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廣州到班達多少公里
擴展閱讀
北京人妖電話是多少 2025-04-04 07:43:17
漯河到廣州飛機票多少錢 2025-04-04 07:41:03

廣州到班達多少公里

發布時間: 2022-10-14 23:52:34

1. 澳大利亞距中國多少公里

最遠的距離:

哈爾濱至墨爾本約為12000多公里(飛機時間為15個多小時),途經菲律賓海、巴布亞紐幾內亞,到達墨爾本。

2. 班達群島的介紹

班達群島Banda Islands印度尼西亞班達海東北部十餘座小火山組成的島群。在塞蘭島南方約110公里。最大的琅塔島即大班達島,產豆蔻;附近有緊密相鄰的火山島及小班達島;3座島嶼圍繞海面形似小湖,風平浪靜,海水清澈,珊瑚礁及水中生物甚多,為著名的「海底花園」。土產以椰子為大宗,亦有漁業。旅遊勝地。

3. 誰知道哪些海的知識

在現代人觀念里,海是指「大洋靠近陸地的部分」,但在古人的認識里,類似於海的大湖也叫做「海」,「裏海」、「青海」、「洱海」之類稱名傳承至今。「海」是廣大的,因此,它又可以指稱具有「大」或「多」的意義特徵的事物:可稱「連成大片的很多同類的事物」,如「人海」、「火海」之「海」;可指「大的容量、口氣「,如「海碗」、「海量」、「誇下海口」之「海」。值得注意的是,「海」還可以表示「國外的」,如「海棠」、「海棗」之「海」。與此相應,「海內」指 海
中國之內,「海外」指中國境外,「海關」則是設在國境上的國家行政監督機關。顯然,「海」的這種用法表明,人們似乎把「海」看成了中國與外國的分界線。這種奇特的認識是如何形成的呢?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不能不瀏覽一下「海」的歷史。 「海」曾經是方向的代名詞,古書中有「四海猶四方」的說法。這表明,在古人心目中,海是天下的盡頭,所以可成為方向的名稱。古人之所以會形成這種空間概念,答案可以從古人對於「海」字的聲訓中求得:「海者,晦也。「"海者,晦暗無知也。」古人聲訓,意在揭示詞語的得名因由。所以以「晦」釋「海」,實際表明了這樣一種歷史事實:由於缺乏航海能力,先民面對茫無際涯的大海,唯有望洋興嘆而不得知其詳,更不了解大海之外另有新大陸,所以便將它視為天下的盡頭了。 華夏先民以為自己所居的黃河流域中原一帶為天下的中心,故稱自己的國家為中國。而中國四周的異族則被認為處於大地周邊,因為他們近於海,所以也被稱之為「海」,古書中有「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的說法。這樣一來,「海」就很自然成了「中國」的界限;「海內」、「海外」等一系列詞語,實際上都是古人透過其有色眼鏡來看「海」的觀感表述。鎖相匹配,無竟多個。 海又被稱為「大海」,是指與「大洋」相連接的大面積鹹水區域,通常大型內陸鹽湖、沒有與海洋連通的大型鹹水湖泊如裏海、加利利海是「海」。海分為邊緣海、內陸海和陸間海。
編輯本段海洋
海在大洋的邊緣,是大洋的附屬部分。海的面積約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較淺,平均深度從幾米到3000米。由於海靠近大陸,受大陸、河流、氣候和季節的影響,水的溫度、鹽度、顏色和透明度都受陸地影響出現明顯的變化,有的海域海水冬季還會結冰,河流入海口附近海水鹽度會變淡、透明度差。和大洋相比,海沒有自己獨立的潮汐與海流。 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海,它們主要分布於大洋的邊緣地帶.例如,太平洋邊緣的東海,南海,日本海,大西洋邊緣的北海,地中海,印度洋邊緣的阿拉伯海,孟加拉灣,紅海,亞丁灣等.它們是人們進行生產生活的重要海區.。 海的地質作用① 海蝕作用:海水通過自己的動力對海岸和海底進行破壞,分為海浪沖擊作用,海浪的磨蝕作用(海浪攜帶的泥沙對海岸的磨蝕)和海水溶蝕作用。 ② 海浪搬運和沉積作用:橫向運動,垂直海岸線的泥沙運動,進流和退流作用使泥沙向海或向岸運移,中立帶上,泥沙僅有往返運動,而無實質上的運移。縱向運動,平行岸線的泥沙運動。實際上是上述兩種運動的疊加。另外,海還具有很強的侵蝕、搬運、沉積能力。海底峽谷,深海扇,陸隆,深海平原的部分沉積物。 瀕臨三個大洋的大洲是南極洲(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亞洲(瀕臨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北美洲(瀕臨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共三個。
