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珠江大橋的資料有嗎
【珠江大橋】為鐵路、公路兩用橋,是廣州區西出口和溝通省會與粵西、海南的主要通道。1958年興建,1960年建成通車。橋分東橋和西橋兩座,東橋長327米、5孔,西橋長416米、7孔。兩橋相距1�5公里,橋寬23米,中間為雙軌鐵路線,兩側為公路線。珠江大橋氣勢宏偉,是羊城八景之一"雙橋煙雨"的標志。�
【廣州大橋】跨越珠江主、輔航道及二沙島,連接廣州大道南北兩段的橋梁。該橋於1983年4月動工,1985年5月建成通車。橋長988�4米,橋寬24米,通航凈高8�7米。主橋長274米,採用三跨預應力連續箱梁,中跨為110米。北端東側設有環道與二沙島連通。�
【洛溪大橋】架於廣州瀝與番禺洛溪之間的珠江主航道上,是廣州通往番禺的咽喉要道。全長1916米,寬15�5米。主橋長480米,採用預應力連續箱梁雙支墩結構,其中主跨"通航孔"寬180米,通航凈高34米。這樣寬的跨度,在世界同類橋中排第六位,在亞洲排首位。該橋於1988年建成通車。�
偶不是廣州人,不知道珠江河上有哪些大橋,不過看這些資料好象沒錯,你自己再看看,還有很多大橋,不知道是不是了,你自己去看看,網址給你:www.chinacsw.com/cszx/guangzhou/jianshe1.htm
❷ 廣州大橋的介紹
廣州橋梁
金沙洲大橋 | 珠江大橋 | 鶴洞大橋 | 丫髻沙大橋 | 人民橋 | 解放大橋 | 海珠橋 | 江灣大橋 | 海印大橋 | 廣州大橋 | 洛溪大橋 | 華南大橋 | 番禺大橋 | 琶洲大橋 | 東圃大橋 | 東江大橋
規劃中:獵德大橋 | 新光大橋 | 黃埔大橋
廣州七座大橋集體「美容」80天
2006年06月19日 10:08 來源:廣州日報
市民近日經過海珠橋等過江橋梁時可以看到,一些工程人員正乘船搭架在橋底施工。從廣州市市政園林局獲悉,包括海印大橋、海珠橋等在內的7座跨江大橋,已正式拉開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整飾工程,將進行為期80天的「保養」維護。據介紹,整個工程耗資1900多萬元,整飾期間不會影響到船隻正常通航和車輛正常通行。
七橋整飾包括水上和橋面兩部分
這次統一整飾的橋梁包括廣州大橋、海印大橋、江灣大橋、海珠橋、解放大橋、人民橋、鶴洞大橋等7座跨江大橋。據介紹,這7座跨江大橋至少都有8年以上建成使用時間,其中建成於1933年的海珠橋歷史最長。這些橋梁經過多年的風雨洗禮,不同程度地出現局部破損和病害,外觀也難以與珠江兩岸景觀相協調。記者了解到,這些將會全部納入此次整飾工程的范圍內。
記者了解到,七橋日常也有維護保養,市政部門還為此組織了專門的養護隊伍,但本次整飾工程可謂是一次無微不至的「保養」。整個作業分為水上和橋面兩部分,其中水上包括進行橋墩和橋梁底部部位的施工,橋面主要包括橋梁欄桿、鋼構件、斜拉索、橋塔等部位。整飾的內容也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橋梁的病害處理,包括對橋梁表面裂縫進行封閉,修復混凝土剝落形成的蜂窩、麻面、清理泄水孔,更換伸縮縫等,提高橋梁結構的安全性。二是表面的塗裝,使用防腐耐用的塗料對橋底橋面的外層進行塗刷,恢復其原來的外貌,同時通過選擇不同的線條和色彩,更好地表現橋梁簡潔明快的色調,使其本身的建築風格與周邊環境、氣氛相協調。
水上白天施工不會影響珠江夜遊
