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廣州有啥好吃的美食
廣州領南食在廣州',廣州人喜歡喝早茶,有岀名的叉燒包,干蒸,鳳爪,糯米雞,蝦餃等這些都是廣州好吃的美食。
㈡ 廣州有什麼好吃的
1、粵菜:
粵菜以廣州菜作為代表,廣州菜是在匯集我省各地優秀民間美食的基礎上不斷地吸取我國各大菜系之精華,借鑒西方食譜之所長,融匯貫通而成一家的。廣州菜用料廣博,選料精細,技藝精良,善於變化,品種多樣。1956年「廣州名菜美點展覽會」上介紹的萊品便有5447個。與菜品有淵源關系的點心815款,小吃品數百個。廣州菜是粵菜的主體和代表。廣州菜的烹調方法有二十一種之多,尤以炒、煎、燜、炸、煲、燉、扣等見長,講究火候,制出的菜餚注重色、香、味、形。口味上以清、鮮、嫩、脆為主,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時令性強,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濃郁。較為常見的廣州菜色有白切雞、白灼海蝦、明爐乳豬、掛爐燒鴨、蛇羹、油泡蝦仁、紅燒大裙翅、清蒸海鮮、蝦籽扒婆參等。
2、早茶:
「飲茶粵海未能忘。」廣州人喜愛飲茶,尤其愛飲早茶。早上見面,其他地方的問候語大多是「吃了嗎」,廣州人則往往是「飲咗茶未啊?」(喝茶了嗎?)。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不僅飲茶,還要吃點心,一盅兩件,優哉游哉;不僅飲早茶,還要飲下午茶、夜茶;不僅填飽肚皮,還順便傳播新聞、敘說友情、洽談生意。由此可見,飲茶在一定意義上已經超越了單純「茶」的范疇,已經成為社會交際方式的一種。飲茶構成了嶺南文化別於其他文化的一個顯著特質。廣州老字型大小的茶樓有:陶陶居、陸羽居、怕香居、南園、北園、泮溪、大同、惠如、三如、多如、巧心、得心、正心、福來居、西華居、美珍居等。
3、嶺南佳果:
廣州的水果品種有500多種,其中以荔枝、香蕉、木瓜、菠蘿分布最廣,產量最多,質量最好,被譽為嶺南四大名果。此外,還有芒果、楊桃、石榴、龍眼、白欖、烏欖、黃皮、楊梅、菠蘿蜜、三華李、西瓜等。 廣州地處亞熱帶,熱帶亞熱帶水果品種繁多,一年四季都有鮮果上市,故有"水果之鄉"的盛譽。廣州果樹栽培歷史可追溯到漢代,史書載,當年漢武帝便向嶺南征貢"御橘",三國吳交址太守士燮向孫權進獻的"瑞橘",指的都是甜橙,而非今日通常講的柑橘。 據調查,廣州的水果有40個科、77個屬、132個種及變種、500多個品種,其中引進國內外優良品種33個。著名品種有增城掛綠荔枝、黃登菠蘿、羅崗甜橙、石硤龍眼、芳村花地甜楊桃等。近年培育了細核淮枝、八月熟荔枝、紅江橙、大果龍眼、穗中紅番木瓜、翠寶西瓜等品種。
4、特色小食
廣州名餅「雞仔餅」,原名「小鳳餅」,據說是清咸豐年間廣州西關姓伍的富家有一名叫小鳳的女工所創制,其成為名餅卻在半個世紀之後,廣州河南成珠茶樓因中秋月餅滯銷,制餅師傅急中生智,把制月餅的原料按小鳳餅的方法製作,並大膽地用搓爛的月餅和豬肉、菜心混合為餡料,再調以南乳、蒜茸、胡椒粉、五香粉和鹽,製作出甜中帶咸、甘香酥脆的新品種「成珠小鳳餅」來,因其異味香脆而受到顧客青睞。小鳳餅形狀像雛雞,故又稱雞仔餅。其後,又進一步改進,務求精製巧作,並改進包裝,罐裝或盒裝,遠銷東南亞。
㈢ 廣州哪裡有嶺南第一鍋牛雜店呀請吃貨們指路。謝謝!!
