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廣州水路到坦尚尼亞經過哪個海洋
擴展閱讀
杭州戴陳弄學區屬於哪裡 2025-04-16 16:24:20
不了深圳市什麼 2025-04-16 16:23:53

廣州水路到坦尚尼亞經過哪個海洋

發布時間: 2022-10-22 07:34:35

❶ 坦尚尼亞海運港口有哪些坦尚尼亞海運時間要多久

坦尚尼亞海運港口有:達累斯薩拉姆(DAR ES SALAAM),林迪(LINDI),姆特瓦拉(MTWARA),等等。

坦尚尼亞海運時間:
猜測:從深圳到達累斯薩拉姆的海運需要46天左右,如果你想海運貨物的話,建議你還是找那些搞海運的問一下,了解清楚會好點。

你可以去問問鴻海國際貨代,去了解一下具體的情況,可以問問港口啊,時間啊,費用啊,等等,了解清楚海運的整個情況。

❷ 廣州到北京會經過哪些海洋

那就要看你往哪裡走,要是你要經過美國、英國或澳大利亞再去北京的話,那就要經過好幾個海洋了。但如果直接從廣州往北走去北京就無需經過任何海洋

❸ 坦尚尼亞是大陸還是海洋

大陸, 坦尚尼亞全境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呈階梯狀。東部沿海為低地,西部內陸高原面積占內陸總面積一半以上,東非大裂谷從馬拉維湖分東西兩支縱貫南北。東北部的乞力馬扎羅山的基博峰海拔5895米,是非洲最高峰。

❹ 唐朝航海最遠到達什麼地方

我這邊看到個詳細的資料,轉載過來給你看下。

一、鄭和航海無疑到達非洲

明代永樂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5)間鄭和七下西洋曾到達非洲東海岸,這在多種史書中有記載,有關鄭和研究的專著及文章中也都有論述。如果對某種史書記載可能有不同見解,那麼《明實錄》所記載的內容應該是很可靠的。《明實錄》多處記載派遣鄭和出使西洋各國,其中包括位於非洲的一些國家。如:「永樂十四年十二月丁卯,古里……木骨都束……不剌哇……麻林……諸國及舊港宣慰司使臣辭還,悉賜文綺、襲衣。遣中官鄭和等齎敕及錦綺、紗羅、彩娟等物,皆往賜各國王。」

「永樂十九年正月戊子,忽魯謨斯……不剌哇、木骨都束……十六國遣使貢名馬、方物,命禮部宴勞之。癸己,忽魯謨斯等十六國使臣還國,賜鈔幣表裡。復遣太監鄭和等齎敕及錦綺、紗羅、綾絹等物,賜諸國王,就與使臣偕」。

此外,婁東劉家港天妃宮石刻「通番事跡記」及長樂南山三峰塔石刻「天妃應靈之記」,都記載鄭和七下西洋之事跡,其中都有「永樂十五年,統領舟師往西域……木骨都束國進花福鹿並獅子,卜剌哇國進千里駱駝並駝雞」的內容。

上述史料中提到的木骨都束、不(卜)剌哇和麻林都在非洲,因而鄭和航海到達非洲是無容置疑的。

兩年前,台灣及海外的一些報刊曾對鄭和是否到達非洲展開討論,有的文章作者以自己到了非洲東岸一些地方未發現鄭和時代的中國陶瓷為理由,對鄭和航海到達非洲這一學術界公認的結論提出質疑。其實東非考古出土明初鄭和航海時代的中國古瓷是很多的。馬文寬、孟凡人所著《中國古瓷在非洲的發現》,詳細介紹了非洲各地發現、出土中國古瓷的情況,並附有30多版照片。據該書介紹,在非洲東海岸索馬里、肯亞、坦尚尼亞境內,發現中國古瓷的遺址有100多處,其中出土了很多14、15世紀的中國古瓷。這也可作為鄭和航海到達非洲的一個佐證。

