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三坊七巷有哪些
擴展閱讀
杭州市臨平北房價是多少 2024-11-22 19:37:24
福州餐盤哪裡買 2024-11-22 19:31:36

福州三坊七巷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1-13 15:10:22

❶ 福建福州三坊七巷有哪些小吃

「三坊七巷」福州的名片之一。在這里你可以領略坊巷縱橫、石板鋪地、白牆青瓦、匠藝奇巧的明清古建築。在這里你可以品嘗品種繁多、口味獨特的福州小吃。如果你只是個吃貨,那來到三坊七巷就是掉進了特色小吃的深淵。


三坊七巷特色小吃——永和魚丸

木金肉丸的口味甜中帶咸、咸甜適口、氣味芬香、味道清純、脆韌耐嚼、別具一格。木金肉丸以如此受人喜愛,主要是質量上乘,用料講究。


除了上面介紹的這些,三坊七巷特色小吃還有很多,什麼「福州煎包」、「大世界橄欖」、「黃米糕」等等,如果有足夠的時間一定要一家家的吃過去,這樣才能對得起「吃貨」這張嘴啊!

❷ 福州三坊七巷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簡介:

「三坊七巷」起於晉,完善於唐五代,形成於唐王審知羅城,羅城南面以安泰河為界,政治中心與貴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區及商業區居城南,同時強調中軸對稱,城南中軸兩邊,分段圍牆,這些居民成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地處市中心,是南後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概稱,東臨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達吉庇巷、光祿坊,佔地約40公頃現有古民居268幢。
「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
「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

歷史故事:

光祿坊擁有近代著名小說翻譯家林紓的故居,作家郁達夫流寓福州時,也曾居住於此;

楊橋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條巷,巷中有辛亥革命烈士林覺民的故居,作家謝冰心小時候也曾在這里居住過;

郎官巷在楊橋巷南,是宋代就有的坊巷。據清代的《榕城考古略》記載,宋時劉濤居此,其子孫數世皆為郎官,故名郎官巷。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嚴復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內;

塔巷在郎官巷之南,《榕城考古略》記載:「今呼塔巷,以閩國時建育王塔院於此也。」巷內舊有旌孝坊,為旌表明代孝子高惟一而立,當時流傳一首詩道:「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灑幽人。」;

黃巷,因西晉永嘉南渡時,固始人黃元方落戶於此,故稱黃巷。這里是儒林學士薈萃之地,清代時榜眼林枝春、進士陳壽祺、學者梁章鉅等人都曾居住於黃巷。;

安民巷,據說唐末黃巢入閩時,曾在巷內廣布安民告示,故名安民巷;

吉庇巷。傳說,宋代時鄭性之高中狀元,衣錦還鄉,巷中居民因曾凌辱過他而趕緊迴避,遂稱「急避巷」,後又以諧音改名為今天的吉庇巷;

南後街,它是三坊七巷的中軸,也是其最主要的商業街。

❸ 福州的三坊七巷指什麼

「三坊七巷」文化
「三坊七巷」文化源於福州歷史文化街區「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坐落於福州市中心城區(鼓樓區),是從南後街兩旁從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總稱。「三坊」即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即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基本格局形成於唐代後葉,到明清時期特別是清代中葉發展到了鼎盛,總佔地約45公頃,現存古建築200多座,坊坊相連、巷巷相通,粉牆黛瓦、布局嚴謹、房屋精緻、匠藝奇巧,被譽為「明清古建築博物館」、「中國城市裡坊制度的活化石」。福州許多名垂青史的名人,也都出自「三坊七巷」或與之密切相關,其間蘊涵的厚重的歷史人文氣息,集中展示了福州閩都文化博大精深、沉潛沖和的底蘊。

