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廣州特色建築介紹
一說到廣州特色建築,最為有名建築有六榕寺、五仙觀、波羅誕廟會、粵海關大樓等廣州標志性建築。廣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秦朝開始,廣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兩千多年來一直都是華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廣州是嶺南文化分支廣府文化的發源地和興盛地之一。以下是中達咨詢為建築人士整理相關廣州建築資料,具體內容如下:
廣州特色建築——六榕寺
六榕寺簡介:
六榕寺位於廣州市的六榕路,是廣州市一座歷史悠久、海內外聞名的古剎。寺中寶塔巍峨,樹木蔥茂,文物薈萃,歷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跡。六榕寺因蘇東坡當年為寺廟題字而得名。它與光孝、華林、海幢寺並稱廣州佛教四大叢林。六榕寺和寺中的花塔一樣,歷來為人們所稱頌,加之歷史地位與光孝寺齊名素有「光孝以樹傳,凈慧(六榕寺的別稱)以塔顯」之稱。
廣州特色建築——六榕寺
六榕寺建築概況:
六榕寺位於廣州市的六榕路,該寺離光孝寺不遠,是廣州市一座歷史悠久、海內外聞名的古剎。寺中寶塔巍峨,樹木蔥茂,文物薈萃,歷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跡。
六榕寺始建於梁大同三年(537年),後北宋初毀於火災,宋端拱二年(989年)重建,改名為凈慧寺。後蘇東坡來寺游覽,見寺內有老榕六株,欣然題書「六榕」二字,後人遂稱為「六榕寺」。同時,六榕寺和寺中的花塔一樣,歷來為人們所稱頌,加之歷史地位與光孝寺齊名,素有「光孝以樹傳,凈慧以塔顯」之稱。凈慧是六榕寺的別稱。
寺內有名塔為千佛,因其塔身斑斕,又稱「花塔」。花塔高57米,11角形,外9層,內17層,是廣州有名的古代高層建築。塔東為山門、彌勒殿、天王殿和韋馱殿。塔西為庄嚴華麗的大雄寶殿,供奉清康熙二年(1663年)以黃銅精鑄的三尊大佛像。佛像高6米,重10噸,是廣東省現存最大的古代銅像。
寺內還有榕蔭園。其內有六祖堂,觀音殿、僧舍齋堂、功德堂等。六祖堂內還供有禪宗第六代祖師惠能的銅像,高1.8米,重約1噸,法貌庄嚴,垂目坐禪,栩栩如生。
廣州特色建築——六榕寺
六榕寺建築特色:
六榕寺塔高57米,八角九級,裡面十七層,沿梯級登至塔頂,可俯瞰全市景色。塔的外形華麗壯觀,檐角都懸掛吊鍾,整個塔好像是花朵疊成的一根花柱,塔頂好似長在最高一朵花上的花蕊心。這是「花塔」的第二重涵義。塔頂有元至正十八年(1358)鑄造的千佛大銅柱,連上面的九霄盤、寶珠及下垂的鐵練總重達5000公斤。
花塔東為山門、彌勒殿和天王殿、韋馱殿,還有蘇東坡畫像和有"六榕"的石刻等古碑10餘方。塔西為大雄寶殿,高14米,佔地面積300平方米。內供奉清康熙二年(1663年)以黃銅精鑄的三尊大佛像。佛各高6米,重10噸,儀態慈祥,它是廣東省現存最大的古代銅像。大殿南側現重建了說法堂,榕蔭園內有六祖堂、觀音殿、僧舍齋堂、功德堂、藏經閣等。
廣州特色建築——六榕寺
六榕寺建築規模:
南朝始創之大殿位於今倉前街以北數十米處。梁朝曇裕法師在大殿前(南)贈築舍利塔。唐初重修寶庄嚴寺舍利塔時,「光合玉廡、棟宇綿邈」。寺院規模由此可見。宋、元以至明初,凈慧寺「橫直綿亘實逾二里」,其時寺址:東麵包括廣東迎賓館之地和將軍東、將軍西、六榕路,北面擁有倉前街、稻穀倉、石馬槽,西至福泉街、福泉二巷、三巷、凈慧街,南達中山六路。明洪武六年(1373年),凈慧寺院大半改為永豐谷倉,洪武八年,住持僧愈堅和尚於塔東改建覺皇殿,自此,山門東向,一塔兩殿的基本格局維持到清初。乾隆五年(1740年),寺僧「廣購近地」、建造禪堂、齋堂、僧寮、客舍、倉廚、園圃,是謂「中興」。鴉片戰爭後,寺院東部原平南王府之部分舊址被占為英國領事館(今廣東迎賓館南)。民國十年(1921年),市政府拆城築路,在六榕寺東部先後闢建花塔街(今六榕路)和凈慧公園(今廣東迎賓館),以致山門再往後退與天王殿相連,寺院范圍再次縮小,而今佔地面積不足八千平方米。塔、殿、堂、樓、閣、廊、舍等建築總面積4350平方米。此外,東北距寺院三公里處之白雲山柯子嶺,尚有一片面積為4315平方米的祖師墓塔碑,1996年闢建為墓園。宋代廣州凈慧寺山門在今中山六路,明初割寺之半為永豐倉,山門亦在被割之列,洪武八年(1375年)在千佛東重建覺皇殿,改後山門東向。民國十年(1921年)起,廣州市政府拆城築路,在六榕寺東辟花塔街(今六榕路),明初所設山門又退縮與天王殿相連。花塔是一座四角形的六層木塔。
南朝始創建的大雄寶殿坐北朝南,塔在殿前。此殿保存到明初,洪武六年(1373年)割寺之半為永豐倉時被割去。洪武八年住持僧愈堅建覺皇殿(在今塔東),六榕寺即以此殿為大殿,正中門額掛著長形木刻匾「覺皇寶殿」,明清年間數次重修,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獲皇帝賞賜匾額「清修忠悃」,懸在殿樑上。
明初凈慧寺僅存千佛塔與觀音殿,昔日殿址在今之說法堂。重建的觀音殿1988年2月10日竣工,新殿坐落在六祖殿前榕蔭園之東,建築面積220平方米,高11米,以清代風格為基調,並糅合南方殿宇特色。
藏經閣在寺內解行精舍舊址東面。明代中葉凈慧寺分為八房,此處是北堂所在地。
更多關於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
❷ 廣州標志性的建築是什麼
【五羊石像】
「五羊石像」是廣州最著名的標志之一。建於1959年,位於越秀公園西側木殼崗上,由130多塊花崗岩雕刻組砌而成,高11米,體積53立方米。石像中大山羊居中,昂首遠眺,羊髯微拂,口銜「一莖六齣」谷穗,雄渾有力的羊角伸向半空,顯得深沉、威武。餘下四羊環列四周,或小羊跪乳,或母羊回首,或吃草,或嬉戲,形態可愛,栩栩如生。
【鎮海樓】
鎮海樓是廣州標志性建築之一,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
越秀山
小蟠龍岡上。該樓又名「
望海樓
」,因當時珠海(珠江)河道甚寬,故將「望江」變為「望海」。又因樓高5層,故又俗稱「五層樓」。廣州博物院民國十八年(1929年)成立時以該樓為院址,今稱廣州博物館。
【中山紀念堂】
中山紀念堂是廣州最具地標性的建築物之一,廣州大型集會和演出的重要場所。它見證了廣州的許多歷史大事:1936年紀念孫中山先生的活動,省市的重要集會和文藝演出都在這里舉行,如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紀念紅軍長征60周年棗襪、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等。
❸ 廣州的標志建築介紹
一說到廣州的標志建築,最為有名建築有光孝寺、南海神廟、廬江書院、石室聖心大教堂等廣州標志性建築。廣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秦朝開始,廣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兩千多年來一直都是華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廣州是嶺南文化分支廣府文化的發源地和興盛地之一。以下是中達咨詢為建築人士整理相關廣州建築資料,具體內容如下:
廣州的標志建築——光孝寺
光孝寺簡介:
