、衍慶、敦睦、敘倫、地心、重華、仁恥、毓慶、世德、敦厚、奉先、聚原、傳義、三和、培德、三相、義門、道榮、惇庸、雙桂、徽五、紹德、懷忠、聚星、澠武,華山。

『陸』 福州螺洲社會實踐基地陳氏宗祠

螺江陳氏宗祠

螺江陳氏宗祠位於福州市倉山區螺洲鎮店前村,為清代刑部尚書陳若霖出資倡建。該祠坐北朝南,依中軸線漸次排列有照璧、牌樓、天井、大殿、花園及大戲台等建築,大殿前有迴廊,兩側有廂房。其整體結構保存較為完整,具有濃郁的福州地方特色,1992年11月被列為福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螺江陳氏最早是陳廣在明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8年)從新寧(今長樂玉溪)遷來,「吾螺之分支於陳店而上溯玉溪」(陳寶深語)。至於其遠祖世系,則無從稽考,便獨樹一幟,取居住地名而稱「螺江陳氏」。以陳廣為開基祖。廣號巨源,明贈征仕郎。傳孫五人:曙、暄、映、曄、▲,是為恭、從、明、聰、睿五房之祖。再傳而長房又衍為三派,合之為七房。後代子孫以此七房為祖,繁衍生息。「江山代有才人出」,僅從明朝至清末,就出了二十一個進士,一百零八個舉人,可謂人才濟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清代後期陳承裘父子四進士,陳寶深兄弟六科甲,真是占盡風流。陳氏子孫中,最為著名的人物,清代的有陳若霖,清刑部尚書,精於律學,善於辦案;陳寶深,清末著名教育學家,官至太子太傅,補正紅旗漢軍副都統和弼德顧問大臣。現代的有中國海軍第一任輪機中將陳兆鏘;僑梁公路建設專家陳體誠;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林覺民之夫人陳意映等等。螺洲陳氏宗祠,其大殿為懸山單檐,屋構為穿斗式賀構。正中置放著大供桌,供桌後為大型神龕,供有列祖列宗神牌約1000餘面。大廳為道光皇帝在陳若霖70歲生日時御賜的「福壽」大字匾牌,可謂皇恩浩盪,隆寵有加。
陳氏宗祠,給人印象最深的特色有三:其一牌匾聯對多,這里的匾聯多達一百餘幅,且多為名人題詠及御賜之作。如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程序等人題辭,給祠堂添色不少。其二為青漆白壁,顯示出為士大夫府第,名門望族。其三,大殿中高掛燈籠的燈桿放置於「紫微鑾駕」主梁下之外側,這與其他屋宇架構有所不同,寓意著宗族子孫只有向外發展方更有前途,顯露出建祠祖先的遠見卓識。
有清陳若霖修、道光元年刻本《螺江陳氏家譜》,及民國21年(1933)續修排印本《螺江陳氏家譜》等譜牒。

