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基因測序是怎麼判斷病毒或者細菌來源的
目前以新冠病毒來解釋,首先病毒的體外活性,其實他與病毒的種類和體外環境因素有關。病毒的起源似乎並不一定與其體外失活有關。由於病毒不能形成化石,其復制機制復雜,因此研究病毒的起源非常困難。事實上,它們可以感染幾乎所有的生物,這使得問題更加復雜。
這些新的病毒可能起源於幾百萬年前的昆蟲,而且他們感染其他物種的能力已經在進化過程中的某個時刻得到發展可能就是這些物種與昆蟲相互作用或以昆蟲為食,盡管病毒他們是具很有,或許有許多共同的特徵和復制和傳播其基因組的特殊能力,但是因為大多數病毒的起源可能永遠不會被揭示。
關於以上的問題今天就講解到這里,如果各位朋友們有其他不同的想法跟看法,可以在下面的評論區分享你們個人看法,喜歡我的話可以關注一下,最後祝你們事事順心。
Ⅱ 多葯耐葯基因多態性dna測序多少錢
你檢測的是什麼耐葯,稿瞎病毒?一般幾百塊就可以了,如果是腫瘤耐葯的話就要一核陸千多兩千或鍵氏空者是基因套餐的話就要幾千了
Ⅲ 三份猴痘病毒最新基因測序結果公布,其中哪些信息值得關注
來自葡萄牙、比利時、美國的三個研究小組分別公布在全球多地暴發的猴痘(Monkeypox)疫情中感染者所亂旦攜帶病毒基因組序列的初步結果。
猴痘病毒最新基因測序結果公布,哪些信息值得關注
感染猴痘的人通常在感染後7到14天開始出現症狀,病嘩判擾情通常會持續幾個星期。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都宣稱,「盡管大多數人能從病毒中康復,但在某些情況下,它可能是危險的,甚至可以致命。」
現在已經得到充分研究的新冠病毒,也很難將特定的突變與病毒傳播能力等方面的變化聯系起來。猴痘病毒有一個龐大的基因組——大約有20萬個鹼基對,而冠狀病毒只有3萬個鹼基對——目前科學家們並沒有那麼深入的研究。
Ⅳ 山東北京天津等地是同一毒株嗎
媒體:北京、天津、河北病例均為同一病毒序列,同屬歐洲家系
澎湃新聞 11-12 14:58
@健康時報 11月11日消息,11月8日,天津市疾控中心對本市第138例本土確診病例,進行了新冠病毒全基因組高通量測序和序列分析。測序分析結果顯示:與北美3至6
@健康時報 11月11日消息,11月8日,天津市疾控中心對本市第138例本土確診病例,進行了新冠病毒全基因組高通量測序和序列分析。測序分析結果顯示:與北美3至6月份流行毒株高度近似,屬於L基因型歐洲家系分支II。
11月10日,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本市第93例(搬運工王某某)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的呼吸道標本,進行新冠病毒全基因組高通量測序和序列比對。11日測序分析結果顯示:屬於L基因型歐洲家系分支I。
健康時報記者梳理發現,從北京新發地疫情到此前6月份天津的第137例病例,再到河北6月份新冠病例,再到本次天津新發本肢凳土病例,病毒測序結果均為同一病毒序列,同屬歐洲家系!
北京疫情新冠病毒為「L基因型歐洲家系」
6月11日北京出現新發地疫情,截至7月5日,共有確診病例335例。
6月18日中國疾控歷悔旅中心就已通過「新型冠狀病毒國家科技資源服務系統」正式發布2020年6月北京新發地新冠疫情及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三條數據來自北京市確診病例基因組序列數據NMDC60013902-01、NMDC60013903-02以及環境樣本基因組序列數據NMDC60013903-03。
6月26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發布的《2020年6月北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進展》稱,北京本次疫情流行的新冠病毒為「L基因型歐洲家系分支Ⅰ」。
此前,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發表題為「北京新冠肺炎疫情再現可能源於冷鏈食品污染」的研究論文。對今年6月北京疫情相關病例、環境與食品等樣品的核酸測序和病毒基因組序列分析,與新冠病毒基因序列資料庫比對,發現除C6026T之外,具有其它7個突變位點的病毒主要存在於歐洲。
天津6月第137例病例與北京新發地病毒序列完全相同
6月17日,天津市新增前鋒1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天津的第137例確診患者。但奇怪的是,患者未出天津,未接觸確診者,無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接觸史。
6月21日,天津市疾控中心對天津第137例確診病例呼吸道標本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組高通量測序和序列分析,中國疾控中心復核,確認與北京新發地市場相關病例的病毒序列完全相同,屬於L基因型歐洲家系分支Ⅰ。
河北6月新發病例與北京病例樣本的全基因組序列100%相同
6月15日,河北省新增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4例。健康時報記者梳理河北省衛健委官網相關信息發現,6月河北疫情雄安新區共確診新發地相關確診病例累計13例,無症狀感染者累計6例。
7月10日,中國疾控中心公布了「2020年6月至7月北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進展(二)」,其中指出,河北、天津市的確診病例樣本新冠病毒全基因組高通量序列與北京病例樣本的全基因組序列100%相同,同樣存在相應的變異位點,同屬於新型冠狀病毒L基因型歐洲家系分支Ⅰ。
11月天津第138例病例,也為L基因型歐洲家系分支
11月8日,天津通報,11月7日天津新增本地確診病例1例,系天津海聯冷凍食品有限公司裝卸工人,為天津市的第138例本土確診病例。10日,天津再公布1例無症狀患者,為濱海新區東疆港一名冷鏈搬運工,王某某,男,48歲,系天津在全市冷鏈從業人員和冷凍貨品核酸檢測「兩個全覆蓋」排查中發現,為天津第93例無症狀感染者。
隨後,天津市疾控中心對本市第138例本土確診病例呼吸道標本和相關冷庫環境塗抹樣本,並進行了新冠病毒全基因組高通量測序和序列分析。11月9日測序分析結果顯示:與北美3至6月份流行毒株高度近似,屬於L基因型歐洲家系分支II。
11月10日,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本市第93例(搬運工王某某)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的呼吸道標本,進行新冠病毒全基因組高通量測序和序列比對。11日測序分析結果顯示:屬於L基因型歐洲家系分支I。
專家:說明都是國外輸入
這幾次國內新冠病毒毒株為何均為「L基因型歐洲家系」?