編輯本段著名海
珊瑚海
珊瑚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在太平洋西南部海域,因有大量珊瑚礁而得名,,位於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以東,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onia)和新赫布里底(New Hebrides)島以西,索羅門群島以南,南北長約2,250公里(1,400哩),東西寬約2,414公里(1,500哩),面積4,791,000平方公里(1,849,800平方哩),相當於半個中國的國土面積。珊瑚海的海底地形大致由西向東傾斜,平均水深2394米,大部分地方水深3000-4000米,最深處則達9174米,因此,它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珊瑚海海水的含鹽度和透明度很高,水呈深藍色。在珊瑚海的周圍幾乎沒有河流注入、這也是珊瑚海水質污染小的原因之一。又由於受暖流影響,大陸架區水溫增高,珊瑚海地處赤道附近,因此,它的水溫也很高,全年水溫都在20℃以上,最熱的月份甚至超過28℃。這些都有利於珊瑚蟲生長。珊瑚堡礁以位於澳大利亞東北岸外16~241公里處的大堡礁為最大,長達2012公里;珊瑚礁為海洋動植物提供了優越的生活和棲息條件。 珊瑚海中盛產鯊魚 ,還產鯡、海龜、海參、珍珠貝等。
阿拉伯海
阿拉伯海(英文名稱:Arabian Sea)是印度洋西北部水域。東靠印度,北接巴基斯坦和伊朗,西沿阿拉伯半島和非洲之角,南面即印度洋。向北由阿曼灣經過荷姆茲海峽連接波斯灣,向西由亞丁灣通過曼德海峽(Bab el-Mandeb)進入紅海。包括亞丁灣和阿曼灣在內面積386萬平方公里(1,491,000平方哩),最深處為5203米。平均深度2,734公尺(8,970呎)。為世界性交通要道。 阿拉伯海北有阿曼灣經霍爾木茲海峽通波斯灣,西有亞丁灣經曼德海峽通紅海,是聯系亞、歐、非三大洲海上交通的重要水域。沿岸重要海港有孟買、卡拉奇、亞丁、吉布地等 海
。 海底是一個面積廣寬的海盆,比較平坦。整個海域島嶼較少,沿海地區大陸架面積狹小。
比斯開灣
比斯開灣(英文名稱:Bay of Biscay;法文名稱:Golfe de Gascogne) 西班牙語作Golfo de Vizcaya,法語作Golfe de Gascogne。北大西洋東部海灣,介於法國西海岸和西班牙北海岸之間,略呈三角形。比斯開灣位於北大西洋的東北部,東臨法國,南靠西班牙,面積19.4萬平方公里,總體積約33.2萬立方公里,平均深度1715米,最大深度5120米。沿海地帶具有冬暖夏涼的海洋性氣候,陰雨較多,常有風暴。受北大西洋環流的影響,海流在海灣內作順時針方向流動。因有多條河流注入海灣,表層海水鹽度為30~35。沿海漁業發達,產沙丁魚、金槍魚、鯷魚、鱈魚、狗鱈以及龍蝦、牡蠣等。沿海港口有布雷斯特、南特、波爾多、畢爾巴鄂、希洪、阿維萊斯等。
南海
南海是中國最深、最大的海,也是僅次於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陸緣海。南海位於中國大陸的南方。它的面積最廣,約有356萬平方公里,相當於16個廣東省那麼大。南海也是鄰接中國最深的海區,平均水深約1212米,中部深海平原中最深處達5567米,比大陸上西藏高原的高度還要大。南海四周大部分是半島和島嶼,陸地面積與海洋相比,顯得很小。注入南海的河流主要分布於北部,主要有珠江、紅河、湄公河、湄南河等。由於這些河的含沙量很小,所以海闊水深的南海總是呈現碧綠或深藍色。南海地處低緯度地域,是我國海區中氣候最暖和的熱帶深海。南海海水表層水溫高(25℃~28℃),年溫差小(3℃-4℃),終年高溫高濕,長夏無冬。南海鹽度最大(35%),潮差2米。南海的自然地理位置,適於珊瑚繁殖。在海底高台上,形成很多風光綺麗的珊瑚島,如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南海水產豐富,盛產海電、海參、牡蠣、馬蹄螺、金槍魚、紅魚、鯊魚、大龍蝦、梭子魚、墨魚、魷魚等熱帶名貴水產。