螺江陳氏宗祠座落於福州市倉山區螺洲鎮店前村,始建於明嘉靖後期,早先是由陳氏家族六世祖創建的家廟,至清康熙十六年(677年)方擴建為家祠。在封建科舉時期,螺江陳氏有過許多的進士和舉人,在民主共和的年代仍然涌現出許多傑出的人才,不得不令人肅然起敬。
2006年9月23日,記者來到了螺江陳氏宗祠。該祠坐北朝南,依中軸線漸次排列有照璧、牌樓、天井、大殿、花園及大戲台等建築,大殿前有迴廊,兩側有廂房。其整體結構保存較為完整,具有濃郁的福州地方特色。「宗祠」的大門上許多「南元」、「館元」、「進士」的橫匾。其中」螺江陳氏宗祠」是由清代封疆大吏左宗棠親題匾額,更由李鴻章親自撰門聯曰:「冠帶今螺渚,詩書古潁川。」
宗祠第二進有一座」橫牆」,隸書橫匾:「代羹牆」。這「羹」字的重點在於教育。
橫牆進去是大殿為懸山單檐,屋構為穿斗式賀構。正中置放著大供桌,供桌後為大型神龕,供有列祖列宗神牌約1000餘面。大廳為道光皇帝在陳若霖70歲生日時御賜的「福壽」大字匾牌,可謂皇恩浩盪,隆寵有加。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僅從明朝至清末,陳氏家族就出了二十一名進士,一百零八名舉人。值得一提的是陳寶琛,字伯潛,號弢庵,為陳若霖的曾孫,官至正紅旗漢軍副都統、內閣弼德顧大臣,並為毓慶宮皇帝授讀,恩賜紫禁城騎馬。早年他入翰林,直言敢諫,同張之洞、張佩綸、寶廷等被譽為「樞廷四諫官」,甚得當局寵信。曾有「庚辰午門案」冒犯」天顏」,但終促使慈禧太後修改「上諭」,獲信於民。光緒四年(1878年),清廷派崇厚出使俄國。崇厚貪生怕死,擅自簽訂不平等條約。陳寶琛失聲痛哭,指出國家不能失去主權,堅決主張「誅崇厚,毀俄約」。以後他又提出東三省官員應滿漢兼用、福建巡撫應移駐台灣等無疑都是很有遠見的建議。光緒十一年(1885年)中法越南戰爭,陳寶琛因推薦唐炯、徐延旭「堪往軍事」,唐、徐戰敗,遂以「薦人失察」之過,降5級調用,「閑居」福州。但他在福州期間不甘寂寞,任鰲峰書院山長,又創辦東文學堂,親自任學堂監督,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之後陳寶琛還作為福建鐵路公司總理,親自到南洋各埠募股,建設「漳廈」鐵路,開福建建設鐵路之先河。溥儀登基後,陳寶琛被起用,為皇帝授讀三年三升,恩寵極隆。但民國時,陳寶琛仍留戀於「故宮」的小皇廷,這是有其歷史局限性的。但他愛國,極力反對引渡溥儀到東北去建立偽滿洲國。他勸說:「貿然從事,只怕去時容易回時難。」「不要輕信鄭孝胥的欺罔之言」。溥儀則認為陳寶琛「忠心可嘉,迂腐不堪」,擅自出走。陳寶琛「風燭殘年」,冒死赴東北勸諫,差點被日本關東軍囚禁在東北,「求為陸秀夫而不可得」。
他的胞弟陳寶瑨和陳寶璐都是光緒十六年(1890年)進士,並稱「兄弟三進士」,與「同榜雙奪魁」一樣都是「螺江陳氏」家族的殊榮。陳寶琛的3個胞弟陳寶琦、陳寶瑨、陳寶璜等也皆舉人出身,時稱」六子科甲」,顯耀榕垣不僅如此。陳寶琛的父親陳承裘為清咸豐二年(1852年)進士,祖父陳景亮為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舉人,曾祖父陳若霖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進士。
此外,在陳寶琛堂兄弟諸侄輩中還有許多「進士」和「舉人」,最有趣的是光緒十六年除了寶瑨、寶璐「雙進士」外,還有堂侄陳懋鼎也是「進士」。光緒二年(1876年),有陳琇瑩、陳翥、陳懋侯等3人同榜進士,光緒十八年(1892年)有陳瑜、陳希賢等2人同榜進士。最後一個進士是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科的陳柏侯。
最為福州人有口皆碑的是陳若霖。陳若霖累官至刑部尚書,尤以執法嚴明、剛正不阿為人所稱道。據說他在任內曾判一個「貝勒」死刑,令人感佩之極。後人據此編演《陳若霖斬皇子》劇目,雖然與史實有所出入,但弘揚正氣、反腐倡廉確是陳若霖的一大「官德」。當年的林則徐特別崇敬陳若霖,自稱是陳若霖的」門下士」。
陳寶琛之後的「螺江陳氏」族人,有的參加革命,成為革命先驅;有的研究學問,成為專家學者。記者在「螺江陳氏宗祠」里看到許多當代陳氏著名人物的巨幅照片,其中有陸軍中將陳長捷、海軍中將陳慶甲、交通建設學家陳體誠、福建師大教授陳矩孫、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教授陳岱孫、科學院院士陳彪、物理專家陳萀……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陳岱孫在95壽辰慶祝會上自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樂也。」他70年如一日矢志於教育事業,培養大批優秀人才。前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親筆寫信祝賀說:「先生年高德勛,學貫中西,授業育人,六十八年如一日,一代宗師,堪稱桃李滿天下。我於一九四七年入清華,吳非入門弟子,而先生之風範文章,素所最仰。清華經濟管理學院成立之後,始得求教於先生之機緣,得益良多。」足可見陳氏宗祠真可謂人才濟濟、星月交輝。
在這里,給記者印象最深的特色有三:其一牌匾聯對多,這里的匾聯多達一百餘幅,且多為名人題詠及御賜之作。如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題辭,給祠堂添色不少。其二為青漆白壁,顯示出為士大夫府第,名門望族。其三,大殿中高掛燈籠放置於「紫微鑾駕」主梁下之外側,這與其他屋宇架構有所不同,寓意著宗族子孫只有向外發展方更有前途,顯露出建祠祖先的遠見卓識。
螺江陳氏之所以歷百年而不衰,人才輩出,都源於「教育」二字。「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一家族、一民族如此,一泱泱大國更亦然。相信這些孩子在這些文化底蘊的熏陶下,也有不一樣的人生。