中國疾控中心副研究員張宇告訴健康時報記者,目前國外疫情處於高位也比較普遍,「L基因型歐洲家系分支I」和「L基因型歐洲家系分支II」在多個國家可能都有存在。國內多次疫情同一病毒序列均為歐洲家系,說明近期國內發生的疫情都是源於國外輸入。但有由於病毒傳播的復雜性,再加上流行病學調查溯源工作難度大,因此並不能完全判斷新冠病毒來自同一區域或某幾個國家。
根據梳理目前新冠毒株基因序列測序結果來看,國外的新冠疫情現在仍處於高位,國內的新冠防疫壓力仍然很重,目前的工作重點仍然是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一方面要關注境外輸入病例的閉環管理,防止發生境外輸入病例關聯本土病例。另一方面,做好進口冷鏈外包裝的檢查工作,做好進口冷鏈相關人員的防護工作,防止由物傳人的情況發生。
(原題為:《天津、河北與北京新冠病例均為同一病毒序列,同屬歐洲家系》)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推薦文章:
國家衛健委醫政司司長:我國感染新冠出現肺炎人群約佔8% 國家衛健委醫政司司長:我國感染新冠出現肺炎人群約佔8%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連開兩場發布會,今日聚焦第十版防控方案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連開兩場發布會,今日聚焦第十版防控方案
Ⅳ 做多位點序列分型基因測序多少錢
多位點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是一種基於核酸序列測定的細菌分型方睜昌法。這種方法通過PCR擴增多個管家基因內部片段並測定其序列,分析菌株的變異。MLST操作簡毀早並單,結果能快速得到並且便於不同實驗室的比較,已經用於多種細菌的流行病學監測和進化研究。隨著測纖跡序速度的加快和成本的降低,以及分析軟體的發展,MLST逐漸成為細菌的常規分型方法。
Ⅵ 做一次病毒核酸檢測要經歷什麼過程需要多少費用
說到核酸檢測的費用,應該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特別是前段時間有新聞報道說美國做一次新冠肺炎核酸檢測,扣了保險之外,個人還需要支付1600美元。看到這個新聞,無疑驚呆了許多小夥伴,核酸檢測真的那麼貴嗎?那麼在我們中國做一次新冠肺炎核酸檢測要多少錢呢?針對核酸檢測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說說。
一、我國做一次核酸檢測需要多少費用?
