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廣州什麼都有換一個說法
擴展閱讀
石各庄到天津怎麼走最快 2025-02-06 23:43:49

廣州什麼都有換一個說法

發布時間: 2023-07-05 15:32:03

⑴ 廣州為什麼被稱為羊城

當地人民為紀念五位仙人,修建了一座五仙觀,傳說五仙觀即為「楚庭」所在。由此,廣州又有「羊城」、「穗城」的別名。

傳說廣州最早的地名為「楚庭」(或「楚亭」)。現在越秀山上的中山紀念碑下,尚有清人所建一座石牌坊,上面刻著「古之楚亭」四字。不少史籍將「楚庭」視為廣州的雛型,是廣州最早的稱謂,距今已有2847年。

傳說有五位仙人,身穿五綵衣,騎著五色羊,拿著一莖六穗的優良稻穀種子,降臨「楚庭」,將稻穗贈給當地人民,並祝福這里永無飢荒。說完後,五位仙人便騰空而去,五隻羊則變成了石頭。

在廣州越秀山木殼崗上,有建於1959年的五羊石雕像。這是著名雕塑家尹積昌等根據五羊的傳說創作的。雕像連基座高11米,共用130餘塊花崗石雕刻而成。體積約53立方米,僅主羊頭部一塊石料,就重達4 千餘斤。

五羊大小不一,主羊頭部高高豎起,口中銜穗,回哞微笑,探視人間,餘四隻羊,環繞其身,或耍戲,或吃草,還有羊羔在吸吮母羊的乳汁。五羊姿態各異,造型優美,栩栩如生,情趣橫溢,令人流連忘返,浮想聯翩。

(1)廣州什麼都有換一個說法擴展閱讀

廣州市的地質構造相當復雜,有較好的成礦條件。已發現礦產47種,礦產地820處,其中大、中型礦床22處。主要礦產有建築用花崗岩、水泥用灰岩、陶瓷土、鉀、鈉長石、鹽礦、芒硝、霞石正長岩、螢石、大理岩、礦泉水和熱礦水等。

廣州旅遊資源豐富,其中以花城廣場、廣州塔、白雲山、長隆旅遊度假區、珠江夜遊、陳家祠、寶墨園、沙面、聖心大教堂、嶺南印象園、沙灣古鎮、越秀公園、南越王博物館、中山紀念堂、黃埔軍校、南沙濕地公園、海珠湖國家濕地公園、從化溫泉等景點最為盛名。

廣州宗教歷史源遠流長。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俱全,除道教屬中國本土宗教外,其餘的均由國外傳入。傳入廣州市時間最早的是佛教(255年),其次是道教(306年),伊斯蘭教於唐初傳入,天主教和基督教分別在明末、清初傳入廣州。廣州宗教文化底蘊深厚。

廣州是中國十大美食之都,民間有「食在廣州」的美譽。廣州菜是粵菜的主體和代表,用料廣博,選料精細,技藝精良,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口味上以清、鮮、嫩、滑、爽、香、脆為主,追求原料的本味、清鮮味。既符合廣東的氣候特點,又符合現代營養學的要求,是一種科學的飲食文化。

⑵ 廣州都有哪些傳說故事

1、何仙姑本名何秀姑,是增城縣小樓區新桂鄉人,唐武則天某年夏歷三月初七出生。其父何泰以做豆腐為業。秀姑自小聰明伶俐,十四歲時幸遇雲游到此的呂洞賓。呂給她吃了一些雲母片,從此能知人間禍福,並常去羅浮山裡訪仙。

後父母為她找了個姓馮的婆家,秀姑不肯嫁人,於中宗景龍某年八月初八自投家門前的水井。投井時只穿著一隻鞋,還有一隻鞋留在井台上。此後,她從福建莆田的江河裡漂出來,原來那井與河是相通的,在當時傳為奇案,遂有秀姑已經"登仙"的傳說。

據傳仙姑還在代宗大歷年間(766-779)現形於故鄉小樓,有人看見她在西園寺一棵荔枝樹下乘涼,把綠綢腰帶掛在樹上。如今此地稱"掛綠園",而這棵荔枝所結的果實均有一條綠色綵帶,即增城著名的"掛綠荔枝"。

2、在廣州流花湖公園的中心位置、湖水之中有一個小島,島上草木蔥蘢,繁花吐艷;曲徑蜿蜒,鳥鳴清脆。環島湖水如鏡,泛綠映紅,景色甚佳。入口處砌一門洞,上題「浮丘」二字。

「浮丘」本是石名。遠古時流經今廣州城的珠江是很寬闊的,在距今二千二百多年前的秦漢時代,水面仍寬達2000米,即約為現在的10倍。

江中有三座大礁石,分布於東西中三處,浮出水面。東為海印,中名海珠,西即浮丘。乃古代著名的「羊城三石」,古人視為廣州城「地之胏也」(屈大均《廣東新語》),即喻之為大地之骨。