鄭和航海到達非洲最南的地點有不同說法。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一般認為是慢八薩(蒙巴薩),當時認為麻林或麻林地為今馬林迪,是在蒙馬薩之北。而《鄭和航海圖》明確地把麻林地標注在慢八薩之南。80年代初沈福偉先生考證,麻林為馬赫迪里王朝之簡稱,麻林地是指馬赫迪里王朝的都城,即今基爾瓦基西瓦尼(也稱基爾瓦島)。

此說獲得眾多鄭和研究者的贊同,我們在編制《古今對照鄭和航海圖》及《新編鄭和航海圖集》時,就採用了麻林地是今基爾瓦基西瓦尼的說法。這一方面是考慮到這樣與蒙巴薩的相對位置跟《鄭和航海圖》相符,同時也考慮到基爾瓦是13世紀至15世紀時重要貿易城市,且有大量14、15世紀時的中國古瓷出土,因而把它定為鄭和航海的到達地點是合理的。

鄭和航海到達東非後,船隊中是否有船繼續向南航行繞過好望角進入大西洋呢?這是不少中外學者探索的一個問題,且早就有人提出了鄭和航海已到過好望角的見解。

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博士在其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引用英國地圖學家弗拉·毛羅於1459年繪制的世界地圖上有關注文,推測1420年中國帆船的航行已越過好望角。沈福偉先生在《鄭和寶船隊的東非航程》一文中,對鄭和船隊繞過好望角的航行有了較詳細的論述,並轉錄了李約瑟所引用的1459年世界地圖上的部分注文。注文稱:約在1420年,一條來自印度的中國式帆船,由迪布角向南和西南連續航行40天(約2000海里)後返回,在第70天回到迪布角。

迪布角在馬達加斯加島附近,由此向南和西南航行40天,推測已過好望角。而1420年航行在印度洋的中國式帆船,應該是鄭和船隊中的船。所以說鄭和航海已繞過好望角是有依據的。

二、鄭和航海很可能到過澳洲

按照西方「地理發現史」的通常說法,最早到達澳洲的歐洲人是荷蘭人,他們於1606年到卡奔塔利嚴灣探險。1642年,荷蘭航海家塔斯曼發現塔斯馬尼嚴(當時命名范迪門地)。英國航海家庫克於1770年達到植物灣並測繪了澳大利亞部分地區。

其實在歐洲人達到澳洲以前幾個世紀,馬來人就已知道澳洲,蘇拉威西的布吉斯人早就到過澳洲北部沿海捕撈海參。中國人在南宋時(15世紀)就已遠航到達澳洲西北沿岸。而關於鄭和船隊到達澳洲的說法,在幾十年前也就有人提出來了。

澳大利亞菲茨拉德在20世紀50年代就發表了《是中國人發現了澳洲嗎?》一文,他認為15世紀時鄭和的船隊很有可能到達澳大利亞西北的達爾文港,證據是1879年在那裡曾出土一尊中國壽星石像,60年代時,香港、台灣報刊曾對鄭和是否到達澳洲展開了討論,發表了徐鰲潤先生《鄭和遠航非(洲)澳(洲)說》及徐玉虎先生《「鄭和遠航非澳說」質疑》等文章。1990年,趙志華先生發表《鄭和船隊可能到過澳洲海岸》一文,該文根據《鄭和航海圖》上與蘇門答臘島相連處繪有一大片海岸線很長的無名陸地,經多方面分析,認為表示的是澳洲大陸。

澳大利亞離鄭和預定的航行區域不遠,《鄭和航海圖》上航線繪至爪哇島東端(今蘇臘馬亞,即泗水),該地離澳大利亞約數百海里,按當時的正常航速,約五、六天的航程。且爪哇島東面還連綿分布著眾多島嶼,如松巴島、弗洛勒斯島、帝汶島等。鄰島之間可以望見,鄭和船隊到爪哇島後去探索、考察這些島嶼是很可能的,如果鄭和船隊有船到帝汶島,那裡離澳大利亞僅為2天的航程。所以鄭和航海有船到達澳大利亞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只是缺少直接的證據。