記者6月18日上午在濱江路一帶的橋梁邊看到,每座跨江橋都有兩艘船隻停在橋底,已經搭起了兩米多高的鋼手架,一些身穿黃色衣服的工程人員正忙著對橋底進行清洗、粉刷。據介紹,由於船隻佔有河道的空間並不是很大,而且多為靜止施工,不會對珠江上船隻的航行帶來影響。此外,為不影響珠江夜遊,水上施工只在白天進行。據介紹,橋面的施工經過專家本周再次「會診」後,也即將展開。專家表示,橋面施工不會圍蔽車道,因而不會影響橋面車輛通行。整個整飾工程從6月15日開始,持續80天左右。
七橋小資料
海珠橋,1929年12月動工,1933年2月建成通車;
人民橋,1967年建成通車;
廣州大橋,1983年4月動工興建,1985年5月竣工;
海印大橋,1985年6月動工,1988年12月建成通車;
江灣大橋,1994年12月動工,1997年12月28日建成;
解放大橋,1995年動工,1998年1月26日建成;
鶴洞大橋,1998年下半年建成通車。
❸ 中國有橋面可以升起來的大橋嗎
首座橋面能升降的跨江大橋開通就是光明大橋。
光明大橋北接長堤西路,南連南堤路,橋頭兩側與被交路均採用平交,該段范圍內路線平面為直線,大橋蠢悶全長115.857米,其中橋梁全長98.6米,主橋主跨53.6米,橋寬24米,兩側引橋跨均為22.5米,採用雙向4車道,兩側各設4米人行道,橋梁直接與兩側堤岸連接歷液。
光明大橋開啟及閉合時間各約為2.5分鍾。2.5分鍾就可將整座橋面提升近8米,橋路、水路均兼顧。光明大橋的開通,將加強市橋河兩岸交通聯系,緩解市橋城區擁堵,改善市民出行環境。
古橋介紹:
在中國古代建築中,橋梁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幾千年來,勤勞智慧的中國人走過一座座山,跨過一條條河,修建了數以萬計奇巧壯麗的橋梁。
這些橋梁橫跨在山水之間,便利了交肢檔物通,裝點了河山,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的標志之一。
❹ 廣州大橋的歷史
分類: 文化/藝術 >> 歷史話題
解析:
廣州大豎賀橋簡介
廣州大橋於1985年11月建成交付使用。大橋全長979.04米,橋寬24米,設計荷載汽-20,螞肢驗算荷載掛-100。由主橋、副橋、引橋組成。主橋跨越珠江主航道,上余物派部結構為三跨砼連續箱梁,下部採用鋼筋砼墩,沉井基礎。副橋跨越珠江副航道,上部結構為二聯三跨預應力砼連續梁;引橋上部結構由跨度30米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橋及跨度15米普通鋼筋混凝土簡支T梁橋組成,副橋與引橋下部結構均採用排架墩,鑽孔樁基礎
❺ 廣州大橋介紹
廣州大橋是一座位於廣州市區東部、海珠橋下游,跨越珠江主、輔航道及二沙島,連接廣州大道南北粗磨兩段。因是廣州第三座橫跨珠江的橋梁,故又稱廣州珠江第三橋。
廣州大橋位於廣州市區東部,跨越珠江主、輔航道及二沙島,連接廣州大道南北兩段,北端東側設有岩爛斗歷局環道與二沙島連通。因是廣州第三座橫跨珠江的橋梁,所以原稱珠江第三橋。 廣州大橋長988.4米,寬24米,其中車行道20米,雙向六車道,兩側人行道各寬2米,主航道通航凈高8.7米,主橋有三跨,北端的東側有環道與二沙島連通。於1983年4月動工,1985年5月建成通車。 由於廣州大道、廣州大橋是廣州市一條南北重要幹道,每日有許多車輛通行,交通堵塞嚴重。廣州市政府已著手興建新光快速路,以疏導廣州大道的交通壓力。
廣州大橋
更多關於建築行業獨家信息,敬請實時關注建築網微信號。
更多關於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