浮丘石的位置在今中山七路東段,東距西門口約250米,其北端入將軍里,南端至李家園(早幾年此巷兩側民居已拆去,建起了高樓),自宋代建三城起,至民國時拆城牆建馬路,浮丘石都是在廣州城西城牆(今人民路大約自市一醫院門口南至太平橋一段即為西城牆遺址所在)之外。

因此石如浮於水面的小丘,古人乃按其狀而取名。現在浮丘石故址距珠江江岸2公里多,唐代時,浮丘石卻為船舶停靠之地,直到北宋中期猶四面環水。

以後隨著人口激增,填江作田,更加長期的水道沖積,到南宋後期,滄海已變桑田,浮丘石與周圍陸地連成一片了,並已建起了民居。這座江中大礁石是由白堊紀紅色礫岩和粉砂岩構成的,本來沒有什麼特別,但它卻孕育出了一個源遠流長的神話傳說。

話說古時浮丘山下住著一老一少,長者年過花甲,雙目失明,人稱浮丘公;少者二十來歲,也一眼已廢,人稱浮丘叔。兩人時時互相攙扶,共用一隻眼睛,到浮丘山上砍柴割草,賣薪度日。不管嚴冬酷暑,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鄰居們見這一老一少生活艱辛,便不時施贈些麥豆、粟米給他們。浮丘公和浮丘叔對此深懷感激,但年長日久,收得多了,不覺感到過意不去。

一天,鄰居二叔婆又送來麥豆,浮丘公怎樣都不肯收受了,但二叔婆還是堅持要送給他。兩人正在你推我讓,一直沒作聲的浮丘叔突然叫起來:「我還有一隻眼睛,我們也可以開荒種地!二叔婆,多謝你!你的麥豆我們收下,用來作種子!多謝你了!」

轉眼到了第二年開春,浮丘公和浮丘叔互相攙扶著,到浮丘山下找地開荒。那時能種植的地都被人們開光了,兩人找來找去,只找到東頭的一丁點地方,撥開表土一看,原來下面是紅色的岩石,種不了東西的。

但兩人並不氣餒,就在那裡揮鋤墾荒。浮丘公在前面掘,浮丘叔在後邊種。別人一天下3斤種,他們一斤種要下三天。剛好那年又遇上天旱,穀雨都過了還未見一滴雨水。兩個盲人,就靠一隻眼睛,摸著爬著抬水淋地,日落回家時便順便挑回一擔柴草,用來換點鹽米度日。

日子一天天過去,到收成時候了。別人種的麥豆,結莢不多,開的是紫藍色的小花;他倆種的,卻結滿一串串的豆莢,開的是黃澄澄的金花。

更奇的是,別人收的是普通的麥豆,他倆收的竟是金燦燦的金豆,連那些豆桿都變成了紅白相間的珊瑚玉樹。據說這是勤奮的浮丘公和浮丘叔得到了仙人的幫助,隨後連他們自己也變成仙人了!

為了報答鄰人們長期的施贈,他倆悄悄地把這些金豆子撒回到每家每戶的門口,撒滿了一街。那就是過去舊廣州「撒金巷」的來歷,後人出於忌諱,改叫「積金巷」。他們肩上挑的柴草,都成了珊瑚玉樹。明朝大畫家李子長的那枝神筆,據說就是他們送的一條柴草變的。

此地後來還流傳有這樣一首童謠:「浮丘公,浮丘叔,兩人同一目。撒豆成金人不知,肩上珊瑚擔一束。」現在中山七路東段,以前叫石崗街,地下全是紅色砂岩,據說就是浮丘公和浮丘叔種麥豆的地方。

流花湖公園的「浮丘島」建於1982年,名稱就取自上文所講的浮丘石掌故。此島四面環水,湖岸綠樹環繞,遠望猶有古浮丘島之模樣,予人一段遠古的追憶,延續一種思古之幽情。

3、相傳在秦朝的時候,在白雲山腳有個小村莊,住著一個青年人叫鄭安期。他的父親早已去世,只有一個年老的母親,母子相依過活。鄭安期幼年曾跟隨父親行醫,學得一點醫葯知識,便在村前開了一間小店,擺賣生草葯,兼替村人治病。

他家裡雖然貧困,但富有同情心,窮苦的人來看病,不但不收診金,連葯費也減免,因此深得當地村民的愛戴。有一年,白雲山一帶發生一種流行病。得病的人首先怕冷,接著發高燒,同時全身酸痛,流鼻涕,咳嗽不止。

如果救治不及時,就抽筋昏迷,直至死亡。鄭安期翻盡醫書,試用各種葯物,都沒有見效,眼見一個個鄉親痛苦呻吟,悲慘死去,他心如刀割,焦躁萬分。

一天深夜,鄭安期為鄉親們看病回家,母親見他神色憔悴,滿面愁容,便問他近日治病的情況。鄭安期唉聲嘆氣,便把流行病越來越嚴重的情況告訴她。母親聽了,也連聲嘆息。她想了一陣,然後說:「早年聽你父親說過,醫治這種流行病,最好用九節菖蒲,但這種葯不容易找呀!」