今年(2002年)3月英國孟席斯先生提出鄭和發現美洲、澳洲的新說,媒體關於鄭和到達澳洲的證據報道得比較具體:「盡管鄭和航海的大部分記錄已不復存在,但仍有一些地圖和星圖被保存下來。孟席斯認為,尼科洛·孔蒂在印度登上了一艘中國船,將這些地圖帶到了威尼斯。在孔蒂1434年出版的游記中聲稱,他曾經由澳大利亞去過中國,比庫克船長早350年。」如果這段內容屬實,將為鄭和到達澳洲增添一個有力的證據。

三、鄭和航海是否到美洲,尚等深入研究

英國孟席斯先生的鄭和航海新說,提出鄭和早於哥倫布發現美洲並實現了環球航行。由於至今尚未見到孟席斯的報告全文,在此僅據媒體所披露的孟席斯報告的有關內容並結合其他資料對鄭和航海是否到達美洲這一問題作一討論。

哥倫布並不是第一個發現美洲的,這在史學界已是公認的了,其中確實可靠的是,公元1000年前後,諾曼人艾里克遜就從冰島乘船到達美洲。至於在哥倫布以前已有中國人到達美洲,也早已有人提出。早在1761年,法國漢學家歧尼就發表了《中國人沿美洲海岸航行及居住亞洲東部的幾個民族研究》一文,認為公元5世紀時已有中國僧人(慧深)到達墨西哥。

19世紀晚期,法國、英國學者翻譯中國史籍《法顯傳》,並提出法顯於5世紀初到達美洲的觀點,中國學者章太炎於19世紀末撰寫《法顯發現西半球說》向中國介紹了西方的這一觀點,並對此作了論述,20世紀90年代初,李連山先生對此問題作深入研究,出版了《誰先到達美洲》一書。但關於鄭和船隊到達美洲,是孟席斯首先提出的。

孟席斯認為鄭和航海到達美洲的第一個證據是地圖。他認為哥倫布等歐洲探險家有地圖,「在出發前就知道要去哪裡」。而這些地圖來源於鄭和船隊。他說:「海洋面積有百萬平方英里,繪制海圖出動龐大船隊,如果不是擁有世界上最大船隊的中國人,你說還能是誰?」他還認為:「商人尼科洛-孔蒂在印度登上了一艘中國船,將這些地圖帶回威尼斯。」「1428年在去威尼斯的路上,葡萄牙國王的長子得到了倖存的地圖,並將其繪入了世界地圖。」

上述證據有較多的推測成份。在達-伽馬繞過好望角東航印度以後,確實已有表示了非洲之角的地圖,在庫克測繪澳洲以前,確實已有表示部分澳洲大陸的地圖,但不能說這些地圖一定是鄭和船隊繪制的。其實早在鄭和航海以前,就已有表示非洲之角的地圖了。

至於說哥倫布去美洲探險之前已知道去哪裡,並有那裡的地圖,也與事實不符。哥倫布在航海探險這前只是認為:「從西班牙橫渡大洋,可到達印度和中國。」1492年他第一次航行到達的陸地是今美洲的巴哈馬群島,但他以為是到了印度。哥倫布從巴哈馬群島繼續航行到現今的巴西,而他則以為到了中國。哥倫布至死還不知道他發現了美洲,他在遺言中寫到:「承萬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發現印度大陸以及大批島嶼」。

孟席斯關於鄭和發現美洲的另一證據是「加勒比海的沉船」。媒體報道說:「孟席斯運用自己了解的關於風向和潮汐方面的知識,推斷出9艘中國船於1421年12月在加勒比海沉沒的具體位置。」但是這些沉船是否存在,如果那裡確有沉船,它們是否屬於鄭和航海時的中國船,這些都是沒有得到證實的。

