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廣州有哪些研究院
擴展閱讀
為什麼叫天津馬鋼廠監獄 2025-04-05 01:44:46
四川哪裡有福州館 2025-04-05 01:43:05
福州恆大悅瓏灣落戶哪裡 2025-04-05 01:35:37

廣州有哪些研究院

發布時間: 2022-10-16 03:14:34

㈠ 廣州有哪些設計院

摘要 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

㈡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葯與健康研究院的科研條件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葯與健康研究院考研試題

鏈接:https://pan..com/s/1WUPXltn7o44lX0nkvm6HOg

提取碼:sw5v

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來自網路網盤超級會員v1的分享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㈢ 廣東省科學院與F1科院廣州分院合並了嗎

2019年是廣東省與中國科學院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十周年。
十年來,省院合作行穩致遠,在科技創新發展上頻亮新招。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構建了覆蓋全省的「一園(明珠科學園)一廊(深圳一東莞一廣州一佛山科技創新走廊)一網路(科技服務網路)一體系(國家大科學裝置體系)」科技創新生態,探索出一套符合廣東特色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模式,成為廣東建設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科技支撐。
最新發布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9》中,廣東區域創新能力繼續排名第一,連續第3年全國居首。在區域創新能力5個評價維度中,廣東省企業創新、創新環境、創新績效3個維度全國領先。
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指出,院省啟動全面戰略合作以來,雙方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高水平研究機構布局等方面開展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務實合作,取得了可喜進展和顯著成效。他表示,中科院將與廣東省通力合作,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廣東省對院省雙方合作給予高度評價。2018年11月舉行的廣東、中國科學院全面戰略合作領導小組會議指出,希望雙方進一步完善省院合作機制,拓展合作領域,提升合作水平,加強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打造創新人才高地,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創新型國家建設作出新貢獻。
促進「國家隊」優秀人才和科研資源匯集廣東
2009年1月22日,中科院與廣東省在廣州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拉開了院省全面戰略合作的序幕。協議簽訂當天成立了合作領導小組並舉行第一次會議,審議了《中國科學院 廣東省人民政府全面戰略合作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
在全面戰略合作的定位上,《規劃綱要》著眼於推動院省合作從以往的技術和項目層面的合作,上升為技術與成果、創新資源、創新能力的轉移轉化;從單項的、短期的合作,上升為系統、全面的戰略合作;從以廣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為主的合作擴展到覆蓋廣東各地市的全面合作,在廣東共建國家科技創新的新高地,全面提升廣東在國家科技戰略布局中的地位。
院省雙方做好頂層設計,按照「需求牽引、規劃先行、平台依託、項目帶動、人才集聚」的原則,以共建國家科技創新新高地作為共同目標。十年來,院省雙方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合作協議》等一系列重大合作協議,推動一大批重大項目和成果落地廣東。
科技資源、創新人才相對匱乏,是廣東省自主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軟肋。
中科院廣州分院院長吳創之表示,中科院與廣東省的緊密型合作,促進了「國家隊」優秀人才和科研資源匯集廣東,為推進全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匯聚磅礴力量。
目前,中科院在粵院屬單位涉及的研究領域包括海洋開發、資源環境、生態保護、新能源與新材料、生物醫葯、先進製造、人工智慧、大數據與雲計算等,在廣東的科研布局日臻完善。
目前,中科院相關單位在粵合作共建省級新型研發機構34家,共同設立科技產業基金8支,總規模28.15億元,建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3個,成立產業創新聯盟48個。
在廣東建設的大科學裝置數量已居全國前列
2018年8月23日,由中科院和廣東省共同建設的「十二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投入正式運行。中國散裂中子源這項「國之重器」使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散裂中子源的國家。
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科院主導的科學力量更多地承擔了「引領者」「顛覆者」的重任。2014年6月,院省聯合成立「中科院與廣東省共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領導小組」,經院省雙方共同努力,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2018年11月,院省簽署《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合作協議》,提出以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核心,爭取共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目前共建工作取得重要進展,建成2個(東莞中國散裂中子源、深圳大亞灣中微子實驗裝置),在建6個(惠州強流重離子加速器、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江門中微子實驗站、廣州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深圳腦解析與腦模擬、合成生物研究裝置),啟動預研5個(東莞南方光源、極端海洋環境綜合科考系統等)。
廣東已成為國內「十二五」以來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布局建設較多的省份之一,成為提升廣東省原始創新能力的重要力量。
去年4月27日至28日,中科院副院長張濤到廣東省調研大科學裝置建設情況時指出,大科學裝置是我國科技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體現,對於基礎研究非常重要,建設不是目標,關鍵是要利用好裝置,產出更多國際領先的原創成果。他表示,目前在廣東建設的大科學裝置數量已居全國前列。
