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廣州三月三有什麼節日
擴展閱讀
杭州工業除塵設備哪裡有 2024-09-08 09:34:07
杭州英語輔導怎麼收費 2024-09-08 08:26:43

廣州三月三有什麼節日

發布時間: 2022-08-17 02:42:34

❶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有哪些習俗

農歷三月初三,古稱「上巳日」,是古人出門踏青的日子,也是去年男女在野外相會,表達愛意的好時機。


在這一天,闔族男女全體盛裝出動,舉行歌會,狂歡終日,其盛況頗似唐代。
「三月三」是黎族最盛大的傳節日。每年農歷三月初三的時候各縣、鎮、鄉、村都要舉行隆重的歡慶活動。會場一般設在開闊的橡膠林里,頭上綠葉蔽天,腳下「葉毯」鋪地,幽邃、涼爽、安謐。難怪「三月三」就成了當地人自由選擇配偶而被稱為「愛情節」。


壯族多於三月三來掃墓,通常在三月三時蒸五色糯米飯。


❷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

農歷三月三,亦稱「上巳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漢族、壯族、苗族、瑤族為典型,自古皆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軒轅生」的說法。

每年這一天,世界各地的華夏子孫都會來到黃帝故里新鄭市尋根拜祖;這一天,也是古上巳節,是古人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論語》中所記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與《蘭亭序》中「曲水流觴」都與上巳節相關。

發展演變

上巳節的歷史由來已久,在上古時代上巳已成為大規模的民俗節日,春和景明,人們走出家門,集於水邊,舉行清除不祥的祓除儀式。「上巳」最早收錄在漢初的文獻里。《周禮》鄭玄註:「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

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寫的就是當時祓禊的情形,祓禊,就是到水濱去洗濯,去除宿垢,同時帶走身上的災晦之氣,有祈福的意義。

《後漢書》:「是月上巳,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潔」,文中說的即是以流水潔凈身體、讓災厄與疾病隨水同去的一種風俗。

❸ 三月三到底是個什麼節日有哪些地方過這個節日

三月三是“上巳節”,又稱“修鍥節”。

有哪些地方過這個節日?

2014年,廣西自治區規定每年農歷三月初三,廣西壯族自治區全民放假兩天。3月3日是他們的傳統節日,所以當然會有一些與眾不同的傳統習俗。3月3日,壯族人會做五顏六色的糯米飯,搶煙花,敲鑼打鼓等,會很熱鬧。三月三本來是壯族男女在街上相聚飲酒的盛宴,所以當然會有綉球示愛。這種綉球是女方自己編織的圓球。它是手工製作的,非常漂亮,象徵著純潔的愛情。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❹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習慣

三月三是壯族始祖布洛陀誕辰日,漢族為上巳節。

在上巳節活動中,最主要的活動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又稱郊禖,因供於郊外而得名。人們通過這種巫教活動,除災避邪,祈求生育。因此,上巳節又是一個求偶節、求育節。

上巳節還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動。沐浴是為了去災。史前人類認為生育是由圖騰入居婦女體內的結果。進入父權制時代之後,人們才明白了夫妻交媾是生育的原因。但是無論是圖騰感生的觀念,還是夫妻交媾導致生育的認識,都承認婦女是生育的體現者,子女是由母親孕育的。

❺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廣西

在廣西農歷三月三又稱「三月三歌節」或「三月歌圩」,是壯族的傳統歌節。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為隆重。

這一天,家家戶戶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日。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但老人小孩都有來旁觀助興。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達數萬人之多。

(5)廣州三月三有什麼節日擴展閱讀:

「歌圩」,是外族人給壯族定的漢名,壯語叫「歡龍垌」,意思是到田間去唱的歌;有的地方叫「歡窩敢」,意為出洞外唱的歌。因為過去壯族人很少建寺廟,神像都放在岩洞里。岩洞里是神聖的地方,必須保持肅穆,只有到岩洞外才能放聲自由歌唱。

