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四大沿海省份廣東、浙江、江蘇和山東,誰的經濟發展能更勝一籌
眾所周知,我國沿海的省份因為擁有著一部分海上的資源,其經濟的發展是要比內陸地區更加具有優勢的,所以上升空間也是相對廣闊的。那麼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來細細盤點一下,這四個沿海的經濟大省,到底誰的未來會更勝一籌,誰的發展潛力更大呢?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在哪裡落腳實現你人生的巔峰呢?讓我們先來到我國的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看一看吧。
最後一個沿海大省是經濟排在第五位的浙江省。鎮不愧是一個旅遊資源強大的省份,在互聯網時代的興起之時,立馬抓住了發展的機遇,將省會杭州包裝成了“網紅”城市,而其他城市在發展旅遊業的同時,也朝著電商的方向穩步前進,這樣的時代大趨勢又有誰能阻擋呢?
㈡ 杭州、蘇州和廣州這三座城市中,你覺得哪座城市的未來發展潛力更大呢
廣州,這里是廣東的省會城市,在2019年它的GDP成績已經達到了23628.6億元,它是屬於一線城市,綜合實力很強大。廣州之所以有如此好的發展前景,主要還是因為它的產業發展很不錯,就像電子、汽車和石油化工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出色的成績,加上便利的交通,使得廣州的經濟一直都在穩定發展,在一線城市的榜單中站穩腳跟。對於中國這三座帶州的城市,經濟一個比一個出色,未來哪座能脫穎而出?不知你怎麼看呢?
㈢ 廣州和杭州哪裡發達去哪裡發展好
首先,你可以考慮一下你要發現什麼,並且考察一下這兩個地方的發展前景,比較一下去哪裡的發展前景更好。
其次,可以綜合這兩個地方的各種環境因素,對你影響更大的要首先考慮,通過對比,再決定去那個地方。
㈣ 在發達程度上來說,浙江省和廣東省要如何比較
近些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還是非常迅速的,常年居於世界第二經濟體的位置,經濟實力僅次於美國。中國經濟能夠發展得這么好,一方面是因為國人消費水平較高,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不少經濟強省帶動了整體經濟的壯大。
而廣東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務實、低調,合作就是合作,遇到飯點也會禮貌請吃飯,不過一般不會選擇太高檔的場所,而是當地一些特色菜。吃飯地點不會過於講究,不講究那些花里胡哨的,主要以吃飽為主。其實這並不是小氣,反而會給人一種朴實無華、非常低調的感覺。
從經商人數來看,浙江做生意的人還是很多的。就連普通家庭也會做一些小生意,在外地碰到浙江商人早就不稀奇了。結合這些因素來看,也就能夠理解為什麼浙江給人的感覺最富裕了。廣東與浙江PK,從兩地的商人來看,一個高調、一個務實,不知道你們更喜歡哪個省份呢?在你們心裡,究竟是廣東富有還是浙江更勝一籌呢?