大科學項目的引領,大科研平台的支撐,形成了廣東建設科技新高地戰略布局。2019年11月,院省共同編制完成了《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爭取向國家申請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合作共建省級新型研發機構34家
為提升廣東科技創新能力和整體科研水平,中科院不斷加強在粵研究機構的建設和部署。目前,中科院相關單位在粵合作共建省級新型研發機構34家,與企業共建技術創新平台300多個,已成為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由中科院、廣東省和廣州市2002年共建的華南植物園項目,開啟了「大手筆」院地共建大型科研機構的先河。如今,華南植物園已發展為集科學研究、植物保育、知識傳播、資源利用於一體的高水平國家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葯與健康研究院,是由中科院、廣東省和廣州市三方共建,從事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化學生物學、感染與免疫、公共健康、科研裝備研製等研發的科研機構,於2006年3月獲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正式成立,是中科院第一個與地方共建、共管、共有的新型研發機構。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由中科院與深圳市於2006年共同建設,香港中文大學參與建設。該院13年來已建成9個研究平台、累計孵化企業總計759家,持股企業超過227家,估值過億的達28家,與企業共建100個聯合實驗室,成為深圳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的佼佼者。
由中科院與廣州市於2005年共同建設的廣州中科院工業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廣州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一院三所一中心」的架構,目前已經成為國家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中科院平台型技術轉移中心和中科院創新集群建設園區之一。
中國科學院雲計算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成立於2011年10月,是由中科院與東莞市共建的大數據、雲計算研發機構。該中心匯聚了包括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在內的8家研究所人才、技術和設施,擁有國內首個自主產權的雲計算平台。
院省合作以來,大批中科院及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入粵,構建了院省合作人才會聚的通道。至2018年底,中科院廣州分院系統在粵8家研究所職工總數4483人,擁有國家級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44個,研發規模和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為一大批國家重大科研任務落地廣東提供了有力支撐。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2018年12月,中科院發布改革開放四十年40項標志性重大科技成果。其中,廣州分院系統的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華南植物園、廣州生物醫葯與健康研究院等單位分別因在深海科考和載人深潛器技術、《中國植物志》編研及生物多樣性研究、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等方面的卓越貢獻而榜上有名。
此外,廣州能源所自主研製的鷹式波浪能發電技術成功入選「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於2018年在陝西藍田發現新的古人類活動遺址,將古人類活動遺跡的年代向前推進了約50萬年。
院省共建中國科學院大學廣州學院、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
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在新一輪創新大潮中,廣東迎來「雙區驅動」的重大歷史機遇。
白春禮在中科院廣州分院調研時指出,廣州分院及分院系統各單位要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為契機,充分發揮中科院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建制化優勢,全面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在支持廣東省實驗室建設方面,廣東啟動建設的三批次10家省實驗室中,中科院相關研究機構深度參與了6家,包括再生醫學與健康(廣州生物院等)、材料科學與技術(高能所/物理所等)、先進製造科學與技術(長光所等)、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南海所等)、化學與精細化工(廣州化學等)、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近物所等)。
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廣東省實驗室已引進高水平人才團隊200餘個,匯聚8家香港科研機構、40餘位港澳科學家參與建設。
在共建高水平研究機構方面,中科院在粵部署新增了中科院南海生態環境工程創新研究院、中科院幹細胞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廣州分部)、中科院粒子物理前沿卓越研究中心、中科院核心植物園特色研究所、中科院葯物創新研究院華南分部等四類機構。
在廣東省公布首批建設的8家高水平研究院中,以中科院力量為主建設的達7家,包括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廣州)、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廣東(佛山)研究院、廣東琴智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珠海)等。
在共建科教融合園區方面,2018年1月,中科院大學與廣州市簽署協議共建中國科學院大學廣州學院。同年11月,中科院和深圳市人民政府簽訂合作辦學協議,依託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作共建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暫定名),並於2019年10月獲批納入廣東省高校設置規劃,正式開始籌建。2019年9月,中國科學院明珠科學園項目正式啟動。
新一輪院省合作將在建設世界一流的科技基礎設施和研究機構、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學科群、世界一流的科技型企業、世界一流的創新創業人才隊伍、世界一流創新創業環境等方面切實開展深度合作,助推廣東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主引擎,助力廣東早日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
【記者】卞德龍
【通訊員】孫金龍 馬學濤
圖片由中科院廣州分院提供
【作者】 卞德龍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㈣ 廣汽研究院部門劃分

廣汽研究院部門劃分是按照職能劃分部門。

按職能劃分部門是最普遍採用的方法,是根據生產專業化原則,以工作或任務的性質為基礎來劃分部門的。並按照這些工作或任務在組織中的重要部分,分為基本的主要職能部門和派生的次要職能部門。

