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什麼叫廣州灣
擴展閱讀
北京過山車怎麼保養 2025-02-10 07:41:04
深圳寶安區區哪裡看海 2025-02-10 07:39:36

什麼叫廣州灣

發布時間: 2023-06-05 13:17:37

A. 湛江離廣州有四百公里,可謂距離遙遠,為何它還被稱為廣州灣

因為湛江在古代時候就已經被叫做廣州灣了,和現在的廣州是沒有任何關系的,現在的廣州在古代還不叫廣州呢。

後來廣州灣就成了法國的殖民地了,也被叫做白瓦特城,到了抗戰勝利了以後,廣州灣終於再次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當中,然後就改名叫做湛江市了,湛江現在也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同時也是一座適合小資度假的旅遊城市,因為這里靠近熱帶,冬天也是非常溫暖的,來這里避寒,吃海鮮的遊客也是非常的多,未來發展的前景也是相當不錯的

B. 湛江為何最初叫做廣州灣

湛江作為我國的沿海城市,很多人除了知道這個地方海景漂亮,沙灘迷人外,又有誰知道湛江的在半個世紀多之前的名字叫做廣州灣呢?即使有人聽過這種古時候的叫法,還是有很多人感到疑惑,認為是不是和廣州有什麼聯系?

現在就來給大家普及一下「廣州灣」這個名字的由來了,很多研究 歷史 的學者在各種調查和研究中已經得出較為清楚的答案了,對於「廣州灣」這個名稱的由來,早在公元478年前,「廣州灣」就是一個地名就出現在古代文獻上了。「廣州灣」地名後來也出現在明朝嘉靖年間的廣東通志一書中。到了萬曆年間的蒼梧總督軍門志一書中的全廣海圖裡面所畫的吳川縣港口外圍標注成了「廣州灣」,廣州灣第一次被作為地名標注在地圖上。

因此隨著當地航海貿易的發展,地圖的傳播和使用,人們逐漸接受了廣州灣的叫法,並在以後的數百年間,該地的名字就變成了廣州灣,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後,我國收回該地,並把廣州灣改為湛江市。

番鬼問本地人這個地方叫什麼名?本地人答九洲灣,因九字本地音同官話廣所以被誤稱廣州灣!

C. 廣東省的廣州灣是指哪裡

1899年,湛江市區被法國「租借」,當時名字叫「廣州灣」,對外貿易曾繁盛一時。1943年,廣州灣為日軍佔領。1945年抗戰勝利,廣州灣回歸,從此定名為「湛江」。

D. 湛江市曾叫廣州灣,被法國占據時為何叫白瓦特城

1.湛江

湛江的舊稱是廣州灣,「廣州灣」此名稱來源於滿清時期,據考證是因為廣州村得命廣州灣。聞一多先生著名的《七子之歌》中,對於廣東境內寫有四個:他們分別是香港(島)、澳門、九龍和廣州灣。前三個,大家都很容易知道是哪裡,但是最後一個很多人覺得是廣州的市中心,其實並不是,它指的就是湛江。