嶺南第一鍋(百腦匯店)天河區 天河路596號百腦匯6樓美食廣場
嶺南第一鍋(石牌西路店)天河區 石牌西路(海正電腦城斜對面)
嶺南第一鍋(客村店)海珠區 大江沖直街(近新港西路)
嶺南第一鍋(大沙頭店)越秀區 大沙頭(近大沙頭碼頭站)
嶺南第一鍋(龜崗店)越秀區 龜崗大馬路13號左側
嶺南第一鍋(龍口西店) 天河區 龍口西路76號
嶺南第一鍋(京溪路店)白雲區 京溪路53號春蘭花園北門(近南方醫院)
嶺南第一鍋(江泰路店) 海珠區 江南大道南479號之三(近江泰路站地鐵B2出口處)
㈣ 廣州有什麼好吃的地方
1、北京路和中華廣場商圈
北京路是廣州城建之始所在地,是歷史上最繁華的商業集散地。聚集了大量廣州實力派的餐飲企業,如歡聚滿堂大酒樓、太平館西餐廳等,還有達楊原味燉品、銀記腸粉這樣傳統小吃店,在這里可以找到各個口味的美食。
2、廣記美食
位於萬福路汽車站往西行80米,廣記是一間老字型大小的餐廳,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這里的掌亦煲,鵝掌亦膠質豐富,越吃越入味,加入一盤手打瑤柱肉丸,別具風味。
3、達揚、偉記燉品
達揚燉品位於廣州越秀區文明路160號,偉記燉品位於越秀區文明路144、156號。達揚和偉記都是老牌的燉品店。三伏天都有人群在排隊購買燉品進補。
4、風味館
位於越秀區越秀南路161號。傳說中能做出廣州最好味牛三星(牛潤、牛心、牛腰)的店子,雖然近年有走下坡路的趨勢,但牛三星的水準還是無容置疑的。
5、糖糖私房甜品
位於越秀區惠福東路588號。是一家新派甜品店。裡面的甜品都很有新意,價格又合理,極受年輕人歡迎。 推薦美食 腰果露、芒果水晶卷、杏仁豆腐花、蔓越莓蛋糕。
㈤ 廣州哪裡有好吃的地方
很多啊,上下九,沙面,北京路
㈥ 廣州哪家店的牛雜好吃
認識廣州就得從牛雜開始,牛雜中「最廣州」的當屬蘿卜牛雜,蘿卜牛雜已成廣東廣州文化的一部分。
沒有特別的配方,就是花生香的牛雜湯底,但是別人就是做不出來。湯汁濃的像醬汁,這才是阿婆牛雜香味濃郁、出眾的秘訣。
每次一開檔,都排起長隊,排個兩小時,每人還限購兩份,阿婆牛雜可以說是最符合廣州味道,30年來都不變。
好了,以上就是我對廣州哪家店的牛雜好吃?的回答,謝謝。
㈦ 阿婆牛雜被評為廣州最好吃的牛雜對此你怎麼看
說起牛雜,廣州人一定會想起一個名字:阿婆牛雜。
圖片來自阿婆牛雜官網
當然,傳統與革新本來就存在本質上的對立,兩者也無分對錯。生產力在發展、資本在不斷累積,傳統小行業,特別是阿婆牛雜這種源於市井的傳統手作行業希望在市場經濟中存活並發揚光大,必須適應社會生產的規律。工業化的生產與包裝是大勢所趨,不可避免的。阿婆年紀也大了,也有自己的家庭,誰不想讓家庭的生活更好一點呢?說著冠冕堂皇的話讓年近90的阿婆繼續在小巷中賣牛雜,未免有點強人所難了。
所以,我們應當追求的不是盲目地保留傳統,也不是一味地追求變革,在傳統與革新之中求同存異,讓兩者趨於平衡,才是在這個時代保留傳統的正確方法。沒錯,這堆都是廢話,小學語文80分以上的都能寫出來,只不過,這么廢的話,誰會真的去思考,去落實呢?
所以,大家對傳統手藝的逐漸工業化和網紅化的現象是怎麼看的呢,希望能在評論區聽到你們的聲音。請各位股東文明交流,不要噴,也不要杠,在這個問題上,無分對錯。
㈧ 在廣州哪裡可以吃到正宗美味的牛雜
上下九那個:林林牛雜店
推薦:牛雜、蘿卜、麵筋、魚蛋
環境:板凳也沒有,站著吃牛雜,一群人捧著個碗拿著一根簽,站在馬路邊一起大快朵頤,那就是吃牛雜的風味啊!
