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二月二有什麼好處
擴展閱讀
上海維爾秀是什麼品牌 2024-12-28 16:22:37
廈門密室怎麼訂 2024-12-28 16:17:03
澄海到深圳要多久 2024-12-28 16:12:11

福州二月二有什麼好處

發布時間: 2022-01-22 18:05:20

❶ 民風民俗:農歷二月二,有哪些習俗

1、吃龍食

二月二在飲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面條則是「扶龍須」,吃米飯名曰「吃龍子」,吃餛飩名曰「吃龍眼」,而吃餃子名曰「吃龍耳」。這一切都是為了喚醒龍王,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風調雨順,獲得好收成。

2、理發

二月二這天,理發店裡特別忙。這一天人人都要理發。有「正月里不理發」的說法在民間流傳,很多人在臘月理完發後,一個月都不會再理,而是等到「二月二」。

3、接「姑娘」

二月二還有一項重要的習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兒,故有「二月二,帶姑娘」之說。蘇北人的禮數多,其中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後也必須當天趕回婆家。

❷ 福州有哪些 特有 的民俗

1、游神

或稱聖駕巡遊、游老爺,是指人們在新年期間或其它喜慶節日里,又或諸神聖誕的這一天,到神廟里將行身神像請進神轎里,然後抬出廟宇游境,接受民眾的香火膜拜,寓意神明降落民間,巡視鄉里,保佑合境平安。

2、拗九節

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區的傳統民俗節日,日期是農歷正月廿九。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給親朋好友;已經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3、拗九粥

福建福州特有的名點之一,是在拗九節時煮的甜粥。製作材料以荸薺、花生、紅棗、桂圓為主,可加入蓮子、白果等,與白米摻糯米加紅糖同煮至熟或烯爛成粥即可食用。

4、做年

老福州人「做年」,福州民俗專家邱登輝介紹說,主要有四種說法:其一,初一、初二、初三;其二,農歷十二月初一「筅堂」開始,到「二月二」龍抬頭,這兩個多月都在「年」的概念里,即「年暝兜」;

其三,農歷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開始,一直到正月二十九(拗九節)都算過年,歷時45天;其四,農歷十二月廿四祭灶到正月廿九拗九節。

5、壓浪

漁民出海祈求沒有風浪,也有「壓亂」的意思,故福州人稱它為「太平蛋」。遇喜宴、生日、餞行、過九(虛齡遇九者)等,都要吃太平面。

❸ 二月二,有什麼習俗

二月二的習俗包括:炒玉米、剃龍頭、開筆寫字、祭社、吃龍食等習俗。

二月二是我國的一大傳統習俗,每逢這個日子,人們都會進行各種傳統習俗活動,那麼二月二的風俗究竟是什麼呢?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吧。
01
炒玉米

相傳玉龍因為不忍心看到人類遭受乾旱的苦難,就違反天規,幫助人類降雨而被玉帝所囚,玉帝立下規條,只有金豆開花才會釋放玉龍。人類因感激玉龍義舉而齊集一起炒玉米,因為玉米樣子像金豆開花,而使看管玉龍的太白金星看錯,把玉龍釋放了。從此,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習俗就保留下來了。
02
剃龍頭

是指二月初二理發,也稱為剃「喜頭」,寓意是借龍抬頭的吉時,兒童理發,則可以保佑兒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可以出人頭地;大人理發則辭舊迎新,在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03
開筆寫字

農歷二月初三是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誕辰的日子,在古時候,每逢這個日子,都會讓孩子開筆寫字,取龍抬頭之吉兆,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願孩子長大斷文識字。
04
祭社

南方「二月二」仍然有祭社的習俗,比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此外還形成了既有類似龍抬頭節習俗,又以祭社習俗為主的新「二月二」習俗,比如在廣西東部的客家地區。
05
吃龍食

二月二在飲食上有講究,這個日子的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稱為「吃龍鱗」,吃面條則稱為「扶龍須」,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稱為「吃龍眼」,而吃餃子稱為「吃龍耳」。

❹ 二月二推頭有什麼好處

許多人會不接為什麼農歷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要剪頭發,其實這是很早以前就流傳下來的習俗,龍頭節那日理發的人,都會鴻運當頭、福星高照,這么好的福氣誰願意錯失掉呢?

農歷二月二龍抬頭,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叫「龍頭節」,在這一天,不管男女老少都去理發店理發。龍抬頭為什麼要理發呢?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發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二月二龍抬頭剪頭發的原因:

1、福星高照行大運

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發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2、取吉利已經成為習俗

「二月二龍抬頭,家家男子剃龍頭」。舊時淮安民間有「有錢無錢,剃頭過年」的說法。春節前剃頭理發到了二月二,已經一個多月,正是需要剃頭理發的時候。二月二龍抬頭,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時間一長,就形成了二月二剃頭的習俗。「二月二龍抬頭,家家小孩剃毛頭」也是這一原因,為取吉利在剃頭中間加「龍」字,叫剃「龍」頭,以區別其它時間的剃頭,還有些女孩選此日穿耳孔。另外,家長們選此日送孩子們人學讀書。

為什麼這天是剃頭日?