❹ 福州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處福州市中心,,東臨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達吉庇巷、光祿坊,佔地約40公頃現有古民居268幢。是南後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概稱坊巷概況概述 福建省福州市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形成的坊巷,成為歷史名城的重要標志之一。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 這些坊巷中最為著名的要算"三坊七巷",此街區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約有40公頃。 「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 「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 福州自漢始,先後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擴展,整個布局,以屏山為屏障,於山、烏山相對峙,以南街(八一七路)為中軸,兩側成坊成巷,講究對稱,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條街(「街」指南後街)。 三坊七巷全貌 「三坊七巷」形成於唐王審知 羅城,羅城南面以安泰河為界,政治中心與貴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區及商業區居城南,同時強調中軸對稱,城南中軸兩邊,分段圍牆,這些居民成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在這個街區內,坊巷縱橫,石板鋪地;白牆瓦屋,曲線山牆、布局嚴謹,匠藝奇巧;不少還綴以亭、台、樓、閣、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觀於一體。許多民居的門窗漏花採用鏤空精雕,榫接而成,以及豐富的圖案雕飾,精巧的石刻柱礎、台階、門框、花座、柱桿隨處可見,集中體現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藝和特色,被建築界譽為規模龐大的「明清古建築博物館」。 三坊七巷民宅沿襲唐末分段築牆傳統,都有高、厚磚或土築的圍牆。牆體隨著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線形,翹角伸出宅外,狀似馬鞍,俗稱馬鞍牆。牆只作外圍,起承重作用全在於柱。一般是兩側對稱,牆頭和翅角皆泥塑彩繪,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獨特的牆頭風貌。宅院有一進或多進,每進都有大廳、後廳、正房、後房、左右披榭、前後天井。天井是福州傳統民居的又一特色。它由廳、榭的敞廊圍繞構成矩形空間,為宅內交通樞紐,並使宅院日照充足,空氣流暢,排水便利。室內的門、窗也與其他地方不同,既多且大。窗以雙層通長排窗為多,底層為固定式,上層為撐開式或雙開式。正房的主門朝大廳敞廊,多為4開式,門上雕有豐富的圖案花飾,以增添大廳的氣派。 「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三坊七巷人傑地靈,出將入相的所在, 三坊七巷圖 歷代眾多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從這里走向輝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當年的風姿和榮耀。 在首屆「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區評選」中,我國目前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築街區———福州市三坊七巷,以高票獲選「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區」。 2009年7月19日,「中國歷史文化名街�6�1福州三坊七巷」在福州南後街舉行了隆重的揭牌儀式。 衣錦坊 衣錦坊 衣錦坊是三坊的第一坊,舊名通潮巷。據清《榕城考古略》記載:宋朝的「陸蘊、陸藻兄弟典鄉郡居此,名祿錦,後王益祥致江東提刑任,更名衣錦。」宋時稱「祿錦」,明朝更為「衣錦」,其實都是說坊內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現在衣錦還鄉,榮耀鄉里,所以坊名也改過去稱「通潮」,則是因為這個地方是水網地區,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這個坊巷的溝渠里去。 坊中16號為清嘉慶進士鄭鵬程居宅,其中的衣錦坊水榭戲台最具特色。這是一個木構單層平台,四柱單開間,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為閣樓。