★第三方檢測機構:全省新冠肺炎核酸定點檢測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開展新冠肺炎核酸檢測收費標准按不高於 160 元/人次執行(包括試劑、耗材等所有費用),鼓勵進一步降低檢測價格。
從湖南省的新冠肺炎核酸檢測價格標准來看,如果是在公立醫療機構檢測,雖然收費40元/人次,但是最終還是可以醫保報銷,從而實現個人免費。而如果是去第三方檢測,那麼最高的收費標准不高於160元/人次。
廣東省核酸檢測費用
廣東對於新冠肺炎核酸檢測費用所執行的標准就比湖南好多了。在2月28日,廣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第34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廣東將新冠肺炎篩查對象在發熱門診的核酸檢測、肺部CT檢查納入特殊醫療保障的范圍,實現新冠肺炎核酸檢測、CT篩查零收費。即使是在第三方檢測,比如廣州金域醫學檢驗中心、廣州達安臨床檢驗中心、廣州華銀醫學檢驗中心等,檢測費用也不需要患者承擔,全部由政府兜底。
而廣東的深圳也根據廣東省的執行標准,並出台了深圳市《關於加大力度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醫療保障工作的通知》,裡面第三條指出:疫情期間,對新冠肺炎篩查對象在發熱門診發生的門診篩查費用(包括但不限於胸部CT、核酸檢測等),按規定全部臨時納入醫保基金支付范圍。另外,深圳對於一些在家自我隔離的人員,檢測病毒核酸也是免費的。
也就是說,在廣東省,疫情期間只要你是新冠肺炎篩查對象,在發熱門診做新冠肺炎核酸檢測、胸部CT篩查等,產生的費用都是零收費。
二、上面說了新冠肺炎核酸檢測費用,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做一次核酸檢測需要經歷哪些過程
本次的核酸檢測一般都是在檢驗科的分子生物遺傳室檢測,而作為檢驗科的一員,對於核酸檢測最熟悉不過了。除了前期的采樣不在檢驗科之外,其他的病毒滅活、核酸提取、基因擴增等都在實驗室里進行。下面我們就這幾個過程來簡單的介紹一下,我會盡量說的通俗易懂點,讓大家都比較容易理解。
●第一步:咽拭子采樣
本次的新冠肺炎核酸檢測,第一步就是對患者進行咽拭子采樣。這主要是疾控中心的人員或者發熱門診的工作人員進行采樣,只需要患者要將口罩摘下來,然後張嘴發出「啊」的聲音,使整個沿後壁暴露出來。之後采樣人員再將采樣棒伸到病人的咽後壁,塗擦取樣,最後將樣本放入試劑管里密封,這樣就完成采樣。
在采樣的時候患者會有一種嘔吐感,畢竟采樣都時候是在咽後壁,會產生一定的刺激。而且取完之後還會有一段時間有點異物感,畢竟采樣泵在咽後壁周圍來回塗擦,不過呢這些都是正常的。
采樣其實是非常重要的,這關乎到檢測結果的准確性,如果采樣不合格的話,沒有塗抹到病毒的話,那麼就會影響到結果的檢測。另外,采樣時也是比較危險的,畢竟在采樣時面對患者,如果是確診患者那麼就是直接面對病毒了。所以采樣人員斗是全部武裝,從頭到腳都要包得嚴嚴實實,就是做好防護。
當采樣完成之後,就有專門的人員通過樣本交接專用通道,將剛剛採集到的咽拭子標本與檢驗室的檢驗人員進行樣本交接。
●第二步:病毒滅活
(放入56℃的水浴箱30分鍾滅活)
當採集好的咽拭子標本送到檢驗科之後,檢驗科的工作人員就會對樣本進行滅活處理。
為什麼要進行病毒滅活處理呢?因為這是核酸提取的第一步。我們將樣本放入水浴箱內,進行一個56度30分鍾的殺毒操作。
為什麼要經過56度30分鍾的殺毒操作呢?這是因為病毒在經過56度30分鍾的水浴處理後,就可以將病毒滅活,可以在不影響檢測結果的情況下,確保檢測人員安全,這樣操作人員感染風險就會大大降低。
另外,當樣本經過30分鍾滅活之後,還需要常溫靜置20分鍾,這樣可以防止高溫開蓋從而導致的氣溶膠污染。
●第三步:核酸提取
經過病毒滅活之後就到核酸提取的步驟,這個操作是非常危險的,必須在生物安全櫃中進行操作,因為這是離病毒最近,也是感染風險最大的地方。在安全櫃內打開樣本蓋子提取核酸時,需要非常小心的打開蓋子,因為一不小心就可能形成氣溶膠,不僅會污染安全櫃,而且也可能讓其他樣本交叉感染,形成「假陽性」。
所謂的核酸提取就是將樣本中的病毒 RNA,也就是核酸,提取出來。但是因為 RNA 結構不穩定,需要先把它轉化成 DNA。這個過程就汲及到PCR反應,就是通過變性、退火、延伸等步驟,通過逆轉錄的過程,將RNA兩條鏈分開,使病毒信息傳遞到DNA 單鏈上,這樣就可以將病毒的核酸提取出來了。
●第四步:基因擴增
核酸提取出來後,數量是很少的,機器根本就探測不到。這個時候就需要以提取出來的病毒核酸作為模板,讓 DNA 不斷自我復制,而經過20~30次的復制後,模板DNA的含量就可以擴大到100萬倍以上。這樣經過擴增之後,如果存在有新型冠狀病毒核酸的話,那麼就可以檢測出來。就像我們微生物室檢查是否有細菌感染的時候,就需要將細菌進行培養,之後才能進行鑒定和葯敏試驗。這都是同一個道理,就是數目要足夠多才能檢測出來。
總的來說,整個核酸檢測的核心就是讓 DNA 不斷自我復制,並且積累熒光信號,這樣到最後才能被儀器檢測出來,從而進行判讀。
在理想情況下,病人樣本中如果有新冠病毒,循環數和熒光量之間就會形成 S 形曲線,即可判斷核酸檢測陽性。如果沒有或有少量新冠病毒,那麼就沒有類似曲線,即可判斷核酸檢測為陰性。
總之,實驗室的核酸檢測這一整個過程,從樣本滅活、核酸提取、基因擴增、結果分析,到最終出報告,大概要持續6個小時。如果檢測結果為「陽性」,還需要再做一次進行復核。所以說,一份新冠核酸陽性報告出爐,至少需要12小時。