農歷二月初二,春回大地,正是作物播種的時節,大地渴求雨水的滋潤。龍在中國文化里是主宰風雨的祥瑞之物,俗語里有「龍不抬頭天不雨」一說,因此龍抬頭是復甦和吉祥的象徵。民俗里,人們選擇在這一天剃頭,以期許鴻運當頭的吉祥預兆。

❺ 福州二月二吃什麼

鍋邊...鹹粥

❻ 二月二有什麼風俗習慣

祭華胥氏過「龍頭節」,充滿了崇拜龍的思想觀念,以為龍治水行雨,決定莊稼豐歉 ,萬萬得罪不可得罪。舊時這天早晨,人們要敬奉碾子,傳說碾子是青龍的化身。有的還把磙子支起來,表示「龍抬頭」。大人小孩多在這天剃頭理發,意思是剃「龍頭」,以顯尊貴、圖吉利。婦女忌做針線怕「扎瞎了龍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車,怕「砸斷了龍腰、龍尾。」

傳統節日,時在農歷二月初二龍抬頭。明人劉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說:「二月二日曰,龍抬頭、煎元旦祭余餅,熏床炕,曰,熏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春雨貴如油」,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

炒玉米:傳說中每年二月二炒玉米的傳統,就是紀念義龍為解人間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條。傳說玉龍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義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並立下規條,只有金豆開花才會予以釋放。人民因感激玉龍義舉而齊集一起炒玉米,因樣子像金豆開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錯,並釋放了玉龍。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傳統亦保留了下來。

剃龍頭:指二月初二理發,兒童理發,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發,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開筆寫字:農歷二月初三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誕辰日,舊時這天讓孩子開筆寫字,取龍抬頭之吉兆,為孩子正衣冠、點硃砂啟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願孩子長大斷文識字。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是中國傳統中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的啟蒙教育形式。

(6)福州二月二有什麼好處擴展閱讀

龍抬頭是每年,農歷二月初二,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二月二,傳說是堯王的誕辰。

在南方,如客家地區等,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同時,北方地區在節日期間也有吃豬頭肉、理發(剪「龍頭」)的習俗。

❼ 二月二有哪些民俗

龍台頭

❽ 福州的風俗

福州風俗主要為節俗、婚俗、食俗、傳統技藝,具體如下:

1、節俗

游神、迎神是福州鄉村正月里舉行的一種習俗活動。農歷的正月初三至十五,便是游神的時間。以村為單位,有時數村聯合,用敞篷大轎抬著當地供奉的神祗塑像,在鑼鼓和鞭炮聲中結隊巡遊村境,百姓夾道觀看、迎接,場面熱烈。

福州傳統有個「拗九節」,已出嫁的女兒都要在正月廿九煮「拗九粥」,趁早送回娘家孝敬父母。迄今福州郊縣仍保持此俗,但城區的「拗九節」卻漸漸被「母親節」所代替,一到這個節,花店生意就格外的好。在酒樓里也可以看到為父母親而設的宴席。

2、食俗

福州菜是閩菜的代表,閩菜有「福州菜香飄四海,食文化千古流傳」之稱。選料精緻,刀工嚴密謹慎;講究火候,注重調湯;喜用佐料,口味多變。著名湯品如歷史悠久的佛跳牆,有「壇起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的美譽。

福州五大代表菜是佛跳牆、雞湯氽海蚌、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雞。五碗代表是太極芋泥、鍋邊糊、肉丸、魚丸、肉燕。福州的素菜也很有名,以麵筋、豆腐皮、豆腐筋、香菇、木耳等植物食物為原料。名素菜有「南海金蓮」、「半月沉江」、「石鼓三鮮」、「湧泉三絲」等30多種。

3、婚俗

福州結婚習俗分為訂婚儀式、男方下聘禮、女方回禮、女方置辦嫁妝、接親、吃太平面、鋪床、見長輩、酒店設酒宴、回門。「過禮」之後,男女雙方即可商定日期,到當地政府辦理結婚證,正式確定婚姻關系。

4、傳統技藝

閩劇,又稱「福州戲」。明代,崑山腔、弋陽腔等傳入福州,福州方言戲曲逐漸興起。清光緒初到辛亥革命前後,稱「閩班」。民國十三年(1924年),鄭振鐸出版傳統劇目《紫玉釵》等,正式以「閩劇」取代了「閩班」的稱號。

評話是福州地區主要曲藝品種,講究唱、說、做、表,有「人文活化石」之美譽。

十番原名「協歡」,意為聲協和而成歡,是福州主要地方樂曲之一,由民間龍燈舞演變發展而來,曲調悠揚動聽。

(8)福州二月二有什麼好處擴展閱讀:

