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廣州期貨交易所年內落地在望隨之而來的還有這個新品種
粵港澳大灣區再次傳出新動態。昨日,市場有消息稱,三家以跨境金融為突破口的金融機構將在南沙自貿試驗區內設立,其中,廣州期貨交易所更是有望年內落地。對此,多位市場人士向期貨日報記者表示,作為廣州期貨交易所首推品種,碳排放權期貨年內上市的希望很大,目前正積極推進中,此外,相關部門可能更傾向於以股份制設立該交易所。
粵港澳大灣區再傳新消息:廣州期貨交易所有望年內落地
昨日,據第一 財經 報道,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內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的示範窗口,南沙自貿試驗區正在以跨境合作、金融創新為突破口,進一步加速金融要素的聚集,未來,將會有三家以跨境金融為突破口的金融機構新設在自貿區內,其中,廣州期貨交易所有望年內落地,目前落地准備正在有序推進。
此外,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目前正在開展前期論證工作,並協助省市相關部門篩選粵港澳三地有實力和影響力、符合條件的機構參與大灣區銀行籌建。區別於普通銀行的是,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未來將以跨境金融為主要突破口,聚焦與港澳聯系緊密的業務。
同時,南沙自貿局還將新增一家壽險公司:富衛中國人壽保險有限公司,這將是中國保險業允許突破50%股比新政後的首家合資人壽保險公司。據了解,富衛中國人壽除了外資股東外,還將有一些民營企業作為內資股東,但最終股東人選並未確定。
「據我們了解,目前在設計方案挑選產品的過程中,估計年底交易所掛牌略顯緊張,但若抓緊還有可能。除了碳排放權期貨之外的其他品種在年底前上市交易,幾乎不可能。」廣州地區期貨業某業內人士表示。
另一名接近人士則表示,從目前情況來看,年內推出碳排放權期貨的可能性很大。
廣州期貨業發展幾經起落,大灣區規劃助力期貨交易所重啟
事實上,作為全國期貨業發展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廣州期貨交易所的重啟受到市場持續關注。雖然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相繼設立華南商品期貨交易所和廣州商品期貨交易所,但由於市場發展不完善,甚至出現投機過度現象,廣州的期貨交易所在1996年開始的全國期貨業清理整頓中被關停取締。
而自從2006年開始,廣東省與廣州市開始踏上啟動恢復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的路途。近十多年來,重開期貨交易所不僅成為廣州兩會的必提話題,廣東省有關部門也持續向國家有關部委遞交材料,推進前期研究工作。
經過多年的努力,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終於迎來希望的曙光。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規劃綱要指出,支持廣州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研究設立以碳排放為首個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
同時,規劃綱要還表示,支持廣州完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區域性私募股權交易市場,建設產權、大宗商品區域交易中心,提升國際化水平。
事實上,從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情況來看,目前已具備發展綠色金融的基礎。其中,深圳排放權交易所已於2010年9月份成立,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已於2012年9月份正式掛牌成立;香港已在2018年至2019年度的財政預算中規劃了發展「綠色債券」的藍圖。
而今年1月,廣州市市長溫國輝也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全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作用,建立健全工作架構,完善穗港、穗澳對接合作機制,攜手港澳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何種形式設立交易所?與現貨交易所是否有關?
目前,有關於建設廣州期貨交易所的具體進展仍沒有公布官方消息。交易所應該以怎樣的形式設立,碳排放權產品有哪些初步設計方案,市場觀點不一。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了解到廣州期貨交易所更傾向於股份制的設立形式。「預計廣州交易所集團將有望成為股東候選人,但是否引入已有的四家商品期貨交易所以及能否獲批尚不清楚。」
他認為,如果廣州期貨交易所能夠真正落地,那麼較大概率出現上述的商品期貨交易所入股的情況,廣州期貨交易所也將納入證監會體系監管。
而從碳排放權期貨的產品設計來看,該業內人士透露目前方案可能會以廣交所集團下的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產品為基礎,再進行升級改造。
另一名市場人士則認為,廣州期貨交易所的設立應該與現有的現貨交易所聯系不大。
據了解,成立於2010年的廣州交易所集團(廣交所集團),是國內首家從事權益和商品等各類要素交易平台投資運營的企業集團。目前集團下擁有廣州產權交易所、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廣州農村產權交易所、廣州商品交易所、廣州物流交易所等5家通過國家層面驗收通過的專業化交易機構,全面覆蓋各類國有資產交易。
其中,綠色金融板塊是廣交所的核心板塊之一,而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則是是廣東碳交易試點區域內唯一的碳排放配額和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交易平台,通過創新配額抵押融資、回購交易、遠期交易等碳金融產品,推出中國碳市場100指數、新能源資產投融資與交易、綠色產業投資等立體化綜合服務。
本文源自期貨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