服務:沒有特別服務
交通:乘搭公交到德星里,或是地鐵到長壽路站D2出口
綜合:板凳也沒有,站著吃牛雜,才是最正宗又原汁原味最貼近牛雜意義的吃法對不對~~
地址:十八甫北路36號
時間:09:30 - 22:30
人均:12元
㈨ 東山口有什麼傳統美食
廣州記憶丨人均30元吃遍東山口人氣美食,還有洋樓里的咖啡店~
藝術三星周末牛肉建築
在廣州,
素有「有錢住西關,有權住東山」的說法。
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東山口,
每次坐一號線總可以聽到地鐵報站「東山口」,
你是否也一直聽說那裡有故事,卻未曾踏足。
小編對東山的印象無非是龜崗大馬路、廟前直街、東山百貨等等等,很多人都以為東山口只有紅磚洋房,只適合閑逛和外拍,其實那裡不止有大街、洋房、騎樓,更是美食的聚集地。
東山口,這一帶的建築飽含歷史文化沉澱,保護完整且別具風格。
不僅吸引了遊客們的腳步,
也有不少文藝小資范的特色小店悄無聲息地紮根在這里。
小編挖出的這些特色小店,絕對讓你抱負扶牆走……
丨肥佬牛雜丨
在東山口地鐵站附近有檔牛雜,每每走過都要買。從原來的推車走鬼檔搬到店內,從沒任何名氣到現在的粉絲慕名而來,為的就是那份蘿卜牛雜!
這里的牛雜沒放過多香料,牛雜本身味足,感覺不用蘸甜醬也依然棒棒噠!牛心牛肺彈性十足,也很乾凈,蘿卜則是燉的剛剛好,腩汁滿滿的,吃起來特滿足!關鍵是夠飽肚呀~
地址:廟前直街12號(東山區少年宮對面) 人均:12元
丨老上海食惠里小籠包面館丨
但是小編每次都是為了那碗鹹蛋黃鮮肉餛飩雲吞,每顆餛飩都很大,鹹蛋黃也不少,最重要是其價格和口味上的平衡,難怪附近很多街坊都視之為食堂。
地址:龜崗大馬路13號(近東山百貨)
人均:20元
丨林華牛羊蛇雜屋(東華東路店)丨
只此一家有牛羊蛇雜的牛雜店林華鋪子,滋補三蛇雜湯,各種蛇腸、蛇肝、蛇肺等肉料,吃起來很軟,湯味鮮濃,加了胡椒粉很暖胃。
從7塊吃到14塊,老街坊都愛的味道。在冬天來一碗牛羊雜湯暖暖身子,值得一試。
地址:越秀區東華東路618號
人均:13蚊
丨風味館丨
只有廣東人才會懂牛三星有多好吃,這家老店,每次去必點牛三星湯加辣,還有陳村粉,分量超級足,牛三星燙得爽口脆嫩、火候非常好,而湯底下有韭菜、酸蘿卜、吃起來整個湯很是開胃。
小齋陳村粉,最喜歡上上下下滿滿的一層醬,陳村粉搭配牛三星,真是絕配。
地址:越秀區越秀南路161號(芬蘭浴館對面)
人均:15蚊
丨成隆行(東山店)丨
喜歡他們家的蟹粉小籠包,鮮美香甜,湯汁非常飽滿,湯包皮很薄,泛著黃黃的蟹膏黃油花。但是價格卻不便宜。
一年吃蟹也就幾個月,總是不能錯過,每年都吸引了一批吃蟹愛好者,吃完大閘蟹記得喝薑茶,暖暖的,瞬間感覺很完美。
地址:廟前直街31號(近農行)
人均:150元
丨常來飯店丨
「常來飯店」走的則是平實住家菜路線,秘制的豉油皇鵝腸、碌鵝等點擊率最高,還有鑊氣十足的粵式小炒令師奶們都要臣服。
滿滿的傳統味道,很多街坊經常幫襯的食堂,深受街坊歡迎。
地址:龜崗大馬路金韻茶業旁(近龜崗步行街)
人均:50元
丨老班長丨
東山口店也是20年+的老店了,這里的灌湯包,永遠那麼多人,永遠的新鮮美味。
還有涼拌鹵牛肉,清香透鼻。冷盤和涼皮也是這家店的一大特色,很受歡迎。
地址:農林下路81號南側(王府井對面)
人均:40元
丨雲上咖啡·藝術會館丨
充滿藝術氣息的會館,正宗的英式下午茶。很有維多利亞時期的風格,一片怡然自樂的靜謐感。店主還在門口還養了很多隻可愛的龍貓,來這里享受寧靜下午茶時光是不錯的選擇喔!