三、題後話:
以上就是關於核酸檢測的費用以及做一次核酸檢測要經歷哪些過程的講解。通過我以上的講解,我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希望我的回答能讓大家滿意。
Ⅶ 5000多種新病毒在海洋中被發現
5000多種新病毒在海洋中被發現
5000多種新病毒在海洋中被發現,這些新病毒不僅有歷段助於科學家更好地了解RNA病毒的進化歷史,還有助於了解地球上早期生命的進化。5000多種新病毒在海洋中被發現。
5000多種新病毒在海洋中被發現1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國際科學家團隊在世界海洋中發現了5000多種新病毒。科學家肢游譽們分析了全球數萬個水樣,尋找RNA病毒,或以RNA為遺傳物質的病毒。
科學家們表示,與DNA病毒相比,RNA病毒的研究還不夠多,而DNA病毒使用DNA作為其遺傳物質。新發現的病毒的多樣性類別太大了,以至於科學家們建議將RNA病毒分類所需的分類群數量增加一倍,從現有的5門增加到10門。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微生物學教授在一份聲明中說:「這里有磨態太多新的多樣性,我們發現了整個門——Taraviricota——在海洋中被發現,這表明它們在生態上很重要。」這位科學家表示,對RNA病毒的研究通常集中在那些引起疾病的病毒上,但這些只是地球上RNA病毒的一小部分。
科學家們在聲明中說:「我們希望在非常大的范圍內系統地研究它們,並探索一個沒有人深入研究過的環境。」團隊科學家分析了世界五大洋121個地點的35000個水樣,團隊科學還檢測了從浮游生物中提取的基因序列,浮游生物是RNA病毒的常見宿主。他們通過尋找一種名為RdRp的古老基因來定位屬於RNA病毒的序列,這種基因在幾乎所有RNA病毒中都存在。
RdRp基因有幾十億年的歷史,並且已經進化了很多次。由於該基因的進化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科學家們很難確定序列之間的進化關系,因此,研究人員使用機器學習來幫助組織它們。
了解RdRp基因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分化,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上早期生命是如何進化的。「RdRp應該是最古老的基因之一——它在需要DNA之前就存在了。」該研究的第一作者、俄亥俄州微生物學研究科學家表示。「因此,我們不僅追蹤病毒的起源,還在追蹤生命的起源。」
總的來說,科學家們說目前暫時發現了大約5500種新的RNA病毒物種,它們屬於現有的五個門,以及五個新提出的門,科學家們將其命名為塔拉維里科塔、波米維里科塔、副異種病毒科、瓦莫維里科塔和阿爾蒂維里科塔。科學家們在對話中寫道,塔拉病毒門的病毒種類在溫帶和熱帶水域尤其豐富,而北極洋的Arctiviricota門的病毒種類豐富。
5000多種新病毒在海洋中被發現2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微生物學家從世界各地收集的海水樣本中發現了5000多種新RNA病毒,並將它們歸類的門的數量從5種增加到10種。這一有關RNA病毒的新數據寶庫擴大了生態研究的可能性,並重塑了人們對這些小而重要的亞微觀粒子如何進化的理解。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近日的《科學》雜志上。
研究團隊收集了海水樣本,並通過搜索編碼RNA依賴的RNA聚合酶(RdRp)的基因對它們進行了病毒RNA測序。該團隊隨後使用超級計算機和機器學習演算法為RNA病毒建立了系統發育樹,共發現了5504種新的海洋RNA病毒,並將已知RNA病毒門的數量從5個增加到10個。
研究人員將新發現的病毒歸入五個新提出的門。從地理上繪制這些新序列顯示,其中兩個新門數量特別豐富。
研究人員相信,新發現的5個病毒門的一個可能是研究人員長期以來一直在尋找的RNA病毒進化中缺失的一環,它將兩個已知的RNA病毒分支連接起來,這些分支在復制方式上存在分歧。這一發現填補了病毒進化歷史中缺失的部分空白。
研究人員說,更多地了解世界海洋中的病毒多樣性和豐度將有助於解釋海洋微生物在海洋適應氣候變化中的作用。海洋吸收了大氣中人類產生的二氧化碳的一半,該小組之前的研究表明,海洋病毒是生物泵上的「旋鈕」,影響海洋中碳的儲存方式。
此外,這些新病毒不僅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了解RNA病毒的進化歷史,還有助於了解地球上早期生命的進化。
正如新冠疫情大流行所展現出來的一樣,RNA病毒會導致致命的疾病。但RNA病毒在生態系統中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它們可以感染廣泛的生物體,包括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繪制出這些RNA病毒生活在世界上的`哪個位置有助於闡明它們如何影響驅動地球上的許多生態過程的生物體。該研究還可幫助研究人員隨著基因資料庫的增長對新病毒進行分類。
5000多種新病毒在海洋中被發現3
據國外媒體報道,依據最新一項研究,全球海洋中現已發現 5500 種新病毒!