㈤ 江蘇 浙江 廣東 哪個更發達 哪個更強 說明概論!~
江蘇,浙江,廣東經濟各有所長。
江蘇
早在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時代,現江蘇地區就誕生了原始農業、原始畜牧業和原始手工業。秦統一中國後,隨著鐵器農具的普及和生產技術的進步,今江蘇地區與中國一樣,經濟呈總體發展的歷史走向,同時也表現出歷史階段性和區域差異性的自身特點。 歷史上,粵商、徽商、晉商、浙商、蘇商一道,在歷史上被合稱為「五大商幫」。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江蘇經濟取得長足的進步。其間雖然走過一段彎路,但早期修建的大量水利工程、興辦的大量廠礦,卻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江蘇歷經鄉鎮企業崛起、外向型經濟突飛猛進、創新驅動等幾個階段,江蘇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以「創業創新創優」為載體,「爭先領先率先」為動力,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到20世紀末,江蘇基本邁入小康社會,蘇南部分地區在中國率先實現初步現代化。「十一五」期間,GDP連續跨過2萬億、3萬億、4萬億元大關,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
江蘇綜合經濟實力在中國一直處於前列。2014年,江蘇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5088.3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34.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1057.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0396.5億元。全省人均生產總值81874元。
江蘇縣域經濟發達,2013年,中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中,江蘇占據18席,其中5個居百強前10位。
截至2013年底,江蘇有省級以上開發區131家,其中國家級開發區總量達38個,全省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場所)數量達21個,江蘇繼續保持中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場所)數量最多、功能最全、發展最好的領先優勢。
2014年,江蘇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5.7萬億元;服務業增加值30396.5億元,佔GDP比重達46.7%;建築業總產值24592.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209.0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233.1億元;進出口總額5637.6億美元。
2014年,江蘇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1552.8億元。
2014年,江蘇城鎮化率為65.2%。
2015年,全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2013—2014)》藍皮書顯示,江蘇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居中國第一位。
浙江
浙江是中國省內經濟發展程度差異最小的省份之一,杭州、寧波、紹興、溫州是浙江的四大經濟支柱。其中杭州和寧波經濟實力長期位居中國前20位。
2012年浙江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達到10340.454美元,超出中國人均GDP6100美元,並且所轄所有11個地級市的人均GDP均高於中國平均水平,發展十分均衡,發達程度高,達到上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2014年,全省生產總值(GDP)40154億元,比上年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7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915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9222億元,分別增長1.4%、7.1%和8.7%。人均GDP為72967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1878美元),增長7.3%。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由上年的4.7:47.8:47.5調整為4.4:47.7:47.9。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
2014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1%,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3.1%;商品零售價格上漲0.9%;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0.2%;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1.2%,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1.8%;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0.6%。