光孝寺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凈慧路處。據《光孝寺志》載,初為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於此,世稱虞苑。寺名曾幾次更改,東晉隆安五年(401年)稱五園寺,唐代稱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漢時稱乾亨寺,北宋時稱萬壽禪寺,南宋時稱報恩廣孝寺,不久後改廣字為光字,才改名光孝寺。
廣州的標志建築——南海神廟
南海神廟簡介:
南海神廟又稱波羅廟,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祭海的場所,坐落在廣州黃埔區廟頭村,是中國古代東南西北四大海神廟中唯一留存下來的建築遺物,是古代皇帝祭祀海神的場所,也是我國古代對外貿易(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地)的一處重要史跡。它創建於隋開皇十四年(594年),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建築規模宏大,氣勢壯觀,裝飾精微,構思巧妙,散發出漢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廣州的標志建築——廬江書院
廬江書院簡介:
廬江書院始建於清嘉慶十三年(),十八年落成,歷時五年,佔地1722平方米。書院曾於道光、光緒年間兩度重修,其中,光緒年間的重修,耗費白銀二萬多兩,書院建築之秀美和裝飾之細膩至今仍令人稱嘆。該書院書舍為三排以及南面個別書舍(佔地約1300平方米),整體建築是大小馬站、流水井宗族(祠)書院群中保存得最完整的宗族(祠)書院之一。 1993年,被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廣州的標志建築——石室聖心大教堂
石室聖心大教堂簡介:
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坐落於廣州市區中心一德路。聖心大教堂於1863年6月18日聖心瞻禮日正式舉行奠基典禮,故命名聖心大教堂。歷時25年始建成,是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宏偉、最具有特色的一間大教堂。石室聖心大教堂由法國設計師設計,中國工匠建造而成。
教堂建築總面積為2754平方米,東西寬35米,南北長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石室聖心大教堂1861年耗資40萬法郎建立,可與聞名世界的法國巴黎聖母院相媲美。是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大教堂,國內現存最宏偉的雙尖塔哥特式建築之一,東南亞最大的石結構天主教建築,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結構哥特式教堂建築之一,由於教堂的全部牆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崗岩石砌造,所以又稱之為「石室」或「石室耶穌聖心堂」、「石室天主教堂」。199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更多關於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
❹ 廣州名建築介紹
一說到廣州名建築,最為有名建築有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廣東圓玄道觀、陳家祠、廣州辛亥革命紀念館等廣州標志性建築。廣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秦朝開始,廣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兩千多年來一直都是華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廣州是嶺南文化分支廣府文化的發源地和興盛地之一。以下是中達咨詢為建築人士整理相關廣州建築資料,具體內容如下:
廣州名建築——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概岩咐況: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位於廣州市中山二路92號,佔地18萬平方米和棗兆,是解放後為紀念1927年12月1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喚租的廣州起義犧牲的烈士於1954年修建的紀念性公園。主體有正門、廣場、陵墓大道、廣州起義紀念碑和圓形的封土。現有景點和游樂場所16處,集紀念、游覽、科普於一園。墓道兩旁有20個大花壇,四季鮮花不斷;墓上密鋪青草,四周松柏常青;陵園東部有中朝人民血誼亭和中蘇人民血誼亭。園中人工湖還有湖心紀念亭,橫匾上書 「血祭軒轅」,為董必武所題。被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和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廣州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廣州名建築——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建築歷史意義:
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為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瘋狂迫害和屠殺,1927年12月11日凌晨,在當時的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張太雷以及葉挺、葉劍英、蘇兆征、聶榮臻、徐向前領導下,發動了廣州起義,崔鏞健等150 多名朝鮮人和蘇聯駐廣州領事館人員也參加了起義。由於敵強我弱,起義最終失敗,在14日至19日的6天時間里,有5700 多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慘遭殺害。建國後,廣州市政府在當年烈士犧牲的紅花崗興建了這座富有民族風格的烈士陵園。1957年正式對外開放。陵園總面積18萬平方米,分陵區和園區兩部分。
廣州名建築——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建築景點:
陵區有正門門樓、陵墓大道、廣州起義紀念碑、廣州公社烈士墓、葉劍英元帥墓、英雄廣場等。正門門座是以白花崗石為基礎,漢白玉石上配以橙紅色的琉璃瓦頂,雙闕正面石壁鐫刻著周恩來手書「廣州起義烈士陵園」8個大字。陵墓大道寬闊筆直,兩旁蒼松翠柏,其間20個花壇紅花吐艷,庄嚴肅穆。墓道的北端是廣州起義紀念碑,其造型別具一格,寓意深刻。紀念碑正面鐫刻著鄧小平手書的漆金碑名,碑四周刻有廣州起義戰斗場面的浮雕。
園區的「血祭軒轅亭」、「中朝人民血誼亭」、「中蘇人民血誼亭」、人工湖、拱橋散落在綠樹紅花之中,晨觀旭日於烈士墓包處噴薄而出,瑰麗非常,因而「紅陵旭日」被評為「羊城新八景」之一,1986年又被廣州市政府評為「廣州市十佳旅遊景點」之一。