基本的職能部門處於組織機構的首要一級,當基本的職能部門的主管人員感到管理幅度太大,影響到管理效率時,就可將本部門任務細分,從而建立從屬的派生職能部門。

相關信息介紹: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汽車工程研究院,是廣汽集團直接投資、管理,並在授權范圍內相對獨立運營的分公司和戰略事業部。

作為廣汽集團研發體系的樞紐和總部的技術管理部門,廣汽研究院負責廣汽集團新產品、新技術的總體發展規劃並實施具體的研發工作。

㈤ 廣東省的建築設計研究院有哪些

有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深圳市建築設計研究總院等。

1、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

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rovince)創建於1952年,是新中國成立的第一批大型綜合勘察設計單位之一。

研究院主體業務為建築、市政、規劃設計等,並發展有推動岩土工程、地基工程與施工、全過程咨詢、總承包、審圖、監理、技術研發等延伸業務。

據2018年2月官網資料顯示,研究院有專業技術人員2700餘名,設有7個,43個設計團隊,23個分院。

2、深圳市建築設計研究總院

深圳市建築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始建於1982年,為深圳市直屬的大型國家綜合甲級設計院。本部設在深圳,下設第一、二、三分公司;

城市環境設計研究所、眾望建設監理公司、精鼎建築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總源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及直屬設計部所,駐外機構有重慶分公司、武漢分公司、北京分公司、合肥分院、成都分公司。

主要從事各類民用及工業建築設計、裝飾工程設計、城市規劃編制、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建築科學技術研究、建築新材料新技術推廣和應用以及建設工程監理、造價咨詢等業務。

(5)廣州有哪些研究院擴展閱讀:

建築成果:

1、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

據2018年2月官網資料顯示,研究院先後設計完成中國工藝美術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廣東大廈、廣州人民路623路高架橋、廣東國際大廈、深圳國際金融大廈、北京大學理工教學樓群;

深圳華潤萬象城、廣州內環路主線橋梁工程、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北京2008年奧運會自行車館、廣州大坦沙污水處理廠、廣州興豐生活垃圾填埋場、廣東省博物館、廣州亞運館、廣州珠江新城核心區地下空間、廣州西江引水工程等國家及省市工程。

2、深圳市建築設計研究總院

在公司完成的幾千餘項項目中,覆蓋了各類公共建築、商業建築、體育建築、住宅建築及教育建築等。

先後設計了深圳市深房廣場、深圳市郵電樞紐中心大廈、廣東省委辦公樓、溫州會展中心、深圳市大學城清華大學園區、哈爾濱工業大學園區、深圳市基督教堂、雲天化集團總部辦公樓與科技樓;

深港西部通道旅檢大樓、福州地區大學城福建醫科大學一期、香蜜湖水榭花都、深圳布吉桂芳園—第五期、金港豪庭等標志性建築,與境外事務所合作設計完成了深圳市地王大廈;

深圳市市民中心、深圳世貿中心大廈、深圳市寶安體育館與和黃中航廣場等大型設計項目。

在安徽的公共建築有合肥市政務文化新區政務中心、安徽藝術職業技術學院、合肥聯合大學、合肥工業大學規劃、安徽新聞中心大廈、渡江戰役紀念館概念性規劃設計;

合肥新城國際、合肥東怡酒店、安徽省立醫院、合肥國際創新展示館等工程。我公司還參與完成了多項國家、省、市規范、規程、地方標準的編制工作;

包括《建築抗震設計規范》、《鋼管混凝土組合柱結構設計規程》、《深圳市民用建築設計技術要求與規定》、《深圳市居住建築節能設計規范》等;

獲得近三十項國家、省、市級科研成果獎。公司已完成國內外建築工程設計項目3200餘項,其中100多個項目榮獲國家、省、市優秀工程設計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深圳市建築設計研究總院

㈥ 廣州有哪些比較專業的設計院

園林景觀:山水比德。建築設計大大:華南理工、大宸設計。市政規劃:省院、市院。

㈦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是211嗎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不屬於「211」,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在1993年成為獨立建制的研究所,是以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為主的社會公益型國家級科研機構。

研究所的發展目標以地質學、地球化學、海洋科學、環境科學研究為先導,致力於推動有機地球化學、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學、環境科學、油氣與礦產資源等重點學科的發展。

研究所建設

廣州地化所現有有機地球化學、同位素地球化學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邊緣海與大洋地質、礦物學與成礦學2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資源環境利用與保護、礦物物理與礦物材料研究開發2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廣州質譜中心」,化學地球動力學、粵港澳大灣區環境污染研究與控制等2個與香港共建聯合實驗室。

此外,還建有地學與資源科普教育基地和圖書館,主辦有地學核心刊物《地球化學》《大地構造與成礦學》和國內SCI英文期刊《Solid Earth Sciences》。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概況

㈧ 廣州有什麼軍工類研究所

摘要 一、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陸戰學院(由海軍兵種指揮學院、廣州艦艇學院合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