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廣州海珠區小學有哪些
廣州市海珠區實驗小學、海珠區第二實驗小學、海珠區大江苑小學、廣州海珠區怡樂路小學、海珠區赤沙小學
1、廣州市海珠區實驗小學
在美麗珠江南岸的廣州市海珠區中心地段、一個名為穗花新村的住宅小區里,有一所面積為1平方米的配套小學。1988年創校至今,學校厚載著政府的殷切期望與扶持,厚載著全校師生的努力與自強,創下了辦學的奇跡,在改建成為實驗小學後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
2、海珠區第二實驗小學
廣州市海珠區第二實驗小學是珠江帝景苑的配套小學,原為海珠區實驗小學東校區。學校佔地近10925平方米,建築面積達8498平方米,生均建築面積19.31平方米。學校生於盛世卻不獨享樂、而以改革創新為己任,是學校對教育理想的執著追求。學校擁有新的思想和觀念,擁有優越的環境和條件,擁有熱愛孩子、才華橫溢的教師團隊。
3、海珠區大江苑小學
廣州市海珠區大江苑小學地處有「中國塞納河」之稱的珠江河畔,始建於1989年,於1997年成為海珠區十一間「區一級學校」之一。2006年3月通過了升市一級學校的申報工作。大江苑小學領導班子敢為人先、不甘落後、嚴謹治校,確立了「愛國、勤學、健美、進取」的校訓,提倡了「愛生、嚴謹、求實、創新」的教風和「刻苦、善思、好問、活潑」的學風。
4、廣州海珠區怡樂路小學
海珠區怡樂路小學座落在珠江河畔,與名校中山大學毗鄰相處。學校創辦於1950年,1983年選址重建;從2008年9月起,啟用嘉仕花園配套的嘉仕校區;2013年9月起加入廣州市海珠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學校佔地面積6063平方米,現有1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735人。
5、海珠區赤沙小學
廣州市海珠區赤沙小學創辦於1951年,佔地面積16000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3309平方米。有教學班12個,學生486人,在職教師27人,教師中高級教師16人,大專以上畢業22人。中共黨員5人,共青團員7人。
⑵ 廣州美術學院 美術史專業是做什麼的,難考嗎
如果本省的話不難..但當然比綜合大學要難一點羅.....文化的話說不準。.一般象本省..滿分600的..考個300也就能進(前提是你術科不是特別差)..外省的話考420左右比較懸....美術的話..09年是235年年不同
美術史專業介紹:
研究美術的歷史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美術史的研究范圍包括建築藝術、雕塑、繪畫、工藝美術、書法、篆刻等美術種類的歷史,涉及美術家、美術作品、美術理論、美術思潮和美術流派等各方面。美術史與歷史學有密切聯系,同時涉及到古跡和文物的考察與鑒定。美術發生史必須以考古材料為基礎,這就與考古學有密切的關系。此外美術史還與一般文化史、民族學、民俗學有交叉關系,但是它是以美術作品為第一性資料,同時伴有審美判斷,這兩點可與歷史學、考古學、文化史、民族學、民俗學劃清界線。美術史需要哲學、美學、美術理論的指導,還涉及美術批評,但它是以具體作品闡明美術歷史的發展,又與哲學、美學、美術理論、美術批評區別開來。
西方現存最早的美術史文獻始於古希臘人。普林尼的《博物志》 (公元1世紀)以列傳體解說名作,與鮑薩尼阿斯的《希臘周遊記》 (2世紀)被視為美術史的萌芽。文藝復興時期G.瓦薩里著《藝苑名人傳》為早期較完備的美術史著作,作者被視為美術史之父。他將「產生、完成、衰落」循環這一古代概念引入美術史中。近代意義的美術史始於德國人J.J.溫克爾曼的《古代美術史》 (1764)。他直接研究遺物,以樣式變遷闡明美術史,認為民族、國別、宗教、風土是美術發展的要素。黑格爾以後,美術史爭論的焦點是美術樣式變遷的原因,一般都將它歸結為民族、環境、時代三要素。19世紀,美術史在德國首次列為大學課程。並向深度和廣度發展,確立了嚴密的科學性。樣式史的研究上,沃爾夫林、里格爾有重大發展。相對於樣式史而興起了圖像志研究,20世紀初以漢堡為中心獲得發展。但樣式論和圖像志都視美術作品為單純的記錄手段,忽略其審美價值。色多爾馬亞以構造分析,嘗試判別形式與內涵的分離。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帕諾夫斯基、維特的圖像學方法,將主題的深刻涵義置於諸人文科學的整體關系中研究;貢布利希的心理學方法吸收了格式塔心理學、精神分析的成果;克拉克尋求超越時代的共同造型精神,試圖從作品在歷史潮流中的發展和作品具有的超越歷史的審美價值的「構造」這兩個方面,明確人的創造活動的成果和本質。
中國的美術史研究早在先秦的諸子百家著作中已有零星言論。顧愷之的《論畫》、《魏晉勝流畫贊》為最早的美術史文獻。中國古代美術史常以畫品、書品、畫論、書論、畫史、書史、書畫著錄的形式表現出來。南朝齊謝赫的《畫品》提出「六法」為品評畫家的標准。唐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是第一部較完整的繪畫史。為傳記體繪畫史,這種體例影響到後代千年之久。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鄧椿《畫繼》、元夏文彥《圖繪寶鑒》基本屬這種類型。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的美術史研究間接地接受西方影響,中間媒介為日本。潘天壽、秦仲文、俞劍華分別著《中國繪畫史》,以文獻為依據,系統敘述了中國繪畫的發展。胡蠻的《中國美術史》,第一次試圖以歷史唯物主義研究中國美術。1949年後,中央美術學院設立了美術史系,成立了美術研究所。美術史著述頗多,王遜、王朝聞、金維諾、王伯敏、常任俠等在中國美術史研究上取得一定成就。中國美術史研究正向深度與廣度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