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廣州有多少個區域
問題一:廣州有幾個區? 廣州市共有11個區,分別是:荔灣區、越秀區、海珠區、天河區、白雲區、黃埔區、增城區、花都區、從化區、番禺區、南沙區。
問題二:廣州有哪些區 市轄區 地域面積 常住人口 戶籍人口
越秀區:面積33.80平方公里。1,026,300,1,158,400
海珠區:面積90.40平方公里。1,321,600, 907,900
荔灣區:面積59.10平方公里。728,400, 704,80
天河區:面積96.33平方公里。1,118,500, 690,000
白雲區:面積795.79平方公里。1,622,900, 776,500
黃埔區:面積90.95平方公里。300,300, 195,500
花都區:面積970.04平方公里。728,600, 639,300
番禺區:面積786.15平方公里。1,495,800,975,100
蘿崗區:面積393.22平方公里。212,500, 171,600
南沙區:面積527.65平方公里。192,400, 148,600
縣級市 地域面積 常住人口 戶籍人口
從化市:面積1974.50平方公里。508,500,549,100
增城市:面積1616.47平方公里。790,000,818,000
問題三:廣州有多少個區 解放初期,廣州市劃分為28個區,其中城區20個(逢源、黃沙、西禪、長壽、沙面、陳塘、太平、惠福、靖海、小北、德宣、西山、東堤、漢民、前鑒、大東、東山、洪德、蒙聖、海幢),郊區7個(南岸、沙河、芳村、石牌、新洲、瀝頡⑷元里),水上區1個(珠江區)。1950年調整行政區劃設置,把28個區合並為16個區,其中城區8個(長壽、河南、惠福、永漢、太平、越秀、大東、荔灣)、水上區1個(珠江區)、郊區7個(南岸、沙河、芳村、石牌、新洲、瀝頡⑷元里)。1951年10月,把7個郊區調整為4個(白雲、芳村、西村、新潁。1952年9月,把原來8個城區合並為5個(東區、中區、西區、北區、河南區),仍保留珠江區。1953年5月,西村區撤銷並入白雲區。同年6月,黃埔區成立。1956年6月,黃埔、白雲、新3個區合並為廣州市郊區。1958年12月,撤銷珠江區,同年撤銷廣州市郊區。原屬郊區的人和、太和、竹料、鍾落潭等4個公社與花縣合並設立廣北縣,劃歸廣州市。原廣州市郊區的三元里、鶴洞、江村、石井、沙河、新頡⒒破搖⒙芨8個公社設立廣州市近郊區。1959年3月,撤銷廣北縣,把花縣劃回佛山地區。恢復廣州市郊區,原從廣州市郊區劃出的4個公社劃回廣州市郊區。同時,撤銷廣州市近郊區。1960年4月,從佛山地區劃出花縣、從化縣歸屬廣州市。同年8月撤銷中區、郊區,設立越秀區、東山區、海珠區、荔灣區4個城區,黃埔區、芳村區、江村區3個郊區。1961年,原屬韶關地區的佛岡縣劃歸廣州市(1963年又劃歸韶關地區管轄)。1962年5月,把3個郊區合並為1個郊區。1973年重新從郊區劃出部分區域再設黃埔區。1975年,把原屬佛山地區的番禺縣、惠陽地區的增城縣和龍門縣、韶關地區的新豐縣劃歸廣州市。1983年,把韶關地區的清遠縣、佛岡縣劃歸廣州市。1985年1月,從廣州市郊區劃出部分區域設置天河區、芳村區。1987年1月,把廣州市郊區改稱為白雲區。1988年,廣州市行政區劃作出較大調整,1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把龍門縣劃歸惠州市管轄,新豐縣劃歸韶關市管轄,清遠縣和佛岡縣劃歸清遠市管轄。1992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番禺縣,設立番禺市(縣級),隸屬廣東省人民 *** ,由廣州市代管。1993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花縣,設立花都市(縣級),隸屬廣東省人民 *** ,由廣州市代管。同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增城縣,設立增城市(縣級),隸屬廣東省人民 *** ,由廣州市代管。1994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從化縣,設立從化市(縣級),隸屬廣東省人民 *** ,由廣州市代管。2000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分別撤銷番禺市和花都市(縣級),設立番禺區和花都區。2005年4月,國務院批准廣州市行政區劃調整方案:撤銷東山區,將其行政區域劃歸越秀區管轄;撤銷芳村區,將其行政區域劃歸荔灣區管轄;設立南沙區和蘿崗區。調整後的行政區劃,廣州市轄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天河區、白雲區、黃埔區、花都區、番禺區、南沙區、蘿崗區10個區和從化市、增城市2個縣級市。
問題四:廣州有哪幾個區 越秀區 440104
荔灣區 440103
東山區 440102
芳村區 440107
天河區 440106
黃埔區 440112
白雲區 440111
海珠區 440105
番禺市 440181
番禺區 4401骸3
花都市 440182
花都區 440114
增城市 440183
從化市 440184
南沙區 440115
蘿崗區 440116
身份證的前6位是終身制,不因行政區劃改變而改變.