2014年,財政總收入7522億元,比上年增長8.9%,增速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121億元,增長8.5%,增速比上年回落1.8個百分點。
2014年11月,浙江省區被列入國家農村信息化示範省。
廣東
古代廣東經濟以其鮮明的特色在全國佔有著重要的地位。秦漢時期,南越地區的犀角、象牙、翡翠、珠磯等物品成為中原人民喜好的珍品,嶺南的水果、礦物、海產品也不斷北上與中原其他物產交換。「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更使廣州很早就成為中國溝通東南亞、非洲、歐洲的重要港口。唐宋市舶貿易的繁榮,廣東成為朝廷的財富重地,中央王朝十分重視廣東在全國的經濟地位。廣東很早就和中原有經濟文化聯系,唐代大庾嶺通道的開辟,進一步加強了廣東和全國的交流。
明中葉以後,廣東社會經濟更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農業方面,沙田的開發和桑基生態農業的發展,使珠江三角洲成為中國著名的經濟作物種植區;手工業方面,佛山的冶鑄,佛山石灣的陶瓷,廣州一帶的絲織業,粵東的製糖等都獨步全國,「廣貨」馳名天下;商業領域,廣東商幫周流天下,明清時期大庾嶺商路的繁榮是廣東經濟發展和商業興盛的標志,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的廣州一口通商制度,又使廣東成為中國與世界聯系的重要省份。此時,廣東經濟發展已領先全國,珠江三角洲成為中國最富庶的地區。雖然晚清的鴉片輸入和帝國主義的入侵給廣東的經濟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但廣東得風氣之先,同時也成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最早和最快的地區之一。
國民黨統治廣東時期,中央銀行(1924年8月15日至1929年2月底)與廣東省銀行(1932年元旦至1949年10月底),先後實為唯一的政府金融機構。兩行前後名稱雖有不同,但實一脈相承,因廣東省銀行,是由中央銀行遞嬗而來。當孫中山先生在廣州稱大元帥時,於1924年8月15日,成立中央銀行於廣州,隸屬大本營財政部管轄,原是國家銀行性質。其後國民革命軍北伐,南京政府成立,1928年冬,在滬另設中央銀行,其時李濟深主粵政,因恐粵行為滬行所並,乃將粵行重新改組,期與滬行分清界限。於1929年3月1日改稱廣東中央銀行,隸屬廣東省政府管轄,從此變為地方政府銀行。後陳濟棠時期,又於1932年元旦,將行改組為廣東省銀行,以正名實,雖經兩度改組,實際仍為一貫。至1949年10月,廣東解放,始行結束 。
1978年以來,廣東在全國率先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促進了經濟快速協調發展,已成為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經濟最發達、具市場活力和投資吸引力的地區之一,但地區經濟不平衡,珠江三角洲經濟區面積4.17萬平方公里,省規劃綱要辦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珠三角地區生產總值達47897.25億元,比2008年(下同)增長45.8%,佔全省79.1%;人均GDP達84563元,摺合13454美元,增長29.6%。珠江三角洲地區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加工製造和收腹帶出口基地,是世界產業轉移的首選地區之一 ,但是粵西東北經濟水平比較落後,人均發展遠落後於珠三角,這也是廣東經濟發展急需改善的地方 。現出台粵東西北發展規劃綱要,正式明確其「十二五」期間的戰略定位 。
廣東是中國經濟總量最大和發展最快的省份,1978-2012年34年,按絕對數比,2012年GDP總量為1978年的307倍;按不變價格推算(以同期全國平均物價水平為基準),GDP年平均增長率14.1%,增長速度居全國第1位。1978-2012年34個年份,除1978、1979、1981、1983、1989、2009和2012年以外,其餘年份GDP均超過10%的增長率,最高年份1993年GDP增幅達到23%。廣東GDP總量在全國的位次從1978年的第5位,到1989年上升至穩居第1的位置;根據國家統計局上已公布的數據,2012年廣東省GDP總量達到了57,067.92億元,佔全國GDP總數的10.99%。其中第一產業2848.91億元,第二產業27825.30億元,第三產業26393.71億元。根據2012年全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平均匯率,1美元兌6.2855元人民幣計算相當於9079.29億美元,超過美國的佛羅里達州(7,860億美元),成為世界各國中GDP總額排名第6位的一級行政區。2012年人均GDP為54095元,摺合8606美元。位居中國第8名。2012年GDP含金量排名第三位(次於上海、北京)。
廣東省以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的地位,在許多經濟指標上都列各省第一位。如地區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民儲蓄存款、專利申請量、稅收、進出口總額、旅遊總收入、行動電話擁有量、互聯網用戶、貨物運輸周轉總量等。其中進出口總額年均佔全國約1/4,從1985年至2012年連續27年居全國第一;累計吸引外商投資佔全國約1/4;GDP從1989年至2012年連續23年居全國第一。但人均生活水準有待提高。
在省會廣州舉辦的每年兩屆的廣交會是中國出口貿易的晴雨表,支撐了廣東省內外貿易和出口加工業多年的持續發展。
以製造業為主,具有食品、紡織業、機械、家用電器、汽車、醫葯、建材、冶金工業體系。擁有銀行業金融機構機構網點和從業人員總數均居全國首位。廣東充分發揮毗鄰港澳的優勢,深化區域金融合作,全力建設金融強省,對周邊地區的金融輻射力越來越強。廣東已基本形成了以貨幣、外匯、產權等市場為主體的金融市場體系。現與港澳合作打造粵港澳都市圈。各省區市GDP含金量中次於上海北京位居前三,廣東省成為首個5萬億元俱樂部成員,江蘇、山東緊隨其後,突破4萬億元。以廣州、深圳為中心,以珠江口東岸、西岸為重點,2020年粵港澳建成全球最具競爭力大都市圈,打造一個具有綜合競爭力的世界級的城市群。是3個特大城市群之一的珠三角特大城市群主要組成。
