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廣州市市區的人說的話是普通話還是粵語
講粵語的。
廣東省境內純粵語或以粵語為主的副省級市或地級市包括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中山、佛山、肇慶、雲浮、江門、陽江、茂名11市所轄各市縣。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包括:廣州市轄區越秀區、荔灣區、海珠區、天河區、白雲區、黃埔區、番禺區、南沙區、花都區及增城區、從化區;佛山市轄區禪城區、南海區、順德區、高明區、三水區。
(1)廣州講什麼話擴展閱讀:
粵語的方言情況:
1、廣州以粵劇、粵曲等傳統藝術長期保持廣州話的標准地位。1970年代末以後,香港粵語流行曲、粵語電視劇及粵語電影強勢影響廣東地區,繼而輻射中國內地。
2、廣府片在粵中、粵北地區,主要分布在廣州、佛山、東莞、中山、深圳、雲浮等市以及肇慶、珠海、清遠、韶關四市的一部分,香港、澳門也在此語言區域內,「廣府」一詞之所以成為廣府人的俗稱,是由廣州在廣東的中心地位所決定的。
3、廣州方言一方面繼承、保留了古漢語的特點,另一方面也吸收了一些南方非漢語成分,與普通話和其他方言有較大差異,具有自己特有的語音特點。
B. 廣州方言有哪些
廣州方言可能有一萬幾千句那麼多,我隨便摘錄一些給你參考吧:
廣州話夾雜的外語:
咕哩(搬運工的蔑稱)----coolie(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重體力勞動者,普通話這個單詞譯作「苦力」,意義與原詞一樣,不僅指搬運工。)
呔(領帶)----tie(領帶,捆紮)
士多(小商店)----store(倉庫,商店,積累)
波(球)----ball(打球稱「打波」)
蛋撻(一種露餡的甜點心)----tart(果餡餅)
「冷」(毛線)----來自法語laine
與地理氣候有關的:
沖涼--洗澡。原是天熱時節用涼水淋身以圖涼快,叫「沖涼」,後延伸到冬天用熱水洗澡也稱「沖涼」。
水腳--舊時對將水陸路費或運費稱「水腳」
水路--路程,包括陸路。廣州地處珠江三角洲水網地帶,過去人們多搭船舟由水路往來,久而久之便將所有水陸交通道路習慣稱為「水路」。
河粉--用大米粉切蒸而成的粉條。這種粉條以廣州沙河鎮(現沙河街)所製作的最為著名,因此被稱為「沙河粉」,簡稱「河粉」或單音「河」,如「炒河」、「湯河」等。
雪--人造冰。廣州地處亞熱帶,冬天氣候溫暖,長年無雪。廣州人口語中的「雪」與真正自然中的雪無關,而是現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人造冰」。如空調機中的雪種(冰種)、落雪水(冬天的北風小雨)、雪櫃(冰箱)、雪糕(冰淇淋)等。
古漢語相比較:
頸:脖子
鑊:鍋
系:是
朝:早上
盲:瞎
簿:本子
這些現代廣州話中的意義、用法,許多與古漢語一致,有的讀音也與古漢語語音接近。在現代廣州話中遺存的古漢語,有的是極古的古漢語,有的是較近的古漢語,有的是全國古代通用的漢語,有的則是古代的方言詞語,如「吳人」指古代長江以南的人。
出於避諱有關的意頭話:
潤----動物的肝臟。廣州人喜歡用水比喻錢財,如「油水」,所以忌諱「干」字,肝與干同音,因此便起了一個與干相對應的詞:潤。
豬紅----豬血。因血可怕,因些隱去血字,稱紅。
利----舌頭。因「舌」與「蝕」廣州話同音,不吉。改稱「利」,如「豬利」、「牛利」。現還引伸到人的舌頭,也稱「利」。
大量特有的詞話,如:
系----是。唔----不。
晏晝----中午。琴日----昨天。
聽日----明天。
逐漸被普通話所代替的,如:
「士擔」(郵票)、「下間」(廚房)、「告白」(廣告)、「梳化」(沙發)、「打卜成」(拳擊)、「鋼骨」(鋼筋)等。