地址:東山口啟明一馬路4-1號(近東山百貨)
人均¥ 46
丨逵園1922畫廊&Cafe丨
1922年建的老房子,一樓會定期展出不同的藝術作品,樓梯曲折通幽。二樓是一個陽光小天堂。由於陽台是騎樓設計,所以坐在這里一整天都是那麼的安逸舒適,建築總是承載著一座城市的人情記憶,也許你也會喜歡這午後的一米陽光。
地址:越秀區恤孤院路9號逵園內(近中共三大會址)
人均¥62
東山的小洋樓眾多,當然美食也不止這些。在這里,時不時會遇上一些花兒,給生活增添一些色彩,生活就充滿了活力。
這些廣州老味道隱藏在東山口這里,
有時間去走一走吃一吃真的很不錯,
㈩ 廣州有哪些特色的牛雜檔
1.阿婆牛雜:阿婆牛雜是廣州牛雜界的流量之王,也是老廣們曾經共同的回憶,現還申請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小吃。自熬的牛雜老湯,並用油兌上花生醬加入鍋里,放入大塊的紅糖,慢慢和牛雜的鮮甜味一起滲出,這是幾十年來的配方,引得大家邊吞口水邊排隊。牛膀,是牛雜的靈魂,阿婆做的牛膀,口感極佳,火候剛剛好。整體吃下來,能感受到這一碗牛雜的心血所在,湯汁濃厚,配料華麗。
2.容意發牛雜店:這家牛雜攤已經開了37年了,拿著5毛錢就可以買到一碗的時光已經不再,但那碗牛雜的味道卻依舊不變。這里的牛羊雜湯也是店家的招牌,湯底濃郁,牛羊雜處理的很乾凈,沒有臊味,加點胡椒粉十分暖胃。牛雜和蘿卜都大塊、軟而不爛,鹵水的葯材香料味重,微甜,這就是容意發牛雜店帶來的時光的味道。
3.肥記牛雜:藏在北京路附近巷子里的牛雜推車檔,別看它雖然無招牌無鋪面,但是人家已經在大眾某評上收錄了5年,還是北京路小吃口味榜的前五名。里的牛雜湯汁色水深,都是用牛骨、桂皮、八角、花椒等熬出來的精華。賣的牛雜都是經典部位,還能加生菜、大白菜、河粉、豬腸粉……湯汁略帶點甜味,吃起來帶有濃郁的葯材香。牛肚煮得軟淋入味,咀嚼起來一點都不費力。
4.阿叔車仔牛雜:號稱廣州最酷的牛雜檔,只收現金,不準拍照,老闆看心情出攤,一言不合就開懟,即便如此,依舊天天食客盈門、人氣爆棚。阿叔的牛雜藏在建設三馬路附近的一個小區門口。一般是下午4點到晚上7點出攤,從排隊點餐到吃完走人,檔口面前的人都沒停過。雖然阿叔脾氣火爆,但牛雜還是值得肯定的,牛雜煮得很軟淋,很入味。每一塊肉都充分吸收了湯汁的精華,是經過長時間燉煮才有這樣的口感。
5.好好麵店:好好麵店藏在市橋舊住宅區的一顆樹下,門面偽裝成一家士多店,店名卻叫麵店。而且這里的牛雜種類非常多,目測有十幾種。牛腩、牛軟骨、牛膀、牛板筋、牛小肚、牛肺……全部一整塊放滿鍋中燉。除了各種牛雜,配菜也是非常豐富。蘿卜、海帶結、包菜、麵筋、魚蛋、豬腸粉……葷素隨意搭配、即點即剪、按斤算價。
6.牛佬牛雜湯:這家牛佬牛雜湯,是西華路的街坊吃了20多年的老店,無論什麼時間過去,都是那麼多人在幫襯著。他們的網紅牛雜湯10次有9次都要排隊。每天新鮮熬制,香而不騷。香濃的牛骨湯加上濃郁的胡椒和酸蘿卜吊味,奶白色的湯頭醇香濃厚,牛羊雜也是爽脆鮮嫩。喝下去指頭暖粒粒,滿滿葯膳味。
7.裕苑:這家牛雜可以說是牛雜店的米其林級別了,店面5平米都不到,但環境好,很有走鬼檔的街邊風格,老闆每天只開半天,非常任性。麵筋牛雜的分量很足,裡面有牛肺、牛展、牛腸,麵筋是現煮現剪的,充分吸收了牛雜醬汁的精華,牛雜偏甜,所以搭配辣椒醬更贊。
8.蘇記牛雜:一家開了70多年的老字型大小,秘制湯底都是熬制了好幾個小時,湯汁好喝、牛雜入味,顏色鮮艷飽滿。香辣惹味,牛肚爽口,牛筋軟糯,牛腸一點異味都沒有,還越嚼越香。