『柒』 姓陳是什麼堂

摘要 陳姓有潁川堂、下邳堂、汝南堂、廣陵堂、河南堂、東海堂、廬江堂、馮(pínɡ)翊堂、京兆堂、新安堂、武當堂、魯西堂、江南堂、浯陽堂、岐山堂、官山堂、筍山堂、映山堂、華山堂、饒平堂、南安堂、柑塘堂、榕溪堂、雲嶺堂、漳南堂、陳湖堂、陶正堂,一本堂、二難堂、兩宜堂、雙桂堂、三恪堂、三義堂、三德堂、三元堂、三友堂、三省堂、三槐堂、三桂堂、三知堂、三和堂、三相堂、三君堂、四勿堂、四必堂、五本堂、五雲(雲)堂、六義堂、六順堂、六望堂、九槐堂、九如堂、九鼎堂、百尺堂、萬松堂、萬年堂、行五堂、徽五堂、心一堂、心耕堂、留耕堂、

『捌』 一個姓氏只能有一個「堂」,但,陳氏怎麽會有二個「堂」呢其系:〈潁川堂〉、〈世昌堂〉,哪個才是正堂

一個姓氏可以有許多堂號的,不一樣的堂號可能來源就不同,也可能是親緣關系較遠的分支,我的姓氏就有十一個堂號

『玖』 福建省寧德市陳氏穎川堂哪個祠堂有,金,得,永,開,康,字輩的

國家將興必有禎祥有沒有同字輩的

『拾』 陳姓家譜的堂號

三恪堂恪是尊敬的意思,又是客人的意思。周武王滅紂後,把黃帝之後封於薊,帝堯之後封於祝,帝舜之後封於陳。稱為三恪。表示他們是周朝的客人,不是臣子,格外地尊敬他們。
德星堂、德聚堂源自太丘長陳實子侄,同以孝賢聞名,當年訪名士荀淑父子,正值德星聚,德星乃一歲星,歲星所在有福,故取堂名曰德星。太史為此上奏曰:「德星聚奎,五百里內有賢人聚。」族人遂有以「德星」或「德聚」為堂號。
其它堂號:
①郡望堂號:穎川、東海、廬江、汝南、河南、馮翊、下邳、武當、京兆、廣陵、新安。
②自立堂號:尚義、建業、映山、忠節、延慶、余慶、報本、星聚、三義、樹本、燕貽、官梅、篤慶、光裕、崇義、崇本、世德、衍慶、敦睦、敦和、敘倫、地心、重華、仁恥、毓慶、世德、敦厚、奉先、聚原、傳義、三和、培德、三相、義門、道榮、惇庸、雙桂、徽五、紹德、懷忠、聚星、澠武、華山、四星(雲南九龍中岩腳背得來部)、湖南𡿨七都一甲〉。 江蘇省鹽城市阜寧陳氏字輩:十六世以下
六修宗譜續訂:為德必昌.尚志有方.克家法祖.錫汝善良。
七修宗譜續訂:金章玉簡.麟鳳征祥.豐功偉業.積厚流光。
八修宗譜續訂:仁里義庄.澤遠綿長.學優顯耀.勛炳朝陽。
湖北省廣水市義門陳氏字輩:道可光家,昌延奉兆,義乃紹祖,慶啟鴻文
雲南省鎮雄縣黑樹鎮陳氏(遷徙自貴州畢節)二十代字輩:泰玉元業,應世學思,克繼祖善,石登有必,朝顯庭煥
安徽廬江縣岳廟陳庄陳姓字輩:光國啟家,崇先玉後,福德滿倉。
湖南衡東龍頭陳氏:始遷祖永祥公,字文選,行端一郎,號心田,元至正18年(1358)由茶陵馬首遷衡山龍頭老屋灣(今衡東龍頭)。生子三:希文、天文、志文(無傳)。希文二子:必富、必公,必富三子:長聰移居石梘,次諒住老屋,三海遷桂山;必公子善移居新屋。天文二子:長必敬住江邊,次必讓住潭泊。聰、諒、海、善、敬、讓為龍頭陳氏六大房。至2001年,共12251人。班行同衡東草市陳氏。(註:永祥公是叔達公第六十六世孫。) 班行:肇開虞封,傳衍恢崇,起家有則,遠守益恭,興賢任重,志在作忠,績高增尚,本立原逢,全敦善信,光振衡峰。