從以上分析可知,現在還不能證明鄭和航海到達美洲。但我同時認為,不要以已知的史料沒有記載為由,來否定孟席斯對鄭和航海的研究。由於種種原因,國內現在已發現的鄭和航海史料是完整的。有關史料散失於民間或流傳海外都是可能的。因此,孟席斯的觀點值得進一步研究的。

在孟席斯先生提出他的報告後不久,《人民日報》發表了畢全忠先生所撰的《鄭和航海新說》一文。該文引用明代祝允明《野記》中一則巴喇西國遣使臣沙白地於1511年到中國入貢的史料,並作了別開生面的分析:

使臣沙白地說其國「在南海」,而不是在西洋,計算一下單程航行時間,他用了五年多,比鄭和船隊航行到東非的時間還要多一點。可見這「巴喇西極遠,離中國的距離相當於中國到東非距離的兩倍以上,這就應該是美洲了。而」巴喇西「應該就是巴西……巴喇西使臣沙白地是受巴喇西國王派遣,出使中國的……他途中曾滯留多國,歷時達十來年……就是說在公元1500年以前巴喇西國就已經知道中國……在公元1500年以前中國人已到達南美洲,到達了巴喇西…………在15世紀前能到達美洲的只有鄭和指揮的船隊

據筆者所知,畢先生文中所引《野記》關於巴喇西使臣入貢中國的史料,在《明史》及慎懋賞《海國廣記》中亦有輯錄,但以往認為巴喇西是阿拉伯語的音譯,亦作波剌斯,即今伊朗。而畢先生的分析提出了全新的觀點。雖然也有推測,卻也言之成理,為探討鄭和是否達達美洲提出了新的思路。

鄭和的航海史料,一方面有待於新資料的發現,另一方面也存在對已發現的資料研究不充分的現象。就以鄭和歷次下西洋的往返時間而言,雖然大體上搞清楚了,但仍有分歧。例如關於鄭和第六次下西洋,《明史鄭和傳》稱:「(永樂)十九年(1421)春復往,明年八月還。」《明史本紀》雲:「永樂十九年(1421)春正月癸巳,鄭和復使西洋,二十年(1422)八月壬寅鄭和還。」兩者記載是統一的。福建長樂「天妃靈應記」碑刻的出發年亦與史書相同。但《西洋番國志》所載敕書卻為這次下西洋的時間提供了不同的信息:

敕:內官鄭和、孔和卜花、唐觀保。今遣內官洪保等送各番國使臣回還,合用賞賜並帶去銀兩段疋銅錢等件。敕至即照依坐去數目關給與之……就令太監鄭和眼同打發,就撥海船二隻與之裝載前去……

永樂十九年十月十六日。

根據這則敕書所說,似乎鄭和在永樂十九(1421)年十月尚未出發。馮承鈞先生認為:「鄭和此次旅行,證以《明史》外國傳,曾遠至非洲東岸,行程恐不只一年;疑鄭和先於十九年春率大寶船出發,洪保後於同年率分繼往。」現論述鄭和第六次下西洋日期時大多採用此說,但也有著作認為:「據此(指上引敕書),第一,遣送各國使臣是後加的單獨行為,由洪保帶領所撥的兩條海船去執行。第二,鄭和的船隊截至十九年十月十六日尚未出發,因此,這次出海與過去幾次一樣,是在其年仲冬以後放洋。

此外,還有一則與鄭和第六次下西洋時間有關的資料,以前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今特轉引如下:

據雲向沉明藏有清初鈔本殘卷,本題序跋並缺,疑為《針位編》之一種,中有一條雲:」永樂十九年奉聖旨,三保信官楊敏,字佛鼐,洎鄭和、李愷等三人往榜葛剌等番邦,周遊三址六國公幹,至永樂二十三年,忽遇風浪「