問題五:廣州有幾個區幾個縣 中心城區: 越秀區,荔灣區,海珠區 黃埔區 白雲區.天河區
郊區: 番禺區,花都區,蘿崗區,南沙區
縣級市:增城市,從化市
問題六:廣州市管轄的區具體有那幾個? 廣州行政區劃為南沙區,番禺區,海珠區,天河區,越秀區,荔灣區,白雲區,花都區,黃埔區(原黃埔區與原羅崗區為行政區,區 *** 定於羅崗區),增城區(原增城市),從化區(原從化市)。
問題七:廣州有幾個區域?分別是? 廣州有10區2市 白雲區:87.2萬 天河區:63.5萬 新越秀區(原東山,越秀區合並):110萬 海珠區:81萬 黃埔區:23.4萬 新荔灣區(原荔灣區,芳村區合並):73萬 番禺區:98.6萬 花都區:64萬 南沙區:59.8萬 蘿崗區 :58萬 二縣市:增城市:84萬從化市 :56.5萬
問題八:廣州現在分幾個區,幾個地級市,分別是什麼名稱? 20分 目前廣州市轄11個市轄區,沒有地級市也沒有縣級市:荔灣區、越秀區、海珠區、天河區、白雲區、黃埔區、番禺區、花都區、南沙區、增城區、從化區。
問題九:廣州有幾個區?分別是什麼區? 廣州有10個區,分別是: 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天河區、白雲區、黃埔區、花都區、番禺區、蘿崗區、南沙區。
❷ 廣州有哪些地方名
廣州市地方名:
越秀區、天河區、白雲區、荔灣區、蘿崗區、黃埔區、海珠區、番禺區、花都區、南沙區、增城市、從化市
❸ 廣州市有什麼著名景點
廣州八大景點是:雲山疊翠、珠水夜韻、越秀新暉、天河飄絹、古祠留芳、五環晨曦、黃花皓月、蓮峰觀海。
雲山疊翠
雲山疊翠是指白雲山風景區。白雲山在廣州城北15公里,由30多座山峰組成,面積28平方公里。白雲山是五嶺中之大庾嶺的余脈,屹立於珠江三角洲,素稱「嶺南第一名山」、「羊城第一秀」。最高峰摩星嶺,海拔382米,號稱「天南第一峰」。白雲山擋住潮濕的海風,因而常有白雲蓊鬱而起,「白雲山上白雲飛,白雲山下白雲圍」,白雲山因此而得名。
自古以來,白雲山都是廣州著名風景名勝,歷來均評為羊城八景,諸如:蒲澗濂泉、白雲晚望、景泰僧歸、白雲松濤、雲山錦綉等等。不僅廣州人、廣東人、甚至海外來賓都把白雲山作為來穗必臨之地。九龍泉、蒲澗、滴水岩、能仁寺、雲台花園、北山公園、鳴春谷等數十個景點,遍布全山;漫山遍野樹木蔥蘢,所到之處,映入眼中的是無所不在的「翠」和「綠」。全景區30平方公里,綠化覆蓋率95%以上,處處古樹參天,泉水汩汩,綠水青山,鳥語花香,空氣清新。不愧是廣州的「市肺」,「雲山疊翠」實至名歸。
珠水夜韻
珠水夜韻是指珠江夜景。珠江,是流經廣州的一條大江。廣義的珠江是指西江、北江和東江三條河流的總稱;狹義的珠江是指從廣州市區北面的名門(流溪河)到東面的黃埔港這一段流經市區的河道,全長約70公里。珠江是廣州的母親河。自宋代至今歷代「羊城八景」都少不了珠江的景緻。如「珠江秋色」、「鵝潭夜月」、「珠江晴瀾」、「珠水晴波」等。