鄭安期經母親這一說,好像在黑暗中忽然見到一絲光明,連忙問道:「那九節菖蒲的形狀是怎樣的,它生長在什麼地方呢?」

母親說:「聽說它葉瓣如蘭,莖分九節,身似匙柄,有股清逸的幽香,偏偏生長在高山大嶺的懸崖峭壁上面。這種葯物真難找呀,你父親找了一輩子也沒有找到,你也不必妄想了!」

鄭安期是一個性格倔強的人,他心裡想:「不!就算走遍天涯海角,我也一定要找到九節菖蒲,好把鄉親的病治好!」第二天,鄭安期安排好母親的生活,便背起竹筐,拿著鋤頭,出門去了。

去哪裡找呢?他想,白雲山最近,應先到白雲山尋找。白雲山古木參天,白雲環繞,流水淙淙,百鳥喧鳴,對於這一切,鄭安期都無心觀賞,他一心想著的,是把九節菖蒲找到手。他不停地在山上尋找,專向那些從未到過的懸崖峭壁爬去。

尖銳的岩石割損了他的腳,鋒利的荊棘劃破了他的手,他絲毫感覺不到痛苦。他由白雲山的西邊走到東邊,已經找了將近一天了,連九節菖蒲的影子也沒有看到。

夕陽西下,暮色沉沉,鄭安期感到失望了。他在崖邊的一塊大石上坐下來,到這時候他才感到汗水濕透衣服,肚子餓得咕咕叫,全身疲倦無力。就在這時候,忽然微風吹過,送來陣陣香氣。這種香氣比蘭花清新,比玫瑰馥郁,使他精神一振。他立即站起來,沿著香味尋找。

終於發現懸崖下二、三丈的地方,長著一棵像蘭花似的植物。他往花的莖上一數,不多不少,正好是九個節,這正是九節菖蒲!剎時,鄭安期高興得跳了起來。鄭安期立即過去,試著伸手去摘,但它生得很低,無法扳著。

他想尋路下去,但懸崖峭壁,無路可通。看著這寶物在眼皮下面而採摘不到,他急得直跺腳。這時,他忽然發現一塊岩石下,有一藤蔓植物伏地而生。

便靈機一動,當即把它採集起來,扭成一股繩子那樣,一頭捆住岩石,一頭垂落懸崖,然後自己攀著藤蔓,墜下懸崖,爬近九節菖蒲,小心翼翼地把它採摘下來。

他用嘴把菖蒲咬著,用雙手攀著藤蔓,想爬上崖頂。忽聞「辟拍」一聲,藤蔓突然折斷,鄭安期跌下懸崖。正在危急的時刻,崖下升起一朵白雲,頃刻間變成一隻仙鶴,把鄭安期穩穩托著,然後背著他飄然而去,傳說他羽化成仙了。

後來,村民們沿著鄭安期的足跡來到這里,找到了九節菖蒲,用它撲滅了流行病。為了紀念鄭安期,人們就把他墜崖的地方稱為鄭仙崖,把那條小溪澗,稱為蒲澗,並在那裡建了一座寺廟,稱為蒲澗寺,供人們拜祭。

4、周夷王八年,廣州海天茫茫,遍地荒蕪,曾一度出現連年災荒,田野荒蕪,農業失收,民不聊生。一天,南海的天空上忽然仙樂繚繞,柔美悠揚。隨後便又出現了五朵彩色祥雲,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綵衣,分別騎著五色仙羊。每隻羊都口銜著「一莖六齣」的優良稻穗,降臨楚庭。

仙人把稻穗贈給了廣州人,並祝願此處五穀豐登,永無飢荒。祝罷仙人騎彩雲騰空飛逝。而五隻仙羊因依戀人間,便化為石頭留了下來,並一直保佑著廣州風調雨順。從此,廣州便成了嶺南最富庶的地方。這就是廣州有「五羊城」、「羊城」、「穗城」名稱的由來。

5、在廣州海珠區漱珠崗上,有一塊橢形的大石,斜卧向著朝斗台,它上面刻有「金石循環」4個大字。

相傳在漢代,鍾離大將軍與敵交戰,因寡不敵眾,被敵兵追殺誤入深山。他在茫茫林海里左沖右突,始終找不到出路。他孤零零地牽著戰馬在山道上走著、走著,不覺天已黑了。

這時東華帝君正雲游到此,見鍾離迷路,即按下雲頭,來到鍾離身邊,有意感化他。鍾離正窮途末路,感嘆世事多變,於是,跟著東華帝君入深山修道。天長日久,鍾離修煉得道成仙,因自己生於漢代,就取名為漢鍾離。

有一天,漢鍾離雲游到河北邯鄲,遇到了上京考試的呂洞賓,兩人一見如故,就在客棧里促膝談心。漢鍾離見他生得眉清目秀,有道骨仙風的氣質,又有滿肚子學問,於是,有意感化他。只見漢鍾離略施法術,呂洞賓便漸覺疲勞,打起瞌睡來了。漢鍾離便拿了一個枕頭,扶呂洞賓落枕安睡。