於此觀看戲劇演出,水清、風清、音清,具有聲學原理和美學價值,是福州市目前唯一現存的水榭戲台。 文儒坊 三坊中的第二坊為文儒坊。文儒坊這個名字宋時就有了。據《榕城考古略》載,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鄭穆居此,改今名」。鄭穆任國監祭酒,是國家最高學府的重要官員,從三品的官附。明代抗倭名將張經,清代名將福建提督、台灣總兵甘國寶也居住在這里。清代飲譽全國的「民進士」之家(五代都中進士)陳承裘故居也在坊內。陳承裘的長子就是清宣統皇帝老師陳寶琛。清代的著名詩人、《石遺室詩話》作者陳衍的故居也在坊內,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宅,內有光華閣是為入室弟子課業的地主。陳寓隔壁是現代著名法學家柯凌漢教授的住宅,這條坊就因歷代文儒輩出而聞名。 光祿坊 光祿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光祿坊 原名玉尺山,又名閩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歷史上,光祿坊內有一座法祥院,俗稱「閩山保福寺」(在今光祿坊公園內)。當時曾任過光祿卿的福州郡守程師孟時常到此吟詩游覽,僧人就刻了「光祿吟台」四字於石上。為了感謝僧人,他吟了一首詩:「永日清陰喜獨來,野僧題石作吟台,無詩可比顏光祿,每憶登臨卻自回。」光祿坊的名字就從此而來的。 光祿坊也是名人聚居的地方。明末有萬曆間舉人、畫家林有台,提學孫昌裔,以及學政許豸,其子許友、許賓,孫許遇,曾孫許鼎、許均,玄孫許良臣、許藎臣,都是詩人、書畫家。清康熙年間有林侗、林佶兄弟。林侗是考古學家,著有《來齋選古》、《來齋金石考》等。林佶精詩文,著有《朴學齋詩文集》,又善書法,他手寫的刻本《漁洋山人精華錄》、《堯峰文抄》、《古夫於亭雜錄》、《午亭文編》非常有名,被稱為「林佶四刻」,在中國印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還有詩人、著名藏硯家黃任,琉球國冊封使齊鯤、同榜兄弟兩進士——劉齊衢和劉齊銜、博物學家郭柏蒼、近代小說翻譯家林紓、著名作家郁達夫等等。還出過不少才女,如黃任之女黃淑宨和黃淑畹,齊鯤之女齊祥棣,郭柏蒼之女郭拾珠姐妹,她們或精書畫,或工詩文。 光祿坊名勝以光祿吟台最為有名,擅池、台、亭、石、花、木之勝,以及宋至清摩崖題刻多處,1961年被列入福州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光祿吟台西荔枝樹下,原有石刻「鶴磴」,是紀念林則徐晚年放鶴處。還有清代大木構造、寬敞明亮的劉家大院(今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明末古樸木構房的黃任故居,高牆窄道的早題巷,明代石板鋪設的老佛亭橋,都保存了明清建築的特色。 可惜的是,在「文革」期間以及改革開放初期,光祿坊的一些老建築被損壞嚴重(特別是通湖路口附近)。為了重現老巷的風姿,目前該地正在進行整體大修工作,預計2010年國慶節前全部完工。 楊橋巷(路) 楊橋路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條巷。楊橋路古名登俊坊,因西能通楊橋而改名。民國時因城市建設需要,已被擴建為馬路,所以後來便更名為「楊橋路」。在楊橋路與南後街交叉處的林姓大宅,是林覺民烈士生前的住處,這一烈士故居,後來賣給作家冰心的祖父謝鑾恩。冰心小時候在這里居住過,《我的故鄉》中,亦對故居有生動的描述。巷道擴大為道路後,林覺民烈士和女作家冰心的故居(可參見詞條「福州冰心故居」),有相當部份被保存下來。 楊橋巷(南)有座「雙拋橋」,規模不大但傳奇多。一是此橋所處內河溝道,是東西兩水「合潮」的地方,「萬里潮來一呼吸」的內河奇觀,在此感受得最為真切。二是雙拋橋邊兩岸相向而長的一對榕樹,在空中竟枝葉連理,相擁成陰,於是就有個青年男女殉愛的凄美故事,傳之久遠,以至後人已說不清先有愛後有樹、先有樹後有橋,還是相反。近聞有海外作家將之與「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絕唱相提並論,更添了幾分悲情。不過,由於河道改造和城市建設的緣故,雙拋橋已經由「橋」慢慢變成了一座街邊的「亭」,成為路人歇腳品茶的場所。 郎官巷 郎官巷,在楊橋巷南,南後街的東側,巷的東頭通福州市內鬧區八一七北路東街口。 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據清《榕城考古略》載:宋劉濤居此,子孫數世皆為郎官,故名。宋代詩人陳烈原籍長樂,遷居福州時也住在郎官巷。 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嚴復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內。郎官巷西頭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對聯:「譯著輝煌,今日猶傳嚴復宅;門庭鼎盛,後人遠溯劉濤居。」 塔巷 塔巷,在郎官巷之南,東能八一七北路鬧市區,西能南後街。據《榕城考古略》載:「舊名修文,宋知縣陳肅改名興文,後改文興。