廣州名建築——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建築構造: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坐北向南,面對東較場,面積達18萬平方米。陵園正門為兩座黃色琉璃瓦頂的石閱,當中一列5扇朱紅色鐵柵門,氣勢庄肅。在南門正面的石壁上鎊刻有周恩來手書漆金的園名。宏敞的主墓道用花 崗石塊鋪砌,兩側建花圃遍種紅花,兩旁的山坡上遍植青松翠柏,終年紅花不絕,四季長青。
陵園由陵、園兩部分組成,主體建築包括正門、廣場、陵墓大道、廣州起義紀念碑和圓拱形的陵墓。墓旁蒼松翠柏,紅花吐艷。還有辛亥革命紅花崗四烈士墓及葉劍英墓等,陵園東部建有中朝人民血誼亭、中蘇人民血誼亭以及血祭軒轅亭,有朱德、董必武、葉劍英等的題吟。西南有廣東歷史博物館。陵園坐落在崗地湖畔,紀念性建築物和自然環境渾然一體,在一片青山綠水之中點綴以碑亭橋榭,在遍地紅花的坡地中交織著石道幽徑,整個陵園風景秀麗,1963年和1986年兩次均以「紅陵旭日」入選「羊城八景」。每年舉辦菊展、迎春花市、燈會等活動,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整個陵園鳥語花香,綠樹成蔭,小橋流水,錯落有致,平日便吸引了大量的遊客。每逢節假日,尤其在清明節前後,廣大的青少年會到這里舉行掃墓活動,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每當清晨,紅日從墓後冉冉升起時,霞光流溢,綠草閃動著金色的光芒,似乎烈士的英魂正保護著這片大地。「紅陵旭日」已被列為新羊城八景之一。
紀念碑東面是圓形拱形的烈士陵墓。墓冢直徑43米,高6.2米,封土上鋪青草。這種鐵線草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象徵著烈士們「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革命精神。墓冢四周是一圈圍牆,為花崗石砌成。牆體中鑲嵌著40多根白雲石欄桿,每根欄桿均鎮坐著一隻仰天歡笑的石獅子。墓冢正面一塊特大的青石板上鐫刻著朱德題書的「廣州公社烈士之墓」八個大字,是陵墓的主碑。1987年十二月十一日廣州人民政府在墓冢東面的牆上鐫刻上《廣州起義碑記》。
陵園東面,坐落著一個八角湖心亭,亭上懸掛著董必武題書的「血祭軒轅」牌匾。這是為紀念廣州起義後被俘就義,在刑場上舉行婚禮的陳鐵軍、周文雍兩位烈士而修建的紀念亭。湖心亭的東面還有兩座規模較大的紀念亭:一座是為紀念在廣州起義中為中國人民獻出生命的150名朝鮮戰友而修建的中朝血誼亭;另一座是為當年參與廣州起義被殺害的蘇聯駐德副領事及館員而修建的中蘇血誼亭。
更多關於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
❺ 廣州著名的建築介紹
一說到廣州著名的建築,最為有名建築有廣東省博物館、廣州大劇院、廣州圖書館、珠江新城等廣州標志性建築。廣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秦朝開始,廣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兩千多年來一直都是華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廣州是嶺南文化分支廣府文化的發源地和興盛地之一。以下是中達咨詢為建築人士整理相關廣州建築資料,具體內容如下:
廣州著名的建築——廣東省博物館
廣東省博物館簡介:
廣東省博物館(Guangdong Province museum)位於廣州市天河區珠江東路2號,廣州新城市中軸線——珠江新城中心區南部。廣東省博物館於1957年開始籌備,1959年正式對外開放,是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以及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社會實踐基地。博物館新館展館分為歷史館、自然館、藝術館和臨展館四大部分。
廣州著名的建築——廣東省博物館
廣東省博物館建築概況:
廣東省博物館新館是廣東省建設文化大省三大文化設施之一。新館佔地面積7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66980平方米。建築總高度為44.5米,地下1層,地上5層。位於廣州市核心商務區珠江新城中心區南部,西面是廣州大劇院和廣州市第二少年宮,北與廣州圖書館新館相鄰,南瀕秀麗的珠江,隔江與海心沙市民廣場相望。環境優美,交通可達性好。四座文化設施並列於廣州新城市中軸線花城廣場上,與中央林蔭大道、濱江綠化帶共同形成廣州文化藝術廣場,將構成廣州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新館運用「寶盒」的設計理念,採用鋼筋混凝土核心筒承載巨型鋼桁架懸吊結構體系。新館的巨型屋面鋼桁架整體滑移總重量達8700噸,是目前世界重量最大的鋼結構高空滑移工程。由於展館是由巨型鋼桁架懸吊出來的,中間沒有一根結構柱,為陳列展示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新館陳列展覽以廣東歷史文化、藝術、自然為三大主要陳列方向,在展陳內容編寫上遵循功能、經濟、創新、信息、科技、藝術、合理的原則,反映了嶺南文化的獨特個性和廣東省博物館的館藏水平。新館實行全方位的智能化管理,包括安全防範、設備管理、信息通信、網路應用和音視頻等智能化系統。文物庫房和部分展館實現恆溫恆濕和氣體消防。
廣州著名的建築——廣東省博物館
廣東省博物館建築布局:
展廳面積4000多平方米,共展出文物1500多件/套,照片300多張。作為新館三大基本陳列之一,該展通過文物、圖片、油畫、雕塑、模型、多媒體、復原場景等豐富的展陳手段,向觀眾展示了廣東從馬壩人到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文化變遷。
「廣東歷史文化陳列」共四篇,以時間順序為主線,分別是南粵源流、揚帆世界、繼往開來和粵海烽火。
走進序廳,迎面而來的是氣勢恢宏的廣東海陸圖。在以衛星地圖為藍本的牆面上,代表廣東歷史文化的各種元素在南粵大地和浩瀚南海上隱約浮現,序廳的設計大膽,將時空高度融合。
第一篇「南粵源流」追溯了廣東人的來源、民族融合的過程以及廣東三大主體民系的形成和民俗文化特色。馬壩人頭骨、雙肩石器、南越王油畫、廣府茶樓、獵德龍舟、潮州大吳泥塑、客家圍屋……觀眾可以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去感受一個生動立體的南粵。
第二篇「揚帆世界」帶領觀眾進入海上絲綢之路,體驗廣東對外開放與交流的精彩歷程。滿載瓷器的廣船,聚集奇異洋貨的十三行,精美絕倫的廣彩、廣雕以及風靡一時的外銷畫,中西合璧的風格處處都在述說著廣東的開放與兼容。
在第三篇「繼往開來」中,「開風氣之先」的廣東名人共同演繹了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近代風雲。抗英圖強的志士、洋務運動的倡導者、維新運動的領袖、辛亥革命的先驅、國共合作的元勛、民族工商業的開拓者……無數仁人志士和棟梁之才化作點點繁星,在南粵大地上閃耀著璀璨的光芒。
第四篇「粵海烽火」向觀眾講述了廣東軍民血與火的抗日史詩。一幅幅黑白的歷史圖片,展示了南粵兒女堅強不屈的革命精神。
與序廳的廣東海陸圖相呼應,展覽的結束部分展現的是一望無際的南海。海納百川,奔流不息,承載了千年文明的廣東人民滿懷希望走向世界,擁抱未來!
