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下午5點半(下班高峰期),從廣州海珠區萬國廣場到增城鳳凰城開車走什麼線比較快、近點。郁悶啊,拜託了
路線一:
起點 廣州海珠區萬國廣場
步行至車站 步行方向
9 站 乘坐 551路空調(曉港灣總站--廣州火車東站總站)
在 基立下道 站 上車
在 體育中心東門 站 下車
約 350 米 步行 步行方向
9 站 乘坐 新塘廣新客運站-番禺市橋汽車站(番禺市橋汽車站總站--新塘廣新客運站總站)
在 體育中心東門 站 上車
在 碧桂園鳳凰城 站 下車
步行至終點 步行方向
終點 增城鳳凰城
路線二:
起點 廣州海珠區萬國廣場
步行至車站 步行方向
5 站 乘坐 地鐵2號線(廣州南站--嘉禾望崗)
在 市二宮 站 上車
在 廣州火車站 站 下車
約 450 米 步行 步行方向
2 站 乘坐 廣州汽車站-二汽新塘客運站(廣州汽車站總站--二汽新塘客運站總站)
在 廣州汽車站總站 站 上車
在 碧桂園鳳凰城 站 下車
步行至終點 步行方向
終點 增城鳳凰城
⑵ 廣州市區嚴重塞車具體地段!!!
上下班時間,上午8:00-9:00最塞,下午5:45-7:00最塞
主要塞車路段,天河的崗頂、黃埔大道、廣州大橋,中山大道(天河人多,車也多,主要是這幾個地方的務工人員很多,而且又有電腦城,中信等較多的寫字樓,上下班時你看下站牌等車的人就知啦)
越秀的東風路、環市路,人民路,海珠橋(老城區主要的路都不寬,又是東西主幹道,華山一條路,能不塞嗎,這算現在東風路寬了,但連接的出口還是那樣窄,幾輛車搶道,不出事故,塞,出事,更塞),
海珠區的工業大道和洛溪橋的交匯到點,江南大道(市區連接番禺的維一一條路洛溪大橋,雙向才4車道,能不塞嗎)
還有連接芳村的鶴洞大橋,珠江隨道(路都太窄,車多,歷史問題啦)
⑶ 廣州附近哪裡有賽車場啊
廣州飛騰賽車場
廣州市荔灣區橋中中路179號。 電話:81761963,
交通路線圖:
1、、自駕車:珠江大橋路第一個出口(橋中路、大坦沙)下橋轉右走橋中中路(路口為地鐵5號線 :地鐵坦尾站G出口),一直開300米左右,左邊即可看到飛騰賽車場
2、乘坐地鐵:乘坐地鐵5號線在坦尾站下車G出口,沿橋中中路步行15分鍾左右即到。
3、乘坐公交車:可以乘坐549或25路公交車,橋中路站下車前行20米即到
⑷ 廣州市交通堵塞問題
堵車,相信每個在廣州待過的人都深有體會。其實從2000年以來,廣州的交通狀況就是大家的一塊心病,盡管政府絕非「不作為」,修路修橋修地鐵,但無非是這里不堵變那裡堵。究其原因,廣州城市中心的周邊擴張趨勢和車流增加的速度太快,看來治理交通擁堵的道路會很長很長。
政府一直在努力
1999年底廣州汽車保有量為34.8萬輛,從2002年開始以年增20%的勢頭增長,至2007年突破100萬輛。廣州市民也早就發現塞車已經是很日常的現象了,市政府也很重視,一直出台各類政策、措施來解決交通問題,其中一個手段就是優先發展公共交通。交通管理部門先後在東風路、廣園路、解放路、天河路、天河北路、環市路等主幹道設置了公共汽車專用道,合理調整了中途站點,提高了公交車的運行速度。繼1999年6月28日地鐵1號線全線正式通車後,2號線、3號線及4號線逐步建成並已在運營中,這已經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廣州交通,但還是無法滿足增長的交通需求,所以廣州地鐵的大規模擴建一直在進行。