呂洞賓剛躺下,就發起夢來。他夢見自己科場考試名列前榜,朝廷為他封官,報卒敲鑼打鼓報喜,眾人紛紛前來祝賀,好不榮華富貴。

可是好景不長,不久就因禍而被抄家革職。呂洞賓嚇得一身冷汗,驚醒過來。他思前想後,感慨萬分,尤其覺得功名利祿不過是過眼雲煙的身外物,不必刻意追求。於是,他放棄了上京考試的念頭,跟隨漢鍾離修道去了。

他們一路南行,也不知走了多少時日,來到廣州珠江南岸的大松崗上(現在人們叫它漱珠崗),見這一帶山青水秀,松石奇特,境界幽曠,就擇此地歇息。一天,漢鍾離想試一試呂洞賓對功名富貴、酒色淫邪等是否還有貪戀之心。

於是,便在崗頂選了一塊大石對呂洞賓說:「我教你點石成金吧,只要你學我作法,就能將這大石化成金。」呂洞賓想了想,問道:「點石成金後,日後還會變回石頭嗎?」漢鍾離答道:「金石循環,過了500年以後,此成金之石仍可復回原石的。」

呂洞賓一聽,連忙搖頭,著急的說:「我不學這法術了,此金石500年後再變回石頭,豈不是害了500年後的人嗎?不要點了,不要點了!」漢鍾離見呂洞賓真的著急起來,心中不覺暗喜,當即取消施金術,此石也就未曾被點成金。

呂洞賓不為功名富貴所動,善良正直,正是漢鍾離所希望的。於是,漢鍾離即收他為徒弟。故事流傳下來,後人在漱珠崗上的那塊大石刻上「金石循環」四個大字以作紀念。純陽觀建成後,成為廣州一大勝跡,觀中有一聯曰:點石成金,慮及將來仍變石;學仙由聖,就知此念是真仙。

⑶ 為什麼廣州叫做「妖都」

一般而言這個說法有下面幾種。

第一種說法,中國ACGN文化中對廣州的稱呼。

ACGN為英文Animation(動畫)、Comic(漫畫)、Game(游戲)、Novel(小說)的縮寫,是從ACG動漫領域中分化出來的新詞彙,主要流行於日本和中國大陸兩岸三地。而在這里一塊,妖都就是在中國ACGN文化中相對於帝都北京和魔都上海而言,對廣州的稱呼。

第二種說法,在粵語中「妖」的讀音

妖」是粵語中相當於「切」的一句話,語氣詞。

發音跟ILL有點像,也是常有的吐槽詞,或許正是因為這個語氣詞的原因將大廣州稱為妖都。

第三種說法,外來人口。

廣州的外來人口遠超本地人口,或許正是因為外來人口的不斷增加讓外來人覺得這地方魚龍混雜,有了「妖」的稱呼。但對於這種說法,小可是不贊同的,外來人口多的地域並不是只有廣州,上海北京都是,那麼為啥上海叫魔都不叫妖都。