「如今廣西成歌海,都是三姐親口傳」這句在廣西流傳的山歌歌詞,說明壯族歌圩節的起源,和歌仙劉三姐有著密切的關系。

❻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

01 三月三是上巳節,每年這一天,世界各地的華夏子孫都會到黃帝故里新鄭市尋根拜祖;這一天,也是古上巳節,是古人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在壯族這一天有搶花炮、拋綉球、吃五色糯米飯等有趣的節日習俗。

農歷三月三,亦稱“上巳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漢族、壯族、苗族、瑤族為典型,自古皆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軒轅生”的說法。每年這一天,世界各地的華夏子孫都會來到黃帝故里新鄭市尋根拜祖;這一天,也是古上巳節,是古人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論語》中所記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與《蘭亭序》中“曲水流觴”都與上巳節相關。

“三月三”在壯族傳說中,是壯族始祖布洛陀誕辰日。在廣西,農歷三月三,不僅是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祭祖、祭拜盤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時節,壯族青年男女聚集街頭歡歌、匯聚江邊飲宴。同時,“壯族三月三”不僅是壯族重要的傳統習慣節日,也是廣西漢族、瑤族、侗族、苗族等民族傳統節日。據記載,三月三歌節已有上千年歷史。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會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頭或江邊飲宴歡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數百人以致數千人聚唱的大規模"歌圩"。

壯族“三月三”習俗,很多人只知道對歌談情,其實壯族“三月三”習俗有很多,如搶花炮、拋綉球、吃五色糯米飯等有趣的節日習俗。

1、包五色糯米飯

節前家家戶戶准備五色糯米飯和彩蛋。人們采來紅蘭草、黃飯花或黃吉、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米飯。相傳,這種食品是深得仙女們的贊賞後流傳下來的;也有人說是祭祀歌仙劉三姐的。吃了這種飯,人丁興旺,身體健壯。

2、搶花炮

在農歷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後,廣西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民間會自發組織搶花炮運動。

參與搶花炮的每支隊有8人,隊員通過突破、擋人、變向、快沖等方式沖進對方炮台,將花炮放入算得分。規則類似於西方的橄欖球運動,故被稱為“東方橄欖球”。傳統的“花炮”是一個鐵制圓環,直徑約5厘米,外用紅布或紅綢纏繞。比賽場地通常設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數,也不分隊數,每炮必搶,三炮結束。

3、綉球傳情

歌圩的綉球是姑娘們在節前趕制的工藝品,製作工藝都很精巧,個個都是絲織工藝品:十二花瓣連結成一個圓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著一年中的某個月份,上面綉有當月的花卉。有些綉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綉球內裝豆粟或棉籽。球上連著一條綢帶,下墜絲穗和裝飾的珠子,象徵著純潔的愛情。

❼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三月三是:上巳節。

上巳(sì)節,俗稱三月三,是漢民族傳統節日,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後來固定在夏歷三月初三。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此後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郊外游春等內容。

上古時代以「干支」紀日,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巳日,謂之「上巳」。「上巳」一詞最早收錄在漢初的文獻里,《周禮》鄭玄註:「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魏晉以後,上巳節的節期改為農歷三月初三,故又稱「重三」或「三月三」。

節日起源

農歷「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壯族為典型。在古代,壯族青年男女聚集街頭歡歌、匯聚江邊飲宴。在壯族傳說中,三月三是壯族始祖布洛陀誕辰日,漢族為上巳節。

三月初三在我國西南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仍是一個隆重而盛大的節日。在我國北方中原地區也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軒轅生」的說法。