廣州著名的建築——廣東省博物館
廣東省博物館建築歷史:
廣東省博物館於1957年開始籌建,1959年10月1日,廣東省博物館及其所轄的廣州魯迅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舊館館址在廣州市文明路215號中山大學舊址(即原廣東貢院舊址),佔地面積4.3萬㎡,除廣州魯迅紀念館外,還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民黨「一大」舊址(包括革命廣場)和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紅樓等。
籌建之初,廣東省博物館陳列大樓設計原是「U」形的建築物,主樓向東,右為南副樓,左為北副樓,規劃建築總面積1.4萬㎡。南副樓於1959年上半年落成,樓高三層,面積3500平方米。主樓和北副樓後因經濟困難,沒有撥款建設。
改革開放後,為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廣東省博物館在原址上建設了新的陳列大樓。1992年10月新陳列大樓落成,總建築面積18700㎡,其中新建陳列大樓12300㎡,陳列面積達6000㎡,為原樓1500㎡的4倍。
自成立以來,在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廣東省博物館通過考古發掘、調撥、購買、接受捐贈等方式徵集了大量珍貴文物,並在此基礎上深入開展學術研究,舉辦各種形式和題材的陳列展覽,在藏品收藏保管與科技保護、陳列展示、科學研究和教育推廣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豐碩的成果,並於2008年5月獲評為全國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截止2009年12月,通過考古發掘、收購、調撥、接收捐贈等方式,廣東省博物館藏品已達16.6萬余(套),其中,一級文物404件,二級文物7284件,三級文物12639件,自然標本、化石4萬余件(套)。館藏中的古字畫、古陶瓷兩類傳世文物,無論數量還是質量,在全國博物館中,均名列前茅,尤以「嶺南畫派」書畫藏品豐富而聞名;端硯和潮州木雕獨成系列,是極具特色的廣東傳統工藝收藏品;廣東出土文物、廣彩瓷器、石灣陶塑、廣州牙雕、外銷畫等極富地方特色;自然標本中的「須鯨骨骼」、「巨型孔雀石」和五噸多重的「信宜玉石」等亦極其珍貴。此外,廣東省博物館還收藏有圖書資料10餘萬冊。
2004年以來,廣東省博物館依託「廣東省流動博物館」,在全省范圍內舉辦巡迴展覽,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到2009年12月,「廣東省流動博物館」成員單位已達72個,製作巡迴展覽42個,在全省舉辦展覽163場次,參觀人數高達471萬人次,基本涵蓋了廣東大部分地區,極大地盤活了有限的文博展示資源。2007年,「廣東省流動博物館」與「廣東流動圖書館網」及「廣東流動演出網」一起獲得了由文化部評選和頒發的文化工作創新獎中的唯一特等獎。
更多關於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
❻ 廣州代表建築介紹
一說到廣州代表建築,最為有名建築有光孝寺、南海神廟、廬江書院、石室聖心大教堂等廣州標志性建築。廣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秦朝開始,廣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兩千多年來一直都是華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廣州是嶺南文化分支廣府文化的發源地和興盛地之一。以下是中達咨詢為建築人士整理相關廣州建築資料,具體內容如下:
廣州代表建築——南海神廟
南海神廟簡介:
南海神廟又稱波羅廟,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祭海的場所,坐落在廣州黃埔區廟頭村,是中國古代東南西北四大海神廟中唯一留存下來的建築遺物,是古代皇帝祭祀海神的場所,也是我國古代對外貿易(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地)的一處重要史跡。它創建於隋開皇十四年(594年),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建築規模宏大,氣勢壯觀,裝飾精微,構思巧妙,散發出漢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廣州代表建築——南海神廟
南海神廟建築規模:
南海神廟規模宏大,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深五進,中軸線上由南而北分別有牌坊、頭門、儀門、禮亭、大殿、後殿,兩側有廊廡、西南小崗上有浴日亭。現存建築多為清代結構。廟宇建築布局具有早期建築特色,如儀門的復廊形制、頭門的墊台等,據專家考證,尚存周代建築遺風。中軸兩旁為廊廡、碑亭等。牌坊為三間四進柱沖天式,花崗岩石打制,正面石刻清朝康熙皇帝題寫的「海不揚波」四字。頭門建於清代,面闊為三間,進深二間,分心牆用兩柱,梁加雕刻鰲魚等紋飾,前後兩側均設墊台,硬山頂,二龍爭珠陶塑瓦脊。門前置一對紅砂岩石獅,兩側為八字牆影壁。儀門面寬三間、進深四間,硬山頂、兩側與復廊相通。禮亭,原建於明代,1990年仿明代風格重建。大殿原為明代建築,單檐歇山頂,寬五間深三間,「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1989年重建。後殿是20世紀30年代陳濟棠主粵期間改建的鋼筋混凝土結構。1991年修建時,後殿重新安裝了陶塑瓦脊。該廟因珍藏歷代皇帝御祭碑甚多,及存韓愈、蘇軾等名人碑刻而被譽為「南方碑林」。高超的建築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廟西側有古名章丘的小山丘,昔為觀海上日出之地,建有浴日亭,單檐歇山頂,梁架簡潔。亭內有重刻嘉定年間廣州知府留病摹勒蘇軾詩碑一方,緊跟其後,有明代陳白沙步蘇軾韻詩碑一方。「扶胥浴日」是宋、元、清三代羊城八景之一。林則徐在銷鴉片前曾到廟祭海,孫中山與同僚亦曾來此參觀。