湖南嶽陽剪刀池陳姓老字行派語:青雲其捷步,恢振賜書榮,義重傳家遠,修齊贊治平。續修字行:光華開復旦,萬國慶常新,任巨資英俊,行成在禮仁,合群敦孝友,奕世紹文明,謨訓承先澤,賢才望後昆,同宗隆愛敬,念祖倍尊親,達道宜兼善,興邦貴正倫,均權依憲法,篤志建洪勛,位祿偕名壽,千秋典策馨。
安徽樅陽縣白湖鄉觀音閣地區(現在被改稱公塥街道)」樓坊陳氏宗譜「陳氏字行:
榮華富貴 長發其祥
克昌厥後 蘭桂芬芳
家傳孝友 世守忠良
文章詩禮 迪惟前光
仁義道德 金玉滿堂
家譜最後一次修訂到」孝「,後面沒有續譜。
安徽懷寧陳氏字行:根深枝自茂,本立福攸綿,廉孝輝先烈,詩書啟後賢,雅儒崇善慶,俊秀守純全,盛業傳家裕,隆思待詔宣。
安徽合肥陳姓字行:義信復象假類,傳宗惟孝友,華國在文章。
安徽肥東縣陳興村陳字行(源於江蘇江寧句容棗樹巷):永金學天,宏士敏德,玉(裕)厚光先,鐸興緣聚,世澤昌(長)延。
安徽霍邱臨淮陳字行:仁義道德華,忠孝傳家幫。
湖南湘潭陳氏派語:樹本在德,作士維良,福應天錫,忠孝傳芳,家聲大掁,世代有光,先基克紹,長衍其祥。
湖南沅江陳氏老派語:參贊國有人,朝正玉生春,紹述鴻先業,賢良耀楚珍。續修派語:守善家聲古,貽謀祖澤長,功修惟孝友,顯達本文章。
湖南益陽義門陳氏派語:大啟公應洪,文明獻高宗,輝煌光世澤,安定樂時雍。新派語:德義基原厚,賢能代永昌,傳家敦孝友,相國作忠良。
湖南瀏陽陳氏舊派:千萬仲富貴,朝漢友再成,國興生應旺,永遠樂清平。新派:國泰民安世,宗風惠澤長,光輝瞻耀遠,道濟慶明良,理學開名士,詩書振家綱,心傳經訓顯,啟裕代隆昌。
湖南綏寧陳氏舊派:俊秀仁功定 昌傳漢寶進 建志文錢思 興玄鏡宗祖 萬元再通光 。雍正11年(1733年)重修新派:乾道成陽 坤儀生陰 含弘廣泰 品物咸亨 一本端立 千枝秀英 卜年永世 復見天心。
浙江衢州義門陳氏派語:原仲立世茂人天,繼令履順余澤先,雲騰錦日如定保,鳳舞龍飛祝萬年。
浙江蒼南浹底園陳氏字輩 :朝志、敬紹先德、忠孝家傳。
.山東省濰坊市諸城市——山東省諸城市馬庄鎮鞠家莊子村,改革開放前期是諸城縣錫山子公社(本村二百多年無鞠姓),現為諸城市賈悅鎮鞠家莊子村。清朝末期續譜人是陳明忠(字後齋),和鞠家莊子村陳會堂的爺爺(清末武生)共同走訪山東各地續譜。字輩:世玉德廷景,文明會家安, 仁海永昌泰,忠延光濟遠。
雲南九龍中岩腳背得來部陳氏派語:
國正天星順 官清民自安 妻賢夫增福 子孝父心寬
永紹祖芳德 錦秀定乾坤 學高智慧大 恩澤萬年春
文武家中聚 江山顯榮華 俊傑建富貴 偉業再發達