目前,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數萬份海水樣本,尋找潛在的 RNA 病毒,或者使用 RNA 作為其遺傳物質的病毒,例如:新型冠狀病毒就是一種 RNA 病毒,與 DNA 病毒相比,這些病毒的研究還不夠深入,DNA 病毒是使用 DNA 作為它們的遺傳物質。
基於海水樣本,研究人員發現大量新病毒,且具有多樣性,以至於研究人員提出將 RNA 病毒所需的分類群數量增加一倍,從現有的 5 個門分類增加至 10 個門分類。據悉,門分類是生物學中一個寬泛的分類概念,在界分類之下。
微生物學家發現海洋中有大量多樣性新病毒,甚至發現一個完整的門分類病毒 ——Taraviricota,它們分布在全球所有海域,這表明它們在海洋生態中具有重要意義。
對 RNA 病毒的研究通常集中在那些引起疾病的病毒上(人們熟知的 RNA 包括: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和新冠病毒等),然而它們僅是地球 RNA 病毒中的「冰山一角」,目前我們想在非常大的范圍內系統地研究海洋病毒,探索一個之前未曾探索的新領域,揭曉更多的海洋病毒謎團。
該項研究報告發表在 4 月 7 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世界五大洋中 121 個區域的 35000 份海洋樣本。研究人員稱,他們檢測了從浮游生物中提取的基因序列,浮游生物是 RNA 病毒的常見宿主。
通過尋找一種叫做 RdRp 的古老基因,他們鎖定了屬於 RNA 病毒的序列。RdRp 存在於所有 RNA 病毒中,但其他病毒和細胞中並不存在,最終他們鑒定發現超過 44000 條含有該基因的病毒序列。
但是 RdRp 基因已有數十億年歷史,且進化了許多次,由於該基因的進化可追溯至很久以前,研究人員很難確定基因序列之間的進化關系,因此,研究人員使用機器學習來幫助組織它們。
總體而言,他們確定了大約 5500 種新 RNA 病毒,它們分別屬於 5 個現有門分類,以及 5 個新提出的門分類,研究人員將分別命名為:Taraviricota、Pomiviricota、paraxenviricota、Wamoviricota 和 Arctiviricota。其中 Taraviricota 門病毒種類分布在溫帶和熱帶水域特別多,而 Arctiviricota 門病毒集中分布在北冰洋海域。
理解 RdRp 基因是如何隨著時間變遷而逐漸進化,有助於洞察地球上早期生命是如何完成進化的,RdRp 基因被認為是最古老的生物基因之一,它在生物體需要 DNA 之前就已存在,因此我們不僅是追蹤分析病毒的起源,也是在追蹤生命的起源!
Ⅷ 什麼是德爾塔病毒有什麼症狀 德爾塔毒株到底有多毒
本以為新冠快要被我們控制住了,沒成想新桐裂冠又變異了,新冠病毒的傳播能力,之前好比能「打到幾個人」,如今的新冠變異病毒--德爾塔毒株可能是「放到一片人」。那新冠變異病毒--德爾塔毒株究竟有多毒?下面,和我一起看看德爾塔病毒相關知識吧。
什麼是德爾塔病毒
德爾塔病毒一般指德爾塔(最早在印度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
德爾塔(Delta),是新冠病毒變異毒株。最早於2020年10月在印度發現。2021年5月,世衛組織將最早在印度發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B.1.617.2命名為「德爾塔」變體。該變體被確定為印度第二波疫情的驅動因素之一。
2021年6月15日報道,「德爾塔」變體進一步變異衍生出「德爾塔+」或「AY.1」變體。7月2日,世衛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德爾塔變異株正在很多國家成為主要流行毒株。德爾塔變異株已在至少98個國家和地區出現且在繼續變異和進化。9月15日消息,鍾南山等團隊首次精確描繪德爾塔傳播鏈,該研究揭示了德爾塔變異株具有潛伏期短、傳播速度快、病毒載量高、核酸轉陰時間長、更易發展為危重症等特點。
截至2021年9月旦困22日,已有185個國家和地區出現德爾塔變異株感染者。
12月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通報稱,經過國家衛健委病毒學研究結果確定,近期浙江本土病例(包括寧波)與上海、江蘇兩地疫情病例的病毒基因組序列高度同源,為同一起關聯疫情。經過寧波市疾控中心病例標本三代測序,結果為德爾塔變異株(AY.4進化分支)華沙株。
德爾塔病毒感染有什麼預兆
德爾塔病毒感染有一些預兆。如果頭疼、喉嚨干澀、發燒、痰多,軟而無力這些症狀,可能是感德爾塔病毒的症狀,盡快檢測。所以我們可以根據這些症狀,以及是否去過疫情高危地區,來判斷是否有可能感染德爾塔病毒。
德爾塔毒株有多毒?