今呼塔巷,以閩國時建育王塔院於此也。」此大塔位於巷北,並有塔院看管,被視為福州文運興盛的象徵。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塔還在,以後未見記載。清代在巷內砌造半片的小塔,作為古跡紀念。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門之上。 塔巷舊有旌孝坊,為明代孝子高惟一立,流傳有一首贊譽他詩曰:「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灑幽人。」至今仍傳為美談。 黃巷 黃巷在塔巷之南。隔著南後街,與衣錦坊東西相聯。據志載,晉永嘉年間(307-312的)中原黃姓人家避亂入閩,落戶在此,故稱黃巷。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書郎黃璞退隱歸居這里。黃巢軍入福州,因聞黃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過黃巷"滅燭而過",勿擾其家,從此黃巷名聲大振。。巷內歷代多住儒林學士人文薈萃,成為文化名人和社會名流的集居地。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撫李馥、楹聯大師梁章鉅、進士陳壽棋、趙新等,都曾居巷內。曾一度改名新美坊,後稱新美里。巷內有一「唐黃璞居」石碥,50年代初期還有人見過。 黃巷中有一庭院名曰「小黃樓」,屬於文物保護單位。 安民巷 安民巷位於黃巷之南,隔著南後街與文儒坊相對,安民巷舊名「錫類坊」,它改名「安民」,與黃巢入閩有關。據《福州地方誌》載:「因唐代農民起義軍黃巢入閩時,到此巷即出示安民,故名。」 舊有錫類坊,以宋劉藻以孝聞,後太宰余深居此改曰:「元台育德」。歷史上巷內人家多為社會賢達。元行省都事賈訥居之。巷西側民居舊宅仍保留勻稱格局和古樸風韻。 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駐閩辦事處設在其間。今此老宅列為革命文物保護單位。 宮巷 宮巷 宮巷在安民巷之南,東西兩端分別一八一七北路和南後街相接。據清《榕場面考古略》載:「舊名仙居,以中有紫極宮得名。後崔、李二姓貴顯,更名聚英達,明得改英達。」 宮巷裡的豪門住宅結構精巧,單是室內的木雕石刻構件就今人嘆為觀止。如漏花窗戶採用縷空精雕,榫接而成,而且通過木格骨骼的各種精心編排構成了豐富的圖案裝飾。在木穿斗、插斗、童柱、月梁等部件上常飾以重點雕刻。各種精巧生動的石刻在柱礎、台階、門框、花座、柱桿上隨處可見。可以說是福州古建築藝術集大成者。 吉庇巷 吉庇巷,福州三坊七巷之一,俗稱「吉避巷」。宋鄭性之中狀元衣錦還鄉時,巷中居民因凌辱過他而趕緊迴避,遂稱「急避巷」。明代以諧音改名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改革開放後,吉庇巷成為一條溝通東西方向的主幹道,一度更名為「吉庇路」。2009年福州市將其復名為「吉庇巷」,並開始對北側的破損古建築進行改造。 福州著名的「安泰樓」酒樓也就位於吉庇巷口。 南後街 福州三坊七巷不僅僅是三條「坊」和七條「巷」,還有一條聞名遐邇的南後街。 三坊七巷之南後街 福州南後街西起楊橋路口,南至吉庇路達澳門橋,全長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內「三坊七巷」的中軸。它的東側有七巷,西側有三坊,是從福州三坊七巷興起至民國期間主要的商業街,由北到南路面商賈雲集。 這里柴米油鹽、日常生活所需三十六店(各行各業)一應俱全。還有專為文化人服務的刻書坊、舊書攤、裱褙店,以及元宵、中秋兩節的燈市。「正陽門外琉璃廠,衣錦坊前南後街。客里偷閑書市去,見多未見足開懷。」清末舉人王國瑞這道詩中將南後街比為北京正陽門外琉璃廠,體現南後街以前的文化風貌。明、清時期的南後街依舊是「粉牆黛瓦石板路」、兩旁鋪面林立的熱鬧街市。至民國時,將路面拓寬,改成柏油馬路。 南後街是三坊七巷的中軸, 翻修後的南後街將充滿古色古香韻味,路面的寬度將達到12米,包括中間寬7米的步行街和兩側各2~2.5米的路側帶。起於楊橋路、止於吉庇路的南後街全長只有634米,定位上,它是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休閑文化商業街。 歷史上的南後街曾聚集了花燈、裱褙、書坊等許多福州傳統工藝行業。有關人士說,根據相關規劃,南後街的定位是傳統文化商業街,初步打算根據老字型大小的經營現狀選擇一部分予以恢復,如「米家船」裱褙店、「聚成堂」書坊、花燈等百年老字型大小,市民喜愛的傳統燈市也初步打算每年定期舉辦。此外,有關部門還有意邀請壽山石刻、脫胎漆器、軟木畫等福州傳統工藝美術大師在南後街設置工藝美術大師展示店,以增加傳統商業氛圍。 現在,在南後街的經營商業業態規劃上,出現了酒吧咖啡、頂尖奢侈品等「新面孔」。這些新面孔的出現,將給傳統的南後街注入現代化的因素。 南後街沿街保護性修復工程於2009年1月全面完成,目前已經開街,再現其「正陽門外琉璃廠,衣錦坊前南後街」的歷史風貌。 附屬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68415.htm?fr=ala0_1 希望你玩的開心!