❽ 中國的三月三有什麼風俗習慣

三月三,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歷三月初三。 古稱上巳節。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日。農歷三月三,國人有吃地菜煮雞蛋的習俗。薺菜又稱地菜、田兒菜等,是生長在田頭地角的一種野菜。雖說是野菜,卻鮮香可口、營養豐富。民諺曰:「三月三,薺菜當靈丹。」「三月三,薺菜煮雞蛋。」春天正是採食薺菜的季節。春食薺菜也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傳統習俗。《三月三」也是我國南方許多民族的傳統節日。流行於壯、侗、布依、水、仫佬、毛南、苗、瑤、畲等民族中,內容不盡相同。 布依族,於節日殺豬祭社神、山神,吃黃色糯米飯,各寨3-4日內不相往來,誤者被罰。 畲族,以三月三為穀米的生日,家家吃烏米飯,以示穀米來之不易。 黎族,稱三月三為「孚念孚」(黎語音譯),流行於海南島黎族地區。節前半個月,各村寨男人相邀上山獰獵,把獵獲物集中在「奧雅」(黎語音譯,即村中有威望的長輩)家中腌制風干,待三月三食用。節日那天,青年男女盛裝打扮,各自帶上糯米甜酒和粽子等,聚集到活動地點,邊吃邊喝邊唱,以對歌形式尋求意中人(必須是非本族血緣者)。 瑤族,也以三月三為歌節,除唱序歌、茶歌、散歌外,還唱訴苦歌和謝仙歌,但很少唱情歌。吃喝少不了酒呀、茶呀之類的。 壯族,多於節日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讓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綉球,談情說愛。相傳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 侗族,多於節日搶花炮、鬥牛、斗鳥、對歌、踩堂,尤其是搶花炮,頗具特色,故又稱「花炮節」。

❾ 三月三的節日習俗

農歷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壯族為典型,也是廣西壯族、漢族、瑤族、侗族、苗族等民族傳統節日。

廣西「三月三」不僅是歌節,也是壯族祭祖掃墓節。那一天,桂西崇左、百色等市縣的壯族同胞各家各戶都舉行隆重的一年一度祭祖掃墓。所謂掃墓,就是各家、各家族聚集到墓地祭祀祖宗的墳墓。

「三月三」是壯族的重大節日之一,是傳統駱越文化的主要表現,統稱為「三月三」歌圩。目前在廣西壯鄉南寧市武鳴縣舉辦了六屆「三月三」歌圩暨武鳴駱越文化旅遊節。在歌圩旁邊,攤販雲集,民貿活躍,附近的群眾為來趕歌圩的人提供住食,無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接待。

一個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煞是熱鬧。 田陽縣的喬業都是歷來較大的歌圩。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通過對歌,如果雙方情投意合,就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此外,還有拋綉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動。

節前家家准備五色糯米飯和彩蛋。人們采來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飯。相傳,這種食品是深得仙女們的贊賞後流傳下來的;也有人說是祭祀歌仙劉三姐的。吃了這種飯,人丁興旺,身體健壯。

彩蛋則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際傳達情感的物品。壯家人喜愛五色飯,把它作為幸福吉祥的象徵。除了農歷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節,甚至過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飯吃。在孩子滿月、新居落成等喜慶日子裡,也要蒸煮五色飯分送左鄰右舍。

壯人也愛楓葉,認為楓葉能「除邪驅鬼」,給人帶來吉利和平安。所以,農歷三月三做五色飯的時候,家家戶戶門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選的楓葉。甚至做五色飯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圍的牆腳下,以求驅邪保平安。

❿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農歷三月三,亦稱「上巳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漢族、壯族、苗族、瑤族為典型。時至今日,三月初三在我國西南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仍是一個隆重而盛大的節日。

相關說明

在我國北方中原地區也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軒轅生」的說法。每年這一天,世界各地的華夏子孫都會來到黃帝故里新鄭市尋根拜祖。《論語》中所記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與《蘭亭序》中「曲水流觴」都與上巳節相關。

「三月三」不僅僅是單純的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祭祖、祭拜盤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時節,壯族青年男女聚集街頭歡歌、匯聚江邊飲宴。同時,「壯族三月三」不僅是壯族重要的傳統習慣節日,也是廣西漢族、瑤族、侗族、苗族等民族傳統節日。

壯族過三月三大多是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黎族人稱三月三為談愛日,與海南苗族節日相同。畲族群眾雲集宗祠,自晨至暮,對歌盤歌,懷念始祖,並采擷烏稔樹葉,取其嫩葉汁浸糯米炊制烏飯,款待賓客,以驅邪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