哈得孫灣
位於北冰洋的邊緣海,伸入加拿大東北部內陸的大海灣 。北經福克斯灣與北冰洋相通,東北通過哈得孫海峽與大西洋相連,向東南伸出部分是詹姆斯灣,是一個近乎封閉的內陸淺海。南北長1375千米,東西最大寬度(北緯60°)960千米,面積81.9萬平方千米。 水淺底平,平均水深100米,最大水深274米。海底地形東北深、西南淺。中北部是海盆,深度超過200米,中部是淺灘,西南部水深更淺。西部海岸比較平坦、無島嶼,東部海岸比較復雜、多島嶼。鹽度隨深度而遞增,上層1.8米以上是2‰,最深處為31‰。受拉布拉多沿岸激烈潮汐影響。海流帶冰塊由福克斯灣呈反時針向流入灣內。海底沉積物都是陸相物質。 哈得孫灣大部分處於北緯60°附近,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溫涼而短促。1月平均氣溫為-29℃,7月平均氣溫為8.3℃,年平均氣溫-12.6℃。海水10月開始結冰 ,直到次年8~9月冰雪才能消融,哈得孫灣海灣中幾乎一年都有冰和浮冰存在。海灣中還經常有風暴和濃霧,一年中大約有300個霧日。 海灣東、西兩岸居住著愛斯基摩人,他們以捕魚(鱈、鮭、大比目魚)和狩獵(海豹、海象、北極熊)為生。產鱈魚、大比目魚和鮭魚。 海灣四周有許多小的皮毛貿易站。西岸的丘吉爾港為主要港口,有鐵路通加拿大南部。蘊藏有石油等礦產資源,石油已進行開采。 哈得遜灣地區具有嚴峻的大陸氣候。年平均溫度為-12.6℃(9.3℉)。夏季最高溫為26.7℃(80℉),冬季最低溫為-51℃(-60℉)。春季多雲,夏日晴朗,秋天冷而多霧,冬季嚴寒。12月後有強風和雪暴。10月開始結冰,4月開始解凍,年降水量300~500公釐(12~20吋),1/3降於夏季,無霜期只有60天。海水從福克斯灣流入,從哈得遜灣流出,呈反時針方向流動。鹽度隨深度遞增,24公尺(81呎)以下為31%;上層為23%;2公尺(6呎)以上的表層鹽度在洋流強烈和化冰時僅為25。海灣中生長的魚類有鰈、鱈、鮭等。還有海象、海豹、海豚、逆戟鯨及北極熊。大約有200種鳥類棲息在海岸和小島上,此外還有一些食草動物,如馴鹿、麝牛以及齧齒動物等。在南部地區居民為印第安人;北部為愛斯基摩人。主要以漁獵為生。人口密度很低。加拿大政府把整個哈得遜灣畫為「封閉海區」(mare clausum),以保護其生態環境。灣內中部偏北有一不規則的海盆,深度超過 200米;在狄格斯群島以北,有一深海槽伸向哈得孫海峽,海槽最大深度540米。它與冰河期的冰塊,在灣內飄移時的不斷沖刷有關。西岸的塞文河、徹奇爾河、納爾遜河等河口外約80~100公里處,有幾個深度為18~24米的「V」字形水下峽谷,它是陸上河床的延續。中部還有個深度不到50米的淺灘,而其周圍的水深都超過150米。西南部,水淺但無島嶼,海底平坦,覆蓋著古生代沉積岩。東部地形復雜,坡度較陡,島嶼眾多,海底是褶皺的元古代沉積岩和太古代結晶岩。灣內沉積物都是陸源物質。岸邊最粗,往外較細。東部以粉沙粘土為主,中部主要是泥和粉沙。西部的沉積物比東部粗,沙質占優勢。冰載物質的積累,邊緣部分又比中央區域的范圍大,可能與表層環流及岸邊流速較強有關。
編輯本段世界各地的海
【太平洋】 Pacific Ocean 白令海 Bering Sea 阿拉斯加灣Gulf of Alaska 科特斯海 Sea of Cortez 鄂霍次克海 Sea of Okhotsk 日本海 Sea of Japan 瀨戶內海Seto Inland Sea 東海 East China Sea 南海(南中國海) South China Sea 台灣海峽Taiwan Strait 泰國灣Gulf of Thailand 蘇祿海Sulu Sea 西里珀斯海(蘇拉威西海) Celebes Sea 寶河海(薄荷海) Bohol Sea 菲律賓海Philippine Sea 