1、傳播速度快:
呈現跨省傳播,目前我國至少20個城市有波及;新冠變異病毒Delta毒株已擴散至100個國家左右,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易傳播的新冠病毒變異株。
2、傳染性強:
廣東廣州曾出現無接觸情況下14秒病毒傳播案例;英國公共衛生部發布數據稱,英國最近一周報告的Delta確診病例,比原本的數量增加了46%,目前Delta變種病毒佔英國新增病例99%。
德爾塔變異毒株一共有13處突變,可能造成S蛋白結構的改變。有研究數據表明這些突變會影響病毒的傳播性,以及被抗體中和的能力。
3、潛伏期短:
鍾南山院士表示,德爾塔病毒在身體中的潛伏期比較短,兩三天就會發病,甚至有些24小時就發病。有的德爾塔10天之內有5代傳播。
4、症狀不典型:
德爾塔毒株感染患者早期可能僅表現乏力、嗅覺障礙、輕度肌肉酸痛等症狀;這並不像新冠病毒變異前的表現:發熱、乏力、乾咳,還可能出現咽癢、咽痛、鼻塞、流涕、腹瀉、味覺異常、嗅覺消失等症狀。
5、治療時間長:
從目前觀察的結果看,新冠變異病毒德爾塔毒株,比起變異前的感染者,治療周期更長,而且更易發展成重症。
6、密切接觸者重新定義:
過去認為,密切接觸者是發病前兩天,患者家裡的人還有同一個辦公室的,或者一米之內有共同吃飯、開會等等,這叫密切接觸者。
根據德爾塔病毒的特點,對於新冠變異病毒德爾塔毒株的密切接觸者的定義做了修改,在同一空間、同一單位、同一建築、發病前4天和患者相處在一起的,都屬於密切接觸者。
德爾塔毒株傳播方式?
呼吸道飛沫傳播:
打噴嚏、咳嗽甚至說話噴濺出來的呼吸道的飛沫攜帶病毒,會導致跟他近距離接觸的人感染,這是最主要的一個方式。
接觸污染物傳播:
呼吸道飛沫、分泌物,污染了物體表面,病毒可以存活一段時間,其他人用手接觸了這個被污染的物體表面,沾染了病毒,接觸自己的口、眼、鼻的時候,就會被感染。
氣溶膠傳播:
在室內,通風不暢的狹小空間,如果有感染者咳嗽、打噴嚏,會形成非常細小的呼吸道分泌物顆粒,可以在空氣中懸停,其他人吸入,就可以導致感染,甚至排出病毒的人離開這個空間,在空氣中仍然會有病毒存在一定的時間,其他人進入以後會導致感染。
如何做好自我防護?
堅持局遲閉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盡量不去人群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場所。自覺遵守防疫措施,公共場所配合做好戴口罩、驗碼測溫、一米線等防控措施。
減少不必要的聚會:不宜舉辦或參加人員較多的聚餐聚會,避免在密閉空間聚會,活動盡可能簡短並注意開窗通風。
積極接種新冠疫苗:疫苗接種是預防疾病最有效的措施。
重要提醒:
當前,我國面臨德爾塔和奧密克戎毒株輸入疫情的雙重挑戰。春運即將開始,人員流動和聚集大幅增加,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發生疫情的地區,要加快篩查、流調、隔離,盡早發現和管控風險人員,盡快阻斷傳播途徑;推進落實區域協查,嚴防疫情外溢擴散。要千方百計保障群眾的物資供應和基本就醫需求,確保群眾訴求能得到及時回應和解決。
Ⅸ mNGS在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意義
曾經給自己的科普圍了個籬笆,就是不超過感染病、微生物和抗生素,因為我本人的見識實在是捉襟見肘,一旦邁出了這道籬笆牆就舉步維艱,但是現在測序技術來勢洶洶,實在是沒有辦法裝著看不見。
20世紀90年代。首次採用一代測序技術完成了流感嗜血桿基因組全序列測定。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運用測序技術,後來十幾年這項技術彷彿被封印一般。
一個人被殺頭前,據說是不害怕的,還有會說一些「十八年後還是一條好漢」之類的豪言壯語。果不其然在18年後的2008年,澳大利亞3例接受了同一名捐助者不同器官的移植受者,與捐獻者先後死於腦病相關的疾病。傳統病原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手段均未檢出病原。供體和受體的部分組織樣本經下一代測序技術(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分析,均提示存在沙粒病毒的感染,後經其他手段加以證實。由此開啟了NGS在感染性疾病病原檢測應用的先河。但是發揚光大的是下一代測序技術宏基因組測序技術mNGS。
mNGS就是對待測標本中的全部核酸成分進行「鳥槍法」大規模平行測序,再通過對測序數據的生物信息學分析,獲取標本中完整的核酸序列信息。進而明確其中微生物的種類、數量等構成信息,及其耐葯、毒力等特徵或機制信息。mNGS無需靶向擴增。不需預知病原基因組序列信息,因而能夠檢測包括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在內的所有病原,這就像打仗時的地毯式轟炸。地毯式轟炸浪費的是彈葯,地毯式測序浪費的是鈔票,一次mNGS收費動輒三千五千,且不入醫保。
三五千塊錢,買的只是一個病原微生物名字,短的3個字,長的也不超過10個廳虧扮字,用一字千金來形容也不過分了,既然花費患者這么多的錢,醫生也從中或多或少撈取了一點油水(開單費500上下),所以也有必要好好學習測序的一些理論,更好地來解讀這個報告。
概念這個東西比較乏味,不適宜在科普文里大書特書。一旦大書特書,讀者就不願意看,讀者不願意看的科普文,你也就是科普了一個寂寞。這里重點就說一個相對豐度,這個指標作為判斷何為感染病原菌的重要指標受到以下因素顯著影響:(1)病原菌基因組大小的差異。(2)細胞壁成分對核酸提取效率影響巨大,檢測流程對難裂解病原(如真菌、結核桿菌等)的處理流程及其質量高低對不同病原核酸的相對豐度也有很大幹擾。(3)建庫質量同樣影響樣本中各病空橡原核酸的相對豐度,導致檢出結果與實際總量不一致。