於2000年1月28日全線建成通車內環路高架工程全長26.7公里,總投資約為78億元的內環路著實分流了市區內的車流;實施快速處理交通事故的措施、禁摩的舉措等也改善了交通擁堵情況;從去年11月起,市中心城區限制貨車通行的范圍擴大,內環路及其放射線全天禁止 1.5噸以上貨車通行,這一措施的出台也使得交通順暢了不少。此外停車費的上漲對於解決擁堵問題也起著積極的作用。
但大型市政工程佔道施工的現象依然存在,據統計,至6月30日在施工的道路施工點共101個。其中中山八路和環市路的部分路段在修地鐵,廣州大道這些路段車流都較多,施工點會對行車造成較大的影響。一方面,施工的過程往往會佔了車道,比如天河東將綠化帶拆除是目前天河東堵塞的原因,黃埔大道一些老化路面也在重新翻修,擁堵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修路的目的之一就是改善擁堵狀況,所以市民出行時最好是繞道而行或者多點耐心,在暫時的不便之後就可以享用順暢的交通了。機場路在建成之後就十分擁堵,在修建機場高速時,機場路擁堵現象更為嚴重,但2007年機場高速全線開通後,機場路的道路情況終於好轉。而近幾年來機場路附近開發了南航新村等多個住宅小區,人口稠密,機場路的擁堵現象又「卷土重來」了。
車流增加是擁堵繼續的根本原因
在2008年全國兩會期間,民意中心於2008年1月開展的「廣州道路交通狀況公眾評價調查」結果出爐。調查結果顯示,雖然有67.0%受訪市民表示近兩年來廣州道路狀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市民對廣州道路狀況的滿意度僅18.2%,不滿意度達35.9%。結果顯示,近年來廣州塞車現象不但沒有緩解,反而更為嚴重,成為目前道路狀況的突出問題。
道路交通設置不合理、紅綠燈設置失當、道路施工時機不當、公交車不守規矩等也是造成交通擁堵的主要原因。而「廣州道路交通狀況公眾評價調查」顯示出,造成塞車問題的最重要原因是人流、車流量的增加。廣州城市的人口及車輛增加的速度太快,現有的交通設施和道路滿足不了需求。天河路是商業中心,不管是工作還是娛樂,很多人都會選擇來這里,上下班時間和晚上的車流就算不擁堵,也很難做到很順暢。一旦體育中心有演唱會,天河路附近總是呈現癱瘓的狀態。而內環路是為了解決路面擁堵問題而建的,在無紅燈、無行人的高架橋上,車流也會出現停滯不前的狀況,最大的原因莫過於車輛增多,把擁堵症狀「傳染」給了內環路。
市中心區域擴張也是一大原因
有分析人士認為,廣州城市擴張呈現「攤大餅」的局面,造成城市的「膏葯式」發展,帶來了交通、環境等許多的城市問題,形成了歷史欠賬。不過不管廣州道路承載能力是否做好了准備,廣州市中心向東、南、西、北三個方向快速擴張已經是一個事實。
這種高速擴張自然會帶來廣州市民向這四個方向的遷移,無論是上班還是居住,這種移動就必然需要藉助道路交通。因此,廣州大力發展地鐵,但私家車的保有量亦大幅提升,很多人寧選擇住遠一點,把省下的房款拿來買車代步。比如黃埔大道的員村生活區、機場路向北以及番禺區等,這幾年來開發了不少樓盤,形成了新的生活、商業服務核心區。雖然配套設施也跟著擴張,但是交通設施不是一天建成的,市中心區域擴張的速度大大超過交通設施升級速度的話,交通擁堵的狀況是可以想像的。
路況直擊
原來很堵,現在不堵
火車站
火車站周圍路段一直是堵車的「聖地」,特別是逢年過節、寒暑假的時候,火車站廣場上擠滿了人,馬路上的車挪著走。但從2000年內環路投入使用,地鐵二號線也在2002年底開始運營後,火車站周圍的車流可以上高架橋,人流可以「轉戰」地下鐵,地面公路的壓力有所減輕。
天河路