中國最富裕30城市排行榜中東莞市、佛山市、珠海市、中山市分別排名第一、第四、第六、第七。
2012年,廣東經濟運行經歷了年初下探、年中築底企穩、三季度企穩回升、四季度繼續回暖的發展過程,經濟穩健發展。經國家統計局核定,2012年廣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71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8.2%,四個季度GDP累計分別增長7.2%、7.4%、7.9%和8.2%,呈現逐季提升態勢。 2012年中國城市gdp前50強城市排名廣州、深圳、佛山分別排名第3、第5、第12位。2012年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前10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台北、廣州、北京、蘇州、佛山、天津和澳門 ,2012年宜商城市競爭力,前10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北京、上海、廣州、佛山、蘇州、深圳、武漢、青島和杭州 。
㈥ 過完年出去接著創業,去浙江好還是廣州比較好
嗯,我覺得去浙江比較好,因為廣東是一線城市嗎?然後現在的機會應該沒有浙江到浙江說了說位於二線城市大師最近發展會覺得比廣州要那個啥,他的機會比較多,所以我覺得你去浙江是很好的。
㈦ 廣州浙江哪個好
廢話,當然是廣州好,一線城市肯定比二線城市好,浙江除了杭州,其它地方也好不到什麼地方,關鍵還是看具體做什麼,是居住還是生意?
㈧ 廣州和杭州哪個發達
廣州比較發達,是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帶一路的樞紐城市。下面是這兩座城市的各方面對比介紹:
一、經濟:
1、廣州:2019年,廣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628.6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1.37億元,增長3.9%。
第二產業增加值6454.00億元,增長5.5 %。第三產業增加值16923.23億元,增長7.5%。第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的比例為1.06:27.32:71.62。第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5.7%和73.7%。
2、杭州:2019年,杭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37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6.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26億元,增長1.9%;第二產業增加值4875億元,增長5.0%;第三產業增加值10172億元,增長8.0%。
二、自然資源:
1、廣州:廣州栽培作物具有熱帶向亞熱帶過渡的鮮明特徵,是全國果樹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包括熱帶、亞熱帶和溫帶3大類、41科、82屬、174種和變種,共500餘個品種,是荔枝、龍眼、黃皮、烏欖等起源和類型形成的中心地帶。蔬菜向以優質、多品種著稱,有15類127種370多個品種。
2、杭州:杭州物產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人間天堂」之美譽。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農作物、林木、畜禽種類繁多,種植林果、茶桑、花卉等品種260多個,杭州蠶桑、西湖龍井茶聞名全國。全市森林面積1635.2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4.77%。
(8)廣州和浙江哪裡有發展前景擴展閱讀:
廣州市的地質構造相當復雜,有較好的成礦條件。已發現礦產47種,礦產地820處,其中大、中型礦床22處。
主要礦產有建築用花崗岩、水泥用灰岩、陶瓷土、鉀、鈉長石、鹽礦、芒硝、霞石正長岩、螢石、大理岩、礦泉水和熱礦水等。轄區內能源礦產和有色金屬礦產十分短缺,呈零星分布,規模較小,品位不穩定。
㈨ 浙江好還是廣東好
廣東好。
廣東,簡稱「粵」,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廣州。因古地名廣信之東,故名「廣東」。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廣西、湖南、江西及福建接壤,與海南隔海相望。下轄21個地級市、65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34個縣、3個自治縣。
廣東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居全國第一。廣東珠三角9市將聯手港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成為與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並肩的世界四大灣區之一。
航空
根據規劃,「5+4」骨幹機場指珠三角地區打造廣州白雲機場、深圳寶安機場、珠三角新干線機場、珠海金灣機場、惠州平潭機場等5大機場,粵東西北打造揭陽潮汕機場、湛江機場、梅縣機場、韶關機場等4個機場。將新建珠三角新干線機場,陽江、羅定機場將升級改造為運輸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