這則資料表明鄭和船隊中有船從永樂十九年(1421)出航後,至永樂二十三年(1425)年還沒有回國,而遇到了風浪。根據一般情況,下西洋就是到非洲,往返時間也僅二年。而此船歷時四年尚未回國,究竟是航行到哪裡去了?是否有可能被大風吹到美洲?在帆船航海暑期,如遇風暴,船隻往往不能控制航向。例如,在1498年達伽馬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後,葡萄牙航海家卡布拉爾曾於1500年率領3艘帆船組成的船隊,計劃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經好望角去印度,卻在途中遇到風暴,有12艘船被吹帶了南美洲巴西海岸。

從鄭和航海的使命來說,其船隊不可能有計劃地主動到美洲探險。但鄭和船隊龐大,少則幾十艘船,多則幾百艘船,其中如有船遇到風暴,而被風暴吹到美洲的可能也是存在的。孟席斯先生稱加勒經有1421年沉沒的中國古船。這如能被證實,則這些船很可能是被風吹到那裡去的。

鄭和航海是否到達美洲至今仍然是一個懸案,尚待進一步研究。中外學者應該聯合起來,把有關鄭和航海的史料盡可能地發掘、整理出來,綜合加以分析,這樣一定能取得新的成果。我們研究鄭和,要弄清鄭和航海的一切疑點,並非一定要證實鄭和到達美洲;但既然這個問題提出來了,鄭和研究者有責任對此作出一個符合實際的結論。鄭和航海即使沒有到美洲,鄭和也仍然是一個偉大的航海家。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就能對鄭和航海作出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並使全世界有更多的人士了解鄭和的光輝業績。(海軍海洋測繪研究所/朱鑒秋)

❺ 關於坦尚尼亞的常識有哪些

國名: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The United Republic of Tanzania)

首都:達累斯薩拉姆

面積:94.5087萬平方千米

人口:3700萬(2004年)

民族:主要部族有蘇庫馬族、馬康迪族、查加族、哈亞族等。

語言:斯瓦希里語為國語。與英語同為官方語言。

貨幣:坦尚尼亞先令

國家地理

位於非洲東部、赤道以南。北與肯亞和烏干達交界。南與尚比亞、馬拉維、莫三比克接壤,西與盧安達、蒲隆地和剛果(金)為鄰。東瀕印度洋。地勢東南低、西北高,呈階梯狀。沿海為低地。內陸是東非高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1200米。裂谷帶從馬拉維湖分東、西兩支縱貫南北。東北部乞力馬扎羅山的基博峰海拔5895米。為非洲最高峰。主要河流有魯伍馬河、魯菲吉河、潘加尼河、馬拉加拉西河等。非洲最著名的湖泊多集中在這里。自北而南有維多利亞湖(非洲第一大湖,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非洲第二大湖。也是非洲最深的湖。世界第二深湖,最深處1435米)和馬拉維湖(非洲第三大湖,世界第四深湖)等界湖。此外,還有魯誇湖、埃亞西湖、馬尼亞拉湖和納特龍湖等。坦尚尼亞礦產資源較貧乏。森林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45%。東部沿海地區和部分低地屬熱帶草原氣候,西部內陸高原屬熱帶山地氣候,桑給巴爾、奔巴及馬菲亞等島屬熱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濕熱。

坦尚尼亞國名的由來

坦尚尼亞由坦噶尼喀和桑給巴爾兩部分組成。坦噶尼喀西部有一同名湖,「坦噶尼喀」的班圖語意為「眾水匯集的地方」。地名就來源於湖名。桑給巴爾,「桑給」意為「黑人」(阿拉伯語),「巴爾」意為「海岸」,「桑給巴爾」意為「黑人的海岸」。

「和平之港」:達累斯薩拉姆

達累斯薩拉姆是坦尚尼亞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里也是非洲重要的政治城市。非洲許多重要政治會議都在這里舉行。達累斯薩拉姆的原意是「和平之港」,它地處非洲印度洋岸中段,居於西印度洋航運要沖。這里的港口港區屏蔽良好。倉庫、修船、裝卸設備齊全。港區水域面積96公頃,是國內最大的港口,也是東非最著名的港口之一。城市的文教事業也比較發達,有達累斯薩拉姆大學、工學院等高等學校。市中心的火炬廣場上聳立著白色的自由火炬紀念碑,象徵著坦尚尼亞人民渴望自由、團結的民族精神。另外,這里還是著名的坦贊鐵路和坦贊中央鐵路的起點。

