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廣州華南理工學院在哪裡
1、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位於廣州市花都區學府路一號。
2、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原華南理工大學廣州汽車學院)是教育部批准設立的一所以工科為主,經濟、管理、文學、理學、藝術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主辦方華南理工大學是國家211、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學校位於廣州市花都區,坐擁天獅嶺,比鄰天馬河,校園地勢蜿蜒起伏,綠樹成蔭,花香流溢,建築錯落有致,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被學生稱為廣州最美的大學之一。目前,在校生人數2萬餘人。
❷ 中國哪些城市有大學城
中國有大學城的城市有:上海、廣州、北京、南京、重慶等等。
1.上海大學城
目前上海市高校布局結構調整的所有項目基本完成,上海共有8座集聚高級知識人才、現代化教育設施的大學城。
二十世紀初葉,上海最早的學府多集中在吳淞鎮與炮台灣之間,這里堪稱上海最早的大學城。其中知名學府有:
中國公學、復旦公學、同濟醫工大學、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江蘇省立水產學校、國立上海醫學院、國立政治大學。
2.廣州大學城
廣州大學城,位於廣州番禺區小谷圍街道,城區分布在珠江兩岸,面積為34.4平方公里。一期進駐地為小谷圍島,島內面積18平方公里。大學城一期東側有黃埔軍校、辛亥革命紀念館,孫中山紀念館等旅遊景點,南漢二陵博物館也將於2018年開館。
廣州大學城總體規劃建設於2003年1月正式啟動,19個月後一期工程正式完工。2004年9月1日,一期進駐十所高校,分別是: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州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中醫葯大學、廣東葯科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州美術學院、星海音樂學院。
廣州大學城二期暨南大學和廣州醫科大學進駐。
廣州大學城是華南地區高級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學、研、產一體化發展的國家一流大學園區,中國南部的「信息港」和「智力中心」。
3.北京良鄉大學城
北京良鄉高教園區位於良鄉衛星城東南端,南鄰規劃中的六環,距市區廣安門23公里。園區規劃佔地9745畝。規劃總建築面積為299.17萬平方米。目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工商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中醫葯大學、北京經貿職業學院已與房山區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園區內包括教學科研區、中央景觀及公共設施區、學生生活區。
教工住宅區、高科技園區獨立於園區外建設。2003-2006年間,5所院校陸續入駐,最終學生規模達9-10萬人。以國際化、社會化、科學化、人性化、知識化的建園理念構建世界一流大學城。
4.南京江寧大學城
江寧大學城位於南京市江寧區中部,方山腳下,距離新街口16公里。
江寧大學城由江蘇省教育廳與南京市江寧區政府合作、南京江寧科學園負責開發,規劃面積27平方公里,由兩大功能區(大學集中區和資源共享區)組成。
截至2013年8月,已有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河海大學、中國葯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南京工程學院、南京曉庄學院、金陵科技學院、南京郵電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金陵協和神學院、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南京旅遊職業學院、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正德學院等院校入駐。
5.重慶大學城
重慶大學城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西部虎溪街道、香爐山街道、豐文街道和陳家橋街道,佔地約20平方公里。將以其生態環境優美、文化氛圍濃郁、科技產業發達、綜合配套完善、開放式現代化的風格,成為西部地區的高級人才培訓中心、科學研究與創新中心、國際科技教育交流中心。
重慶大學城於2003年4月4日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設。
重慶大學城是重慶西部新城的中心區,距市中心約15公里,規劃和建設面積33平方公里,規劃人口50萬,建設總投資300億元。背倚縉雲山秀峰,遠眺歌樂美景,地勢平坦,林木蔥籠,依山傍水,交通便捷。規劃入駐大學15所,教師、學生人數15—20萬人,社會人口25萬人。
重慶大學城突出以人為本,強調功能分區、資源共享。主要包括城市資源共享區、大學校園區、學生居住區、教師居住區、集中研發孵化區。
參考資料網路-重慶大學城
網路-江寧大學城
網路-良鄉大學城
網路-廣州大學城
網路-上海大學城
❸ 廣州歷史文化景點
推薦景點:番山、流花橋、城隍廟。廣州位於中國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喚跡芹緣,是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之一。這里是粵食之鄉、購物天堂,文化交匯之地,也是一座歷史與現代感並存的「南國之城」。
番山
公元前219年,志在一統天下的始皇帝在滅六國後,也未忘記這南疆邊隆的荒蠻之地,五十萬大軍揮師南下直搗嶺南。然而出師不利,秦軍入越後即遺頑強抵抗,主將居雎也亡於越人亂箭之下。任囂繼任主將,終於公元前214年平定了嶺南。戰後,任與這五十萬秦軍留在了越地,築城成邊。秦王朝還特意從中原征調一萬五千名女子移民嶺南,與成邊將士成婚生子,繁衍生息。任囂駐守南海郡後,依番禺二山,瀕江修築「番禺城」,史稱「任囂城」。
廣州從此開始了兩千兩百年的建城歷史。公元前208年,即陳勝吳廣起義後的第二年,任囂病逝,趙佗繼任南海郡尉。依任囂臨終囑托,封五嶺關,憑險據守,後又起兵兼並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國,定都番禺,自稱「南越武王」。並在原任囂城基礎上拓建城池,人稱「趙佗城」。近年來考聞遺址、造船工地遺址,以及南越王墓等等,其龐大的規模和華麗的裝飾讓人嘆為觀止。工作者在這一區域內發掘出許多過去南越國故址,如宮署遺址、御花園遺址、木構水閘遺址。
南越國直至公元前111年為漢武帝所滅,歷時九十三年。千餘年後的公元917年,劉岩在廣州稱帝,建立了廣州歷史上的第二個國家「南漢國」並在任囂城基礎上仿唐長安擴建都城,同時大興士木修建宮殿別苑。禺山在此次拓城中幾近被削平,番山也僅存一丘,並在山上積石為洞(初名「朝元洞」,後更名為「清洞」),辟為南漢皇室游樂宮苑。宋時,廣州第一學府遷至番山腳下,後經累朝修擴建,至清乾隆年間已頗具規模,號稱「嶺南第一儒林」。
流花橋
興王府西北處古有一芝蘭湖,南漢劉皇曾在此廣建樓台宮室,設「芳春園」。園中有一木橋,相傳當年宮女梳妝後,將殘花擲於水中,漂浮至橋下,故得名「流花橋」,後芝蘭湖淤塞,改為水產農作物的州輪種植地,橋下河涌也改為暗渠。今在流花橋故址還存有座清代石橋橋面,上書四字,「流花古橋」。
城隍廟
城隍廟是舊時各州府城廓必備神廟之一,內奉冥界地方最高長官,能護佑一方平安的保護神城隍。相傳早在魏晉時,城隍神就已隨道教傳入嶺南。據《廣州城坊志》記載「吾粵城隍之祀,唐已有之。」當年劉岩即帝位,建南漢國後,也於王宮城東築了這座都城隍廟,以求安邦護國。自宋以後,各地城隍逐漸人格化,多由當地亡故的英雄或名臣擔當。如北京祀楊椒山、杭州祀周新、上海祀秦和畢裕伯、西安祀紀信、紹興祀龐玉、南寧祀蘇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