地毯式轟炸的效果,因為地形的不同有著截然的區別。如果對非洲大草原進行轟炸。基本上那些獅於斑馬長頸鹿沒有一個跑得了,如果你對復雜的荒山野嶺進行轟炸,那麼穿山甲,黃鼠狼之類的就能死裡逃生,同樣mNGS對不同部位感染病原菌的檢測效能表現出巨大差異:對呼吸道標本,mNGS能夠檢出培養陽性標本中81.7%-94.8%,對於中樞神經系統感染,mNGS僅能夠檢出22.4%的常規檢測方法(包括塗片、培養以及血清免疫學檢測)無法明確的病原菌,但卻漏檢了44.8%的常規檢測方法可以明確的病原菌。因此在常見細菌性病原(特別是可培養病原)的檢測敏感性上未必擁有很大的優勢。
主要的原因就是控制報告時長和檢測成本所致的有限測序深度,以及宿主核酸、污染核酸對檢測和結果分析過程的干擾等因素,會使NGS檢測常見病原的敏感性甚至低於常規培養方法。相比於努力提高常規檢驗手段的功效(例如高質量的直接塗片染色鏡檢、免疫學檢測等),短時間內提升NGS的作用對多數臨床微生物實驗室恐怕更難實現。
另外一個更扎心的消息是,我們一字千金買來的這個報告上的所謂病原,可能並不是真正的病原菌,反而誤導了治療。這就好比英雄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情報,竟然是一條假情報,反而讓我們的部隊落入了敵人的包圍圈,辦法是有的,就是利用測序得到的生物信息分析病原菌的黏附、侵襲力、免疫逃避和毒素產生等與致病能力相關的基因特徵。利用生物信息學技術分析臨床標本的完整序列數據。結合醫學微生物學、扮灶免疫學和感染學等方面的理論,推測不同病原菌在感染發生發展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幫助區分正常菌群、定植,感染等情況,這就需要醫生既是微生物學家,免疫學家還是生物學家,據我所知生物學家是絕不屑來做醫生的,他們都忙研發各種疫苗賺大錢。
這就是我要說的mNGS在感染病診斷中的意義,除了以上的缺點,其他都是優點。
Ⅹ 今年的疫情從哪裡引起
健康時報客戶端
80.9萬粉絲北京
關注
各地本輪疫情來源都是哪裡?涉及外省輸入、境外輸入等
健康時報客戶端
2022-09-02 16:02北京人民日報直屬健康媒體 健康時報在移動端的品牌和內容延伸,優質社會領域創作者
關注
(健康時報記者 孔天驕)據國家衛健委最新通報,截至9月1日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現有確診病例6188例。當前各省區市本輪疫情有哪些特點?
健康時報記者根據各地官方通報,本輪疫情中,像廣東廣州、黑龍江哈爾濱等涉及家庭聚集性傳播,山東濟寧、遼寧沈陽等當地的疫情是由外省疫情輸入,此外還有一部分是來自境外輸入,也有一些源頭尚未清晰。
8月24日,在重慶市居民有序排隊進行核酸檢測。新華社記者黃偉攝
多地涉及家庭聚集性傳播:廣東廣州、黑龍江哈爾濱、廣東深圳、西藏
9月1日,廣東省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黨委書記、新聞發言人張周斌在發布會上通報,根據目前流調溯源的結果顯示,傳播鏈條非常清晰,流調顯示現在的16例感染者,絕大多數是在游泳池共同暴露感染,或是因為游泳池暴露之後,造成家庭聚集性的一個傳播。此次病例是27日發病,短短5天,已經傳播到了第4代。
8月29日,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56場疫情防控專場新聞發布會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艷介紹,8月27日,該市新增報告本土新冠肺炎陽性感染者,首例報告病例為出兆岩唯現症狀後主動就診發現。經基因測序和流調溯源顯示,此次疫情相關5例感染者標本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均屬於奧密克戎變異毒株BA.5.2分支;疫情呈現家庭、集體單位和就餐場所聚集性。
8月31日,廣東深圳福田區委宣傳部微信號「幸福福田」發布消息稱,近日,深圳市福田區華星舞蹈藝術中心發生聚集性疫情,導致疫情爆發式擴散傳播。
8月8日,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和拉薩市分別發布公告,8月7日,阿里地區普蘭縣在常規核酸檢測中,發現4名外來旅遊人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拉薩市在重點人員核酸檢測中發現18名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初篩陽性人員。西藏本輪疫情呈現怎樣特點?8月9日,拉薩市衛健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嚴棗罩周忠在發布會上表示,一是此次疫情感染毒株系奧密克戎BA.2.76。二是流行病學調查和環保采樣結果提示此次疫情為輸入性。三是家庭聚集發病。
西藏本輪疫情從何處來,由何引起?根據8月9日舉行的拉薩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披露的詳細信息顯示。拉薩首篩確診病例旦某,女,3歲,為拉薩市城關區居民。8月4日,隨其母親、外婆乘C924次列車從日喀則來拉薩,其他7名關聯人員先後乘C924、C894次火車從日喀則來拉薩,共同居住在城關區某社區自建房,為去世親屬弔唁,與另外8名拉薩關聯人員同住在自建房中,由於人員聚集造成疫情擴散傳播。
外省(市)輸入引起的疫情:山東濟寧、遼寧沈陽、重慶、浙江溫州等
9月1日,山東省濟寧市召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指出,8月31日凌晨,魚台縣在重點人員篩查中發現1名核酸檢測陽性人員。根據溯源情況和專家初步分析,本輪疫情與外省返魯人員有關。經排查,目前全市17名感染者均為28日婚宴同桌或同房間就餐人員,疫情鏈條相對清晰,風險總體可控。