念宗倍尊親 篤志立宏勛 位祿愛興邦 千秋典策馨
詩書啟朝章 良和志吉祥 太平加余慶 英雄耀世昌
山東東海陳氏字行:
希興從正(希),淑建永同(淑),常立宗譜(常),統緒為貞(為),吉祥延祚(祥)。
豐修咸亨(修),孝敬成訓(成),自古友生(永),乃現祖澤(見),光發舜英(光)。
雲楚嘉績(嘉),和曲令名(名),傳來東海(傳),五百年贏(百),朝代雖更(代)。
萬戶悠清(萬),奕世載德(世),予兆頌聲(兆),其保昭穆(其),庶昌祖榮(昌)。
吉林省遼源市家譜。此支陳氏族人祖籍山東省,於明朝末年因社會動亂遷入東北,落戶遼寧省遼陽市。陳啟豹、陳維豹兩兄弟曾為清初名吏,此二人也是唯一將字放於名字末位的族人,後又因反對滿人壓迫漢人改族卻反抗失敗,有一支遷往吉林省遼源市。記載字輩:
罡紹豹明久,文義良國永,世尚德寶殿,忠庭克大有,福壽樹洪年。
湖北省鄂州市澤林鎮陳橋村陳振武 族譜(1914年、1993續譜)派行:
上法先儒 斯道貽芳 鴻才博學 及第聲揚傳家紀瑞 麟鳳世祥 咸遵孔孟 大煥文章引翼名教 方正賢良 守義立德 於宗有光枝榮葉茂 萬𥜥同香 景星永耀 厥後克昌
湖北省洪湖市寄木塌族譜(2004年12月):
鴻新世緒 敬迪前光 傳家孝義 華國文章
詩書啟秀 英俊聯芳 善有餘慶 和則致祥
欣逢泰宇 景運延長 政先仁惠 科尚賢良
惟茲後裔 錫褔咸康 允循訓典 定保榮昌
、文、傳、世、遠、修、德、計、榮、先、之、齊、方、昌、茂、克、紹、思、培、紛
蘇北魯南贛榆陳氏三元堂,1990年洙邊東家河修譜時,統一將行世派語修編為自18世開始:復振家聲(興洪茂兆)學惠迪吉(慶效葵蘭)長發其禧祥(秀雲新春貴)統承宣世志立令久賢明忠厚恩義遠緒傳松竹旺仁正善助國文武本安邦智禮良友和榮尚運平昌展英樹奇偉庚通舉康壯瑞言懷寶曾凱揚金華堂
福建省福州西園陳氏,入閩始祖陳伯倫、陳夔,於唐末由河南光州固始縣鐵井欄隨閩王王審知入閩,擇居井湯門之北西園村耕讀持家,迄今已有1000多年,繁衍39世,子孫遍布海內外。字輩是:
(伯倫公)若為官,心存君國。居亦求道,志在聖賢,家庭開泰,長發其祥,宗祖貽謀,大啟爾宇。
(夔公) 孝友家庭政,文章邦國光。
河北省寧晉縣耿庄橋鎮長路村陳氏輩分是:天中經興日 起國玉懷仁 繼世傳在道 文化立賢純
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老礦大溝崖陳氏輩分(續)是:福興在善程 尊祖先敬宗 永保家庭訓 忠厚傳令名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太平溪伍相廟族譜:國正天德順 家清邦有光 枝源再茂盛 永世必齊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