第四種說法,扯淡的妖魔鬼怪的排行說

有人說,廣州之所以被稱為「妖都」是因為之前已經有了魔都,所以按妖魔鬼怪的說法,廣州要叫妖都。

⑷ 廣州方言的部分方言

一人有福,帶挈一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也指有福同享。
一子錯,滿盤皆落索——落索,冷落蕭條。指採取了不當的措施造成整個局面很被動。
一個田角三蔸禾,十個田角一籮谷──積少成多。
一個田螺煞鑊湯──1、淡而無味。2、節儉或吝嗇。3、偷工減料。
一個步頭兩個價──價格因人而異,管理很混亂。步頭,即碼頭。該詞又稱「一個鋪頭兩個價」。
一個蜆一個肉── 一個蘿卜一個坑,腳踏實地。
一個錢一個寶,冇個錢唔過得橫水渡──沒錢什麼事情都辦不成。
一個做好,一個做丑── 一個唱紅,一個唱黑。
一日慳一啖,一年慳一斗──比喻積少成多。
一節淡三圩──又稱:一日節,三日歇。比喻消費力有限。
一龍去,二龍追──眾人聚會,甲未到,乙去找。
一隻屐咁──1、疲於奔命;2、呆板無用的人。
一生兒女債,半世老婆奴──對整天圍著妻兒團團轉的男人的戲稱,有時也用於一些男人對家庭重擔的嗟嘆。
一句唔該使死人──只消一句謝謝就把人使喚得團團轉,比喻過於麻煩別人辦事。
一白遮三丑——指女子使用適當的美容可以減少外界對自己外在形象上某些負面的評價,也指運用適當手法以達到轉移整體關注焦點的目的。
一次笨,九次精──吃一塹,長一智。
一竹篙打沉一船人──不分青紅皂白以自己的意志搞一刀切。
一份衣食一份人──舊時認為衣食是各人宿命里帶來的,分量是固定的,勸人要珍惜來之不易的衣食。
一沉百踩──一個人一旦失勢、倒霉,別人都來欺負。
一把荔枝三把火──荔枝含糖份較高,不容易消化。若多吃,大量果糖充盈於血液中不能及時轉化而導致荔枝病,因此多吃會易火。
一雞死一雞鳴── 一隻雞了,又一隻雞出生了。比喻自然規律、經濟規律正常的新陳交替。
一級居──糞坑的謔稱。
七支八離──零散、不集中。
七窮六絕──窮困潦倒。
七扶八插──前呼後擁。
七姐翻宮衣──舊時戲班開場例戲,為圖吉利,必演《天姬送子》(即《天仙配》的後段)。戲中有七個女人翻宮裝的表演:眾仙女一齊翻舞衣。現形容婦女愛打扮、炫衣飾,上午穿紅,下午著綠,就像~一樣。
二跳四──舊時賭「番攤」(押寶)的術語,比喻小孩子被打到發怒暴跳起來的情形。
一沉百踹──和國語「牆倒眾人推」意義相符,暗喻人事業失敗了,就會有很多人瞧不起他,不但不幫忙,反而說他壞話和欺負他。牛耕田,馬吃谷,老豆賺錢仔享福。
光棍佬教仔,唔好貪便宜——騙子教自己兒子不要貪圖小便宜,意即「只會說別人,不會說自己」。光棍佬,在這里是「騙子」的意思。
亞蘭嫁亞瑞,大家受累──形容外行人幫忙,越幫越忙的樣子。
天上雷公,地上舅公——惡到極致。
三條狗,咪郁手──我有實力,你別想動手打我。
大光燈,噓噓聲──意指只會吵吵嚷嚷,但又毫無辦法,更不願意實干。與「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反義。
生白果,腥來悶──意指令人非常討厭。
打齋鶴,渡人升仙──意指誘人染上不良的嗜好,或教人做壞事的惡棍。
爛湴難扶──國語說「破鞋,提不起來」,暗喻人已經壞透了,實在無可救葯了。
攬埋一齊落水──暗喻自己既然失敗了,還拖累對手一同失敗。
誓願當食生菜──國語說「起誓當白饒」即暗喻永不會履行誓約,總是違背誓言,即「光說不做」。
後尾枕浸浸涼──暗喻經過艱苦的掙扎,度過了極大的難關,現在已經很安然快樂地享受著了。
燒豬耳免炒──暗喻害怕發生沒有意義的沖突,所以避免爭辯和吵架。
籮斗咁大個頭──暗喻弄到非常傷腦筋。
唔臭米氣──就像沒吃過米一樣,不通人性,不懂事。
碎碎飲飲──零零碎碎、零零散散。
無情食飯飢──意指要是感情不投契的話,哪怕受到了極優厚的待遇也合不來。
捉到好人當賊辦──意指把好人當作壞人看待。
倒吊荷包──暗喻甘願虧本倒貼。
唔識眉頭眼額──國語說「不知道眉高眼低」,意指看不出人家的神色,由人家的神色而猜出人家的心意。
修橋整路冇屍骸──國語說「修橋補路瞎雙眼」,比喻做好事的人,反得不到好報。
眼眉毛長過辮──暗喻要花費很長的時間。
揸頸就命──意指自怨命運不濟,忍氣吞聲就此認命。
畫花口面──暗喻散布謠言,把好人說成了壞人。
喃巫佬遇鬼迷──暗喻很有本領的人,卻一時失慎弄錯了,鬧出了笑話來,或有法子而無法使用,和國語所說「張天師被鬼迷」同義。
吊靴鬼──老愛纏著媽媽或心愛人一起走的人,現多指常跟在人後不受歡迎的人。