天河路及周圍是廣州的商業中心,附近有暨大師大華工等學校,還有太平洋電腦城、天河城、正佳、天娛廣場等商場,聚集了大量的上班族和消費者。過去上下班時間不塞車是怪事,周末也會很堵,但龍口西、龍口東自2005年變成單行道後,車輛被分流,崗頂一帶的天河路段塞車情況有所好轉。而地鐵3號線在2006 年12月開通了經天河路的多個站點,這徹底改善了天河路擁堵的情況———分流了逛街、上班的行人和大批遊客,路面交通壓力大大減小。另外,崗頂和天河路口兩個大路口的紅燈位擁堵情況減輕的一個原因是———安排了交通協管員維持秩序,禁止綠燈時行人亂過馬路,加快了車流的通過速度。
機場路
機場路在2005年之前也是有名的擁堵路段,車主王先生回憶到,「以前趕飛機得提前一個多小時出門,因為只有機場路是通向機場的,沒有其他選項,一旦機場路塞車就慘了。」解放北到機場路路段,隨著機場的搬遷及地鐵的開通,擁堵現象已大大減少。機場路南向北邊路段以前修建機場高速時,也堵了好久,但現在地鐵和機場高速路已經覆蓋,並開通了一條從機場路到白雲大道的新路,徹底扭轉了機場路擁堵局面。但近一年來,隨著城市的建設擴張和機場搬遷,機場路附近開發了不少商業樓盤,形成了多個居民區,而居民增多自然引起車輛增加,使得交通壓力增大,擁堵現象現在又開始機場路某些路段出現,不過主要是上下班時間。
原來不堵,現在堵了
內環路
內環路在2000年剛建成的時候確實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廣州的交通擁堵狀況,但是隨著廣州的車輛增多,越來越多的車選擇走內環路,且路上比較多車道改變,三道變兩道,或急轉彎的地方,這樣很容易影響車速,而且也易引發事故導致「大塞車」。比如內環路黃埔大道往火車站方向路段很多都是三車道變為兩車道,還有很多急彎,而這里車流量非常大,因此擁堵就是家常便飯。
內環路途經市中心,由於地面道路擁擠,且內環路上沒有紅燈,去市中心的很多車輛都選擇上內環路,而過多的車湧上高架橋只會形成新的擁堵,但車一旦堵在上面想下來就不容易了。今年6月1日起,總投資約5600萬元的內環路交通監控系統正式試行,每小時限速60、40、30公里等。據統計,若內環路車輛速度過快,在容易造成事故的同時還會造成內環路與地面車速不匹配,導致內環路的出入口及市區繁忙路段成為交通阻塞點,從而降低整個城市道路的通行效率。因此,啟動這一系統之後,車流速度降下來,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便會下降,出入口擁堵情況也應該會緩解。
長堤大馬路
有「廣州外灘」之稱的長堤大馬路、沿江路一帶最近幾年許多酒吧生意都十分紅火,酒吧密集的路段都是單向車道,很多車要繞路才能到達目的地,而且不少計程車在酒吧門口上下客、私家車在酒吧門口泊車,這些車停停走走很容易在狹窄的路上造成擁堵,加上長堤大馬路目前封閉了一條車道修路,就是在比較火爆的幾家酒吧附近,因此影響了車流的順暢行駛。這里凌晨一兩點酒吧散場的時候,車流人流還是讓長堤大馬路不堪重負。
番禺迎賓路
廣州城市中心向東南方向穩步推移,番禺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樓市的發展盡得天時、地利之先機。番禺迎賓路附近最近兩年的樓盤增多,如華南碧桂園等小區。居民和私家車出入住宅區,經常要從迎賓路通過,也造成交通擁堵現象。而在市政規劃中,番禺未來的居住人口將達到500萬。
黃埔大道
