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1945法國為什麼不繼續佔有廣州灣
擴展閱讀
天津到濟南火車多少時間 2025-02-05 22:42:06

1945法國為什麼不繼續佔有廣州灣

發布時間: 2023-07-17 11:20:52

⑴ 廣州灣的歷史

《七子之歌·廣州灣》:「東海(島)和硇州(島)是我的一雙管鑰,我是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 你為什麼把我借給一個盜賊? 母親呀,你千萬不該拋棄了我!母親,讓我快回到你的膝前來,我要緊緊地擁抱著你的腳踝。母親!我要回來,母親!(聞一多 1925年3月)
1898年,法國軍艦白瓦特號為避台風闖入「廣州灣」,為這一深水良港而動心,獻書法政府租借「廣州灣」,揭開了廣州灣殖民地歷史的序幕。1898年4月,法國侵略者強占海頭汛(今湛江市霞山區)向內地拓地,遭到本地人民長達1年多的抗擊。入侵廣州灣的法國兵。。1899年11月16日,清政府與法國簽定了喪權辱國的《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將租界內地域統稱「廣州灣」租借與法國99年。 1943年2月21日,日、法簽訂《共同防禦廣州灣協議》,廣州灣被日本佔領。日本投降後,1945年8月18日,中法兩國政府代表在重慶簽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與法國臨時政府交接廣州灣租借地條約》,廣州灣租借地歸還中國。1943年8月22日,廣東省政府奉國民政府令,以廣州灣租借地辟為省轄市,定名「湛江市」,1946年湛江市政府成立,駐舊址內。湛江市解放初期,湛江市人民政府亦曾駐此。燈塔位於海島中部馬鞍山上,是法國人於1898年修建的。塔身用玄武岩砌成,呈圓柱式。塔頂航標是水晶三棱凸鏡反射燈,射程26海里,是南海航道上最重要的燈塔,也是世界目前最大的三大燈塔之一。法國廣州灣警察署舊址坐落在霞山區,在廣州灣法國公使署對面。法國軍隊入侵湛江後,為維護其殖民統治,隨即設立警察署,並於1900年動工興建辦公大樓,是湛江法式建築遺跡中最早的建築。廣州灣商會館位於廣東湛江市赤坎區民主路,1922年由赤坎各商號籌款在原平房舊址興建。仿法國鍾樓樣式設計,頂有鍾亭,設置自鳴鍾報時,風格別致。
廣州灣商會,屬下有百貨、船務、圖書紙料、花紗布匹、國葯西葯、京果糧油、土產雜貨等30多個同業公會,會員人數過千,是當時粵西地區最大的商會。主要是保護會員利益、維護商鋪治安、調解商務糾紛、協助商家追討債務、幫助困難商人盤活等。
廣州灣商會館也是民族資產階級愛國主義思想的集中地。如在一九三六年一月,法殖民主義當局對商店開征門牌稅,連圩鎮的小商店也分大中小戶開征,沒有商戶的小販則徵收市場稅,這激起了商人的強烈反。在商會的帶領下,郊區坡頭商會和首先率領商人舉行罷市,南三田頭墟商人起來抗征,隨後抗稅斗爭遍及全市。另外在一九三六年,日寇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前夕,商會發動抵制日貨運動,因此廣州灣商會館的歷史作用是不可磨滅的。

⑵ 八國聯軍侵華把哪塊地方割給法國了

八國聯軍侵華後簽訂的辛丑條約沒有要求割讓土地。

法國侵佔的中國領土是「廣州灣」也就是現在的湛江。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11月16日)清廷與法國簽訂《廣州灣租界條約》,租借湛江,租期99年。

但二戰期間被日本佔領,戰後法國不再要求繼續租約,湛江港被收回。

⑶ 當年法國要求租借廣州灣99年,廣州灣是什麼時候,怎樣回歸祖國的

廣州灣租借地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農歷2月21日,法國使臣向濟政府送交照會,提出「在南省海面設立躉船之所」要求。3月30日,清政府同意將吳川縣南三都(今南三島)的廣州灣幾個小村落和附近海面,面積約20平方公里;租借給法國。4月22日,法海軍以「接收」廣州灣領地為名,未待劃界即強行在遂溪縣海頭汛(今霞山)武裝登陸,向遂溪、吳川內地擴展,激起以農民領袖吳邦澤、愛國官紳李鍾鈺等人為首的遂溪、吳川人民歷時1年多的抗法斗爭。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10月14日(公歷11月16日)清廷與法國簽訂《廣州灣租界條約》,租借地大大超過原吳川縣屬的廣州灣范圍,把遂溪、吳川兩縣部分陸地及兩縣之間的麻斜海(今湛江港)劃為法國租借地,海陸面積共約2130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518平方公里,統稱「廣州灣」,租期99年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2月16日,日本侵略軍約1600人,漢奸武裝約300人,在飛機掩護下分乘艦艇於廣州灣通明港和海康下嵐港同時登陸,佔領海康縣城和沿公路線的南興、客路、遂溪,2月20日,日軍攻佔寸金橋。次日,日、法簽訂《共同防禦廣州灣協議》,廣州灣被日本佔領。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8月18日,中國國民政府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國幀與法國駐華使館代辦戴立堂代表中法政府在重慶簽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與法國臨時政府交接廣州灣租借地條約》,廣州灣租借地歸還中國。8月22日,廣東省政府奉國民政府令,以廣州灣租借地辟為省轄市,定名「湛江市」。

⑷ 都說廣州灣不在廣州,那麼廣州灣究竟在哪裡呢


聞一多曾寫過著名的《七子之歌》組詩,裡面的廣州灣就是湛江的舊稱,據說因為南三島有“廣州灣”村坊而得名,不過湛江人還有另外一個說法。

傳說當年法國人剛到湛江的時候,以為到了廣州,便將落腳地起名為廣州灣,這個說法沒有證據,無非是民間的談資罷了。


二樓有一個小放映廳,通過影像資料介紹廣州灣的歷史。

整座公使署的內部裝飾簡約大方,黑白灰是主要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