佛洛瑞斯海 Flores Sea 班達海Banda Sea 亞拉科拉海 Arafura Sea 帝汶海Timor Sea 塔斯曼海Tasm an Sea 黃海 Yellow Sea 珊瑚海Coral Sea 渤海Bo Hai 北部灣Beibu Wan (Gulf of Tonkin) 【大西洋】 哈得孫灣(哈德遜灣) Hudson Bay 詹姆斯灣James Bay 巴芬灣Baffin Bay 聖勞倫斯灣Gulf of St. Lawrence 加勒比海Caribbean Sea 墨西哥灣Gulf of Mexico 藻海(馬尾藻海) Sargasso Sea 北海North Sea 波羅的海Baltic Sea 波的尼亞灣Gulf of Bothnia 愛爾蘭海Irish Sea 地中海Mediterranean Sea 亞得里亞海Adriatic Sea 愛琴海Aegean Sea 黑海Black Sea 亞速海Sea of Azov 愛奧尼亞海Ionian Sea 利古里亞海Ligurian Sea 第勒尼安海Tyrrhenian Sea 錫德拉灣Gulf of Sidra 馬爾馬拉海Sea of Marmara 克利特海Sea of Crete 比斯開灣Bay of Biscay 幾內亞灣Gulf of Guinea 【印度洋】 紅海Red Sea 亞丁灣Gulf of Aden 波斯灣Persian Gulf 阿曼灣Gulf of Oman 阿拉伯海Arabian Sea 孟加拉灣Bay of Bengal 爪哇海Java Sea 【北冰洋】 巴倫支海Barents Sea 喀拉海Kara Sea 波弗特海Beaufort Sea 阿蒙森灣Amundsen Gulf 楚科奇海Chukchi Sea 拉普帖夫海 Laptev Sea 東西伯利亞海East Siberian Sea 白海 White Sea 【南極海域】 威德爾海Weddell Sea 羅斯海Ross Sea 別林斯高晉海 阿蒙森海 里瑟 — 拉森海 戴維斯海 德雷克海峽 【以海命名的湖泊】 裏海 青海 死海Dead Sea 鹹海 加利利海Galilee Sea 世界上最大的海是珊瑚海。
最小的海
馬爾馬拉海是土耳其的內海,位於土耳其亞洲和歐洲部分分界線之間,是歐亞大陸之間斷層下陷而形成的。它的東北經博斯普魯斯海峽與裏海溝通,西南經達達尼爾海峽與愛琴海相連。它的面積僅1.1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小的海。
編輯本段頻臨中國的海洋
渤海
渤海在遼東半島南與山東半島北連線以西,為一半封閉型中國內海。渤海包括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3個灣和中部海區,海域面積7.7萬平方公里,為我國海域面積的1.63%,平均水深18米,總容量1730立方公里。渤海由河北、山東、遼寧3省和天津市環抱,總共有13座環渤海城市。 渤海通過渤海海峽與黃海相通。渤海海峽口寬59 海里,有30多個島嶼,其中較大的有南長山島、砣磯島、欽島和皇城島等,總稱廟島群島或廟島列島。其間構成8條寬狹不等的水道,扼渤海的咽喉,是京津地區的海上門戶,地勢極為險要。渤海古稱滄海,又因地處北方,也有北海之稱。 渤海由北部遼東灣、西部渤海灣、南部萊州灣、中央淺海盆地和渤海海峽五部分組成。 渤海水溫變化受北方大陸性氣候影響,2月在0℃左右,8月達21℃。 嚴冬來臨,除秦皇島和葫蘆島外,沿岸大都冰凍。3月初融冰時還常有大量流冰發生,平均水溫11℃。由於大陸河川大量的淡水注入,又使渤海海水中的鹽度僅為30PSU(Practical salinity unit),是中國近海中最低的。 渤海沿岸有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遼河、海河、黃河等河流從陸上帶來大量有機物質,使這里成為盛產對蝦、蟹和黃花魚的天然漁場。
黃海