雲山珠水被稱為廣州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觀。從1993年開始,廣州市政府將珠江規劃為風景游覽河段,經過多年整理,減污截污、挖深河道、整飾兩岸、規劃景觀等工程建設,珠江23公里的景觀長廊逐漸形成,江水日益清澈。兩岸瓊樓玉宇林立,高樓大廈鱗次櫛比,並逐步建成「珠江彩虹」工程。北岸為燈飾觀賞區,臨江8層以上高樓飾以彩燈和射燈,於人行道樹木間建180個雙面透光、整齊劃一的廣告牌,中間間以木棉花造型的燈飾。入夜,華燈初上,珠江兩岸萬家燈火,流光溢彩,華麗輝煌,各式各樣五光十色的霓虹燈飾絢麗奪目,一派新時代嶺南文化的風采,表露得淋漓盡致。
令人驚嘆的是人民橋、解放橋、海珠橋、江灣橋、海印橋五座跨江大橋在燈光照耀下,如五道光芒奪目的彩虹飛落人間,配合著兩岸十里華燈,點綴著華光閃爍的遊船,這等良辰美景,世界著名的法國巴黎塞納河夜景也不過如此!
珠江夜遊是由來已久,極具特色的游樂項目,「花城明珠」號豪華游輪已正式啟航,該船長38米,寬11米,3層高。首層內設高級咖啡廳和舞池;上層為觀光和餐飲大廳,可同時容納200人就餐;三層為全敞開式觀光平台,可容納250名遊客,船上安裝了兩個「空中玫瑰」激光探照燈,加上遊船上的璀璨燈飾,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水上明珠,不僅為珠江增色,而且令遊客盡情觀賞上邊所敘述的美麗夜景,領略「珠水夜韻」的真實韻味。
越秀新暉
越秀新暉指越秀山或越秀公園。
越秀山又稱粵秀山,為白雲山之餘脈,因有越王台遺址而得名。面積92.8萬平方米,平均海拔約65米。越秀公園除越秀山外,還包括周圍6個小山崗及東秀湖、南秀湖、北秀湖,與山麓湖畔一些文體娛樂設施合為一體。越秀山歷來是廣州重要的游覽勝地,擁有五羊雕像和鎮海樓兩座廣州標志性建築,更以湖光山色,鬧中取靜聞名。
越秀公園名勝古跡和自然景觀甚多。其中南部除鎮海樓和五羊雕像外,主要有明城牆、中山紀念碑、百步梯、古之楚庭石牌坊、海員亭、光復紀念亭、越秀山體育場、廣州美術館等。北部主要景點包括北秀湖、泳游場、西遊記宮、金印游樂場、聽雨軒酒家、廣州電視塔等。
人道是,滄桑閱枯榮,不老越秀山。不錯,越秀山是不老的,永遠年青的。廣州建城2000多年, 不但地理方位未有任何遷移,歷史也未被深藏地下。在廣州老城區越秀區,特別是中軸線北京路的考古發掘中發現:原來宋元明清歷代路面,離今天路面僅一米多深!追溯歷代羊城八景更是缺不了越秀山,例如海山曉霽、粵台秋月、粵秀松濤、粵秀連峰、鎮海層樓、越秀遠眺、越秀層樓等等。越秀山是廣州建城之所在,又像歷史老人,是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枯榮興衰的見證。今天評選的新八景之一「越秀新暉」,正反映了古老羊城面貌的日新月異。
天河飄絹
天河飄絹是指中信廣場和車站瀑布這兩個景點。
廣州新城市中軸線在哪裡?是在從瘦狗嶺、火車東站、中信廣場、天河體育中心、珠江新城中央大道、海心沙島一直延伸到珠江南岸的赤崗。中軸線上最美的一處地方,無疑就是它的第二段火車東站綠化廣場之水景瀑布飛流直下以及瓊樓玉宇中信廣場。尤其是被稱為「廣州黃果樹」的東站水景瀑布,被廣州市民情有獨鍾選入「新世紀羊城八景」之一「天河飄絹」。