扭六壬──意指思考極周密的計劃或陰謀。
外嫁柄──出了嫁的女人,常回到娘家索取錢財拿到夫家去,這種女人廣州話叫做「外嫁柄」。
三腳凳──暗喻靠不住。
車大炮──吹牛。(該詞到90年代後期基本消失,被香港話「吹水」代替)
食貓面──暗喻受了冤枉委屈。
刁橋扭擰──意指毫不爽快,這不滿意那也不滿意,極難伺候。
大大殺起──原意賭錢的時候,即使對方下很多很多的注碼,自己都可以受得起而相博,轉義無論後果如何,都願意負起一切責任。
大牛過河小牛學樣──暗喻長輩或是上級怎麼樣做,晚輩或是下級也會學著怎麼樣做。
冇屎唔入屎坑──暗喻自己如果不壞,就決不會到壞的地方去。
白鴿眼──附旺不附衰。
光棍遇著冇皮柴──騙子遇著騙子。
告枕頭狀──暗中對丈夫說家公、姑姑、妯娌的壞話。
飛天蟲禽蟧──有攀爬伎倆,能鑽進高樓大廈盜竊的飛賊。禽蟧,即蜘蛛。
食雞蛋唔食雞──開支利息,不動老本。
屎唔急唔入屎坑──迫於無奈才幹壞事。
亞駝行路──中中哋,駝背人走路的樣子不好看,引義為難登大雅之堂。
十幾人食一份──冇厘癮頭。比喻人多東西少,不夠分配。與「僧多粥少」同義。
西南二伯父──縱壞後生仔。指放縱年輕人學壞而不加以管束的老人家。
桄榔樹,一條心──意指對愛情非常專一。
生骨大頭菜──縱壞年輕人。
番鬼佬睇榜第一──國語說「坐紅椅子」,即暗喻最末尾的一名。
老樹枯柴──冇得攀。與「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同義。
死牛龜──一面頸,形容頑固不化,非常倔強。
死人燈籠──報大數。指虛報數目造假賬。(只用於經濟方面)
竹織鴨──冇心肝,指無情漢。
兩公婆撞鬼(兩公婆砸死仔)──唔系你,就系我。比喻互相脫不了干係。
亞崩咬狗蚤──咬來咬去咬唔到,比喻遇到的麻煩很棘手。
亞婆賴尿──常慣。比喻司空見慣。
鐵沙梨,咬唔入──意指視財如命,極難向他討得一個銅板的守財奴。
鷯哥命──「就食就痾」,意指這方面賺到了錢,不久就從另一方面虧蝕或支出。
潮州音樂──「自己顧自己」,意指只顧自己、自私自利的人。
雞痾尿──「少有」,意指極罕有,絕不多見的事。
檐前滴水──「現眼報應」,意指作惡的人,受到人家對他同樣作惡的果報。
鞋底沙──「扽干凈先至安樂」,意指袋子里有錢,一定要大花特花,把錢花光了才會感到痛快。
戲棚仔──「好快大」,意指很快就長大起來。
啞仔飲沙示──有氣講唔出。與「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同義。
熱火棒──「唔掉得翻轉頭」,意指我對待你多麼好,可是你對待我這樣壞。諷刺對方忘恩負義。
寡母婆死仔──「冇望」,意指沒有了希望。與國語歇後語「老太太哭大妞兒──沒盼兒」,以及粵語歇後語「寡母婆死仔」的意義相同。
又姣又怕痛,見人生仔又眼紅——比喻自己能力不足卻又羨慕嫉妒他人成功。
又做師婆又怕鬼——比喻表裡不一。與國語「葉公好龍」同義。
力不到,不為財——比喻親力親為才有成就感。
刀仔鋸大樹——比喻自不量力。
人又老,錢又冇,痔瘡生一腦——形容窮困潦倒求援無望的境地。
人心無厭足——貪得無厭。
人老精,鬼老靈——指人隨著年齡閱歷的增加而變得經驗豐富、手法老到。
人在人情在,人走茶就涼——比喻世態炎涼、此情不再。
人有三急——「上廁所」的委婉說法。
人有三衰六旺——一個人有幸運的時候也有倒霉的時候。
人嚇人,嚇死人——即提醒對方以後不能藏頭藏尾、行蹤飄忽。
人會變,月會圓——時過境遷,物換星移,一切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
人多口雜——各有各的看法,越說越亂。
人多冇好湯,豬多冇好糠=人多好做作——比喻資源稀缺,開發成本過高,難以平均分配。
人多好做嘢,人少好分頭——比喻任何情況都有好有壞。
人多煞狗唔霖——「煞狗」 ,煮狗肉。「霖」,煮熟。一堆人圍著一鍋正在煮的狗肉,一般這種情況是狗肉還沒煮熟就會有人搶著吃,還沒煮熟透就已經吃完了。形容人多難辦事,或者人多事少,人浮於事的情況。
人窮斷六親——1.人在最潦倒的時候變得瘋狂,六親不認;2.一個人在最窮困潦倒的時候,即使親戚看到了也裝作不認識,形容非常絕望的境地。
人閑長指甲,人窮長頭發——比喻失業賦閑,無所事事。
人細鬼大——一般為贊美小孩智商很高的客套話,有時也用於贊美個頭不夠高但又能解決問題的成年人。