廣州代表建築——南海神廟
南海神廟建築結構:
當您來到廣州東面黃埔的廟頭村時,一座古老而宏偉的廟宇聳立在您的視野中,它就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古代廣州對外海上交通貿易的重要遺址南海神廟。南海神廟是我國古代海神廟中唯一遺存下來的最完整、規模最大建築群。該廟始建於隋文帝開皇十四年(594年),距今已有1415年的歷史。以後歷代有重修擴建。現存的是清代建築,但仍保留隋唐時代的規模和建制。1988年起,政府也曾對南海神廟作過三次較大的修復,現已基本恢復了廟宇的古貌。
修復前大殿僅存殿堂,如今廟宇規模宏大,佔地面積達3萬平方米。其主體建築是一座五進的殿堂,由南至北依次為頭門、儀門及復廊、禮亭、大殿和昭靈宮。南海神廟門前有石牌坊,額題「海不揚波」。廟中保存有歷代的許多石刻。還有華表、石獅、韓愈碑亭、開寶碑亭、洪武碑亭、康熙萬里彼澄碑亭等附屬建築,構成一組頗具規模的古建築群。廟中還保存漢代和明代的銅鼓和制鍾,以及南海神玉印等重要的文物。還有木棉樹、相思樹等古樹名木。這里存放的漢代銅鼓是中國現存三大銅鼓之一。廟西一小山崗上有「浴日亭」,宋元時羊城八景之一的「扶胥浴日」即指此處。
廣州代表建築——南海神廟
南海神廟建築歷史:
從唐代開始,南海神廟便香火日盛,各朝代政府也派人前往管理廟事。事實上它已成為四海神廟中香客最多、地位最高的一個,這主要是由廣州海上貿易日益發達的地位決定的。
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從西漢時就已經開始形成,到了隋唐時期達到了鼎盛階段。尤其是唐代,從廣州出發的貿易船隊,經過南亞各國,越印度洋,抵達西亞及波斯灣,最西可到達非洲的東海岸。明清之後更遠至歐美了。這條航線長達1萬多公里,溝通了東、西方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流,擴大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處於這條航線重要位置上的南海神廟,在古代有碼頭,碼頭外面又是茫茫的大海——南海,南海實際是太平洋靠近東南亞大陸部分,大海又緊連著太平洋,通往印度洋。出海航船或來自遠方的航船,都須經過坐落在南海神廟的這個古碼頭。於是眾多的商船順路經過這里均停下來上廟祭祀,以祈求航路平安、生意順利。於是,神廟附近的扶胥鎮便商旅雲集,民間廟會交易頻繁。南海神廟之興旺,成為廣州海上貿易繁榮的歷史見證,遺留下許許多多珍貴歷史文物,包括皇帝御賜的碑文、題字等,是一點也不奇怪的。當然百姓們更多的還是感恩於庇佑他們一帆風順、平安大吉的南海神的。
南海神廟坐北向南,佔地3萬平方米,是明代建築風格,恢宏壯觀且古樸大方。
廟外有「海不揚波」的石牌坊。廟宇的主體建築沿著中軸線從南到北依次為頭門、儀門、禮亭、大殿、昭靈宮共五進,一進高於一進。其他附屬建築均以五進為中心,左右對稱。這是較典型的中國傳統廟宇建築。
更多關於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
❼ 廣州有哪些地標性建築
廣州塔
珠江新城CBD東西塔
廣州圓
廣州塔落日
海心沙
廣州南站
保利天幕
廣州交易會
廣東科學中心
獵德大橋
這些都稱得上網紅性質的地標性建築,也是我航拍視角下的地標
作為國內超一線城市,廣州地標性建築非常多,比如說廣州塔、雙子塔、五羊石像、鎮海樓、廣州大劇院、中山紀念堂、中信廣場、天河 體育 場甚至是廣州南站,每一個都是特色,背後都有不一樣的 歷史 。
視頻是我在2020年1月從北京回廣州的時候,在飛機上拍攝的廣州塔的夜景,非常漂亮。看到廣州塔就看到了廣州。重點推薦廣州塔,又稱小蠻腰,中國第一高塔,世界第二高塔,高高的屹立在珠江邊上,可以坐著遊船暢游珠江,看廣州塔燈光秀,非常值得一去。
廣州的地標性建築如果按年代來統計,有很多,我只說一說從我來廣州到今天所經歷的幾個地標性建築。
一、廣州火車站
相信無數人第一次到廣州都會從這里走出來,廣州站始建於1960年,於1974年4月12日正式投入運營。廣州站最讓人醒目的就是那兩幅標語牌「統一祖國 振興中華」,從我第一腳踏進廣州到今天,這兩幅標語牌一直在那裡,已經是廣州火車站的標志,而廣州火車站又是無數人第一眼見到的廣州地標性建築;
二、中信廣場
中信廣場一度是廣州最高的地標性建築,也是廣州天河北商圈高大上的象徵,像微軟等大公司以前都競相進駐中信廣場辦公。而我到廣州工作的好些年,中信廣場一直作為廣州的標志在天河北矗立著。
三、花園酒店
我以前的夢想就是去花園酒店住一晚、喝喝早茶,這個願望還沒來得及實現,珠江新城就如春筍般的給發展了起來,但是,花園酒店坐擁的環市路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都是廣州最負盛名的一條路,而在環市路上的花園酒店更是在廣州打拚人想去夜宿的地方。
四、 體育 中心
我的很多青蔥時光是坐在 體育 中心看台上度過的,恆大的比賽,以前會經常去現場看。 體育 中心不僅是恆大的主場,也是無數人周末去散步的好地方,沒有它,估計也就沒有天河吧。無論歲月怎麼變遷, 體育 中心都是天河的象徵吧。
五、廣州塔
廣州塔又被我們這些在廣州的人調侃為小蠻腰,它的橫空出世不僅僅刷屏所有的朋友圈,還將廣州刷進了國際一線城市的行列,它已經是廣州這座國家化城市的標志與象徵。
六、廣州雙子塔
沒有廣州雙子塔,天河北依然是廣州最驕傲的天河北,中信廣場依然是廣州最耀眼、最奪目的建築,廣汽、王老吉等廣告會在每一年的歲末如期而至的穿在中信廣場的身上,但自從有了廣州雙子塔,中信廣場感覺一下子孤獨了很多,而這也證明了「後浪」的魅力,所以廣州雙子塔就是廣州最有魅力的「後浪」地標性建築。
好了,有關廣州的地標性建築,就從我自身的感觸回答到這里吧。
回答:
廣州最新的具有廣州代表和特色的共有十大地標建築,他們分別是:廣州塔、廣州雙子塔、廣州大劇院、天河中心、中山紀念堂、廣州巿長大廈、琶洲展館、鎮海樓、廣州中信廣場、五羊石像。
1.廣州塔