緊鄰瀑布的南面是當今國內名列第三的城市綠化廣場。它佔地約10萬平方米,綠化面積4.7公頃。其中有古色古香的南越王墓制式花壇,種植嶺南地區的名花異卉。其實,廣州新城市中軸線綿長,瀑布與中信廣場只是其中的第二節點,恰似一段緞帶。待將來整條中軸線建成,這段「天河飄絹」將不斷延伸,與之聯結的還將有「新城飄絹」、「赤崗飄絹」或別的什麼「飄絹」,從而聯成更長、更美的飄絹。
中信廣場是廣州第一高樓,是廣州標志性建築之一。廣場由一座高80層的主樓和左右兩座各高38層的副樓,以及高5層的中信購物城裙樓組成,佔地2.3萬平方米。主樓高391米,比白雲山主峰摩星嶺還高出20米,不愧是華南第一高樓,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大廈。 中信廣場是廣州市民和遊客心目中鳥瞰大都市廣州風光的最佳首選地點。
古祠留芳
陳家祠又名陳氏書院,位於中山七路。顧名思義,它是當時廣東省72縣陳姓的族祠和書院,該祠籌建於光緒十四年(1888年),落成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
古祠佔地1.5萬平方米,坐北朝南,大門前有頗大的廣場,門內有前、後、東、西四院。主體建築寬80米、深80米,布局為三進三路兩廂杪,穿插六院八廊,規模宏大,廳堂軒昂,庭院幽雅。整座建築的門、窗、屏、牆、欄、梁架、屋脊均配以精美絕侖的各式木雕、石雕、磚雕、灰塑、泥塑、陶塑以及銅鐵鑄等藝術精品,與雄偉的廳堂相輝映,渾然一體。
值得一提的是,歷代羊城八景中,從不見陳家祠的蹤影!在廣州眾多的古廟、古寺中我們只見諸如「光孝菩提」、「景泰僧歸」、「五仙霞洞」等,陳家祠一直無緣「羊城八景」。它在廣州眾多古跡中崛起,是近些年,特別是廣州三年一中變以後的事情。陳家祠具有極其濃郁的嶺南地方特色,尤其是它的「三雕」、「兩塑」是舉世無雙的藝術珍品,因而近年來到廣州的外國遊客,參觀最多的一個景點就是陳家祠了。它被選入「新世紀羊城八景」當之無愧,理所當然。
五環晨曦
「五環晨曦」是指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
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位於天河區東圃鎮黃村,是廣東省政府為承辦第九屆全國運動會而興建的一座現代化體育場館。中心佔地面積101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2.8萬平方米。設計上採用了飄帶造型的獨特設計,新穎、浪漫,形如飄帶。屋頂自由飄逸的「緞帶」造型又像中國巨龍翱翔半空,寓意著廣東在新世紀的騰飛。
中心南部是奧林匹克體育場,佔地面積14.56萬平方米,可容納8萬觀眾。該體育場於1998年12月動工,2001年9月竣工,是在國內同類場館中建設速度最快、規模最大、最早採用飄帶式屋頂設計,技術含量最高的,而且電子顯示屏效果名列全國第一,舞台規模最大。
體育場內設21個色彩各異的看台小區,猶如萬片色彩斑斕的花瓣,匯合成廣州市的市花木棉花,蔚為壯觀。整座建築富於動感和象徵意義。無論觀眾座在哪個位置,場內的所有景象均一覽無余,歷歷在目,享受觀看競技的歡樂與激情。