語言民俗,是一大民俗事象,它的規律也與其他民俗事象一樣,既有穩定性,有存在變異性。各個時期的民間用語是時代的印證與標記,也是歷史民間用語的足跡。
這些經過全音譯或半音半意譯的外語音譯詞,夾雜在廣州話中多為一些日常用品的名稱,這主要是過去許多進口物品在中國尚未有通用譯名所致。
在廣州話中,有許多獨創的詞語,具有濃厚的廣州地方特色,但不是古越族語和其他少數民族語匯的遺存,也不是古代地方語和外來詞。
與經濟、文化有關的:
食谷種--「谷種」是水稻的種籽,「食谷種」即「吃老本」。
古仔--故事,簡稱「古」。舊時讀書人說的歷史故事,稱為「講古」、「講古仔」。
可鬧爺--豈有此理,令人氣憤。為普通話中「可惱也」的近音轉化。源於20世紀初以前,粵曲用北方漢語演唱,後改用廣州話演唱,某些程式化的台詞仍沿用古代北方漢語。
與歷史、風俗有關的:
賣豬仔--被人出賣。源於20世紀初以前,許多貧苦青壯年被迫或被誘騙到國外做苦工,因一簽合同就被迫上船運走,失去人身自由,尤如賣豬仔。現泛用於明明買票搭乘這輛汽車,後被「車主」轉賣到另一輛汽車。
拍拖--談戀愛。源於拖輪並排地拖帶客輪。情侶們並排挽手走路又如拖船。
講耶蘇--嘮叨,講空泛的大道理,是廣州人對外國一些教義的貶稱和引喻。
番客--華僑
廣州人有「惜言如金」的習慣,許多詞語在普通話中是雙音節的在廣州話中則縮為單音節。如:
明----明白 塵----灰塵 眼----眼睛 嚇----嚇唬
相----相片 睬----理睬 蟻----螞蟻 蟹----螃蟹
還有許多詞素前後位置不同於普通話,而與少數民族話相同,如:
歡喜----喜歡 緊要----要緊 雞公----公雞 宵夜----夜宵
行先----先行 齊整----整齊 擠擁----擁擠
總之,廣州方言也與漢語一樣,隨著歷史的發展與時代的變遷,許多舊的詞語逐漸消失,新的詞語又不斷出現,或者被普通話、外語所代替。如舊詞「到埠」(抵達)、「執仔婆」(舊式接生婆)等,新詞如「炒更」(工余兼職)、「縮骨遮」(折疊傘)等,還有從香港傳過來的「老細」(老闆)、「新潮」(時髦)、發燒友(有共同愛好的人)等。至於新流行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工業、商業的特有名詞用廣州音轉化的就更多了。
參考資料:《 粵語學習網/粵語知識文摘》
C. 廣東人說什麼話
廣東很多地方語言,最突出的是粵語(廣東話),主要群體是廣州一帶的本地人.其他語言還有汕頭話,潮州話,雷州話等.
D. 廣東三大語言是什麼
粵語、客家語、潮汕話。
1、粵語,又稱作廣東話、廣府話,俗稱白話,海外稱唐話, 是一種漢藏語系漢語族的聲調語言,中國漢語七大方言之一,也是漢族廣府民系的母語。
粵語源自北方中原(即河南一帶)雅語,經過較長時間的語言交流融合與調適,在唐代日趨成熟,發展到宋代,與現代的粵語相差不遠。具有完整的九聲六調,保留較多古漢語特徵。
粵語在中國嶺南的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以及海外華人社區如馬來西亞吉隆坡、越南胡志明市、澳大利亞悉尼、墨爾本、聖誕島,美國紐約、三藩市,加拿大溫哥華、多倫多等處廣泛流行。
2、客家語(Hak-kâ-ngî),簡稱客語(Hak-ngî),是漢族客家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是漢語七大方言之一 。
客家語在非正式場合又被稱為客家話,按不同口音又可分為梅州話、惠陽話、惠州話、河源話、贛南話、汀州話等。而在部分地區還稱水源音、涯話、新民話、麼個話、廣東話(土廣東話)、懷遠話、四縣腔、海陸腔、饒平腔、詔安話、平婆話等。
客家語是中國台灣的官方語言之一(法定公事語言)、蘇利南共和國的法定語言之一,是漢藏語系下漢語族內一種聲調語言,國際語言代碼:ISO 639-3 hak。