人要面,樹要皮——意思是好的東西需要有別人來幫襯提攜,方能物盡其用,綻放異彩。也指勸人凡事不要做絕,應給他人留下迴旋餘地。
人結人緣——與「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近義。
人餓唔怕丑,雞餓趕唔走——比喻為達到目的不惜一切,誓不罷休。
人情大過證明——比喻辦事走後門,不遵守規矩。
人情歸人情,數目要分明——比喻公私分明,不混為一談。
人情緊過債——比喻深明大義,不拘小節。
人靠衣裝,佛靠金裝——勸人注重外在形象的打扮的委婉說辭。
人橫有所恃,大食有主意——比喻胸有成竹。
人熟禮唔熟——比喻千篇一律。
人蠢冇葯醫——愚蠢到無葯可救。
大泡和──從前有一個外號叫大泡和的人,做事糊里糊塗。後來人們將糊塗蟲、做事丟三拉四或冒失的人稱做大泡和。
大話西遊──諷刺一些人吹牛。
大話夾好彩──幸運或僥幸。
大話怕計數──說謊報大數,就怕別人算帳。
大單拗──喜歡抬杠、頂嘴的人。
大細老嫩──一家大小老幼。
大魚頭,鯇魚尾,塘虱中間蛤乸髀──鰱魚的頭,草魚(鯇魚)的尾,塘虱的中段,青蛙的大腿,都是最美味的部位。
大炮友──愛吹牛的人。
大蝦米跳海──到底都唔掂。雖經多方努力最後仍然失敗。
大食有主意──胸有成竹。
大食細──廣東民間一種賭局,一般點數最大即為贏家,可以贏走桌面上的籌碼。通俗的理解就是以大欺小。
大食唔窮倒算窮──又稱「食唔窮,著唔窮,計劃不周一世窮」。比喻做大事需要考慮周全。
大食懶,起身晏──「大食懶」,好吃懶做的人。意即懶人出懶相。
大諗頭──抱負過高;善於思考。
大笑姑婆──舊時民間一些廟堂塑有十二奶娘(菩薩),相傳求子有應。其中一位本姓祝氏、滿臉笑容的奶娘(菩薩),叫大笑姑婆。現形容習慣在人前哈哈大笑的婦女。
上手紅契──形容已掌握合法的權益,心中有數,不虞有失。
上南轉北,冷到面黑──天氣急劇變壞,現也比喻人的態度180度變化。
上得床來掀被蓋──得寸進尺。
口牙咂咂──一再叮囑。
口在路邊──形容輿論強大形成壓力。
口擘擘,牙噬噬──多嘴,令人討厭。
口水多過茶──巧言善辯、講話滔滔不絕卻不著邊際
水上扒龍船,岸上夾死仔──指龍船賽事觀眾爆棚的場面。扒龍船,即劃龍船。夾死仔,形容人山人海的場面。
水兵斗海軍,魚腩燉豆腐──難解難分,不相伯仲,難分高下。
水汪汪,蛋花湯──虛有其表,不踏實,不可靠。
水殼仔,唔浮得幾日──比喻好日子不長久。
水鬼尿──比喻茶水寡淡。
水流柴──漂泊不定,到處游盪。
水靜鵝飛──原為「水盡鵝飛」,多形容環境清幽,今義多用於形容凋零冷清的狀況。
水蟹──與膏蟹、肉蟹外形差不多,但肉少味淡,不好吃。比喻外表看起來不錯,實際上很虛弱、無能的人。
見子打子──沒有計劃,見一步走一步。
見屎窟悠,唔見米白──勞而無功,也比喻幹活時耍奸偷懶。
少個錢趕唔甩──多少標准就用多少分量,意即不能缺斤短兩。
少食多滋味,多食壞肚皮。
捉到鹿唔識脫角──比喻能力有限,很難再有發展。
塘水滾塘魚──幾兄弟關起門來打麻將,輸贏都是自己家人的金錢。
霎眼嬌──驟眼看來,對方無比嬌俏,但只限於遠看,不可以近觀。
精人出口,笨人出手。
來而不往非禮也──行道上發生性騷擾事件。
天宮昏未曉,地府夢正酣──神不知,鬼不覺。
斬曬手指戒賭──伸手不見五指。
佛法無邊──凡事應當留餘地。
唔話得──作貶義用是「說不得」,作褒義用是「無可挑剔」。
漏嘢──假貨,劣貨。(瓶子漏了水,引申為不合格產品。)
三唔識七──十分隔閡,完全不認識。
夜雨瞞人──陰濕。
如釋重負〔鞦韆格〕──即「松人」,放人。
無神論──仙都唔仙(意即「一分錢也沒有,阮郎羞澀」。「仙」是粵語「一分錢」,從英文cent而來,此處別解為「神」以扣面。)
細路仔──古義指羊腸小徑,今義指小孩子。
冇執輸──穩操勝券。
扒逆水──打破常規。
打勾手、打籠通──兩手相勾、把燈籠兩頭打通,引申為合謀、串通。
好就打邊爐,丑就打屎窟──幹得好就獎勵,干不好就懲罰。
打發功夫還鬼願──只做表面功夫應付了事。
打場大風執塊樹葉──沒本事或運氣差。
打劫紅毛鬼,孝敬法蘭西──左手來,右手出;剛贏的錢又輸掉。
打瀉茶──舊指女人許配了人,還未過門未婚夫就死去,即望門寡。
打爛齋缽──違背宗旨、沖決樊籬。
打倒腚都冇滴墨水──沒文化。
打得更多夜又長──空話浪費時間。
打落門牙帶血吞──忍氣吞聲。
打蛇唔著畀蛇咬──偷雞不成蝕把米。
石頭磨出汁,老糠榨出油──比喻經常刻薄工人的老闆。
石灰籮──經常做壞事而留下污點的人。
棺材繩,死人都索一索——形容貪小便宜,連死人都不放過。