體育中心已建成各種體育競賽設施和輔助設施,如足球場、田徑場、馬術場、射箭場、棒球場、壘球場、曲棍球場,以及體育科技中心、新聞會議中心、葯檢中心、體育俱樂部、會所、商場、賓館及其他大型休閑、娛樂、康復設施等。這些設施構成集競技體育、群眾體育、旅遊觀光、休閑娛樂、醫療康復於一體的大型綜合體育文化中心。
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已經光榮地完成了承辦第九屆全運會的歷史使命,今後將繼續為廣州承辦更多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賽事作出貢獻。
黃花皓月
「黃花皓月」是指黃花崗公園或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
黃花崗位於廣州先烈中路,是為紀念在1911年4月27日由孫中山領導的廣州起義中犧牲的革命烈士而建的。
陵園坐北向南,規模宏大,氣魄雄偉,佔地13萬平方米。正門寬32.5米,為三拱仿凱旋門式建築,門額上刻孫中山題寫的「浩氣長存」四個金色大字。進門為長230米的寬闊墓道,其中段有泮池、石拱橋,盡頭為七十二烈士陵墓。陵墓呈正方形,每邊長17 .5米,石砌圍欄四周有鐵欄桿。墓中央建 有一墓亭,亭內立「七十二烈士之墓」墓碑,亭頂如懸鍾,寓爭取自由警鍾之意。墓前右側碑亭內立有「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碑」,刻有72位烈士姓名,旁側還有後來尋獲而補刻的14名烈士姓名的墓碑。墓後是章炳麟題書的「締結民國七十二烈士紀功坊」。坊頂層中間用72塊長方形石頭橫列堆切成崇山形獻石堆,象徵72位烈士,頂端佇立一高舉火炬的石雕自由女神像。此外四周還建有許多紀念性建築物。沿中軸線排列著廣場、牌坊、墓道、月池、祭台、墓冢、紀功坊,連同墓道,構成墓園的整體。園內遍植各種開放黃花的植物,如黃素馨、黃穗冠、黃芍葯、黃梅、桂花以及黃花夾竹桃等,四時黃花常開,象徵烈士精神永垂不朽。
黃花崗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個重要紀念勝地,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以「黃花浩氣」被評為「羊城八景」之一。
蓮峰觀海
「蓮峰觀海」是指番禺蓮花山風景區。
蓮花山風景區坐落於番禺區東部。蓮花山主峰海拔105米,由40個小山崗組成,因山上婷婷玉立美麗的蓮花石而得名。素有「蓮花勝境」之美譽。
蓮花山上有古採石場遺址,歷史可追溯至西漢,開采面積達500多畝。當年南越王墓所用的12種石料中有8種是這里開採的。這個「人工無意奪天工」的古石場遺址,奇峰異洞林立,懸崖峭壁嵯峨,千姿百態,奇麗壯觀,形成蓮花岩、象鼻山、神鏡、天池、南天門、雲梯、金魚池、蓮花洞天、濺玉、觀音岩、飛鷹岩等勝境。
蓮花山是自宋代開始評選「羊城八景」以來,首獲稱號的番禺景觀。它不僅使番禺成為廣州城區的體現,更是突破山水城市,邁向「山城海田」大格局發展的標志。蓮峰觀海,意味著廣州市終於站到了海邊。