福州城市標志

1、市標——三山一水

福州城內於山、烏山、屏山「三山」鼎峙,閩江宛如綠帶穿城而過。史載,五代梁開平二年閩王王審知擴建城池,將風景秀麗的於山、烏山、屏山圈入城內,形成了福州「山在城中、城在山內」的獨特風貌。「三山一水」成為榕城主要標志,故福州亦稱「三山」。

2、市樹——榕樹

福州植榕,古已成風。榕樹四季常青、枝榮葉茂、雄偉挺拔、生機盎然,象徵著福州城市精神風貌。福州城區有古榕樹近千株,其中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內的一株千年古榕被譽為福州第一大榕,相傳是北宋冶平年間三位武官在此練武時植下的,樹高20米,樹冠地面投影面積達1330多平方米。

3、市花——茉莉花

福州特產,產量和質量都居中國之首。宋時福州已普遍栽培茉莉。福州城郊有許多成片栽培的茉莉園。它象徵福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芬香四播。以茉莉花薰制的福建茉莉花茶亦久負盛名,遠銷海內外。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決定命名茉莉花為市花。

❾ 二月二龍抬頭福建有哪幾個市是有拜神習俗 二月二龍抬頭福建有哪幾個市是有拜神習俗

倉山、福州

❿ 福州都有哪些風俗習慣

「清明節」與「菠菠稞」
「清明節與「菠菠稞」 清明節,是全國性的一個傳統節日,但福州的清明節卻有其獨特的風俗。每年清明節前後,家家戶戶都要去郊外踏青,為祖先掃墓、壓紙。掃墓,主要為祖先的墳地鋤草、培土,有的人還會在..
「試鼎」和考新娘
新娘入門之後,有個「下灶前」風俗。新娘到廚房,扎掛圍裙,先燒柴火,後煮雞蛋,伴房媽口唱:新人下灶前,家產層層「咸」(高)……這是一種示範性的儀式,新娘僅僅做個動作。到了第二日,也有在三五日後..
拗九節與二月二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拗九節」又稱「後九節」、「孝九節」和「送窮節」。這天清早,家家戶戶都用糯米、紅糖,再加上花生、紅棗、荸薺、芝麻、桂圓等原料,煮成甜粥,稱為「拗九粥」,..
除夕「避債戲」
福州民間劇團,過去有一個傳統的班規習俗,即每年從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開始按例要「封箱」(即用紅紙條將戲箱封住),表示戲班人員放假回家過年,要到來年正月初一才正式開堂演出。但是,在福州台江塢尾古..
福州民間喪葬習俗
福州早年民間對於喪葬有一套不成文的規例,一直延續下來,到現在有許多已經逐漸革新簡化,但還有殘留痕跡可尋。辦喪事,首先,舊時有句民諺叫做「七七做,八八燒」,就是說人死了要「做七」,每七天叫一七..
福州傳統宴會的禮俗和禁忌
福州傳統宴會中的許多禮俗和禁忌,因都有一定意義,且並不繁雜,稍加講究就能做到,所以現時進行了許多革新,這些禮俗和禁忌仍能保留下來,現舉數例談談。..
「做半段」——隆重的村慶活動
福州郊縣的鄉村早已有約定俗成的村慶活動——做半段。這村慶日多在每年夏收夏種或秋收秋種之後的農閑時間里,且皆定在農歷七月以後。例如,鼓嶺七月初七,義序八月初四,城門八月初八,淮安九月十五……都..
請回門和「撮食」
女子出嫁之後,有的翌日,有的第三天,女家派出新娘的弟侄一輩的人,到男家「請回門」。這時,新娘新郎便在晚輩代表引路下,偕行「回門」。如果雙方家庭相隔較遠,就要坐轎、扛兜、騎車、坐船。現在交通方..
正月鄉村的迎神活動
游神、迎神是福州鄉村正月里舉行的一種習俗活動,具有道教色彩。農歷的正月初三至十五,便是游神的時間,成為鄉村「做年」(春節)的重要活動之一。..
「派吃演出」的風俗
過去福州地區經濟實力較弱的小戲班,多在偏遠的山鄉走村串寨流動演出。由於山高路遠,交通不便,從一地出發到另一預訂演出的地點,往往一天不能及時趕到,這就得派人先到這兩個地點之間的必經村落,貼上一..
送三旦和滿月酒
生男生女,外公外婆家都要「送三旦」。「送三旦」是指分娩三天,定為「三朝洗兒」日,作為娘家人,就要為產婦送來了雞、面、蛋、油糯米、紅糖等禮品,以供哺乳育兒期間的食用。有的娘家殷實,還送來桂圓、..
冬至與搓[米時]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但福州俗定這一天為冬節。舊時,人們在此節日前夕,合家聚在一起,在祖先牌位前搓[米時]。「[米時]」是大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混合,磨成漿,壓成半干後搓成的圓形丸子,煮熟,外粘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