⑸ 廣州有什麼風俗習慣

1.春節期間的除夕迎春花市和元宵節,端午節, 番禺荷花節,從化、增城的荔枝節,重陽節,中國旅遊藝術節暨廣東歡樂節,廣州國際美食節等。

2.還有每年元旦均舉行的廣州風情賀年繽紛大巡遊,中秋節的中秋燈會,以及10月舉行的廣州旅遊文藝會演等,為廣州市這座"花城"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3.春節風俗,插桃花、擺年橘、團年飯、煮湯圓、逗利是(領紅包)、行花街、開年、人日、鬧元宵、游花地等;

4.其它歲時風俗,拜山(即掃墓),龍船景與斗龍船,七夕乞巧,中秋節吃月餅,重陽登高等;

5.審美風俗,舞獅子,鰲魚舞,飄色,花市與迎春花會,春秋菊展,花舫和素馨燈飾等;

6.信仰風俗,南海神誕,天後誕,鄭仙誕,金花誕,上元誕、中元誕和下元誕(合為"三元"),何仙姑誕,土地誕,觀音誕,盤古王誕,華光誕,生菜會和打華光等;

7.生活風俗,飲早茶、宵夜、飲糖水、喝涼茶、喝老火靚湯、打邊爐(火鍋)、冬令吃狗肉等,這是廣州特有的飲食文化。

(5)廣州什麼都有換一個說法擴展閱讀

1.不可用筷子敲打碗盆,廣州人很忌諱吃飯時用筷子敲打碗盆。逢到家裡請客吃飯時,尤其不可將筷子胡亂地敲打碗盆。一種經常的說法是,只有乞丐討食時才會用筷子敲打碗盆。

還有一種說法與古代「蠱毒」傳說有關。相傳蠱是一種人工培養的毒蟲,人將百蟲放進壇里,經過多年後打開看時,必定有一個蟲子把其他的蟲子都吃光,這個勝利者就叫「蠱」。

用蠱的粉末放在食物里毒害他人時,就要在下毒時邊念咒語邊敲打碗盆,以便使蠱起作用。所以,用筷子敲打碗盆就犯忌諱。

2.上整條魚時,應將魚腹朝向主賓,以示尊重。一般而論,把魚腹對著主客主要是因為魚腹刺少,腴嫩味美。不過,這其實也有個典故。

春秋時,吳公子光(即吳王闔閭)欲殺王僚自立,伍子胥把刺客專諸推薦給公子光,但專諸平時無機會接近吳王僚。得悉僚愛吃炙魚,專諸就去拜太和公為師。

炙魚手藝學成後,專諸乘公子光請吳王僚到家裡吃飯之機,做好一條整魚,藏匕首於魚腹,在上菜時,取出匕首,刺死了吳王僚,專諸也被吳王僚的侍衛殺死。自此,凡宴賓客,都需把魚腹對著主客,以示善意。

參考資料

⑹ 廣州歷代以來的稱呼

以下是廣州歷代以來的稱呼:

1、傳說廣州最早的地名為「楚庭」(或「楚亭」)。越秀山上的中山紀念碑下,尚有清人所建一座石牌坊,上面刻著「古之楚亭」四字。不少史籍將「楚庭」視為廣州的雛型,是廣州最早的稱謂,距今已有2847年。

2、傳說有五位仙人,身穿五綵衣,騎著五色羊,拿著一莖六穗的優良稻穀種子,降臨「楚庭」,將稻穗贈給當地人民,並祝福這里永無飢荒。說完後,五位仙人便騰空而去,五隻羊則變成了石頭。當地人民為紀念五位仙人,修建了一座五仙觀,傳說五仙觀即為「楚庭」所在。由此,廣州又有「羊城」、「穗城」的別名。

3、東漢末年,廣州屬於吳國,公元216年吳國交州刺史步騭把交州治從梧州遷回廣州,公元226年並將交州改為廣州,廣州之名由此開始。

4、晉代,廣州仍稱南海郡,為州治所在。

5、唐代,廣州稱為廣州都督府,是嶺南道的道治與都督府治所在地。

6、唐末期劉岩在廣州稱帝, 號稱南漢國,廣州為興王府,並在廣州地區設置咸寧、常康二縣, 以模仿帝都長安。

7、解放前, 國民黨統治時,廣州定為市,仍為省會所在地。

(6)廣州什麼都有換一個說法擴展閱讀:

位置境域

廣州地處中國南部、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緣,是西江、北江、東江三江匯合處,瀕臨中國南海,東連博羅、龍門兩縣,西鄰三水、南海和順德。

北靠清遠市區和佛岡縣及新豐縣,南接東莞市和中山市,隔海與香港、澳門相望,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中國的「南大門」,是廣佛都市圈、粵港澳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廣州位於東經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緯22度26分至23度56分。市中心位於北緯23度06分32秒,東經113度15分5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