出了渤海海峽,海面驟然開闊,深度逐漸加大,這就是黃海。黃海因為古時黃河水流入,江河搬運來大量泥沙,使海水中懸浮物質增多,海水透明度變小,故呈現黃色,黃海之名因此而得。黃海是我國華北的海防前哨,也是華北一帶的海路要道。 黃海西臨山東半島和蘇北平原,東邊是朝鮮半島,北端是遼東半島。黃海面積約為40萬平方公里,最深處在黃海東南部,約為140米。海洋學家按照黃海的自然地理等特徵,習慣將黃海分為北黃海和南黃海。北黃海是指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之間的半封閉海域,海域面積約為8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0米,最大水深在白翎島西南側,為86米。長江口至濟州島連線以北的橢圓形半封閉海域,稱南黃海,總面積為30多萬平方公里,南黃海的平均水深為45.3米,最大水深在濟州島北側,為140米。黃海的水溫年變化小於渤海,為15℃~24℃。黃海海水的鹽度也較低,為32‰。 黃海寒暖流交匯,水產豐富,特別是渤海和黃海沿岸地勢平坦,面積寬廣,適宜曬鹽。例如,著名的長蘆鹽區,煙台以西的山東鹽區以及遼東灣一帶都是我國重要的鹽產地。長江口北岸的啟東角與韓國濟州島西南角的連線是黃海與東海的分界線。
東海
東海(East China Sea),是中國海的一部分、中國三大邊緣海之一。它北起中國長江口北岸到韓國濟州島一線,與黃海毗鄰,東北面以濟州島、五島列島、長崎一線為界,南以廣東省南澳島到台灣省本島南端(一作經澎湖到台灣東石港)一線同南海為界,東至日本琉球群島。位於中國大陸和台灣島 、日本琉球群島和九州島之間。並經對馬海峽與日本海相連,瀕臨中國的滬、浙、閩、台4省市。面積77萬多平方公里。多為水深200米以內的大陸架。鹽度為31-32‰,東部為34‰。海水溫度平均9.2℃。冬季南部水溫在20℃以上。世界著名漁場之一,產大黃魚、小黃魚、刀魚、墨魚等。整個海區介於北緯23°00′~33°10′,東經117°11′~ 131°00′之間。 廣闊的東海大陸棚海底平坦,水質優良,又有多種水團交匯,為各種魚類提供良好的繁殖、索餌和越冬條件,是中國最主要的良好漁場,盛產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墨魚等。舟山群島附近的漁場被稱為中國海洋魚類的寶庫。
南海
南海位於我國大陸的南方。南海北邊是我國廣東、海南、廣西、福建和台灣四省一區,東南邊至菲律賓群島,西南邊至越南和馬來半島,最南邊的曾母暗沙靠近加里曼丹島。浩溯的南海,通過巴士海峽、蘇祿海和馬六甲海峽等,與太平洋和印度洋相連。它的面積最廣,約有356萬平方公里,相當於16個廣東省那麼大。我國最南邊的曾母暗沙距大陸達2000公里以上,這要比廣州到北京的路程還遠。南海也是鄰接我國最深的海區,平均水深約1212米,中部深海平原中最深處達5567米,比大陸上西藏高原的高度還要大 。 南海四周大部分是半島和島嶼,陸地面積與海洋相比,顯得很小。注入南海的河流主要分布於北部,主要有珠江、紅河、湄公河、湄南河等。由於這些河的含沙量很小,所以海闊水深的南海總是呈現碧綠或深藍色。南海地處低緯度地域,是我國海區中氣候最暖和的熱帶深海。南海海水表層水溫高(25℃~28℃),年溫差小(3℃-4℃),終年高溫高濕,長夏無冬。南海鹽度最大(35%),潮差2米。 南海的自然地理位置,適於珊瑚繁殖。在海底高台上,形成很多風光綺麗的珊瑚島,如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南海諸島很早就為我國勞動人民發現與開發,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國土包括大陸、島嶼和干出礁這些陸地及其沿岸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水域,這些水域有人叫作「藍色的國土」。國土范圍和面積均應以國家權威機關公布為准。南海諸島的島嶼和干出礁的陸地面積,國家或海南省國土部門似未公布。南海諸島的領海基線,國家只公布了一部分,大部分未公布,領海和毗連區的范圍和面積自然也未宣布。根據掌握的圖件(可能不是最新的、比例尺不是最大的),初步量算出南海諸島陸地面積(表1),僅供政府公布前作參考。南海諸島陸地面積小,為5286.5平方公里,但散布范圍廣,擁有大量「藍色的國土」。據《海洋法公約》而測算,1個遠離大陸的珊瑚礁干出礁或小島,至少可以擁有1543km2的領海和431015km2的專屬經濟區海域。」