目前正在進一步擴展的黃埔大道分流了天河路大部分車,緩解了天河路堵車的壓力,但隨著車輛的增加,特別是從是市中心區去廣州東邊的車流增多,這條路的擁堵情況越演越烈。許多車從黃埔大道上下內環路高架橋,往番禺的車也經常從此經過上華南快線,黃埔大道旁的員村生活區在廣州東開發後近年來也增加了不少居民,由此不難理解黃埔大道雙向的壓力,上下班時間經常塞車。家住員村的黎小姐說,「員村這邊還沒開通地鐵,不管去哪都得擠公車,很麻煩,而且經常塞車,真希望地鐵快點修到我家門口。這樣就不用在黃埔大道堵上一個多小時了。」
⑸ 廣州附近哪裡有賽車場啊
廣州只有個卡丁車賽車場
但廣州離珠海國際賽車場很近誒
珠海國際賽車場中國第一個永久性的國際賽車場,名頭老響了
⑹ 有誰知道廣州哪裡有賽車玩呢···
泮坑還是天伯公山有
⑺ 廣州有給跑車賽車的場地嗎
廣州共有五個大型的賽車場地,廣州肇慶國際賽車場,位於廣州肇慶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大旺,離廣州市區大概50分鍾車程。
惠州綜合賽車場,也就是惠州國際賽車場,距離廣州90km,也是一個唯一可以舉辦第賽季越野賽的賽車場。
珠海國際賽車場,位於珠海經濟特區金鼎鎮,我有十個右彎,四個左彎。
東莞宏圖賽車場,他是符合國際標準的賽道。
清遠清新紅火賽車場,這里是專業為小型車賽車場,主要針對卡丁車使用。
⑻ 廣州那裡有卡丁車賽車場
卡丁車格蘭披士賽車場 廣州市體育東路天河體育中心內 87531601
卡丁車格蘭披士賽車場
駕駛著高速的賽車,馳騁於光滑的賽道,享受那狂煈的快感……相信是不少朋友的夢想.現在你可不用再「做夢」了,因為廣州市有了真正的「卡丁」賽車俱樂部——格蘭披士賽車俱樂部。在這里,你可以充分體驗到當一名「追風勇士」的感覺!
說起卡丁」車,可能很多人都比較陌生。「卡丁」其實是泊來語,英文為Kart「(商標名).大概在30多年前,歐洲最先出現了「卡丁」車,而後在德國、英國、日本等地流行。近年,在我國北京、上海等地已形成初具規模的「卡丁」車運動。 「卡丁」車外部造型別致奇特,類似於一級方程式賽車,但體積較小,國際標準的卡丁車長1.8米, 寬1.3米, 高0.6米,輪胎採用一級方程式用胎, 發動機是四沖程單缸。當前常見有兩種基本車型:一種是裝有水冷帶檔發動機。你可別小瞧這種車,它開起來的速度非常驚人:比賽用車最高時速竟達150公里。「卡丁」車還被喻為「培養車手的搖籃」,國際著名一級方程式車手塞.舒馬赫和冼拿也是玩「卡丁」車出身的。
走進俱樂部,迎面是3000多平方米的賽車場,幾百個輪胎按一定的規律繞成賽車場,迂迴曲折,彎道狹窄(這些賽道還可以根據要求隨意調整)。這么快的賽車,會不會有危險呢?其實不用擔心,行家們說「這東西易學難精,但絕對安全。
「卡丁」車重400多斤,車輪用優質橡膠製成,貼地性能好,車身周圍還安裝了防撞鐵欄,車座按人體工學設計,可避免轉彎時駕車人身體擺動幅度過大的缺點。另外,「卡丁」車的平衡性能非常優越,無論你怎麼撞,它都不會翻車。此外,俱樂部工作人員還特意把賽車發動機的功率調低,以控制賽車的極速,所以在安全方面,大家盡可放心。事實上,與其它賽車比起來,「卡丁」車還具有駕駛簡單的優點。它便於操作,一般沒有檔位,油門加速,剎車減速。換句話說,只要你會加油和剎車,你便可以駕駛方程式般的賽車!
現在,廣州格蘭披士賽車俱樂部推出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全新活動您樂而忘返。
⑼ 廣州和深圳哪裡有專業的賽車場
在廣州市黃埔大道188號有一家名叫「都市瘋狂卡丁車俱樂部」,這里是廣州市最大室外卡丁賽車場,賽道按國家A級賽道設計的。 番禺也有卡丁車的賽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