E. 湛江為什麼叫廣州灣

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曾講到1899年法國強租廣州灣,把廣東、廣西和雲南變為它的「勢力范圍」。提到廣州灣,人們往往顧名思義以為是廣州市附近的港灣或出海口。其實,廣州市附近的珠江出海口叫珠江口,而廣州灣遠在湛江,兩地雖同在廣東省,東西相去卻有六七百里。當年,廣州灣劃作法國租借地的范圍,在雷州半島東側,包括今日湛江港及其周圍的東海島、硇洲島、南三島和吳川、遂溪兩縣南側臨海的陸地。1945年抗戰勝利,根據《中法交收廣州灣租借地專約》,該地從法國人手中收回,由於擁有深水良港湛江而設立湛江市。所以,廣州灣即今廣東湛江市,與廣州市毫不相干。問題是廣州灣何以冠「廣州」二字呢?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設置南海、桂林、象郡,南海郡治在番禹(即今廣州市)。兩漢時全國分十三州,最南為交州(其名由交趾郡演變而來),相當今廣東廣西大部和越南北部。公元226年,三國東吳平定境內西南方(蒼梧一帶)的反叛,從交州分出一個新的大行政區,叫廣州,轄境相當於今天廣東、廣西大部分地區,這也就是「廣州」得名的開始。雖然,元朝改稱廣州路,明朝稱廣州府,路相似一個省區,府小些,但都是「大行政區劃」。廣州灣在「廣州」這個「大行政區」管轄范圍內,故有此稱。廣州灣名稱在清光緒年間已出現,《廣東輿地全圖》上即稱廣州灣。作為大行政區劃的廣州轄境在歷史演變中逐漸縮小,到民國時期廢府,1925年正式建為廣州市,才出現特指一個城市的廣州。因此說,廣州有兩層涵義:(一)作為一個城市,是現代的;(二)作為一個「大行政區」的概念,則是古代的。廣州灣得名與(一)無涉,與(二)不乏歷史淵源。答案補充 廣州灣這個地名與近代法國人在中國的入侵緊密相連,懂點中國近代史的人大多都知道這個地名,但很少有人知道它到底指的是中國現在的那個地方,此問題近年我問過許多中學生,包括大學歷史系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他們大多都望文生義地認為廣州灣指的就是今天的廣州市或廣州市附近的某個地方,包括在大學歷史系從事中國近代史教學的老師也很少有人知道過去的廣州灣的具體位置。就這個問題從我至今所見到的中學、大學歷史教科書來看,都沒有對此進行較為確切的說明,初級中學全國統編《中國歷史》教材及高級中學全國統編《中國近代現代史》教材,只是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法國人「租借廣州灣」,而大學歷史系的答案補充 有關教材中也只是一般文字性的記敘,如最新高等學校文科教材、齊濤主編的《中國通史教程》(近代卷) 是這樣記敘的:「法國作為三國干涉還遼的『功臣』之一,也積極謀求擴大在中國的權益。它於1898 年11 月強迫清政府簽訂《廣州灣租借條約》、強租廣州灣及附近水面,租期99 年。」(山東大學出版社2000 年7 月版、第143 頁) 對文中的廣州灣也沒有做任何解釋與說明。為了弄清有關廣州灣的具體內容,最近我專門去廣東湛江,翻閱了有關的資料,想通過此文對這一問題作一簡單的概述,敬請史學界同志指正。答案補充 一、關於廣州灣地名的由來
近代史上的廣州灣位於廣東西部雷州半島的東北部,即今天的湛江市。其原名應該是廣州灣,也是我國古代就已有的地名,並不是近代法國強行「租借」時創立的地名,也不是人們錯誤地把廣州灣的所在地荒涼的南三島當作繁華的廣州市。最早記載廣州灣這一地名的書籍是明朝鄭若曾的《籌海圖編》,該書卷三廣東省事宜條載:「高州東連肇廣,南憑溟渤,神電所轄一帶海澳,若連頭港、汾州山、兩家難、廣州灣,為本府之南瀚。」《籌海圖編》成書於1535 年,距今天已466 年,當時的廣州灣在行政上屬今吳川縣管轄。此後在許多答案補充 私人著述與官修地方誌中,對廣州灣這個地名也有很多記載,明末清初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卷九八載:「吳川縣廣東(州) 灣在南三都地方。」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一O 四引《海防考》文曰:「(吳川) 縣南四十里有廣州灣, 海寇出沒處也, 向設兵戍守。」此外阮元的《廣東通志》以及《高州通志》《吳川縣志》《雷州府志》《遂溪縣志》均有對廣州灣的記敘,只是把州寫成「洲」,可見它在古代的名稱的確應該寫成廣洲灣,當地居民總是把海島稱洲,這也是一種文化。從古代的行政區域的劃分上,今天的湛江港水域是我國歷史上一條重要的地理界線。為了躲避台風對航海的危害,使船舶有一個避風及停泊、卸運的平靜環境,優良的港口大多在周邊有許多島嶼包圍著,形成一片水域,港江港水域是由麻斜、坡頭、特呈島、南三答案補充 島、硇洲島、東海島包圍著。西部及西北部以陸地做屏障,形成一塊固定的水域,水域的東面在古代屬於高州府吳川縣管轄,水域西面則屬於雷州府遂溪縣管轄,清朝末年,吳川縣境南部有四都(相當於區) ,南一都(今麻斜島) 、南二都(今坡頭) 、南三都(今南三島) 、南四都(今硇洲島) 。這四個都均在今湛江港水域分界線的東部,據《吳川縣志》載廣州灣是南三都(今南三島) 上的18 個坊都之一,又稱廣州灣村坊,相當於今天湛江市郊南三島燈塔鄉,以沙腰村為中心的村落,包括沙腰、沙腰寮仔、沙頭、沙頭寮仔、雷錫、札同等村,陸地面積達20 平方公里。答案補充 二、法國的「廣州灣租借地」
1898 年3 月,法國駐華使節呂班乘西方列強「均勢東方」瓜分中國之機,向清總理衙門遞交照會時,提出四項無理要求,其中一項便是要求「在南省海面設立躉船之所」,此後清政府在法國的壓力下,答應了法國的無理要求,在1898 年4 月10 日的照會中,同意將廣州灣村坊的島嶼作為停船躉煤之地租給法國。但法國的真正目的在於建立一個軍事港口,沒有等到劃定租界的具體界線,4 月22 日便出兵遂溪縣境內,在今港江市霞山區沿海登陸,修築炮台,以擴大其佔領范圍,在戰爭形勢的逼迫下,清政府派廣西提督蘇元春主持劃界,於1899 年11 月16 日正式規定了租界的范圍:廣州灣租界范圍在北緯24 度45 分與21 度17 分、東經107 度55 分答案補充 與108 度16 分之間,跨遂溪、吳川兩縣部分陸地及兩縣之間的海港水域(今湛江港) 。法國人把租界范圍內的陸地、港灣,總稱廣州灣,總面積達518 平方公里,租期為99 年。法國在廣州灣設立總公使署進行管理,其最高行政官員是總公使。租界內最初劃分為二城三區:二城即東營(今麻斜島) 、西營(今湛江市區最大的一個區霞山區) ,三區即赤坎(今湛江市政府、市委所在地赤坎區) 、坡頭(今湛江市坡頭區) 、淡水(今湛江市硇洲島) 。每區設區長一人,由法國人擔任。區下又設鄉,各鄉設公局,公局長則由華人充任。1911 年廢區鄉制,採用代表制,在赤坎、西營兩市區設市長,其餘各鄉由法人派代表治理。1943 年3 月日本出兵廣州灣,廣答案補充 州灣淪入日本人統治之下,並成立了「廣州灣自治區」。1945 年8 月15 日日本投降後,國民政府命令第二方面軍司令長官張發奎派粵桂南區總指揮鄧龍光負責收復廣州灣,並宣布把廣州灣改為湛江市,屬廣東省直轄市,1945 年10 月19日,中法舉行了交接廣州灣租界典禮,廣州灣正式歸還中國。1958 年6 月湛江市人民政府發出通告,把帶有殖民色彩的「東營」改為麻斜「, 西營」改為霞山;從1974 年10 月起出版的中國地圖,也正式把廣州灣海域改名為湛江港。

