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哪個城市的環境比較好,適合長期居住
假如你很重視環境和空氣質量的話,哪北京首先被淘汰了;上海,廣州,深圳空氣和環境都不錯,其中,廣州和深圳要略勝一籌;
再看,綠化,廣州深圳作為花城山城,綠化率,相對上海和北京,要高很多;
其他一些商業配套,金融機構,股票,公園,景點之類的,這幾個城市都比較接近,都有步行街,大型商超和著名景點,比如,北京故宮歡樂谷,廣州白雲山長隆,上海東方明珠外灘,深圳華僑城大小梅沙,深圳和上海是沿海城市,北京是內陸城市,廣州是近海城市;
再看長遠的規劃,廣州和深圳作為粵港澳灣區的兩大核心城市,未來發展會加速前進,北京和上海因為要疏解人口和功能,周邊城市將迎來發展,北京和上海將有一定的減速
Ⅱ 廣州在中國的哪個方向
廣州位於中國大陸的南端。
東連博羅、龍門兩縣,西鄰三水、南海和順德;
北靠清遠市區和佛岡縣及新豐縣;
南接東莞市和中山市;
隔海與香港、澳門相望。
(2)廣州白雲山東邊和西邊哪個發展好擴展閱讀:
廣州建制沿革:
唐代,廣州稱為廣州都督府,是嶺南道的道治與都督府治所在地;廣州都督府行政界線南至寶安、中山,北至清遠, 西至四會;懷集,面積約4.2萬平方公里。
唐末期劉岩在廣州稱帝, 號稱南漢國,廣州為興王府,並在廣州地區設置咸寧、常康二縣, 以模仿帝都長安。
公元970年,宋平南漢後,廢興王府仍稱為廣州(以後一直沿用廣州名稱),廣州為廣南東路路治地(簡稱廣東。廣東省之稱自此開始)。廣州行政區域范圍面積約4.3萬平方公里。
元、明、清各朝代,廣州先後稱廣州路(元代),廣州府(明、清時),均為省治地(元代廣東省稱廣東道, 明代稱廣東布政司,清稱廣東省)。
解放前, 國民黨統治時,廣州定為市,仍為省會所在地。廣州市行政區域范圍較前各歷史時期大為縮少。 南至河南全島與芳村,東至車陂,北至白灰場,面積為248平方公里。
解放後,廣州曾一度劃為直轄市,1954年全國行政區域調整時改為省轄市。 由於生產與城市發展,廣州行政區域經過多次擴展,截至2018年,廣州市轄區面積達7434.4平方公里。
參考資料:網路——廣州
Ⅲ 在廣州兩千多萬買房買哪個區好,出入方便還有小吃或吃的東西多的,推薦一下在哪裡買好
若從住房來說,我認為是二沙島。
相信廣州人都會認為住在二沙島的人非富即貴,的確,二沙島能賣多年的高價豪宅並不是吹的。
(即使你買的是二手樓哦。)
因為它有極佳的地理位置以及優質的住房資源(此為個人看法),但同時,其制約因素也是讓它只能成為富人區。
來鳥瞰一下二沙島
老廣州城區主要集中在地圖的西側,而隨著廣州的城市發展,廣州城市中心向東移。而在這城市中心東移的過程中,恰恰把二沙島包圍在城市中央,使得現在的二沙島在許多人空間感知上更像處於廣州市區的幾何中心。優秀的地理位置也能方便島上居民方便的從周圍的市中心區域獲取補給或資源。
市中心的東移,還有天河中央商務區的規劃與建設,兩者都加持了二沙島住宅的含金量,其中前者加速了二沙島周邊地區城市化,後者提升了島民們能獲取的資源質量,如更好的辦公場所、醫療、教育,或者購物中心等等。
只是,二沙島有一個硬傷:沒有地鐵。
(科普時間:二沙島是越秀區的管轄區哦,不是海珠也不是天河,更不是荔灣。)
廣州的夏天非常炎熱,並且能持續一年中大半的時間。相比於其他的交通工具,地鐵成為了廣州最舒適的公共交通工具。(至少你不用在炎熱的夏天並且沒有空調的室外車站等候班車)
距離二沙島最近的一個地鐵站是東湖站以及APM線的海心沙站。
這制約了上班時間的通勤方式,居民只能選擇轎車(包括網約車,私家車以及計程車)或者公交。
(當然,你也可以步行或者騎自行車去上班,不過夏天的廣州,去到公司可能都不怎麼優雅)
來看看住房條件
(此處主觀性較強,各位知友選擇性食用)
2.低密度,光照好,還特安靜
二沙島是珠江河中島,是沉積物所堆砌的島嶼,地質松軟,並不能承受過高的建築物。同時,二沙島的歷史開發時間相對較早,而廣州在千禧年左右的早期開發樓盤建築普遍低矮。