8月24日,遼寧省沈陽市新冠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提到,沈陽市疾控中心第一時間開展陽性感染者病毒全基因組測序,確認此次病毒屬於奧密克戎變異株BA.2.76進化分支,與西藏返遼人員感染毒株高度同源。根據大數據排查與流行病學調查初步確認為與大連「0819」疫情感染者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因同時空暴露感染引起族培的輸入性疫情。
8月24日,重慶市居民在采樣點有序排隊進行核酸檢測。新華社記者黃偉攝
8月19日,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畔在重慶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對於「8·16」沙坪壩疫情,市疾控中心已完成的3例感染者新冠病毒基因測序結果顯示為奧密克戎變異株(BA.2.76進化分支),與市外疫情病毒基因組序列高度同源,是一起市外輸入的感染者引起的本土聚集性疫情。根據市疾控中心對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組測序結果,「8·16」沙坪壩疫情、「8·22」九龍坡疫情的病例和長壽疫情、璧山疫情的病例,均在同一傳播鏈上。
8月19日,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劉曉峰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8月15日以來,北京市累計報告12例感染者,經流行病學調查和基因測序,初步判定其中4例感染者是在進返京途中乘坐火車而感染。由於乘坐時間較長,人流量大,乘車環境相對密閉,增大了感染及傳播風險。
8月18日浙江溫州新冠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提到,溫州市「8·12省外航班輸入性疫情」由BA.2.76變異株引起。在溫州市「8·12省外航班輸入性疫情」中,一架飛機上3名陽性感染者傳染了36名同航班人員。
8月7日,浙江省金華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疾控中心主任王鳳英在金華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義烏「8·2」疫情於7月29日晚上由省外輸入,8月2日下午接到外省密接協查通報後發現。經基因測序分析,引起本起疫情的病毒為奧密克戎新變異株(BA.5.2進化分支)。流行病學調查和基因測序均表明,該疫情經有省外旅居史的首發病例輸入,病毒基因序列與省外疫情高度同源。
有些地方初步認定為境外輸入引起:新疆、海南三亞
8月4日,海南省三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提到,經流行病學調查和病毒基因測序分析,發現引起三亞「08·01」疫情的是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BA.5.1.3。專家綜合分析認為,此輪疫情為境外輸入引起,崖州中心漁港是此次疫情的始發輸入地,通過漁民與境外漁民交易漁獲時輸入的可能性較大。感染者多與漁港、漁船、漁民和漁市相關,傳播鏈以崖州中心漁港為中心呈放射狀。
8月8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冠肺炎疫情和疫情防控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會上,自治區衛健委副主任崔燕通報了本輪自治區疫情及應急處置情況。自治區疾控中心對本次疫情部分病毒基因組全基因組序列分析比對證實,本次疫情感染者感染病毒屬於奧密克戎變異株BA.5.2進化分支,與國內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資料庫中奧密克戎(BA.5.2)變異株均不同源,初步認定病毒系從境外傳入。
多地源頭尚不明確,感染來源仍在流調溯源中:天津、陝西
8月28日,在天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市疾控中心主任、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韓金艷介紹。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獲得西青區、津南區、薊州區送檢的0827疫情相關4例感染者標本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經分析均屬於奧密克戎變異毒株(VOC/Omicron,BA.5.2.1分支),感染者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分析比對,與目前境外輸入和國內本土病例序列均不相同。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目前報告的「0827」疫情相關感染者間流行病學關聯清晰,初步考慮西青區、津南區、薊州區、河西區、南開區、河北區疫情基本屬於同一傳播鏈。鑒於感染源頭尚不明確,不排除發現更多的續發病例,進一步流調溯源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中。
8月21日,陝西疾控專家張義接受了西部網·陝西頭條記者專訪時表示,自8月15日西安市在全員核酸篩查中報告陽性感染者以來,陝西多個地市相繼發生本土疫情,病例軌跡涉及商場、游樂場、餐館、醫院、超市等人群密集場所。病例中的感染者基因測序分別為奧密克戎變異株BA.2.76分支和奧密克戎變異株BA.5.1.3分支。其中奧密克戎變異株BA.2.76分支所引發的疫情,感染來源清晰,傳播鏈條清晰;奧密克戎變異株BA.5.1.3分支所引發的疫情,傳播鏈條雖然清晰,但是感染來源仍在流調溯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