❺ 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具體是指什麼

福州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城內的三 七巷正是這個千年古城歷史和文化的精髓所在。

三坊七巷是南後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概稱。

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
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和吉庇巷。

三坊七巷始建於西晉末年。在王審知建羅城之前,唐代福州人還使用著晉代建造的子城,南門護城河外的南門大街(今八一七北路俗稱南街)是一片繁華的商住文化區。當時閩江的沙洲沉積到那裡,那裡便出現了一片陸路與河道並存的"開發區"。"安史之亂"中原混戰,南遷避難而來的各界人士很自然地選擇了這片平整的土地,開始了為新一輪創業而組建家園。一個以士大夫階層、文化人為主要居住民的街區,便在南街附近生成,這就是今天人們常說的三坊七巷街區。

❻ 福州三坊七巷有什麼比較特色的美食

魚丸、同利肉燕、木金肉丸、鍋邊糊、花生湯、福州煎包、大世界橄欖、黃米糕

❼ 三坊七巷分別是哪三坊哪七巷

  1. 三坊七巷是南後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

  2. 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

  3. 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

❽ 福州三坊七巷旅遊攻略 主要有哪些景點

主要景點

衣錦坊

衣錦坊是「三坊」中的第一坊,舊名通潮巷。據清《榕城考古略》記載:宋朝的「陸蘊、陸藻兄弟典鄉郡居此,名祿錦,後王益祥致江東提刑任,更名衣錦。」宋時稱「祿錦」,明朝更為「衣錦」,其實都是說坊內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之後衣錦還鄉,榮耀鄉里,所以坊名也改為了「衣錦」。過去稱「通潮」,則是因為這個地方是水網地區,福州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這個坊巷的溝渠里去。