4. 廣州班達電子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班達科技公司成立於2011年,擁有7年生產和銷售經驗,班達擁有兩家公司,銷售窗口座落於世界電子消費名都城中國深圳「華強北」公司名為:深圳班達技術有限公司。班達工廠落座於中國貿易都城「廣州增城」公司名為:廣州班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工廠佔地面積有3000平方米,班達公司以工廠為核心,主要以生產滑鼠,銷售,貿易,服務,售後為一體。 班達公司擁有滑鼠模具上100套,為世界各國提供優質的產品,年生產300萬只。公司擁有快速反應研發團隊,根據客戶的要求在較短時間內提供各種性能和優勢產品,符合各國產品體系標准,高效模式管理平台,確保公司產品高品質快速交貨。 班達公司「全面創新,不斷超越客戶期求和希望」為服務宗旨:高可靠,高品質,高效率及創新價格完成售後服務,贏得廣大客戶信任和認同。
法定代表人:焦院庄
成立時間:2013-03-26
注冊資本:50萬人民幣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廣州市增城區新塘鎮坭紫村西北社大松崗廠房二樓

5. 班達海發生5.5級地震,這對地殼會造成什麼影響

班達海發生5.5級地震,這對地殼會造成什麼影響?班達海位置比較重要,所以在發生地震之後,很多人覺得十分吃驚,擔心會引起地殼一些變化,甚至有人說一些非常可怕的事情,來吸引大家注意力。其實班達海地震沒有什麼影響,下面給大傢具體解釋一下,朋友們可以參考:

三、班達海地震屬於淺層地震而已,對於地球整體地殼運行不過是滄海一粟罷了:

這次地震實際上在地球淺層確實引起了一些震盪,但是對於地球來說,不過是滄海一粟而已,地球在整體海洋和陸地發展時候,有很多大的地質活動,會超出人類想像一次火山爆發地震的震感,就會超出這次地震,所以這次地震對於地殼影響不會太大,或者說根本沒有任何影響,因為地球過於廣袤,所以不需要有任何擔心。

6. 中國到澳大利亞的距離是多少

最遠的距離:哈爾濱至墨爾本約為12000多公里(飛機時間為15個多小時),途經菲律賓海、巴布亞紐幾內亞,到達墨爾本。

拓展資料: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聯邦(英語: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簡稱「澳大利亞」(Australia)。其領土面積7692024平方公里,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也稱「澳洲」。擁有很多獨特的動植物和自然景觀的澳大利亞,是一個奉行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

