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廣州營商環境怎麼打造

廣州營商環境怎麼打造

發布時間: 2023-08-04 19:55:53

1. 廣州南沙自貿區如何加速構建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4月21日,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迎來掛牌3周年。此前一周,剛剛交付使用的全球最大型集裝箱船長富輪的處女航成功掛靠廣州南沙海港碼頭,讓南沙海港碼頭再次刷新全球最大集裝箱船靠泊作業紀錄。如今,孕育著「開放樞紐、灣區明珠、未來之城」的廣州南沙自貿區,正與海內外一同分享發展新機遇。

新業務新業態帶來發展新活力

「你看,無論是奶粉還是化妝品,訂單清關時效快,質量溯源有保障。我們入駐南沙保稅園區以來,單量增長迅猛,年增長率超80%。」穿行在緊張繁忙而又井井有條的貨倉里,京東華南區跨境電商負責人鄧涵喜滋滋地說。

得益於貿易便利化改革和不斷打造國際化、法制化、市場化的營商環境,南沙自貿區外貿新業態如雨後春筍,迅猛發展。跨境電商「南沙模式」入選商務部「最佳實踐案例」,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口模式BBC進口額3年累計125.2億元;經南沙港出口的市場采購貨物貨值累計達1391億元;平行進口汽車到港累計超過2.8萬台,成為全國平行汽車進口第二大口岸;郵輪停靠年均超110艘次,2017年旅客進出港突破40萬人次,居全國第三;毛坯鑽石和成品鑽石保稅展示交易業務外貿累計達7700.40萬美元;工程塑料年進口貨量200多萬噸,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工程塑料集散地。

4月17日,一艘載重2450噸的化學品船成功交付使用,此船由粵科港航租賃與大連港航基金合作提供融資租賃服務。著眼於「一帶一路」,南沙大力發展飛機、船舶及海工設備租賃,引領航空航運產業與金融領域深度融合發展,涌現各類型企業704家,累計引進飛機44架、船舶24艘,迅速形成一個千億級產業集群,並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飛機租賃集聚地。

保稅業務也異軍突起。廣州發展碧辟油品有限公司保稅交割庫近日便成功開展了一單甲醇期貨保稅交割業務,這是以處於海關保稅監管狀態的貨物作為期貨交割標的物的一種特殊銷售方式,開創了廣東自貿區期貨保稅交割業務的先河。

今年還是南沙全球優品國際分撥中心啟動元年。該項目由國內數字跨境供應鏈企業卓志供應鏈與世界航運巨頭馬士基物流攜手合作,主要通過引入負面清單,打通貨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打造一個包括多功能智能倉庫、外貿通關服務系統、多式聯運優選訂艙平台、全球質量溯源體系、結算配套服務、供應鏈金融服務在內的「巨無霸」外貿綜合服務平台。「相信很快就會有一大批海外知名品牌前來南沙集聚。」廣東卓志跨境電商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首席戰略官楊娟信心滿滿地說。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 政府如何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法律分析:政府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政府公開接受全民監督考核,通過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強化法治意識和法律監管、建立營商環境評價措施,加強宏觀調控,利用經濟手段。是寬松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可以運用法律手段,也可以運用行政手段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法律依據:《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第一條 為了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營商環境,是指企業等市場主體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所涉及的體制機制性因素和條件。

第三條 國家持續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活動的直接干預,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後監管,著力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切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增強發展動力。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應當堅持政務公開透明,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全面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公開。

第四條 優化營商環境應當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以深刻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創新體制機制、強化協同聯動、完善法治保障,對標國際先進水平,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

3. 如何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先行先試16項法律服務改革創新,致力於把自貿區建設成為全國法律服務業改革創新的先行地、粵港澳法律服務業深度合作示範區;成立廣州首家粵港合夥聯營律所,打造與自貿區產業發展高度吻合的律師服務團隊;特邀香港律師參與調解,構建國際化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模式;在161個村(社區)實現法律服務站全覆蓋,將公共法律服務延伸到每個角落。


4. 如何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是市場經濟的培育之土,是市場主體的生命之氧,只有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才能真正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場深刻的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是一項基礎性、系統性工程,任重而道遠。

因此,我們必須保持戰略定力,以改革推動,以法治護航,持續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一方面,要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釐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另一方面,不斷完善法治保障體系,優化法律制度體系內部之間的協調和銜接,將法律對營商環境優化的保障作用落到實處。用改革破除體制機制積弊,用法治方式固化好經驗、好做法,就能穩定市場預期、提振發展信心,不斷激發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場深刻的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是一項基礎性、系統性工程,任重而道遠。持續深化改革、促進制度創新,將營商環境優化落實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就能用良好的營商環境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