福州三坊七巷旅遊攻略

嚴復故居、劉家大院 15元/人次

王麒故居、郭柏蔭故居、鄢家花廳、尤氏民居 10元/人次

謝家祠、劉齊銜故居、周哲文藝術館(光祿吟台青磚樓) 5元/人次

免票對象:持有效證件的現役軍人(不含預備役)、離休幹部、殘疾人、70周歲(含)以上老年人;6周歲(含)以下或身高1.2米(含)以下兒童。

開放時間

公共街區全天開放,收費景點8:30-17:00。

最佳季節

10月—次年2月最佳。福州冬短夏長,秋冬季屆時這里陽光明媚,樹木常青,在三坊七巷裡也能觀賞到民居里的花草綠意。 7-9月是台風活動期,每年平均台風直接登陸市境有2次,期間多雨,室內活動最佳。

交通信息

內部交通

乘坐以下公交、地鐵線路可到達三坊七巷景區:

1、乘坐5、22 、27、55、66、128、301、317、327路到「雙拋橋」站或「三坊七巷」站下車。

2、乘坐K1、5、22 、27、55、80、88、101、102、301、310、317、327路到「東街口」站下車。

3、乘坐54、70路到「衣錦坊」或「文儒坊」站下車。

4、乘坐1、8、20、66、117、121路到「道山路口」站下車。

5、乘坐1、8、20、66、117、121路到「南街」站下車。

6、乘坐福州地鐵1號線在東街口站下車即可到達三坊七巷景區。

外部交通

福州機場、各大火車站、汽車站均有直達巴士或地鐵到三坊七巷,自駕車來榕可直接導航「三坊七巷」。

❾ 三坊七巷有哪些風景

1、林覺民•冰心故居

林覺民•冰心故居,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後街北口西側與楊橋巷交匯處,楊橋路17號,現辟《林覺民生平史跡》展和《冰心與福州》展。

2、嚴復故居

嚴復故居,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郎官巷西段北側20號,坐北朝南,主座與花廳兩座毗連,佔地面積609平方米。主座清式規制,門內三面走廊,前設有插屏門。大廳面闊三間,正間分前後廳,左右邊間為前後廂房。主座前廊西有小門通花廳。花廳前後走廊、欄桿均仿西方建築紋飾。

3、二梅書屋(福建省民俗博物館)

二梅書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現作為福建省民俗博物館,位於郎官巷西段南側25號,系清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進士林星章宅院,因院內種植兩樹梅花而得名。始建於明末,清道光、同治間及民國時期幾次大修。坐南朝北,前後、左右共五進,佔地面積2434平方米,自郎官巷通達塔巷。

4、小黃樓

黃巷的標志性建築"小黃樓",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黃巷中段北側36號。相傳黃璞少時攻讀的祖居舊屋,就在小黃樓附近。林則徐師兄、官至江蘇巡撫的梁章鉅,於清道光年間對黃璞舊居進行全面修葺,並建了西花廳小小黃樓,以及與之配套的舊居東側園林小築"東園"。

該花廳為雙層樓閣,寬9米、深24米,面闊三間,進深五柱,穿斗式木構架,雙坡頂;粉牆黛瓦、翹脊飛檐;梁架上描龍繪鳳,楹門窗戶都用楠木,而且做工講究,雕刻精巧。

5、郭柏蔭故居

郭柏蔭故居,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黃巷東段北側4號,俗稱「五子登科」宅第。保留完整,明、清兩代建築風格並存,是福州典型的民居建築。

❿ 三坊七巷有什麼好玩的

我推薦給你福州三坊七巷南後街特色的小吃,有同利扁肉燕、木金肉丸、立日有肉鬆等。還有一些其他地方的特色食品,如滿記甜品、黃則和、土筍凍、赤嵌樓等。
三坊七巷是明清里坊制度的活化石,裡面保留了大量的明清古建築,如今改造之後,開設了眾多景點,包括水榭戲台、小黃樓、林則徐故居、冰心故居、嚴復故居等,非常值得一看,感受一下福州特有的民俗文化和悠久的歷史,探尋名人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