廣州塔又稱小蠻的,位於廣州市海珠區,距離珠江南岸125米,與花城廣場隔江相望。廣州塔塔身主體高454米,天線桅桿高146米,總高度600米 [1-2] 。是中國第一高塔,世界第四高塔,僅次於阿聯酋迪拜哈利法塔(828米)、日本東京天空樹電視塔(634米)、北達科他州KVLY電視塔(628.8米),是國家AAAA級 旅遊 景區。廣州塔是廣州市的地標工程,電視塔可抵禦8級地震、12級台風,設計使用年限超過100年 。廣州塔塔身168~334.4米處設有「蜘蛛俠棧道」,是世界最高最長的空中漫步雲梯。塔身422.8米處設有旋轉餐廳,是世界最高的旋轉餐廳 。塔身頂部450~454米處設有摩天輪,是世界最高摩天輪 。天線桅桿455~485米處設有「極速雲霄」速降游樂項目,是世界最高的垂直速降游樂項目 。廣州塔有5個功能區和多種游樂設施,包括戶外觀景平台、摩天輪、極速雲霄游樂項目,有2個觀光大廳,有懸空走廊,天梯,4D和3D動感影院,中西 美食 ,會展設施,購物商場及科普展示廳。
2.廣州雙子塔
廣州雙子塔位於廣州市珠江新城花城廣場,它是由東西的兩座超高層建築所組成。西塔高 440.75米,東塔高530米,這對超高雙子塔矗立在廣州珠江北岸,居於廣州圖書館、少年宮、廣東博物館和等公共建築旁,從而使人們從珠江南岸往北望就能看到一幅代表廣州現代化、國際化形象的建築群。
3.廣州大劇院
廣州大劇院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珠江西路1號,是廣州新中軸線上的標志性建築之一,坐落於天河中央商務區,東毗和,西鄰美國總領事館,南望與,北靠。廣州大劇院總佔地面積4.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3萬平方米,建築總高度43.1米,擁有歌劇廳、實驗劇場、當代美術館等藝術專館和三個排練廳(歌劇排練廳、芭蕾排練廳以及交響樂排練廳)。廣州大劇院由英籍伊拉克設計師扎哈·哈迪德設計,被稱為「圓潤雙礫」,其主體建築為黑白灰色調的「雙礫」。2013年9月,廣州大劇院獲得「菲迪克百年重大建築項目傑出獎」。 2014年,廣州大劇院被《今日美囯》評為「世界十大歌劇院」。
4.天河 體育 中心
天河 體育 中心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始建於1984年,地處廣州市金融商業中心地帶,毗鄰,與相對,總佔地面積52萬平方米,是廣州最大的 體育 場地。天河 體育 中心在全國開創同時建成 體育 場、 體育 館、游泳館三大場館的先河。此後三十年間,陸續增建了學校、、城、館、場、 體育 文化中心六個場館,以及全國首條、全國首個兒童樂園 等一批免費開放的戶外 體育 設施,運動項目達20多個。天河 體育 中心完善的 體育 設施,成為推動群眾 體育 、競技 體育 、 體育 產業、文化發展的重要保障。三十年來,天河 體育 中心直接帶動了天河區的整體發展,其周邊逐漸形成聞名全國的天河商圈,「天體」也成為廣州城市新上的璀璨明珠。2018年11月24日,入選「第三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
5.中山紀念堂
中山紀念堂是廣州紀念孫中山先生的紀念性建築物,建築設計是八角形宮殿式建築。外形看上去非常庄嚴宏偉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裡面有孫中山先生銅像、古樹名木、中山紀念碑、避難古鼎等。
6.廣州市長大廈
是一座功能齊全的智慧型酒店及商廈,樓高28層,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建築風格獨特,外牆壁採用最新金色,璀璨生輝,氣派非凡。大門前的羅馬廣場,寬闊開陽,使大廈與都市渾然一體。宏偉的雕柱環形走廊,凜然風范,蔚為壯觀,令人矚目。 廣州市長大廈地處廣州新城市中軸線上,匯聚了廣州市的 科技 中心、 體育 中心、商業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交通中心。1998年11月被評為「我最喜歡的廣州現代建築」之一。
7.琶洲展館
琶洲國際會展中心位於赤崗琶洲島。陸地面積9.66平方公里,北臨珠江,與、廣州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赤崗領事館區、長洲文化 旅遊 風景區等城市重要發展區相鄰。根據廣州市城市建設規劃,琶洲地區的發展目標定位為:以廣州會展博覽中心為核心,以會展博覽、國際商務、信息交流、高新技術研發、 旅遊 服務為主導,兼具高品質居住生活功能的RBD(休閑商務區)型、生態型城市副中心展館總建築面積110萬平方米,室內展廳總面積33.8萬平方米,室外展場面積4.36萬平方米。其中展館A區室內展廳面積13萬平方米,室外展場面積3萬平方米;B區室內展廳面積12.8萬平方米,室外展場面積1.36萬平方米;C區室內展廳面積8萬平方米。2014年6月19日,琶洲國際會展中心四期擴建規劃通過,四期建設後,展覽面積達50萬平方米,超過德國漢諾威的47萬平方米;整個琶洲地區會展面積達66萬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展館之一。
8.鎮海樓
鎮海樓,又名望海樓,位於廣州市越秀山越秀公園內的小蟠龍岡上,為廣州市標志性建築之一,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全樓高25米,呈長方形,闊31米,深16米。下面兩層圍牆用紅砂岩條石砌造,三層以上為磚牆,外牆逐層收減,有復檐5層,綠琉璃瓦覆蓋,飾有彩釉鰲魚花脊,朱紅牆綠瓦砌成,巍峨壯觀,被譽為「嶺南第一勝覽」。樓坐落在越秀山小岡上。該樓又名「」,因當時珠海河道甚寬,故將「」變為「望海」。又因樓高5層,故又俗稱「」。樓前碑廊有歷代,右側陳列有12門古炮。明朝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擴建廣州城時,把北城牆擴展到越秀山上,同時在山上修築了一座五層樓以壯觀瞻。鎮海樓 歷史 上曾五毀五建,現建築為,是1928年重修時由木構架改建成。1929年成為廣州市市立博物館。1950年改名,分朝代陳列廣州城2000多年發展的文物史料。2013年3月,鎮海樓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廣州中信廣場
廣州中信廣場新城中心,共包括1幢80層摩天大樓、2幢38層附樓、4層作為商場的裙樓以及地下2層的停車場。該建築落成於1996年,是廣州的標志性建築之一,目前是很多全球500強公司在廣州的辦公地點。其低層為商業中心,包括高檔消費商場。當年建成時曾是中國大陸最高的建築物。