3、潮州話,簡稱潮語,又稱潮汕話、潮汕方言、潮州方言,屬漢語方言八大語系之一的河洛語之次方言。潮州話18個聲母,61個韻母,8個聲調,保留著許多現代漢語(普通話)所沒有的古語音、古字音、古詞彙和古聲調。
潮州話是潮汕人的母語,是唐代以前可以追朔至先秦的中國古代漢語的遺存之一,是中國最古老的官方語言之一。潮州話保存著很多古漢語的成分。「潮州話」一詞自古沿用至今,受海內外潮州府籍人普遍認同。
(4)廣州講什麼話擴展閱讀:
廣東人主要分為廣府、客家和潮汕三大民系。三大民系的形成,是北方中原(即河南一帶)人與嶺南粵人長期融合的結果。由於歷史上的種種原因,三大民系的人民長期各自保持其生活習俗、文化意識和性格特徵。
區別三大民系的重要特徵是不同的方言,即以廣州音為標准音的廣州話,稱為粵語;以梅州市區(含梅江區、梅縣區)梅城口音的梅州方言為標准音的客家話,稱為客家方言;以汕頭方言為標准音的潮汕話,屬於閩方言。
E. 廣州人會說白話嗎
多數在廣州的人不會說白話,因為廣州現在的人口構成中外地人占的比例遠遠大於本地人。但是,一般那些外地人只要生活上1年多就可以聽得懂大多數日常的白話了
F. 廣東的主要方言有哪幾種
廣東的主要方言有3種,分別是粵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
1、粵方言(包括能古話)
又稱作廣東話、廣府話,俗稱白話,海外稱唐話, 是一種漢藏語系漢語族的聲調語言,中國漢語七大方言之一,也是漢族廣府民系的母語。
粵方言源自北方中原(即河南一帶)雅語,經過較長時間的語言交流融合與調適,在唐代日趨成熟,發展到宋代,與現代的粵語相差不遠。具有完整的九聲六調,保留較多古漢語特徵。
粵方言在中國嶺南的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以及海外華人社區如馬來西亞吉隆坡、越南胡志明市、澳大利亞悉尼、墨爾本、聖誕島,美國紐約、三藩市,加拿大溫哥華、多倫多等處廣泛流行。
2、閩方言(包括潮州話、雷州話、福佬話、學佬話、海話、隆都話等)
閩方言是以地域劃分的語言稱謂,並非語言學分類,實際上閩方言所指代的閩北話、閩南話、閩東話、閩中話、莆仙話五種漢語方言在語言學上各自獨立。
閩方言分布在閩南二十四縣、台灣及廣東的潮汕地區、雷州半島、海南省及浙江南部。閩語雖然內部差異性大,主要表現在音韻方面,卻仍有不少彼此相通之處。
各閩語分支大多擁有大量的文白異讀、頻繁的連音變調,並且皆無唇齒咬合發聲的唇齒音f(海南話除外。
多將中古的知組(知 [ʈ]、徹 [ʈʰ]、澄 [ɖ])讀為端組(端 [t]、透 [tʰ]、定 [d])。例如「茶」/cha/ 讀 /teh/,「陳」/chan/ 讀 /tan/。
3、客家方言(包括涯話)
客家方言是漢族客家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 ,是漢語七大方言之一 ,在非正式場合又被稱為客家話,按不同口音又可分為梅州話、惠陽話、惠州話、河源話、贛南話、汀州話等。
而在部分地區還稱水源音、涯話、新民話、麼個話、廣東話(土廣東話)、懷遠話、四縣腔、海陸腔、饒平腔、詔安話、平婆話等。
客家語是中國台灣的官方語言之一(法定公事語言) 、蘇利南共和國的法定語言之一 ,是漢藏語系下漢語族內一種聲調語言,國際語言代碼:ISO 639-3 hak。
南宋時客語便初步定型 ,但直到20世紀才被定名為客語。在台灣以四縣腔為代表。客語集中分布在粵東、閩西、贛南,並被廣泛使用於中國南方(含台灣)以及新馬泰等國華人社區。
(6)廣州講什麼話擴展閱讀:
廣東語言狀況復雜,除粵方言、閩方言和客家方言3種主要語言以外,粵北、粵東、粵西有瑤語、壯語、畲語、標話及歸屬不明的漢方言舊時正話、軍話、韶州土話(粵北土話)等多種語言。