「香島」:桑給巴爾

位於西印度洋中。隔桑給巴爾海峽與坦噶尼喀大陸相望,有「香島」之稱。桑給巴爾氣溫適宜。雨量充足。形成熱帶植物景觀,丁香花到處皆是。

乞力馬扎羅山

乞力馬扎羅山位於坦尚尼亞東北部。靠近肯亞邊境,是非洲第一高山。乞力馬扎羅山由3座主要火山組成,其中基博和馬文齊兩個主峰最為著名,尤其是年輕的基博峰海拔5895米,是非洲的最高峰。馬文齊峰海拔5149米,另一座沙拉峰海拔3778米。是老火山口的殘余部分。約在5200米以上的山頂部,覆蓋著永久冰雪,形成了赤道雪峰的奇觀。平時,山頂雲霧繚繞;當雲霧散盡之時,雪峰就會顯現出來,在陽光照射下顯得光彩奪目。美國作家海明威來過此地後寫下了著名作品《乞力馬扎羅的雪》,更吸引了每年數以萬計的遊客來此。這座赤道雪峰的壯麗景色「猶如天地般恢弘寬廣」。

❻ 出口到盧安達和肯亞是否需要做SGS檢驗

出口肯亞或者一些國家這種都屬於政府性檢驗,目前肯亞委託SGS進行檢驗,最後憑檢驗報告和相關的檢測報告清關。至於聯系哪個國家的SGS,全球的SGS都屬於同一個公司,所以若產品從中國出口,最好聯系中國的SGS,因為具體的檢驗是由中國派檢驗員來完成的。

❼ 鄭和下西洋經過的主要海域和海峽有哪些

鄭和主要經過南海,印度洋,阿拉伯海、西太平洋。

鄭和下西洋主要是到東南亞地區,最遠到達了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海域,經過我國的台灣海峽,東南亞的馬六甲海峽,南亞印度半島和斯里蘭卡島之間的保克海峽,非洲索馬里半島和西亞阿拉伯半島之間的曼德海峽。

在七次航行中,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船隊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至福建福州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遠到達東非、紅海。

(7)廣州水路到坦尚尼亞經過哪個海洋擴展閱讀:

鄭和下西洋航行范圍

中國學界一般認為,鄭和航海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即今肯亞和坦尚尼亞一帶。域外存在不同看法。李約瑟曾引地圖學家弗拉·毛羅所言,稱1420年鄭和艦隊已越過好望角。

澳大利亞人菲茨拉德認為,鄭和的船隊有可能到達澳大利亞西北的達爾文港。.馬來西亞學者祖菲加提出,鄭和艦隊於1422年到達了南極。

在2002年出版的暢銷書《1421年中國發現世界》中,加文·孟席斯又提出鄭和船隊的分隊曾經實現環球航行、且先於西方發現美洲和大洋洲的論點。其證據包括所謂鄭和船隊繪制的世界地圖、《異域圖志》所繪制的各地動物、考古證據以及DNA分析等。

其中的世界地圖即中國律師劉鋼收藏的《天下全輿總圖》。劉鋼稱該圖是永樂十六年(1418年)《天下諸番識貢圖》的復製品。他本人又撰寫了《古地圖密碼》一書加以論證。

中國學界對上述外國學者的觀點普遍持否定態度,尤其反對孟席斯的觀點。外國也有學者對《天下全輿總圖》提出了質疑。反駁理由包括當時的中國人幾乎無人接受地圓說,不可能嘗試環球航行;經緯線繪圖法尚未傳入中國,著名的《鄭和航海圖》也只是一字排開繪制而成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