正因為如此,在二沙島,沒有珠江新城像兩邊河岸一樣的超高層住宅,低密度社區是這里的主流。
另外,低密度的住宅社區帶來最直接的一個好處:安靜。
從地理上看,廣州的太陽高度角相對於廣州以北的地方都要高。這意味著,在相同並理想的情況下,廣州的陽光能比以北地區照射進更低的樓層,低層住戶也能獲得更好的光線。
而二沙島絕大部分小區樓距相對理想,建築物高度低,建築物的遮擋要遠遠少於城中的超高層密集型樓盤。其大多數住宅會有著更好的光照條件。
關鍵:住在潮濕的廣州,若沒有陽光,任何東西都容易發霉。
3.安靜,隱私好,多綠地,還有隔音帶
再來看看一個地圖,廣州天河區得益於珠江新城的規劃落實,誕生了兩個比較突出的富人區新貴:珠江新城東區(跑馬場至譚村一帶),珠江新城中區(興盛路,興國路至獵德一帶)
實際范圍要比這個地圖顯示得更大
這一片區域不乏有像尚東柏悅府,僑鑫匯悅台這樣的頂豪樓盤。
但中、東兩區多為超高層住宅,而二沙島中大多數建築甚至比冼村自建房還矮,差距不小。那可以用同樣是低密度社區的珠江別墅樓盤來做個比較。
就是這個(在上面那張地圖的西北角)
一邊是珠江別墅,一邊是二沙島別墅,兩者的居住密度似乎差不多,甚至有可能純別墅社區的珠江別墅有著更低的居住人口密度。
但是對比之下能發現,珠江別墅北鄰金穗路,西面是獵德大道,交通非常便利,但同時也帶來一個非常大的缺點:吵。
這兩條道路都是天河區的主要幹道,日常來往車流量大,在上下班通勤時間車流量激增,也導致西側獵德大道塞車問題較為嚴重,成為一個噪音來源點。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整個珠江別墅有一半的方向被超高型樓盤所包圍,此時相對低矮的樓盤就凸顯出隱私性差的這個缺點。
另外,我用紅線標出噪音區,藍色為隔音區,更直觀對比
珠江別墅內部東南角一帶臨近珠江公園,能相對安靜,而二沙島南北都有著天然的隔音帶:珠江水道。足夠寬的水面以及臨江綠化帶能有效削弱了來自南北兩岸的噪音,同時,主要的噪音源——東邊的廣州大橋,也被中間的公園,即人為的隔音帶有效削弱。剩下西邊的區域主要是醫院,體育學院等等,但是製造的噪音量較小。
所以,也怪不得同在東區馬路交界處的尚東柏悅府做的是封閉式的住宅。
根據地圖能注意到,二沙島大概有1/3的面積為綠地,並且是穿插在居民區中間,而前後夾雜珠江水道,所以二沙島的樓盤大多數都能做到出家門就是綠樹成蔭,回家後院或者陽台就是江景的「園景江景二合一房」。而珠江新城東區有著一個珠江公園以及臨江公園,並且呈現公園和住宅各居一半的情況,這里的居民就需要步行一段距離去公園了。並且大多數的樓盤與住戶會是樓景,而不是園景。
(不過東區大片的綠地,對於跑步的朋友也是比較有好的)
4.雜項
二沙島上有超市,要養病有廣東省中醫院,要聽歌有星海音樂廳,想看展覽有廣東省美術館,想喝咖啡吃飯有連鎖的星巴克和酒樓等等。這些基本的生活設施足以滿足一般的生活需要。
Ⅳ 廣州、南寧、長沙、武漢、鄭州、石家莊、濟南、太原,8城熱力圖,如何呢
記得以前上學的時候,地理課老師教我們認識全國的區劃,我國有兩廣、兩湖、兩河、兩山,這8個省區特別好記,兩廣是廣東和廣西,兩湖是以洞庭湖為界,分為湖南和湖北,兩河是以黃河劃分河南與河北,兩山是太行山劃分為山東和山西。
這8個省區相應的有8個省會級城市,本文通過相同時間段、相同比例尺的情況下,通過熱力圖來看看這8個城市的發展。山西省會太原,東有太行山,西有呂梁市,汾河流經太原市中心,太原的熱力圖看起來與濟南差不多,東南部的晉中市已經與太原同城化了,雖然太原的經濟實力一般,但因為地形的影響,這里的夏天沒有那麼悶熱,氣候相對乾爽涼快,是不錯的避暑之地。
總體來看,粵桂湘鄂豫冀魯晉,這8個省區省會城市當中,廣州的熱力圖最突出,武漢和鄭州的熱力圖相當,長沙的熱力圖僅次於武漢鄭州,濟南、南寧、太原、石家莊這4個城市的熱力圖差不多,當然了,熱力圖只是城市發展的一方面,希望大家通過熱力圖這個角度來關注這些城市,希望每個城市都有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