澳大利亞(Australia)一詞,原意為「南方的大陸」,由拉丁文terraaustralis (南方的土地)變化而來。歐洲人在17世紀發現這塊大陸時,誤以為是一塊直通南極的陸地,故取名「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原為澳大利亞土著居住地。17世紀初,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殖民者先後抵此。1770年淪為英國殖民地,1901年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為英國的自治領。1931年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

。 澳大利亞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首都為堪培拉。作為南半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和全球第12大經濟體、全球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國,其也是多種礦產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國家, 因此被稱作「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同時,澳大利亞也是世界上放養綿羊數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也被稱為「騎在羊背的國家」。澳大利亞人口高度都市化,近一半國民居住在悉尼和墨爾本兩大城市,全國多個城市曾被評為世界上最適宜居住的地方之一。其也是一個體育強國,常年舉辦全球多項體育盛事。

澳大利亞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是亞太經合組織的創始成員,也是聯合國、20國集團、英聯邦、太平洋安全保障條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及太平洋島國論壇的成員。

澳大利亞(Australia)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等島嶼和海外領土組成。它東瀕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西、北、南三面臨印度洋及其邊緣海。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

澳大利亞東部隔塔斯曼海與紐西蘭相望,東北隔珊瑚海與巴布亞紐幾內亞和索羅門群島相望,北部隔著阿拉弗拉海和帝汶海與印度尼西亞和東帝汶相望。

7. 印尼班達海海域發生7.5級地震,是否會引發海嘯

據印尼氣象、氣候和地球物理局網站消息,地震發生於雅加達時間10時20分,震中位於東努沙登加拉省弗洛勒斯島東北部112公里處海域,震源深度為12公里。印尼氣象、氣候和地球物理局記錄到距離震中較近的島嶼和鄉鎮有較強震感。本次地震發生後半小時,該機構記錄到震中附近還發生了兩次震級分別為5.6級和5.5級的餘震。


地殼的垂直運動可能發生在板塊邊界。板塊沿著這些邊界相互作用,稱為斷層。不同的運動會形成不同的獨特地形,主要是正斷層、逆斷層和走滑斷層(下圖按這個順序排列的),其中走滑斷層引發海嘯的可能性最低,因為它相對平緩,所以海底地形的變化可以放大或抑制海浪傳播。通常低於7.5或7.0的地震通常不會引發海嘯,況且還需要足夠的海水深度,所以有的地方會引發海嘯,有的不會。

8. 海斯廷斯·卡穆祖·班達的自然地理

11.8萬多平方公里(包括2.4萬多平方公里水域)。非洲東南部內陸國家。西毗尚比亞,東北連坦尚尼亞,東部和南部與莫三比克為鄰。馬、坦、莫之間的馬拉維湖為非洲第三大湖。東非大裂谷縱貫全境,境內多高原,3/4國土海拔1000-1500米。北部高原海拔1400-2400米;南部姆蘭傑山拔地而起,薩皮圖瓦峰高達3000米,為全國最高點;姆蘭傑山以西為希雷河谷地,形成帶狀平原。地處東南信風帶,屬熱帶草原氣候。
人口:約1100萬(2004年)。絕大多數為班圖語系黑人。主要有尼昂加族、契瓦族和瑤族等8個部族。約有8000名歐洲人。1.2萬名亞洲人。官方語言為英語和奇契瓦語。大多數人信奉原始宗教,20%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
首都:利隆圭 (Lilongwe)
16世紀班圖人開始大批進入馬拉維湖的西北一帶,並在馬拉維及毗鄰地區定居。19世紀80年代後期,英國和葡萄牙在這一地區進行了激烈爭奪。1891年英國正式宣布這一地區為「英屬中非保護地」。1904年由英國政府直接管轄。1907年設立總督。改稱尼亞薩蘭。1953年10月英國強行將該地同南羅得西亞(今辛巴威),北羅得西亞(今尚比亞)組成「中非聯邦」。1961年8月舉行大選,海斯廷斯·卡穆祖·班達領導的馬拉維國民大會黨在立法委員會中獲多數席位。1963年2月,班達成為自治政府總理。同年12月聯邦解體。1964年7月6日宣布獨立並改名為馬拉維。1966年7月6日,成立馬拉維共和國。班達出任首任總統。1971年班達成為馬拉維共和國終身總統。1993年6月,馬實行多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