10.《五羊石像》
五羊石像是廣州城市的第一標志,始建於1960年4月,位於廣州市越秀公園內的木殼崗。《五羊石像》整個石像連基座高11米。主羊頭部高高昂起,口中銜穗,回眸微笑,其餘四羊環繞於主羊周圍,或戲耍,或吃草。五羊大小不一,姿態各異,造型優美。該作品是由尹積昌和陳本宗以及孔繁緯創作的花崗岩城市雕塑,寓意羊城人們豐衣足食,多年來,這組作品一直是廣州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標志。
廣州城市繁華,現代化程度高,地標建築業很多,估計終其一生都 探索 不完。而我在廣州生活多年,也曾走過不少地方,來分享下我所知道的最有意思的。
首先分享的廣州城市新中軸線,它由南到北貫穿廣州不少的地標性建築,是一條很有意思的線路,值得大家去 探索 。
北起燕嶺公園——廣州天河 體育 中心——中信大廈——天環廣場——廣州大劇院——廣東博物館——海心沙——花城廣場——廣州塔
廣州天河 體育 中心, 是為了迎接全國第六屆運動會,在廣州舉辦而建的一個 體育 中心,於1987年8月30日建成,主要由 體育 場和游泳館以及 體育 館組成的。
其實中軸線的元祖級起點是——中信廣場。 是廣州的頂級寫字樓,曾是廣州市最高的建築物,現在雖然不斷被超越,但仍然是廣州現代化發展的一個標志。
天環廣場, 外觀為"雙鯉魚型"建築。各種國際品牌齊聚一堂,是華南高端購物中心新地標。
廣州大劇院 ,它是一座文化地標,現代而且 時尚 ,是由英國設計師扎哈哈迪德設計的,也是目前華南地區最先進、最完善和最大的綜合性表演藝術中心。
"月光寶盒"——廣東省博物館 ,這里你可以看到南粵璀璨的 歷史 。 歷史 無言,精神永存。
海心沙 ,如鑽石般閃耀,它曾是亞運會開閉幕式的場地,向外界呈現了廣州的美好。
花城廣場被譽為廣州"城市客廳" ,作為廣州市最大的廣場,地面建有人造景觀湖區,大型音樂噴泉、燈光廣場,四季花開,群芳爭艷。周圍建築大氣磅礴的氣勢,彷彿置身於藝術殿堂中。
廣州塔 位於廣州新中軸線與珠江景觀軸交匯處,與海心沙島和珠江新城隔江相望,遠遠望去宛如婀娜多姿的麗人扭著細腰,每當夜幕降臨它就閃現著最耀眼光芒,點亮蜿蜒的珠江兩岸。
除了這條有意思的中軸線,廣州還有很多著名的建築性景點,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威嚴的中山紀念堂
金黃色的廣州市長大廈
越秀山上的五羊石像
鯉魚形的琶洲會展中心
鉛筆形廣晟大廈
直尺形的東塔、鋼筆形的西塔
橡皮擦似的珠江城煙草大廈
翻開書本的廣州圖書館
南珠江濱畔的001建築群
廣州著名的建築或景點真的很多,歡迎大家有機會過來廣州參觀啦!
#廣州地標建築##廣州身邊事#
——————————————————————
花城廣場、沙面、陳家祠堂、石室聖心大教堂、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白水寨風景名勝區等
廣州有哪些地標性建築?說起廣州地標性建築,首先想到的是廣州塔了。
1、廣州塔 廣州塔位於廣州市海珠區閱江西路,塔高600米,以其獨特的外形而聞名,廣州塔有小蠻腰之稱。
2、廣州站 廣州站始建於1960年,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是廣州市內最主要的鐵路客運站之一,也是中國主要鐵路樞紐站之一,站房上方有8個醒目的大字,統一祖國,振興中華。
3、廣州雙子塔 廣州東塔和廣州西塔兩座建築物。東塔高530米,西塔高440.75米。
4、廣州南站 廣州南站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始建於2004年12月,是一座高鐵站。
5、廣州白雲國際機場 廣州白雲國際機場位於廣州市白雲區人和鎮和花都區花東鎮交界處。
以上是廣州的地標性建築。答題完畢!謝謝!
花都羊城小蠻腰,廣州位於中國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緣,是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之一。
這里是粵食之鄉、購物天堂,文化交匯之地,也是一座 歷史 與現代感並存的「南國之城」。作為中國最早開埠的通商口岸,廣州一直保持著較好的通商氛圍,這也令城市的發展愈加迅速。
這里每條街道都燈火輝煌,處處充滿著令人迷醉的魅力。無論是沙面建築群中精美的歐洲古典建築,還是那些具有嶺南韻味的商業騎樓,甚至是夜晚珠江沿岸的絢爛夜色,都會讓你深深的愛上這座四季如春的南方都市。
廣州塔、廣州雙子塔、廣州大劇院、天河 體育 中心、中山紀念堂、廣州市長大廈、琶洲展館、鎮海樓、廣州中信廣場、五羊石像
1.廣州塔:
廣州塔是廣州一個著名的 旅遊 景點,總高度600米,獨特的設計造型成為了新中軸線上的亮麗景觀。地理位置位於廣州市海珠區閱江西路,廣州塔有外觀景平台和游樂項目以及懸空走廊,天梯等以及中西 美食 餐廳等。
2.廣州雙子塔:
廣州雙子塔就是廣州東塔和廣州西塔兩座高樓建築。西塔高 440.75米。東塔高 530米是廣州具有標志性的建築群,是廣州十大地標建築之一。
3.廣州大劇院:
廣州大劇院是一座文化地標,現代而且 時尚 。是由英籍伊拉克設計師扎哈·哈迪德設計的。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珠江西路1號,廣州大劇院的建築高度為43.1米,建築面積為7.3萬平方米,開放時間節假日和周末的時候。
4.天河 體育 中心:
天河 體育 中心位於廣州天河區,這個 體育 中心是為了迎接全國第六屆運動會,在廣州舉辦而建的一個 體育 中心。於1987年8月30日建成,主要是由 體育 場和游泳館以及 體育 館組成的。
5.中山紀念堂:
中山紀念堂是廣州人民紀念孫中山先生的紀念性建築物,建築設計是八角形宮殿式建築。外形看上去非常庄嚴宏偉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裡面有孫中山先生銅像、古樹名木、中山紀念碑、避難古鼎等。
6.廣州市長大廈:
市長大廈是一座功能齊全的大廈,總樓層28層建築面積為2.3萬平方米,外牆壁是採用的最新金色玻璃幕牆。看起來非常氣派,大門的前面有一個廣場羅馬廣場,非常寬闊。
7.琶洲展館:
琶洲展館是廣州十大地標建築之一,位於廣州市海珠區琶洲島,廣州琶洲國際會議展覽中心。琶洲展館的總建築面積為110萬平方米 ,室內展廳面積為33.8萬平方米,是亞洲最大的一個會展中心。