F. 澳門被葡萄牙佔領後稱為什麼廣州灣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澳門在明代史書中記載稱為「蚝鏡」(濠鏡),因其媽閣廟而被葡萄牙人命名為「Macau」。原屬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1557年,葡萄牙人向當時明政府取得居住權,成為首批進入中國的歐洲人。最初由果亞親王管轄,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馬士加路也為首任澳門總督。

廣州灣是現在的湛江,湛江地區舊稱「廣州灣」(Kwangchowan)。此名稱形成於明清時期,有學者考證說是因南三島有「廣州灣」村坊而得名,亦有學者認為是因高雷府屬廣州管轄,地圖上在「廣州」的中部而得名。1897年,法國軍艦白瓦特號(Bayard)為避台風闖入"廣州灣",為這一深水良港而動心,獻書法政府租借"廣州灣",揭開了廣州灣殖民地歷史的序幕。1898年4月,法國侵略者強占海頭汛(今霞山),向內地拓地,遭到本地人民長達1年多的抗擊。1899年11月16日中法簽定《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將租界內地域統稱"廣州灣」租借與法國99年。法國人為紀念Bayard艦把廣州灣的中心城市稱為「白瓦特城」(Fort Bayard)。2001年赤坎南橋某酒吧曾以此為名開業,結果遭到國內輿論譴責,後改之為「紅土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至1943年,廣州灣偏安一偶,獲得短暫繁榮。1943年2月21日,日、法簽訂《共同防禦廣州灣協議》,廣州灣被日本佔領。日本投降後,1945年8月18日,中國國民政府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國幀與法國駐華使館代辦戴立堂代表中法政府在重慶簽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與法國臨時政府交接廣州灣租借地條約》,廣州灣租借地歸還中國。8月22日,廣東省政府奉國民政府令,以廣州灣租借地辟為省轄市,定名「湛江市」。1949年12月19日湛江市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