9.鍾村牛雜老字型大小:番禺鍾村人最愛的牛雜老字型大小,至今開店已有幾十年,每到飯點必定會排起長龍,不少街坊還會自帶飯盒過來裝,可見他的人氣有多高。來的人都是奔著牛雜鍋來的,點足30元,就可以自動升級為牛雜煲。牛雜鍋端上來的一瞬間,肉多到嚇人。還可以免費選一份新鮮的配菜,人均15吃到撐。
10.黃毛牛雜:藏在大石東聯市場旁邊的黃毛牛雜,真正貫徹了大隱隱於市的信念,雖然開在市場旁邊,但卻非常難找。而且這家連招牌都沒有的牛雜店,據說已經開了30多年。每天還只營業2小時。這家在大石人心裡有著無可替代地位的黃毛牛雜,是我吃了這么多的牛雜里,牛筋做的比較韌但同時又非常入味的,吃起來口感還很彈牙。再蘸一下黃毛大叔自製的微辣辣椒醬,一口下去充滿驚喜。
11.好味牛雜屋:店面不大,甚至有點舊,這間牛雜屋在員村一開就是幾十年,而且便宜料又足,街坊鄰居們都習慣過來這里吃早餐甚至打包帶走。牛雜湯汁濃郁,麵筋牛肺完全吸收了湯料的精華,味道非常地道傳統,而且10塊錢就可以買到一碗,完完全全就是小時候的味道!
12.阿叔牛雜:阿叔在自家門口做生意,沒有鋪面,只有一架車仔,但是阿叔至今已經在這條巷子里開了20多年。在附近的2所小學、1所中學上過學的孩子,無一不是這里的熟客。阿叔的牛雜以牛肺居多,蘿卜燉的十分軟糯,甜香可口,汁水很飽滿,牛雜軟淋入味,街坊們都說這個味道20年來從沒變過。
廣東人將吃的吃出五花八門,哪怕是一種簡單青菜都有炒的煮的燜的燉的等等做法。
牛的一身全是寶,牛肉,牛雜的做法更是不計其數,鹵牛雜,五香牛雜,紅燒牛雜,清湯牛雜,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化州剪牛雜,化州糖水聞名全國,化州剪牛雜似乎除了當地人以外似乎鮮少有人知曉,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道化州名小吃—化州剪牛雜。
給大家強薦全廣州最好吃的化州剪牛雜!!!
地址:南沙區裕順街13號
店名:化州仔牛腩檔
哪怕沒去過化州,這家「化州仔牛腩檔」也能領教到化州牛雜的陣勢,畢竟在化州當地搶絕風頭的特色小吃就是這道剪牛雜了。
幼時,媽媽曾帶我和弟弟去過化州 旅遊 ,印象里的化州是白色的飛馬雕塑和那一檔檔牛雜。一個小牛雜檔子,一輛小推車,一個蜂窩爐,一個大大的燉牛雜鐵鍋,鍋蓋上一把大大的剪刀,當地的牛雜都是現賣現剪的。檔主們揭開燙手的大鍋蓋,燉泡足時的滿鍋牛雜香氣馬上冒上來空氣中夾雜著清香的牛雜香。與廣州的牛雜不同,廣州的牛雜以軟爛入味為宜,化州的牛雜以清淡為主,非常講究火候,燉出來的牛雜清香但必須帶嚼勁,咬下去不偏軟不偏硬,不偏濃也不非常偏淡,一切都是剛剛好,並且可以完全滿足嗅覺想要的香度,味蕾所要的味度,牙齒要的質度這些恰好都是剛剛好。
化州的牛雜是用剪刀剪切起鍋的,客人可以看著鍋里的牛雜,隨意點,點了什麼,檔主就剪什麼,因為牛雜的韌度夠,帶嚼勁,剪刀下去的時候也講究牛雜的大小,這裡面已經充分考慮到客人的口感問題了,還有更貼心的,檔主們准備了兩種醬料,分為辣和不辣,指天椒水和秘制醬料,完全尊重了客人們的口味。一份牛腩粉,加幾串剪牛雜,老闆撒上蔥花,淋上一勺浸泡在鐵鍋里的燉盅里的指天椒水一勺秘制醬料,澆上大鐵鍋里清香撲鼻的牛雜湯,手工製作的化州河粉,切得大小合宜,小呈透明狀,一絲絲油油的,吃起來很滑,不是太大須是化州本地的。
一口牛雜,堅韌清爽,香而不膩。
一口粉,絲滑香軟。
一口牛雜湯,熱乎乎,加入辣椒的牛雜湯還有一絲指天椒的香氣,唇齒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