另外,廣東還有約不到1%的人口使用少數民族語言,如屬於苗瑤語族的瑤(勉)語支的瑤語、屬於壯侗語族壯傣語支的壯語。
在懷集、封開兩縣,有20萬人左右使用一種被稱為「標話」的語言,雖然深受漢語影響,但主要特點近於壯侗語族。
廣東畲族人口不足1萬,除博羅一帶畲語屬於苗瑤語族外,其他各地的畲話基本上是漢化的語言,以客家方言為主體,夾雜其他方言成分,也有一些畲語的成分。
G. 廣州說什麼話,粵語還是普通話
廣州本地人使用粵語,也通行普通話。
H. 廣州人說的是什麼方言
粵語,和深圳香港一樣,音調也一樣,廣東地區很多地方都是這音調,珠海肇慶佛山澳門也是這音調,中山的有點不同,然後陽江江門那邊的改變得更多,不過廣東總體來說就3大語言,廣州話,客家話和潮汕話
滿意請採納
I. 廣東省都有那幾種語言
1、潮州方言
潮州話亦稱為潮汕話、潮語,分布於廣東東部的潮汕地區(潮州、揭陽、汕頭)及海外以東南亞為主的潮人聚集地。潮汕方言是閩南話的一個支系,使用人數約1000萬人左右,加上華僑和港澳同胞,目前全球使用潮語人數約2000萬-3000萬左右。
2、客家話
客家話,又稱客家語、客話、土廣東話,歷史悠久,在近代歷史上,客家話曾被「太平天國」列為官方語言。客家語主要集中分布在粵東、閩西、贛南,而在台灣和東南亞國家的一些華人社區里也有被廣泛使用。
3、雷州方言
雷州話,又稱作雷語,雷州話通行范圍很廣,現主要使用於雷州半島的雷州、徐聞、遂溪南部等地,在湛江南部地區以及電白沿海各鎮都成為一種通用語言。國內人口覆蓋800多萬,海外人口約150萬,為廣東省四大方言之一。
4、四邑方言
四邑(官方也有稱五邑)話,「四邑」是台山、新會、開平、恩平四縣的統稱,地道廣州人很難聽懂四邑話,四邑話之所以出名,在於它是早期北美唐人街的通用語言。
5、陽江話
陽江方言屬粵方言的一個分支,有人將之劃分為高陽片。也有人將粵方言分為六個次方言區:西江——珠江流域、潯江——鬱江流域、北流江——南流江流域、南江——鑒江流域、漠陽江流域,潭江流域。其中陽江方言屬漠陽江流域,高州方言屬南江——鑒江流域。陽江方言以高州方言為基準,因此在聲韻母系統有相通之處,但在聲韻調組合上則有明顯差異。
6、東莞話
東莞話其實屬於粵語的變種,但兩者的音韻甚至表達方式都不大一樣。很多廣州人聽不明白東莞話,而很少接觸粵語的東莞老人也很難跟廣州人溝通。
7、粵北土話
粵北土話古稱韶州土話,屬漢藏語系漢語族。當地人稱之為「虱乸話」(粵語耶魯拼音:Sat
Na
Wa)。與湘南土話,桂北平話,有近緣關系,是粵北等地較古老的村落使用的語言,粵北本土的語言統稱為土話。漢藏語系漢語族廣東北部的樂昌市、仁化縣、乳源縣、曲江區、南雄市、湞江區、武江區、連州市、連南縣等縣市區使用。
8、惠州話
惠州話有兩種意思。一是指惠州客家話,因客家話是惠州的主要方言,故惠州客家話也簡稱惠州話(另一說法「惠陽話」);二是指在惠城區部分地區使用人口較少的惠城話。
9、陽春話
陽春白話屬粵方言音系高雷小系中的一種次方言。屬粵語高陽片,也稱為陽春白。它以陽春市春城地區為代表,使用的人口約佔全市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因與鄰縣(如高州、信宜、羅定、恩平、新興等縣、市)方言互相影響,市境內的不同地域的陽春白話也有所差異。大致可分為春中白話、春北白話、春西白話、春南白話。[1]
從「漢藏語系——漢壯語族——漢語支(漢語言)——粵方言——高雷系——陽春白話。
10、吳川話
吳川話屬於粵語方言,融合了古漢語,粵語,閩南語和俚僚古越語的特殊混合型語言。吳川話,即伝語,俗稱吳川骨。吳川有多種民間語言,發音各不相同,以靠近湛江一帶的吳陽、黃坡(包括坡頭、南三)等地最為正宗。吳川話最大一個特點就是古味濃重,發音上,吳川話平平仄仄極為協調,全國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