8.鎮海樓:
鎮海樓位於越秀公園小蟠龍岡上,鎮海樓總共有5層所以又被稱為五層樓。現在是廣州博物館。是廣州有名的 旅遊 景區,是廣州一個富有民族特色的古建築。在這座樓的頂層可以看到廣州全景和美麗的珠江。
9.廣州中信廣場:
廣州中信廣場位於廣州天河區新城中心,佔地面積3.8萬平方米,是由一幢80層的主樓和兩幢38層的副樓組成,離廣州火車東站比較近,這個摩天大樓建成時間是1997年6月。
10.五羊石像:
五羊石像是廣州城市的第一標志,位置位於廣州市越秀公園內的越秀山木殼崗。是由尹積昌和陳本宗以及孔繁緯創作的花崗岩城市雕塑,寓意是羊城人們豐衣足食。
廣州的地標就是廣州塔。廣州塔胒稱為「小蠻腰」
廣州塔又稱廣州新電視塔,位於廣州市海珠區(藝洲島)赤崗塔附近。廣州塔塔身主體高454米,天線桅桿高146米,總高度達到600米。廣州塔目前是中國第一高塔,世界第四高塔。高塔前三名分別是阿聯酋迪拜哈利法塔,高828米;日本東京天空樹電視塔,高634米;北達科他州KVLY電視塔,高628.8米。小蠻腰僅以28.8米之差屈居第四。
廣州塔有5個功能區和多種游樂設施,包括戶外觀景平台、摩天輪、極速雲霄游樂項目,有2個觀光大廳,有懸空走廊、天梯、動感影院、會展設施、購物商場及科普展示廳等,並有多個世界之最:
1、塔身168~334.4米處設有「蜘蛛俠棧道」,是世界最高最長的空中漫步雲梯;
2、塔身422.8米處的旋轉餐廳是世界最高的旋轉餐廳;
3、塔身頂部450~454米處設有摩天輪,是世界最高摩天輪;
4、天線桅桿455~485米處設有「極速雲霄」速降游樂項目,是世界最高的垂直速降游樂項目。
廣州塔的室內觀光門票是:成人票150元/人,優惠票及兒童票75元/人。
註:圖一來自網路。
❽ 廣州著名的城市地標建築之一是
廣州著名的城市地標建築之一是廣州塔。
廣州塔,又稱廣州新電視塔,昵稱小蠻腰,位於廣州市海珠區(藝洲島)赤崗塔附近,距離珠江南岸125米,與珠江新城、花城廣場、海心沙島隔江相望。
廣州塔塔身主體高454米,天線桅桿高146米,總高度600米。是中國第一高塔,世界第二高塔,僅次於東京晴空塔,是世界最高最長的空中漫步雲梯,塔身422.8米處設有旋轉餐廳,是世界最高的旋轉餐廳。
廣州著名的地標
1、廣州國際金融中心
廣州國際金融中心位於珠江新城CBD中軸線上,毗鄰珠江。作為南中國首席金融商務平台,廣州IFC與廣州經濟發展一脈相承,並以強大的品牌優勢、綜合的規劃功能、優異的產品品質、集聚高端客戶、完善的服務體系成為廣州商務形象的新標桿。
2、中山紀念堂
中山紀念堂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東風中路,是廣州人民和海外華僑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集資興建的。中山紀念堂於1929年1月動工,1931年11月建成。1956年,重鑄的高5米的孫中山先生銅像屹立在紀念堂前。
3、越秀公園
越秀公園是廣州最大的綜合性公園,國家級4a景區,自元代以來一直是羊城八景之一。公園由主峰越井崗及周圍的桂花崗、木殼崗、鯉魚崗等七個山崗和北秀、南秀、東秀三個人工湖組成。全公園內山水相依,風光自然。亭、台、樓、閣、廊、榭等園林景點,極富嶺南特色。
❾ 廣州的建築物介紹
一說到廣州的建築物,最為有名建築有咨議局舊址、五羊石像、廣州雙子塔、四牌樓等廣州標志性建築。廣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秦朝開始,廣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兩千多年來一直都是華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廣州是嶺南文化分支廣府文化的發源地和興盛地之一。以下是中達咨詢為建築人士整理相關廣州建築資料,具體內容如下:
廣州的建築物——咨議局舊址
咨議局舊址建築概況:
廣東咨議局舊址位於中山三路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內。現僅存主樓及石橋、荷花池。
廣州的建築物——五羊石像
五羊石像建築概況:
廣州是嶺南文化和珠江文化的中心城市、文化發祥地之一,歷史傳說、人文景觀和城市雕塑眾多,若論及影響和意義,五羊石像堪稱廣州城市的第一標志。五羊石像由嶺南著名雕塑藝術家尹積昌、陳本宗、孔繁緯創作,始建於1960年04月,位於越秀山木殼崗,如今已成為海內外賓客到廣州必前往懷古憑吊的著名景點。
相傳,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年),廣州人民辛勞終日、難得溫飽,有一天,天空中仙樂繚繞,五位仙人身穿五綵衣,騎著五頭山羊降臨廣州,體察民間疾苦後,駕祥雲而去,口銜「一莖六齣」谷穗的五羊遂化身巨石,永留廣州。五羊仙子下凡間,給廣州人民帶來幸福吉祥,從此,廣州成為了南國富饒之地,人民豐衣足食。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說世代相傳,千百年來,廣州因此在海內外人們心目中贏得「羊城」、「穗城」的美譽。
廣州的建築物——廣州雙子塔
廣州雙子塔建築概況:
據了解,這對超高雙子塔將矗立在珠江北岸,居廣州歌劇院、廣州圖書館、廣東博物館和廣州市少年宮等公共建築之後,從而使人們從珠江南岸往北望就能看到一幅代表廣州現代化、國際化形象的建築群。
與國內外其它城市的標志性建築群,如紐約曼哈頓面向哈得遜河的世貿中心遺址、香港面向維多利亞港的中環建築群、上海面向黃浦江的浦東陸家嘴建築群等相比,廣州除了中信及旁邊的幾幢高樓外,沒有能真正代表廣州形象的理想建築群。一旦雙子塔建成,將與目前已正式列入文化設施建設重點項目的廣州歌劇院、廣州圖書館,以及其它高層建築等連成一線,形成錯落有致、各有特色的高層建築群,並與北面80層、樓高391米的中信廣場共同形成有節奏、有韻律的波浪形天際輪廓線,突出城市景觀的視覺焦點。
廣州的建築物——四牌樓
四牌樓建築概況:
四牌樓位於廣州市越秀區。因明代時建有惠愛坊、孝友坊、忠賢坊、貞烈坊四座牌坊而名。1954年改名為解放中路,但不少廣州人仍習慣稱之為四牌樓。
更多關於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